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 付嘱品

有一天,大师把他的门下弟子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人叫来,对他们说:“你们和其它的徒众不同,我灭度以后, 你们都是住持一方弘法教化的禅师。我现在教你们如何说法,才能不失本宗顿教法门的宗旨。说法时,应先举述三科法门,运用三十六相对法,如有出没就会落于两边,说一切法不要背离了自性。如果忽然有人向你问法,说话都要双句相对,彼此来去相互为因,最后两边的对待全部去除,更没有其它可着之处。

所谓三科法门,就是陰、入、界。陰是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识,入是十二入,也就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和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门。界是十八界,也就是六尘、六门、六识,自性能含容万法,所以叫作含藏识;如果起了分别思量,就是转识。由转识生起六识,出于六根门头,对外接 触六尘,就这样,十八界都是从真如自性而起用。自性如果邪,就产生十八邪;自性如果正,就产生十八正。如果表现出恶用,就是众生用;如果表现出善用,就是佛用。用自那里来呢?由自性而来。

相互对待的诸法,外境无情方面有五对法:天和地相对,日和月相对,明和暗相对,陰和陽相对,水和火相对。这是五对相对法。

法相、语言方面有十二对法:语和法相对,有和无相对,有色和无色相对,有相和无相相对,有漏和无漏相对,色和空相对,动和静相对,清和浊相对,凡和圣相对,僧和俗相对,老和少相对,大和小相对;这是法相和语言的十二对相对法。

自性起用方面有十九对法:长和短相对,邪和正相对,痴和慧相对,愚和智相对,乱和定相对,慈悲和狠毒相对,持守净戒和为非作歹相对,直和曲相对,实和虚相,险和平相对,烦恼和菩提相对,常和无常相对,悲和害相对,喜和瞋相对,舍和悭相对,进和退相对,生和灭相对,法身和色身相对,化身和报身相对;这是 十九对相对法。”

六祖说:“三十六对法如果懂得如何运用,就能使道贯穿于一切经法,而且出入不落于两边。真如自性随缘起用,和人言谈时,对外要能即于一切相而不执着一切相,在内要能即空而不执着空。如果完全着相,就会助长邪见;如果完全着空,就会增长无明。执着空见的人,有的诽谤佛经,肯定地说‘不用文字’。既然说不 用文字,那么人也不应该有语言,因为这语言本身就是文字的相。又说‘直指之道不立文字’,就是这‘不立’两个字,也是文字。又见到别人在说法,就诽谤别人所说着在文字。你们应该知道!自己执迷还罢了,又诽谤佛经。千万不可诽谤经法,否则将造下无量无边的罪业!如果外着于相,而造作有为法来寻求真道;或者到 处建立道场,而辩论有无的过患,像这样的人,即使历经多劫也不可能明心见性。只许依照正法修行,又不可甚么都不想,这样反将造成佛道上的障碍。如果只是听人说法而不实地修行,反而会使人生起邪念。因此要依照正法修行,说法不要住相。你们如果能够悟解,并且依照这样去说、去用、去行、去作,就不会失却本宗的 宗旨了。

如果有人问你法义,问‘有’,就用‘无’来答;问‘无’,就用‘有’来答;问‘凡’,就用‘圣’来答;问‘圣’,就用‘凡’来答。就这样,二边对待法的相互为因而离却二边,就显出了中道义理。像这样一问一答,其余的问题也完全依照这样作答,就不会失却中道的理体了。

假如有人问:‘甚么叫做暗?’就回答他说:‘明就是因,暗就是缘,光明消失了就黑暗。以光明来显现黑暗,以黑暗来显现光明,一来一回相互为因,而成中道义理。’其余的问题都可以这样回答。你们今后传法,要依照这种方法转相教导传授,不要失却顿门宗旨!”

惠能大师在唐睿宗太极元年(七一二),也就是后来改元的延和七月时,命门下弟子到新州的国恩寺建塔,又派人催促早日完工。到了第二年夏末,终于落成。七月一日,六祖集合徒众,对他们说:“我到八月就要离开这个世间了,你们如果有甚么疑问,须趁早发问,我当为你们解答,消除你们心中的疑惑。一旦我去世以后,就没有人教导你们了。”

法等人听了这话,都伤心的流泪悲泣,只有神会神情如常不动,也没有流泪哭泣。

大师说:“神会小师却能懂得善与不善平等,不为毁谤或赞誉所动摇,不生悲哀或快乐的情绪。其它的人都作不到这一点,你们这几年在山中都修的甚么道?你们现在悲伤涕泣,是为谁担忧呢?如果是忧虑不知道我的去处,我自己是知道要去那里的;如果我不知道自己的去处,也就不会预先告诉你们了。你们悲伤涕泣,是 因为不知道我的去处;如果知道我要去那里,就不应该悲伤涕泣了。法性本来就没有生灭去来,你们都坐下来,我为你们说一首偈,叫作真假动静偈。你们诵得此偈,就能与我的心意相同;依照此偈去修行,就不会失却宗门的宗旨。”

所有的徒众都一齐向六祖作礼,请大师说偈。偈语是这样说的:

一切万法皆非真,不要颠倒看作真。

若是当作真实看,此见完全不是真。

若能自心识得真,离了假相即心真。

自心不能离假相,既已无真何处真。

有情本来就解动,木石无情才不动。

若是偏修不动行,则同木石顽不动。

如寻自心真不动,不动自存于动中。

不动若是顽不动,无情却是无佛种。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只要能作这样看,此见就是真如用。

告诉诸位学道人,着力必须要用意。

勿在大乘宗门下,却仍执着生死见。

彼此谈论若相契,就应共论佛法义。

所言若实不相契,也应合掌使欢喜。

宗门原本是无诤,有诤就失真道义。

固执违逆诤论者,心性便转入生死。

当时徒众听完偈语,都一起向六祖顶礼,并且都体会大师心意,人人收摄散乱的心,依照正法修行,更不敢有所诤执。大家知道六祖不能久住世间,法海上座于是再礼拜大师,请问道:“和尚灭度以后,衣法将要传给甚么人呢?”

大师说:“自从我在大梵寺说法,直到今天所说,记录流通,名为《法宝坛经》。你们守护此经,转相传授,度化一切众生。只要能依照此经说法,就叫作正法。我现在只为你们说法,不再传付祖衣。因为你们的信根都已纯熟了,决定不再存有疑虑,足以胜任弘法大事;但是根据达摩祖师传授的偈意,祖衣不应该再传。 达摩祖师的偈语是这样说的:‘我来东土的本意,是为传法度迷情。一华开展为五叶,菩提道果自然成。’”

六祖又说:“各位善知识!你们人人各自清净心意,听我说法:如果要想成就佛的一切种智,必须了达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如果能在一切处而不住一切相,并于一切相上不起怨憎或喜爱,也没有执取和舍弃的心念,不计较利益成败等事,安闲恬然平静,清虚圆融澹泊,这就叫做一相三昧。如果在一切处,无论行住坐卧, 都怀有一颗纯净正直的心,不必在道场中别有举动造作,即已真实成就净土,这叫做一行三昧。如果能够具有这二种三昧,就好像地下种子,由含藏到长养,终使果实成熟。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也是如此。我现在所说的法,譬如及时雨,普遍润泽大地上的一切生物;你们的本有佛性譬如一切种子,遇到这及时雨的滋润,都能发 芽生长。凡是承受我的旨意的人,一定能证得菩提,依照我所说去行持的人,决定能够获证妙果。听我说偈:‘心地含藏诸种子,普获法雨皆发萌。顿悟华情行持 后,菩提妙果自然成。’”

六祖说完偈语,又说:“佛法没有二法,心也是这样只有一种。佛道清净,没有甚么可以执着。你们切勿偏着‘看静’和偏落‘空心’,自心本来清净,原本无可执取和舍弃。你们要各自努力,随缘珍重!”

这时,徒众都向六祖顶礼而后退出。

六祖在七月八日那天,忽然对门下弟子说:“我要回去新州去,你们赶快去准备船只!”

大家坚决哀请挽留,六祖说:“诸佛随缘应化出世,尚且还要示现涅槃,有来必定有去,这是正常的道理。我这肉身骸骨也应该有所归宿。”

大众说:“师父!您现在去了新州,甚么时候可以再回来?”

六祖说:“叶落归根,生来本无法可说。”

大家又问:“正法眼藏传给了甚么人?”

六祖说:“有道的人得我法,无心的人自宗通。”

又问:“以后有没有事难?”

六祖说:“我灭度后约五六年时,应当会有一个人来偷取我的头。听我预记:‘取头顶戴如养亲,为了口腹代人行,遇到满字的事难,州县当官是杨柳。’”

又说:“我灭后七十年,将有二位菩萨从东方来,一位是出家人,一位是在家人,同时兴盛佛法教化,建立我的宗派,修建佛寺,昌隆法嗣。”

门人又问:“自从佛祖应现以来,不知一共传授了几代?愿请垂恩开示!”

六祖说:“应化世间的古佛,已经无数无量,无法计算了。现在只以七佛为始来说:过去庄严劫时,有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现在贤劫时,有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这就是所说的七佛。

释迦牟尼佛首传正法眼藏给摩诃迦叶尊者,二传是阿难尊者,三传是商那和修尊者,四传是优婆毱多尊者,五传是提多迦尊者,六传是弥遮迦尊者,七传是婆须蜜多尊者,八传是佛驮难提尊者,九传是伏驮蜜多尊者,十传是胁尊者,十一传是富那夜奢尊者,十二传是马鸣大士,十三传是迦毗摩罗尊者,十四传是龙树大士, 十五传是迦那提婆尊者,十六传是罗睺罗多尊者,十七传是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传是伽耶舍多尊者,十九传是鸠摩罗多尊者,二十传是阇耶多尊者,二十一传是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传是摩拏罗尊者,二十三传是鹤勒那尊者,二十四传是师子尊者,二十五传是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传是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传是般若多罗尊 者,二十八传是菩提达摩尊者,二十九传是慧可大师,三十传僧璨大师,三十一传是道信大师,三十二传是弘忍大师,一直到我惠能是第三十三代祖。从上面所说的诸位祖师,都各有所禀承。你们以后也要代代相传,不可有误。”

六祖大师在唐玄宗先天二年,即开元元年癸丑岁八月初三当天,在新州国恩寺用过斋饭,告诉所有徒众说:“你们各依位次坐下,我要和你们道别。”

法海说:“和尚留下甚么教法,可使后世迷人借以得见佛性呢?”

六祖说:“你们用心听着!后代的迷人如果能够识得众生,就是佛性;如果不能识得众生,即使历经万劫,想要觅佛也是难遇难逢。我现在教你们认识自己心中的众生,见自己心中的佛性。想要求得见佛,只在能够认识众生,因为是众生迷失了佛性,不是佛要来迷惑众生。自性如果能够觉悟,众生就是佛;自性如果迷失, 佛也就是众生。自性若是平等,众生就是佛;自性若是邪险,佛也就是众生。你们心里如果陰险不正,就等于佛在众生中;如果一念平等正直,就等于众生成了佛。我们自己心中本来就有佛,这自性佛才是真佛。自己如果没有佛心,到何处去寻找真佛呢?你们自己的心性就是佛,再不要有所怀疑!心外并无一物可以建立,万法 都是从我们自心里变现出来的,所以经文里面说:‘心念一生则种种法随之而生,心念一灭则种种法随之而灭。’我现在留下一偈与你们告别,这首偈子叫作自性真佛偈。后代的人如果了解此偈的旨意,自然能够见到自己本心,自然能够成就佛道。”

这首偈是说:“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的时候,魔王住心房,正见的时候,真佛坐心堂。自性起邪见三毒同时生,那就是魔王住在心房。有了正见,三毒心自然去除,这时魔王就如实变成真佛。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就是出自一身。如果向自性中能自见三身,那就是成佛的菩提因。本是从化身而生 清净法性,清净法性常在化身中。清净法性使化身行于正道,将来报身圆满功德无穷。婬性本是由净性而生,除去婬欲就是净性身。性中各自远离五欲,见自清净本性刹那就是真佛。今生如能遇到顿教法门,忽然悟到自性,就是亲见世尊,如果想要修行寻求作佛,不知要向何处求真。如果能在心中自见其真,有真就是成佛的 因。不能见到自性而向外觅佛,起此心念总是大痴人。现在已经留下顿教法门,要救度世人必须先行自修。告诉你们及将来学道的人,不作这样的见解实在是太愚迷了。”

六祖说完此偈,告诉大众说:“你们要好好安住,我灭度以后,不可和世俗人一样地悲伤涕泣,接受人吊祭慰问时,若穿着孝服,就不是我的弟子,也不是如来 的正法。只要能识得自己本心,就能见自心本性原来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因为恐怕你们心里迷惑,不能领会我的意思,现在再次嘱咐你们,使你们能得见自性。我灭度以后,依我所说修行,就好像我在世时一样。如果违背我的教法,即使我在世间,对你们也是没有甚么益处。”

接着又说了一首偈语:“静止不动不修善,悠闲自在不造恶,断绝见闻心安静,心无拘束无所着。”

六祖坛经原文 顿渐品 第八卷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勿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

一日,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

志诚禀命至曹溪,随众参请,不言来处。

时祖师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

志诚即出礼拜,具陈其事。

师曰:“汝从玉泉来,应是细作。”

对曰:“不是!”

师曰:“何得不是?”

对曰:“未说即是,说了不是。”

师曰:“汝师若为示众?”

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静,长坐不卧。”

师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常坐拘身,于理何益?听吾偈曰: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志诚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今闻和尚一说,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为教示。”

师曰:“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未审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与吾说看。”

诚曰:“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

师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实不可思议;吾所见戒定慧又别。”

志诚曰:“戒定慧只合一种,如何更别?”

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见有迟疾。汝听吾说,与彼同否?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听吾偈曰:

心地无非自性戒,

心地无痴自性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

不增不减自金刚,

身去身来本三昧。”

诚闻偈悔谢,乃呈一偈曰:

“五蕴幻身,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法还不净。”

师然之,复语诚曰:“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志诚再启师曰:“如何是不立义?”

师曰:“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志诚礼拜,愿为执侍,朝夕不懈。

僧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刺师。师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坐间。时夜暮,行昌入祖室,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

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

行昌惊仆,久而方苏,求哀悔过,即愿出家。

师遂与金,言:“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

行昌禀旨宵遁,后投僧出家,具戒精进。

一日,忆师之言,远来礼觐(jìn)。

师曰:“吾久念汝,汝来何晚?”

曰:“昨蒙和尚舍罪,今虽出家苦行,终难报德,其惟传法度生乎?弟子常览《涅槃经》,未晓常、无常义,乞和尚慈悲,略为解说。”

师曰:“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曰:“和尚所说,大违经文。”

师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

曰:“经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言无常;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却言是常;此即相违,令学人转加疑惑。”

师曰:“《涅槃经》,吾昔听尼无尽藏读诵一遍,便为讲说,无一字一义不合经文,乃至为汝,终无二说。”

曰:“学人识量浅昧,愿和尚委曲开示。”

师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故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汝今依言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纵览千遍,有何所益?”

行昌忽然大悟,说偈曰:

“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

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lì)。

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

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

师曰:“汝今彻也,宜名志彻。”彻礼谢而退。

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陽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

师曰:“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

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

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

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

师以拄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

对曰:“亦痛亦不痛。”

师曰:“吾亦见亦不见。”

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

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qiān),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huì)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

神会礼拜悔谢。

师又曰:“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

神会再礼百余拜,求谢过愆;服勤给侍,不离左右。

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

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

师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máo)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

祖师灭后,会入京洛,大宏曹溪顿教。著《显宗记》,盛行于世(是为“荷泽禅师”)。

师见诸宗难问、咸起恶心、多集座下,愍而谓曰:“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见。”

诸人闻说,总皆作礼,请事为师。

《佛说放钵经》

安公云元阙译人今附西晋录

佛在舍卫祇洹精舍,时与诸菩萨,无央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王、释、梵,及阿须伦鬼、神龙、诸人非人,无央数悉会坐。佛说菩萨法,无央劫勤苦,泥犁,禽兽、薜荔,一切忧劳,十方布施,金银珍宝、车马奴婢,及妻子、头目、肌肉,皆不爱惜,用施十方人,勤苦故。时忉利天上二百天子,前世作菩萨道未坚,在佛所闻求道勤苦,皆念道剧难得,心便转求罗汉辟支佛道。佛知是诸天子意欲转,便化作一人,端正无比,令持百味饭至佛所,前长跪叉手作礼,白佛言:“愿佛哀我,受此饭。”佛便受之。

坐中有菩萨在佛前坐,字文殊师利,白佛言:“当念故恩。”坐中诸菩萨悉闻,展转相问:“文殊师利!前世有何等恩施于佛,而复欲得佛饭?”佛即舍钵于地,便下入地中,乃至赖毗罗耶佛刹,刹名波陀沙,钵悬止空中现。彼刹中诸菩萨见之,起前长跪白佛:“是悬钵从何所来,亦不堕地?”彼佛言:“且待须臾,当见菩萨威神变化。”

尔时释迦文佛告摩诃目揵连:“行求索钵。”摩诃目揵连即入八千三昧,遍入八千佛刹视不见,即还白佛言:“求索钵了不知处。”
佛告舍利弗:“汝复行求索。”舍利弗入万三昧,下行过万佛刹求钵不得。即还白佛言:“我下行过万佛刹,求钵了不见。”

佛复令摩诃迦叶行求索钵。摩诃迦叶便入万二千三昧,复下过万二千佛刹,求索钵不得,还白佛言:“我求索钵了不见。”
舍利弗白弥勒菩萨言:“仁者高才功德已满,智慧备足次当来佛,当知钵处。”

弥勒菩萨语舍利弗言:“我虽次当来佛,功德成满其行具足,不如文殊师利菩萨。譬如十方恒边沙佛刹,满中万物草木,及尔所菩萨,不能知佛一步之中所念何等。文殊师利菩萨知深三昧,独文殊师利菩萨能知佛钵处。”

舍利弗即起前至佛所,长跪叉手白佛:“愿令文殊师利菩萨行求索钵。”

佛语文殊师利:“汝行求钵来。”

文殊自念:“舍利弗当不起于坐而致钵来。”即入三昧,譬如日出光明无所不照,菩萨入三昧者,十方无所不至。文殊内手从袈裟里下探过十佛刹,手指诸节其一节放千万光明出,一光明端各有一莲花,莲花上有一菩萨坐皆如文殊,其下刹有佛莲花上,菩萨者皆持释迦文佛声谢诸佛,复持文殊声遥为诸佛作礼。

如文殊手,逮至赖毗罗耶佛刹,刹中诸菩萨白佛言:“是手何等,亦不见边,亦不见际。”赖毗罗耶佛语诸菩萨言:“上无数佛刹,刹名沙诃楼陀,佛字释迦文,前有坐菩萨字文殊,最尊光明,智慧难可当,作变化如是。”诸菩萨白佛言:“今我等欲共得见释迦文佛及文殊。”

赖毗罗耶佛即放额上千亿光明出,照中央无数佛刹,一至释迦刹。诸菩萨问佛:“今有是大火光烟出,须臾顷便火出,是火泥犁火耶?”佛言:“莫作是语,是非泥犁火,释迦刹名沙诃楼陀,是中火也。”诸菩萨问佛言:“是沙诃楼陀刹者,何因名沙诃楼陀,有是火?”佛语诸菩萨:“沙诃楼陀刹者,杂恶三毒:淫妷、瞋怒、愚痴。”诸菩萨白佛言:“沙诃楼陀刹中诸菩萨,忍辱不瞋怒者作是为可?”佛语诸菩萨:“释迦刹中人,骂詈菩萨轻易挝捶者,菩萨忍辱终不加瞋怒,慈哀十方人欲令度脱,皆是菩萨威神所加,菩萨忍辱之恩,故名沙诃楼陀。”诸菩萨白佛言:“我等闻是大欢喜,得不生释迦刹弊人之处。”赖毗罗耶佛告诸菩萨:“莫说是语,不可沙诃楼陀刹中诸菩萨意。”

佛言:“我为汝曹说,东方佛字头意,刹名诃波离摩坻陀惹,头意佛刹中菩萨,行六度悉具足,不如沙诃楼陀刹中菩萨行六度一日一夜,念十方勤苦皆使度脱。何以故?沙诃楼陀刹中作行勤苦,譬如一佛刹坏败时火烧其刹,有人着新衣从东方来入火中,从火中至西方,其身出不烧,是难不?”诸菩萨言:“甚难。天中天!”佛言:“沙诃楼陀刹中菩萨,一日一夜所行,骂詈轻易之,菩萨忍辱终不瞋怒。譬如是人行火中,身不烧之难,尚不及是菩萨,若百倍千倍万倍亿倍。”诸菩萨等二万人前白佛:“愿欲上至沙诃楼陀刹,供养释迦文佛,及文殊师利菩萨等。”赖毗罗耶佛语诸菩萨:“若欲至沙诃楼陀刹者,先治汝意。譬如地得香花好物不喜,得屎尿涕唾脓血恶露亦不瞋。”佛言:“我何因为若曹说是语?释迦文佛刹中有菩萨,先世多供养诸佛者,人有急性者,意善之事但口教急用,今世恶故。”

诸菩萨白佛言:“沙诃楼陀刹诸菩萨,先世多供养诸佛求道大久,何缘生沙诃楼陀弊恶人处?”佛告诸菩萨:“有二因缘,今世生沙诃楼陀刹:本前世与释迦文佛俱行索佛,故世世相随。复有菩萨,宿命有恶不尽故,生彼恶世。”

诸菩萨白佛:“今是诸菩萨生沙诃楼陀刹,何因缘得除宿命之恶?”佛言:“善男子善女人生沙诃楼陀刹,索菩萨道,生贫家舍,用是故除宿命恶。又多病者复除宿命之恶。又遭遇父母兄弟妻子病瘦死亡忧愁感伤,用是故复除宿命之殃。又遭逢县官、恐怖、弃捐父母家室财产亡逃忧愁,用是故复除宿命之殃恶。若有一旦失财业穷厄,用是故复除宿命之殃恶。若在恶国中生,本为他国所攻败坏,奔走愁忧无聊,用是故复除宿命之殃恶。若生弊恶人中,贫贱面目丑陋,形癃盲聋不属逮人,父母兄弟妻子宗亲皆共憎之,是人愁忧,用是故复除宿命之殃恶。若闻有善道欢喜,欲索明师教告经道开心从受,不得明师便愁忧,用是故复除宿命之殃恶。若复遥闻远方有师高明智慧通达,欲往从受经学,身体病瘦手足拘挛不可动摇,钱用乏少又无伴侣便不可行,念之忧愁,用是故复除宿命之殃恶。若有人行求善师,欲从学受经,道师大明达皆知道要,弟子愚痴无慧意不开解,便自愁忧,用是故复除宿命之殃恶。若有善师欲教弟子世间之事开语经道,弟子愚痴不能忍辱,便弃捐师去,后归念师法戒大欢喜,意悔愁忧,用是故复除宿命之殃恶。若有求菩萨道者,卧出梦中见怨家持刀兵追逐怖恐,梦中恐懅,复除宿命之恶。若有菩萨道家善男子善女人宿命殃恶未尽,死当入泥犁中勤苦一劫,得善师教悔过一日一夜者,头痛身热诸病悉除尽,不复入泥犁中。”

赖毗罗耶佛语适竟,文殊师利下手探钵,赖毗罗耶佛刹,及中央无央数佛刹,上至释迦文佛刹皆大震动,一切人皆令惊怖。舍利弗起前,长跪叉手白佛言:“今以何因缘震动如是,莫不惊恐者?”

佛语舍利弗:“今是地震动者,文殊师利探钵,是故震动。”

舍利弗问佛言:“钵在何所止?”

佛言:“钵乃在下,过无数佛刹,有佛字赖毗罗耶,其刹名波陀沙,钵止是中。”
舍利弗白佛言:“今诸菩萨、阿罗汉,及诸天、人、阿须伦、鬼神、龙,欲见下方赖毗罗耶佛刹及中央诸佛刹,欲见文殊师利变化取钵。”

时佛便放足下百亿光明,悉照十方无数诸佛刹土,如是悉遍见赖毗罗耶佛刹诸菩萨,见文殊师利变化取钵。时诸菩萨、天、人、阿须伦、鬼神、龙皆大欢喜;诸阿罗汉皆大愁毒泪出,各自言:“菩萨尚能变化,在所作为乃尔,何况佛威神光明难可当。我等宁入泥犁中,百劫后出,闻菩萨法便奉行,何忧不得我愿?”

赖毗罗耶佛刹中诸菩萨,及中央诸佛刹土菩萨无央数,皆来上至释迦文佛所。诸菩萨各自念言:“到释迦文佛所供养。”中有菩萨散花覆一佛刹,有菩萨散香,有菩萨散天衣,有菩萨散金银珍宝,有菩萨作音乐声,一佛刹中如是诸菩萨,皆前持头面着地,为佛作礼已却坐。

文殊师利菩萨,探钵来出坐中,诸菩萨、阿罗汉,诸天、人、阿须伦、鬼神、龙莫不欢喜。舍利弗起前长跪叉手白佛言:“文殊师利有何等恩施与佛,今何因缘,言当念故恩?”

佛语舍利弗:“乃前世无数劫,时有佛字罗陀那祇,有六万比丘阿罗汉,七亿二千万人诸菩萨。中有一菩萨,字惹那罗耶,朝起入城分卫得满钵,来还从街上行。有一乳母抱长者子,字惟摩罗波休,见沙门持钵便下,乳母抱趣沙门所,沙门以石蜜饼授与小儿,小儿啖之大美,便随沙门去,乳母逐护之,小儿啖尽,尽便还顾,意欲还去。沙门复取饼授之,儿啖饼逐随沙门出城到佛所,见佛端正,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视之无厌,见诸菩萨比丘大欢喜。沙门便教小儿澡手漱口,便持钵饼与小儿令饭佛:‘汝今得安隐,后得其福。’小儿取授钵饼,持至佛前,以手接饼着佛钵中,复过与诸菩萨比丘僧,皆悉满足,食饱饼钵如故。如是饭佛菩萨及比丘僧七日,小儿大欢喜,自说:‘我日持一饼饭佛菩萨及比丘僧,七日饭满我必得福,因是一功德得佛。’”

佛语诸菩萨阿罗汉言:“此是本时恩也。惹那罗耶菩萨,今文殊是也。时小儿维摩罗波休者,我身是也。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威神尊贵,度脱十方一切众生者,皆文殊师利之恩,本是我师。前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佛说是经时,忉利天上二百菩萨自念:“佛本文殊所教化,令作功德成佛。文殊何以故,在佛前不成佛耶?”
佛言:“文殊深入善权,广化众生,故未取道。”

佛告诸菩萨及比丘四众:“前二百天人菩萨欲悔取二乘者,见文殊变化、吾应报恩,今皆更发无上心修菩萨道,后世皆当作佛。”
佛说经已,诸菩萨、比丘僧,诸天、人、阿须伦、鬼神、龙,皆大欢喜,起为佛作礼。

佛说放钵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所有白色的事物和你相比都变成了黑墨水而自惭形秽,所有鸟兽都因为不能说出你的名字而绝望万分”“没有勇气的人,去找个女人作伴吧,但是,请不要说爱”“答应我你不会离
  • 】桃李酵母面包600g [挤眼] 28.9 [嘻嘻] [中国赞]   今天是你的生日,你和别的男人在一起吃饭,而我却在这里写对你的思念和爱恋。今天是128G
  • 工作期间,征拆办人员分为三个工作小组,全力投入到隔离观察点秩序维护、应急处置、后勤保障工作当中,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轮班制,有的同志往返于居住地与隔离观察点,来
  • 古奇Gucci厚底情侣拖,火爆火爆,各网红大咖街拍最爱款,35-45码 ??型号-1。 【工厂实价】P??,LouiVuitto顶级原单拖鞋 Size:38
  • 对处于稳定经营阶段,有一定销售额或者营业收入的“成长型”个体工商户,侧重畅通招工渠道、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引导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强抵御风
  •   会议快结束时,肖主任忽然看了眼叶昔年,问了一句  “你是栖宁高中毕业?  原来那晚,他是真的公司有事,想起他在浴室外跟她告别,声音从容平稳,应该不棘手可以处
  • 面诊yi生的时候是说螨虫过敏,开了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和炉甘石洗剂,还有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整个过程就是持续了一个月就全部没有了,这边也是结合宝宝的实际情况,希望妈
  • 3、晋城无创亲子鉴定费用:4500元-4500元左右 怀孕时期适合准妈妈做的亲子鉴定,因为男方不想负责任就可以通过鉴定得出的结果来要求男方对此负责 (温馨提示:
  • ”5月4日,上游新闻记者采访了游客陈小姐(化名)和泰州动物园,了解到这两只“熊猫犬”不是真的熊猫,而是松狮犬染色打扮而成的,动物园专门立了牌子进行介绍。”5月4
  • 抢定仅 388张 . 购成卡‬功即可加参‬砸金蛋抽活奖‬动([色]仅388个,百百分‬中奖, 等你来拿)地址: 北晟名都行政服务中心楼下☎优咨惠‬询 : 139
  • 3月15日满勇辱骂、要挟职工,公开截访的谈话录音:2024年3月18日下午,常宁市城投集团信访部门唐永生更是明目张胆要挟我说:我只有放弃停访协议中另一条由常宁市
  •  14、天太热了 要把我的恋爱脑晒坏了。 12、虽然我不能菩度众生,但我可以祸害苍生。
  • STARTS WITH A BANG — MAY 22, 2024Ethan Siegel 宇宙的遥远命运提供许多可能性,但如果暗能量真的是一个常数,正如数据表
  • 刹那间,海量记忆涌入脑海!大夏王朝,一个历史上不存在的朝代!我穿越成了九皇子!眼前的宫装美妇,正是自己的母亲,大夏武帝最宠爱的柔妃!天潢贵胄,皇亲国戚,一世荣华
  • 16, 其实你的大部分朋友,都在消耗你的金钱和精力,朋友越少,日子才会越好。 :悠哉回家还过车之后整个人轻松了,悠哉悠哉到租车点取行李,高铁回家 平时我是有一
  • 人的一生里,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以一种坦然的心态,面对世事纷扰。 有一个知足的心态,才能懂得感恩生活,珍惜现在的时光,进而体验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幸福。
  • 饶是我这么浪漫主义的一个人,看到别人的情书都有肉麻的感受,可想而知若是非浪漫主义者看到后是什么感受。哈哈哈,或许我写的东西也很肉麻,而我不自知。
  • ”梳着高马尾的急先锋大步奔走进来,气喘如牛黑中透着暗红的嘴拧到一起喝道“陈老师让你去办公室”撇撇嘴,关上盒子放进桌箱深处,挪书掩盖住故作轻松,脑子却已开始飞速运
  • 《红楼梦》中这个门子,也是属于“太聪明”不太知道收敛的人,历史中有些像是杨修,所以好容易抓住一个机会,显摆了一回,但贾雨村外宽内忌,后来还是找个机会将他发配了。
  • 为什么很多人普遍的体感会觉得,一个是工作不好找,或者找到,报酬不好,也和这两年的流年有关系。#生活手记#所谓流程, 制度,系统,其实都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普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