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吗#

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吗?当然接受

我们拿数据说话

从教育程度的角度看,2001年出生人口1700万人,绝大多数人都能上初中,1300万到1400万人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近800万人可以获得高等教育,422万人能考上普通本科,近50万人能考上985/211大学,其中考上985大学的大约有16万人,到了C9高校,就只剩下3万多人。

如果将这个组合画成金字塔图,大概是这么一个结构:

有17.6%的人口仅完成了义务教育。35.8%的人口会停留在高中/中专/职校的教育水平。能获得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一半左右,但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可以获得本科教育,其中21.9%是非985、211本科。

在普通本科之上,是211、985高校,甚至是C9高校,他们占每年出生人口的3%,985高校的本科教育,只有1%的人口能够获得。

如此低的比例,再加上各种公众号文章也在不断渲染「阶级滑落」的可怕,让许多高学历的父母非常担心:我的孩子会不会考得还没有我好?两个985的家长带出来了一个大学都考不上的孩子该怎么办?

比如前阵子在微博上有一篇文章《智商也要交遗产税:为什么聪明人的孩子大多没那么聪明?》 就讲了这个故事。

因此,使用2014年CHIPs数据,我们做了这样一个研究,观察父母的教育程度和子女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

首先来看全国情况,下图的纵轴是父亲教育情况,横轴是母亲教育情况,分母是属于这种情况的在1980到1994年出生的被调查者总数,分子是在这种家庭教育背景下考上大学的人数。

父母教育与子女考上大学的比例
可以看到,左上角的红色部分,和右下角的绿色部分,有着本质差别。

1980到1994年这15年间出生的人口考上大学的比例大约是17%。

但在左上角红色方块内,父母教育均不高于义务教育的家庭中,孩子考上大学的比例仅有10%。

而在右下角的绿色方块内,父母教育水平均大于大专水平,其子女考上大学的比例则高达80%。

这么看来,父母教育程度如果比较高,子女是不是就不太可能平庸?还有几个问题。

1,不管是1980年出生的人口还是1994年出生的人口,其父母考上大学的年代基本在1990年之前,这些年份的高考录取率还是非常低的,被大学或大专录取的比例和现在考上211比例差不多,被大学本科录取和当前的985水平差不多。

2,不管是1980年出生的人口还是1994年出生的人口,在他们参加高考的年份,大学都已经开始了扩招,1980到1994年出生的人口有17%考上了大学,而2001年出生的人有25%都能考上大学。

换句话说,「父母教育水平均大于大专水平,其子女考上大学的比例则高达80%」在这里就成了一句有误导性的判断,比较中肯的说法是:

「父母教育水平均处于前3%,子女教育水平处于前17%的可能性大约是80%」

「处于前17%」还是一个很模糊的判断,从上面可以看到,对于当前的学生来说,「考上大学」已经不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选择,我们要进一步去分析考上211或者985的比例。

幸运的是,CHIPs的2014年数据提供了城镇样本的大学类型,共有包括985、211、其他普通大学这几类。还有一类是出国留学,但在1980到总共3139个样本中只有2例,被我暂时去掉了。

先看城镇样本的总体情况:

城镇父母教育与子女考上大学的比例
上图是城镇居民父母教育水平和子女考上大学之间的关系,对1980到1994年出生的城镇居民来说,考上大学的比例高达51%,超过一半,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和全国总样本一样,左上角红色方块的父母均不高于义务教育的样本的大学考取率也低于城镇平均水平,为33%。

而右下角绿色方块内的父母教育水平均高于大专的样本,子女考上大学的比例高达91%。

但还是有这样的疑惑——考上大学不难,城镇居民有一半都能考上大学,问题是考上了什么大学?

接下来,我们把右下角的绿色方块放大,进一步分析子女的受教育情况。

我们将父母的高等教育类型均分为五类——985大学、非985的211大学、其他全日制大学、成人本科或函授、大专,看子女考上211大学,或者考上了985学校的比例,结果如下:

城镇父母高等教育类型和子女考上211大学的比例
这批父母考上大学、大专的比例和当前的学生考上211大学的比例都差不多,都是3%左右,我们可以将全体分子(子女考上211或985大学)之和去除以全体分母之和(父母水平均在大专或以上),然后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

当父母教育水平都处于当年前3%时,子女仍然处于前3%的概率只有……10%。

有没有办法能让子女处于前3%的水平的概率高一点呢?

也不是没有,光看左上角的绿色方块,如果当年父母的教育水平都在前1%(1980年代的211+985大学录取概率差不多等于当前的C9),一共有11人,这样子女考上211大学一共6人,位于前3%的概率就会就等于55%,超过一半了。

所以,从概率上说,子女和父母的教育水平之间的关系还是存在一个均值回归,父母教育水平更高的,子女教育水平平均来说肯定也会比较高,但要赶上父母,还是得看前世积德。

把之前的结论一般化,假设未来的大学录取率保持原状,那可能会有这样一些推论:

1,父母都考上了985的,子女能考上211的概率在一半左右。

2,父母都考上了C9的,子女能考上985的概率在一半左右。

3,父母都考上了清华北大的,子女能考上C9的概率也在一半左右。

……总之,保持原有的父母教育水平,真是太难了。

最后,我们再把1980到1994年出生的那批城镇人口拿出来,看他们考上985的情况,结果如下:

城镇父母教育与子女考上985大学的比例
可以看到,城镇居民考上985大学的比例差不多在2.5%左右,其中右下角父母教育程度较高的绿色方块考上985比例为14.1%,他们贡献了985学生的12.3%。

左上角父母教育程度均低于大专的红色方块考上985比例为2.2%,但他们贡献了985学生的77.8%。

两个黄色方块部分,即父母有一方的教育水平高于或等于大专,另一方低于大专的子女考上985比例为5.3%,他们贡献了985学生的9.9%。

从比例看,14.1%对5.2%和2.2%当然是高了许多,但由于基数差距大,绝大部分985学生——87.7%——是来自于父母双方或者其中一方的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中。

这里我们再次欣慰地看到:

当父母教育水平都处于当年前1%时,子女仍然处于前1%的概率只有……14.1%。

因此,结论很明确,从211和985的例子看,如果父母在考试上十分厉害,处于人群的前3%甚至是前1%,那么在80%到90%的情况下,自家小孩都是会比自己更差。

学会接受这个现实吧(反正我已经接受了)。

#你能不能接受子女的大学不如你#
当然接受了,难不成比不过就和郑爽一样扔了?断绝父子母子关系?不可能呀,我不求ta未来有多大成就,只求ta平安快乐幸福成长

从教育程度的角度看,2001年出生人口1700万人,绝大多数人都能上初中,1300万到1400万人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近800万人可以获得高等教育,422万人能考上普通本科,近50万人能考上985/211大学,其中考上985大学的大约有16万人,到了C9高校,就只剩下3万多人。

如果将这个组合画成金字塔图,大概是这么一个结构:

有17.6%的人口仅完成了义务教育。35.8%的人口会停留在高中/中专/职校的教育水平。能获得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一半左右,但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可以获得本科教育,其中21.9%是非985、211本科。

在普通本科之上,是211、985高校,甚至是C9高校,他们占每年出生人口的3%,985高校的本科教育,只有1%的人口能够获得。

如此低的比例,再加上各种公众号文章也在不断渲染「阶级滑落」的可怕,让许多高学历的父母非常担心:我的孩子会不会考得还没有我好?两个985的家长带出来了一个大学都考不上的孩子该怎么办?

比如前阵子在微博上有一篇文章《智商也要交遗产税:为什么聪明人的孩子大多没那么聪明?》 就讲了这个故事。

因此,使用2014年CHIPs数据,我们做了这样一个研究,观察父母的教育程度和子女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

首先来看全国情况,下图的纵轴是父亲教育情况,横轴是母亲教育情况,分母是属于这种情况的在1980到1994年出生的被调查者总数,分子是在这种家庭教育背景下考上大学的人数。

父母教育与子女考上大学的比例
可以看到,左上角的红色部分,和右下角的绿色部分,有着本质差别。

1980到1994年这15年间出生的人口考上大学的比例大约是17%。

但在左上角红色方块内,父母教育均不高于义务教育的家庭中,孩子考上大学的比例仅有10%。

而在右下角的绿色方块内,父母教育水平均大于大专水平,其子女考上大学的比例则高达80%。

这么看来,父母教育程度如果比较高,子女是不是就不太可能平庸?还有几个问题。

1,不管是1980年出生的人口还是1994年出生的人口,其父母考上大学的年代基本在1990年之前,这些年份的高考录取率还是非常低的,被大学或大专录取的比例和现在考上211比例差不多,被大学本科录取和当前的985水平差不多。

2,不管是1980年出生的人口还是1994年出生的人口,在他们参加高考的年份,大学都已经开始了扩招,1980到1994年出生的人口有17%考上了大学,而2001年出生的人有25%都能考上大学。

换句话说,「父母教育水平均大于大专水平,其子女考上大学的比例则高达80%」在这里就成了一句有误导性的判断,比较中肯的说法是:

「父母教育水平均处于前3%,子女教育水平处于前17%的可能性大约是80%」

「处于前17%」还是一个很模糊的判断,从上面可以看到,对于当前的学生来说,「考上大学」已经不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选择,我们要进一步去分析考上211或者985的比例。

幸运的是,CHIPs的2014年数据提供了城镇样本的大学类型,共有包括985、211、其他普通大学这几类。还有一类是出国留学,但在1980到总共3139个样本中只有2例,被我暂时去掉了。

先看城镇样本的总体情况:

城镇父母教育与子女考上大学的比例
上图是城镇居民父母教育水平和子女考上大学之间的关系,对1980到1994年出生的城镇居民来说,考上大学的比例高达51%,超过一半,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和全国总样本一样,左上角红色方块的父母均不高于义务教育的样本的大学考取率也低于城镇平均水平,为33%。

而右下角绿色方块内的父母教育水平均高于大专的样本,子女考上大学的比例高达91%。

但还是有这样的疑惑——考上大学不难,城镇居民有一半都能考上大学,问题是考上了什么大学?

接下来,我们把右下角的绿色方块放大,进一步分析子女的受教育情况。

我们将父母的高等教育类型均分为五类——985大学、非985的211大学、其他全日制大学、成人本科或函授、大专,看子女考上211大学,或者考上了985学校的比例,结果如下:

城镇父母高等教育类型和子女考上211大学的比例
这批父母考上大学、大专的比例和当前的学生考上211大学的比例都差不多,都是3%左右,我们可以将全体分子(子女考上211或985大学)之和去除以全体分母之和(父母水平均在大专或以上),然后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

当父母教育水平都处于当年前3%时,子女仍然处于前3%的概率只有……10%。

有没有办法能让子女处于前3%的水平的概率高一点呢?

也不是没有,光看左上角的绿色方块,如果当年父母的教育水平都在前1%(1980年代的211+985大学录取概率差不多等于当前的C9),一共有11人,这样子女考上211大学一共6人,位于前3%的概率就会就等于55%,超过一半了。

所以,从概率上说,子女和父母的教育水平之间的关系还是存在一个均值回归,父母教育水平更高的,子女教育水平平均来说肯定也会比较高,但要赶上父母,还是得看前世积德。

把之前的结论一般化,假设未来的大学录取率保持原状,那可能会有这样一些推论:

1,父母都考上了985的,子女能考上211的概率在一半左右。

2,父母都考上了C9的,子女能考上985的概率在一半左右。

3,父母都考上了清华北大的,子女能考上C9的概率也在一半左右。

……总之,保持原有的父母教育水平,真是太难了。

最后,我们再把1980到1994年出生的那批城镇人口拿出来,看他们考上985的情况,结果如下:

城镇父母教育与子女考上985大学的比例
可以看到,城镇居民考上985大学的比例差不多在2.5%左右,其中右下角父母教育程度较高的绿色方块考上985比例为14.1%,他们贡献了985学生的12.3%。

左上角父母教育程度均低于大专的红色方块考上985比例为2.2%,但他们贡献了985学生的77.8%。

两个黄色方块部分,即父母有一方的教育水平高于或等于大专,另一方低于大专的子女考上985比例为5.3%,他们贡献了985学生的9.9%。

从比例看,14.1%对5.2%和2.2%当然是高了许多,但由于基数差距大,绝大部分985学生——87.7%——是来自于父母双方或者其中一方的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中。

这里我们再次欣慰地看到:

当父母教育水平都处于当年前1%时,子女仍然处于前1%的概率只有……14.1%。

因此,结论很明确,从211和985的例子看,如果父母在考试上十分厉害,处于人群的前3%甚至是前1%,那么在80%到90%的情况下,自家小孩都是会比自己更差。

学会接受这个现实吧(反正我已经接受了)。

#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吗#
能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拿数据一点点分析

从教育程度的角度看,2001年出生人口1700万人,绝大多数人都能上初中,1300万到1400万人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近800万人可以获得高等教育,422万人能考上普通本科,近50万人能考上985/211大学,其中考上985大学的大约有16万人,到了C9高校,就只剩下3万多人。

如果将这个组合画成金字塔图,大概是这么一个结构:

有17.6%的人口仅完成了义务教育。35.8%的人口会停留在高中/中专/职校的教育水平。能获得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一半左右,但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可以获得本科教育,其中21.9%是非985、211本科。

在普通本科之上,是211、985高校,甚至是C9高校,他们占每年出生人口的3%,985高校的本科教育,只有1%的人口能够获得。

如此低的比例,再加上各种公众号文章也在不断渲染「阶级滑落」的可怕,让许多高学历的父母非常担心:我的孩子会不会考得还没有我好?两个985的家长带出来了一个大学都考不上的孩子该怎么办?

比如前阵子在微博上有一篇文章《智商也要交遗产税:为什么聪明人的孩子大多没那么聪明?》 就讲了这个故事。

因此,使用2014年CHIPs数据,我们做了这样一个研究,观察父母的教育程度和子女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

首先来看全国情况,下图的纵轴是父亲教育情况,横轴是母亲教育情况,分母是属于这种情况的在1980到1994年出生的被调查者总数,分子是在这种家庭教育背景下考上大学的人数。

父母教育与子女考上大学的比例
可以看到,左上角的红色部分,和右下角的绿色部分,有着本质差别。

1980到1994年这15年间出生的人口考上大学的比例大约是17%。

但在左上角红色方块内,父母教育均不高于义务教育的家庭中,孩子考上大学的比例仅有10%。

而在右下角的绿色方块内,父母教育水平均大于大专水平,其子女考上大学的比例则高达80%。

这么看来,父母教育程度如果比较高,子女是不是就不太可能平庸?还有几个问题。

1,不管是1980年出生的人口还是1994年出生的人口,其父母考上大学的年代基本在1990年之前,这些年份的高考录取率还是非常低的,被大学或大专录取的比例和现在考上211比例差不多,被大学本科录取和当前的985水平差不多。

2,不管是1980年出生的人口还是1994年出生的人口,在他们参加高考的年份,大学都已经开始了扩招,1980到1994年出生的人口有17%考上了大学,而2001年出生的人有25%都能考上大学。

换句话说,「父母教育水平均大于大专水平,其子女考上大学的比例则高达80%」在这里就成了一句有误导性的判断,比较中肯的说法是:

「父母教育水平均处于前3%,子女教育水平处于前17%的可能性大约是80%」

「处于前17%」还是一个很模糊的判断,从上面可以看到,对于当前的学生来说,「考上大学」已经不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选择,我们要进一步去分析考上211或者985的比例。

幸运的是,CHIPs的2014年数据提供了城镇样本的大学类型,共有包括985、211、其他普通大学这几类。还有一类是出国留学,但在1980到总共3139个样本中只有2例,被我暂时去掉了。

先看城镇样本的总体情况:

城镇父母教育与子女考上大学的比例
上图是城镇居民父母教育水平和子女考上大学之间的关系,对1980到1994年出生的城镇居民来说,考上大学的比例高达51%,超过一半,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和全国总样本一样,左上角红色方块的父母均不高于义务教育的样本的大学考取率也低于城镇平均水平,为33%。

而右下角绿色方块内的父母教育水平均高于大专的样本,子女考上大学的比例高达91%。

但还是有这样的疑惑——考上大学不难,城镇居民有一半都能考上大学,问题是考上了什么大学?

接下来,我们把右下角的绿色方块放大,进一步分析子女的受教育情况。

我们将父母的高等教育类型均分为五类——985大学、非985的211大学、其他全日制大学、成人本科或函授、大专,看子女考上211大学,或者考上了985学校的比例,结果如下:

城镇父母高等教育类型和子女考上211大学的比例
这批父母考上大学、大专的比例和当前的学生考上211大学的比例都差不多,都是3%左右,我们可以将全体分子(子女考上211或985大学)之和去除以全体分母之和(父母水平均在大专或以上),然后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

当父母教育水平都处于当年前3%时,子女仍然处于前3%的概率只有……10%。

有没有办法能让子女处于前3%的水平的概率高一点呢?

也不是没有,光看左上角的绿色方块,如果当年父母的教育水平都在前1%(1980年代的211+985大学录取概率差不多等于当前的C9),一共有11人,这样子女考上211大学一共6人,位于前3%的概率就会就等于55%,超过一半了。

所以,从概率上说,子女和父母的教育水平之间的关系还是存在一个均值回归,父母教育水平更高的,子女教育水平平均来说肯定也会比较高,但要赶上父母,还是得看前世积德。

把之前的结论一般化,假设未来的大学录取率保持原状,那可能会有这样一些推论:

1,父母都考上了985的,子女能考上211的概率在一半左右。

2,父母都考上了C9的,子女能考上985的概率在一半左右。

3,父母都考上了清华北大的,子女能考上C9的概率也在一半左右。

……总之,保持原有的父母教育水平,真是太难了。

最后,我们再把1980到1994年出生的那批城镇人口拿出来,看他们考上985的情况,结果如下:

城镇父母教育与子女考上985大学的比例
可以看到,城镇居民考上985大学的比例差不多在2.5%左右,其中右下角父母教育程度较高的绿色方块考上985比例为14.1%,他们贡献了985学生的12.3%。

左上角父母教育程度均低于大专的红色方块考上985比例为2.2%,但他们贡献了985学生的77.8%。

两个黄色方块部分,即父母有一方的教育水平高于或等于大专,另一方低于大专的子女考上985比例为5.3%,他们贡献了985学生的9.9%。

从比例看,14.1%对5.2%和2.2%当然是高了许多,但由于基数差距大,绝大部分985学生——87.7%——是来自于父母双方或者其中一方的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中。

这里我们再次欣慰地看到:

当父母教育水平都处于当年前1%时,子女仍然处于前1%的概率只有……14.1%。

因此,结论很明确,从211和985的例子看,如果父母在考试上十分厉害,处于人群的前3%甚至是前1%,那么在80%到90%的情况下,自家小孩都是会比自己更差。

学会接受这个现实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相约刘宇宁共赴817# ✨#刘宇宁新歌肆无惧燥# ✨#摩登兄弟[超话]# 摩登兄弟刘宇宁 lyn ✨刘宇宁✨宁哥✨棚主刘宇宁做自己的光|刘宇宁蒋俊豪谢谢你的坚
  • 这种专业的女式训练短裤真正诠释了“举铁”的女人气场最强大的定义,而不是仅仅穿了跑去健身房“走秀”、“聊天”的。大家对给出一些建议…其实还是随孩子的意愿与结合个大
  • 后来, 大概是认识后的第三天晚上吧, 我俩就稀里糊涂的在一起了 ,没有谁对谁表白, 就他先说 以后我就是他的了,我也回了一句他也是我的了 ,之后 我们就在一
  •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章龟经曰:蜃,大者为车轮岛屿,月闲吐气成楼,与蛟龙同也。
  • 以及纯奶底真的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喝(划重点:敢于迈开狗腿去质疑)(就是有点撑 嗝~)墨墨单词30《Emma》(呜呜也太甜了吧!!
  • 有男人性格的她在男女感情的事情上很难全身心投入,这样面相的女人在生活中强势无比,绝对不是有福气相的女人。#泰国佛牌##招财运#手相算命,巽宫位于食指下面的手掌部
  • 与大多数蝶类以花蜜为食不同,在自然条件下,枯叶蛱蝶以食腐烂水果、阔叶树干虫蛀伤口流出的树液和动物粪便为食,是典型的食腐蝶类。全世界大约有 14000 多种,大部
  • 不是啥钱都能赚的、我也都明白大家有贷款着急还,谁都一样,着急的情况下你是不是保证自己的安全不是嘛?半年都不可能,求求你们了听点话吧。
  • realmudo 작지만 아름다워 #작아파티 #파티원모집 파티 드레스코드는 없지만 신장코드는 170 이하 #무한도전 #무도의밤 #하하 #양세형
  • [兔子]#凝聚V力量# [兔子]#摩登兄弟 传递正能量# [兔子]#摩登兄弟[超话]#@摩登兄弟刘宇宁 公益 我们一直在路上 公益之路与你同行做公益人人有责心中
  • 你是我干枯河流流淌而来的一条小溪,你是我生命里照射进来的一束阳光,你是我风雨过后一道绚丽的彩虹。共同走过的这几年,时常被你所惊艳。
  • 【口感特点】内质丰富耐泡度高,茶汤浓度高,滋味厚重,香气高锐,茶气强烈汤感柔顺,入口茶汤细腻,茶气十足,最重要的是昔归独特的兰香之气,又伴随着花蜜香。昔归茶内
  • #昀昀谷场[超话]#【宣】庆余年范闲徽章 张若昀徽章裙门牌:983145048✨全新系列上线——《庆余年》“将进酒 杯莫停”“那是一个有着千载风流、文采耀目的世
  • P4:上局ND5 0077宁东段、刚做完中修的上局ND5 0322宁东段在南京东机务段,0322后来担任了编尾调车机,现在已经下线。P5:宁芜的后老美时期,上局
  • 小指月说,怒则气上,会失眠,会头痛,会口苦,会咽干,会肋胀,会血压高,会耳鸣,会吐血...... 张从正《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曰,怒气所至,为呕血
  • 圆满完成“一城一交、公车公营”改革,成功组建市城市交通运输责任有限公司并狠抓运营管理,现已将其打造成了一张永州城市新名片,2018年,被国家“两部一会”表彰为“
  • ……由于盘前准备不充分,今天看好的北京科锐最后只能在09:31:43时买入了少量,如果是09:29:58时完成,那是8%以上浮盈的,而且买入的量必然不是一点点了
  • 石斛夜光丸是一个普罗大众的中成药,把眼睛的各个方面考虑得很周到,所以呢,吃这个中成药不需要太多的辩证,只要是眼睛的毛病,不用管它是什么病名,也不用做太多辩证,先
  • #夏日好运接力##星盘小知识##星盘# ▼ 金海一百二 — 浪漫灵性的艺术天分 金海一百二的人通常都会很有想像力与创造力,他们很有艺术天分。本文来自《情感的合唱
  • #恋人往事[超话]# 婚前问钱不肯转,要命艰难不敢信! 彼此戒备成隔阂,引发婚后不信灾! 勾心斗角我放手,重觅你我好依靠! 谢他她背叛你我,成全你我今生伴!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