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持名号至顿至圆,念念即佛不劳观想;当下圆明无余无欠,谛信不疑菩萨根机
师父 弥陀妙法音 今天

选自《阿弥陀经》归宗解第92讲

简易直捷,至顿至圆

执持名号,既简易直捷,仍至顿至圆。
  以念念即佛故,不劳观想,不必参究,
  当下圆明,无余无欠。
  上上根不能逾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
  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胜进,亦不一概。
  可谓横该八教,竖彻五时。
  所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且深叹其难信也。

“念念即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你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这当念、念念,当下你就是佛。这是从哪个角度来讲呢?就是我们的心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坐在我们心中,所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当我们念佛的时候,当下佛就在我们心中,叫“念念即佛”。虽然凡夫之体,但是佛住在我们心中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念不出来这句佛号;我们只要念这句佛号,佛就不可能离开名号之外的。就像木头被火点燃了一样,木头被火点燃了,木头就是火。如果我们不被弥陀的名号所点燃,我们念不出来的。所以我们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念念即佛”。这个境界太高了,当下念佛,当下就是佛。

这是指我们的心体。有人说“我为什么没感觉到我当下是佛啊?”因为这是你第六意识的妄想、分别在起作用,你把妄想、分别当成是“我”,而六字名号那个真正的“佛我”,你根本就不认识,还在那儿想“我妄想很多啊,烦恼很多啊”,把妄想、烦恼贼当作是主人,当作是“我”,所以你才认为念佛不亲切,“好像也没觉得我有什么了不起,什么念念即佛,还不是妄想凡夫吗?”你要是真的知道念佛是我们佛性的显现,是我们佛性本来的作用,揭示了阿弥陀佛的名号,而这句名号本身就是弥陀的本体,那当然当下是“念念即佛”。

“不劳观想”,“不劳”就是不劳累,用不着费劲去观想。观想成功了,也是“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是指我们心中观想阿弥陀佛。观想阿弥陀佛,心中能显现弥陀庄严的形象,这个也是佛坐在心中,这是有形象的。我们称念弥陀名号,即使不观想,弥陀六十万亿那由他紫金色身就在名号当中;所以不劳观想,不用费劲。

“不必参究”,也不必要参究。“参究”就是参念佛是谁。还要参念佛是谁吗?念了佛当下就是佛了,还要参是谁,这不是头上安头吗?就像在阳光底下还找灯光一样,念南无阿弥陀佛还问是谁,这还要问吗?所以参的人还是确实没有开悟。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说,参念佛是谁,就等于是拿了一块敲门砖向里面砸亲爹娘。拿敲门砖是让你敲门喊爹娘把门打开的,结果他拿了敲门砖把爹娘给砸死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里面的亲爹娘就是我们念的这声“南无阿弥陀佛”,这声阿弥陀佛就是佛的本身。参是一个话头,话头就是这块砖。参的意思是让你要了解,念的佛当下就是佛。结果我们不了解,以为另外还有佛要参,使劲参,“念佛是谁啊?”这不是拿敲门砖来砸亲爹娘吗?

这个比喻非常好,说明参究的人还不了解,不直接,拐了弯。所谓“至直捷”,当下就是,“念念即佛”。

“当下圆明,无余无欠”,圆满,光明。“明”就是破无明。“圆”就是满志愿。只要我们当下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圆满大光明藏,就是佛性的圆满显现。“无余无欠”,所有的功德、修行法门都含在内,没有任何欠缺不足的。

“上上根”,普被三根,上根、中根、下根,如果上根当中再分,就是上上根、上中根、上下根,就是三辈九品。

“上上根不能逾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上上等根机的人也不能超过念佛的范围界限。好像“我的本事大,念佛太局限了,把我限制住”,不可能的,因为它至大无外,像虚空一样包含无余。又有人说:“这个境界很高,下下根的人可能就没有办法了。”下下根的人也可以“臻其域”——可以到达,像虚空一样,没有不包含的。喜马拉雅山再高,也不能跑到天外去,再低也在虚空当中,在天下面,如天普覆,没有超过的。

“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胜进,亦不一概”,这句话也体现了蕅益大师的一种思想。他依据天台的教法说,如果凡夫往生没有破尘沙惑、无明惑,没有断见思烦恼,他所见的佛就是应化身的佛,所生的土就是凡圣同居土,这是天台“四土往生”的说法;如果破了见思惑,就生方便有余土;如果破了无明惑,就生实报庄严土;如果无明破尽了,就生常寂光土。

可这里他说“所感佛”,你所感现来迎接你的佛和你所生的国土,“往往胜进”,“胜进”就是会超过一般所判断的。比如见思惑没断就要生凡圣同居土,“恐怕也不一定,会超过这个”。“亦不一概”,也不是一概而论的。
这里面没有讲得太多,他有这种想法。如果以善导大师的思想,也没有这样和缓的语气,就很简单,“凡夫入报土”。

“可谓横该八教,竖彻五时。所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且深叹其难信也。”这个持名的法门,横、竖都非常超越,大慈大悲的释迦牟尼佛彻底彰显慈悲,没有人问而自己宣说,而且在经文的末尾深深地感叹,这是难信之法!“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叹难”,就是让我们一定要相信这个法门太殊胜、太稀有了。这个法门确实难信啊,《无量寿经》说:“此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我们各位能够相信,就是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当中的一位,你能够谛信不疑,就是大菩萨的根机。

“横该八教,竖彻五时”,佛教往往会说“横、竖”。“横”,是指横切面,就是在时间上一时平铺地展现出来,这叫作“横”。“竖”是通过时间前后的序列把它展现出来,这叫作“竖”。这里“横该八教”,就是说持名念佛的法门能够同时贯穿于一切佛法当中。

“八教”,是天台宗所立的“化法四教”和“化仪四教”。“化法”就是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内容,“化仪”是释迦牟尼佛说法的方法。

“化法四教”,释迦牟尼佛说法内容的四种教:藏、通、别、圆四教(藏教、通教、别教、圆教)。“藏教”是小乘,小乘法门;“通教”是通小乘与大乘的;“别教”是特别限定于大乘,不通小乘;“圆教”是圆满的大乘:分为四个阶位。

“化仪四教”,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四种形式:顿、渐、秘密、不定。“顿”,就是不经过拐弯,不由小向大,不先讲小乘法门,直接就讲大乘,像《阿弥陀经》、《观经》就不讲小乘,直接开演大乘,这是顿教。“渐”,先讲小乘,再讲大乘,先讲小乘法门,讲《阿含经》,然后引导进入大乘,这叫渐。“秘密”,就是只对机说法,当下这个根机的人才了解,别人不了解。“不定”,就是这种说法里面有多种形式。这是讲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四种形态。

“八教”就代表了所有这一切。

“竖彻五时”,“五时”也是佛教的名词,释迦牟尼佛说法有五个时间段: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

首先是华严时。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首先讲《华严经》,是为初住以上的菩萨、破无明的大士所讲的,凡夫听不懂,没有一个凡夫参加的。因为这是佛讲他本身的境界,很高。

第二时,阿含时。讲小乘经典,在鹿野苑度五比丘,讲《阿含经》的小乘教法。

第三时,方等时。

第四时,般若时。

第五时,法华涅槃时。

这是释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讲法,在不同时间段开显了不同的法门,慢慢地,按次第深入展开,叫“五时”。

这五个时间段所讲的法门,都在持名当中透达、通彻了。何以见得是“横该八教,竖彻五时”呢?也就是从持名的利益殊胜来说的。

你没有问题了,世界就没有问题了。

一个无忧无虑的心灵,不再寻觅,不再思辩孰是孰非,一个跳脱出评判的心灵,会观照和了解。

你只能看到你所是的东西。所以不用担心别人和世界;想想你自己,向内,安静下来,它就是你的核心。你的清澈的视界。

我们所身处的这个外在世界正处于极大动荡之中。势必需要我们始终保持“向内的根植”与“平和稳定的态度”。这个你生命核心部位它总是处于和平之中无论这个世界造成怎样混乱。

我们从未全身心看过什么,把自己的成见、观念和对事物的看法加在上面,我们只看到成见。

如果总是透过概念的镜片来看的话,不论你到何处,你的世界都是一些已知的内涵。

你就无法认清当下发生的一切,接着开始想像出各种幻象、评论、记忆,以及跟当下实相风马牛不相干的情节。你愈是让自己的心跟随着这些念头四处游荡,就愈容易远离当下​的开阔广大。

我们执迷于自我对现象的诠释,而将深层感知事物时所呈现的广大空阔与无量的可能性,拒之心外。

只有当心非常宁静的时候你才能观察,当心不再喋喋不休,你才能倾听。一个人如果想看清楚一件事,他的心必须十分宁静,没有任何偏见、唠叨、对话、意象和画面,这一切都得抛开。只有在这份寂静中,你才能看见。

我们的心永远不停地产生波动。能不能只是观察而不产生批判和算计,只是觉知而不定名?届时整个天空向你敞开着,清明只属于那些能观照的人。

没有任何梦的灰尘,觉知的。一旦你真正看了,你将发现无边的祝福呈现在眼前,遍及每一个地方,于是,真正的理解和了解产生

现在,那偏离的会被引导,回归正轨。你能享有由真实所赋予的丰盛。现在,你处在未知的领域;生命是自然的、满是未知与奥秘。

完美地认识了真理,心灵才圣洁,才能不受阻挠地看见一切蕴藏的意义。无论什么情况发生,一切都视为"存在"的独特杰作。你允许你的真正本质展现祂自己。

直到你开始面对和接受,并且从骨子里深刻地了解事物无时不在改变,甚至连一刹那都不会停止,唯有在此时,你才能彻底从内在放下。

不带任何故事地去看,去感知,去体验生命,这实际上就是你能够为你自己以及他人所做的最大的慈悲的举动,因为那时候你就是 "无我”。

许多人常常想着放弃他们的身份感,但是却抓着他们的观点、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不放。他们无法拖着这些进入开悟,因为开悟没有观点,更没有计谋。

这就是为什么说开悟绝不是一件个人化的事情。你不可能只看到你的真实本性,而没有看到万事万物的真实本性。

我们已经对事物的真实本性有很深的洞见,在人性的层面上,我们生活中的某些领域里却充满了冲突与错觉妄想。真正转向,审视并面对生命中任何尚未觉醒,尚未合一的一部分。当我们在自己心中看到分裂倾向时,必须去面对它。

一切都是佛,睡着的或苏醒的。石头可能睡的很熟。你无法叫醒它,但那不表示石头里面不存在生命源头。石头会成长。

在实相中,没有什么个体优于或劣于其它个体。一个人的意识状态决定了他于外在显化出什么样的经历。

要了解,许多于身体上、境遇上被社会判定为“不完美”的开悟灵魂呆在地球上,仅仅是为了演进世界意识,并带来改变。当你试图对某个人或某种境遇进行负面评断时,请记住这一点。

每个人的觉醒都有自己的节奏。这是一种神圣的展开,就像花朵以自己的速度生长,在它们准备好时开花一样,结果总是完美而美丽的。

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某个开悟者描述的全部经验。觉醒不是线性的。如果描述的内容不在你的经验范围之内,那么你完全不必放在心上。

真理没有形式,没有边界。真理不是某个人的私有财产。我们需要明白真理不属于任何人。这是一份人人平等的礼物。事实上,它并不比任何事情或任何人更好或更高。它是每一个人的本质源头。

觉醒之后,人们都有可能被优越感所困,它开始感觉到一种个人性的优越感,这类错觉背后隐藏着戒备森严的自我结构,它很难穿越。

我们每个人都得审视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任何优越感,有没有看不起我们认为还未觉醒的人。一个真正觉醒的人是不会这样看待他人的。

当你带着更高的觉知,不再用「事情应该如何或必须怎样」的观念来分析一切。无所不在的神圣意识正无穷无尽的表达祂自己。一切都是祂的表达。

这预示着我们平等的对待生活,安然的安住在广大的心性中,一切都成为庄严的自然解脱,于自心的智慧中,消除了执着和烦恼,慈悲并心胸宽广。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任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

敞开心扉,松开你的手。要极其天真地步入生命。当我们彻底放手,完全把自己奉献给真理本身时,生活,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召唤我们。

如是,信心。

充满对存在的信任来行走这个时刻,一切都在依照宇宙法则进行,重要的是愿意让事情如其所是地存在,这份了悟如何在这世界中运作,有其自然的成熟过程,我们需要的是对这成熟过程的完全信任。

阿含经故事丨证初果的天帝释

有一次,佛陀在摩揭陀国游化,住在王舍城东边、庵婆罗村北边的毗陀山因陀娑罗窟中。

这天,天帝释想起了佛陀,发现佛陀正住在因陀娑罗窟中,就邀集了一群三十三天的天众,一同去见佛陀。一群天众就这样来到了毗陀山,毗陀山因诸天众的群集,而发出了异常的光亮,附近村落的民众不明所以,以为发生了火烧山,十分恐惧。

天帝释怕打扰佛陀的清修,不敢贸然前往佛陀安住的山洞,就先派遣他的乐神“般遮翼”先去通报。乐神来到了山洞外面,弹唱一首加入赞叹佛、法、僧伽的情歌,想取悦佛陀,同时也作为通报。佛陀知道乐神的来意,表示愿意见天帝释以及诸天众,于是,天帝释与诸天众就鱼贯地进入山洞,一一向佛陀问讯顶礼。

天帝释闲话过去托其它天众礼敬佛陀的情谊后,佛陀就将话题引入,请天帝释就心中的疑惑发问。

天帝释问道:「是什么原因,致使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罗剎以及其它众生,心中虽然希望能和谐安详,没有敌对怨仇、刀杖相向,无瞋恨心地过日子,然而实际上却都作不到呢?」

佛陀说:「是啊,帝释!那是因为众生贪嫉、悭吝的缘故。」

「是啊,世尊!是啊,善逝!是啊,大仙人!您说的很对,您的回答解除了我先前的疑惑。但众生为何会嫉悭呢?怎样才能无嫉无悭呢?」

「帝释!嫉悭是因为爱憎而起,以爱憎为源。有爱憎时,就有嫉悭,当爱憎灭时,嫉悭就消失了。」

「确实是这样啊,世尊!但众生的爱憎心又是怎样生起来的呢?根源在哪里?怎样才能灭除呢?」

「帝释!爱憎是因为有欲望,以欲望为源。有欲望时,就有爱憎,当欲望灭时,爱憎就消失了。」

「确实是这样啊,世尊!但众生的欲望又是怎样生起来的呢?根源在哪里?怎样才能灭除呢?」

「帝释!欲望是来自于忆想怀念,以忆想怀念为源。有忆想怀念时,就有欲望,当忆想怀念灭时,欲望就消失了。」

「确实是这样啊,世尊!但众生的忆想怀念又是怎样生起来的呢?根源在哪里?怎样才能灭除呢?」

「帝释!忆想怀念是因为颠倒妄想,以颠倒妄想为源。当众生胡思妄想时,就会生起忆想怀念,当不再胡思妄想时,忆想怀念就消失了。所以,如果不胡思妄想,就不会忆想怀念;不忆想怀念,就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不会有爱憎;没有爱憎,就不会嫉悭;不会嫉悭,那么一切众生就不会互相伤害了。」

接着,天帝释又进一步问,用什么方法才能灭除众生的胡思妄想?佛陀教导说,应当对自己的喜、忧、舍;意念、语言、行为与需求保持清明不乱,远离于那些会产生不良后果的,多做那些能增长善法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认识境界时也一样,应当注意诸根律仪,清楚什么应当远离,什么应当亲近。

经过佛陀这一番解答,天帝释解决了心中的疑问,不再迷惑犹豫了,于是有感而发地告诉佛陀说:「世尊!爱欲真是众生的病啊!就像致命的肿瘤,也像箭、像刺一样令众生痛苦不安。爱欲牵引着众生往生,生起种种不同的果报。世尊!上面的疑惑,我曾经请问了许多其它外道、沙门、婆罗门,但都不得要领,直到听闻了世尊的教导才明了。这个疑惑已经困扰我很久了,就像一支箭插在我的身上一样令我不安,今天世尊已为我拔除这疑惑之箭了。」

于是,天帝释向佛陀说出这个困惑的原委。原来,三十三天的天众,也一直是期盼着佛陀的出世,但因为找不到佛陀,所以又得过且过,尽情欢乐的过日子,直到有一天,一位有大威德的天子竟然命终了,带给天帝释极大的震撼:一想到自己也会有这天,不禁毛骨悚然,对自己纵情五欲欢乐的生活,生起了忧戚。于是,只要看到在幽静处禅坐的修行人,便以为是佛陀出现了而前往拜见请教,直到遇见释迦牟尼佛,才得到解决,所以显得十分欢喜。

「帝释!你以前也曾经这样欢喜过吗?」佛陀问。

「世尊!以前在率领三十三天众大败阿修罗众,战果丰硕时,也曾经这样的欢喜过。但是,那是靠刀杖获得的,间杂着许多结怨、斗争、憎恨与嫉妒,今天的欢喜不一样了,不但完全没有这一些,还可以让我通达觉悟,趣向解脱与涅槃。」

最后,天帝释在佛陀面前说:我今天已经证得初果,愿当证得二果阿那含。而同行的诸天众,也有许多和天帝释一样,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证入初果。

本则故事取材自《中阿含第134释问经》、《长阿含第14释提桓因问经》、《长部第21帝释所问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马拉松冲刺被干扰是怎么回事?
  • 《奇遇人生》赵立新白举纲徒步冰岛 邂逅极光感恩自然
  • 郑州单双号限行到四环了,自本月21日起实施,大家相互提醒一下...
  • 美国两天内两起重大铁路事故:客运火车与货运列车相撞 至少2死70伤 | 组图
  • 突发!杭州一厂房仓库起火,现场黑烟遮天蔽日!一千多名小学生紧急转移!起火物已查明
  • 平舆大广高速28车连环相撞3人遇难 货车上快递散落一地
  • 男孩拿雨伞卡电梯险被带飞 儿童如何安全乘电梯?
  • 乐视网回应退市风险:涉及多方因素判断 公司正在做相应处置安排
  • 小伙转彩礼赴缅甸,因涉贩卖人口被缅方控制.......
  • 头条|《神奇动物2》轻松登顶周五北美票房 首周末预计6800万美元 同期成绩稍逊前作
  • 北京个人诚信分,并不是支付宝才有信用积分了
  • 海口代驾行业乱象丛生
  • 《英雄联盟》RNG道歉语音被曝作假 网友:剪辑错误时间线对不上
  • 冬奥会医疗保障,中医药在行动
  • 200片枫树叶网上售价上百元 专家提醒别让孩子接触
  • 王迅妻子辟谣王迅出轨:我们很好 不劳费心
  • 【最佳阵容】湖人急需杨少侠救火 热火离总冠军就差一个詹姆斯?
  • 张韶涵朋友少原因是什么?张韶涵本人竟然这样霸气回答!
  • 何引丽被指扔国旗,志愿者强递国旗是否有责任?
  • 网友曝疑似黄景瑜结婚登记证明 工作人员未予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