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降雨杨家村 神仙助金虔孝子#炼心篇#

罗真人,即是神仙罗公远。在蒙阳罗江坝,靠近九陇、什邡的地界(在漓沅山治后边),现在相传为罗仙范的仙宅。真人在青城山的南边修道,现在称为罗家山。唐玄宗的时候来宫中朝见,在皇宫里出入,辅导皇室,有专门的传记记载此事。到现在,有时会出现在堋口、什邡、杨村、蒙阳、新繁、新都、畿服等等地方,有很多人都亲眼见到过真人。真人并不只化现为一种外貌,有时化为老妪,有时化为乞讨的人。每当不风调雨顺的时候,田间、农业荒废,真人一定会出现。很有可能,真人在仙界里主要司职风雨和水旱相关的职务。

杨家村的很多居民,因天大旱,准备在洛河口后边的李冰祠庙里祈雨。当时天气非常的炎热,众人在路边的树荫下乘凉,忽然有一个老妇人来到人群里,坐下来问大家:“你们这是要到哪里去啊?”大家齐声答道:我们将要去李冰祠的神庙里祈雨。老人家答道:“要求雨,还得求罗真人嘞,别的神仙啊,这个不归他们管,向他们也求不来雨的嘞。”说完之后便不见了,大家才明白过来,老人家是罗真人所化现的,于是在见到罗真人的地方设坛焚香,祈祷真人降雨。不一会,风起云涌,已经有小雨淅沥沥地落下,大家淋着小雨,喜出望外,结伴回家。

那天夜里,方圆数十里之内,都久旱逢甘雨,干旱得到解除。乡亲们之后在祈雨的地方修建了敬奉真人的宫观,并塑真人像以虔诚地敬拜。别的乡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也纷纷奏乐、献花,来祈请真人,迎接真人像到本村,另外设立坛场,修建新的宫观,也立刻下雨,缓解了干旱。因此,什邡、绵竹等等七八个县里,处处都建有真人的宫观,请求、祈福,没有不应验的。

金银行钱庄的杨初,动乱的时候,家乡被占领,被敌军围在重围之中,要求缴纳军饷七百多千,杨初变卖家产,却还不足以支付一半的数额。杨初非常孝顺他的母亲,每到军队来催促,要求缴纳军饷的时候,都对母亲谎称自己是外出有事情,害怕母亲担心他。曾经杨初在山中的宫观里得到真人的一幅画像,时时焚香、庄重地敬奉,已经很多年了。杨初为被迫缴纳军饷的事情愁得焦头烂额,内心非常的痛苦。这天由军营回家,一路上遇到的朋友们都过来安慰他,杨初只是低着头走路,简单地回答着。

杨初回到家,只觉得浑身无力,便瘫坐在自己房间的椅子上,自言自语道:“以往和平时候要筹集那么多的钱都是很不容易的事,现在这战争时期,要我一个人出那么多,这分明是比盗贼还凶恶。如果不是还要照顾家庭,真的想一了百了,这样的生活哪是人过的!”说完愤懑的拿起桌上的杯子,想狠狠地摔到地上,但转念一想,肯定会惊动母亲,母亲知道他刚由军营里回来,肯定会更加担心。想到这里杨初不由自主地落下泪来,万念俱灰地坐在椅子上,双眼没有半点光芒。晚饭之后,杨初怎么也睡不着,等家人们都入睡了之后,一个人来到真人画像前,焚香敬拜之后,来到前院的店铺,看着空荡荡的柜子,继续想有什么办法可以稍微缓解一下现在的困境,却一筹莫展。

杨初想得正专注,忽然有一个人来到杨初的面前,轻声呼喊他的名字,二人简单行礼之后,这位气质非凡的老者虽然不曾见过,但好像对他的遭遇非常了解,直接问他所要求缴纳的军饷,现在打算如何准备。杨初见这位老者气质非同常人,便将自己的难处都详细地和这位老者说了一遍。这位老者让他去集市上买生铁,准备好炭火。第二天,让杨初过来点燃炭火,将堆起来的生铁都投进炭火里,当天晚上老者便离开了。临行之前对杨初说:“我是罗公远,在青城山里。因为你非常地孝顺,又道心坚固,所以特意前来,将这些黄金赠送给你,用来支付军队要求缴纳的军饷,剩下的你可以用来补贴家用。”杨初这才意识到老者是真人所化现,作揖拜谢完真人之后,转身看火炉里炼出来的铁,都变成了黄金,一时间泪如雨下,朝着真人消失的方向跪拜,感谢真人将他们一家自生死边缘解救出来。

真人后来又为杨初指明前往山中的道路,让他可以来到山中拜见。杨初也得到真人赠予的一些丹药,用来侍奉父母。他们吃了丹药之后,头发也变回了黑色,年迈的身体也变得壮实了。

有一次杨初来到山中,与真人一起云游。

真人问道:“近来父母如何?”

杨初道:“父母近来安康,全得真人所赐的丹药,身体也越发年轻了。”

真人道:“你知道为什么能够有这样的功效吗?”

杨初道:“还请真人开示。”

真人道:“大道虚缈无涯,我们与道合一的程度是有深浅的不同的。如果能深层次的与道合一,就可以直接转化形体;如果是浅层次的,就只能显现到我们心的层面。能直接转化身体的,是神人的层次;只转化心的层面的状况,虽然能得到智慧、明觉,但还是难免身体会衰老、凋谢。”

真人继续道:“形、气、神都是元气所化现的,元气是人的根本。元气是没有穷尽的,是天地之中的真阴真阳长存的真精状态,是圣父、灵母那里秉承来的气。一般人的身体是有限制的,是阴阳短暂浑浊的状态,是凡间父母那里秉承来的气。如果我们能以天地之间真阴真阳的气,来转化凡间父母那里秉承来的身体,让这样的身体转化为纯阳、真精的形体,就可以与天地同寿了。”

《云笈七签》:“罗真人,即神仙罗公远也。于蒙阳罗江坝,接九陇、什邡之界,在漓沅化后,今相传号罗仙范仙宅,修道于青城之南,今号罗家山。明皇朝,出入帝宫,辅导圣德,自有内传。至今隐见于堋口、什邡、杨村、蒙阳、新繁、新都、畿服之内,人多见之。不常厥状,或为老妪,或为丐食之人。每风雨愆期,田农旷废,则必见焉。疑其仙品之中,主司风雨水旱之事也。杨村居人众以旱暵,将祷于洛口后城李冰祠庙。热甚,憩于路隔树阴之下,忽有老妪,歇而问曰:众人欲何往也?悉以祈雨事答之。妪曰:要雨须求罗真人,其余鬼神,不可致也。言讫不见,众知妪即罗真人也,于是见处焚香以告焉。俄而风起云布,微雨已至,众乃还家。是夕,数十里内,甘雨告足。乃于其所置天宫,塑像焉。诸乡未得雨处,传闻此说,以音乐香花,就新宫祈请,迎就本村,别设坛场,创宫室,雨亦立应。如是什邡、绵竹七八县界,真人之宫,处处皆有,请祷祈福,无不征效。忽为乞士,于堋口江畔,谓人曰:此将大水,漂损居人,信我者迁居以避之,不旬日矣。有疑其异者,即移卜高处,以避水灾,其不信者,安然而处。五六日,暴水大至,漂坏庐舍,损溺户民,十有三四焉。居人以为信,立殿塑像以祠之。金银行人杨初,在重围之内,配纳赡军钱七百余千,货鬻家资,未支其半。初事母以孝,每为供军司追促,必托以他出,恐母为忧。尝于山观,得真人像帧一幅,香灯严奉,已数年矣。至是,真人托为常人,诣其肆中,问以所纳官钱,以何准备。具以困窘言之。此人令市生铁,备炭火。明日,复来燃炭,垒铁投之,一夕而去。临行谓之曰:我罗公远也,在青城山中。以尔孝不违亲,心不忘道,以此金相助,支官钱之外,可以肥家。复引初往山中,时令归觐。初亦得丹药,以奉其亲。发白还青,老能返壮矣。”

《坐忘论》说:“虚无之道,力有深浅,深则兼被于形,浅则唯及于心。被形者,神人也;及心者,但得慧觉而身不免谢。”陶真人云:“元气者,人之根本也。”

《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将无涯之元气,续有限之形躯。无涯之元气者,天地阴阳长生真精,圣父、灵母之气也。有限之形躯者,阴阳短促浊乱,凡父母之气也。故以真父母之气,变化凡父母之身,为纯阳真精之形,则与天同寿也。” https://t.cn/Evk4evd

【庄子:少做梦,才有真人生】梦寐与觉寤是人类每日必经的精神活动。关于这两种精神活动,中国先哲有“梦觉关”的说法。据传北宋徽宗年间,一僧过游广东丹霞山,有“半生在梦里过了,今日始觉清虚”之悟,于是筑庵半岩,名曰“梦觉关”。南宋大儒朱熹也有“格物是梦觉关”之说。明代书法家田致平还曾将其居所取号为“梦觉关”。这些“梦觉关”的说法,都是从人生哲学层面对梦觉活动的理性反思。而说到梦觉活动的哲学反思,不能不上溯至庄子,因为“《庄子》是先秦时期最早以纯粹理性态度来思索梦的一部著作”。#每天读国学#

庄子对梦觉的哲学反思,集中开示于“长梧子论圣”的寓言故事。长梧子与瞿鹊子讨论圣人能否做到无欲无求、万物一体,从而“游乎尘垢之外”。对于这个问题,孔子认为这是“孟浪之言”、无稽之谈,瞿鹊子则认为这是“妙道之行”、高明之论。庄子借长梧子之口,对这两种说法都提出了批评,其中说道:“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

在这段经典的哲学对白中,庄子对梦觉现象进行了层层递进的反省审视。首先,梦与觉的内容可以相互颠倒变换。“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梦中饮酒作乐,觉醒却悲伤哭泣,梦中悲伤哭泣,觉醒却打猎享乐,梦觉内容正好颠倒。道家还曾有“尹氏主仆之梦”:周国大户尹氏每夜“梦为人仆”,而其老仆则每晚“梦为国君”。觉为主而梦为仆,觉为仆而梦为主,主仆二人的梦觉内容可以经常变换。

其次,梦境有真实与虚幻之分。对觉者来说,梦境为幻而非真,但对梦者来说,梦境为真而非幻。这就是庄子所说的“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佛教也有相似的话:“未觉不能知,梦所见非有。”梦境的真实与虚幻,梦中人无法分辨,只有觉者才能判断。

再次,觉醒有真觉与假觉之别。世人大概都有过“梦中梦”的经验:在梦中头头是道地分析自己的梦中之梦。庄子称这种现象为“梦中占梦”。梦中占梦时,梦中人会认为占梦之人是觉醒的,梦中之“占”是真实的,而所占之梦是虚幻的。“觉而后知其梦也”,只有到了真正觉醒之后才发现,梦与所占之梦皆是虚幻。从真正觉醒的人来看,梦中占梦之人的觉醒其实只是一种假觉、幻觉。

最后,人生如大梦。在长梧子看来,“丘也与女,皆梦也”,孔子与瞿鹊子两人的说法都是在做梦,那么长梧子应该是最终的觉者。但长梧子却说:“予谓女梦,亦梦也。”他对孔子与瞿鹊子的判断也仍然是在说梦话。也就是说,长梧子最终的觉醒,可能还是在梦中。如此一来,就会得出一个要命的结论,即人生如梦。世人自以为觉醒,其实世人都在做梦。这种普遍的人生梦幻状态,庄子称之为“大梦”。所以解庄者有言“大梦者,举世不觉之谓”。

庄子讨论梦觉,是为了解决看待生死的态度问题,“觉梦之分,无异于死生之辩”。在庄子看来,之所以会出现人生如大梦的状态,是因为世人常以“相待”的眼光看待生死梦觉。“相待”的基本意思是说,人生事相、宇宙万物都处于一种区别对待、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没有独立的意义。

长梧子举了一个“丽姬悔泣”的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艾封人之子”丽姬被晋国俘获之初,“涕泣沾襟”,非常伤心;但当她到了晋国王宫,与王共寢,美食佳肴,又“悔其泣”,后悔当初不该哭泣。丽姬之所以一会儿哭泣,一会儿又悔泣,就是因为她心存是与非的对待分别之念:起初哭泣,是以艾地生活为是,而以俘虏生涯为非;后来又悔其哭泣,是以王宫生活为是,而以当初的担忧哭泣为非。那么到底孰是孰非呢?以相待的眼光来看,这是永远说不清楚的人生迷茫。

“丽姬悔泣”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悦生恶死”的人生问题。既然丽姬起初“涕泣沾襟”,而后又“悔其泣”,那么从人生来说,怎么知道“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世人在最后死亡之时,难道就不会后悔生前的悦生贪生之念呢?悦生恶死也是一种是非相待:以生为是,以死为非。“死悔蕲生”却证明了生死是非并不是那么容易分辨清楚的,也许生并不值得喜悦,而死亦非可恶。庄子“髑髅言死”之梦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庄子到楚国枕着一个空髑髅入睡,夜里梦见髑髅对他说,死比生快乐,因为死后没有贪生失理、斧钺之诛、冻馁之患等等“生人之累”。对髑髅来说,死非但不可恶,甚至是“南面王乐”。由此可见,悦生恶死只不过是相待之念所造成的人生迷惑。

要想摆脱悦生恶死的人生迷惑,就要走出梦觉分别的“大梦”状态。“大梦”状态中,世人永远无法证明自己到底是在梦中还是觉醒了。当我们说他人在做梦,我们可能只是在说梦话;当我们知道自己在说梦话,我们可能仍然是在做梦。庄子称这种情况为“吊诡”。“吊诡”不是形式逻辑上的自相矛盾,而是一种辩证的诡辞,“辩证的诡辞是通过一个矛盾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这个更高的境界就是“庄周梦蝶”所达到的梦觉不分状态。

在《齐物论》的最后一章,庄子做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梦:自己化为一只翩翩起舞的美丽蝴蝶;突然醒来,发觉自己仍是庄周。庄子弄不清楚,是他在梦境中化为了一只蝴蝶,还是他的觉醒状态其实只是蝴蝶所化的一个梦。庄周梦蝶的梦觉不分状态,庄子称之为“物化”。“物化”就是物我化而为一,人与物不再有分别对待,不再有是与非的分别、生与死的分别,当然也就没有了梦与觉的分别。“庄子寓意于蝶,以明梦觉无复分。”进入“物化”的境界,“就能够超出梦、醒与生、死,进入一个特殊的领域”。

这种超出梦觉分别、生死相待的“特殊的领域”,庄子又称之为“不梦”。庄子认为只有真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所以《庄子》一书中有真人、圣人“其寝不梦”的说法。当然,没有梦觉分别的“不梦”境界,并非完全没有梦寐的精神活动。“人而无梦,槁形灰心之流。”连自然而然的梦寐活动都没有的人,大概只能是“槁形灰心”的植物人。“不梦”是指不再以区别相待的眼光看梦觉,“醒着的人不要执著于梦与醒的分别。执著就意味着你又重新跌入梦中”。

“不梦”是真正的觉醒,庄子称之为“大觉”:“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大觉不但知道梦境为不真,而且知道梦觉分别也是虚幻。达到“不梦”的大觉境界,才真正透破了“梦觉关”,从而“无彼我、同是非、合成毁、一多少、齐大小……参年岁、一生死、同梦觉”,无欲无求,万物一体,“游乎尘垢之外”。

#庄子#:少做梦,才有真人生
梦寐与觉寤是人类每日必经的精神活动。关于这两种精神活动,中国先哲有“梦觉关”的说法。据传北宋徽宗年间,一僧过游广东丹霞山,有“半生在梦里过了,今日始觉清虚”之悟,于是筑庵半岩,名曰“梦觉关”。南宋大儒朱熹也有“格物是梦觉关”之说。明代书法家田致平还曾将其居所取号为“梦觉关”。这些“梦觉关”的说法,都是从人生哲学层面对梦觉活动的理性反思。而说到梦觉活动的哲学反思,不能不上溯至庄子,因为“《庄子》是先秦时期最早以纯粹理性态度来思索梦的一部著作”。

庄子对梦觉的哲学反思,集中开示于“长梧子论圣”的寓言故事。长梧子与瞿鹊子讨论圣人能否做到无欲无求、万物一体,从而“游乎尘垢之外”。对于这个问题,孔子认为这是“孟浪之言”、无稽之谈,瞿鹊子则认为这是“妙道之行”、高明之论。庄子借长梧子之口,对这两种说法都提出了批评,其中说道:“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

在这段经典的哲学对白中,庄子对梦觉现象进行了层层递进的反省审视。首先,梦与觉的内容可以相互颠倒变换。“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梦中饮酒作乐,觉醒却悲伤哭泣,梦中悲伤哭泣,觉醒却打猎享乐,梦觉内容正好颠倒。道家还曾有“尹氏主仆之梦”:周国大户尹氏每夜“梦为人仆”,而其老仆则每晚“梦为国君”。觉为主而梦为仆,觉为仆而梦为主,主仆二人的梦觉内容可以经常变换。

其次,梦境有真实与虚幻之分。对觉者来说,梦境为幻而非真,但对梦者来说,梦境为真而非幻。这就是庄子所说的“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佛教也有相似的话:“未觉不能知,梦所见非有。”梦境的真实与虚幻,梦中人无法分辨,只有觉者才能判断。

再次,觉醒有真觉与假觉之别。世人大概都有过“梦中梦”的经验:在梦中头头是道地分析自己的梦中之梦。庄子称这种现象为“梦中占梦”。梦中占梦时,梦中人会认为占梦之人是觉醒的,梦中之“占”是真实的,而所占之梦是虚幻的。“觉而后知其梦也”,只有到了真正觉醒之后才发现,梦与所占之梦皆是虚幻。从真正觉醒的人来看,梦中占梦之人的觉醒其实只是一种假觉、幻觉。

最后,人生如大梦。在长梧子看来,“丘也与女,皆梦也”,孔子与瞿鹊子两人的说法都是在做梦,那么长梧子应该是最终的觉者。但长梧子却说:“予谓女梦,亦梦也。”他对孔子与瞿鹊子的判断也仍然是在说梦话。也就是说,长梧子最终的觉醒,可能还是在梦中。如此一来,就会得出一个要命的结论,即人生如梦。世人自以为觉醒,其实世人都在做梦。这种普遍的人生梦幻状态,庄子称之为“大梦”。所以解庄者有言“大梦者,举世不觉之谓”。

庄子讨论梦觉,是为了解决看待生死的态度问题,“觉梦之分,无异于死生之辩”。在庄子看来,之所以会出现人生如大梦的状态,是因为世人常以“相待”的眼光看待生死梦觉。“相待”的基本意思是说,人生事相、宇宙万物都处于一种区别对待、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没有独立的意义。

长梧子举了一个“丽姬悔泣”的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艾封人之子”丽姬被晋国俘获之初,“涕泣沾襟”,非常伤心;但当她到了晋国王宫,与王共寢,美食佳肴,又“悔其泣”,后悔当初不该哭泣。丽姬之所以一会儿哭泣,一会儿又悔泣,就是因为她心存是与非的对待分别之念:起初哭泣,是以艾地生活为是,而以俘虏生涯为非;后来又悔其哭泣,是以王宫生活为是,而以当初的担忧哭泣为非。那么到底孰是孰非呢?以相待的眼光来看,这是永远说不清楚的人生迷茫。

“丽姬悔泣”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悦生恶死”的人生问题。既然丽姬起初“涕泣沾襟”,而后又“悔其泣”,那么从人生来说,怎么知道“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世人在最后死亡之时,难道就不会后悔生前的悦生贪生之念呢?悦生恶死也是一种是非相待:以生为是,以死为非。“死悔蕲生”却证明了生死是非并不是那么容易分辨清楚的,也许生并不值得喜悦,而死亦非可恶。庄子“髑髅言死”之梦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庄子到楚国枕着一个空髑髅入睡,夜里梦见髑髅对他说,死比生快乐,因为死后没有贪生失理、斧钺之诛、冻馁之患等等“生人之累”。对髑髅来说,死非但不可恶,甚至是“南面王乐”。由此可见,悦生恶死只不过是相待之念所造成的人生迷惑。

要想摆脱悦生恶死的人生迷惑,就要走出梦觉分别的“大梦”状态。“大梦”状态中,世人永远无法证明自己到底是在梦中还是觉醒了。当我们说他人在做梦,我们可能只是在说梦话;当我们知道自己在说梦话,我们可能仍然是在做梦。庄子称这种情况为“吊诡”。“吊诡”不是形式逻辑上的自相矛盾,而是一种辩证的诡辞,“辩证的诡辞是通过一个矛盾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这个更高的境界就是“庄周梦蝶”所达到的梦觉不分状态。

在《齐物论》的最后一章,庄子做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梦:自己化为一只翩翩起舞的美丽蝴蝶;突然醒来,发觉自己仍是庄周。庄子弄不清楚,是他在梦境中化为了一只蝴蝶,还是他的觉醒状态其实只是蝴蝶所化的一个梦。庄周梦蝶的梦觉不分状态,庄子称之为“物化”。“物化”就是物我化而为一,人与物不再有分别对待,不再有是与非的分别、生与死的分别,当然也就没有了梦与觉的分别。“庄子寓意于蝶,以明梦觉无复分。”进入“物化”的境界,“就能够超出梦、醒与生、死,进入一个特殊的领域”。

这种超出梦觉分别、生死相待的“特殊的领域”,庄子又称之为“不梦”。庄子认为只有真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所以《庄子》一书中有真人、圣人“其寝不梦”的说法。当然,没有梦觉分别的“不梦”境界,并非完全没有梦寐的精神活动。“人而无梦,槁形灰心之流。”连自然而然的梦寐活动都没有的人,大概只能是“槁形灰心”的植物人。“不梦”是指不再以区别相待的眼光看梦觉,“醒着的人不要执著于梦与醒的分别。执著就意味着你又重新跌入梦中”。

“不梦”是真正的觉醒,庄子称之为“大觉”:“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大觉不但知道梦境为不真,而且知道梦觉分别也是虚幻。达到“不梦”的大觉境界,才真正透破了“梦觉关”,从而“无彼我、同是非、合成毁、一多少、齐大小……参年岁、一生死、同梦觉”,无欲无求,万物一体,“游乎尘垢之外”。
◎本文原载于《解放日报》(作者杨少涵,余敏),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二、硬管内镜的维修实例解析1、电切镜维修a.用途:在肾、膀胱、输尿管、宫腔、腹腔等手术中对前列腺、肿瘤、息肉、结石等进行切除治疗b.故障现象:图像模糊、图像不全
  • 也很期待有一天,带着小朋友一起去看你,让她也看看,妈妈的青春是什么样子的[害羞]总之,新的一岁,希望你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益生菌##轻自由益生菌##林高远#我
  • 下次路过“109 CINEMA大阪EXPOCITY”就算不打算看电影,前来“TAG COFFEE STAN(D)”拿上一支只属于你的饮料也是个不错的体验哦! ​
  • ·不过也要谢谢你,因为你这一闹,我收获了更多很友善的新人一起合作,我们合作的很愉快增加了出号效率,毕竟代出就是干这个的,而不是像你一样花时间在监视诋毁同行……(
  • 攻意识到自己也喜欢受,于是和受表白,受开始不敢相信,后来思考了一段时间后悄悄去找攻表白,很真诚的见面回应,很真诚的说我能对你好(呜呜 这里我真的好喜欢)两个人在
  • 为什么想当年我可以辛苦的把儿子养育成人,现在,在我需要别人陪伴的时候,好不容易有人愿意陪我这个老头子,为什么做儿子的不但不支持,还要以这样的态度挖苦我,真的太寒
  • 环境:木质小屋很日式,走进门,满满的日剧风格,有上下两层,小小的楼梯走上去,坐在窗边可以看到街景,小屋内温暖的灯光,让人感觉很舒服,店内还有一些日杂的周边,一楼
  • 我不知每天面对着电脑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在高产的月份后,我也写不出诗了。在枯树映衬着的蓝天下,我开始了我的诗歌创作,那个月是个高产的月份,我一共写了十五首诗,那会
  • 这当然是很温馨的一句话,不过对我来说,生活只有健康当然远远不够,要快乐,要有趣,要发疯,要有故事,要相遇一个个精彩的人,各个阶段都得安排上相应的使命……甚至用语
  • 早晨我超级想吃豆腐 亲爱的老父亲立刻起来去给我买 给我做我爱吃的红烧豆腐 我边听网课边记笔记 我老父亲一定要把菜端到我桌子上 我是作精 吃饭盛饭必须盛中间的心心
  • #曾轶可[超话]# 感谢铁黑粉最近的照顾了,谢谢,希望如果今晚长沙台上除了唱歌她没说一句话,除了1.2.3跳 和结尾介绍乐手以外,她没说一句多的话的话,不要再来
  • 至少我作为观众看着都有点虚…找东西时看到的旧聊天记录[泪]我哭 不愧是我大一就喜欢的男生真是本人大学时期的白月光[泪]男人还是得不到的最香外形完全戳我 人细腻有
  • 所以对于我这样risk adverse的非洲鼠来说现在可能会更好些吧,比起一百多抽不黑屏,毕竟有保底不会亏得太惨……第三点是新增的,在250抽和400抽时会给随
  • 他们是善良的代表,狠心这个词儿在他们身上几乎用不到,即便有心狠的时候也是对自己狠。  巨蟹  巨蟹座在感情里总是特别容易受伤,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容易心软了
  • .✔️zui喜欢他们家的一次性锅底了 吃起来很安心又很干净 锅底属于比较柔和的那种 不会过辣 很香~吃完了还会主动给你道具往锅里“喷墨汁” 确保了一次性锅底不会
  • #TEN[超话]# 重新发一下TT 我是新粉对不起因为前担粉圈叫粉丝都是“xx鸡”所以这个ipad上打出来也是这个字 不是故意发错称呼的 非常感谢这位姐妹提醒
  • 我们可以这么看待这个问题,就好像同样是一款汽车,有的汽车是几万元,有的汽车则是几十万甚至是几百万元,虽然说都是可以驾驶和刹车,但是细节上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
  • ”似是察觉到苏繁的情绪,江安安偏过头,看了眼台上的人,又看了眼苏繁,明白了她的心事:“繁繁,你今天要不要……跟他告白试试?11、也没有什么热衷的东西 感觉追不上
  • 觉也睡不好,但是总体没那么焦虑了……除了困了饿了肠胀气,她基本上都不哭…现在多了一个要人陪玩~以后越大需求越多,需要我们慢慢发掘,要懂她~但是带孩子累人一定的,
  • 有一句话用来形容发展良好的ISTP是最适合不过了,那就是“艺高人胆大”同其他SP一样,ISTP也喜欢冒险,寻求刺激,但是他们内向的性格又使他们不喜欢太张扬,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