净慧长老:生死就存在于生活中,把握当下就能在生活中了生死。

佛教讲两个问题,一个是生活,一个是生死。简单地来说,生活问题如果不包括精神生活在内的话,主要靠物质来解决;而生死问题主要靠精神来解决。实际上佛教有时候是把两个问题糅合在一起,生死问题也包括了生活问题,生活问题也包括了生死问题。佛教是把两者放在同一个位置、同一个点上来思考和处理的。

我觉得,这两个问题在分析的时候作两点来分析是可以的,但是解决的时候就要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决,不能分成两次来解决,要一次性解决。解决生死问题就是解决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也就是解决生死问题。为什么呢?我们众生或者我们人类的一切活动就是生活,就是身口意三业的活动,它既包括生活问题,也包括生死问题,因为生死问题就存在于生活之中。

我们一般人在讨论生死问题的时候,总是截然地把生和死放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点上,认为我们从娘肚子里出生的那一刻就是生,到临终咽气的那一刻就是死。实际上这种看法是带有片面性的,生和死实际上是贯穿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念当中,所谓念念生死。

没有生活当中每一念的生死,也就不可能有那种阶段性的生死,如果把生死仅仅看作是生的那一刻、死的那一刻,就没有因果的相续。因为生死是一个因果念念相续的过程,所以佛教在处理生活问题和生死问题时,把它们摆在一个点上作一个统一的思考、统一的处理。

这一个点在什么地方呢?这一个点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也是历代祖师所说的当下一念。当下一念既有生活问题也有生死问题, 把当下这一念处理好了,生活问题解决了,生死问题也解决了。

这样讲是不是有些玄呢?我们大家仔细思考一下,实际上问题就是这么直接。我们每天晚课都要念的“蒙山施食”仪规,一开头有四句话:“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什么是法界性呢?这就包括生死问题和生活问题,生死问题的本来、生活问题的本来就是法界性。法界性在哪个地方呢?一切唯心造。心有凡心、圣心,有生死心、菩提心,区别何在?一念迷悟之别。一念迷就是生死心,一念悟就是圣贤心。

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修行不要绕圈子,而是直截了当地从当下这一念来修。当下这一念把握好了,就能够了生死于生活中;当下这一念把握好了,就能在生活中了生死,在了生死中生活。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生活可以说就是生死问题,修行也可以说就是生活问题。为什么呢?修行就是觉悟,生死是迷或者说生活是迷。我们面对的这个世界千头万绪,我们面对自己的心灵也是千头万绪,种种的问题,把它概括起来,很简单, 就是一个生死问题、一个生活问题,或者说一个迷的问题、一个觉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存在和表现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一切条件的限制。任何东西可能都是有条件的存在,要说无条件存在的东西,恐怕就是烦恼。当然,烦恼也是有条件的,但在好多情况下,它可以不受条件的限制。我说的这个条件,比如职位高低、钱财多少、年龄大小、文化程度高低等等,烦恼可以不受这些东西的限制。

它唯一可以让步的地方,那就是在觉者面前,在觉者面前烦恼转化了。烦恼在觉者面前还有没有呢?还是有,觉者也要面对我们人类所面对的这些问题, 但是对觉者来说,他不把烦恼当作烦恼,他在烦恼当中把烦恼转化了,所谓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槃,在有些地方叫灭除烦恼、断烦恼。断也好,灭也好,实际上都是转化。他不以烦恼为烦恼,就是断了烦恼。

不以烦恼为烦恼,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有人欺负你,你生气不生气?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古代有一位祖师,皇帝叫他到京城去,他不去,他说他有病。叫了一次他不去,第二次又来叫,又来催,他还是不去。到了第三次,皇帝派来的京官就对老和尚说:你老人家可要识抬举呀,皇帝三次召你都不去,你知道后果是什么?你人不去,就要把你的头拿去见皇帝。

他说那很好,于是说了四句话,我只记得后两句,“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杀头好像刀子割风,风不知道痛,也不知道痒, 他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那就是将烦恼转化了, 将生死转化了。生死就成了菩提了,生死就成了涅槃了。烦恼成为菩提了,彻底地觉醒了,历史上像这样的事情很多。

我们天天在诵《金刚经》,《金刚经》上面讲佛陀在因地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节节肢解,他在那个时候没有嗔恨心,更没有烦恼,他彻底地了了生死。在什么地方了生死呢?就是在生活中了生死,将刀子来割他的头,那就是生活,他不起烦恼,不动念头,这个就是真空。

不是说修行的人就没有烦恼了,烦恼都躲开他了。可以说越修行的人烦恼越多,他躲避不了的,怎么会躲避得了呢?烦恼可以说是不择手段的,不论任何情况,就是看你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以什么样的方法来处理。你处理得好,烦恼就是菩提;处理得不好,烦恼就成了生死了。

所以,烦恼随时会遇到,烦恼在我们生命的每一念当中,我们每一念都有生死,所谓“念念相续,无有间断”。烦恼是“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修行也同样要如此,要“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而且还要不能有疲厌,不能有满足感。

这个很现实啊!我们不管是年老的人也好,年轻的人也好,是出家修行也好,在家修行也好,一定要把生死问题和生活问题同时来解决。要在生活中解决生死问题,在解决生死问题的同时来生活。这样才是我们修道者、求道者的生活。能如此,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没有空过的时候。如果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观照自己,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能生活在圆满、幸福、安祥之中。

实际上不是因为这样的推理才有这个问题存在,你当下去体会这个问题也是存在的。因为没有一念一念的迁流,哪有生死啊?这个念念迁流是从我们有这一期生命、从你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如果把这个念念迁流往前延伸,那就可以延伸到过去生中,一直可以延伸到过去的无量劫中;而把它往后延伸、往未来延伸,也是一直可以延伸到未来的无量劫中,这就是我们这一念心。

我们这一念心就叫法界性,法界性就是法身,法身是无始终、无内外的。我们人人具足此法身。虽然在迷失当中你不能确知,但是这一点灵明不昧的觉知觉照,永远没有离开你,永远是你最亲密的朋友,也可以说永远都是你的本来面目。

当我们还没有觉知的时候,它是我们的朋友;当我们一念回光返照的时候,啊!原来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本来面目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自己。所以学佛的人要从根本上来学,要立足在根本。既得本,何愁末?本是体,末是用,得了体,自然就能起用。

人类的这个问题,科学家也存在,农民也存在,做大官的也存在,而且他的这个问题更突出,因为凡是做大官的人应该说都是世间最有智慧的人。所以,人们经常看到那些伟人面对茫茫苦海也会发出长叹。什么是茫茫的苦海?就是我们这一念的迷失,我们不要以为在我们心之外有个苦海,苦海就在我们方寸之间,把方寸之间的问题解决好了,那就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回头是很快的,一步也不用走动,就到了彼岸。学佛要学到这样的地步了,那么对佛法可以说有些了解了,那就可以修行了。如果没有学到这个地步,认为从苦海到极乐世界有很远很远的路,要搭飞机轮船,可以说你永远到不了,你要知道回头是岸。

所以,再建议大家认真地读《六祖坛经》,读《金刚经》,读《普贤行愿品》。我们在家教徒时间宝贵,不可能读很多的经典,读这三本经,就能够真正体会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修行要经常看经典,经常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能够经常得到善知识的启发,修行就可以少走弯路,就能够沿着一条捷径来修。不过,这虽然是个捷径,不离寸步就从苦海到达了极乐世界,但又是难度最大的一种修行方法。如果把这个方法比作革命的话,它是要革自己当下的命,不是等待很久,不是革别人的命,而是革自己的命。

你当下的烦恼怎么解决?一事当前你是怎么面对的?人家打了你一个嘴巴,你是跟人家没完没了, 还是问问自己他为什么会打我?如果你能反问自己,你就不会去想对方怎么样怎么样,你就会想到你自己有什么不对。

我们很多的事情往往总不知道要求自己,总是要求别人;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总是希望别人做得事事都满你的意,怎么可能呢?我们每个人回想一下,有家庭生活的人,希望家庭所有的人都听你的话,家里人所想的一切问题,都跟你想的一样。我们出家人,没有家庭,住在寺院,住在佛学院,也希望常住的所有的事情都满我的意,老师教书满我的意,管事的人满我的意,一切的事情都不要违背我的意愿。

怎么可能呢?一百个人就有一百条心,满了你的意就不大可能满第二个人的意,张三这么想,李四那么想,王五又是一个想法,怎么办呢?大家总要取得一些妥协,取得一些谅解,能做到大体上过得去就可以了。

在生活中了生死,这一法门就是我提倡的生活禅。修生活禅这一法,大家一听起来好像有些庸俗,但是你仔细思考一下,生活当中要有禅,要在禅悦当中生活, 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而是最难最难的法门。但是,你如果真正实行起来,那是最有味道的、最活的法门,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用得上,都有力量。

今天我讲的就是我们人类面对的两大问题—生死问题和生活问题。佛教的根本出发点是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考虑,因为解决好了生活问题也就解决了生死问题,解决了生死问题也解决好了生活问题。

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就是时时觉照,念念觉照。因为生死在念念中,所以需要念念觉照,一念相应就最容易,一念相应就能念念相应,如果你一念不相应,你念念都不相应,那就成了最难的法门。

希望大家能够很好地去思考,很好地去体会,真正做到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了生死,在了生死中生活。

内容来源:净慧长老浅释“妙法莲华经”

《解脱歌》浅释  元音老人

纵将白刃临头颅,犹如利剑斩春风。

功夫做到家,纵然有刀架在头上也不怕。为什么?因为我不死嘛,坏只坏身体,一个色壳子,法身是不坏的。二祖神光大师悟道之后,达摩祖师告诉他:「你还有一个命债要还,但为正法不受诽谤故,可以不还。」

真成大道的人就是这样,要还就还,不还就不还。为什么?因为心空净了,一法不立,有什么债可还?就象收音机不开时,外面虽有电波,但它不会响。所以虽然有债,但心不动,犹如收音机未开,债主寻不到你,可以不还。但心不空就不行。

所以南泉祖师说:「王老师修行不得力,被鬼神觑见。」这是南泉自责做功夫不得力,起心动念了,被鬼神看见了。注意!不起心动念并不是指念头不起,而是说念起不著、无住叫无念,否则不起念头怎么做事?无念是不著相,不停留。念念不停留叫无念。停留在上面就是妄念。所以无念之念是正念。

二祖心真空了,等把法传下去给三祖,就去还债了。大富翁还你一点小债,如九牛一毛,不在乎。被杀前他说:「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我们修佛法就是要有这种大丈夫气概,才能满佛行愿。修佛法要胆大气壮,豪放慷慨,知道一切都是假的,放舍不粘,什么都不怕,本无生死。大胆人并不是王大胆,什么坏事都去干而不怕,那就糟了。

佛教偈语

一、经偈精摘

1、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2、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3、我生已尽,所作已办。 梵行已立,不受后有。

4、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6、不生也不灭,不常也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7、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8、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9、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10、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 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11、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12、假设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13、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 终不为此苦,毁圣及善人。

14、佛说一切法,为除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15、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二、禅师偈语

1、自性如虚空,真妄在其中。悟彻本来体,一空一切空。

2、大道本无方,云何是应住。既从空中来,应向空中去。

3、做伴云与水,为邻虚与空。一灵真性在,不与众心同。

4、世人重珍宝,我贵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

5、风动心摇树,云生性起尘。若明今日事,昧却本来人。

6、见色非是色,闻声不是声。声色不碍处,亲到法王城。

7、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8、四大原无我,五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

9、屠夫悟道:昨夜夜叉心,今朝菩萨面。菩萨与夜叉,不隔一条线。

10、文喜 :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反被老僧嫌。

11、明 泐潭禅师: 下雨天流泪,雷鸣地发哀。西方诸衲子,同送马如来。

12、唐 永嘉玄觉: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13、宋 柴陵郁禅师: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14、明 莲池大师: 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

15、唐 龙山禅师: 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莫作是非来辨我,浮世穿凿不相关。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包括(半年期➕一年期咨询)[微风]个人胖友圈跟微博发的内容不重合,日常会放一些两性情感科普和心理学干货,欢迎大家与我链接。❤❤❤希望找一个稳定,靠谱的舍友共摊房
  • 好久沒戴皮帽了-#秋冬的顏色 #皮帽 #態度 #我的時尚態度 #me #selfie #cool #beauty #winterfashion #girl #l
  • (二)报名时间 (三)报名方法民办初中学校招生全部实行网上报名,符合条件的学生及其家长可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入学平台(rxfw.zzedu.net.cn)进行报名。
  • 早上起来,便闻到淡淡的花香,很是喜欢希望我下一次可以拥有我喜欢的绣球~喜欢和开心的事情就要分享呀,这样在不开心的日子也可以回忆起开心的滋味。你看你的手相,你是罕
  • 活动时间:2018年11月4日活动地点:唐山万达中厅报名方式:0315-6705888活动环节开场热舞GS5车主荣耀回归 首批车主交车仪式精美甜点鲜花与饮品传
  • #汕图书香#哞哞和小柔是一对好朋友,一天他们相约去自贡大山铺博物馆看恐龙,却偶然穿越到了侏罗纪,这里可是恐龙的世界,于是二人开启了恐龙探索之旅。在这里他们遇到到
  • 依萍的洋裝與歌衫 除了旗袍,你最喜歡的依萍便服、洋裝、歌衫又是那一套? (之前有薇迷說過依萍共有56套不同服裝,看來確實有那麼多,因為兩個18宮格都完全放不
  • 努力向上的人,也许会有人发现她,并且愿意做她的伯乐,她是幸运的,因为她不仅仅是她,更是曾经要仗剑走天涯的我们。努力向上的人,也许会有人发现她,并且愿意做她的伯乐
  • 这是这个号的第一篇博 可能看到这篇博的读者很好奇 为啥是五号机?这事说来话长 去年8月 我见证了一位爱国青年演员被网络黑恶势力三天打倒 那种惨烈那种窒息至今难忘
  • 做法事的人们在休息了片刻后便又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一个敲锣打鼓,另外三个并排站在菩萨像前念诵着听不懂的经文,持续到了八九点钟,农村本该静谧的夜也多了几分吵闹。在
  • 从便携Hi-Fi到跨界应用,从随身听到台式播放器,家用市场是 Astell&Kern 一直在探索的方向,随着 ACRO BE100 的正式发售,简约时尚
  • 大概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物质生活水平一直在提高中,人们从因食物匮乏而总忧虑“吃什么”转向了因选择太多而总困惑“吃什么”和整天琢磨怎么吃之后,就忽略了只要填饱肚子不
  • 挺离谱的我最讨厌的就是混圈混出优越感我追星好佛系,欧美占了一大部分而且我追星一半是真情实感,一半自娱自乐吧所以混日圈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优越感啊选秀我原来是一直不
  • 一路走来,渐渐明白,人生百态,其实每个人都在自己节奏里完成自我,心态摆正,笑对人生就好,我是个农民,青涩时也曾努力过向往过龙门,兜兜转转还是身为农民最适合,世上
  • 等你今年的演唱会我们见[心][心]爱你的大姐姐[心][心]高考结束后,好多高考生的家长都在焦急的等待出成绩的那一刻,我朋友的孩子今年高考,今天我的朋友跟我说,他
  • #智聚焦#【中智西安与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召开校企合作洽谈会】为加强校企之间合作交流,探索产学研融合发展新思路,更好服务社会就业和经济发展,近期,中智西安与西北政
  •   道欲暮卧,当思星满帐中,如火然,祝曰:   丹玄玉室,光照命门,六真上皇,镇御南轩,我柄妙气,入映帝台,拔炼九祖,朱陵度魂,紫笔赤书,开道生源,恶梦不祥,
  •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这一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
  • 你念“地藏王菩萨”就回光返照,假他的外力影响你自己的心力,使你自己那个清明的、不糊涂的心显现出来,就是这个目的。总之,在一切痛苦、厄难的环境当中,你应当念一万声
  • 6、风月都好看,人间也浪漫世界万物都在治愈我们7、看似不起眼的日复一日会在某天的某一时刻会突然让你看到坚持的意义奔赴在自己的热爱里[心]8、也许你心里有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