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美文 :
语言大师
叶圣陶笔下

印光法师

弘一法师

文 / 叶圣陶《两法师》

在到功德林去会见弘一法师的路上,我怀着似乎从来不曾有过的洁净的心情;

也可以说带着渴望。

弘一法师就是李叔同先生,我对于他的书画篆刻都中意。

以后数年,听人说李先生已经出了家,在西湖某寺,现在称弘一了。

于是不免向丰子恺先生询问关于弘一法师的种种。

十分感兴趣之余,自然来了见一见的愿望。

以后遇见子恺先生,他常常告诉我弘一法师的近况。

记得有一次给我看弘一法师的来信,中间有 “ 叶居士 ” 云云,

我看了很觉惭愧,虽然 “ 居士 ” 不是什么特别的尊称。

一天,我去上班,劈面来三辆人力车。

最先是个和尚,我并不介意。

第二是子恺先生,他惊喜似地向我点头。

我也点头,心里就闪电般想起 “ 后面一定是他 ”。

人力车夫跑得很快,第三辆一霎经过时,

我见坐着的果然是个和尚,清癯的脸,颔下有稀疏的长髯。

我的感情有点激动,“ 他来了!”

这样想着,屡屡回头望那越去越远的车篷的后影。

第二天,就接到子恺先生的信,约我星期日到功德林去会见。

弘一法师是深深尝了世间味,探了艺术之宫的,

却回过来过那种通常以为枯寂的持律念佛的生活,

他的态度该是怎样,
他的言论该是怎样,
实在难以悬揣。

走上功德林的扶梯,被侍者导引进那房间时,近十位先到的人恬静地起立相迎。

靠窗的左角,正是光线最明亮的地方,站着那位弘一法师,带笑的容颜,细小的眼眸子放出晶莹的光。

丏尊先生给我介绍之后,叫我坐在弘一法师的侧边。

弘一法师坐下来之后,就悠然数着手里的念珠。

我想一颗念珠一声 “ 阿弥陀佛 ” 吧,

本来没有什么话要向他谈,见这样更沉入近乎催眠状态的凝思,言语是全不需要了。

可怪的是在座一些人,
或是他的旧友,
或是他的学生,

在这难得的会晤时,似乎该有好些抒情的话与他谈,然而大家也只默然。

未必因僧俗殊途,尘净异致,而有所矜持吧。

或许他们以为这样默对一二小时,已胜于十年的晤谈了。

晴秋的午前,时光在恬然的静默中经过,觉得有难言的美。

随后又来了几位客,向弘一法师问几时来的,到什么地方去那些话。

他的回答总是一句短语,可是殷勤极了,有如倾诉整个心愿。

因为弘一法师是过午不食的,十一点钟就开始聚餐。

我看他那曾经挥洒书画、弹奏钢琴的手郑重地夹起一荚豇豆来,欢喜满足地送入口中去咀嚼的那种神情,真惭愧自己平时的乱吞胡咽。

“ 这碟子是酱油吧?”

以为他要酱油,某君想把酱油碟子移到他前面。

“ 不,是这个日本的居士要。”

果然,这位日本人道谢了,法师于无形中体会到他的愿欲。

石岑先生爱谈人生问题,著有《人生哲学》,席间他请弘一法师谈些关于人生的意见。

“ 惭愧 ”,

弘一法师虔敬地回答,
“ 没有研究,不能说什么。”

我想,问他像他这样的生活,达到了怎样一种境界,或者比较落实一点儿。

然而健康的人不自觉健康,哀乐的当时也不能描状哀乐;

境界又岂是说得出的。

我就把这意思遣开,从侧面看弘一法师的长髯以及眼边细密的皱纹,出神久之。

饭后,他说约定了去见印光法师,谁愿意去可同去。

印光法师这个名字知道得很久了, 并且见过他的文钞,是现代净土宗的大师,自然也想见一见。

同去者计七八人。

决定不坐人力车,弘一法师拔脚就走,我开始惊异他步履的轻捷。

他的脚是赤着的,穿一双布缕缠成的行脚鞋。

这是独特健康的象征啊,同行的一群人哪里有第二双这样的脚。

惭愧,我这年轻人常常落在他背后。

我在他背后这样想:
他的行止笑语,真所谓纯任自然,使人永不能忘,然而在这背后却是极严谨的戒律。

丏尊先生告诉我,他曾经叹息中国的律宗有待振起,可见他是持律极严的。

他念佛,他过午不食,都为的持律。

但持律而到达非由 “ 外铄 ” 的程度,人就只觉得他一切纯任自然了。

似乎他的心非常之安,躁忿全消,到处自得;

似乎他以为这世间十分平和,十分宁静,自己处身其间,甚而至于会把它淡忘。

他与我们差不多处在不同的两个世界。

到新闸太平寺,有人家借这里办丧事,乐工以为吊客来了,预备吹打起来,

及见我们中间有一个和尚,而且问起的也是和尚,才知道误会,

说道:
“ 他们都是佛教里的。”

寺役去通报时,弘一法师从包袱里取出一件大袖僧衣来

( 他平时穿的,袖子与我们的长衫袖子一样 ),

恭而敬之地穿上身,眉宇间异样地静穆。

我是欢喜四处看望的,见寺役走进去的沿街的那个房间里,有个躯体硕大的和尚刚洗了脸,背部略微佝着,我想这一定就是了。

果然,弘一法师头一个跨进去时,就对这位和尚屈膝拜伏,动作严谨且安详,

我心里肃然,有些人以为弘一法师该是和尚里的浪漫派,看见这样可知完全不对。

印光法师的皮肤呈褐色,肌理颇粗,一望而知是北方人;

头顶几乎全秃,发光亮;

脑额很阔;

浓眉底下一双眼睛这时虽不戴眼镜,却用戴了眼镜从眼镜上方射出眼光来的样子看人,嘴唇略微皱瘪,大概六十左右了,

弘一法师与印光法师并肩而坐,正是绝好的对比,一个是水样的秀美,飘逸,一个是山样的浑朴,凝重。

弘一法师合掌恳请了:
“ 几位居士都欢喜佛法,有曾经看了禅宗的语录的,

今来见法师,请有所开示,慈悲,慈悲。”

对于这 “ 慈悲,慈悲 ” 感到深长的趣味。

“ 嗯,看了语录,看了什么语录?”

印光法师的声音带有神秘味,我想这话里或者就藏着机锋吧。

没有人答应。

弘一法师就指石岑先生,说这位先生看了语录的。

石岑先生说也不专看哪几种语录,只研究过法相宗的义理。

这就开了印光法师的话源。

“ 他说学佛须要得实益,徒然嘴里说说,作几篇文字,没有道理。

他说人眼前最紧要的事情是了生死,生死不了,非常危险。

他说某先生只说自己才对,别人念佛就是迷信,真不应该。”

他说来声色有点儿严厉,间以呵喝。

弘一法师再作第二次恳请,希望于儒说佛法会通之点给我们开示。

“ 印光法师说二者本一致,无非教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等。

不过儒家说这是人的天职,人若不守天职就没有办法。

佛家用因果来说,那就深奥得多。

行善就有福,行恶就吃苦。

人谁愿意吃苦呢?”

他的话语很多,有零星的插话,有应验的故事,从其间可以窥见他的信仰与欢喜。

他显然以传道者自任,故遇有机缘不惮尽力宣传。

弘一法师似乎春原上一株小树,毫不愧怍地欣欣向荣,却没有凌驾旁的卉木而上之的气概。

在佛徒中,这位老人的地位崇高极了,从他的文钞里,有许多的信徒恳求他的指示,仿佛他就是往生净土的导引者。

弘一法师第三次 “ 慈悲,慈悲 ” 地恳求时,是说这里有讲经义的书,可让居士们 “ 请 ” 几部回去。

这个 “ 请 ” 字又有特别的味道。

房间的右角里,线袋、平袋的书堆着不少,不禁想起外间纷纷飞散的那些宣传品。

我分到黄智海演述的《阿弥陀经白话解释》,

大圆居士说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

李荣祥编的《印光法师嘉言录》三种。

于是弘一法师又屈膝拜伏,辞别。

印光法师点着头,从不大敏捷的动作上显露他的老态。

待我们都辞别了走出房间,弘一法师伸两手,郑重而轻捷地把两扇门拉上了。

随即脱下那件大袖的僧衣,就人家停放在寺门内的包车上,方正平帖地把它摺好包起来。

弘一法师就要回到江湾子恺先生的家里,石岑先生予同先生和我就向他告别。

这位带有通常所谓仙气的和尚,将使我永远怀念了。

34年前,谭家明和王家卫手中,有两个关于黑帮题材的剧本。
一个是讲述小混混成功的故事,另一个是讲述小混混失败的故事。
最后,谭家明选择了前者,并将其拍成了电影——《最后胜利》。
《最后胜利》突破了传统黑帮片的枭雄神话的套路,在风格、镜头、故事上都别具一格。
在片中,曾志伟一改往日的夸张搞笑风格,扮演了一个颇有真情实感的黑帮小弟,令人耳目一新。而徐克更出人意料的饰演了一个阴郁狂妄的黑帮老大,可以说与现实中的他相去甚远。
这些不一样的选角,是港产黑帮片的异数。
而王家卫则把第二个剧本加以改编,拍成了自己导演生涯的处女作——《旺角卡门》。
34年前,张学友演员生涯的转折点,这部电影上映,创造港片的巅峰。
其实,在王家卫自成一派风格的代表作中,《旺角卡门》却很少有人提及它,甚至在当时的整个香港电影领域里都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
要知道,在1988年前的香港黑帮片,还都只有兄弟情谊,吴宇森的《英雄本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而林岭东的“风云系列”,《监狱风云》里几乎没有女性角色,而《龙虎风云》更是把女性塑造成拖后腿的角色。
直到《旺角卡门》出现,黑帮题材的电影里才有了爱情,女性角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而整部电影所营造出来的“宿命感”,体现在华仔和乌蝇这两人的身上,他们被整个时代裹挟着向前,即使挣扎努力也无法逃脱。
为了这部电影的创作,王家卫与一些在黑道上混的人打交道,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后,才开始编导此片。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14岁就当起了小混混,华仔(刘德华 饰)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他知道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用“勇气”换来的,终有一天会失去一切。
所以,他早已厌倦了这种生活,却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离开。
华仔有个小弟叫乌蝇(张学友 饰),年轻气盛、爱面子,做事容易冲动。
他和所有不甘平凡的年轻人一样,不惜一切代价,渴望坐上社团头目的位置。
但是身为老大的华仔非常讲义气,每次行动都会保护乌蝇,所以他一直没有机会展现自己。
随着时间的推移,乌蝇的内心对这种保护产生了抵触情绪,导致出人头地的愿望就越强烈。
某天,乌蝇不小心惹怒了黑帮中一个狠角色Tony(万梓良 饰)。
幸亏,华仔及时出现解围,乌蝇才得以逃过一劫。
小弟这边经常令华仔焦头烂额,女友这边更是令他不省心。
华仔有个交往5年的女朋友,然而对方却背着他去堕胎,并离他而去。
这件事情让华仔很受伤,正当他空虚之时,另一个女人突然走进了他的世界。
阿娥(张曼玉 饰)是华仔的表妹,从大屿山到旺角看病,暂住在表哥华仔家中。
没想到,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两人互生好感,自然而然就在了一起。
但是,华仔的江湖身份,始终是这段感情的阻碍。
于是阿娥成为了华仔退出江湖的理由和动力,临走前他还给了乌蝇一笔钱,让他好好做生意。
然而,乌蝇却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
警方开展扫黑行动,抓住了社团中一个头目,对方为求自保,请求转做污点证人。
社团的元老们经过商议,决定派人将其在送往法庭的路上干掉。
于是乌蝇为了上位,艺高人胆大地接下了这个任务。
元老给了乌蝇一大笔安家费,他找到了自己曾经的小弟阿西,给了他一笔钱。
然后,又拿着剩下的钱,找到了tony,狠狠地羞辱了他一番。
在任务开始前,远在大屿山的华仔,突然接到阿西的电话得知了此事。
一边,是自己美好的生活和爱人。另一边,是曾经出生入死的兄弟。
没想到,华仔却选择了后者。
结尾处,华仔和乌蝇双双倒在血泊中。
临死前的那一刻,他脑海中闪过在电话亭和阿娥激吻时的场景。
只可惜,这段感情就此终结。
虽说《旺角卡门》是导演王家卫的处女作,但是却奠定了他的独特风格。
不难发现,电影中有两条故事线:
一条是华仔和阿娥的感情线,另一条是华仔和乌蝇之间的兄弟情。
两条故事线齐头并进,导演王家卫运用了其独到的镜头处理,令一部本该简单的香港黑帮题材的电影显得如此不同。
在片中,有着这样一个场景,华仔和阿娥在饭桌上吃饭。
两人的表演没有任何掩饰,却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情深意切,足以赚足观众的眼泪。
从表面看,华仔似乎只是一个打家劫舍的混混,但是,内心的善良和热情却如火一般在情节中迸放。尤其是在遇到爱情后,那双原先桀骜不驯的眼睛一下子被爱融化,变得柔情似水。
而这一形象,在《天若有情》中,得到了升华。
除此之外,故事中的其他角色,并非像江湖片中那样黑白分明,而是当成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缺点的人来塑造。
比如张曼玉饰演的阿娥,这是她和刘德华第一次合作,就擦出了难以想象“火花”。
两人将爱情的浪漫带入电影里,跟传统的香港黑社会动作片结合起来,从而表现出一种MTV式的另类风格,与悲剧结局形成的强烈反差。
而阿娥留给华仔的信中,写着这样一段话:
“厨房里有煮好的饭,另外我还买了几个杯子,我知道,用不了多久就都会被打破,所以我偷偷藏起了一个,到有一天你需要那个杯子的时候,就打一个电话给我,我会告诉你放在什么地方。”
简单的一句话平淡又真实,完全没有可以抗拒它的理由。
王家卫的成名作,请来刘德华、张曼玉、张学友,但却很少有人提及。
总而言之,在两位影帝和一位影后的演绎下,导演王家卫展现了小人物的挣扎和宿命。
在《旺角卡门》之后,王家卫拍出了《阿飞正传》、《花样年华》、《东邪西毒》等经典,都充满了浪漫色彩的格调。

7月1日凌晨,曾经轰动全国的“杭州保姆纵火案”受害者林生斌突然发了条微博,坦诚自己已经重新结婚,并与新妻子育有一女。

四年前,当那场被恶保姆蓄意点燃的大火吞噬了他妻子朱小贞和三个孩子的生命时,林生斌曾经获得过全国网友的同情,很多人将对四位逝者的同情倾注在他身上,一路关注着他悲痛欲绝、愤而维权、到逐渐淡出网络,而后又重新出山,以怀念已逝妻子和孩子的名目开办自己服装品牌,开网店,当网红带货……

所有这一幕幕演下来的,气氛本来非常温暖和谐,去年林生斌搞直播带货时,还有人管他叫“林爸爸”,祝他早日走出悲痛,生活逐步重回正轨,并收获了大量点赞。

可是当林生斌猛然宣布:感谢大家的鼓励,不瞒大家了,其实我生活早已如你们所愿步入正轨了……

自微博发布后,大量的网友留言对林生斌瞒着公众再次结婚并生子的行为进行吐槽,后来演变成嘲笑甚至谩骂,林生斌最后不得不把留言都关了。

网友们对林生斌的不满,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时间节点与他之前表现出的那种“深情”合不上。按一条神回复的总结:“2018年6月(案件)判决,2019年怀着悲痛的心情以逝去的老婆孩子名义开直播卖货,2020年疫情卖口罩打赏女主播,找了个97年的老婆,2021年孩子诞生,够深情吧?”

再者,也是最致命的,就是林的前大舅哥、他亡妻的哥哥及时上来补了一刀。含蓄的表示,林获得的1.4亿赔偿金其实一分也没有分给他可怜的亡妻朱小贞的父母。

这个爆料是我到目前为止对此事最看不懂的地方:如果我们假定林生斌选在此时公开自己的近况,是他精心权衡之后的有意为之。那么作为一场自己主动引爆的舆论战,林生斌至少应该先把能想到的“雷”都排干净以后再动手才对,怎么会放着自己与亡妻的娘家人这么大一个天雷不管,贸然就把料给爆了呢?

所以我只能猜测,在已公布的这些信息背后,应该还存在着至少一个不为公众所知的关键逻辑缺环。

或者我们已知信息中某个情节压根就是失真的,某些人撒了谎。

再或者,林生斌虽然被网友“同情”了这么多年,但对网友脾气依然不了解的令人惊讶。

所以建议大家先不要盲信各种脑补的猜测,等到事情在水落石出一点之后再做评价不迟。这事儿还有的看。

但对林生斌人设的一些论断,现在确实可以说了。它关乎我们对人性的一些误解。

如今这样说,不知算不算马后炮,其实我对林生斌一直在给自己打造的那个“悲情人设”,从一开始就不太感冒。

倒不是说我不同情他的遭遇,一个人处在那种一夜丧妻丧子的绝境里,一定是很绝望、很悲伤、很让人同情的。

但问题在于,林生斌给公众所展现出的那种悲伤,有着非常强烈的被修饰和雕琢过的痕迹。

关注过杭州保姆纵火案的朋友不妨回想一下,这位“林爸爸”在网络上分享大部分照片,都拍的非常干净、精致、优雅、甚至很帅,我们看到他远望山野、稽首礼佛、阅览群书、做慈善……他给所有这些脚注都是:我很痛苦,我在怀念逝子亡妻。

准确的说,也不客气的说,林生斌在社交媒体上给公众展现出的,是一种“精致的悲痛欲绝”。

但这其实是个悖论,一个人如果真的处于极度悲痛、心如死灰的状态,他是无心打理自己的外貌的,儒家讲父母死了子女守孝,要穿粗麻的衣服、还不许缝边,虽然要求有些不近人情,但道理是说得通的。你很难想象一个衣着精致、摆拍考究、用图配色、遣词造句每每都能击中当代网友小资情调的人真的会有多么悲痛。

所以,“精致的悲痛欲绝”是种“圆的方”。当你真的悲痛欲绝时,你一定无心过于精致;而当你有心十分精致时,你一定不那么悲痛欲绝了。

所以这事儿一定有摆拍成分,是为了同时满足当代互联网受众的焦虑与审美被刻意塑造出来的商业产品。

但是,抿心自问。对林生斌的这种有意无意的摆拍、表演,我们真的很在乎吗?

并不,公众潜意识中,其实默许甚至在纵容他稍微这样演一演的。

对此事的讨论涉及到人性中最幽微的深处。人们在围观他人不幸的时候,情绪是很复杂的——我们的同情不单单是一种施与,更是一种自我满足,“同情”是我们维护心情的一种必备的“维生素”。需要有人来提供它。

而互联网时代,焦虑的人性和快餐化的信息,需要这种合格的“同情供应商”。

而现实中林生斌本来也是,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收入不菲,娇妻幼子,雇保姆,住大平层,在看到这样一夜之间失去了妻子儿女,我们是很同情他,但同时也获得了一种奇怪的宽慰——自己没他有钱,但好歹我们家人未遭此不幸,我们相比来说是幸运的。

我们在看到林生斌的近况,感叹一句“人事无常”之余,其实完成了一次情绪消费。

林老板也很懂公众的这种心态,屡次暗示他已经不恋俗世、一心向佛、想要出家。让公众对他的围观更多收获了一份佛家的哲思感,用户体验更佳。

是的,不知从何时起,我们与林生斌之间的“互动”已经变成了一场交易,我们把同情、流量给他,他把复杂的情绪给了我们。

与其他的不幸者稍有区别,“林爸爸”的摆拍稍微有点明显,但这无妨,就像你买橙汁饮料,不会很在乎里面的橙子味儿到底是真的鲜榨果汁还是化学添加剂调配一样,“悲痛”可能已经不再,但还有“悲痛”那个味道就可以了。

但如果饮料串了味儿,那顾客可就要抗议了。

同理,林生斌的舆论翻车的关键在于,他现在把那种“精致的悲痛”演串味儿了。

你想走出悲痛,可以啊。甚至你本来就没那么悲痛,想扮演“走出悲痛”,也行。

但你演的不能太敷衍了,不能刚还在亡妻坟头说完“十年生死两茫茫”,转眼就跟20出头的新欢“一树梨花压海棠”,中间连个过度都不给,导致用户体验极差,这简直是在把大家的同情心和智商都摁在地上摩擦。

在这个时代,一个网红想大火的秘诀,就是成为公众某种情绪的符号化象征。这种情绪越浓烈,你的符号化特点越鲜明,你就越火。于是很多人都在生产和贩卖情绪。

人们对不幸者有一种奇怪的情感,他们在把同情给予这人时,也会不自觉暗暗希望他一直这样,处于人生的低位中,让我们都可以俯视他。

所以你发现了没有,那些执着于“卖惨”的网红,无论曾经多火,人设多么完美,结局大多不会好。理由无他,因为惨卖的太多了。

我相信精明如林生斌,之前一定想到过应该早点公布自己的真实生活状况,早点说,就不会有今日这种灾难性的翻车。但“卖惨”的人设已立,他又能借此牟利了,他不愿也不敢翻这个身。

但在互联网时代,林生斌的“林爸爸”身份,至少有一半是他自己宣传、强化出来的,他求脱而不得,不幸之余,只怕也有几分咎由自取。

或者至少可以说,他今日遭遇的指责,或多或少是在替昔日接受的过度同情而还债。

互联网就是这样,它不重塑人性,但却放大了人性。人性是混杂善恶、说不清道不明的,你今日接受了它多少恩惠,明日就要提防它给你多少报复。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过年滴日常// 放假后每天四顿主食 三顿酒 两顿下午茶(我不胖谁胖 来年再努力了// 嘿嘿 又可以瞎穿弟弟的衣服了(以及现在洗面奶也不用带了// 今年大家的敬酒
  • 《紫萸香慢·近重阳》宋 姚云文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正自羁怀多感,怕荒台高处,更不胜情。向尊前,又忆漉酒插花人。只座上、已
  • #追星我有正能量#[心]#林苗苗# 别的捐赠什么的等我有工资再说吧,大学里每个月的勤工助学和学年奖学金我觉得还是可以拿出来说明我三次元也有好好生活的吧 奖学
  • #手机摄影# #上海约拍[超话]# 打卡拍照|良友公寓 拥有美名”钻石楼梯”的良友公寓,建与1936年,6层没有电梯。小区进去需要密码,可以在门口等候来往的人开
  • 说实话原作义忍真的挺好吃 萌点也很多官糖也很香 官方那句义勇的想法可以用忍的语言来解读真的可以,同僚之间友情以上恋情未满的感觉真的很迷人,某种意义上是官推比说是
  • 【醉了!外国男子为使自己更像漫画角色 对脸部进行大整形】有一位名为亨利·达蒙的37岁父亲,为使自己更像是「美国队长」中的反派角色红骷髅,决定通过整形手术为自己来
  • 《软肋》 文/诗梦瑶 生活不是一场解脱 还再牵绊人间世俗 哪怕最终向死而生 生命也不曾低到尘埃 究竟怎样的万物皆灵 还再叹息超凡脱俗 那些遥不可及的欲望 终究
  • 我真的很喜欢你,像风走了八千里。 我北上看到的冰川是你, 我南下追寻的极光是你, 我西去流浪的经幡是你, 我东来皈依的梵经是你。 何为喜欢? “脸红,心跳,
  • ▪️图七画重点真的开心了呀 开心开心开心[太开心]▪️图八养猫大户许某说要把浩浩送我 浩浩是我的了 虽然还没在我手上 ▪️图九是在逃公主?成都餐饮界都要尊一声“
  • THE NORTH FACE 宣布运动员申加升加入携手亚太区全体运动员一起 “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The North Face自品牌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保护
  • 工作后不想去的应酬多的是,既然加入社团组织还是去看看吧,兴许能碰上心仪对象呢27.双肩包(一个人去周遭城市走走的时候,上课的时候,容量大,而且方便,还有点小文艺
  • 在回去的时候看到大陆,说有给你支票,笑的狡黠。#倒放成长##97月心动# 把高能少年团追完了,原来17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有主见了,在最后一期拍MV的时候很有想法,
  • #王一博有翡# wyb#王一博谢允# 说件事吧不管你是不是某令的剧粉希望所有王一博唯粉小摩托退出所有某令相关小组以免惹祸上身[ok][ok][ok][ok][o
  • 你只知道女孩跟你提了分手,是她放弃了你,可是你永远不会知道,女孩子为什么会跟你提分手,就像你到现在都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今早‮图删‬片发现自己去年‮丑
  • 第四天没吃 算不上心情愉悦 大体上还不错 记忆越来越模糊了 眼泪也还流着语文作文发下来了 语文老师的评语很有意思 还故意来问我 开头写的题记什么意思【老脸一
  • 下午做了下五月的计划,把五月的时间放得紧凑些,因为觉得自己在放空的时间里浪费了太多太多时间。其实,德国这一行,如此“刺激”到李鸿章的,当然不止几个德国皇家卫兵。
  • 01女子甲级双人赛亚军 左二:数计学院翟学露 左三:数计学院赵浩征在女子甲级双人赛中,衡水学院数计学院赵浩征和翟学露组合获得亚军,创造了衡水学院从2009年参
  • 其实秦武王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在各方面都很有建树,他设置了丞相,结盟魏国,攻拔宜阳,平定蜀乱。当然是要做一个美好德行的人,像孔子一样,做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 #不止旅行##开启一天好心情[超话]#真的就是这样诶 我从小就觉得自己胖(虽然并不算胖)但是这也能看出我就是从小对自己有身材要求 我管不了别人 但是我就是想管理
  • 截至5月8日,在宋卡府沙道县隔离中心、隔离者以及筛查进入宋卡府的民众中,发现65例确诊病例,其中缅甸籍37例,罗兴亚人20例,越南籍3例,马来西亚籍2例,也门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