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之

《十箱银两和最软的轿辇》 下#古风小说[超话]##古风##小说##超话原创小说分享[超话]##言情小说推荐##虐心#

后来,姜亦然用家里的积蓄把姜大叔给下葬了,之前让姜大叔去做工的老板,给她给了些银子,说是补贴的银两和姜大叔的工钱。

  姜亦然把银两收下,她双眼无神的坐在院子里,柳仲宣看着这副模样,像极了姜亦然之前对自己那般,给她日日送饭。

  后来,姜亦然好了些这日,“柳仲宣,你和婶子搬过来住吧,我家不漏风。”

  刚开始他是不肯的,后来他同意了。

  他和他娘亲搬到了姜亦然家,柳仲宣住之前姜大叔的房子,自己和柳仲宣的娘亲住一块,多出来的一间给他做了书房。

  后来,柳仲宣的娘亲也去世了,好在他做好了准备,不像姜亦然那般伤心,本来准备草草的下葬,但是姜亦然执意给他娘买了棺木,好好下葬了。

  柳仲宣这日准备卖了房子,把钱还给姜亦然,姜亦然冲进去,“这是你家祖宅,柳仲宣!”

  她赶走买房子的人,愤愤的看着柳仲宣。

  “留着它也没用了,我要上京赶考了。”他是一个穷秀才,每日依旧在读书,就是为了上京赶考。

  “不就是银子吗?至于卖你家的祖宅吗?”姜亦然从怀里掏出来所有的钱,这些银两,是她爹的卖命钱,“这些银两你拿着。”

  “我不要。”他是不肯要的。

  “又不是白给你的,等你中了状元,骑着大白马,拿着世间最软的轿子,回来娶我!”她把钱塞到柳仲宣的手里。

  “谁说要娶你了?”

  “我,姜亦然。”她笑了,和曾经的笑容一样,“你在我家住了大半年,没人要我了,你得负责。”

  后来,柳仲宣拿着这个银两去了京里,第一次,发挥的不好,没有上榜,便在京里寻了个营生。

  第二次,他发了高烧,梦里梦见了姜亦然,他错过了考试,他懊悔的扯着面前书桌上的字。

  但他没有回去,他要中个状元回去娶她。

  第三次,他神采奕奕的从考场出来了,揭榜这日,只是中了个榜眼,他不服输,一定要中个状元回去。

  他在京城里谋了个一官半职,有了些银两,寄了些信回去,让她千万要等着他。

  第四次,他终于做了状元。

  皇上问他要什么,他说他想要十箱银两,一顶最软的轿子,衣锦还乡,到镇里当个镇长。

  这一席话,惊呆了所有人。

  皇上允了前面的话,最后的要求没应允,只是问了他为什么,他说,他要回家成亲了。

  皇上跟他说,给他留了个位置,给他放半年假,成完亲,便回来。

  他带着最软的轿子,十箱银两,千里迢迢的回来了。

  镇里的变化很大,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修缮了房屋,也盖了许多新的房子,他一眼便看到了自己家破破烂烂的祖屋。

  有人看到他站在那里,“你找谁啊,这屋子里没人。”面孔是他没见过的。

  “你不是本镇人?”

  “你怎么知道?”男人憨憨的挠了挠头,“我是从村里搬上来的,但是我搬来了六年,从未见这屋子有人。”

  他兜兜转转了许久,差点找不到姜亦然的屋子了,他站在新修的房屋门口。

  “叩叩叩……”

  “谁啊?”屋里传来的男人的嗓音,让他的手一抖,门被打开了。

  “我找姜亦然。”男人的面孔依旧是他没见过的,他的心里咯噔一下。

  “姜亦然啊,她年前就将这里卖给我了,已经搬走了。”

  搬走了?他在自己心里不断的问自己,然后敲响了李婶子的门。

  “李婶子。”他做了个揖,看着李婶子。

  “柳……柳……仲宣?”李婶子不确定的问着。

  “是我,李婶子。”

  “你回来了啊?”

  “李婶子,亦然她,搬到哪儿去了?”

  “亦然,不是前些日子成亲了吗?走时还嘱咐我看着你家的祖宅,”她做出思考的模样,“好像是嫁给了张家村的那个,那个谁来着?我一时间想不起来了。”

  “就张家村那个杨瘸子。”李大叔走了出来。

  “杨瘸子?”

  他带着人走到了张家村,站在远处,看着扶着杨瘸子坐下的姜亦然,然后自己坐在一旁洗了衣服。

  她拿起水桶,去到河边,准备打水回来,他跟了过去。

  他看着姜亦然熟练的一手提着一个水桶,这不是当初那个提不起柴火的女子。

  姜亦然打翻水桶,不过二十五岁的年纪,头上却参杂着满满银丝,脸上也长满了皱纹。

  “我回来了,我带着你要的十箱银子,你要的软轿,回来了。”姜亦然眼里却满是泪水,擦了擦眼泪,双手摸了摸自己的脸。

  “我是不是老了?”

  柳仲宣看不见她眼里的那份灵动了,有的只是历经世事的沧桑。

  “没老。”

  “柳仲宣也会骗人了。”柳仲宣二十七了,她二十五了,可柳仲宣看起来还像个二十的小伙子,她却像个三四十的老婆子。

  “隔壁村的小孩都叫我奶奶了,怎么能不老。”她看了看柳仲宣身后的人,“你这是?中了状元了?”

  “嗯。”

  “只可惜,我已经嫁人了,你送给别家姑娘吧。”

  “别家姑娘我不喜欢。”他顿了顿,“为什么不再多等我几个月?”不是质问,只是询问。

  “八年多,都收不到你的一封信,我寻思着,你要是没中状元,也该写封信回来,可你没有,多半是把我忘了吧,”她又把水打满,眼里说没有埋怨是假的。

  “何况,我如今这副模样,配不上你了。”

  “娘子,怎么打个水还没回来啊。”杨瘸子一瘸一拐的走过来。

  “哎!来了!”她提着水,走了过去。

  柳仲宣走过去,提起水,“我帮你吧。”

  一如她曾经做零工给他买油灯,买书,买宣纸笔砚,也没给自己买颗糖;一如她曾经给他送吃食,捡柴火,毫无顾虑自己是个姑娘家。

  “跟我走吧。”

  姜亦然顿了顿,释然的笑着,“或许这就是天意吧,你未归时,我在等你,你归时,我已经嫁作他人妇了。”

  她提起水桶,朝杨瘸子的地方走去。

  “那是谁啊?”

  “故人。”前面传来了杨瘸子和姜亦然的声音。

  他在后面低喃,“我明明写了信,寄了银两的。”他知道她没有收到,如果收到了,就不是这个模样了。

  姜亦然也不知为何,没有收到他的银两,他的信。

ps:天意弄人,错过了便是错过了,已经嫁人的姜亦然,若是那年他没错过科考,那也不会错过姜亦然,可最后,都错过了。

作者:密语霄半 https://t.cn/z8AfOWk

【脱贫攻坚最美人大代表梁兵:大山深处的乡愁“造境人”】
重庆之声10月30日讯 人人都有理想,达到理想却不太容易。有的人在遇到挫折时,或是在现实的利益盘算面前,会选择放弃理想,但也有人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可以百折不挠,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往前闯出一条路。

“不管吃多少苦,遇到多大挫折,都没有放弃的想法。”重庆市云阳县人大代表、泥溪镇三峡农耕故土园负责人梁兵在谈到自己的理想时说。

他的理想,就是为贫困的家乡找到一个可以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带动家乡老百姓一起干,实现共同富裕。

每天早上,梁兵7点就会起床,农耕故土园里的大小事情他都要操心过问。梁兵是泥溪镇石缸村人,2014年,梁兵与家里的几个弟兄商量回老家修路,他们投资了30万元修了2公里多的村组公路。路修好后,梁兵却发现,自己的家乡看上去依然非常落后。

“那个时候我就想,如何找个法子彻底改变家乡的面貌。”梁兵决定返乡创业。

梁兵认准的一条路,就是通过发展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项目,让老家泥溪乡亲吃上旅游饭。“正好当时政府鼓励大家发展乡村旅游,我觉得这是个机会。”梁兵回忆。

但这条路谈何容易。

泥溪镇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基础设施条件薄弱,距离县城有45公里的山路。2018年以前,从龙角镇到泥溪镇唯一的一条主干道宽度平均不到5米,路况也差,只能行驶19座以下的中巴车,根本无法大规模接待旅行团游客,搞乡村旅游就跟出山的道路一样滞涩艰难。

“开始搞乡村旅游的时候,家里人都反对。”梁兵说。

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当时梁兵的家人觉得,退伍转业后就一直在外打拼、已经是成功企业家的梁兵,完全可以在大城市里过着轻松写意的日子,根本不用再回到穷乡僻壤来投资搞项目。

“返乡之前我在万州从事建筑行业,相比搞乡村旅游赚钱肯定更容易,但我就是打定主意要了,要为家乡做点事。”梁兵选择把生意交给家里人打理,自己义无反顾返乡创业。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梁兵还请专门的规划机构做了一份在泥溪镇发展乡村旅游的可研性报告。“当时,重庆的旅游市场,以农耕文化和记忆为主题的旅游项目还很少,”在他看来,当时的农村来,虽然看得见山,也望得见水,但却缺乏让人记住乡愁的元素。于是,他决定打造以巴渝农耕文化体验为特色,以农业观光和农事体验为一体的农耕故土园。

刚开始,梁兵也想和别人一起来搞。他利用自己积累的人脉关系招商,邀请了五六十人组团过来考察,但来的人大多认为泥溪镇的位置太偏、基础设施又落后,搞乡村旅游风险大,都放弃了投资的打算。

最后算上梁兵只有四个人愿意出资。“别人不愿意带头,我自己带头干!”梁兵决定自己出钱搞农耕故土园。几年来,他前后累计投入了四千多万元,流转了当地1300亩土地,用于打造建设农耕故土园项目,发展乡村旅游业。

农耕故土园于2016年3月动工,当年6六月已初具规模,但中途遭遇洪水,整个项目被淹半尺水深,一切得从零开始,投入的几十万元就这样打了水漂。

家人不解,劝他早点放弃。他却说:“即使是亏本了,就当我们买了辆好车,买了栋大房子,只是我们没享受到。人这辈子赚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必须将有意义的事坚持到底。”

2017年泥溪农耕故土园开业后,当年累计吸引游客7万多人次,2018年增加到了9万多人次,就在农耕故土园生意越来越好的时候,梁兵却出人意料地“喊停”了。从2019年开始,农耕故土园闭门谢客,开始了长达一年多时间的提档升级。

因为梁兵看到了作为农旅融合项目,那时的农耕故土园存在着体验项目少、教育意义不明显的短板,“游客过来1个小时就能把农耕园逛完,也没有什么体验的项目,根本留不住人。”

在梁兵心中,农耕故土园是一个青少年体验传承劳动技艺的教育基地、中老年人通过农事活动找回乡愁记忆的寻梦之地,必须要做出这样的特色。为了做好升级改造,梁兵又先后走访了全国二三十个乡村旅游项目,摸索别人的经验。

经过升级改造后的农耕故土园已于今年8月启动试运营,与改造前相比,园内增添了不少可以深度体验传统农事活动的工坊。如可以体验传统撞击榨油法的“榨油坊”,利用水车传递动力的“面坊”等,从设计到物件,都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农事技艺。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目前农耕故土园已经和重庆万州、云阳等地部分学校达成协议,将打造农耕研学基地,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农耕文化,记住乡愁。

梁兵打造的农耕故土园,也实实在在带动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该项目涉及农户183户,其中包括37户贫困户,无论是从流转土地中获得的收益,还是在农耕园里务工,从事果林管护、宾馆服务、建筑等季节性工作,“贫困户一年最少都有5000多元的收入,干得好的一年有好几万元。”梁兵说。

贫困户张长生,自己肩胛骨受伤,妻子有智力障碍,两人都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两个孩子还要读书,家中困难被列为贫困户。梁兵知道这个情况后,主动上门提出让张长生在农耕故土园里当保安。目前,张长生保底工资月收入2200月,大大缓解了家庭的贫困。

不仅如此,梁兵所在的农耕故土园还发展起了冬枣400余亩,脆桃园700余亩,带动了当地百姓进一步增收。

五年前,被村民撂荒的土地上,建起了农耕故土园,如今已是良田美舍满眼风景,“现在家里人都很支持我,我也一定要把农耕园搞下去,”梁兵欣慰地说。他乐观地估计,升级改造后的农耕故土园一年预计可以接待游客20万人次,为当地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很多身边的朋友并不知道,梁兵还有一个特殊身份——云阳县人大代表。2017年,梁兵与8位县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希望政府部门及时补齐泥溪镇基础设施短板,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在他们建议的推动下,龙角镇到泥溪镇的唯一一条主干道——龙耀公路已经改造扩建完工,从云阳县龙角镇到泥溪镇的时间,由原来的近半个小时缩短至10分钟以内。

“作为人大代表,就是要为人民群众谋福利,时时处处为百姓做想,带头改变家乡的面貌。”从大山外的世界回到大山深处,梁兵在帮更多的人找回乡愁的同时,他也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向着理想快乐地奔跑。

重庆之声记者邓可报道

【我说文艺】林森:“知青”原点与时间之书 ——论韩少功长篇小说《日夜书》(下篇)

“日”与“夜”之二:革命与日常

《日夜书》在革命与日常之间处理得最有意味、最为复杂的人物,显然是马涛。作为叙述者陶小布的妻子马楠的哥哥,在《日夜书》中,马涛占据了极大的篇幅,也是全书中韩少功刻画得最耗心力的一位人物。马涛是一位“革命者”,或者说自以为的“革命者”,他读书甚多,有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体内涌动着革命者的坚韧,不少的知青都被他的魅力所倾倒,包括小说中的“我”——陶小布。除了有革命的理想,马涛也有胆量,在因密谋被揭发入狱之后,他仍然不改其志,他犹如永动机,一直喷涌出“革命”的力量。而且,他身上保持着这种状态数十年,直到多年后身处国外,仍是一副引领全世界思想革命的派头。在这个意义上,马涛是一个超脱之人,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世俗生活,为了某种“理想之光”便把一切都压了上去,从不后悔。我们可以不认可他的思想,可我们又很难不为他这种追索的毅力所震撼。马涛的让人难忘,当然不仅是因为这“伟光正”的一面,甚至可以说,韩少功刻画他、读者记住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另外一面。作为革命者的反面,马涛在日常生活当中,完全没有了那种面对历史、面对思想、面对时代的如鱼得水,他失去了那种“对自己入迷的书过目不忘,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某一段,甚至能准确锁定哪一页,讲一个小说或电影里的故事,也能风生水起和准确无误”的“超能力”。在日常生活当中,他“把姓王的喊成姓刘的,把杀猪的叫成弹棉花的,把人家的三大姨叫成四姑娘……”饭烧焦了,他路过几次也不熄火。马涛的这种“与生命相脱节的纯粹来自知识演绎的思想狂妄。他内心的自我膨胀和傲慢来自于知识给人带来的心理优越,他忽略了思想的奇葩只有落实到常识的现实才能开出真实的花”。马涛把一家人尤其是马楠伤害极深,陶小布作为旁观者,在讲述之时饱含愤恨。马涛对家人、朋友的伤害是持久性地,他甚至把自己的女儿笑月也丢给马楠,基本放弃了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这也酿成了小说结尾处笑月自杀的惨剧。而马涛本人,对那些被他伤害的人毫无知觉,只认为所有人都轻慢了他,他的“伟大”被所有人扼杀了——他认为马楠为保护他而在他下狱期间烧掉他的手稿,造成了他曾提出的某个伟大思想未被承认,这对他是摧毁性的。马涛的这些自以为是和思想狂妄,都身披一件“伟大”的外衣,他永远觉得身边人没有给他创造足够多的条件,让他一展身手,于是把“匕首”一次次刺向最亲的人。

革命的轰轰烈烈和日常的鸡毛蒜皮,在这里形成了某种刺眼的对比。一个个疑问也由此诞生:以牺牲身边最亲的人来完成的“革命”,是否具有合法性?连最亲的人都可以如此肆意践踏的理想,是否仍然值得尊敬?革命与日常的摩擦、冲突,是否就像“夜”未能融于“日”?

日”与“夜”之三:身体与精神

《日夜书》里,韩少功极力回归传统长篇的表达,更多地以故事本身来讲述,作者的强行介入不多,但也还是有。韩少功在故事讲述的中间,插入一些章节,分析人物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有“泄点与醉点”“准精神病”“器官与身体”等几个章节。“泄点与醉点”先分析了这两者的不同,这两个描述生理高潮的概念,“泄点”相当于饮食当中的“吃饱”,“醉点”相当于饮食当中的“吃好”。之后则是分析N、安燕、姚大甲、吴天保、贺亦民等人的性经历,试图从这里头,挖掘性经历与他们的性格演变、命运走向之间的隐秘关系。“准精神病”则是以蔡海伦、马楠、万哥、马涛几人的某些几近精神病的性格表现作为分析对象:蔡海伦无论任何场合,都把女权挂在嘴边,把所有的话题都引向关于女权的争论;马楠任何时候都让陶小布表达对她的爱,以此来证明他没有变心;万哥是一个穷怕的人,到南方最早开放的城市见识一番之后,心态失衡,导致后来被骗,而这个经历颇多的人,最后变成了喋喋不休的“营养专家”;马涛永远活在他的伟大理想和现实庸常的摩擦当中。“器官与身体”则主要是关于贺亦民的奇人奇事,贺身材很矮,也不识几个字,要谈女朋友还得请别人介绍《红楼梦》等名著中的典故,以方便其“找话题”,就是这么一个人,竟极有偏才,发现了电表上的极大漏洞,长期用电而表不走动,他还有多项技术专利……这个奇人也是畸人,他的腿与腰、手、脑、舌、耳、心等器官被韩少功缓缓道来。

身体作用于精神,精神也支撑着身体。很显然,这相对、相反的概念,被插入完整、线性的叙事当中,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花活儿,而是要在人物的命运向前发展的时候,稍微歇一歇,停下来思考那些被故事裹挟着往前的人物,除了社会的、时代的浪潮裹挟,还有没有一些不被注意的因素,潜在地影响着那群人的生命走向?作为个体,精神方面的追求、喜好甚至怪癖,其实也在左右着一个人——虽然这可能很难被我们所看见。除了精神,身体、样貌也跟一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贺亦民就是一个例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泄点”和“醉点”,这本是身体上的反应,可这种身体反应,又往往抵达精神层面。身体和精神,显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连一体、互相转化的,就像“日”与“夜”的永远相连,不可分割。

日”与“夜”之四:少年与老年

《日夜书》里,人物从知青时期的少年,变成活在当下,逐步退出职场的老年。针对少年时期,韩少功少见地在自己的长篇小说当中书写爱情了——而对情感的书写,往往被视为韩少功的一个“薄弱环节”。《日夜书》不仅仅写爱情,甚至也有了性描写,这更是韩少功作品中罕见的。马楠为救哥哥马涛,去找徐副主任,被夺了初夜。后来的第22章、23章里,陶小布和马楠两人进行着让人唏嘘心碎的“第一次”。所谓的性描写,当然不是为了描写性,而是在对话、动作当中,写出马楠和陶小布所受到的身体、心理伤害。陶小布失败的第一次,当然是因为介怀马楠被徐副主任夺取了初夜——虽然他极力否认;马楠后来没法生育,跟当初的徐副主任是不是也有着某些隐秘的关系?这些被时代抛到山沟沟里的少年人,其被时代给予的伤害,通过一次“失败”的性关系,被折射出来。他们下乡之前的那种冲天豪情,被现实雨打风吹去。可以看出,韩少功在书写知青这一段少年生活的时候,既对那个时代保持着警惕性的思考,“将与自己同时代并且命运交集在一起的人作为麻雀,加以刻薄地剖析”,也有对这一段少年经历保持着某种刻骨的痛惜。

老年这一段,韩少功还写了职场,写了办公室政治。比如说第28章突然出现的陆学文,这个在厅长陶小布手下任副厅长的活宝,和陶小布来了一场“宫斗”。韩少功也写到了家庭里的日常,马涛和妻子离婚后,把女儿笑月丢给了马楠,陶小布和马楠之间为笑月的教育,发生了诸多摩擦。而马涛作为一个“时代英雄”,自以为在国外能呼风唤雨,却不过落得一个被鄙夷、嘲笑的下场,他开启一场国内之旅时,已经身患绝症,仍再次把陶小布等人折磨得七零八落。陶小布只能把这当成一个绝症之人的最后任性,把所有委屈吞回肚子。

抛弃掉历史的浪潮,仅仅时间本身,仅仅是少年变成老年的过程,就让人如此触目惊心。这种时间不舍昼夜的流逝感,通过少年和老年的对比,更显清晰,这也是属于作者的感怀,如黄灯所言,“在史铁生无法克服生理的极限早已离世之后,在张承志已越来越远离主流并自动边缘化的形单影只中,韩少功是否感到了一代人被历史的风吹雨打之后的落寞和悲凉?”

“日”与“夜”之五:畸人与英雄

《日夜书》里,韩少功一反《暗示》当中人物和故事只提供例证的方式,开始用心刻画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关于这一点,韩少功自己也说:“《日夜书》讲的是一些‘50后’国人的故事……他们是畸人,也是英雄。说畸人,是他们困于社会和时代的局限,有怯懦,有幻想,有自负,有盲目,有粗鄙……说英雄,是他们抗打击,能折腾,用于反抗,富于激情,相当于一片蓬蓬勃勃的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度和底层根系。”韩少功本人特别清楚这一代人身上的两面性,他看到了那些同龄人,在这数十年里的人生轨迹和恩怨纠葛,在这里,有人性暗淡的一面,也有人性光辉的一面;有时代不堪的一面,也有时代动人心魄的一面。很显然,真正有价值的思想、真正感人的人物,都绝非仅有所谓“正面”“正能量”的那一面,一定是两面甚至多面的混杂交织,其丰富性才足以让人从不同的入口进入,其丰富性才经得起推敲和细品,畸人和英雄同为一体两面,也是“日”与“夜”混杂交织的一种。

可以看出,韩少功在《日夜书》里,通过一组组相对概念的对照、彼此映射,来构建他心中的“50后”一代人的生命历程。它们有时是界限分明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日就是日夜就是夜;可更多时候,它们又是混合交织、互相转化的,黑可以逐步过度到白、日可以慢慢变成夜。所谓《日夜书》,有日、有夜,也得有“书”,有记录的冲动、有书写中的沉思和犹豫,才能组成这一代人、这一个时代的故事。

感性的“回归”

《日夜书》有着结构方面上的考量,比如说,大量的插叙、倒叙,使得过去的时空和后来的时空,得以穿插、映照。这种手法的运用,对于大体上知晓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读者,阅读障碍不算太大,可对于境外的读者,其进入难度肯定是存在的,以至于《日夜书》的台湾繁体字版、韩文版,不得不“将这部小说里的情节布局稍作调整”。除了跳跃和闪回的大量运用,还在一些章节中间插入“泄点与醉点”“准精神病”“器官与身体”等几个章节,隔断完整的阅读,让读者有放慢脚步、略作沉思的时间。

《日夜书》的首版简介上写着“知青一代的精神史,具有社会广角与人性深度的心灵书写,灵动的言表与深刻的思辨自然融合,当代文学独步标高之作。”“当代文学独步标高之作”这话我们可以当广告词来理解,前面的话则是对这部小说的概括。相对国内其他作家的作品,这句话是没有问题的,但相对韩少功自己的作品,其“思辨”其实是在“后撤”的,因为韩少功最擅长的思想,在这部小说里,得到了最大的“压制”。《马桥词典》和《暗示》中,韩少功本人经常会跑出来,和作为叙事者的“我”混为一体,而且,因为这两部小说中,那个叙事者“我”都是没有姓名的,这就让作者韩少功和叙事者“我”的串场特别厉害。而在《日夜书》中,这一做法基本绝迹,韩少功本人隐遁了,只有作为叙事者的陶小布存在。从这一个小切片便可发现,韩少功在努力压制着思考的冲动,让故事本身去阐释,让故事自然生发意义,也就是说,在《日夜书》里,感性在大面积“回归”。

为什么在思考一代人命运的作品当中,韩少功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思辨,而“臣服”于故事本身?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在于,韩少功或许认为,他本人的思辨与历史的“真实”相比,他更愿意诚实地记录,而不是交出个人的思考——又或许,年满耳顺之年的韩少功,内心萦绕着当年知青生活里遇到的念念不忘的人,他的记录冲动远远大于他的思考冲动。“岁月流逝,数十年一晃就过去了。弹指之间,千年变局。天地之间,唯心是归。当熠熠闪光的那么多人和物正变得模糊,相伴相守的日子渐次凋零,受惠者的一眼回望岂是多余?……放下技法,放下风格,放下创新野心,放下禁忌掐算和风险规避,一切从内心开始,便成了一件轻松的事。”把这些既畸人又英雄的旧日故交记录下来,以免他们被遗忘在历史的烟尘处,是韩少功写《日夜书》最大的缘由。把这些后来成为了官员、工人、民营企业家、艺术家、流亡者的知青一代如实呈现,让后人从活生生的人物和生活中,感受当时的历史现场,便是《日夜书》最大的价值。

也正是出于这最质朴的记录、“书”的初心,“感性”在《日夜书》里得到了“回归”,《日夜书》也成为韩少功笔下最像传统长篇小说的作品。韩少功的中短篇小说,完全符合我们对经典中短篇的理解,很少在作品当中直接以思辨性的语言进行介入,而多以故事来自然呈现。可长篇小说里,他的探索性太强,于是老老实实地讲故事,成为了一种“奢侈”,《日夜书》的出现,算是一个意外的特例。


——原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年5月
----------------------------------------------------
林森,作家,《天涯》杂志副主编。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小镇》《捧一个冰椰子度过漫长夏日》《海风今岁寒》《小镇及其他》,长篇小说《关关雎鸠》《暖若春风》《岛》,诗集《海岛的忧郁》《月落星归》、随笔集《乡野之神》等。曾获茅盾文学新人奖、人民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华语青年作家奖、北京文学奖、长江文艺双年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海南文学双年奖等,作品入选收获文学排行榜、中国小说排行榜、《扬子江评论》文学排行榜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魏大勋[超话]#[打call]#魏大勋史野#[打call] #向全世界安利魏大勋# 一旦喜欢上魏大勋,你这辈子就定型了,你早早地知道了魏大勋的好,这是你的幸运
  • #学姐爱我可以吗[超话]# 2024.03.18午夜12:45分AKNP在星猎IG帐号的直播…[赢牛奶]好热闹的一次4人在国外的直播,一起拆粉丝送的礼物…[微笑
  • 深水炸弹一支次抛=101张面膜开团59起 【润百颜玻尿酸水润次抛精华液第三代】官旗正装359一盒❌已售3500W+支✅干敏皮救星❗️补水界的扛把子干燥缺水起皮一
  • 我是什么贱人吗让你这么欺负我 我为你好也说我没人情味 现在拿我之前的遭遇来说我刺我 没到这个时候哪怕妈妈以前有多不容易我都觉得痛苦无比 我想到小时候被小孩欺负不
  • 终于知道为什么他们说杭州是美食荒漠了,对了,长沙的地铁不是用卡,是投地铁币,好神奇的喂。五小时的绿皮火车把我带到广东湛江,满街都是椰子树,真的,我还是想说吃了哪
  • 为了维持人类空间的迷,要是人人都记得前世今生,知道一些因果,那就破迷了,他也就不能修炼了。然后判官会根据人一生所作所为,功过相抵,判他下一世轮回去哪里,坏事做多
  • 还有2个月就要立夏了,想要变白的姐妹,一定要试试这个美白祛斑套装,用完你会回来谢我的!我真的要吹爆这个初源漾美白祛斑套装,让我不仅白了,而且斑点也淡了!
  • 追剧日历鞠婧祎|刘学义|cp给我磕演技​技​​​​当你和一个人在一起感到无拘无束时,这种感觉就是爱,因为在这个人面前,你不会觉得自卑,也不用刻意展示优越感,能够
  • 金牛座 金牛座的女生很能干,可以说很多方面的事情都难不倒她们,就算有什么东西是不会的,不擅长的,给金牛一点时间,他们就能参透,金牛女比想象的要强的多。15、性
  • 厚度为12.3毫米,侧面的流线型设计让腕表可以很好的贴合手腕腕表的表背采用波纹边缘设计,可以通过背透的设计看到腕表内部搭载欧米茄8800至臻天文台机芯,通过了至
  • #小华日志# 来学校的第一个周天 出去吃饭的路上拍的 好喜欢蓝天 好喜欢这个角度 枯木逢春/火锅鸡/和李开哲吃跨年没吃到的乾味 真难吃啊我去 小米猪和橙汁还挺好
  • 100句让人惊艳的文艺短句 1.玻璃晴朗,橘子辉煌。 2.蕙风如薰,甘露如醴。 3.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4.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5.花开半夏,
  • 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患癌和被反复拉出来消费外,我当时评测的时候看到桐生一个飞扑,然后低声下气哽咽着说“求求你给他们留条性命吧”的时候,真的是血压瞬间拉满。或许是上天
  • 勒哥毕竟是前POB舞者,编舞的脚下的风格也偏法派,在一些新增的小变奏里尤其明显,哪怕给群舞的难度也不低,完成度好的情况下还是很赏心悦目的。作为资深的首席,这两场
  • 已经看完12集啦[doge][doge]之源实属不易[冲刺][冲刺][冲刺]山本望叶/小林亮太/川上千寻主演今天的生活是由过去的所作所为决定的,努力不一定就有收
  • 要获取投资所以语气态度还比较卑微我到底是该知道还是不知道啊,颇有赵本山和小沈阳那个小品“有还是没有啊”那个味儿[允悲]在李泽言视角就是老婆误会我了,这个笨蛋脑子
  • 12. 耀眼的人那么多,闪到我的只有你一个,花也好,星星也好,世间所有美丽事物,都是为了比喻你而存在。9. 你在我身边也好,在天边也罢,想到世界的角落有一个你,
  • 蒙克认为这个时期的罗素“是个正被浪漫抓住的男人,比从前和以后都更能欣赏人性中非理性和情绪化的一面。今天的阅读还有个感慨:那时的人在过一种多么整体性的生活。
  • 通宵持续看完16集老上头咯 汁源可遇不可求[冲刺][冲刺][冲刺]不可多得主演: 周元 / 权娜拉 / 柳仁秀 ​今天的生活是由过去的所作所为决定的,努力不一定
  • 其茶汤色碧幽,乳花沉浮,香气四溢,饮下入喉,唇齿留香,回味绵长,为好茶之人带来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称之“青城飘雪”。青城道茶极具观赏性,干茶形如剑,冲泡后形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