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康·小康】绿色津城:绿水青山背后的“英雄联盟”

  “到点位了,准备干活啦!”

  凌晨2点15分,渤海中部浓浓的夜色中,伴随着对讲机的呼叫,正倚靠着舱壁打盹休息的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海上监测人员韩龙,揉了揉惺忪的眼睛,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距离上一个点位刚刚过去还不到两个小时,他的同事们又从各自狭小的船舱中钻了出来。

  风浪中,排水量不足500吨的监测船像一只小小的易拉罐一样不停地颠簸摇摆,大家走的每一步,每一个动作都要格外小心,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操作,核实点位坐标、水样及沉积物采集、气象海况监测、现场指标测试、样品前处理固定和保存……,所有的监测流程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40多分钟后,大家克服每天24小时连续作业带来的疲惫和晕船产生的不适,小心收拾、固定好仪器设备,整理核对记录,通过对讲机与驾驶舱沟通下一个点位的坐标及航线。随后,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和浓烈的机油味,驶向下一个点位开始新一轮监测。

  蓝天白云的日子变多了,这群“幕后英雄”功不可没

  以上是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人员日常工作的一个场景。

  作为国家环境监测一级站,监测中心日常肩负着津城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和科研职能,“司职”着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水环境质量监测、土壤和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声环境监测及污染源监测等诸多工作,同时还为津城的环境质量考核、重污染天气应对、重大活动及重要节日期间环境质量保障提供技术支持。说它是天津生态环境的“幕后英雄”一点不为过,监测人员们每天的工作便是为这座城市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默默付出和守护。

  自己家乡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对百姓而言是肉眼可见的事情。人们看到,在这河流遍布的城市,家门口的河水变清亮了,周围文明垂钓的人多了,每年蓝天白云的日子也多了。

  “我们监测中心每天都会更新发布空气质量报告,定期发布水环境报告等等这些监测数据,不过对老百姓来说,最能切身感受到的就是这些跟他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空气好不好呀,水质好不好,大家每天都能感觉到。”大气环境监测研究室高级工程师肖致美说,经过一系列的日常工作努力,“十三五”期间天津的空气质量一直在提升,“改善是非常明显的,2020年(数据截至2020年11月29日),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98,达标天数是222天,PM2.5浓度均值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31.4%的。”

  肖致美说,除了日常做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监测中心还在不断完善环境空气综合观测实验室建设。“我们会开展颗粒物化学组分、挥发性有机物、激光雷达以及气象因素的监测,这些监测是干什么用呢?简单说就是污染物的追踪溯源,搞清楚究竟污染是怎么来的。与此同时,为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和保护咱老百姓的健康,监测中心还联合科研院所,搭建完成天津市多模式预测预报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未来72小时精细化预报及未来7天污染潜势预报。”

  原来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这样的

  如果说监测工作是实现绿水青山的背后支撑,那么监测工作的采样环节便是这“背后”的第一步,也是最辛苦的环节。

  “我们水环境方面采样的前期准备要从各类器材准备说起。比方说,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监测任务准备出足量的容器,采集不同样本也需要不同材质、不同容量,比如有的需要玻璃瓶,有的可能就用聚乙烯瓶子等等,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还有很多需要在现场测试的内容比如水温之类,相关的设备也要提前维护校准,再带到现场。”

  水环境监测研究室高级工程师梅鹏蔚说,监测工作从这第一步开始便是一项非常严谨科学的“精细活儿”,外出采样时不仅要提前根据不同情况设计好时间、路线,按照坐标到准确的定点,并且在采样之后还要用避光、冷藏、添加固定剂等等规范方式保证样品不变质,每个环节的精准,才能确保最终的监测结果精准,为津城的生态环境治理服务。

  说采样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最辛苦的一个环节丝毫不为过,因为工作往往是从清晨开始。采样的工作人员们经常早上六点多钟天不亮便要出发。“一来因为有很多采样的地方比较远,而且一天可能不仅仅去一个定点儿,二来样品都是有时效性的,必须尽早采集回来交给中心实验室做相关分析测试。到了冬天,工作人员还要上到结冰的水面上,‘凿冰取水’。”梅鹏蔚解释说。

  不仅是水质监测部门,大气监测、土壤和生态监测等部门的采样工作人员也常常要深入到津城的各个角落,有时是高塔,有时是工地,有时又是山林、田野。

  给津城的土壤和生态做“普查”

  提到户外山林间、田野里的工作,便不得不介绍土壤与生态环境监测研究室的工作日常,目前这个部门土壤团队和生态监测团队分别负责着不同的监测工作。

  “十三五期间,2017年初启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叫做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你可以理解成就跟人口普查意思差不多,我们这个是‘土壤普查’。”负责土壤环境监测的工程师赵吉睿说,这“土壤普查”按照用地类型不同,分为农业用地和企业用地,截止到目前天津的农业用地都已“查”完,企业用地也在收尾,经过各方的评估显示目前津城土壤质量总体较好,“这个普查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只有了解津城土壤的状况,才能知道如何去管理。大家可能日常关注的最多的是空气质量和水质,但实际上土壤和咱老百姓的生活也是紧密相关的。除此之外,日常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也都全面推开了,目前共有286个监测点,覆盖到市内六区之外的津城所有区域。”

  推进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同时,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也是至关重要。

  负责生态环境监测的工程师岳昂介绍,监测中心利用遥感监测结合地面调查的方式对天津的生态状况和典型区域生物多样性情况进行科学监测和综合评估。“比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野外划定一个需要生态监测的区域,我们叫它‘样方’,技术人员在‘样方’内进行植被物种识别,监测生态群落的情况,现场记录下来再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分析比对。简单说呢,如果该区域物种比较丰富,就说明该区域生物多样性是比较好的,可以反映到生态环境状况。目前我们已经跑了十几个不同的区域上千个‘样方’,有湿地、有自然保护区,不仅监测植物,也要观测动物。”岳昂说,这项工作也将持续常年进行。

  让大家感受生态文明背后“故事”的科普基地

  监测中心工作人员采集的样品最终都会“汇合”到中心实验室进行分析,除了为监测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之外,中心实验室还担负着科研任务,并且从2017年开始开放为科普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每周二上午9点到12点接受预约科普参观。

  在实验室的工作区有两处被设为科普基地——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科普实验室和室内空气污染科普实验室,主要是为来参观的百姓讲解雾霾中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危害,以及室内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提高公众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针对不同的人群,我们讲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同的,如果是面对小学生,我们可能首先给他们来点视觉上的冲击,比如pH试纸的使用、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等,让孩子们有个直观感受。如果是面对大学生,他们可能更关注的是高精端的监测技术,我们就着重介绍这方面;如果是各方面的管理人员,我们更多地是宣传讲解科学决策产生的过程。”中心实验室工程师赵莉说,科普基地的设立初衷便是真正能够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大家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

  “我们希望通过科普,让大家了解到我们是如何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第一手的原始数据的,还有我们是如何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因为日常我们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全面、客观、真实、准确的监测数据是环境管理最重要的依据,离开监测数据,环境管理就无从谈起。”

  在津城日渐良好的生态环境背后,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画卷背后,便是这样一批又一批投身生态环保工作之中的“幕后英雄”。在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他们,便是如此365天如一日地为绿水青山“战斗”着。

  (津云新闻记者/史潇潇 摄影/姜晓龙 部分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康康·小康】绿色津城:绿水青山背后的“英雄联盟”】“到点位了,准备干活啦!”

  凌晨2点15分,渤海中部浓浓的夜色中,伴随着对讲机的呼叫,正倚靠着舱壁打盹休息的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海上监测人员韩龙,揉了揉惺忪的眼睛,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距离上一个点位刚刚过去还不到两个小时,他的同事们又从各自狭小的船舱中钻了出来。

  风浪中,排水量不足500吨的监测船像一只小小的易拉罐一样不停地颠簸摇摆,大家走的每一步,每一个动作都要格外小心,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操作,核实点位坐标、水样及沉积物采集、气象海况监测、现场指标测试、样品前处理固定和保存……,所有的监测流程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40多分钟后,大家克服每天24小时连续作业带来的疲惫和晕船产生的不适,小心收拾、固定好仪器设备,整理核对记录,通过对讲机与驾驶舱沟通下一个点位的坐标及航线。随后,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和浓烈的机油味,驶向下一个点位开始新一轮监测。

  蓝天白云的日子变多了,这群“幕后英雄”功不可没

  作为国家环境监测一级站,监测中心日常肩负着津城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和科研职能,“司职”着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水环境质量监测、土壤和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声环境监测及污染源监测等诸多工作,同时还为津城的环境质量考核、重污染天气应对、重大活动及重要节日期间环境质量保障提供技术支持。说它是天津生态环境的“幕后英雄”一点不为过,监测人员们每天的工作便是为这座城市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默默付出和守护。

  自己家乡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对百姓而言是肉眼可见的事情。人们看到,在这河流遍布的城市,家门口的河水变清亮了,周围文明垂钓的人多了,每年蓝天白云的日子也多了。

  “我们监测中心每天都会更新发布空气质量报告,定期发布水环境报告等等这些监测数据,不过对老百姓来说,最能切身感受到的就是这些跟他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空气好不好呀,水质好不好,大家每天都能感觉到。”大气环境监测研究室高级工程师肖致美说,经过一系列的日常工作努力,“十三五”期间天津的空气质量一直在提升,“改善是非常明显的,2020年(数据截至2020年11月29日),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98,达标天数是222天,PM2.5浓度均值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31.4%的。”

  肖致美说,除了日常做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监测中心还在不断完善环境空气综合观测实验室建设。“我们会开展颗粒物化学组分、挥发性有机物、激光雷达以及气象因素的监测,这些监测是干什么用呢?简单说就是污染物的追踪溯源,搞清楚究竟污染是怎么来的。与此同时,为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和保护咱老百姓的健康,监测中心还联合科研院所,搭建完成天津市多模式预测预报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未来72小时精细化预报及未来7天污染潜势预报。”

  原来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这样的

  如果说监测工作是实现绿水青山的背后支撑,那么监测工作的采样环节便是这“背后”的第一步,也是最辛苦的环节。

  “我们水环境方面采样的前期准备要从各类器材准备说起。比方说,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监测任务准备出足量的容器,采集不同样本也需要不同材质、不同容量,比如有的需要玻璃瓶,有的可能就用聚乙烯瓶子等等,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还有很多需要在现场测试的内容比如水温之类,相关的设备也要提前维护校准,再带到现场。”

  水环境监测研究室高级工程师梅鹏蔚说,监测工作从这第一步开始便是一项非常严谨科学的“精细活儿”,外出采样时不仅要提前根据不同情况设计好时间、路线,按照坐标到准确的定点,并且在采样之后还要用避光、冷藏、添加固定剂等等规范方式保证样品不变质,每个环节的精准,才能确保最终的监测结果精准,为津城的生态环境治理服务。

  说采样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最辛苦的一个环节丝毫不为过,因为工作往往是从清晨开始。采样的工作人员们经常早上六点多钟天不亮便要出发。“一来因为有很多采样的地方比较远,而且一天可能不仅仅去一个定点儿,二来样品都是有时效性的,必须尽早采集回来交给中心实验室做相关分析测试。到了冬天,工作人员还要上到结冰的水面上,‘凿冰取水’。”梅鹏蔚解释说。

  不仅是水质监测部门,大气监测、土壤和生态监测等部门的采样工作人员也常常要深入到津城的各个角落,有时是高塔,有时是工地,有时又是山林、田野。

  给津城的土壤和生态做“普查”

  提到户外山林间、田野里的工作,便不得不介绍土壤与生态环境监测研究室的工作日常,目前这个部门土壤团队和生态监测团队分别负责着不同的监测工作。

  “十三五期间,2017年初启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叫做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你可以理解成就跟人口普查意思差不多,我们这个是‘土壤普查’。”负责土壤环境监测的工程师赵吉睿说,这“土壤普查”按照用地类型不同,分为农业用地和企业用地,截止到目前天津的农业用地都已“查”完,企业用地也在收尾,经过各方的评估显示目前津城土壤质量总体较好,“这个普查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只有了解津城土壤的状况,才能知道如何去管理。大家可能日常关注的最多的是空气质量和水质,但实际上土壤和咱老百姓的生活也是紧密相关的。除此之外,日常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也都全面推开了,目前共有286个监测点,覆盖到市内六区之外的津城所有区域。”

  推进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同时,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也是至关重要。

  负责生态环境监测的工程师岳昂介绍,监测中心利用遥感监测结合地面调查的方式对天津的生态状况和典型区域生物多样性情况进行科学监测和综合评估。“比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野外划定一个需要生态监测的区域,我们叫它‘样方’,技术人员在‘样方’内进行植被物种识别,监测生态群落的情况,现场记录下来再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分析比对。简单说呢,如果该区域物种比较丰富,就说明该区域生物多样性是比较好的,可以反映到生态环境状况。目前我们已经跑了十几个不同的区域上千个‘样方’,有湿地、有自然保护区,不仅监测植物,也要观测动物。”岳昂说,这项工作也将持续常年进行。

  让大家感受生态文明背后“故事”的科普基地

  监测中心工作人员采集的样品最终都会“汇合”到中心实验室进行分析,除了为监测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之外,中心实验室还担负着科研任务,并且从2017年开始开放为科普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每周二上午9点到12点接受预约科普参观。

  在实验室的工作区有两处被设为科普基地——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科普实验室和室内空气污染科普实验室,主要是为来参观的百姓讲解雾霾中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危害,以及室内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提高公众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针对不同的人群,我们讲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同的,如果是面对小学生,我们可能首先给他们来点视觉上的冲击,比如pH试纸的使用、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等,让孩子们有个直观感受。如果是面对大学生,他们可能更关注的是高精端的监测技术,我们就着重介绍这方面;如果是各方面的管理人员,我们更多地是宣传讲解科学决策产生的过程。”中心实验室工程师赵莉说,科普基地的设立初衷便是真正能够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大家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

  “我们希望通过科普,让大家了解到我们是如何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第一手的原始数据的,还有我们是如何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因为日常我们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全面、客观、真实、准确的监测数据是环境管理最重要的依据,离开监测数据,环境管理就无从谈起。”

  在津城日渐良好的生态环境背后,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画卷背后,便是这样一批又一批投身生态环保工作之中的“幕后英雄”。在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他们,便是如此365天如一日地为绿水青山“战斗”着。https://t.cn/A6GDzYkY

【康康·小康丨绿色津城:绿水青山背后的“英雄联盟”】https://t.cn/A6GDzYkY

  “到点位了,准备干活啦!”

  凌晨2点15分,渤海中部浓浓的夜色中,伴随着对讲机的呼叫,正倚靠着舱壁打盹休息的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海上监测人员韩龙,揉了揉惺忪的眼睛,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距离上一个点位刚刚过去还不到两个小时,他的同事们又从各自狭小的船舱中钻了出来。

  风浪中,排水量不足500吨的监测船像一只小小的易拉罐一样不停地颠簸摇摆,大家走的每一步,每一个动作都要格外小心,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操作,核实点位坐标、水样及沉积物采集、气象海况监测、现场指标测试、样品前处理固定和保存……,所有的监测流程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40多分钟后,大家克服每天24小时连续作业带来的疲惫和晕船产生的不适,小心收拾、固定好仪器设备,整理核对记录,通过对讲机与驾驶舱沟通下一个点位的坐标及航线。随后,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和浓烈的机油味,驶向下一个点位开始新一轮监测。

  蓝天白云的日子变多了,这群“幕后英雄”功不可没

  以上是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人员日常工作的一个场景。

  作为国家环境监测一级站,监测中心日常肩负着津城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和科研职能,“司职”着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水环境质量监测、土壤和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声环境监测及污染源监测等诸多工作,同时还为津城的环境质量考核、重污染天气应对、重大活动及重要节日期间环境质量保障提供技术支持。说它是天津生态环境的“幕后英雄”一点不为过,监测人员们每天的工作便是为这座城市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默默付出和守护。

  自己家乡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对百姓而言是肉眼可见的事情。人们看到,在这河流遍布的城市,家门口的河水变清亮了,周围文明垂钓的人多了,每年蓝天白云的日子也多了。
  “我们监测中心每天都会更新发布空气质量报告,定期发布水环境报告等等这些监测数据,不过对老百姓来说,最能切身感受到的就是这些跟他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空气好不好呀,水质好不好,大家每天都能感觉到。”大气环境监测研究室高级工程师肖致美说,经过一系列的日常工作努力,“十三五”期间天津的空气质量一直在提升,“改善是非常明显的,2020年(数据截至2020年11月29日),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98,达标天数是222天,PM2.5浓度均值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31.4%的。”

  肖致美说,除了日常做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监测中心还在不断完善环境空气综合观测实验室建设。“我们会开展颗粒物化学组分、挥发性有机物、激光雷达以及气象因素的监测,这些监测是干什么用呢?简单说就是污染物的追踪溯源,搞清楚究竟污染是怎么来的。与此同时,为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和保护咱老百姓的健康,监测中心还联合科研院所,搭建完成天津市多模式预测预报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未来72小时精细化预报及未来7天污染潜势预报。”

  原来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这样的

  如果说监测工作是实现绿水青山的背后支撑,那么监测工作的采样环节便是这“背后”的第一步,也是最辛苦的环节。

  “我们水环境方面采样的前期准备要从各类器材准备说起。比方说,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监测任务准备出足量的容器,采集不同样本也需要不同材质、不同容量,比如有的需要玻璃瓶,有的可能就用聚乙烯瓶子等等,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还有很多需要在现场测试的内容比如水温之类,相关的设备也要提前维护校准,再带到现场。”

  水环境监测研究室高级工程师梅鹏蔚说,监测工作从这第一步开始便是一项非常严谨科学的“精细活儿”,外出采样时不仅要提前根据不同情况设计好时间、路线,按照坐标到准确的定点,并且在采样之后还要用避光、冷藏、添加固定剂等等规范方式保证样品不变质,每个环节的精准,才能确保最终的监测结果精准,为津城的生态环境治理服务。

  说采样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最辛苦的一个环节丝毫不为过,因为工作往往是从清晨开始。采样的工作人员们经常早上六点多钟天不亮便要出发。“一来因为有很多采样的地方比较远,而且一天可能不仅仅去一个定点儿,二来样品都是有时效性的,必须尽早采集回来交给中心实验室做相关分析测试。到了冬天,工作人员还要上到结冰的水面上,‘凿冰取水’。”梅鹏蔚解释说。

  不仅是水质监测部门,大气监测、土壤和生态监测等部门的采样工作人员也常常要深入到津城的各个角落,有时是高塔,有时是工地,有时又是山林、田野。

  给津城的土壤和生态做“普查”

  提到户外山林间、田野里的工作,便不得不介绍土壤与生态环境监测研究室的工作日常,目前这个部门土壤团队和生态监测团队分别负责着不同的监测工作。

  “十三五期间,2017年初启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叫做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你可以理解成就跟人口普查意思差不多,我们这个是‘土壤普查’。”负责土壤环境监测的工程师赵吉睿说,这“土壤普查”按照用地类型不同,分为农业用地和企业用地,截止到目前天津的农业用地都已“查”完,企业用地也在收尾,经过各方的评估显示目前津城土壤质量总体较好,“这个普查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只有了解津城土壤的状况,才能知道如何去管理。大家可能日常关注的最多的是空气质量和水质,但实际上土壤和咱老百姓的生活也是紧密相关的。除此之外,日常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也都全面推开了,目前共有286个监测点,覆盖到市内六区之外的津城所有区域。”

  推进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同时,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也是至关重要。

  负责生态环境监测的工程师岳昂介绍,监测中心利用遥感监测结合地面调查的方式对天津的生态状况和典型区域生物多样性情况进行科学监测和综合评估。“比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野外划定一个需要生态监测的区域,我们叫它‘样方’,技术人员在‘样方’内进行植被物种识别,监测生态群落的情况,现场记录下来再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分析比对。简单说呢,如果该区域物种比较丰富,就说明该区域生物多样性是比较好的,可以反映到生态环境状况。目前我们已经跑了十几个不同的区域上千个‘样方’,有湿地、有自然保护区,不仅监测植物,也要观测动物。”岳昂说,这项工作也将持续常年进行。

  让大家感受生态文明背后“故事”的科普基地

  监测中心工作人员采集的样品最终都会“汇合”到中心实验室进行分析,除了为监测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之外,中心实验室还担负着科研任务,并且从2017年开始开放为科普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每周二上午9点到12点接受预约科普参观。

  在实验室的工作区有两处被设为科普基地——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科普实验室和室内空气污染科普实验室,主要是为来参观的百姓讲解雾霾中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危害,以及室内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提高公众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针对不同的人群,我们讲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同的,如果是面对小学生,我们可能首先给他们来点视觉上的冲击,比如pH试纸的使用、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等,让孩子们有个直观感受。如果是面对大学生,他们可能更关注的是高精端的监测技术,我们就着重介绍这方面;如果是各方面的管理人员,我们更多地是宣传讲解科学决策产生的过程。”中心实验室工程师赵莉说,科普基地的设立初衷便是真正能够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大家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

  “我们希望通过科普,让大家了解到我们是如何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第一手的原始数据的,还有我们是如何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因为日常我们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全面、客观、真实、准确的监测数据是环境管理最重要的依据,离开监测数据,环境管理就无从谈起。”

  在津城日渐良好的生态环境背后,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画卷背后,便是这样一批又一批投身生态环保工作之中的“幕后英雄”。在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他们,便是如此365天如一日地为绿水青山“战斗”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从最初的时候粉上他们俩,我的mg啊,就一直是心中的白月光。
  • 差不多一年多快两年,一直在不同行业中转来转去,不停的试错,寻找适合自己的活儿直到按照所有人期望的(在交卷后来自七大姑八大姨的问候,着实无力回复,心说与您关系似乎
  • #易经大师讲座# 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是明智;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是能力。我们要多审视自己的缺点,才能不断地改正错误;要多发觉别人的优点,才能集大成于一身。
  • 我对有少年感的男孩子真的是超级喜欢了!(文是我在别处看到存的!
  • 还暗忆、钿合兰桡,丝牵琼腕,见的更怜心苦。午饭可以省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真香[馋嘴]PS:我终于可以无ps,只调调光就出镜了[害羞][害羞
  • 一般用于书写、印刷的文化用纸则多是以漂白化学原木纸浆作为原料所制成,而此种纸亦可用废纸原料来制造,所制出的文化用纸就称为再生纸。在制造字典纸的过程中,要在纸浆中
  • 许多游客都把阿蒙神庙当作卡尔纳克神庙的全部,其实卡尔纳克神庙共有三部分——供奉太阳神阿蒙(Amun)的阿蒙神庙,供奉阿蒙妻子战争女神穆特(Mut)的神庙,以及孟
  • 明显的柴可夫斯基和拉赫玛尼诺夫的风格,全场为数不多的和古典搭边的曲子陪着我的她这首曲子有欢快的歌剧模样,看来他生活还不错全场最佳无疑是夜5和夜6,名声最大的曲子
  • 将来的你一定会很幸福[爱你]祝好 南京圆桌派将于2020年开创读书会活动全新栏目,此栏目全程录制,具体内容形式后续公告,目前感兴趣者,欢迎报名,2019年12月
  • 这是一个扒窃团伙,3名成员都是惯犯,作案时留下的证据寥寥,审讯成为案件突破的关键。在石群看来,侦破案件要快,但也要讲究策略,通过锋利的“刀锋”从错综复杂的案情中
  • #每日早报#每天早晨出品的互联网金融最新资讯须知,带有最新鲜、最有价值的营养,来看今天的早报:草根投资连发多个公告,暂停相关项目本息兑付8月16日,P2P平台草
  • 但在了解并研究这些品种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潜在的风险,任何东西都有一个它的价值,从实物到劳动力再到现在的虚拟产品。‎一下子去‎欧美航线,‎对于‎英语再好‎的人‎
  • 就此告别吧 身后的灯火逐渐暗淡 每个恋家的孩子 都要扬起远行的帆 说声再见吧 美好的梦境不会消散 你的爱枕在臂弯 心脏将毕生柔软 既然相遇是种来自于时光的馈赠
  • [Chuckle]这是淘宝旗下的一款发掘淘宝天猫商家隐藏优惠券且有佣金可拿的app终端下单和发货依然在淘宝天猫直接app上下载花生日记官方版然后用邀请码注册XM
  •   作为人,生命之初,我们都跟母亲脐带相连。其实有很多想说的话出道站宣布的那一刻到现在我都没能走出来,即使每次有人和我说起他们那段过去时我都假装潇洒的安慰着。
  • #iG输了#看完全程ig输了我还是意难平,这一年真的走的太辛苦了,从差点进不了s赛到四强真的太难了,shy哥今天被针对也确实没发挥好,但并不妨碍the shy是
  • #冒个泡##定格好天气# 好不容易捡了个漏蹲到了个入场机会(塑料凳啥的都不重要)“没想到退休前最后一个岗位是在北京最大的四合院守大门”单院长智慧又风趣幽默太可爱
  • 一起等待过两天的预告吧[鼓掌]观察到自己成长和思考的变化真是件有趣的事啊大概初中的时候吧,我觉得做人得当个很酷的人。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甜美的气息来了……奇迹
  • 【让文物“发声” 让历史“说话”】   近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核定结果公布,宁夏大麦地岩画、姚河塬遗址榜上有名!   守护住历史文脉,让更多的文物
  • 《辩证法是如何降低智商的》曾经有人对我说:对辩证法也要一分为二看待,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没有东西是绝对的,包括辩证法本身。如果你还没有把中学老师教给你的东西全部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