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开新局 喜迎党代会# 【倾心尽力办实事 精准施策惠民生】时间长河川流不息,从2017年至2021年,随着一项项“大民生”实事落地生根,千家万户的“小幸福”开花结果,民生成为了廊坊最温暖的底色。

民生亮点工程掷地有声推进,为民惠民便民好政策接连出台实施,教育事业进步、就业率提高、医疗保障完善、居民收入增加……回望市第六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五年间,市委、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团结奋进、创新破难,扎实抓好民生保障工作,大力实施20项民心工程,财政民生支出累计达到2418.7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近2倍。营造了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不断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了“十三五”规划、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新成就,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谱写了廊坊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

社会保障体系全方位
守护美好生活

“社区免费发布招聘信息,帮我们联系了务工点,参加免费培训后就上岗了,现在每月工资两三千元,越干越有心劲儿。”广阳区运通家园社区45岁居民张志林说起他如今的工作,心里充满了感激。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服务的方向就在哪里。近年来,我市积极搭起就业“立交桥”,强化公共就业服务,通过政策扶持、资金保障,全力推进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达到“六统一”建设标准,使全市城乡居民就近享受优质高效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2020年,我市从稳岗位、保重点、兜底线等方面精准施策,大力开展云招聘、云服务,尽可能为各类就业群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83万人;今年廊坊市春季公益网上人才交流会依托廊坊人社局官网的“廊坊人才网”板块,同步手机微信平台,面向全市企事业单位、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别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优质服务,共吸引216家企业参会,提供就业岗位4616个,达成意向1547人,正式聘用833人……

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的“安全网”,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与民众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五年来,全市社会保障制度已从城镇扩大到乡村,从国有企业扩大到各类企业,从就业群体扩大到非就业或就业不稳定群体。2011年,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利用一年时间实现全覆盖。在医疗保险方面,时至今年上半年,我市城镇职工参保人数126.58万人,城乡居民参保人数344.37万人,合计470.95万人,参保率达到95.71%,各项目标任务整体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效,我市医保工作呈现良好态势。

社会事业深层次发展
增进民生福祉

好教育、好医疗,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殷切期盼。翻看教育、卫健部门这五年的工作总结,几组沉甸甸的数据引人注目:

自我市出台《廊坊市主城区教育扩容提质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投资47.4亿元,启动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152个,建筑面积116.9万平方米。廊坊一中等113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增加学位6.5万个。“十三五”期间,我市共计创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06所,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8%,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全市补充新教师14624名,培训各级各类教师9.6万人次,创建市级名师工作室37个,实现了各学段主要学科全覆盖,师资队伍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组建各类医疗联合体29个,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医保基金打包支付,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覆盖;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65岁以上老年人管理率达67.56%;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率分别达93.97%和94.62%,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死亡率分别降至千分之1.33、2.31和十万分之6.87……

一个个看似枯燥的数据,落到百姓的生活里,就是一句句暖心的感慨:“孩子上学不愁了”“现在看病真方便”“没想到咱们不出廊坊也有了北京大医院的医生诊疗看病”……悄然间,廊坊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安心。

点滴变化的背后,都是民生情怀的大文章。在切实加强城乡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等“常规”动作的基础上,五年来,我市顺应百姓心愿,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发展好卫健医疗事业作为不可推卸的责任,坚持大胸襟开放、大气魄“舍得”、大手笔改革,既抓顶层设计,又抓具体落实,以超常力度扎实推动全市教育、卫健医疗事业补差距、优布局、提质量,为百姓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社会大局唱响新时代
“平安廊坊”最强音

平安建设的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基础。近年来,我市在开展平安廊坊建设中,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着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推动平安建设向纵深发展。

在安次区瑞河兰乔南区大门口,刚从市场买菜回来的刘文成老人,拎着沉甸甸的购物袋,走到智能人脸识别门禁前,对准摄像头扫描脸部,信息很快被识别,大门随即弹开。“有了人脸识别,陌生人就进不来了。智慧社区让我住得更舒心,也更安心了。”刘文成说。

2018年以来,我市着力打造了集“智能感知、数据汇聚、智能研判、扁平指挥”为一体的智慧平安社区管理系统,建成157个智慧平安社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市智慧平安社区凭借“大数据+网格化+大联动”打响了“隔空战‘疫’”,彰显出智慧社区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的独特优势。与此同时,智能门禁、车辆道闸、电子围栏等技术被广泛运用,发案量明显下降,不少社区出现了“零警情”。而这只是我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五大智慧工程”之一。

对于群众而言,警务站是温暖的避风港。城区57座公安综合警务站投入使用后,一盏盏“明灯”为行人带来了足足的安全感。这里的智慧监管功能完善,不管是迷路求助、遗失报案,还是发生交通事故、紧急突发请求帮助等,接警民警都认真对待、及时处置。

而今,廊坊正以坚定、奋进的姿态,继续用匠心致创新,守平安筑根基。一幅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铺开……

【城事 | 提升改造2000个健身园!天津要打造“运动之都”!】坐在阳台上

就能看到小区里的健身园

出门几步就能找到

喜爱的运动设施

篮球、健步走、乒乓球、广场舞

……

每个人都能很方便地

找到自己钟爱的运动场馆或器械

这就是咱们天津
天津市体育局公开发布《天津市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若干措施》,其中对加强体育用地供应利用、倡导复合利用模式、融合平急功能改造建设、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丰富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推动居家健身等问题,给出了17条具体举措。

  增加体育用地 倡导复合模式

  1

  制定补短板行动计划

  各区人民政府要开展本区全民健身设施现状调查,结合相关规划,2021年8月底前编制完成本区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聚焦群众就近健身需要,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必须兼顾向社区群众提供健身服务,按有关规定执行。

  2

  加强体育用地供应利用

  按照依法批复的天津市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有关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要将体育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科学制定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要根据体育设施建设的政策规范,合理确定并保障土地供应规模。已经确定的建设项目,要加速推进落实。

  3

  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

  暂时不具备建设条件的体育用地,鼓励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以租赁方式向社会力量提供,用于建设健身场地设施,租期不超过20年。以先租后让方式供地的,健身设施建成开放并达到约定条件和年限后,可采取协议方式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出让的土地应继续用于健身设施建设运营。对按用途需要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土地,依照有关规定办理。依法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土地实行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招标拍卖挂牌程序可在租赁供应时实施。

  4

  用好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

  鼓励支持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厂房、建筑屋顶等空间资源建设体育设施,各区人民政府要梳理建立并向社会公布用地和资源目录。在不影响相关规划实施及交通、市容、安全等前提下,可应社会主体申请,提供城市空闲土地建设健身设施,并可依法按照兼容用途、依据地方关于临时建设的办法进行管理。健身设施由各相关方协商依法确定产权归属,建成后5年内不得擅自改变其产权归属和功能用途。社会力量可申请利用尚未明确用途的城市空闲土地、储备建设用地或者已明确为文化体育用地但尚未完成供地的地块建设临时性健身设施,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2年,且不能影响土地供应。在不妨碍防洪、供水安全、森林保护等前提下,结合我市大运河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绿色屏障建设,可依法依规在海边、河道边、湖边修建适合群众使用的特色体育设施。

  5

  倡导复合利用模式

  鼓励支持复合利用城市文化娱乐、教育、商业等设施资源建设体育设施。支持对健身设施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功能整合,在不改变、不影响建设用地主要用途的前提下,鼓励复合利用土地建设健身设施,通过与具有相容性用途土地产权人达成使用协议的方式促进健身设施项目落地。在养老设施建设中,要配建充足的健身场地设施。

  新建改建体育场馆

  兼顾突发应急事件需求

  6

  融合平急功能改造建设

  要统筹兼顾体育和公共卫生、应急避难(险)设施建设,突出平急两用、功能互补,推广公共体育场馆和大型公共卫生、应急避难(险)设施平急两用改造建设。新建改建体育场馆等设施时要预留改造条件,结合重大疫情防控、避险避灾方面需要,兼顾突发应急事件时发挥作用。

  应急避难(险)设施要增加体育功能,平时在不影响公共服务基础上要兼顾为群众健身提供服务。有关改造建设应符合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具体要求由相关部门另行制定。

  7

  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重点解决中心城区体育场地面积不足的问题,倡导支持在街道、乡镇建设符合环保和安全等要求的气膜结构健身馆、装配式健身馆。推动社区(村)健身设施更新换代,提升改造健身园2000个,新建一批足球场、多功能运动场等设施。

  新建居住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社区健身设施,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社区健身设施未达到规划要求或建设标准的既有居住小区,要紧密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建设。不具备标准健身设施建设条件的,鼓励灵活建设非标准健身设施。突出做好体育公园建设与规划,新建、改扩建一批体育公园。

  8

  推广委托运营开放

  加快推进我市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创新改革,积极实施“改造功能、改革机制”工程。政府投资新建体育场馆应委托第三方企业运营,不宜单独设立事业单位管理。鼓励第三方企业参与已有公共体育场馆运营开放,逐步向委托市场管理转变,应托尽托。鼓励第三方企业运营学校体育场馆,全面推行保险机制,鼓励保险机构创新保险产品,优化保险供给,利用保险手段分散和转移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独立承担责任,确保运营安全,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在保证本校师生教学、日常活动需求的前提下应开尽开。鼓励推动公共体育场馆为市民群众、学校和青少年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免费或低收费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承办社区体育赛事。

  9

  加强信息化建设

  推动新信息技术在全民健身领域应用融合,建设全民健身信息化服务保障平台,与国家相关体育活动管理服务信息化系统共享资源、互联互通,实现对市民健身数据的科学分析管理,组织群众赛事活动开展,提升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能力。推进智慧健身中心、智慧健身园、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建设。落实公共体育场馆等大型设施信息化管理标准规范。

  培育“草根”组织

  打造“排球之城”“运动之都”

  10

  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

  引导、规范、助推、监管体育社团组织健康发展。注重发挥市、区体育总会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协调推动作用,建立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社区体育组织,搭建社区健身组织体系框架。进一步规范人群、单项、网络、公园、学校体育组织,培育发展体现群众健身兴趣,反映群众健身爱好的小型、分散、基层“草根”体育组织。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培养、评定、考核,全面优化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素质,培养与群众靠得近、贴得紧的社会体育服务人才。

  11

  深化体教融合发展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提高青少年体质,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鼓励特色发展,协同推进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活动、冬夏令营等,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指导青少年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专项运动技能。改革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协同举办青少年体育赛事。

  鼓励各区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由小学、初中、高中开展相同项目体育训练的“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畅通优秀体育人才选拔渠道。完善后备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青少年体育推广、培训、高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

  12

  丰富群众体育赛事活动

  创新开展和推广普及适合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健身需求、符合国内外时尚潮流、体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科学文明的健身方式方法。倡导每名市民喜爱一项体育健身项目,养成经常锻炼的生活方式。发挥体育赛事杠杆作用,优化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多层次多项目多元化全民健身竞赛体系。完善市民运动会组织模式,举办社区、公园运动会,推进“排球之城”“运动之都”建设。支持各类体育组织、社会体育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承接群众体育竞赛活动。

  13

  大力推动居家健身

  创编居家健身方式方法,通过整合拓展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资源,向群众大力推广普及居家科学健身知识。继续做大做实“健身大讲堂”“科学健身一点通”电视栏目和“#今儿练了吗”抖音专栏。开展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创建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体系。

  减税、奖励等利好政策

  激励群众体育发展

  14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资金要调整优化投入方向,加大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资金支持力度。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加大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投入。体育彩票公益金要重点向群众体育倾斜,加大投入比例。通过引导资金、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群众体育发展。积极争取体育领域项目中央资金支持。

  15

  落实税费扶持政策

  严格执行国家及我市关于体育领域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企业拥有并运营管理的大型体育场馆,其用于体育活动的房产、土地,减半征收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提供体育服务的社会组织,经认定取得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优惠资格的,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体育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支出,符合税法规定的可在税前扣除。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公益事业的体育捐赠支出,按税法规定的比例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经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体育企业,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16

  创新完善奖励激励机制

  对全民健身工作开展好的单位、个人予以表彰奖励,评选“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市民健身榜样”。鼓励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企事业单位及社会资本建设运营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降低税费、完善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政策等方式支持运营机构健康发展。做好天津市“体育惠民卡”发行和管理工作。

  17

  加大体育场地设施使用监管力度

  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企事业单位及社会资本建设运营的体育场馆开放使用规范性评估督导,评选表彰一批开放服务做得好的示范场馆和专业运营机构。加强对公共场所室外健身器材配建工作监管,保障各类健身设施使用安全。对于已建成交付和新建改建的健身设施,要严格用途管理,防止挪作他用。确需改变的,应征得同级体育主管部门同意,先行择地新建。https://t.cn/A6Ic3Ztj

【城事 | 提升改造2000个健身园!天津要打造“运动之都”!】

坐在阳台上

就能看到小区里的健身园

出门几步就能找到

喜爱的运动设施

篮球、健步走、乒乓球、广场舞

……

每个人都能很方便地

找到自己钟爱的运动场馆或器械

这就是咱们天津

  正在推动打造的“运动之都”

  天津市体育局公开发布《天津市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若干措施》,其中对加强体育用地供应利用、倡导复合利用模式、融合平急功能改造建设、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丰富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推动居家健身等问题,给出了17条具体举措。

  增加体育用地 倡导复合模式

  1

  制定补短板行动计划

  各区人民政府要开展本区全民健身设施现状调查,结合相关规划,2021年8月底前编制完成本区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聚焦群众就近健身需要,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必须兼顾向社区群众提供健身服务,按有关规定执行。

  2

  加强体育用地供应利用

  按照依法批复的天津市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有关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要将体育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科学制定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要根据体育设施建设的政策规范,合理确定并保障土地供应规模。已经确定的建设项目,要加速推进落实。

  3

  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

  暂时不具备建设条件的体育用地,鼓励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以租赁方式向社会力量提供,用于建设健身场地设施,租期不超过20年。以先租后让方式供地的,健身设施建成开放并达到约定条件和年限后,可采取协议方式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出让的土地应继续用于健身设施建设运营。对按用途需要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土地,依照有关规定办理。依法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土地实行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招标拍卖挂牌程序可在租赁供应时实施。

  4

  用好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

  鼓励支持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厂房、建筑屋顶等空间资源建设体育设施,各区人民政府要梳理建立并向社会公布用地和资源目录。在不影响相关规划实施及交通、市容、安全等前提下,可应社会主体申请,提供城市空闲土地建设健身设施,并可依法按照兼容用途、依据地方关于临时建设的办法进行管理。健身设施由各相关方协商依法确定产权归属,建成后5年内不得擅自改变其产权归属和功能用途。社会力量可申请利用尚未明确用途的城市空闲土地、储备建设用地或者已明确为文化体育用地但尚未完成供地的地块建设临时性健身设施,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2年,且不能影响土地供应。在不妨碍防洪、供水安全、森林保护等前提下,结合我市大运河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绿色屏障建设,可依法依规在海边、河道边、湖边修建适合群众使用的特色体育设施。

  5

  倡导复合利用模式

  鼓励支持复合利用城市文化娱乐、教育、商业等设施资源建设体育设施。支持对健身设施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功能整合,在不改变、不影响建设用地主要用途的前提下,鼓励复合利用土地建设健身设施,通过与具有相容性用途土地产权人达成使用协议的方式促进健身设施项目落地。在养老设施建设中,要配建充足的健身场地设施。

  新建改建体育场馆

  兼顾突发应急事件需求

  6

  融合平急功能改造建设

  要统筹兼顾体育和公共卫生、应急避难(险)设施建设,突出平急两用、功能互补,推广公共体育场馆和大型公共卫生、应急避难(险)设施平急两用改造建设。新建改建体育场馆等设施时要预留改造条件,结合重大疫情防控、避险避灾方面需要,兼顾突发应急事件时发挥作用。

  应急避难(险)设施要增加体育功能,平时在不影响公共服务基础上要兼顾为群众健身提供服务。有关改造建设应符合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具体要求由相关部门另行制定。

  7

  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重点解决中心城区体育场地面积不足的问题,倡导支持在街道、乡镇建设符合环保和安全等要求的气膜结构健身馆、装配式健身馆。推动社区(村)健身设施更新换代,提升改造健身园2000个,新建一批足球场、多功能运动场等设施。

  新建居住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社区健身设施,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社区健身设施未达到规划要求或建设标准的既有居住小区,要紧密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建设。不具备标准健身设施建设条件的,鼓励灵活建设非标准健身设施。突出做好体育公园建设与规划,新建、改扩建一批体育公园。

  8

  推广委托运营开放

  加快推进我市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创新改革,积极实施“改造功能、改革机制”工程。政府投资新建体育场馆应委托第三方企业运营,不宜单独设立事业单位管理。鼓励第三方企业参与已有公共体育场馆运营开放,逐步向委托市场管理转变,应托尽托。鼓励第三方企业运营学校体育场馆,全面推行保险机制,鼓励保险机构创新保险产品,优化保险供给,利用保险手段分散和转移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独立承担责任,确保运营安全,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在保证本校师生教学、日常活动需求的前提下应开尽开。鼓励推动公共体育场馆为市民群众、学校和青少年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免费或低收费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承办社区体育赛事。

  9

  加强信息化建设

  推动新信息技术在全民健身领域应用融合,建设全民健身信息化服务保障平台,与国家相关体育活动管理服务信息化系统共享资源、互联互通,实现对市民健身数据的科学分析管理,组织群众赛事活动开展,提升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能力。推进智慧健身中心、智慧健身园、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建设。落实公共体育场馆等大型设施信息化管理标准规范。

  培育“草根”组织

  打造“排球之城”“运动之都”

  10

  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

  引导、规范、助推、监管体育社团组织健康发展。注重发挥市、区体育总会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协调推动作用,建立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社区体育组织,搭建社区健身组织体系框架。进一步规范人群、单项、网络、公园、学校体育组织,培育发展体现群众健身兴趣,反映群众健身爱好的小型、分散、基层“草根”体育组织。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培养、评定、考核,全面优化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素质,培养与群众靠得近、贴得紧的社会体育服务人才。

  11

  深化体教融合发展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提高青少年体质,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鼓励特色发展,协同推进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活动、冬夏令营等,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指导青少年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专项运动技能。改革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协同举办青少年体育赛事。

  鼓励各区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由小学、初中、高中开展相同项目体育训练的“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畅通优秀体育人才选拔渠道。完善后备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青少年体育推广、培训、高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

  12

  丰富群众体育赛事活动

  创新开展和推广普及适合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健身需求、符合国内外时尚潮流、体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科学文明的健身方式方法。倡导每名市民喜爱一项体育健身项目,养成经常锻炼的生活方式。发挥体育赛事杠杆作用,优化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多层次多项目多元化全民健身竞赛体系。完善市民运动会组织模式,举办社区、公园运动会,推进“排球之城”“运动之都”建设。支持各类体育组织、社会体育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承接群众体育竞赛活动。

  13

  大力推动居家健身

  创编居家健身方式方法,通过整合拓展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资源,向群众大力推广普及居家科学健身知识。继续做大做实“健身大讲堂”“科学健身一点通”电视栏目和“#今儿练了吗”抖音专栏。开展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创建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体系。

  减税、奖励等利好政策

  激励群众体育发展

  14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资金要调整优化投入方向,加大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资金支持力度。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加大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投入。体育彩票公益金要重点向群众体育倾斜,加大投入比例。通过引导资金、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群众体育发展。积极争取体育领域项目中央资金支持。

  15

  落实税费扶持政策

  严格执行国家及我市关于体育领域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企业拥有并运营管理的大型体育场馆,其用于体育活动的房产、土地,减半征收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提供体育服务的社会组织,经认定取得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优惠资格的,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体育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支出,符合税法规定的可在税前扣除。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公益事业的体育捐赠支出,按税法规定的比例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经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体育企业,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16

  创新完善奖励激励机制

  对全民健身工作开展好的单位、个人予以表彰奖励,评选“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市民健身榜样”。鼓励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企事业单位及社会资本建设运营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降低税费、完善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政策等方式支持运营机构健康发展。做好天津市“体育惠民卡”发行和管理工作。

  17

  加大体育场地设施使用监管力度

  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企事业单位及社会资本建设运营的体育场馆开放使用规范性评估督导,评选表彰一批开放服务做得好的示范场馆和专业运营机构。加强对公共场所室外健身器材配建工作监管,保障各类健身设施使用安全。对于已建成交付和新建改建的健身设施,要严格用途管理,防止挪作他用。确需改变的,应征得同级体育主管部门同意,先行择地新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些年我们丢弃的10种珍贵东西,看到第一种就哭了
  • 关于成为一个有目标感的人的清单
  • 对生命而言,接纳才是最好的温柔……
  • 我无法原谅你,也提不起一丝勇气恨你。
  • 把孩子的玩具随手送给别人,你知道后果有多严重吗?!
  • 今天和你玩这个游戏的人,都是真的爱你
  • 比起五美的爱情观,《欢乐颂》的男性角色更奇葩
  • 最新电影搜索
  • 【夜读】聪明的人,从不纠缠
  • 我们爱过就好
  • 每天,给自己一个开心的理由
  • 关于如何点出一桌好菜的清单
  • 十二星座护内排行榜
  • 你的自律里,藏着你的运气
  • 经典微小说:《 迷 失 》
  • 最适合一块生活的三对星座CP!
  • 【夜读】努力是最不值得炫耀的东西
  • 请找一个你爱的,也爱你的人结婚
  • 台湾美女作家因“诱奸”患抑郁症,26岁的她选择了……
  • 做微商,如何让别人主动来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