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

“和大怨”,就是去化解所结下的大怨,化干戈为玉帛,使矛盾趋于和解,岂非善事。

为什么又说“必有馀怨”呢?这是因为,人们虽有这种善心去帮助人调解怨仇,但都是一种有为的周旋撮和,往往只能就事论事,不能深知其内因、本因上的根源,不能从根本上去解析。也不能以大德深化其心,故只能使双方的仇怨气势暂时平息,其怨心未必尽除,余怨仍扎根在心。待到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成熟时,因缘重新际遇,故技仍会重演,矛盾还会发作。由于因果规律的制约,这种恶性循环,世世代代,怨怨相报,无有终了。既然恶缘未了,余怨未消,这种善德也不彻底。由此可见,以有为解决怨仇之难。

人若失去天良本心,很难和怨为善。“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从本因上,通过自心的真诚忏悔,痛改历史上曾经犯下的过错,在太极弦的另一侧寻找结怨的根源,偿还账债,解开怨结,方可彻底了结大怨。常言道:“浇树要浇根,帮人要帮心。”仅靠显态有为的言语去说和,不能从心的根源上去深挖,就很难从根本上化解大怨。故曰“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所谓“契”,犹如今之“契约”、“合同”。古时的契约分为左右两栏,主人持左契作为存根,客方执右契以为凭据,主客各执其一,合之为信。自古以左为主,为先天;以右为次,为后天。左契为本,故存于为主者一方;右契为末,故执于客方之手。结账之时,以此为凭,两契相合,以验其信。
“执左契”之意,是说我处于先天无为之位,寂静不动,不责求于人,待人来责求于我。当持右契者来合契时,以契为信,见契付物。不计较来人相貌的美丑,不分辨持契者的善恶,也不论其人的高贵与贫贱,唯以契约为凭而已。

太上以执左契为喻,在于启示人们要复归先天,以无驭有,以先天主宰后天。左契为主宰,犹如真心,常处静定之中;右契犹如后天,处世应俗,随遇而动,应过即静,又复归于左。左右相辅相承,主次有序,相合相应,处世应物,浑然为一。

人的心身虽终日处在繁纷的红尘事务中,但不为物转,以静处俗,无心待物,以物付物。执契之喻,其事虽小,其理却大。来者处有为,我则处无为。一方处动,一方处静。有为者是外来以物动求,我以无为静而应之,虽有执契之举,但也只是遵循办事程序应之而已,一切都是自然。客者持右契付物,以合我之左契,此即是“我不求合而人自合”。执左契者,应于外而合于内,是一种人合于我的先天自然状态。

圣人不动心、不动念,其德心无为而民自化,这与执左契其意相同。故曰“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由圣人推其义而知,人最贵于有德,厚德在身,犹如人之执左契,我不求于人,而人却来合我。这就是“司契”的真义。故言“有德司契”。“司”者,主也。

德的本质为“中和”、“柔弱”,有德之人能主合于无德者。有德之人,能包容一切,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心身透发着祥和的气息,故人皆喜欢主动接近,愿受其德场之益。圣人在处世待物中,皆是随缘而遇,随遇而安,行不得已之事,不动主观识心,一切感而遂通,这就是执左契之义。

“无德司辙”,凡是以有心有为去行德,受人回报,其德不广,其善不真。若是以私心去行德,那就是无德。世人不修道德,不知德之真意,不能以德感恪于人,只能以有心有为去行事,以得到外物的满足为目的。凡是有为,必带有后天痕迹,故曰“司辙”。

“彻”与“辙”同。“辙”,即车行过后所留下的车轮痕迹。造车者打车时,其车轮的间距必须合于道路之辙,这是以我之有为,求合于彼之所需。无德者,不能以无为待人应物,只能用有为去应世,犹如车轮求合于路辙一样。以此物求合于彼物,皆是有为之为。故曰“无德司辙”。前辈云:“执德者无德”。此乃至理真言也。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道无亲”,天道至公至平,无亲无疏,对万物众生皆一视同仁,没有偏私。天道规律的特性就是“常与善人”,“唯以德辅”。“与”者,即赞许、援助、给与、佑助等意。

“常与善人”,是说天道常在人们不知不覚中,默默地帮助、护佑有善德之人。天道富有同类相亲的自然属性,故有奖善罚恶、助弱抑强、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诸多特点。天道与一切德善类的人与事,具有极强的亲合力,唯有善德之人,才能得到天道的助佑。故古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之说。

天之道以无为运化万物,毫无后天有为的辙迹。天道至善至公,善者得佑,恶者惩罚。天道自然,既不无故加福于人,也不会无故加罪于人。人既不能在无德的情况下去求福于天,有德之人也无须担心天会无辜降罪。无德之人与天道不亲,故不能得天道之助。有德之人,虽不求于天,却可以常常获助,庇(bì)尔不足,降尔遐福,护之佑之,历历可验。

文中曰“天道无亲”,看起来人好象与天相隔遥远,很难亲善,但实际上天道就在身边,就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常与”善人相亲相合。实际上天与人极易相合,其合是在自然无为中,我有善德,天道必悄然来亲合;我有罪过,也必遭天道责罚。毫无亲情可讲,毫无面子可留。世人常对天道采取实用主义,平日里不修善德,昧着良心做人行事。当灾祸临头时,想发大财时,才临时抱佛脚,才想起来烧香求菩萨保佑。此时求之亦枉然也。

世人以有心有为去“和大怨”,以有为之力强解其怨,虽也费心费力,但终难达到心合的目的。圣人能识透这其中的原故,所以执左。“左”者,先天无为也。惟求之于己,以先天德性去合人,何须在后天中乱动心、大费劳作呢?

以我之识心去求合人与物,就好比“司彻”之无德,损精耗神,劳而无益。执“左契”者,不求人而人自来合,这好比天道常与有德之人相亲相合一样,自然而然,不求自得。此二者验之于自然规律,即可知天道尽是无为,而毫无有为之弊端。

学道之人,千日修炼,在于一日大彻大悟。到此境界,则世间万事万物都透透彻彻,简洁明了。宇宙万物皆是道所生所化,道包容一切,得道即可掌握万物之实质,阴阳之分合,万物之变迁,皆在眼底。天之道即人之道,万事万物皆是道之体现。得道则阴阳在乎手,变化由乎心,何须去有心有为呢?众生所以不能得道,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执着于物,即生贪求,即是烦恼,忧苦身心,即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身心即处于无为先天之中,万事皆合于自然。德化其中,不德而德,无需执德,这才是真德上德,才能与天合其德。

【本章说解】

本章的主要精神,全在于末尾二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在无为,道法自然。由此可见圣人眼明手快之妙用。用人心有为去求合于人者,人之道也;我不以有为去求合于人,而人与物自来合者,天道之自然也。以我之有心去合于人,虽大费心思,大费气力,以有为强合人事物,终难得其合。故太上以“和大怨”来比喻,以明示“有为”处处难之理。
物自来合我者,我自顺其自然,无心无欲,若无其物,自修在己,不求合而无不合,这就是天道自然与德善无为的微妙。知此理者,则可知圣人“执左契”之义,以圣人为楷模,安于无为,常处于自然之妙。

本章是承上章“受垢”、“受不祥”,而重申要做到“无我”、“不争”之难。“柔弱”在平时无事时容易做到,但要临事时真能做到却不易。每当受到些微小怨还容易把握,但当遇到横逆大怨时,能做到心平如水,无惊无忧,一心不动,应对自如,不生怨心,则确实比较难了。学道者若遇大怨,虽能勉强自和之,而心中却藏怒宿怨,即使暂不发作,而纤芥之怨未除,终有暴发之时,岂可言“上善若水”之道。

所谓德善,即“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这便是圣人“执左契“的真意。契约有二,我执其左,只待执右契者来应,两契相合,验证无误时,以物付物,并不责求于人。圣人对于万物,顺逆皆无心,既来即受,受而无心;既去不留,不求不怨。来者不见其有怨,给者不自以为有德,德怨两忘,物我浑化,这才是真正体现了“物我不争”之德。若修德未达至备至纯,心中仍有物的痕迹,物我之情不化,吃了亏便生怨心,这无疑是再结新怨,再造新业。

善人虽常受亏于人,而天不会亏他。《图书·蔡仲之命》曰:“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俗话常言:“苍天不负有心人。”自然之道从来都是扶弱抑强,全力佑助有善德之人。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其理易知易明,但非有定慧不能知,非有定力不能守,故曰“无以易之。” https://t.cn/z8ASXNe

#这里是五台山[超话]##这里是五台山#
观照 | 心与佛相应 方获大加持

很多学佛人,对加持的理解有误,仅仅将加持理解为保佑,以为自己的命运是由佛菩萨掌控的,自己只是个承受体而已。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加持力用现代的名词来解释应该是:自己为了完成一件事情或者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一件事情(自己目前做不到或有困难,需要外力的帮助),请求外界有能力的“人”,给予的一种保护、帮助力量。通过这个力量(加持力)的帮助,使得被加持的人能够超常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需要做的事情。

加持力的获得,不单来自于佛法僧三宝,更主要是来源于你自己!自己的信心和行持,才是决定三宝所加能否受用的关键。只有诸佛菩萨和出家人慈悲之“加”,无有自己虔信之“持”,三宝的加持是很难得到的。

加持源于对佛法僧三宝的信心

佛法僧宝似雪山,虔诚之心如太阳,

加持甘露方可流,切记精培虔诚心。

如只有佛法僧三宝,弟子没有虔诚之心,加持的甘露无法流注。古德教言:“佛的悲心如钩,自己的信心如圈,没有信心的圈圈,加持力是得不到的。故加持力来自于信心,信心有多大,加持力就有多大”。

加持如雨,信心如器,

雨无分别,万物普润;

器有大小,获量不同。

同理,佛之慈悲,平等无二,欲获加持,必备大器,即具大信心也。历代大德,皆因对佛法僧三宝坚定不移的信心,方获强而有力的加持,成就道果矣。

加持源于自心与三宝的相应

欲获加持,必须使自己的心性与三宝相应,相应的程度决定加持力的大小。

诸佛菩萨之心,是慈悲利他的,而我们的心却充满贪瞋痴三毒;诸佛菩萨是一切为众生,我们却是一切为自己;诸佛菩萨之心,是慈善柔软的,而我们的心却充满瞋恼……,诸佛菩萨所加之善法,不能融入自心,也就无法与其相应,怎能得到加持呢?

故欲获加持,必须从自心上下功夫!少一份瞋心,多一份悲心,就多一份相应;少一份自私心,多一份利他心,就多一份加持,如能以慈心、悲心、菩提之心,虔诚祈请,三宝的加持就会源源不断而来。

加持源于自己的依教奉行

加持之源,即依教而行持。三宝之加,如阳光普照,自己不持,似避入暗室,无法享受阳光的光明和温暖。只求“加”己不“持”,如求医除病,医生再高明,所开灵丹妙药,病者不遵医嘱服用,病难痊愈也。

譬如:有善知识垂加我们深明因果、不堕三途之善法,如不依善知识之教而行持,仍造恶道之因,就难免三途苦报。因果非三宝所加,非神明所赐,是宇宙的自然规律。故在至公至正的因果面前,是无情面可讲、无后门可走的。自己种下恶种,再去请三宝加持得善果,这是不可能的。

三宝加持我们的是忏悔等善法。故欲获善果,就要依教奉行,发善心、行善事、做善人矣。

(1)欲求加持病愈延寿者:

就要依师之教,深信因果,慈心不杀,放生茹素,诚心忏悔。如只求有“加”,无尊教之行,依然杀生造恶,加持难以得到,病也难以痊愈。

(2)欲求加持迁除魔障者:

首要了知心魔招外魔之理,欲迁外魔,先除心魔至为重要。故在祈请三宝慈悲加持的同时,自己应于所缘众生视为往昔父母,升起猛力悲心。切莫瞋怨外境,以瞋心念诵猛咒以行降伏,如此只会令外魔越伏越多。若依经教而修,放下执著,放大心量,广行布施,发菩提心,定能消除违缘,远离魔障。

(3)欲求加持消灾免难者:

须知解灾解难先解怨,大安大乐先大心。一个满腹瞋怨、三毒充盈、心胸狭小之人,犹如装满毒药和大便的瓶子,三宝慈悲加持的甘露是无法注入的,灾难也是难免的。古人云:“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4)欲求加持福禄晋升者:

在祈请三宝加护的同时,自己必须广行布施、供养三宝、培福行善。努力完善自己的德行,否则加持力也是得不到的。一个信根微弱、悭贪吝啬、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仁不义、没有德行之人,即使凭夙世善因,获得高官厚禄,也难长久。或灾难突降、或患病夭亡……

古往今来,案例甚多。袁了凡、俞净公改过迁善、转困增福、消灾延寿的实例,不妨效学。

以坚定明彻的信心,正确对待加持

世人都希冀于顺,多视顺为三宝加持。岂不知一切顺逆之境,皆是三宝的加持。古德云:“舒舒服服消不了业”。所以,三宝的加持,并非只表现在让你顺顺利利、舒舒服服,不顺和的逆境,恰恰正是三宝加护我们重业轻报、长业短报、夙业速消的体现。历代的祖师为成就弟子赐予的加持,多为苦行和逆境。

三宝的加持,是以对我们真正有利、长久有利、累世有利为目的的。所以,只要对三宝有坚定明彻的信心,一切顺逆境界都是有利的加持,是三宝赐予我们的宝贵资粮。

愿您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加持,万万不可只重“加”,不重“持”。如果你遇上逆缘,反而以为三宝不慈悲加持,徒增诽谤三宝之罪。

虔敬而至诚 心与佛相应

依教而奉行 方获大加持 https://t.cn/zQGzEdS

大吉佛爷开示 欲获加持力、须知“加持”意

现在很多学佛人,对加持的理解有误,识加持为保佑,以为自己的命运全由佛菩萨掌控,个人只是个没主宰之力的承受体。于是做点供养,就一切皆办、了事大吉。为匡正谬误,令得加持,略释加持之意。

加持力的获得,不单来自于上师三宝,更主要是来源于自己!自己的信心和行持,才是决定上师所加能否受用的关键。只有上师慈悲之“加”,无有自己虔信之“持”,上师的加持是得不到的。

(一)

加持源于自己对上师三宝的信心 (末学注:若无上师,也可将佛菩萨,清净僧团,佛陀正法作上师想)

论颂云,“上师法体似雪山,虔诚之心如太阳,加持甘露方可流,切记精心虔诚心”。如只有具德上师,弟子没有虔诚之心,加持的甘露无法流注。

上师教言:“佛的悲心如钩,自己的信心如圈,没有信心的圈圈,加持力是得不以的。故加持力来自于信心,信心有多在,加持力就有多大”。

加持如雨,信心如器,雨无分别,万物普润;器有大小,获量不同。 同理,佛之慈悲,平等无二, 欲获加持, 必备大器,即具大信心也。历代大德,皆因对上师三宝坚定不移的信心,方获强而有的加持,成就道果矣。

(二)

加持源于自心与上师三宝的相应

欲获加持,必须使自己的心性与上师三宝相应,相应的程度决定加持力的大小。上师之心,是慈悲利他的,而我们的心却充满贪嗔痴三毒;上师是一切为众生,我们却是一切为自己;上师之心,是慈善柔软的,而我们的心却是硬梆梆、充满嗔恼的……似这样,上师所加之善法,不能融入自心,也就无法和上师相应, 怎能得到上师加持呢?

故欲获加持,必须从自心上下功夫!少一分瞋心, 多一份悲心,就多一份与上师心的相应;少一份自私心,多一份利他心,就多一份上师的加持,如能以慈心、悲心、菩提之心,虔诚祈请,上师三宝的加持就会源源不断而来。

(三)

加持源于自己的依教奉行

加持之源,即依师佛之教而行持。上师之回,如阳光普照,自己不持,似避入暗室,无法享受太阳的光明和温暖。只求“加”己不“持”,如求医除病,医生再高明,所开灵丹妙药,病者不遵医嘱服用,病难痊愈心。譬如:上师垂加我们深明因果、不堕三途之善法,如不依师教而行持,仍造恶道之因。就难免三途苦报。因果非上师所加,非神明所赐,是宇宙的自然规律。故在至公至正的因果面前,是无情面可讲、无后门可走的。自己种下恶种,再请上师加持得善果,是不可能的。上师加持我们的,是不种恶种,种了忏悔等善法,故欲获善果,就要依教奉行,发善心、行善事、做善人矣。具体讲:

(1)

欲求加持病愈延寿者:就要依师佛之教,深信因果,慈心不杀,放生茹素,诚心忏悔等。如只有求“加”之心,无尊教之行,依然杀生造恶,加持难以得到、病也难以痊愈也。

(2)

欲求加持迁除魔障者:首要了知心魔招外魔之理,欲迁外魔,先除心魔为重要。故在祈请上师慈悲加持的同时,自己应于所缘众生视为往昔父母,生起猛力悲心。切莫嗔怨外境,以瞋心念诵猛咒以行降伏,如此只会令外魔伏越多。

经云:“何人具五种法,邪魔外道不能害。何五?不间断法布施;于众生无畏布施;修慈悲喜舍;常修葺旧佛塔;恒常对众生发菩提心。若具此五种法,非但魔王不能害,包括魔王眷属也不得亲近”。若依经教而修,入下执著,入大心量,广行布施,发菩提心,定能消除违缘,远离魔障。

(3)

欲求加持消灾免难者:须知,解灾解难先解怨,大安大乐先大心。一个满腹瞋怨、三毒充盈、心胸狭小之人,犹如装满毒药和大便的瓶子,上师慈悲加持的甘露是无法注入的,灾难是难免的。古人云:“祸福无门,唯人自招“也。

(4)

欲求加持福禄晋升者;在祈请上师垂加的同时,自己必须广行布施、供养三宝、培福行善,尚要努力修丄和完善自己的德行,否则加持力也不得不到的。一个阙于信根、悭贪吝啬、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仁不义、没有德行之人,既使凭夙世善因,获得高官厚禄,也难长久。或灾难突降、或患病夭亡……古往今来, 案例甚多。袁了凡、俞净公改过迁善、转困增福、消灾延寿的实例,不妨效学。

现以俞净公为例释加持之意。俞公虽表象上行善,心中却充满三毒,并被自己表象之蒙蔽,从而狂妄和骄慢。是他的虔诚向善之心,感得灶神现身指教,指出他不曾自知的意恶过患,从而改过迁善,由穷困潦倒、获得亲人团聚、福禄晋升。如无俞公虔诚向善之心与善法相应,难感灶神之“加”;如只有灶神“加”,无俞公自己改过之“持”,他的命运是不会改变的。故心善方为真善,外善内不善,难获实效矣。

又如:米拉日巴大师以坚定不移的虔敬之心,求得玛尔巴大师“加”于他常人难忍之苦行,并谨奉师教、精进躬行,方使业障速消,道业速成。故加持之源是依教奉行!

(四)

以坚定明彻的信心,正确对待加持

世人都希冀于顺,多视顺为上师加持。岂知如对上师三宝有信心, 一切顺逆之境皆是加持。

上师教言:“舒舒服服消不了业”。故上师的加持,并非只表现在让你顺顺利利、舒舒服服,不顺和逆境恰是上师加被我们重业轻报、长业短报、夙业速消的体现。历代的上师为成就弟子赐予的加持,多为苦行和逆境。上师的加持是以对我们真正有利、长久有利、累世有利为目的的。故只要对上师三宝有坚定明彻的信心,一切顺逆境界都是有利的加持!是上师赐予我们的宝贵资粮。

以上略释加持之意,愿您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万万不可只重“加”、不要“持”,得不到加持,反以为上师三宝不慈悲加持于你,徒增谤三宝之罪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圭賢抬頭看天色已晚,轉頭看著厲旭問:「你要晚餐吃嗎?如果還沒吃,我們一起吃吧!」 厲旭覺得眼前這號人物還真是熱情,連彼此名字都不知道,才見過兩次面就約人一起吃
  • #在东山岛# #当代农村大学生日常#伴着老师的讲课声做早餐,吃早餐,在老师拖堂的时间里准备午饭,在家各种捣鼓,懒的时候可以窝在沙发上一天不动,就要长在沙发里了,
  • 自那以后,又如饥似渴的看完了时代三部曲、思维的乐趣、沉默的大多数、树上的男爵,很长一段时间后,我才意识到这打开了我的精神世界,种下了“理想”和“浪漫”的种子,让
  • 薇娅李佳琦双十一清单攻略【0.01】→会员小合集一年只有一次啊!【108】哔哩哔哩 大会员*12个月 ​​​​【60】新浪微博 VIP会员*12个月【74】网易
  • Renjun [em]e402279[/em]真的是照亮了我世界的光的仁俊,小小年纪到异国追梦这是你选择的人生,很感谢你的努力,让无数人,让我看到了一个发光的
  • 研讨会将探讨5G行业生态的构建、5G与行业终端的融合、5G数字化项目的运营和推广等话题,为业界加速5G行业应用提供参考。会议时间: 直播地址:#企业资讯#【展锐
  • 活动奖品:就爱玫瑰咖啡30盒注:记得关注微博才能享受活动福利哦~ 作为下午茶的主力军,甜点当然和茶饮最搭,一口清茶一口甜蜜,既中和了油脂的甜腻,又丰富了茶饮的单
  • 这是在家长群里看到有人推荐的,看了第一集,拍的很不错学生时代特别不喜欢历史课,因为要背的东西太多,搞得有点崩溃[裂开]现在常常听孩子爸在饭桌上给俩孩子讲历史故事
  • 现在这个瓷窝也是送走你的地方了……对不起,如果寒潮那天家里有人,如果我给你换垫料的时候多放好多棉花,或者说,如果我对你更上心一点,你是不是就不会走?有因必有果,
  • 设计优良的乡土民宿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现了“人文关怀”提升了乡村的综合质量,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所在。将城市服务基因带到乡村,从淳朴的农家乐、
  • 【经小济•说天气】2021年11月16日,星期二,经小济问候大家早安~今天全省依然以晴朗天气为主,但需要注意的是沈阳预计是一个雾天。随后温度有所下降,到了周末的
  • 确定其实还不确定只是四目相对有心悸不见你会想你在人群中找你找到后又假装不看你她们说你有点坏追你的女生都很伤心可是我永不会追我要让你忍不住动心要保持魅力忽远又忽近
  • 最近陆陆续续算是失去了与一些人的联系 倒谈不上失望 就是真的感觉挺遗憾的 心里总觉得空空的 大概不是所有人都会这样想 他们能欣然接受一些角色从生活中完全的消失
  • 占据日本清洁护肤领域排行榜多年~每天一颗,你就是光彩照人的活力打工人✌️#非遗在身边[超话]##四川非遗# 【国粹川剧】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
  • “平时巡访中,我发现那户居民家只有老两口,都快90岁了,孩子们大部分时间在外地工作,国庆节,公司给他们发放了一张免费擦玻璃的家政服务券。“我们每名楼管的工作电话
  • 事业财运分析命局里巳午火为财星,戊辰土为官星,身弱以印星金五行为用神,会有贵人引导日主与钱财关系较好,有着固定工作,和较好的事业,也比较利于钱财收入,在未来的事
  • ”说话间,他发现了脚腕上的铃铛,气愤的说“你为何 要给我 戴这个 镇妖铃?”司凤犹豫一下,还是说出了自己真实的名字。
  • 常见人群: 喜欢吃高热量食物者,嗜烟好酒、生活压力过大者患病倾向: 易患疮疖、黄疸等皮肤病,胆囊炎、冠心病、和糖尿病养生关键: 不要熬夜,宜清热燥湿的食物,忌辛
  • 然后蹲在地上边吃边笑,那种感觉真的太开心了不管未来我们是有钱,还是为了生活争吵,我都将永远记得这个夜晚,你愿意为了我喜欢的东西各种尝试,陪伴着我,两个人在那一刻
  • 对于庄家深度介入其中的股票来说,在庄家打压洗盘时,一定是散户在大量的出货。主力为什么要在尾盘拉高价格?主力尾盘快速拉高价格,无疑是为了做收盘价,因为收盘价是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