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家乡好物推荐# 是不是南康甜柚,尝了才知道![色]
南康是远近闻名的“中国甜柚之乡” ,南康甜柚已有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宋代东坡居士苏东坡路过南康时,曾欣然写下“幽人自种千头桔,远客来寻百结花”的诗句。南康甜柚肉嫩皮薄, 化渣爽口,清心润肺, 在柚类中独具特色,为历朝贡品,素有“天然罐头”“果中珍品”美称。柚肉有外、中、内三层皮质包裹,外界污染难以侵入,极耐贮藏,因而又被誉为“绿色食品”。[来][来]快来尝尝!

江西赣州南康近年来以家具为龙头产业正在海内外引起不小的反响。今天的开幕式结束后,来宾步入这里正在进行的家具博览会参观,不少设计前沿的产品令人眼前一亮……赣州南康区有着“中国客家歌舞之乡”、“中国甜柚之乡”、“中国脐橙之乡”、“中国中部家具产业基地”、“中国(首选)十佳家具批发市场”、“中国服装之城”、“全国先进文化县市”、“全国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食品加工基地”、江西“省级园林城市”、江西“省级文明城市”、江西省“社会文明先进市”、赣州“市级卫生城市”等众多美誉。 https://t.cn/z8Asc8c

农业科研跳出“一亩三分地”——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跨部门、跨区域、跨单位配置科技资源

眼下正是“三秋”大忙季节,我国黄淮海地区的玉米迎来收获期。今年秋收,玉米籽粒直收的面积有明显扩大。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李少昆说,前几年玉米机械摘穗造成的损失比较严重,而籽粒直收能很好地节约成本。针对此,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不仅研究了适宜玉米籽粒直收的品种,还从深层次问题入手,推动玉米种质资源创新。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我国农业科技领域的重大管理创新,也是农业科研机制改革的成功探索。2007年底,原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印发文件,提出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依托具有创新优势的科研力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并在水稻、生猪等10个农畜产品率先试点。2008年,新增了马铃薯、大宗蔬菜等40个体系,至此全面启动了50个体系的建设工作。截至2017年,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126.449亿元,支持体系开展科技创新。

近年来,体系以创新为抓手,打破原有科研组织模式、管理模式,推动科技成果实现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到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科技发展之路,被一些国际机构称为“中国的体系模式”。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如何破解农业科技发展的诸多瓶颈?

稳定支持确保科研人员安心

竞争过度、稳定不足是以往我国农业科研投入方式的弊端。而农业生产周期长、区域性强,科研的特点恰恰要求以长期稳定支持为主。“很多成果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完成,体系的建立符合农业科学研究的规律。”苹果体系岗位科学家、青岛农业大学教授戴洪义说,选育一个苹果新品种需要12~15年。过去申报项目一般是5年,5年过去不知道还能不能接着干。现在有了稳定支持,科研人员可以真正按产业的需求进行研究,不用再换着名头申请项目。

“体系的建立挽救了许多小产业。”大麦青稞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京从事大麦育种研究已有30多年。体系成立之前,全国共有30多人研究大麦青稞,人均科研经费不足2万元,而现在,研究人员增加到近300人,产业每年的科研经费有2000多万元。

“过去是哪儿有钱在哪儿做,没钱了,做得再好也得停下。”葡萄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段长青说,“体系帮我们实现了专家想做的、能做的和产业要我们做的‘三统一’。”体系的建立完善了南方葡萄栽培技术体系,使原产干旱少雨地域的葡萄“过”了长江,遍布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产量增加了22.7倍,年产值近200亿元。

只有让科研人员能够安心、静心研究,才能出好成果、大成果。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认为,体系的一个亮点是对科研团队进行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实现方向稳定、队伍稳定、经费稳定“三个稳定”。基本研发费按照首席科学家每年30万元、岗位专家70万元、综合试验站站长50万元设置。这个经费额度可以保证专家在不申请其他项目的情况下专心把科研做下去。

协同创新打破部门区域界限

针对长期以来科技界普遍存在资源分散、碎片化等问题,体系围绕产业链,跨部门、跨区域、跨单位配置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形成稳定的创新团队。在不触动现行管理体制前提下,以50个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实现了同一产业不同学科间融合、同一研究领域上中下游有机链接、同一科技资源跨单位有效整合利用。

据介绍,每个体系都由业内顶级科学家担任首席科学家,并按照产业链设置了遗传育种、病虫害防控、栽培与养殖等领域的岗位科学家,在主产区设立若干综合试验站。由此,建立了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一体化的创新链条。“过去,科技人员之间很少合作。现在,有了体系,把原本分散在不同部门、行业的农业科技人才聚集在一起,形成创新合力。”柑橘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表示。

体系内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建立了大协作机制。油菜全程机械化研究长期进展缓慢。专家们一直呼吁要农机农艺融合,但过去各类计划都是各自立项,机械研制归农机部门负责,栽培技术研究由种植业部门负责,农机农艺难以配套。“体系内的交流合作、联合攻关,为大家创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油菜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王汉中说,现在,油菜体系把育种、耕作栽培、设施设备各环节和长江流域的综合试验站融合在一起,形成配套的全程农机化技术模式。

体系打破了以往科研领域的“一亩三分地”思维。大宗蔬菜体系岗位科学家、北京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张凤兰说:“地方农科院过去是以服务地方产业为主,加入体系后,有机会为整个产业提供服务。”


产业导向推动成果快速转化

以往我国农业科技计划通常是“项目指南、专家申报、竞争答辩、立项”的模式,存在科研成果“躺着睡大觉”的情况,科研、推广、培训脱节问题比较突出,而体系健全了科技一体化机制,加速已有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同时在生产中发现问题。在考评机制上,体系改“论文指向”为“产业导向”,把促进产业发展作为评价考核的首要标准,改变以SCI论文、科技奖励等为主的评价体系,力求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多位首席科学家表示,以往他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争取项目上,加入体系使他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体系不是实验室里的单纯科研,也不是单纯的服务基层,而是两者的结合。既要“下得去”,到一线开展调研;也要“上得来”,凝练研究方向;还要“坐得住”,找到可推广的技术解决方案。

在体系中,设置在各个主产区的综合试验站很重要。它承担着技术示范与应用推广的任务,既要把科研成果推广下去,还要反馈上来一线的需求。走进位于江西省定南县的华润五丰柑橘种植基地,几十位果农正在忙碌着。“在柑橘体系试验站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把废弃稀土矿山改造成了花果山,规划建设了生态有机果园,种植了一批柑橘、甜柚新品种,供果期延长到了10个月。”基地负责人告诉笔者。

据统计,农业农村部推介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有一半以上是由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研发的,大幅提升了产业支撑能力。大豆体系培育的品种占全国大豆推广面积的50%以上;油菜体系选育的80多个新品种,全国推广面积超过3.6亿亩;蛋鸡体系培育的国产蛋鸡品种市场占有率从30%提高到50%以上,摆脱了对进口品种的依赖。

乔金亮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唐山:这两个路口千万别任性左转啦!电子警察开始抓拍罚100元记3分!
  • 2017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谣言出炉!你被“忽悠”了几次?
  • 交通事故中承担连带责任的17种情形!有车没车的都要看!
  • 唐山:这200辆车被曝光了!看看都是谁?
  • 文明交通驾驶人自律挑战赛 第二赛季开赛!一吨油在等你来瓜分!
  • 提醒:7月1日起,最严新交规:新扣分细则将实施???
  • 注意:唐山7月2日起电子警察开始抓拍网状线内停车!罚款200元!
  • 今天起,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
  • 4辆轿车高速公路上组团违停干这事!监控全拍下来了......
  • 你的车停在了这些地方,就离毁掉不远了!
  • 【交警支招】精确判断车距,让你成为高端车手
  • 夏天车内开空调最忌讳的4件事
  • 唐山:闯红灯、违法停车,看看这次都有谁?
  • 粤C、粤T、粤Q……梅华路六车连环撞,罪魁祸首竟因这个动作!
  • 当心!在珠海这5个地方,你的汽车钥匙可能会失效!
  • 比吸烟还可怕的九大偏好!看到第一个就吓傻了
  • 太可怕了,手机这样充电可以偷窥你的相册,操控你的银行账户!
  • 转疯!7月1日起,亲朋好友不涉及钱财交易可替人销分?真相竟然是.......
  • 救命!三灶男子突发心脏病被堵隧道口!报警电话打一半没声了……
  • 这个老人每天在南屏桥干一件事,干了7年,震惊全珠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