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中医的“五行”!

五行是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研究方法,揭示出的自然界一年之中气的运动变化规律。

《内经》把五行和阴阳并列起来,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

五行学说是古代人类研究大自然气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说,是研究生命起源、生命运动规律的古代自然科学学说。

用中医思维来理解中医的“五行”

图片

五行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根据《黄帝内经》和其他古籍的记载,从气的运动方式,讨论五行的基本概念。

1
五行非五材
所谓五行,尽人皆知乃是木、火、土、金、水。但若按其字义理解为5种具体的物质、材料,充其量只能叫五材,而不能称五行。“五材”的概念,古已有之。《左传· 襄公二十七年》就有“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的说法,《尚书大传》也有“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的记载,指的都是五材,5种具体的物质和材料。即使将其说成是5种元素,也仍然属于五材的范畴。

五行的“行”字,《说文解字》说:“人之步趋也”,也就是迈步行走的意思,进而可引申为行动、运行、运动。现代汉语中的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的“行”字,都是这个意思。所谓“五行” ,应是指自然界气的5种运行方式,或说是5 种运动形式。汉代的《白虎通·五行篇》说:“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意思是说,用“行”字,是用来表述大自然之中气的运动、运行方式的。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说得更清楚:“天地之气,合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其行不同,故为五行。比相生而间相胜也。”显然是说,五行是指天地之气的运行,有了阴阳,才有了四季,有了四季,才有了五行,之所以用“行”字,是因为天地之气的运行方式不同。

五行之间,以季节相邻的次序相生,以季节相间的次序相胜,也就是相克。《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湿燥风”,也是把四季和五行联系起来的。因此在《黄帝内经》里,又把五行叫作“五运”,如《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湿燥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朞(编者注:jī ,同“期”)之日,周而复始”,“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可不通乎!”

这些都说明五行是揭示天地之间四季气的运动变化规律、揭示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揭示人体各器官气机特性和相互联系的学说。因此在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这5个字,已由具体的5种物质或材料的原义,升华到5种气的运动形式的高度,已由形而下的水平,上升到研究万事万物普遍规律的形而上的水平,也就是由“器”的水平,上升到了“道”的水平。

2
五行的属性和归类
五行所代表的气的运动形式和特性各是什么?将自然界万物用五行进行归类的依据是什么?古人是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方法来研究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生活在北半球的华夏先人,在傍晚仰望星空时,很容易观察到北斗七星的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就周年视运动而论,当北斗七星的斗柄在傍晚时分指向东方时,地面上则是春季;指向南方时,则为夏季;指向西方时,则为秋季;指向北方时,则为冬季,这就是四方和四季相对应的来历。东汉张仲景著《伤寒论· 伤寒例》中,就有“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记述了斗柄指向和四季、8个大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二十四气以及七十二候的关系。可见以观察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来确定四季和节气的方法,是由来已久而且也是很精确的,这在《伤寒论》中称之为“斗历”。

仰观天文,斗柄指东;俯察地理,地面为春。在这个季节微风和煦,冰雪消融,种子生根、发芽,草木根须下伸、枝叶上展。蜷曲成团而冬眠的熊,在春风的呼唤下,爬出树洞,伸伸腰肢,一派舒展之相;盘成圆盘而冬眠的蛇,被春风唤醒,伸展身体,慢慢爬出了山洞,开始了一年的新生活……从物候的观察,到古人关于春季阳气布陈、发散、发陈的论述,皆提示,在春季,是气的展放、疏泄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树木的根须和枝条皆喜展放条达,故古人便将气的展放、疏泄运动形式,以“木”来命名,因此“木”在五行中,并不是指具体的树木或木材,而是代表自然界在春季的气的展放疏泄运动。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在中医学里,称肝和春气相应,也就是说肝的生理特性和木气的疏条展放之气相应,临床通过调肝舒肝,在上可以治疗心肺疾病,在下可以通便、利尿,可以治疗妇科疾病,都是利用了肝主疏泄展放的功能,但有的书上说肝主“升”,春气主“升发”,这就值得商榷了。而肝主生,春气主生发、展放,则是《黄帝内经》的本义。

斗柄指南,地面为夏,气候炎热,草木在地下的根须长势明显减缓,而在地面上的枝叶则繁茂生长,动物更加活跃,自然界一派欣欣向荣、蒸蒸向上的景象。从物候观察,到古人关于阳气至夏洪盛、夏气扬蕃秀之令、万物蒸蒸向上、养长之道的论述,皆提示在夏季,是气的上升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于火性炎上,故以“火”字来命名。因此主升的是火气,而不是木气。木气的运动一旦由“生”变成“升”,那就是木郁化火,郁火上炎,那就是病态了。

斗柄指西,地面为秋,气候凉爽干燥,草木枝叶枯萎,根须末端干枯,养分向主干内收,向果实和种子内贮藏;冬眠的动物此时在体内积聚了大量脂肪,以致显得臃肿肥胖,以便等待严冬到来,进入冬眠状态后慢慢利用这些能量。从物候的观察,到古人关于至秋要收敛神气、养收之道、秋气正收敛之令的论述,皆说明在秋季,是气的内收、收敛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于金属密度大,象征着收敛密集,故以“金”来命名。

斗柄指北,地面为冬,气候严寒,万物闭藏。种子深藏土中,生机潜闭,处于滞育状态;冬眠的动物深居洞中,基础代谢降至最低水平。从物候观察到古人关于冬季地户闭塞、阳气伏藏、阳气下沉、地气下降、冬气正养藏之令的论述,皆提示在冬季,是气的下降、潜藏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于水性就下,象征着下降、潜藏,故以“水”来命名。

从春至夏,是由木气的展放到火气的上升,为气的阳性运动;由秋到冬,是由金气的内收到水气的潜降,为气的阴性运动。其间由阳转阴,需经由夏秋之交的转折过度,此时中医称之为“长夏”。在长夏,暑热未去,阴雨连绵,气候闷热潮湿。此时草木枝端长势减缓,已经开花结果,正在化育种子和果实;动物孕育胎儿,繁育后代,已不如春夏求偶交尾之活跃。由此推知,此时是平稳运动的气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也就是气的展放和内收运动相均衡,上升与下降运动相均衡,保持了一种动态的稳定,而土性最为敦厚平稳,于是便用“土”字来命名。

其实由春季木气的展放,转为夏季火气的上升;由秋季金气的内收,转为冬季水气的潜降;由冬季水气的潜降,转为春季木气的展放,都存在着平稳过渡的一段时间,于是《黄帝内经》就有了“土旺四季”的说法。所谓土旺四季,是指在四季的最后18天,都是平稳运动的土气占主导地位。

伴随着天空的斗转星移,伴随着地面上春、夏、长夏、秋、冬季节的更替,大自然的气机进行着展放、上升、平稳、内收、潜降这样有序的运动和变化,古人分别用木、火、土、金、水来代表它们的运动特性,这就叫五行。当然季节更替的决定因素,乃和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到太阳距离的周期性变化相关,并不取决于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斗柄指向只不过是观察天象的参照物罢了,但却是五行归类的内容之一。

3
五行的生克
五行之间,以季节为序,相资生、相养助、相促进,这叫五行的相生,也就是《春秋繁露》所说的“比相生”。春季木气的展放,为夏季火气的上升创造了条件,叫木生火;秋季金气的内收为冬季水气的潜降提供了前提,叫金生水;火气升至极点,必将停止上升而转为稳定,叫火生土;长夏土气的平稳,随着秋季的到来,则将转为金气的内收,叫土生金;而冬季水气潜降,生机闭藏,则为来年春季木气的疏泄展放蓄积保存了能量,这就是水生木。

五行之间,以季节相间的次序相制约、相抑制、相克制,叫五行的相克,也就是《春秋繁露》所说的“间相胜”。如木气的展放,抑制土气的过度平稳,以防其壅实内收倾向过早出现,叫木克土;土气的平稳,可制约水气的过度潜降,叫土克水;水气的潜降抑制着火气的过度上升,叫水克火;火气的上升,抑制着金气的过度内收,以防其过早沉降,叫火克金;金气的内收,制约着木气的过度展放,叫金克木。

诚然对五行生克的解释,也有从五材之间的关系来论述的。如《素问· 宝命全形论》说:“木得金而伐,水得火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又如《五行大义》说:“木生火者,本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热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 … ”等等。表面看来,很是机械,甚至十分牵强,但从《素问》所言“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来看,应是以五材之间的关系来代言五行的生克规律。

清代医家黄元御在《四圣心源》里说得十分明白:“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黄氏所说的“气”,就是指气的运动,“质”则指具体的材料或物质。故黄氏进一步说:“相克者,制其太过也。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则火不过炎;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金气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水性降润,掺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皆气化自然之妙也。”虽然在有些细节上和前面的解释有所不同,但精神是一致的,皆是从气的运动形式之间的养助、制约关系来认识五行生克的本质。

五行之间,有相生则不至导致某行的不足,有相克则不致造成某行的太过。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克制化,从而保证了一年之中气机变化的稳定状态。只有这样的稳定状态,经过几十亿年的氤氲衍化,才化育了万紫千红的生命世界,所以所有的生命都被打上了五行的烙印。于是植物有了生长化收藏的生命节律,动物有了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树木、马牛羊的牙齿、鱼的鳞片、乌龟背壳上的年轮,甚至南极洲冰层上的年轮,无一不是五行的杰作。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把五运也就是五行和阴阳并列起来,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

《伤寒卒病论集》说:“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尽管有人认为这段话可能是衍文,不一定是张仲景的原话,但肯定不是现代人的话,可见古人显然没有把五行当作地球上的5种具体材料、物质或元素,而把五行看成是化育和支配万事万物的气的运动规律,甚至称其为“五常” 。

由于五行学说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的观点,甚至在运用五行对自然界以及人体脏腑器官的分类上,出现不同的认识,这完全可能并且客观存在,而且是可以理解的。何况道家、丹家、兵家、儒家、堪舆家,根据各自学派之所需,对五行学说进行附会改造,这也都是历史事实。但是,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原本是古代人类研究天地大自然气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说,是研究生命起源、生命运动规律的古代自然科学学说。中医学是依据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来预防和诊治疾病的。
(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用中医思维来理解,#中医的“五行”!#
五行是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研究方法,揭示出的自然界一年之中气的运动变化规律。
《内经》把五行和阴阳并列起来,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
五行学说是古代人类研究大自然气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说,是研究生命起源、生命运动规律的古代自然科学学说。

用中医思维来理解中医的“五行”
五行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根据《黄帝内经》和其他古籍的记载,从气的运动方式,讨论五行的基本概念。
1.五行非五材
所谓五行,尽人皆知乃是木、火、土、金、水。但若按其字义理解为5种具体的物质、材料,充其量只能叫五材,而不能称五行。“五材”的概念,古已有之。《左传· 襄公二十七年》就有“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的说法,《尚书大传》也有“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的记载,指的都是五材,5种具体的物质和材料。即使将其说成是5种元素,也仍然属于五材的范畴。
五行的“行”字,《说文解字》说:“人之步趋也”,也就是迈步行走的意思,进而可引申为行动、运行、运动。现代汉语中的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的“行”字,都是这个意思。所谓“五行” ,应是指自然界气的5种运行方式,或说是5 种运动形式。汉代的《白虎通·五行篇》说:“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意思是说,用“行”字,是用来表述大自然之中气的运动、运行方式的。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说得更清楚:“天地之气,合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其行不同,故为五行。比相生而间相胜也。”显然是说,五行是指天地之气的运行,有了阴阳,才有了四季,有了四季,才有了五行,之所以用“行”字,是因为天地之气的运行方式不同。
五行之间,以季节相邻的次序相生,以季节相间的次序相胜,也就是相克。《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湿燥风”,也是把四季和五行联系起来的。因此在《黄帝内经》里,又把五行叫作“五运”,如《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湿燥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朞(编者注:jī ,同“期”)之日,周而复始”,“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可不通乎!”

这些都说明五行是揭示天地之间四季气的运动变化规律、揭示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揭示人体各器官气机特性和相互联系的学说。因此在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这5个字,已由具体的5种物质或材料的原义,升华到5种气的运动形式的高度,已由形而下的水平,上升到研究万事万物普遍规律的形而上的水平,也就是由“器”的水平,上升到了“道”的水平。

2.五行的属性和归类
五行所代表的气的运动形式和特性各是什么?将自然界万物用五行进行归类的依据是什么?古人是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方法来研究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生活在北半球的华夏先人,在傍晚仰望星空时,很容易观察到北斗七星的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就周年视运动而论,当北斗七星的斗柄在傍晚时分指向东方时,地面上则是春季;指向南方时,则为夏季;指向西方时,则为秋季;指向北方时,则为冬季,这就是四方和四季相对应的来历。东汉张仲景著《伤寒论· 伤寒例》中,就有“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记述了斗柄指向和四季、8个大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二十四气以及七十二候的关系。可见以观察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来确定四季和节气的方法,是由来已久而且也是很精确的,这在《伤寒论》中称之为“斗历”。

仰观天文,斗柄指东;俯察地理,地面为春。在这个季节微风和煦,冰雪消融,种子生根、发芽,草木根须下伸、枝叶上展。蜷曲成团而冬眠的熊,在春风的呼唤下,爬出树洞,伸伸腰肢,一派舒展之相;盘成圆盘而冬眠的蛇,被春风唤醒,伸展身体,慢慢爬出了山洞,开始了一年的新生活……从物候的观察,到古人关于春季阳气布陈、发散、发陈的论述,皆提示,在春季,是气的展放、疏泄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树木的根须和枝条皆喜展放条达,故古人便将气的展放、疏泄运动形式,以“木”来命名,因此“木”在五行中,并不是指具体的树木或木材,而是代表自然界在春季的气的展放疏泄运动。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在中医学里,称肝和春气相应,也就是说肝的生理特性和木气的疏条展放之气相应,临床通过调肝舒肝,在上可以治疗心肺疾病,在下可以通便、利尿,可以治疗妇科疾病,都是利用了肝主疏泄展放的功能,但有的书上说肝主“升”,春气主“升发”,这就值得商榷了。而肝主生,春气主生发、展放,则是《黄帝内经》的本义。

斗柄指南,地面为夏,气候炎热,草木在地下的根须长势明显减缓,而在地面上的枝叶则繁茂生长,动物更加活跃,自然界一派欣欣向荣、蒸蒸向上的景象。从物候观察,到古人关于阳气至夏洪盛、夏气扬蕃秀之令、万物蒸蒸向上、养长之道的论述,皆提示在夏季,是气的上升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于火性炎上,故以“火”字来命名。因此主升的是火气,而不是木气。木气的运动一旦由“生”变成“升”,那就是木郁化火,郁火上炎,那就是病态了。

斗柄指西,地面为秋,气候凉爽干燥,草木枝叶枯萎,根须末端干枯,养分向主干内收,向果实和种子内贮藏;冬眠的动物此时在体内积聚了大量脂肪,以致显得臃肿肥胖,以便等待严冬到来,进入冬眠状态后慢慢利用这些能量。从物候的观察,到古人关于至秋要收敛神气、养收之道、秋气正收敛之令的论述,皆说明在秋季,是气的内收、收敛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于金属密度大,象征着收敛密集,故以“金”来命名。

斗柄指北,地面为冬,气候严寒,万物闭藏。种子深藏土中,生机潜闭,处于滞育状态;冬眠的动物深居洞中,基础代谢降至最低水平。从物候观察到古人关于冬季地户闭塞、阳气伏藏、阳气下沉、地气下降、冬气正养藏之令的论述,皆提示在冬季,是气的下降、潜藏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于水性就下,象征着下降、潜藏,故以“水”来命名。

从春至夏,是由木气的展放到火气的上升,为气的阳性运动;由秋到冬,是由金气的内收到水气的潜降,为气的阴性运动。其间由阳转阴,需经由夏秋之交的转折过度,此时中医称之为“长夏”。在长夏,暑热未去,阴雨连绵,气候闷热潮湿。此时草木枝端长势减缓,已经开花结果,正在化育种子和果实;动物孕育胎儿,繁育后代,已不如春夏求偶交尾之活跃。由此推知,此时是平稳运动的气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也就是气的展放和内收运动相均衡,上升与下降运动相均衡,保持了一种动态的稳定,而土性最为敦厚平稳,于是便用“土”字来命名。

其实由春季木气的展放,转为夏季火气的上升;由秋季金气的内收,转为冬季水气的潜降;由冬季水气的潜降,转为春季木气的展放,都存在着平稳过渡的一段时间,于是《黄帝内经》就有了“土旺四季”的说法。所谓土旺四季,是指在四季的最后18天,都是平稳运动的土气占主导地位。

伴随着天空的斗转星移,伴随着地面上春、夏、长夏、秋、冬季节的更替,大自然的气机进行着展放、上升、平稳、内收、潜降这样有序的运动和变化,古人分别用木、火、土、金、水来代表它们的运动特性,这就叫五行。当然季节更替的决定因素,乃和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到太阳距离的周期性变化相关,并不取决于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斗柄指向只不过是观察天象的参照物罢了,但却是五行归类的内容之一。

3.五行的生克
五行之间,以季节为序,相资生、相养助、相促进,这叫五行的相生,也就是《春秋繁露》所说的“比相生”。春季木气的展放,为夏季火气的上升创造了条件,叫木生火;秋季金气的内收为冬季水气的潜降提供了前提,叫金生水;火气升至极点,必将停止上升而转为稳定,叫火生土;长夏土气的平稳,随着秋季的到来,则将转为金气的内收,叫土生金;而冬季水气潜降,生机闭藏,则为来年春季木气的疏泄展放蓄积保存了能量,这就是水生木。

五行之间,以季节相间的次序相制约、相抑制、相克制,叫五行的相克,也就是《春秋繁露》所说的“间相胜”。如木气的展放,抑制土气的过度平稳,以防其壅实内收倾向过早出现,叫木克土;土气的平稳,可制约水气的过度潜降,叫土克水;水气的潜降抑制着火气的过度上升,叫水克火;火气的上升,抑制着金气的过度内收,以防其过早沉降,叫火克金;金气的内收,制约着木气的过度展放,叫金克木。

诚然对五行生克的解释,也有从五材之间的关系来论述的。如《素问· 宝命全形论》说:“木得金而伐,水得火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又如《五行大义》说:“木生火者,本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热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 … ”等等。表面看来,很是机械,甚至十分牵强,但从《素问》所言“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来看,应是以五材之间的关系来代言五行的生克规律。
清代医家黄元御在《四圣心源》里说得十分明白:“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黄氏所说的“气”,就是指气的运动,“质”则指具体的材料或物质。故黄氏进一步说:“相克者,制其太过也。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则火不过炎;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金气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水性降润,掺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皆气化自然之妙也。”虽然在有些细节上和前面的解释有所不同,但精神是一致的,皆是从气的运动形式之间的养助、制约关系来认识五行生克的本质。

五行之间,有相生则不至导致某行的不足,有相克则不致造成某行的太过。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克制化,从而保证了一年之中气机变化的稳定状态。只有这样的稳定状态,经过几十亿年的氤氲衍化,才化育了万紫千红的生命世界,所以所有的生命都被打上了五行的烙印。于是植物有了生长化收藏的生命节律,动物有了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树木、马牛羊的牙齿、鱼的鳞片、乌龟背壳上的年轮,甚至南极洲冰层上的年轮,无一不是五行的杰作。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把五运也就是五行和阴阳并列起来,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

《伤寒卒病论集》说:“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尽管有人认为这段话可能是衍文,不一定是张仲景的原话,但肯定不是现代人的话,可见古人显然没有把五行当作地球上的5种具体材料、物质或元素,而把五行看成是化育和支配万事万物的气的运动规律,甚至称其为“五常” 。

由于五行学说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的观点,甚至在运用五行对自然界以及人体脏腑器官的分类上,出现不同的认识,这完全可能并且客观存在,而且是可以理解的。何况道家、丹家、兵家、儒家、堪舆家,根据各自学派之所需,对五行学说进行附会改造,这也都是历史事实。但是,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原本是古代人类研究天地大自然气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说,是研究生命起源、生命运动规律的古代自然科学学说。中医学是依据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来预防和诊治疾病的。

健脾祛湿、安神助眠的“四时神药—茯苓”!

说起茯苓,很多朋友都会想到茯苓膏、茯苓酸奶、茯苓酒等,可见茯苓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药。《神农本草经》把茯苓列为上品,谓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四时神药”——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古人称其为“四时神药”,因为它的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茯苓是生长在地里的一种菌类物质,它的生长环境很有特点,是抱着松树根生长的。

早年间,老百姓中流传着很多关于茯苓的传说,据说茯苓是种很神秘的东西,如果松树根上有茯苓,那么松树上一定会有菟丝子。

六味地黄丸的创始人,也是中医儿科的创始人,宋朝的名医钱乙,患有风湿病,他就是用茯苓来给自己治疗的。

他让自己的亲戚到东山上去采茯苓,找到菟丝子以后,用火烧,烧到菟丝子的根部的时候,就一定能挖出茯苓来。

曾经有研究者把能够搜集到的中医方剂做过统计,结果发现,历代的中医方子里,用得最多的一味药就是茯苓,这说明茯苓是为广大医家所重视的一味药。

健脾利湿用茯苓

茯苓主要是用来祛水湿的,此外还有安神的作用。《神农本草经》记载说:

“茯苓味甘平,主胸邪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神农本草经》主要记载了茯苓的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安神,二是可以祛湿。

茯苓皮也是祛水湿的,它祛水湿的功效比茯苓还要强,如果只是祛水湿,不需要健脾的话,医生有时候开方会用茯苓皮。

下面主要就茯苓健脾利湿的作用讲解一下。
水湿分为外湿和内湿两种。外湿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侵入我们体内长时间停留的,如风湿;还有一种是短时间停留的,比如夏天的感冒。

内湿是中医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现代人很多都是内湿体质。内湿产生的原因跟大家现在的生活密切相关。

首先是因为现代人运动少,很少走路,而且体力劳动也减少了,所以整个身体的机能就没有以前那么强健了,脾阳也就不那么强健了。

中医讲脾阳的功能是运化水湿,体内水气的上腾下达,都要靠脾的输送,如果脾的功能弱化了,水湿就容易留在体内。

第二个原因是现代人吃寒凉的东西特别多。古代没有冰箱,冰镇的饮料只有皇宫的地窖才有储存,老百姓是喝不到的,那时候老百姓喝点井水就是最凉的东西了。

现代人接触冷东西的机会特别多,这些都容易伤到我们脾胃的阳气。比如说冷饮,喝下去之后,凉气不是从肌表往里传的,而是直接从内里往外凉,这叫心里凉,结果就会直接伤到脾阳。

被伤到的脾阳就不能运化水湿了,水湿就停留在了体内。脾胃是我们人体一个水利枢纽的中转站,如果水利枢纽的功能弱了,整个的水利系统也就不畅通了。

第三个原因是现代人吃得太好了,吃的东西所含的热量远远超过了身体所需要的热量。人类在几十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都处于一种吃不饱的状态。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起来,能吃到很多好吃的东西,这对于脾的运化功能来说是一个考验。营养物质摄入以后,脾脏运化不掉,痰湿体质的人就开始多了起来。

因为人体水湿多了,又有痰积在体内,水湿凝结就化成了痰。同时,食物吃进去如果代谢不出去,也会变成痰,这些痰湿就会影响脾胃的运化,于是我们的脾胃就变得越来越虚弱。

人体内有水湿究竟会有哪些症状呢?

从舌头上来讲,水湿重的人舌体一般都是胖大的,而且舌头边上有齿痕(大多数齿痕是因为舌体胖大被牙齿长期挤压而形成的),舌苔厚腻,脸上有黑斑,而且黑斑一般都分布在嘴唇周围,因为嘴唇周围是脾的反射区域。

水湿重一定会遏制脾胃的阳气,当脾胃的阳气被遏制住的时候,人的身体就会感觉酸软,无力,不愿意动弹。体内有水湿的人,还会有胸满痞闷、小便不利的症状。

与茯苓有关的祛湿方

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记载了很多的治病思路,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祛水湿,说明那时候张仲景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水湿对人体的危害了。

他所列的方子里有一个祛湿方:五苓散。五苓散的功效是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水湿内停、的阳气振奋一下。五苓散虽然只有五味药,而且药量都不大,但效果是非常好的。

茯苓治脱发、失眠

现代中医名家岳美中认为,有些人出现头发脱落跟体内有水湿有关。如果阳气控制不住水湿的话,水湿就会上泛,正常的情况下气血是应该滋养头发的,但水湿上泛以后,气血就不能上行于头滋养头发了,头发就会出现脱落的现象。

岳美中老师创制了一个治疗脱发的方子,叫一味茯苓饮,就是把茯苓研成粉末,每次用6克冲水服。

据岳美中老师的经验,患者吃一两个月以后,头发就会开始生长。有水湿的人出现脱发的话就可以用一味茯苓饮的方子来治疗。

茯神是茯苓抱着松树根的部分,有安神的作用。《神农本草经》里记载茯苓有一半的功能是安神的,专门治疗跟神志有关的疾病,比如失眠、惊悸、心神不安等症状。

治疗失眠时,可以用10克茯神、10克研成粉末的酸枣仁,然后用水冲服,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食之有道——茯苓的食用方法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怎么服用茯苓呢?茯苓很少单独使用,经常和白术、人参、党参配在一起用。我们自己可以做点茯苓粥,把10克茯苓、2克党参捣碎以后,放到米粥里一起熬。

用茯苓熬粥在道家已有很悠久的历史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吃点茯苓粥,但也不能天天服用,一定要有水湿表现,如舌苔厚腻时,才能食用。

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有关于茯苓霜的记载,即用牛奶或滚开水将茯苓霜冲化、调匀,于每日晨起吃上一盅。

但是脾胃虚寒的人就不适合天天喝牛奶,这个方法就不适合了,不如直接煮水喝吧。

(源于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是啊~从此以后我再也没见过如我们家那么干净整洁、又充满朝气和温馨#带着边框一起拍##plog# 的小院了……原来时间可以过得这么快,快到我都不觉得他们已经离开快
  • 」她又說仍然十分珍惜可以推出實體唱片的機會,「所以喺今次呢張唱片裏面每一首歌都記載咗好多好多我自己心裏面想講嘅嘢,如果你叫我去講好多大條道理,其實真係唔係好識,
  • 」--其實我們一直不變 也沒有離開的原因也是因為金聖圭一直沒變..一直是我們當初認識的那個熱愛唱歌 熱愛音樂的金歌手連結:黑暗中的光夜空黑暗,星星才能发光,人生
  • 【世界杯第一个冷门:#阿根廷1比2沙特阿拉伯#】#世界杯 大冷门# 在北京时间11月22日晚进行的世界杯小组赛中,阿根廷1比2不敌沙特,这是阿根廷在世界杯上首次
  • 打卡记录:第四十三轮核酸已做,凭卡片出小区,十二点多邻居在群里说,又临时管控出不去了,晚上回来刚才收到通知,明天早上继续核酸检测,凭卡片出小区,口罩口罩一定要带
  • 点燃我温暖你这部剧是真的又俗又上头,开头像何以笙箫默,中间像百岁之好一言为定,还多少有点亲爱的热爱的的影子,但是我太吃男女主的颜了,跟着小胖子看将夜时候就觉得陈
  • 8、不要随便和别人讲道理,有能力才是硬道理,而且大家都懂,只不过做起来太难。8、不要随便和别人讲道理,有能力才是硬道理,而且大家都懂,只不过做起来太难。
  • 更不懂王权霸业失了剑心也要赴约东方怀竹七月初七淮水竹亭的约定。不懂涂山红红以为他不会走东方月初以为他会挽留。
  • .除了外表的清冷飒爽,刘雨昕的兴趣爱好也与一般女孩儿不同,喜欢对肌肉力量要求严格的popping舞蹈(震感舞)对肌肉不发达的女性很不友好,难度极高,但刘雨昕整个
  • 不一样的美女and不一样的火锅打卡中午去打卡会比较少人哦 可以不用预约 拍照超级出片 晚上可能会多人可能需要预约哦 不然可能要排队 晚上会有驻唱 想拍美照的不建
  • 一个人走得远远的去发现他是什么——自我之死在漫长,无泪的一夜,所有自然之形都迸射不自然的光。10、所谓的花季,就是所有生命没有高低之分,偶然间因缘际会发生了互动
  • 」郭秀雲與嘉玲很有緣分,自小已是她的契女,更巧合契媽又是其奶奶(龐傑母親)的契女,她憶述眼中這位高貴優雅的嘉玲契媽:「契媽是個不多說話的人,但她很錫我,很喜歡和
  • 很多患者饱受痉挛性截瘫的折磨,也有很多人对这个疾病了解不深,甚至是听都没有听说过,今天给大家讲一讲这个疾病,痉挛性截瘫前期的症状一般都是出现肌肉无力,肢体麻木的
  • #守护的契约# 你喝酒断片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发现: 01. 不知不觉就醉了。以前是知道自己能喝多少,还能喝多少,知道控制和把握。现在是根本不知道自己
  • 最近真的好快乐啊!!
  • 今年工厂师傅特意挖成脸的样子,泡杯子里特别魔性,但是不能否认真的很好喝!#好物分享# #可以转头的雨衣# #方便实用# #雨天出行# #安全骑行# #好物测评#
  • 昨晚等到十一点多看到林导发布的杀青wb,我想很多嘉人都和我一样在等超的杀青小作文[偷笑],但是一想,他太累了,需要好好休息,其他真的无所谓了,只要他开心就好,就
  • “‘时间短起效快’的化解风险方式主要有两种:一通...曝光行动|2022(三十五) 客货运车辆逾期未检验以下车辆均为面包车,均已到检验日期。请以下车辆的所属单位
  • oh~我想到了一个特别大的遗憾,那就是没有和阿狸合影啊,以后再来估计再不能这么空旷了,我给妈妈和阿狸拍了一些合影,弥补我的遗憾[允悲]虽然有这些遗憾了,可是我本
  • 如同书的结尾:——“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件事能让我相信我是对的,就是人生来有趣,过去有趣,渴望有趣,内心有趣却假装无趣。也没有一件事能证明我是错的,让我相信人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