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谙五明[超话]#
伟大的母爱使他终于成为一个真正的禅者!

惠心禅师还是个十五岁的沙弥时,就十分聪明伶俐,受到了皇帝的召见,得到了不少赏赐。他把皇上的赏赐送给家乡的母亲,以尽孝道,但母亲却回信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信上说:“你赠给我东西,又是来自皇上的赏赐,我当然十分欢喜。但我当初送你学道为僧,是希望你做一个有修有证的禅者,为的就是摆脱名利场的困扰。如果只喜好世上的虚荣,还是违背了我的心愿。希望你收到母亲这封信的时候,要仔细想想,什么叫做‘真参实学’,什么叫做‘人天师范’!”

惠心沙弥收到信后,便立志要做个真正弘法度众的禅者,如同经典所说,“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从此不再为名利上的收获而沾沾自喜。

后来有一次,惠心托人告诉母亲,明年暑期想向师父请假,返乡探母。母亲又来信了,告诫道:“我既已送你出家入道,你就已经是佛门所有、一切众生所有,已经不是母亲一个人的了。从今以后,你应该是如来的“佛子’,孝顺师长,亲近三宝,不该只以母亲一人为念!明年暑期返乡的计划,最好取消吧!”

经过母亲的两次教诲,惠心便发心立愿,最终成了一个真正的禅者!

伟大的母爱使他终于成为一个真正的禅者!

惠心禅师还是个十五岁的沙弥时,就十分聪明伶俐,受到了皇帝的召见,得到了不少赏赐。他把皇上的赏赐送给家乡的母亲,以尽孝道,但母亲却回信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信上说:“你赠给我东西,又是来自皇上的赏赐,我当然十分欢喜。但我当初送你学道为僧,是希望你做一个有修有证的禅者,为的就是摆脱名利场的困扰。如果只喜好世上的虚荣,还是违背了我的心愿。希望你收到母亲这封信的时候,要仔细想想,什么叫做‘真参实学’,什么叫做‘人天师范’!”惠心沙弥收到信后,便立志要做个真正弘法度众的禅者,如同经典所说,“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从此不再为名利上的收获而沾沾自喜。后来有一次,惠心托人告诉母亲,明年暑期想向师父请假,返乡探母。母亲又来信了,告诫道:“我既已送你出家入道,你就已经是佛门所有、一切众生所有,已经不是母亲一个人的了。从今以后,你应该是如来的“佛子’,孝顺师长,亲近三宝,不该只以母亲一人为念!明年暑期返乡的计划,最好取消吧!”经过母亲的两次教诲,惠心便发心立愿,最终成了一个真正的禅者!

#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

《心斋随笔》第27章

文 / 乐樵山人
——————————————————————————

【1】不以词害意

明代杨椒山先生《言志诗》:“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世间其它版本,则多作:“饮酒读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是青天。男儿欲到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比方清末民国著名书法家潘龄皋先生,其手书椒山先生此诗时,亦为“饮酒读书四十年”这一版本。垅乡林茶诗友,则谓此诗首句为孤平句。

何谓孤平?是指旧诗和近体诗格律上的一种禁忌。然而自古至今,所谓的孤平,都没有统一的定义。唐宋时没有,直到清代乾隆以前,也还没有。现在一般所奉行的,是现代诗律学者王力的定义。王力先生《诗词格律》有云: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可是,所谓的孤平,诗坛亦有两种定义。一派即如王力先生所述。而另一派,是从字面来定义的,认为孤平即是两仄夹一平。因为孤平之说,古人根本没有严格的定义,甚至没有可信之说法,于是乎后人便只好顾名思义了。此派关于孤平的定义,并不限于五言,七言也包括在内,也不限于韵句。故其所定义的孤平,就会有很多种实例,任何位置只要是两仄夹一平,就是犯孤平,如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余谓林茶诗友曰:此句改为“饮酒读书四十年”后,的确犯了孤平的诗病。是故椒山先生原句为“读律看书四十年”,林茶诗友也知道,“看”字有平仄两读二音,且在多数情况下,均读作平声字。可是古人论诗,亦有许多高见。就拿此句来说吧,椒山先生原诗,本为“读律看书四十年”,但是随着文化的退步,或者说时移世异,迨至有清一代,尤其是当今之世,许多人认为“饮酒读书四十年”,诗意当比原句更加优美。加之“读律”二字,后世亦少有人能知其意,除非是像柳堂先生这种从古代穿越到当今的饱学之士,才能说出个一二三四来。是以古人论诗,不光有“诗以立意为上”之说,且更加追求通俗易懂,以求接地气也。

其次,古代有不少名家,都一再强调“在有佳句的情况下,不必强求平仄格律”。对此,山人亦有同感。若一味强求格律,而置诗意于不顾,即使写出来的东西四平八稳,格律无差,也算不上好诗。比如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香菱学诗这一段,就借林黛玉之口,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原文为:

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2】大隐与小隐

紫菩提老师禅律《参》诗云:“莫怪谁身落道旁,真修不必择禅堂。徒生驳念多悲喜,自主空心少热凉。雅士经常诗里醉,清流偶尔酒中狂。紫砂装满江山色,偏借斜红煮夕阳。”

柳堂先生读罢之后,评曰:真修不必择禅堂,真是高论。我联想到世俗所谓之“问题意识”,又有所谓“领导就是解决问题”之语。不过,解决问题,往往诉诸于客体;而修行主要是解决主体、心性的问题。所谓“人生即修行”、“烦恼即菩提”、“生活即道场”,大抵如此。小舍有大葱师友则评曰:看来“吾日三省吾身”,不必择地,但需走心。

山人谓大葱师友曰:所谓“吾日三省吾身”,确为孔门修心之法,亦为儒家慎独之功夫。古往今来,凡成大业者,都以“自省”以修身。自省之意,即为反省自身,乃是一种在省察自身时,识己错、纠己错的行为。古人云:“正人先正己,不正己焉能正人?”在求诸他人之前,应先严于律己,只有自己率先垂范,才能影响周边之人。曾子之见,亦是如此。每日三省,防微杜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三省吾身”之语,不仅出现在《论语》之中,《易·乾》卦九三爻辞亦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其意为君子白天自强不息,晚上战战兢兢,戒惧警省。若常能如此自警,即使身处危地,最终也不会有何咎害。“乾乾”二字,即是自强不息之意。“惕”,即是警惕或反思。“朝乾夕惕”四字,其勤勉和谨慎之程度,则远远高于“吾日三省吾身”,乃是对一日三省的深层之诠释。

至于择地之说,以山人之愚见,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未可一概而论。古人云:“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试想,同样为隐,为何有大隐与小隐之分?盖因其中涉及到修行人自身的修为境界也。比方说鼎鼎大名的“全真七子”,乃是道教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的七位嫡传弟子。即丹阳子马钰、长春子丘处机、长真子谭处端、玉阳子王处一、太古子郝大通、长生子刘处玄及马钰之妻清静散人孙不二。

看过《七真传》的就知道,书中说刘长生一心要炼色魔,闻听人言,苏杭二州出美女,即往苏杭而来。捡了几块顽石,点成黄金白银,退去道装,买了几件绸缎衣服,穿戴起来,大摇大摆,走入烟花院去。鸨儿接着,未免问叙。刘长生答曰:“我号为长生子,燕山人氏,采买珠宝至此,出外久旷,要寻一位最好的姐儿,散一散心。”遂在勾栏里住下修行。这位刘长生也是了得,当真是:

见美如无不动心,工夫到此自然深。
有人学得真空法,虎啸龙吟迈古今。

传说刘长生在勾栏里修行,已颇有一段时日。有一天,西土达摩祖师游南海转来,路过杭州,见有紫雾腾空,起自院内,应真仙降世。然为何流落烟花?意欲前来点化,度他一番。遂化作一位胡僧来到此处。长生子一眼瞧见,知是异人,急忙起敬,请他坐下,见桌上有把铜壶,壶中水冷,冲不起茶,一时烧之不及,忙将铜壶拿来,放在肚皮上运动火工,霎时壶内轰轰响了起来,壶嘴热气冲出,知水已滚。另取了一撮顶细毛尖茶叶,放在茶碗内,冲上滚水,双手捧来,奉敬达摩。几个妓女见了这般希奇之事,只管呆呆望着,齐称古怪。

长生子笑曰:“这乃五行中一点真火,何怪之有?我还能在肚皮上打饼子烙锅盔。”众妓女闻言不信,有的去取面,有的去弄水。顷刻做成一个碗口大的饼儿,拿来叫长生子烙熟。长生子接在手中,放在肚皮上,左转三转,右转三转,饼已带熟色,翻过来又转了几转,饼已成熟,交与众妓女。被那些妓女你扯一块,我撕一下,将这饼子吃了。

达摩祖师是位看空了世界之人,把万事都不放在心头,生平不与人计较,有十分的涵养和广大的慈悲。若是包罗浅淡之人,岂不也要显一显道术?可是他却全然不动,反而装出几分憨来,说道:“你这个法儿倒好玩,我回头来要与你学一学。”说罢,拱手而别。临行之际,说出四句话来:“既识东来路,西归勿教差。休将真性昧,久恋不归家。”刘长生闻听后,也回答了四句曰:“空空无一物,怎得念头差?此身谁作主,何处是吾家?”达摩听了这四句话,知他是位有修行之人,也不再多言,遂飘然而去。

因此,所谓大隐与小隐,关键要看其人之修为境界如何,方才能够确定。盖因红尘之中,诱惑太多,我们凡夫俗子,都是普普通通的一般人,哪里受得了?难免随波逐流,从而沉沦堕落,更何谈修行?所以,有些人为了不影响修行,只好眼不见为净,隐于乡野之中。是以白玉蟾祖师《修道真言》有曰:“居尘不染尘,乃上品也。其次避之。”但是,隐于山中修行,又另有说法,比如紫阳真人张伯端《悟真篇》有诗云:

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内外尽非铅。
此般至宝家家有,自是愚人识不全。

紫阳真人此诗中“入山”二字,又与“小隐隐于山”之意,未可同日而语。此时入山之隐,乃是指修炼金丹大道时,功夫已经到了“采炼还丹”之境界,为避免俗人俗事干扰,不得已方才入山。是故上阳子有曰:“世人但见一段奇山秀水,则众皆言此地好修行。古今多少人误了也!岂知山川幽谷所有者,木石麋鹿而已。是皆非类,不可煅炼大还丹也。若炼还丹,必求同类;若求同类,大隐市廛。仙翁前诗已云‘何必深山守静孤’之句,至此再题此意,可谓深切。此般真铅,家家有之,人人有之。只为梦生醉死之场,依稀过了。不遇真师,谁人识得?”

——————————————————————————
【乐樵注】参与评论师友:@垅乡林茶@柳堂666@小舍有大葱 [作揖][鲜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他们想迫使俄罗斯放弃有前景的经济与社会项目,损害我们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一战略的制定者希望能在数天之内摧毁我们的经济。
  • 在本书中,梁治平先生以一种长时段的历史的眼光,试图回答以下一系列重要问题:作为一个曾经被认为具有资产阶级属性的概念,“法治” 为什么会在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成
  • 你可以在他工作忙碌之后,隔着屏幕表达你的关心,也可以给他加班的时候订一份外卖送过去,周末的时候,还可以定两张电影票请他看,或者是分享旅游的攻略。隔着屏幕做的事情
  • 那我当着他面说的坏话能撤回吗 -康辞:我这周末要生病,面基的事就改……陆朝南:今天吧。#王俊凯[超话]#◽️#二十二载王俊凯,明月玉兔入怀来# ◽️◽️#王俊
  • #坐庄联盟zz[超话]# ZZ为什么会上涨10000倍的的闭环逻辑看懂了就是悟道了:很多的碧很容易跌,无论它锁仓不锁仓,都不重要zz跌,说明卖盘多,卖盘多是不是
  • 賺錢的時候別矯情,花錢的時候別磨嘰,生活真的不會因為你哭泣而對你溫柔,但你可以通過努力而活的風情萬種。賺錢的時候別矯情,花錢的時候別磨嘰,生活真的不會因為你哭泣
  • 一天吃完晚饭,聊的很晚,有个知青恶作剧,把他的被褥扛到了婆姨家,他倒也没觉得啥。结果第二天,几个社员拦住了知青,问他:“你昨晚睡她家了,是要娶她吗?
  • #电视剧余生请多指教[超话]#当你做一件事很废不能收获到成就感或者认同感,你没有及时调整好心态去面对的时候,这种废可能还会延续到下一件事情当中,当有一天,你发现
  • s/ze她还在美国上学的时候就一直关注她,期待她回国拍戏,果然现在口碑国民度皆有[加油]r/b是gw时期关注的,当时觉得她各方面条件能力都超好,一定能成功的,现
  • #每人和王源说一声晚安##王源2022时和岁暖##王源[超话]# 仲夏夜空,暮色朦胧,蝉鸣声声,流星雨落。@TFBOYS-王源#电视剧驭鲛记之与君初相识[超话]
  • 散光也能做手术矫正,一般600度以内的散光都是可以通过手术达到理想的矫正结果。中医中药治愈了历次疫情的感染传播,中国有了中医中药有效良药,成为了世界上治愈率最好
  •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拜懺】南無优坛钵罗华殊胜王佛【拜八十八佛,誦大懺悔文,能除一切極惡重罪,功德威神不可思議!
  • 每每置身于海之中仿佛忘了所以痛苦烦恼海会让你认识自己渺小愚昧每次眺望大海仿佛梦想很远又很近没有浮华没金钱遮住眼帘蒙蔽心扉勇敢的人勇敢的心爱我所选保护所爱我知道梦
  • #SoleWatch[超话]# 掘金队的鞋头太多了!1⃣️ 哈里斯 in Nike PG 32⃣️ Malik 比斯利 in Kith x Nike LeBro
  • 她的“事迹”跌宕起伏,时常会让你抓狂,但结局却又出乎意料……定价250.6元,现团购价75元包邮→“认知自我”“面对死亡” 吉竹伸介用他独有的幽默诙谐的创作方式
  • #宝宝的少女心# 四月四→_→载妈妈宝宝去挂门诊的一天等太久这娃都睡了一觉还没排上号儿科不管哪个医院都很热闹的赶脚→_→午饭时间关于我采访妈妈二十一了就二胎稳稳
  • 红米将5500mAh的电池塞进了K50里面,这让红米K50的续航表现非常亮眼,不说中端机还是高端机,就是现在手机电池能达到5000mAh以上的就已经不多见了。至
  • [允悲]现在买东西好像对价格也没啥概念,反正就滴一声,不知不觉就花出去了[doge]3. 明明记得还有个搞笑的事儿,这会儿又忘了[二哈]“你要和我去看花火大会吗
  • 设计:Cantilever Interiors乱(Ryan)评:细条纹木材在室内的存在感很足,有着独属于自己的风格。#Aesthetic# 今日案例分享,你打几
  • ——《春末闲谈》15.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们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南腔北调集•世故三昧》7.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