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即将步入老年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必将成为一个社会的重要话题。创作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老年人,关注老年人的养老,以及由养老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艺苑|电影《来处是归途》的来处和归途(文_张卫平 刘泽 图_刘泽)

山西本土制作的电影长片《来处是归途》自上映以来,荣获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发展中电影计划DIT制作奖、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观影团之选最受欢迎影片,入围第四十四届巴西圣保罗国际电影节、第十五届塞浦路斯国际电影节。

却道天凉好个秋——

电影《来处是归途》创作始末(张卫平)

十几年前岳父去世了。岳父去世前在病床上躺了两年多。岳父是20世纪40年代的人,他们那代人的人生哲学,信奉的就是多子多福。岳父有两个儿子五个女儿,让现代人看来,子女不可谓不多,但当岳父真正病倒的时候,你才知道这么多的子女也根本不够用。岳父身高体大,体重足有八九十公斤,得的又是不能动的病,这么重的人躺在病床上,要想让病人生活舒适,只有付出数倍的努力,才能做好病人的日常护理。子女们虽多,但各有各的家庭,远近住的又不一样,有的在身边,更多的在其他城市,还有的远在大兴安岭,他们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到单位上班,还要不断请了假长途跋涉回家伺候老人,其中的艰辛、琐碎、劳累,没有亲身经历过很难体会个中辛酸。

由岳父我想到了中国式的养老。过去中国人有句老话,就是养儿防老,养育儿子的目的除过传宗接代外,更重要的就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近些年来,特别是这几年来,国家已经加大了社会养老的力度,各种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等等在城乡陆续建立,但不可否认的是,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还是社会的主流。新时期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很多年轻的家庭,“主力”都是独生子女那一代,这一代人没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老人们没病还好说,一旦生病,而且还是几个人同时生病,他们面对的养老问题将更加难以想象。

那年鲁迅文学院和省作协给杨凤喜和李燕蓉召开作品研讨会,李燕蓉的一部中篇小说《等待》吸引了我。这部小说写的正是城市大龄青年所面临的生活窘境:年龄大了,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有了对象,找不到安身立命的房子;有了房子,又要面对家中的老年病人。生活中有无数的等待,等待未来,等待希望,乃至等待死亡。小说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和面对困境的种种无可奈何。小说中写的老年人得的是一种叫老年痴呆症的病,这种病的学名叫阿尔茨海默病。养老本身就够烦心的了,而得了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养老就更是会让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问题,它会深刻地影响到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成长和未来。据资料介绍,我国老龄人口截至2019年就达到了2.4亿人,每年新增1000万人,其中老年痴呆患者达到了600多万人。看到这组数据我很长时间难以入眠,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几十万个家庭水深火热的生活现状,是无数个小说主人公已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生活无奈。

我有了把李燕蓉小说《等待》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乃至搬上银幕的想法。中国即将步入老年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必将成为一个社会的重要话题。创作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老年人,关注老年人的养老,以及由养老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剧本最初创作完成后叫“却道天凉好个秋”。此后与数个影视公司探讨这部电影的拍摄问题,直至遇到青年新锐导演刘泽。

与刘泽相识也是在一场聚会上。刘泽年轻,有想法,对电影艺术十分痴迷,看了《却道天凉好个秋》有了创作的冲动,先后把小说原著以及李燕蓉其他的小说读了多遍,几次相谈,让我们的创作理念逐步接近。拍摄时,刘泽又根据自己的思路对剧本作了修改,电影的名字开始叫“又一夏”,定稿后改名为“来处是归途”。这个名字有一种哲学的意味,让人有了更多的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

电影拍完了,有许多意外的惊喜,想不到刘泽是如此的用心,画面比文字更有震撼力。当然也有许多小细节,如果再能多打磨几次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电影《来处是归途》正在几个电影节上上演,祝愿这部电影能有更好更远的未来。

《来处是归途》导演手记(刘泽)

电影《来处是归途》曾用名《又一夏》,最初是读山西籍女作家李燕蓉的短片小说《等待》,被其中内在的核“等待”所吸引。秦牧是在等待,等待自己能够突围自己的生活;夏天是在等待,等待父亲的病会有奇迹出现;夏母是在等待,等待与老夏相随而去;夏父是在等待,等待着回到自己熟悉的老宅——其实本质上在老夏身边的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件事,那就是死亡。这个气息迷恋了我,我开始尝试联系小说作者,得知山西文学院院长张卫平老师已经完成一版剧本的改编,至此便与张卫平老师建立起一段奇妙的渊缘,在此我特别感谢张卫平老师的信任,愿意扶持年轻人,同时更有胸怀融入一位新人导演的拍摄思维。第一版剧本重点放在男女主人公的谈婚论嫁上,同时还植入了对拆迁的思考。约见张老师后相谈甚欢,同时彼此也都打破了最初读小说时改编的构想。

小说是以秦牧为视角围绕寿衣逐渐展开的,秦牧见证了老夏身边人等待死亡的过程。后来我们决定将视角转变为女儿夏天,夏天在老夏的死亡上受到的伤害与触动是最大的。同时女性往往是一个家庭的脊椎,大部分家庭是女人占着多半个天,支撑着这个家不倒,在家庭生活中往往是女人担当着一切,男性往往像巨婴一样生活着,除了给家庭带来经济支撑外大部分时候是没有担当而遇事逃避的。这部戏也逐渐演化成一部大女主戏。最开始夏家是夏母在支撑,随着时间推移夏天逐渐成长接替夏母。轮回很可怕,夏母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最终发生,夏天变成另一个自己,所以夏母伤心,夏母带老夏离去并非主要因为看到夏天辛苦,关键是看到了另一个自己的轮回。同样,秦家也是秦父窝囊一辈子,秦母一直在支撑着家庭运转;秦牧作为夏天的男友关键时刻也在逃避,也许他对夏天的情感仅仅是因为曾经的未得到而此刻终于占有,更多的是性的依赖。

思路逐渐清晰起来,经过追随于张老师身后多稿文学剧本的碰撞打磨后,开始动笔写作导演台本。在写到三分之一的时候逐渐确定了我想要的影像风格,忽然想用非常流动的影像来处理每一场戏,像水一样跟随着却不着痕迹,让所有演员也尽情地融入拍摄空间当中,情绪连贯地做完每一场戏,保留每一帧真实生动的画面。我一直认为把演员放到真实的空间里面,演员与演员之间、演员与空间之间相互生发出来的那些微妙的东西是最迷人的,也是最流动的。

影像上会融入一些非现实的东西,把两个时间段所发生的事件在同一个时空内用一个镜头实现,以及一些人物心理状态的影像外化。因为都是围绕老年家庭展开故事,所以在美术与陈设上实现几个年代的家居物品交集出现在一个空间内,从视觉上有年代流动感。色彩上偏怀旧一些的阴郁基调。

以上这些都确立后,就觉得声音上也要流动起来,参与叙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实现扩展空间层次和情绪层次,同时放大一些微弱的细节声音,比如人的呼吸声等等。音乐方面想要那种非叙事,却可以增加或辅助影片情绪,有些空灵有些时候还有些神秘气息,因为音乐乃至声音最终会协助两个时间和空间中的影像在一个镜头内呈现,并且在细节上帮助观者心理上有所区分。

我在处理导演工作台本过程中最终合并梳理出76场戏,同时努力实现一场戏一镜,用76个像水一样的流动镜头在实景拍摄中完成这76场戏,当然在最终定剪呈现的版本中是68场戏68个镜头。

感谢张院长与李燕蓉老师的信任,感谢小说给予这部影片厚重的底蕴。电影的灵魂是文学性,这部影片正因为是生长在文学的土壤之上,才能够成功。期望我这株嫩芽未来可以在这方沃土中汲取到更多的养分。PICS

艺苑|电影《来处是归途》的来处和归途(文_张卫平 刘泽 图_刘泽)

刊发于2021年第1期

山西本土制作的电影长片《来处是归途》自上映以来,荣获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发展中电影计划DIT制作奖、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观影团之选最受欢迎影片,入围第四十四届巴西圣保罗国际电影节、第十五届塞浦路斯国际电影节。

却道天凉好个秋——

电影《来处是归途》创作始末(张卫平)

十几年前岳父去世了。岳父去世前在病床上躺了两年多。岳父是20世纪40年代的人,他们那代人的人生哲学,信奉的就是多子多福。岳父有两个儿子五个女儿,让现代人看来,子女不可谓不多,但当岳父真正病倒的时候,你才知道这么多的子女也根本不够用。岳父身高体大,体重足有八九十公斤,得的又是不能动的病,这么重的人躺在病床上,要想让病人生活舒适,只有付出数倍的努力,才能做好病人的日常护理。子女们虽多,但各有各的家庭,远近住的又不一样,有的在身边,更多的在其他城市,还有的远在大兴安岭,他们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到单位上班,还要不断请了假长途跋涉回家伺候老人,其中的艰辛、琐碎、劳累,没有亲身经历过很难体会个中辛酸。

由岳父我想到了中国式的养老。过去中国人有句老话,就是养儿防老,养育儿子的目的除过传宗接代外,更重要的就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近些年来,特别是这几年来,国家已经加大了社会养老的力度,各种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等等在城乡陆续建立,但不可否认的是,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还是社会的主流。新时期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很多年轻的家庭,“主力”都是独生子女那一代,这一代人没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老人们没病还好说,一旦生病,而且还是几个人同时生病,他们面对的养老问题将更加难以想象。

那年鲁迅文学院和省作协给杨凤喜和李燕蓉召开作品研讨会,李燕蓉的一部中篇小说《等待》吸引了我。这部小说写的正是城市大龄青年所面临的生活窘境:年龄大了,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有了对象,找不到安身立命的房子;有了房子,又要面对家中的老年病人。生活中有无数的等待,等待未来,等待希望,乃至等待死亡。小说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和面对困境的种种无可奈何。小说中写的老年人得的是一种叫老年痴呆症的病,这种病的学名叫阿尔茨海默病。养老本身就够烦心的了,而得了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养老就更是会让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问题,它会深刻地影响到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成长和未来。据资料介绍,我国老龄人口截至2019年就达到了2.4亿人,每年新增1000万人,其中老年痴呆患者达到了600多万人。看到这组数据我很长时间难以入眠,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几十万个家庭水深火热的生活现状,是无数个小说主人公已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生活无奈。

我有了把李燕蓉小说《等待》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乃至搬上银幕的想法。中国即将步入老年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必将成为一个社会的重要话题。创作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老年人,关注老年人的养老,以及由养老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剧本最初创作完成后叫“却道天凉好个秋”。此后与数个影视公司探讨这部电影的拍摄问题,直至遇到青年新锐导演刘泽。

与刘泽相识也是在一场聚会上。刘泽年轻,有想法,对电影艺术十分痴迷,看了《却道天凉好个秋》有了创作的冲动,先后把小说原著以及李燕蓉其他的小说读了多遍,几次相谈,让我们的创作理念逐步接近。拍摄时,刘泽又根据自己的思路对剧本作了修改,电影的名字开始叫“又一夏”,定稿后改名为“来处是归途”。这个名字有一种哲学的意味,让人有了更多的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

电影拍完了,有许多意外的惊喜,想不到刘泽是如此的用心,画面比文字更有震撼力。当然也有许多小细节,如果再能多打磨几次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电影《来处是归途》正在几个电影节上上演,祝愿这部电影能有更好更远的未来。

《来处是归途》导演手记(刘泽)

电影《来处是归途》曾用名《又一夏》,最初是读山西籍女作家李燕蓉的短片小说《等待》,被其中内在的核“等待”所吸引。秦牧是在等待,等待自己能够突围自己的生活;夏天是在等待,等待父亲的病会有奇迹出现;夏母是在等待,等待与老夏相随而去;夏父是在等待,等待着回到自己熟悉的老宅——其实本质上在老夏身边的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件事,那就是死亡。这个气息迷恋了我,我开始尝试联系小说作者,得知山西文学院院长张卫平老师已经完成一版剧本的改编,至此便与张卫平老师建立起一段奇妙的渊缘,在此我特别感谢张卫平老师的信任,愿意扶持年轻人,同时更有胸怀融入一位新人导演的拍摄思维。第一版剧本重点放在男女主人公的谈婚论嫁上,同时还植入了对拆迁的思考。约见张老师后相谈甚欢,同时彼此也都打破了最初读小说时改编的构想。

小说是以秦牧为视角围绕寿衣逐渐展开的,秦牧见证了老夏身边人等待死亡的过程。后来我们决定将视角转变为女儿夏天,夏天在老夏的死亡上受到的伤害与触动是最大的。同时女性往往是一个家庭的脊椎,大部分家庭是女人占着多半个天,支撑着这个家不倒,在家庭生活中往往是女人担当着一切,男性往往像巨婴一样生活着,除了给家庭带来经济支撑外大部分时候是没有担当而遇事逃避的。这部戏也逐渐演化成一部大女主戏。最开始夏家是夏母在支撑,随着时间推移夏天逐渐成长接替夏母。轮回很可怕,夏母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最终发生,夏天变成另一个自己,所以夏母伤心,夏母带老夏离去并非主要因为看到夏天辛苦,关键是看到了另一个自己的轮回。同样,秦家也是秦父窝囊一辈子,秦母一直在支撑着家庭运转;秦牧作为夏天的男友关键时刻也在逃避,也许他对夏天的情感仅仅是因为曾经的未得到而此刻终于占有,更多的是性的依赖。

思路逐渐清晰起来,经过追随于张老师身后多稿文学剧本的碰撞打磨后,开始动笔写作导演台本。在写到三分之一的时候逐渐确定了我想要的影像风格,忽然想用非常流动的影像来处理每一场戏,像水一样跟随着却不着痕迹,让所有演员也尽情地融入拍摄空间当中,情绪连贯地做完每一场戏,保留每一帧真实生动的画面。我一直认为把演员放到真实的空间里面,演员与演员之间、演员与空间之间相互生发出来的那些微妙的东西是最迷人的,也是最流动的。

影像上会融入一些非现实的东西,把两个时间段所发生的事件在同一个时空内用一个镜头实现,以及一些人物心理状态的影像外化。因为都是围绕老年家庭展开故事,所以在美术与陈设上实现几个年代的家居物品交集出现在一个空间内,从视觉上有年代流动感。色彩上偏怀旧一些的阴郁基调。

以上这些都确立后,就觉得声音上也要流动起来,参与叙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实现扩展空间层次和情绪层次,同时放大一些微弱的细节声音,比如人的呼吸声等等。音乐方面想要那种非叙事,却可以增加或辅助影片情绪,有些空灵有些时候还有些神秘气息,因为音乐乃至声音最终会协助两个时间和空间中的影像在一个镜头内呈现,并且在细节上帮助观者心理上有所区分。

我在处理导演工作台本过程中最终合并梳理出76场戏,同时努力实现一场戏一镜,用76个像水一样的流动镜头在实景拍摄中完成这76场戏,当然在最终定剪呈现的版本中是68场戏68个镜头。

感谢张院长与李燕蓉老师的信任,感谢小说给予这部影片厚重的底蕴。电影的灵魂是文学性,这部影片正因为是生长在文学的土壤之上,才能够成功。期望我这株嫩芽未来可以在这方沃土中汲取到更多的养分。PICS

#丁真妈妈回应儿子入职国企#《在寒冬里爬山》

陈小博

我满胸的热血上涌
仿佛这塞北没有了寒冬
我感觉自己好似侠客展开了轻功
拔开腿奔跑冲进了营子沟里的山沟中
我奔跑了一会就不行
气喘的厉害实实在在的身体沉重
我是在人间不是在仙界之境
跑得快了促使血液全身流通
使我感觉不到天冷
虽然现在是最冷的严冬

来到沟里的一个山脚下
面对眼前的大山我准备向上爬
满山的柴林茸茸
诱使我为之心动
那是过冬不可少的燃料
这满山上下全是宝
当然上山打柴不能乱砍乱伐
也需要一些斟酌和选拔
大多数人选择柴树的粗大
我认为这不是人类的精明而是傻
无论砍柴还是用木材都应该用科学的方法砍伐
砍柴要留树,用木材要分份砍伐
不能溜光光全砍掉多么可怕
年年栽树,年年有树的科学方法
山树林也可以为人类阻挡风沙
还是人类以及各种动物所必需的天然大氧吧
不要小瞧,我们的环境真的离不开它
打柴最好选择柴林中枯死干枯的材料
那枯死的柴树满山里无数,不烧火也会烂掉
节约资源真的很是艰难
人们砍伐柴林之多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取暖
心里不平衡就是为了把资源多占
环境保护又与我何干
这些事情让我感觉可怕
我艰难的向山上爬
每走几步总是一滑
在山林中寻找干枯的柴
感恩大自然对人类无私馈赠的胸怀
也可以适当的打些茸柴
这些都不是大问题
问题是人们的野心大的痴迷
恨不得把柴林全砍光只剩光地皮
问题是你不能说环境保护的事
你一说人家就生气
其实世间广大的农村到处都有柴
只因为我们的人类没有感恩的心怀
茸柴也可以作燃料
只是人们不肯做饭时把它烧
而是一把火在室外烧掉
不光是茸柴,还有庄稼秸秆也能作燃料
只是现实中没有人去做饭把它烧
都是在露天地一把火烧掉
散在野外秸秆没人捡拾全烂掉
可怕的不是农村人做饭把柴火烧
可怕的是农村人严重浪费取暖的燃料

寒冬里打柴本来是快乐与奇妙
我要把这些不快乐忘掉
我很有兴趣的敛着干柴
这是塞冬里人类活动的精彩
我的劳动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我不一会就敛了一大抱
我用柴绳把干柴打成了捆
又用叉棍把柴捆支起来捋顺
心中无比的快乐这是我的成就

我全身火热很是激兴
我何不趁此爬上山顶
我把柴捆支好放在一旁
我沿着山林中的坡道向山顶爬上
我终于爬上了山顶
这才把远处的山脉看清
绵延起伏也不知道哪座是最高的山峰
仿佛是原始的蛮荒之境
在这辽阔的大自然中看不到一个人影
我向着远方观望
果然是令人感概万千的风光
庞大、雄劲的山脉绵延向远方
明亮的太阳在天空上
照彻着这广阔的世界让人难以想象
无法想象整个世界是球的模样
也无法想象天空中的太阳
怎样照射着繁枝绿叶的南方
无法想象整个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
在地图上找不到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连一个点儿也合不上
我的渺小让我感觉有点儿神伤
我在山顶上仿佛这世界是沉寂、枯荒

冬天有的是时间
虽然冷很多庄稼人都喜欢过冬天
冬天对于书呆子如同神仙
读书千卷没有厌烦
中国华夏五千年
在这寒冬的山上深有奇感
又晃若很遥远
五千年里的大人物仿佛就在眼前
文臣武将在世间广泛留传
他们或是武功盖世、或是文冶滔天
老百姓说他们都是顶着星星下凡
也许是吧?他们距离老百姓真的太远
而我最羡慕的却是那些高人隐居深山
传说那鬼谷子智慧超凡
常年隐居深山
真不知道他是怎样过冬天
难道他读书会背诵千篇、百篇
当年的书不是纸张是竹简
字数虽少,但意义深含
凡人不理解,但鬼谷子先生却深谙
对世间万事了如指掌,皆在心间
教育出来的学生超级厉害,无人比肩
鬼谷子先生神秘莫测,据说早已成为神仙
陶渊明先生弃官场黑暗
隐居深山,而归于田园
有浓重的农家之气,世外清鲜
劳动乐趣无穷,自在田间
秋收后的喜悦,寒冬里的清闲
他是珍惜光阴读书万卷
还是饮酒寻欢
他写诗是在夏天还是在冬天
只知他是田园诗人,不知他生活中的暑寒
谱写了超凡脱俗的田园诗篇
很多达官贵人的向往,但无人去实现
人生苦短,但人的精神却无限

多么神秘的大自然
它就在人间
它就在我的眼前
看着通向远方绵延的群山
被粗的、细的柴林披满
有落叶的枝条尖尖
有没落叶的红色通染
我仿佛置身于神秘之境轻松如仙
但却是真情实感
人好似超凡
仿佛人不会变老,可活上千年
我爱这塞外寒冬的山
我爱这神奇的大自然

简介:陈小博,笔名(山中诗人),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七家镇宝山营村(六组)人,诗歌爱好者,闲时读诗书,有感时而写作诗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还有很多小朋友喜欢剪视频玩梗的,“赢了,本来就该赢,也没什么好骄傲的”“公司会玩呗”这类发言,除了短视频中赋予的“好拽”人设,换个角度去看,这又何尝不是他思想态
  • 横琴边检站倾情帮助老人出境探亲】“真是谢谢你们,如果口岸没有你们,我都不知道该找谁帮忙了!他虚心向同行请教,是大家值得依赖的同行,又是亲密的好朋友,更是尊敬的长
  • 今天遇到了超级超级可爱的大黄蜂[玉兔捣药]我想和他自拍,但是他看到相机里的我露不出头来,就说:我太高了,这样拍出来你都不漂亮了,我抱你拍吧。但是当时我的周围全是
  • #生活好物种草指南# #星推官计划##新星V计划##电商号福利周# #微博好物生活节##超级购物节清单##十一月连更挑#【领券下单享更多优惠】【具体活动详情,请
  • 文君以白頭吟少許,勝長門賦多多許,故相如心死倦游,不復走茂陵道,良以遠山之黛,毎與時徂,而才情麗藻,千載不化,彼宋玉、陳王之賦,摹艶質而遺修能,未爲具眼矣。你不
  • 而今,荷兰农业和畜牧业依然是以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为主,一般每个农场仅5一10公顷大,很少有大型的工业化企业集团,但成熟的农业合作社扭转了家庭农场规模小、竞争力弱
  • 正如修昔底德在其作品的介绍中所解释的那样,他写作这本战争史的目的是要帮助将来的政治家、军人和公民们理解战争,以使他们能避免前人所犯下的错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 在九份停留了不到2小时,很多小店都没来得及逛,“黄金博物馆”也没看成。#Nov.16th# 今天下午公婆外出粑粑加班[微笑]我自己带两个娃 体力实在跟不上弟弟[
  • 是谁让你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是否应该把源头归咎于在错误的时间里遇见了正确的人,还是在正确的时间里遇见了错误的人。也很努力设身处地的想起当时处在什么样的时局里,把那
  • 但是如果磨玻璃结节大于8毫米,这时候就需要注意磨玻璃结节在进行生长时癌变的可能性。由于薄膜上有孔,不怕风,不需要柱支撑,覆盖5~7周,早收20天。
  • 10年天猫大品牌保障,翻盖真皮牛皮质感女包!10年天猫大品牌保障,翻盖真皮牛皮质感女包!
  • 少管别人,可以避免80%的烦恼 博读 2022-09-08  你有没有发现,两个人关系越好,越容易吵架。这是因为在一段关系中,彼此之间需要“刚刚好”
  • 所以,能相处得愉快又每次能学到很多的,大部分都是【成熟男士】。很简单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视角清奇,不事儿,就事论事。
  • 尤其是知道,自己做了没有意义的事之后,会觉得更孤独。 看群里那么热闹的感想,就基本都会这么想,一定有什么不对,不然为什么有蛛丝马迹却没有什么什么,你看和别人都怎
  • 按照规划好的“装车日历”一趟电煤保供之旅即将开始……出矿:从开采到装车环环相扣,确保电煤供应时间:21日13时20分—21日15时11分地点:刘庄煤矿—颍上站刘
  • 欲成大事,莫与草争,将军有剑,不斩苍蝇,遇烂人及时止损,遇烂事及时抽身,格局小的人喜欢诋毁和嫉妒,因为我不好,我也不想让你好,格局大的人,都懂得一个道理,强者互
  • YS COFFEE 评分3 环境分比较高 国庆节假日去很多漂亮小姐姐 每个人都潮到风湿 在酒店隔壁的咖啡厅 对于顺德人来说位置应该是挺好找的 主要喝咖啡为主
  • 于是我继续问,越说越带着怒气:“第一你不能证明自己的身份,第二我也不是你某某地的人,为什么要告诉你我在哪?”还没见过这种架势的,我脾气也开始酝酿:“你是哪?
  • 虽然他事实上已经成了“前任”但在你的心理上还是“现任”于是一些不加掩饰的情绪,可能会导致你们关系进一步恶化。第二步:“渗透式”的沟通技巧渗透式地让他慢慢接受,跟
  • 小号本来就是和粉丝记录分享生活的,置顶也都有说明,这么多天过去了现在才来联动造谣黑人家小姑娘缺不缺德呀[摊手]骂内娱没活人的是你们,人家在自己小号和粉丝说两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