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十五放生圆满

功德回向法界众生

愿所放众生:永不遭遇,网捕吞杀,获尽天年,速生净土;
愿捕生人等:回心向善,顿悟因果,解冤释结,行菩萨道;
愿放生人等:三障蠲除,福慧增长,毕竟今生,得生安养。

如果你懂得吃素,懂得放生,你就会戒掉你的杀因。你的因果里面没有杀业的话,你的事业也会越来越进步。我们不做坏事,只做善事,实际上是加速善缘的成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能忍法师:《楞严经》第六遍讲解(146)|你想看看本觉妙明, 想看的这个心就是无明, 最最最微细的!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经文:

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本性妙觉它本身

不是一个所明的对象,

它是无形无相,

因为你妄加一个能明,

而随缘现起一个所明,

这个时候有两个:

妄能、妄所。

有能、所,那就已经

偏离了本觉妙明之心了 

好,【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这就有了能,但是,【觉非所明】,

就是本性妙觉它本身不是一个所明的对象,你不是妄为能明了吗?有明觉,对不对?妄为一个能明的,但是本性这个妙觉,它是无形无相,所以【觉非所明,因明立所。】

因为你妄加一个能明,所以而随缘立一个什么?现起一个所明,所以叫因明立所。

回过头来,【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好,既然随缘现起一个所谓的所明,那么又加固了我们这个能明的功能,所以这种虚妄性是相互激荡,越来越巩固,所以叫“结使”(《四阿含经》)啊!我们的结使,也是打了结才会越来越硬。

所以佛法当中很多名词、概念是非常形象的,我们“结使”,说的“你有多少结使?”这实际上就是思想打的结,取著心太重,这就是结使嘛,懂了吗?这很有意思。

好,【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这个时候是不是有两个:妄能、妄所啊?所以我们就知道有能、所,那就已经是偏离了本觉妙明之心了。

这个一现能明的心,

就是一念无明——

你想看一看本觉妙明,

想看的这个心就是无明,

最最最微细的 

所以本觉妙明之心,一旦这个当中现起虚妄的能所心,它这个当中就有一分生灭性,所以这个时候已经全然变成了阿赖耶识了,到这里,实际上就已经是阿赖耶识这个当中,在《大乘起信论》当中实际上已经到了“三细”,“三细六粗”。

好,在《大乘起信论》当中叫“无明心动”。

“心动”,这个动实际上是在头上安头,希望现起一个能明的心。好,这个一现能明的心,这就是“一念无明”。你想看一看本觉妙明,你想看的这个心就是无明,知道吗?最微细的,最最最微细的。

所以大家现在不要说的“你有无明,我有无明……”,现在早着呢。

《圆觉经》当中,

佛为什么要

一直叫你离啊、舍啊? 

所以在《圆觉经》当中,要“舍之又舍,舍之无可舍处”,“远离为幻”,“离远离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所以《圆觉经》当中,(佛)为什么要一直叫你离啊、舍啊?

离什么?离幻。离幻是离什么幻?离能所取著之幻。

所以很多人看经典看不懂,说:“这个经典啰嗦呢,舍了又舍,离了又离……离了又离,离了这个以后再离你能离的这个,能离的离完了以后,离你这个离的这个……“

听得懂吗?实际上这是什么?

是心里当中由粗——先离开粗的,离开粗的你这个“能离开粗的”这个离本身,又是一个稍微微细一点的取著,那么“离开这个能离的”这个离,又是一个最微细的取著,到最后要一直一法不住,离能、所,叫“能所泯然”,“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信心铭》)。

经文:

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离开错误的见解

就叫“唯须息见”啊?

错误的见解

是建立在意识之上,

离开,到最微细的

就是无明见,知道吗?

“唯须息见”是什么?

你只要不见影像就好了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信心铭》),什么见啊?“唯须息见”这个“见”,有人说“要离开一切错误的见解”。

什么叫错误的?错误的见解是建立在意识之上,离开错误的见解就叫唯须息见啊?离开,到最微细的就是无明见,知道吗?

所以不用求真,因为一切本来皆真,三界唯心,一切法都是清净心,本来全部是玻璃。“唯须息见”是什么?你只要不见影像就好了。

所以不用求真,你想求,不用求,它本来全部都是。

你不用舍,舍什么?你舍真,你舍得掉吗?全部都是真的,你舍什么真啊?

“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

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证道歌》上面的。

不求真,为什么不求真啊?

全部都是真,你还求了干什么?都是如来宝藏。

不断妄呢?

不断妄,妄可以断吗?本来就是妄的,你断得掉吗?所以我们经常用“不断妄”,就是“不取即是”。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就这么简单。

但是说简单,你们不要以后出去吹牛皮,“哦哟,佛法简单哦。”问你几个问题,你又觉得不简单,好像又不懂了。

大家注意,

佛法是通的 

大家注意,佛法是通的。

我现在都很少说的跟大家(讲公案),我们以前很喜欢禅宗里面这个公案、那个公案,讲讲。哪天要高兴啊,你们《楞严经》学完了,我告诉你,《六祖坛经》一看,基本上我稍微前后给大家讲一讲,马上就懂。《六祖坛经》,很简单的了。

《金刚经》看看,现在懂了吧?你们现在懂《金刚经》,也懂《心经》了吧?《心经》大家应该最懂了,对不对?《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证道歌》等等,一通就通了。

唯识是怎么修行的?

唯识叫大家修行,

是叫大家离能所的,

离开我们能取之心取的

所谓的对象 

那现在跟大家讲讲唯识了。你们觉得这个唯识,唯识现在修行就清楚了吧?唯识叫大家修行,那个“四加行”是不是叫大家离能所的?四加行,什么“明得定”、“明增定”,那都是离开我们能取之心取的所谓的对象,要离能、所。

因为既然是万法都是唯识的,都是依他起的,既然都是唯识,识都是依他起的,既然都是依他起的,那你要不要遍计执啊?

好,那遍计执是什么?就是见分对相分的取著,是不是这样?

那只要我们……唯识是依意识而修行的,那我们意识上面,见分不要去缘相分。

因为了知:一切都是唯识所现,一切都是依他起的,所以我们依他起就是无自性。无自性,那么我们见分要不要取著相分了?

既然见分不取著相分,就是无取著了,那有没有固定的见分跟相分了?

相分既然都是依他起,如幻的,有没有一个可以取著的相分啊?

没有一个取著的相分,那么见、相二分会不会泯然会归自证分啊?

其实,到了自证分的时候,就是证得一分真如啊。

所以前面的这个四加行,就是慢慢、慢慢地让你懂得“一切是唯识的”,所以,既然唯识是依他起,依他起就不起遍计执,所以依他起上面一旦没有遍计执了,不就是圆成实吗?

你们去学唯识你们看,离开遍计执的依他起,当下就是什么?圆成实。

那你要知道:唯识,为什么要讲唯识?唯识是怎么修行的?

所以我讲了很多遍啊,多少人学唯识进得去出不来的,百分之九十。在那儿讲唯识,“唯识最好,中观最好,这个最好”……不是,都好,应机施教,看你的法缘在哪里,懂了的都可以修行。所以不是“归无所得”吗?

唯识到最后啊,你们去看那个《唯识三十颂》,偈子也是“归无所得”。

好,四加行到最后就是什么?到初地的时候,证得根本无分别智,证真如,那个时候就是无所得智。

所以大家看一看,学东西,要懂得如何学啊。

抓住它的前后的大纲,而且知道一环套一环的,不要被细枝末节的东西分散你的注意力。包括处理事情也是这样,要看大的方向。细枝末节好处理的,大的方向绝对不能错。所以学法也是这样,大的不能错。

所以要反复读的原文是什么意思,反复读读读,前后才能贯通。

 

回 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愿生西方净土中

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摄影/ 兰心蕙质 等

来源:觉照空性



《金刚经》40句精华,浓缩的大智慧

《金刚经》:一切诸佛,皆从此经出

《金刚经》,全名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佛教经典之一,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经典。

在中国古代,上至帝王将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百姓之家,无不推崇《金刚经》、奉持《金刚经》,历经千年,这部经典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浅处说,《金刚经》解决的是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人生而言是很重要的。从深处说,《金刚经》谈的是宇宙真理、时空等大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全人类来说亦是很重要的。

在传介到中土的大量佛教经典中,《金刚经》是译介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经典之一。这部经跟中国人特别有缘,念经者,欢喜念金刚经;讲经者,欢喜讲金刚经;注经者,喜欢注金刚。自从鸠摩罗什法师把它翻译成汉字以来,历经南北各朝、直至唐宋元明清,“金刚经”所带衍生的各种文化现象,已经成为了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把《金刚经》与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并列视为释儒道三家的宝典。

《金刚经》最精华的40句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南怀瑾: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我度的,绝没有这个观念。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南怀瑾: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忘掉它。

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南怀瑾: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

4.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南怀瑾: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是这个样子来布施来修行,应该不住相,一切现象不留,心中若留一点现象,已经不是学佛的境界了。

5.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南怀瑾: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

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南怀瑾: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7.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南怀瑾: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8.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南怀瑾: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一切不是法呢!

9.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南怀瑾:佛法在哪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

10.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南怀瑾:如来所说法,你也不可抓住!你听了他老人家的话,认为这样就对,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当了……说得出来的,表达得出来的,已经不是它了。

11.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南怀瑾: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

12.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南怀瑾: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

13.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南怀瑾: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14.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南怀瑾:佛告诉你,这个世界一个一个灰尘,一粒一粒灰尘,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组合拢来,构成了一个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烂了,分析了,本来就是空的,没有世界的存在。

15.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南怀瑾: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16.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南怀瑾:这就是学佛的精神,换句话说,不要被一切现象骗了,或迷惑了……大乘菩萨走大乘的路,应该离一切相,发起求大彻大悟菩提之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无上正等正觉”)

17.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南怀瑾: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一,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

18.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南怀瑾:不要著相,那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

19.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南怀瑾: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

20.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南怀瑾:无实,没有个东西;无虚,但是不假的。所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刚经的中心重点,这里已经全部点出来了。

21.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南怀瑾:学佛的人发心度一切众生,救了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心中一概不留,认为是应该做的事,这就是菩萨道,是菩萨发心。

22.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南怀瑾: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哪一点法不是佛法……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

23.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怀瑾: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24.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南怀瑾:什么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说有一个法就有了,观念说空就空了。

25.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南怀瑾: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26.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南怀瑾: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要法无我……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27.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南怀瑾: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并没有说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众生的心还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蚂蚁啊,小昆虫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叫它是心。

28.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南怀瑾: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29.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南怀瑾:千万不可以著相,你不要以有形的观念来看佛。

30.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南怀瑾:经三藏十二部所说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于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个东西,如果抓住老师的教育法当成学问就错了。

31.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南怀瑾: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32.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怀瑾:我们之所以觉得有烦恼,有人我,有众生,是因人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平等性智出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平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证得空。

33.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南怀瑾:世界上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须要佛来度的……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这个佛就不是佛了,而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因为这个佛已经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人了。

34.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南怀瑾:所讲的是色、声都不能见道,也就是整个金刚经上所讲的不能著相。学佛法著相了,就不能见得法身。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四大原则,任何的著相,都不能见得法身,所以说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都错了。

35.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南怀瑾: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无我的时候,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自然达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无生法忍:佛自己说,过去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动过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没有觉得痛苦……这是定,这是无生法忍,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

36.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南怀瑾:虽然有福德,自己并不贪著,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不想要。

37.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南怀瑾:譬如电灯,电风扇,把开关一打开,这个电来了,但是看不见电,只感觉到光,感觉有风,电来了没有?来过了,好像没有来,它又消散了。电去了没有?去了,好像没有去,再发动它又来了,它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

38.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南怀瑾: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39.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南怀瑾:不要著相,尽管在说佛法,始终没有一点佛味,不像那些佛油子,而是很平凡,很平静;尽管在讲金刚经,没有一点金刚钻的味道,如如不动。什么是如如不动呢?不生法相,善护念,无所住。

4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南怀瑾: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

 

《金刚经》三个字的精华

我去年讲《金刚经》的时候说过,《金刚经》的精华就在三个字:“善护念”。什么是“善护念”?就是“护彼意”,保护你的起心动念。心念永远不散乱,随时都在禅定的境界里,叫做“随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生物学 万物奥秘 文/张金成:万物的奥秘就一个是吸引,另一个是融合,就像花授粉一样,雄花和雌花所带的信息经过吸引和融合,就产生了一个新个体,我们可以省略复杂的
  • 我真是高估了作者的水平,事实证明,一个作者前面的故事写得不行,你不能指望着后面他的诡计和文笔突然写到最后就能上一个大的台阶,看到评论有人将他和紫金陈比,说句公道
  • 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最终,在量化定兵时兄弟俩双双入围,光荣的成为了武警战士。
  •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致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追梦人“愿以吾辈之青春 捍卫这盛世中华”此身不悔入
  • 修心,就是锻炼自己 题记:梳理自己人,这一生并没有你以为的时光那么长,一生只有修行后,才会发现人生最好的活法是什么;“过好自己,高兴的生老病死”。人这一生所有的
  • 也许至少和他在一起的时候边缘人能在没意义里面找到一些意义。外向人又在疯言疯语,我的意思是,什么人会想在梧桐树上的树屋里举办狗狗party?
  • 时隔多年杨雪重新出发,再次进入娱乐圈,她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毕竟之前大家也见识过了,但娱乐圈发展迅速,她能否再次创造奇迹,成功翻红,还得看她的实力和号召力,毕竟
  • 我们也许不应苛求每一个教师都把教育当信仰,但如果教育者有了一份陶行知所说的对教育的“信仰心”一定会享受到更多的教育幸福。一国之中,并非个个人要做这事的,有的做兵
  • 老白他奶奶不同意,老白他爹不敢反抗,白三娘就当了单亲妈妈闯荡江湖;为了引老白出来,闯了关中地区四十多个公堂;大嘴嘴贱,直接把他点了三次;尤其是从公孙乌龙的闲聊中
  • 只是,我想劝那些轻易被父母“治住”的年轻人:婚姻是两家人的事,但日子却是自己过的,一旦有了吵架的发生,最好要有自己坚定的立场。“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婚姻是两个家庭
  • #我的挨揍日记# 这个武器早上排到他就说我锤石乱e,先不说我以前玩锤石跟路人玩都没人讲过我,一把游戏都在讲,他讲了两波我也懒得理他直接跟他说我屏蔽了,后面快结束
  • 如果息神落在官禄宫,那么在工作中不会被外界事物影响,一心工作,能够保持自己的理智,不为感性所影响。先说说息神的特点吧。
  • 答:带刀不是问题,这个可以代表你的工作性质是和刀或者破坏有关系。OneNote,日常手写记录工具,可以放大缩小和修改,按照日期存储,用于想法的梳理和会议记录之类
  • 但仔细想想,我很久没有哭过了,某些时候成年人的冷漠和理智会有副作用,就是心变得死水一潭。 还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周三本来和我妈约好晚上打视频的 但是因为小霖升降
  • #天风证券研究所# #天风研究# #天风研究观点# #商社# 《商社|元宇宙和NFT场景探讨:生活方式泛娱乐化、数字内容资产化、创作者经济新范式》以物理信息的传
  • 【把白话文译成古文的唯美句子】1、原文:小时候想逃离的地方,是长大后再也回不去的地方古文: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2、原文:世间所有的遇见,都是久别重逢古
  • 11月天降好运咸鱼翻身的星座!因此,长期以来总是默默努力的白羊座的朋友们,2021年11月开始会得到令人意想不到的大贵人提携帮扶,不仅催旺了事业运,而且在工作上
  • 更为糟糕的情况在莫拉塔身上还有,那是在17/18赛季切尔西客战阿森纳的比赛中,他在第13、69、93分钟先后错失三次单刀球机会,面对切赫的他显得很无力,那场比赛
  • 最好的福相:丰满 国文 读文摘精选 今天 古语云:“相由心生,吉人自有天相。” 一个人有没有福相,从脸上一窥便知。 在传统的命相学中,有着“天庭饱满,地
  • [心]感恩阳光射在窗子上的温柔[心]感恩小宝昨天晚上睡的很好,让我也睡的很好,早课起的很早[心]感恩师姐们对我的信任[心]感恩自己开始迈出分享的第一步[心]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