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

司马迁 〔两汉〕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屈原列传

司马迁 〔两汉〕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宋明理学的源流
1、宋代理学为什么会起源
(1)、收拾人心
拨乱反正的需要。
唐末五代十国武人专政,风气败坏,道德沦亡,毫无廉耻,宋代读书人为扭转这不良风气,挽救人心社会,从教化入手而开讲学之风,促成理学存在基础。

(2)、与佛教争夺人心
抗击西方意识形态。
隋唐以来,佛教迅速发展,其精密思辨特点,对中国儒家这种缺乏逻辑思辩能力的格言式学说产生了致命的冲击,几乎瓦解了儒家学说。尤其是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之道影响为最大。
儒家思想一向以现实社会的伦理纲常为主,但是大多是结论,缺乏哲学上的推理系统,无法解释疑惑,无法让人信服。
儒家学说是实用主义的,强调学以致用,其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政治技术,离不开功名利禄,没法进入形而上学境界,无法超越自己,例如儒家从不讨论:人是什么,我是谁,为什么活着,人可以知道的知识边界是什么这类古希腊时代热门的问题。

但是人类与动物不同,必然会问精神上的问题。由于我们精神是可以超越有限和无常的,但是精神的载体不论是生物身体或宇宙(六合八荒为宇。古往今来 为宙)都是有限和无常的,都有起点和边界。这就导致一个人生基本苦恼,也是一个人的基本问题:在物质领域不存在无限永恒,而人的精神却在追求超越这种有限 和无常。这样超越的的结果必然是从自我进入忘我,从理性进入信仰,从清醒进入混沌,超越的必然结果是无长短大小,先后轻重这些基于时空尺度的比较概念(超 越的标志就是消灭了时空概念,所谓坐忘的特征就是不知何地,不知何时),这种纯粹的精神永恒和无限境界按照很多超越者的描述时存在的,这就是所谓的彼岸, 不过这个彼岸只有精神才能达到,载体是去不了的。这个境界给中国的士大夫阶层打开了以上大门,远远超越了儒家政治技术学说的境界,导致儒家学说节节败退。

所以就算是唐代儒学得到政府大力倡导,但是由于儒学知识体系和逻辑体系的粗糙,实际影响却远不及佛学,甚至日益衰微,气息奄奄,士大夫阶层均以修行超越标榜。

宋初学者为建立儒学能够对抗佛教的逻辑体系和形而上学体系,不得不吸收道教和佛教中关于宇宙本体的概念(因为自己没有,儒家学说本质是如何做官的官场学说),作为建构自己的宇宙论和本体论,这就是理学。

(3)、儒学需要改革
传统意识形态需要修补。

儒学自两汉以至隋,已由孔、孟、荀的儒学变为经学,已经僵化到奄奄一息,必须创新求生。

经学从西汉、东汉到唐代,已由注重微言大义的今文经学一变而为专重训诂考据的古文经学,由笺注经传的“注”再变而为“注”作“注”的疏,致力于文 字训诂名物考据、章句分析,与孔、孟、荀“尊德性”、“论政治”的学风距离越来越远,而且笺注日趋繁琐,而唐人作“疏”,例不破“注”,即“注”有错误亦 不会指出,反而代为解释维护,这种琐屑的讲疏,有违孔、孟遗意,忽略先哲经传中所含义理的讨究,舍本逐末。已经走投无路。

其实韩愈、李翱的作《原道》、《复性书》时,就已经提出要创新,
他们鄙弃汉儒琐碎的训诂、章句之学,要专究于修己、治平之道,而着力于做人的工夫。

(4)、宋朝中央政府需要
君主大力提倡。是巩固权力的需要。
宋初各帝鉴于唐末五代以来伦理道德崩溃,臣民的廉耻之心尽丧,社会风气因此而败坏不堪,使一般的士人只求荣利,不重气节。如五代的冯道历事四姓十君而不以为耻,反而自称为“长乐老”洋洋自得。

更由于宋朝得位不正,担心武人效仿陈桥驿故事,所以坚定执行重文弃武国策,认为让国人多读书,就能防患于未然。
所以从宋太祖立国开始,便执行文做官而分利的政策,极力提倡文教,奖励儒学,力崇实践,专事于修养的工夫。

于是社会风气为之转移,进而成为宋儒致力于身心修养的理学。

国家政策的支持,导致宋代书院极盛,例如白鹿、岳麓、应天、嵩阳四大书院。书院多聘请名儒主讲,他们大多排斥功利,崇尚道义,教学宗旨在于发扬孔门义理之学及修己立人之道,开启了理学身体力行的风气。
这样也就彻底解除社会精英可能对宋家皇位的威胁。当然后遗症是让整个民族变成小白兔,精神被阉割,人人是太监,整个国家精神上不堪一击。

2、周敦颐
理学的开山鼻祖是周敦颐,周敦颐传程颢、程颐,二程再传朱熹,而奠定理学的基础。

周敦颐主要成就是《太极图说》和《通书》。
《太极图说》以图形说明宇宙发生的原理和次序,《通书》则重在阐述“诚”的意义。

周敦颐学说渊源于道家的太极、阴阳五行之说,参以佛家的心性,而以儒家仁义之道为宗。他核心名句是以“无欲故静”作为修养方法(实际是来自佛家“清静寂灭”之说,又与道家的“恬静无欲”有相近地方)。
周敦颐认为宇宙的起源乃由“无极而太极”,“太极”是宇宙的本体,“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极而后静,静极而后动,循环不息而生金、木、水、火、土五行,由五行而生万物。

在人生方面,周敦颐认为阴阳五行配合得最恰当的就是人,所以万物中以人最灵秀,具有太极之理、五行之性,受太极“纯粹至善”的“理”,故人之性本来是善。
宇宙既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则人亦有仁(木)、义(金)、礼(火)、智(水)、信(土)五常。

其见诸实施,则不外乎仁义二者(所以配合阴阳)。
仁义之性,皆是善的,但用得不当,却可变为恶,所以人要不离乎中正以立“人极”(做人的标准),欲立“人极”,必须无欲、主静,无欲便会心灵虚 静,于事物的是非利害的考虑上便能居于中道,明理通达,而在行动上便自然的正直无私,能做到这样的话,便能达到至诚的境界,也是一个圣人的境界,同时也是 一个太极的境界,达至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周敦颐的学说已将宇宙论与修身为人之道揉合一起,建立起理学基础。
3、程颢和程颐
程颢、程颐的学问就是在《通书》基础上发展的。
但是二程不喜欢探讨宇宙问题,而主张直接从人生实际经验来建立人生的道理,因此教人从实际生活与内心体验上来寻求修养的方法。

程颢认为天下一切真理必须经过亲身体验,才不会流于空谈,他认为“天理”在于“仁”,人如能具有仁德,便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所以学者必须先“识 仁”,他说:“学者须先识仁,义、礼、智、信皆仁也”。他认为“仁”在人之本性中,不须外求,只要“明心”,便能“见性”,便能“求仁”“得仁”,我们明 白这道理后,便须紧记不忘,更要身体力行,一切行事,皆本此心去做,即所谓以“诚敬存之”,所以“诚”与“敬”便是明道、修身、养性的法门。

程颢侧重“心”的修养,认为“舍心之外天下无理”,要人“自其心体验天理”。
总之,程颢认为学者须先识仁,然后以诚敬存养。他重内心体证,认为人必须透过内心反省以掌握做人、修养的道理。名言是“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程颐论“心性”与程颢相同,但论“诚、敬”方面的修养则不一致。程颐提出“存天理,去人欲”的方法在“涵养”和“进学”两方面,并认为“涵养须用 敬,进学在致知”、“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一方面修己的意志,使之专一集中,不为外物所动(敬);一方面今日格(“穷”(求)的意思)一物(理), 明日格一物,然后加以归纳,便会豁然贯通,明白万物都是一理。他主张“持敬”与“穷理”并重。
这是朱熹朱熹道问学、即物穷理之学说的来源。

4、朱熹
朱熹集宋代理学之大成,他认为“格物”、“致知”可帮助了解个别事物的理,从而归纳了解宇宙的天理,因此他认为修养方法在“道问学”以致知,“存天理”以去人欲。

朱熹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真理存在,这个真理就是“太极”。至于“真理”要表现而成为具体的形象,则有赖于“气”。他说:“理也者,形而上 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由此而解释到人、物的形成:“理”与“气”合而构成人,由于气中有清、浊,因而人性亦有善、有 恶。

因此,朱熹教人从善,要“存天理,去人欲”。
要去人欲,便必须“敬”与“致知”。
所谓“敬”,是要使人的一己之心,常常受到警策监督,一旦有私念私欲的萌芽,便要马上加以克制;“致知”即求取学问的意思,他以为天下之物理精髓皆具于圣贤书中,所以读圣贤典籍便是致知的所在,而古书则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六经的阶梯。

人若做到“敬”与“致知”,是绝对可以到达至德、至善、至理的境界。

宋代的理学经朱熹提倡而大盛。

5、邵康节(邵雍)
另外一个原创者是邵雍,着有《先天图》等。他根据《易传》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参杂道教思想,认为宇宙之本是“太极”,亦即是“道”、“心”(换 言之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太极永恒不变,而天地万物皆有消长、有终始,人如能知天地万物之道,便能参天地、育万物,成为天地万物的主宰(简单说就是天人 同构)。

6、陆九渊

另外一个原创者是陆九渊,他认为“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故透过自我内心的反省即可了解天理;他重视持敬,持敬使人能明心见性,因此他强调反省,认为知识的多寡与个人修养无必然关系。而提倡“尊德性”。

陆九渊特别注重持敬的内向工夫,主张心即是理,不容有二,认为即物穷理为支离破碎,而教人先发明本心之明,而后博览,以应万物之变。陆九渊名言:“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陆九渊启发了明代王阳明的心学。

7、张载
还得介绍一下张载。张载是继孙复、范仲淹经世济人的思想再加以性理的参透而成。张载治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

张载认为万物的生长发展都由于气的聚散、动静,气中又有阴阳二性,沉、降、静之性是阴性,浮、升、动之性是阳性,气有聚散,气聚则物成,气散则物 毁。气的聚散,有一定的规律。所以物的产生,有一定的秩序,这叫做“理”。“人”亦由气聚所产生,故亦得其性的部分,具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人 与万物俱生于天地之间,天地是人与万物的父母,人就应该努力破除“我”与“非我”的界限,而使个体和天地万物合一。为达这目的,首先要变化“气质之性”, 使它恢复为原来的“天地之性”;“天地之性”就是朱熹所说的“理”。

张载在《西铭》一文中阐明人对宇宙所应持的态度:“吾人之体”即“宇宙之体”,“吾人之性”即“宇宙之性”,我们应视宇宙为父母,应以事父母之道对待宇宙,应视天下之人皆如兄弟,天下万物皆如同类。

所以张载提出了“民胞物与”的主张。

张载核心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8、叶适

叶适是理学务实派(事功派)的代表人物,特点是“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也即可行性优先于必要性)。叶适曾经与朱朱熹陆九渊鼎立而三。

叶适提倡功利,反对空谈性命,认为学者重点是学以致用,所以重典章、重经济、重致用,倡改革,主张“义理之学不必深穷”。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反对传统的“重本抑末”(即只重农业、轻视工商)政策。

叶适的哲学思想是:强调“道”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物由气构成,五行八卦都是气的变化形态。提出“一物为两”、“一而不 同”的关于事物对立统一的命题,认为事物对立面处于依存、转化之中,强调“止于中庸”。认识上主张“以物用不以己用”,提倡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 反对朱熹陆九渊等等的性理空谈,认为糅合儒、佛、道三家思想提出“无极”、“太极”等学说的周敦颐纯属谬论。但是叶适显然缺乏思辩能力和逻辑能力,其哲学 思想比较浅薄。

叶适本人虽然强调实践,但是其门人多流于辞章,纯属口水党:“水心之门,有为性命之学者,有为经制之学者,有为文字之学者”。只有少数有“欲以事功见其门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5月27日19:00,#HMS Core Discovery#直播第15期《构筑立体世界,共造沉浸式营销》厦门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B站会员购AR专家、蚂蚁特工科
  • 】近日,中国科幻小说最高奖“银河奖”获得者,也是国内最早的区块链资讯社区门户巴比特创始人长铗老师新作《元宇宙——通往无限游戏之路》出版,这是首本探讨元宇宙和无限
  • 几年前,三星惠州厂关闭后,所有三星在中国的手机、笔电、伺服器工厂已全数迁移到东南亚越南去了,三星跑最快,房地产是李嘉诚跑最快。2019年中国出口企业前十强有八家
  • 提起1300又想起3U,同样是一起走过来的同期生,组长的性格用神谷的话说就是「因为太过聪明反应太快,所以很难被他人理解」而悠一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傲娇蹭的累。「
  • 每天,有一些正向的时光,便有好心情走向明天;在岁月,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
  • 他已经无所谓再失去什么所以“我在这个城市并不孤单”点燃的希望成为唯一的追求,她需要一个人的安慰在母亲又与父亲大闹酒醉电话里咆哮一通之后。除了精彩的打斗,网友们最
  • 在2022年的5月12日的早上,我心中想到给我的弟弟发的微信上朋友圈,QQ上的,好友动态的,水滴筹款5万元,现在第15天筹款2533元钱,让我心里天天都是这么的
  • 我们可以说 1970 年代的商品的上涨是实打实的供需驱动带 来的,没有任何一点水分。在这个过程当中,商品的价格要维持在高位也是会非常困难。
  • 7、我还是得不动声色地走下去,说这天气真好,风又轻柔,还能在斜阳里疲倦的微笑,说人生极平凡也没有什么波折和忧愁。——《飘》32、“你看那天上的云聚了又散,散了又
  • [微风]其次,盆土要疏松,用1份椰糠+1份园土+1份珍珠岩来配土即可,里面再加上半份羊粪来增加土壤的肥力。[微风]第三,除了用养分做底肥之外,还需要每隔15天左
  • 【我沉迷在家“云蹦迪”】在淘宝上,有不少商家提供“云蹦迪”的挂机直播软件,售价在600元上下。一位商家向开菠萝财经介绍,每月699元,就可以享受一套打包服务,包
  • 1936年1月7日,红军在对“追剿”之敌进行沉重打击后,趁敌人不敢贸然前进的机会,由湘西南从容向黔东进军。毛泽东对于这场战役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直罗镇战役为
  • 天气☁️:阴心情:提不起任何兴致原因:①约好了女摄拍一组照片迟迟不出就没法进行[单身狗](这个新手妹妹人很好虽然还没见到真人)②已经脑子里想出照片了 早上发现学
  • ”还有努力生活的我本人、日常peace and love的我本人、只想发财的我本人、早起困难的我本人[苦涩][苦涩]伤官旺,管夫型,日主弱,执行力不足,外强内弱
  • #马天宇[超话]# 一天都没上线的小马哥在忙什么呢!看见ymnn说你在新疆,去了自己喜欢的地方一定玩得很开心吧!
  • 而在2019年末,赣州银行资产规模为1694.13亿元。尽管股权户数大幅减少,但持股赣州银行超过5%的股东仅有2家。
  • 虽然有时候记录的东西无趣,但如果有人点开图片看我的废话我会很开心,因为这样分享是有意义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大概就是:我去打针 结果医院在搬 要三个星期以后才能
  • 还是来看看专辑的文案吧,十足写意:大自然的气息成了风,在山水地景间呼啸的频率成了千变万化的声响,还有眼睛所见、脚底所踩、皮肤所感受的,与山林共创出独一无二的自然
  • 本次女单比赛,蒯曼对陈幸同一上来就拼杀得非常凶,进攻质量毫不逊色世界冠军师姐,随即以11-7拿下首局。陈幸同出生于1997年,是国乒女队除孙颖莎、王曼昱之外成绩
  • 泰国这15 条绝美的道路,带你感受不一样的泰国之美,一起来看看吧!但是,几乎每个来到川西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理解的旅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