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地狱究竟从何而来,破地狱是在地府搞破坏吗?#道教知识#

玄门日诵早晚课《步虚韵》指出,皈依、静念、稽首大道,有念即感,有“超度三界难,地狱五苦解”的功德。同时,也说明道教信仰中,也是有地狱的概念的。那么,道教的地狱从何而来?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是元始天尊以盘古身开天辟地的结果,还是灵宝天尊因混沌赤文开九霄时设置的,还是后土皇地祇效仿昊天而设的,还是太乙救苦天尊为广度三途而设立,还是张道陵天师与鬼帅立盟威时设定的呢?大道为超度三途苦难,救拔九幽沉沦,到底是怎么做的呢?又化身哪些神仙救度的呢?

一、地狱究竟是怎么来的?

据《九幽地狱救苦法》载,天堂皆在我,地狱不离心。道教认为,人生在世,所作所为,动合乎理,死后就没有罪,也就没有地狱。地狱出现是因为“世人心术颠迷,六尘俱染,至於诬毁圣真,背叛君父。杀生偷盗,负命欠财。一生昧心,奸欺肆纵”,以至于死后其魂,堕入地狱。

《九幽地狱救苦法》还指出,愚人劳心损志,日间神乱,夜卧魂飞,随事作用,现诸恶境,及其睡觉,方知妄梦。所谓地狱,其实和这种妄梦是一样的。凡生前所作的因缘,到死后所受的苦趣。也就是说,地狱无形无象,是随罪魂的生平恶念,其狱即现,皆为意念幻化,并不象阳世官府所建的牢狱。

地狱生於诸罪,罪业原於一心。既然地狱是亡魂的妄想,自求牢笼,无形五象,到底是怎么被破的呢?据道经记载,地狱无实,形难言破。心法无定,相难言捉。欲定其心,先断其妄。妄之既断,罪斯无形,则地狱破矣。所以,破狱其实就是定心断妄。

正如《清静经》所说,“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责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天阳则明,地阴则暗。暗则为苦,苦则幽囚,即是地狱。要想破狱,必须先运天光,假符而委炁,假炁以舒光,以明破暗,以阳破阴,以真破妄。道教认为,上士一悟无疑,下士未能了达。道妙难穷,心法无尽。

二、道教的破地狱有什么说法?

道教破狱科仪有破九幽狱破五方狱之分,师承和地区不同,也有差别。一般认为,为国祈福、超度四生六道十类孤魂等众,方能行破九幽狱科;为普通大众建醮,多行破五方狱科。

其中,九幽,是幽冥、幽阴、幽夜、幽酆、幽都、幽治、幽关、幽府、幽光的合称,即八卦九宫,按九州分野,各有社令主守,在天为九霄,在地为九州,九宫化形为九狱,其名有九,乃一气所化,一念必感。

凡人生前一念之恶,其狱即现,其报亦随之。故太上垂慈,振拔幽魂,共出迷津,超升仙界。凡建设九幽大斋,为报答四恩,普度沉沦苦爽:

若设三、五天的小斋,不祝国不度九幽,只度众魂,上帝特为几魂而开恩,赦诸地狱,只可设三涂五苦,九斋之数足也。破狱之事,不必举行,庶免僭渎,然孝子报亲,一念存诚,忏悔酬天答地就足够了。

如果必须行持,却当随设斛食,振济远近沉魂,不拘多寡,随力建功。若欲行之,无量苦爽穷魂,堕入地狱,若非祈天请命,申奏天地水阳,颁符破狱,解释九幽十类孤魂,河沙甶孑,当此法行之。

九幽狱,上属北斗所治。虽分布九方,各有其名,然后随死魂生平恶念,以见其狱。据《破狱法》载,破狱之法,合以策杖扣狱扃。三洞法师用策杖,正一法师持剑而破狱,受中盟大洞箓者可用策杖,其他盟威法箓可用剑。

所以,破地狱也并非用斧、锤之类的东西砸破地狱门,而是高功法师用自己真阳,假借天尊慧光,遍照九幽,罪魂随光出离幽狱,上升福庭。

济度幽冥,以真而觉妄。凡人生则迷真,死则失真,一真既失,妄想从生,现诸苦报。圣师立教无他,专以真而觉妄也。盖人心迷失真元而入幽境,虽千圣亦难着力,惟能运一真破一妄,使痴魂於清净,了然脱去苦境,不有萦牵,也不失太上慈悲立教之初意。

三、酆都大帝和九幽拔罪天尊是谁?

说起九幽,很多人便想起“九幽拔罪天尊”,那么九幽拔罪天尊是谁?很多人也分不清地府神仙,比如酆都大帝、东岳大帝、甶孑大帝、十殿阎王都是什么关系?限于篇幅,今天主要介绍酆都大帝。

其实,我们常说的九幽拔罪天尊就是酆都大帝,道教尊为北方五炁天中太阴北帝、北阴酆都玄卿大帝、太阴真君总理大化天尊等,居阴景天宫,又北阴酆都宫,掌管一切狱,主构二百四十司,管辖五万众,考掠罪人,推穷轻重,纤细不漏,举奏善恶。

《洞渊集》载,酆都在北方,癸地为鬼户,死黑之根,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回三万里,其山有洞宫,皆鬼神之都。山内外各有十二宫,合为二十四阴宫。主考罚罪魂之所,其三官、九府、二十四狱。所以,在《上清天蓬伏魔大法》中,酆都大帝又称北方癸地酆都罗山五灵玄天北帝神君。

冥官鬼神主黑簿之司,皆浊黑凝滞为地之根,阴黑之主,乃九地枢机焉。山林草木,皆禀毒恶之黑。所生为锋刃烁空,黑烟濛勃,昼夜不停,中有执罚神兵,常考理罪魂。

三元八节,北帝冥官引出历劫穷魂,责问罪衅端由、州县乡土,坟墓所在,居住年代去处。或罪法深重,天未原赦者,即流殃见世子孙,灾难自此而生。

天堂地狱在心头,善恶分明祸福游。如果曾行恶事,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转祸为福。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心善、行善、言语善,就没有地狱。相反,如果不念善因,惟恶是修,恶念随起,地狱就在眼前。

九幽宝诰
志心皈命礼。五台混融,一袖独建。赞真常之不静,发妙炁以周旋。历劫度人,施恩光以阴境;存流仙化,诗参读于上天。大开利益之门,拔度沉轮之苦。慈悲应物,阐教分形。超四爽于冥途,度神鬼于众处。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幽冥教主,九幽拔罪天尊。

酆都宝诰
志心皈命礼。位居北府,职隶幽都。掌判生死,赏善罚恶而不漏;权司功过,惩奸褒良以无偏。镇北阴黑暗之山川,察中洞光明之世界。巍巍功德,鬼神咸乐于皈依;赫赫威灵,人民同沾其惠泽。司命司禄,判生判死。十宫普为倾心,六洞同为拱手。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地府北阴酆都,玄卿大帝,九幽拔罪天尊。

破狱科诰
志心皈命礼。九炁仙境,泰岳圣宫。总统三界,十极至圣。掌万天之权衡,判四州之禀命。授玉帝之宝诰,举九天之金仙。赐福善而应吉,校群品而化度。赫赫威奕,荡荡高明。众生慈父,五岳上圣。三教能仁,九炁丈人。大悲大愿,大圣大慈。酆都大帝,太阴真君,总理大化天尊。

志心称念九幽拔罪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问:何以魔力如是之大?

答:初学人不辨魔佛之义,遂若惊弓之鸟矣,当知魔亦佛也。只此一念,颠倒惑乱者为魔,故从麻从鬼,鬼多如麻,其乱可知。妄心分别颠倒,亦由是耳,若此一念清净无染,了无执住,内魔既息,外魔亦亡。息者归入自心也,以魔佛同一为我之本体,故其力相同而相对。识得根本,魔军自破,顿开佛慧,文殊亦难与辩义,此言心转般若,其妙如是。学人当从佛上用功,勿从魔上生怖畏,自己不肯用功,见他人过处,才是魔耳。

——王骧陆居士

做出世的隐者,还是入世的侠者?#道教#

中国历史上的诸多文化名人,观其一生命运起伏,总离不开入世与出世这两个命题。许多执着之人,一心求入世却终究时运不济,一念想出世又总被魔障缠绕。很多初学道者,往往是在社会上遭遇了一些挫折,一时心灰意懒就想到道观中求个出世清静。

然而,究竟是要做出世的隐者,还是做入世的侠者,在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前,修行将很难保持定性。若论修道事,始终逃不开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二者之间的选择难题。

老子留世五千言《道德经》,概其要义,唯有“无为”与“自然”二字是其精华。后世人学老子之道,多以“清静无为”作为修行的根本,这便是出世心之源始。太史公司马迁作《史记·老子列传》,其记载曰:“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又兼有老子西出流沙的传说,其无为学说与神隐经历,更成为传统文化中隐逸精神的首要代表。而道家另一代表人物庄子,他不但鲜明地批评了百家诸子的言论,而且提出了“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论点,认为世间人们所有的有为法,必然都是一场是是非非的利益输送。庄子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心斋、坐忘等方法臻达天真之态,从而返归于“无何有”之乡,最终实现道家所追求的无待真逍遥。

老庄为道家的出世精神奠定了理论基础,尤其是庄子还细致描述了以姑射山神人为代表的神仙境界,由此一来得道成仙便成为道教修行的终极目标。不论是秦皇汉武的求仙问药,还是炼制内外丹法的黄白之术,均依据于“长生久视”、“在世长年”等理论。如果把人生的终结作为限定的话,长生成仙便是对人世间的超越,其代表的必然是道教出世的情怀。

《易经》中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若把出世隐修思想作为“阴”来看的话,与之相对应的“阳”必然表现为入世功行。孙昌武先生提到:“道教是在上古以来的本土宗教信仰和精神生活基础上逐步形成的,鲜明地体现华夏民族重现世、重人生的精神。原始道教经典《太平经》已经提出‘任命最重’‘寿最为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观念。”这就把人们对道家、道教的出世观念,引向了人本、家本和国本的入世诉求。有意思的是,道教因求长生而重视对现世生命的炼养,这正是用积极入世的方法来寄托逍遥出世的心,二者毫不违和地在同一生命体上平衡地展现了出来。

尽管世人总是把道人想象成“不染人间桃李花”的模样,但回归到道教第一经典《道德经》,会发现老子在讲“无为”的同时,同时还提出了“为无为”、“无不为”的观点。而且道祖还提出一个具有“安平泰”特质的理想社会,人们可以“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样的“小国寡民”,正是陶渊明所向往的那个世外桃源,也与儒家所追求的“大同”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以治国之方的角度去看《道德经》时,不禁要思索一个问题:老子究竟是在告诉人们无为,还是要有为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或许可以从老子的学生,孔子的言谈中找到答案。《论语》中有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孔子认为,人们之所以会为了利益起纷争,一方面是因为寡、不均、贫这三方面的物质原因,但根本还在于心中的不安。治国是解决物质上的问题,治身是结果心灵上的困惑,这都是有为之法。但有为之治要实现的目的,在于使人少私寡欲,逐渐臻达于无为。

在道教看来,入世是在努力地消除使人身心不安的内外要素,出世则是人们可以安于自我的一种精神逍遥。于此,也就不难理解“无为”与“有为”之间的辩证了。此二者并不是一对相互对立的哲学关系,而是以无为之心去行有为之事,以内心中的恒常清静去应对世间无常的变化。正如《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中所言:“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道德经》中讨论的“有”与“无”,道教修行者所秉持的入世与出世,这些词汇都应该从心学上的体用关系去认知。

从有到无,借假修真,这才是道教历来所遵循的修行法则。唯有把个人与整个社会相结合,把道教的无为之心与有为之方结合起来,此时再去读老庄,会发现《道德经》并不只是一本讲述清修的著作,其涵盖的是老子对春秋乱世的隐忧,以及他从多年为柱下史而得出来的治国、治家、治身的经验之谈。哪怕是追求世外逍遥的庄子,也把叙述的落脚点放在了“人间世”和“应帝王”上。归根于底,修行仍要从人间的有为法入手,才能逐步去求证无为和无待的真逍遥。对任何一方的片面追求,都是修行路上的偏颇和执念。不论出世还是入世,做好当下事,才是真正的修行之士所为。

作者:武当玄拙 腾讯道学 https://t.cn/RxDXl1r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中法建交60周年#【#维和防暴队原型来了#】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群像扫描——他们是身着蓝盔的和平使者,在异国他乡,他们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 #poohpavel[超话]#一起长长久久吧一起来参加吧噗帕宝宝走过路过别错过,噗噗21岁生日yy开始啦[打call][打call][打call],一起为宝宝爹
  • 最后,至少准备10名具备吸引力和互动能力的主播,他们将成为你在TikTok上的关键力量。最后,至少准备10名具备吸引力和互动能力的主播,他们将成为你在TikTo
  • 【#全国古茶树超97%分布在云南##这届年轻人爱喝茶#】今天(5月21日)是国际茶日,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家创新联盟与西南林业大学古茶树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中
  • 只要一见面就会不自觉发出友好的欣赏和喜欢,在科室里都穿一样的衣服还看不出来,刚才下班拿快递遇见一个同事遛狗给我美晕了[泪]穿着拖鞋素颜出门也那么好看,好有冲击力
  • 当‮轻你‬轻降‮在落‬地面上时,会‮准被‬备好的香槟、茶、咖‮和啡‬美味的‮心点‬所迎接,你‮以可‬在这‮和里‬其他乘‮分客‬享你的‮行飞‬经历,留下‮贵珍‬的
  • 3、长沙亲子鉴定在湖南司法鉴定所或者司法鉴定中心能做;注意事项:①国家规定司法鉴定机构不能接受个人委托的无创胎儿以及个人亲子鉴定,因此做私下了解的亲子鉴定一般是
  • 但其实身体上的饥饿是缓慢地感觉到的,吃东西的冲动并不那么可怕,也不需要立即满足(除非你已经真的很长很长时间没有吃东西了)一旦被别的东西吸引注意力可能会暂时忘记,
  • 整个初夏求三季,每天捥野菜蒲公英的地方越走越远…… 如今到了北美才知道,东北的荒山野岭田地田野的蒲公英,远没有北美这么多、这么大、这么到处都是、野蛮疯狂生长,很
  • ?1955马衔扣盒子包mini版\n型号53\n更多高清细节: ??双十一提前开抢:\n\n尺寸:21*20*11cm\n??秒杀款不退换_全新无质量问题_
  • 」 ——————@任嘉伦Allen ══════─╄ove ♡⁵²⁰₁₃₁₄══════RJL#任嘉伦# RJL#任嘉伦2024共赴嘉期# ⁸◇任嘉伦宣夜|任嘉
  • 辽宁省阜新市——金府花园——位置在市政府后身500米。。。 辽宁阜新市,金府花园。小区是动迁户。小区的住户,冷漠,阴险,凶狠,趋炎附势,贪婪,打群架,拉帮结伙
  • 最后,我想说的是,商业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更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当我们说“没有谈不成的生意”时,实际上是在强调一个事实
  • 在我家,食物中毒可能因为“苹果烂一块,切切就能吃!一靠近西湖就是浓郁的草木香气,缺木人很愉悦,睡眠好得不行,清明两岸柳绿桃红,暑假去就是热但能看到荷花,完全跟着
  • 年龄(几几年):04 身高(cm):166 城市:重庆渝北区 体重:100左右 学历:本科 职业:大学 自我介绍:是音乐生,主修器乐,平时比较社恐,但是熟人面前
  • 摩登兄弟刘宇宁 刘宇宁@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开始推理吧[给力]刘宇宁卓不凡[给力]刘宇宁天行健刘宇宁燕子京[给力]刘宇宁珠帘玉幕刘宇宁魏劭[给力]刘宇宁折腰刘宇
  • 说起缘分是很奇妙的,有时候来的很突然,有时却怎么等也迟迟不来,好像是上天早已经安排好的一样,在一个最佳的时间最佳的地点才能够相识相遇!活得通透的人,没有特别想维
  • 放下,你就赢了放下是一种解脱、一种顿悟;放下是心态的选择,是生活的智慧。一、放下压力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
  •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马星集团##土地收购##乌鲁冷岳##GlengowrieEstate##城镇开发##房地产##开发价值##马来西亚##SeaT
  • 从3岁开始握起画笔的天然,画功自然不必说,用心地去观察生活,让她练就了超凡的洞察力,看风景时,会记住颜色的变化,无意间听到他人的对话,或偶然瞥到世界的一角……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