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
夏老师的话,
只要佛号不断,
在烦恼、
苦痛、
欢喜中, 

黄念祖老居士:
夏老师的话,只要佛号不断,在烦恼、苦痛、欢喜中,不忘即是功夫
 
夏老师的话,“ 一句佛号称为显亦可,密亦可 ”。

这一句佛号可以称为显教,说它是密教也可以。

佛号即是密咒。

净土法门是密宗显说。

把密宗公开了显说,就是净土法门。

夏老师的话,只要佛号不断,在烦恼、苦痛、欢喜中,不忘即是功夫。

只要肯念,成佛一半。

只要抢救,救一句是一句。

这话说得非常恳切啊,只要肯念,成佛已经成功一半了。

抢救,别管它是有妄想还是没妄想。

如果不抢一句是一句,以后还不一定有什么麻烦呢。

能抢一句是一句,就不止是一句了,也许能念个一千句,一万句。

“ 抢救 ”这两个字,大家要好好体会。
   
底下是夏老师的话,这一段很重要啊。

“ 念到成片,一心不乱,理一心,事一心,都是证。

一般说来,不忘就是证。

苦乐忙闲老有这一句,就是证。

这是证明,就是凭据,不证这个不能证正觉 ”。

念佛念到成片,就是能有一片很清净。

再进一步,就是一心不乱,理一心,事一心,这不大容易达到。

事一心,就是老有这一句。

无论在干什么,无论什么时候,这一句都不断啊,见惑、思惑都没了,就到了事一心。

这个很具体啊,所以佛法是最科学的东西。

有很多人乱来,我们一下子就知道了,要说证到了事一心还有见惑、思惑,那就不是。

理一心要破无明,这句佛号是破无明最好的方法了。

理一心就是破无明了,就是证。

念佛成片就是证。

一般说来 不忘就是证,老记得这句佛号,老把它当做主要的一件事。

我常常说,不要求你把佛法当做唯一的,只要求把它当做第一件事,这个要求不是很高。

如果要求你把它当做唯一的,别的都放下,那只能专心去修持了。

现在不做这样的要求,不符合时代,也不符合现在人的根器,而且这么做也不见得就好。

只要求你把 它当做第一,把它照顾好,还有第二第三啊。

但在有矛盾的时候,你要保持第一啊。

两个要选择的时候,要保证第一,放弃第二。

就这个就决定了你,能不能证。

这个事咱们都能做得到啊。

把佛法放在第一位,不是唯一的,唯一的就太高了。

大家老说证,这就是证明,就是凭据,不证这个就不能证正觉啊。

“ 不忘 ”也做不到,
“ 成片 ”也做不到,

还想成佛就不可能了。
  
夏老师的话,“ 第一步证,就是要从这里证起。

不一心不乱,也能往生。

不一向专念,不能往生 ”。

所以我们修持还是要专一点,不要这个也舍不得,那个也舍不得,不管什么还都有一点,其实一法就是万法。

要是真熟了,修行也就是六个字,生处熟,熟处生。

贪嗔痴咱们太熟了,我们修持让它生一点。

念佛往生这件事,咱们太生了,就是让它变熟一点。

就是念佛往生这件事,咱们老想不起来。

要熟处变生,生处变熟。

要想生处变熟,你就是老提这一件事很容易变熟。

一会这儿,一会那儿,那就不大容易熟了。

所以不一向专念,不能往生。

应当要老念,苦也念,乐也念。

不必要一名顶一句。

我过去就用追顶法,一句顶一句,不是必须的。

一句顶一句的好处呢,不给妄想留缝,就是紧了一点,不必老是这么念。

心中老有这一句,这一点不大好体会。

不是一句顶一句,那心中怎么会老有这一句呢,慢慢体会。

只要心中老有这一句,就是一向专念。

所以有的时候要体会,就是去把当时打掉的什么话,都体验起来。

只要心中老有这一句。
   
夏老师的话,“ 一向专念是因,一心不乱是果。

一向专念,人人能办 ”。

还有些人不能办的,那只是他不肯办。

还有人说身体上有缺陷,我“ 抢救 ”不了,没有这回事。

所以老有这一句,佛法时时现前啊,时时心里头都有佛法。

夏老师说,“ 佛法能够时时现前,尘劳就处处解脱 ”。

时时都有佛法,处处都可以解脱尘劳啊。

底下这几段话做证明了。

夏老师讲了念佛,这句佛号就是真般若,这是最密的核心,是剥芭蕉所见的心,一句佛号当下即是常寂光。

这是很殊胜啊,为什么呢?

夏老师说,正念相续就是“ 常 ”。

念头是正念,一念接着一念就是“ 常 ”啊。

湛然不动就是“ 寂 ”。

就是这句佛号清清楚楚,清湛极了,这里没有动摇就是“ 寂 ”啊。

光明遍照就是“ 光 ”。

所以念佛人有一由旬的光明,一由旬最少是四十华里啊。

有人说,你修得好有一尺多高的光,其实这些都是诽谤,我听了很不高兴。

念佛人有四十里的光。

有人就喜欢找这的人看。

当然这一句佛号就是常寂光。
   
“ 起心即错,动念即乖 ”。

起心即错,动念即乖啊。

“ 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 ”。

起了我要精进的心,这是妄,不是精进。

所以起心即错,动念即乖啊。

真正的 佛法,没有思量的地方。

这些话都不是夏老师自己说的,多少经典都是如此,这是个总结。

就看你肯不肯接受了,相信不相信了。

“ 常思净土在目前,日用头头无缺陷 ”。

常常想着净土就在眼前,老当眼前就是净土,你在日用上头头没有欠缺的。

这就是净土,香光庄严,这就是佛法。
   
最后夏老师说了一句偈子:“ 坚持正念相继不断 ”。

贵在坚持要相继,关键在相继。

所以刹那的见法也不是难事,就是相继大难。

坚持正念相继不断,这样的话怎么样呢?

“ 常寂光中时时相见 ”。

彼此在常寂光中时时相见。

常寂光土是极乐世界四土中最高的土,是佛所居的土,法身大士所居的土,称为常寂光。

凡夫往生,只是在凡圣同居土。

断了见思惑,才能生到方便有余土。

破无明,才能生到实报庄严土。

四十二品无明,这里是很深啊,无明破了一层还一层。

破一层就可以分证常寂光土,全破净了就是佛了,究竟的常寂光土。

那么,只要正念相继不断,就在常寂光中时时相见。

“ 虽隔万里无异对面 ”。

虽然相隔万里,跟在对面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说常寂光中时时相见,虽隔万里无异对面。

“ 如人饮水自己体验 ”,就像人喝水一样,是冷是热的,自个知道。

因此,我们说佛法是真实不虚。

《夏大士念佛论》

《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第十二段(第十品)#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佛告诉须菩提说:“你意下如何?如来曾经在燃灯佛所,是不是得到了什么法?”这里说的如来指的是释迦牟尼佛本人,而燃灯佛则曾经是释迦佛的老师。燃灯佛是梵文、意译锭光。是佛教中纵三世佛之过去佛,为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尊贵。
释迦如来主修今生、是现在佛;燃灯佛则修过去、为过去佛;弥勒主修未来、为未来佛。燃灯佛为佛教三大教主之一,因其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为燃灯佛,又名定光佛。
据《贤愚经》卷三〈贫女难陀品〉所载:过去久远时期第二阿僧祇中第九十一劫时,阎浮提(地球)世界有一个大国王,名波塞奇。大王有个太子名勒那识只,太子出家学道而成佛。这个时期,有一位名阿梨蜜罗的比丘,日日燃灯供养彼佛,佛于是为这个比丘授记,受记他当来成佛,名“定光如来”。这就是阿梨蜜罗比丘往昔燃灯供佛,因此得佛受记而成为燃灯佛的因缘。
那么释迦佛又是什么因缘得到燃灯佛的授记呢?据《瑞应本起经》卷上所述:释迦牟尼过去世曾是虔诚敬佛的善慧童子,当时他曾重金买下一枝稀罕的五茎莲花,供养给燃灯佛。由于莲花是佛教中的圣花,《妙法莲花经》即以莲花来象征佛教教义的纯洁高雅,五茎莲花更是圣花中之珍品。因此,这个供养使燃灯如来深为高兴,佛在欢悦之余,给这位佛子(释迦的前身)授记,预言他将在九十一劫之后的此贤劫时成佛,名释迦牟尼佛。
释迦佛问须菩提:“我曾经在燃灯佛所学法时,于法有所得不?”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这个回答是个大问题,学法之人,如果不得法,怎么能够成佛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理解,如果释迦佛在燃灯佛所是因为得了什么法才成的佛,那么释迦佛得的是什么法呢?什么法才能够成佛呢?真有这么容易的事,得一个法就能成佛?诸佛大慈大悲,又何必旷劫不懈地以手指月,苦口婆心地作种种比喻呢?只需将这个成佛之法传出来,一切众生不早就成佛了吗?这样多省事,哪里还会有什么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由此可以推理,成佛不是在某一位佛前得了什么法就能成佛,因为一切法都是虚而不实的,用虚而不实之法、成实实在在之佛,这是大相径庭、南辕北撤的。十方如来除了三大阿僧祇劫的精勤修行外,最终都是在空了一切法、觉了一切义的当下一念中成就的佛道,这一念是清清净净,一尘不染、一法不生的。所以具有大般若智的须菩提说:“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理在于此!
佛说:“须菩提!你意下如何?菩萨庄严佛土不?”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佛说:是何缘故说不也呢?须菩提回答说:“因为庄严佛土者,既非庄严,是名庄严。”这又是个问题,既然是庄严佛土,为什么又要说既非庄严,而名为庄严呢?
要解开这个问题,先认识下什么是“佛土”?佛土又称作佛国、佛国土、佛界、佛刹。指佛所住之处,或佛教化之国土。但佛土不仅指净土,包括凡夫居住的现实世界(秽土),只要在佛教化的世界内,都称为佛土。地球属于三千大千世界里极小的一个微尘世界,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是释迦牟尼一佛所教化,所以都称为佛土。
佛土有不净(秽土)、不净净(不净土中之净土)、净不净(净土中之不净土)、杂(净秽相杂土)、净(纯粹净土)等五种,此五土是依众生之业而感受,故称众生土;又因其为佛所教化之国土,所以又称佛土。佛土于天台宗分为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无碍土、常寂光土等四土之说。四土即:
1、凡圣同居土:指有佛、有菩萨、有天人、有凡夫等凡圣共住之国土,有净秽之别,秽者如娑婆世界、净者如西方极乐世界等。
2、方便有余土:指修方便道之空观与假观而断除见惑与思惑,出分段生死,但尚未断除尘沙及根本无明惑,为藏教小乘、通教二乘、别教三十心之菩萨等所生之土。
3、实报无碍土:指修真实法之中观,断除尘沙及少分根本无明之别教初地、圆教初住以上之菩萨所生之土,名实报无碍土。
4、寂光土:此为断除三惑二障、成就三身四智,圆成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及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功德之大圣人,指成佛者所住之国土。
以上所说为有相佛土,有相佛土出自无相一心,由此可知,心净则国土净、心净则佛土庄严。净者干干净净,干干净净不是从外相上去庄严,外相庄严非真庄严,唯有心地清净才是真庄严。所以须菩提说:“如果菩萨有庄严佛土的想法,就落入了有相中,在有相中庄严佛土,不是真正的庄严,是名庄严,名也只是个假名而已。”须菩提的这种说法得到了世尊的赞扬。
佛说:“是这么个缘故,须菩提!诸位菩萨摩诃萨应该像须菩提说的那样,于无相中生清净心,不能在有相的物质世界里生心,也不应该在听到声音、闻到气味、尝到味道、接触到人或事、或触景生情的种种思想里,而生心,应该无所住而生其心。”
菩萨怎样才能做到无所住而生其心呢?佛讲了不要在六尘外境中生心,也就是说:要离一切相!怎样才能离一切相呢?离一切相不是要脱离现实生活,而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人我现象及事物现象,都不要生执着,因为这些现象都是幻相,如果执着幻相,就会认假为真,失去真真,这个真真,就是我们要生的心,这个心,知善恶诸法而又能远离善恶诸法,这个能知善恶诸法又能远离善恶诸法的心,就是佛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心。
佛说:“须菩提!打个比喻,譬如有一个人,他的身相非常高大,高大到什么程度呢?像“须弥山王”一样的高大,须菩提!你意下如何?这个人的身相大不大?”
这里说的“须弥山王”是什么意思呢?须弥山是梵语、译为妙高山。因此山是由黄金、白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所以称妙;诸山不能与之相比,所以称高;其高度有八万四千由旬,方圆也有八万四千由旬。由旬有大中小之分,大由旬为六十里、中由旬为五十里、小由旬为四十里,这里不论用哪一种计算,都非常之高大,所以称为“妙高山”;妙高山为诸山之王,故又称其为须弥山王。
佛问须菩提:“如果有人身如须弥山王,是身为大不?”须菩提回答说:“甚大、世尊!”佛说:“是何缘故说其甚大呢?”须菩提回答说:“因为佛说这种甚大之身是非身,非身就不是真实的身,不是真实的身,只能叫名大身,这个名也是个假名,为什么是假名呢?因为这个人的大身,都是假的,所以这个名称自然也就是个假名。”
那么什么才是真实之身呢?真实之身就是法身,法身的高大不是须弥山王所能够相比的,须弥山王虽为众山之王,但其高大也不过八万四千由旬,而法身之高大是没有尺度的、是无量无边的!况且须弥山在成住坏空的坏空劫里,是要被毁灭的;而法身却是永恒的不坏之身。
这就是佛说大身非身,并以手指月,引导众生在大身非身中去找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真身法身之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法身没有住处,但却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实际为无住而无所不住,这无住是空相、无所不住是实相;空相是小乘小涅槃、实相是大乘大涅槃;从空相至实相、从小涅槃至大涅槃,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真实处!

《天道》五台山论道

《悟》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智玄大师说:“敢问施主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什么呢?”

丁元英回答道:“大师考问晚辈自在情理之中,晚辈就斗胆妄言了。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智玄大师含笑而问:“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

丁元英说:“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晚辈个人以为,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智玄大师说:“以施主之文笔言辞断不是佛门中人,施主参意不拘经文,自悟能达到这种境界已属难能可贵。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丁元英说:“承蒙大师开示,惭愧!惭愧!佛门讲一个‘缘’字,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亦邪亦正。与基督而言我进不得窄门,与佛而言我不可得道。我是几等的货色大师已从那首词里看得明白,装了斯文,露了痞性,满纸一个‘嗔’字。今天来到佛门净地拜见大师,只为讨得一个心安。”

智玄大师问道:“施主以钱敲门,若是贫僧收下了钱呢?”

韩楚风答道:“我们就走。如果是钱能买到的东西,就不必拜佛了。”

智玄大师说:“施主上山并非为了佛理修证,有事不妨道来,贫僧虽老学无成,念句‘阿弥陀佛’却还使得。”

丁元英把“神话”、“扶贫”的来龙去脉以及已经做的和将要做的向智玄大师简要讲了一遍,并且着重解释了主观上的“杀富济贫”和文化属性思考。这显然已经不是简单的市场竞争,也不是简单的扶贫,而是基于一种社会文化认识的自我作为。

智玄大师说:“施主已胜算在手,想必也应该计算到得手之后的情形,势必会招致有识之士的一片声讨、责骂。得救之道,岂能是杀富济贫?”

韩楚风随口一问:“那得救之道是什么?”

智玄大师说道:“投石击水,不起浪花也泛涟漪,妙在以扶贫而命题。当有识之士骂你比强盗还坏的时候,责骂者,责即为诊,诊而不医,无异于断为绝症,非仁人志士所为,也背不起这更大的骂名。故而,责必论道。”

丁元英说:“晚辈以为,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晚辈无意评说道法,只在已经缘起的事情里顺水推舟,借英雄好汉的嗓子喊上两声,至少不违天道朝纲。”

智玄大师说:“以施主之参悟,心做心是,何来讨个心安呢?”

丁元英说:“无忏无愧的是佛,晚辈一介凡夫,不过是多识几个字的嘴上功夫,并无证量可言。我知道人会骂我,我以为佛不会骂我,是晚辈以为,并非真不会挨骂。大师缘何为大师?我以为是代佛说话的觉者。”

智玄大师说:“贫僧乃学佛之人,断不可代佛说话,亦非大师。得救之道自古仁人志士各有其说,百家争鸣。贫僧受不起施主一个‘讨’字,仅以修证之理如实观照,故送施主四个字:大爱不爱。”

丁元英说道:“谢大师!”

智玄大师说:“弱势得救之道,也有也没有。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此乃天道,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无弱,强焉在?一个‘强’字,弱已经在其中了。故而,佛度心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

韩楚风说道:“佛教主张利和同均,大师坦言等级乃天道与代价,不拘门户之见,令晚辈十分敬佩。晚辈在想,如果强者在公开、合法的情况下都可以做到杀掠,那么在不公开、不合法的条件下,弱势还剩下多大空间?佛度心苦虽慈悲,但人毕竟还有物质的一面。”

智玄大师说:“施主不必拘礼,请讲。”

韩楚风说:“如果主流文化能在弱势群体期望破格获取与强势群体期望更高生命价值的社会需求之间建立一个链接的纽带,或许更有积极意义。强势群体仅仅适用一般的竞争规则是不够的,主流文化应该对强势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强势文化体系,赋予强势群体更高的生命价值。当然,这首先是以不平等为先决条件。”

智玄大师说:“利和同均,不平等已在其中。”

韩楚风说:“主流文化,当是推动社会进步、改善社会关系的文化。如果人的行为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需要,那么这种价值无疑也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价值。当社会将道德价值全部锁定在政治文化和宗教文化的时候,个人道德就没有价值空间了,既不利于鼓励强势对弱势的关注,也不利于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智玄大师说:“施主的观点与佛教的主张并不矛盾,不同的是施主认为主流文化应该给强者个人一定的道德价值空间。贫僧以为,无论功德记在哪一家的账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都将是众生的福报。”

韩楚风说:“只是,等级一直是我们社会文化的禁区,大家所以小心翼翼绕开禁区,是唯恐平等、尊严之类的东西受到伤害。”

智玄大师对丁元英宽怀一笑,说:“释、道、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体系,施主这一刀下去,一个都没幸免哪,哈哈哈……”

丁元英说:“不敢,不敢。释、道、儒均是博大精深的学派,支撑中华民族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历程,是伟大的文明。但是,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毕竟是以皇恩浩荡为先决条件的文化,讲的都是皆空、无为、中庸的理,以抑制个性而求生求解。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市场经济的民主与法制,诸家学说也面临一个如实观照而俱进的课题,是传统?还是传承?统则僵死,承则光大。”

智玄大师说:“施主尚未畅所欲言,不好。海纳百川,施主纵是沧海一滴,我佛也愿汇而融之。今日有缘一叙,自当请施主开诚布公,以利佛理修证。”

丁元英说:“晚辈叹服佛法究竟真理真相的辩证思维,如是不可思议。但是,晚辈以为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有别于佛教。佛教以佛法证一,进而证究竟,最终是为给心找个不苦的理由,成佛,无量寿,极乐。佛教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门住福相、住寿相、住果相,是以无执无我为名相的太极我执,致使佛教具有了迷信、宿命、贪执的弱势文化特征,已然障蔽佛法。晚辈以为,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个人解脱,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议究竟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纲纪泽于民生,是名普度众生。”

智玄大师过了许久黯然感叹道:“得智的得智,化缘的化缘,烧香的烧香,坐禅的坐禅。”

丁元英和了一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智玄大师走到书案近前,写道: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务取真经

一生一灭一枯荣

皆有因缘注定

智玄大师说:“此‘天’非彼‘天’,非众生无明之天,亦非众生无明之命,此乃道天,因果不虚,故而改字‘方知’。修行不落恶果虽有信无证,却已无证有觉,已然是进步。能让迷者进步的经即是真经,真经即须务取。悲喜如是本无分别,当来则来,当去则去,皆有因缘注定,随心、随力、随缘。”

智玄大师信手把原句的“休言”改成了“方知”,把原句的“勿”改成了“务”,把原句的“悲、喜”改成了“生、灭”,把原句的“哪个前生”改成了“皆有因缘”。九个字的改动,理虽同是,而意思、意境、意气却全然不同,即灭嗔怒、我慢,直指究竟。

韩楚风看后说:“精妙!九字之境,无证而证。”

丁元英说:“谢大师开示。”

智玄大师说道:“贫僧与施主的一阕之缘今日圆了上阕,贫僧九字不实之处还望施主修正。下阕贫僧不改了,留半阕缘待续,倘若施主在某年的某一日想改下阕了,如蒙不弃,可带着改过的下阕再来圆续半阕之缘。”

丁元英说:“承蒙大师不弃,一定。”

智玄大师说:“施主身上乃三气居中啊。”

韩楚风问:“哪三气?”

智玄大师答道:“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

韩楚风问道:“十分之气,还有一分呢?”

智玄大师说:“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痞气。”

韩楚风脱口而出一个字:“绝!”

…………

丁元英和韩楚风两人出了茗香阁,穿过一道拱形门来到一禅寺的后院。

韩楚风问:“佛门净地能抽烟吗?”

丁元英笑笑说:“栏内是净,栏外是土,靠着栏杆就能抽。”

韩楚风说:“刚才有话没敢说,怕有吹捧之嫌,可又不吐不快,现在可以说了。扶贫的事若以次第而分,也有三个层面。一、天上掉馅饼的神话,实惠、破格,是为市井文化。二、最不道德的道德,明辨是非,是为哲人文化。三、不打碎点东西不足以缘起主题,大智大爱,是为英雄文化。”

丁元英说:“不敢当,不敢当。”话音刚落,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自嘲道:“咱们怎么转起文来了?可别恍恍惚惚以为自己也是大师了。”

韩楚风说:“惯性,惯性,一下子收不回来了。”

韩楚风说:“这趟如果不来,真是人生一大憾事。只是你我都有谤佛之嫌,也不怕下了地狱?”

丁元英说:“没有地狱,天堂焉在?总得有人在地狱呆着,咱们就算上一个,不然天堂就没着落了。”

韩楚风说:“一招杀富济贫引出得救之道的讨论,骂的是你,疼的却是传统观念。一年多不见你怎么有了这么高的境界?”

丁元英说:“哪里是境界,我还没冲动到为了让舆论溅几滴水花就去招惹那种骂名。当‘得救之道’的讨论浮出水面,那就是我要送给小丹的礼物。”

韩楚风脱口一声:“啊?我的天!你知道这件事得折腾多少人?得惹多大动静?原来就是……就是给一个女人的礼物?”

丁元英说:“天下之道论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致,男人女人的一个‘情’字。这两个极致我都没敢冒犯,不可以吗?”

韩楚风说:“可以,当然可以。只是你一向对女人敬而远之,这个弯子转得太大了。”

丁元英说:“佛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我只是依佛法如实观照,看摩登女郎是摩登女郎,看红颜知己是红颜知己。”

韩楚风感叹道:“古有千金一笑之说,如今一看,那千金一笑又算得了什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郭麒麟 宁毅人设##赘婿官宣# 开头一点也算是描述了一些宁毅的样子,女主一开始不喜欢他,逃婚,还被人砸了一板砖昏迷好多天,给人感觉不学无术,穷酸书生,书呆子不
  • 由于你有好强的心,总觉得他不如你想的那么好,所以你就有烦恼,就很痛苦,痛苦了病痛就来了。当我们身上没有了毒素,自然百病就消除,再加上我们接受佛慈悲的力量,接受佛
  • #双笙[超话]#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人间盛世颜双笙是最美的双笙(虽然又圆了一圈)没有才艺的我默默流泪唯以此语聊表心意我第一次听包包的歌就是《故梦》当时一直是听的
  • 品相非常好,双耳轻微脱金,不容错过的美物❤️ 详询微信autempspasseparis#品生活赏器质##幸物##瓷器#咨询➕微信❤️15044752890【
  • #肖战正能量艺人#躲不了的 静静悄出现无法解释的情结偏落在年月懵懂的脸 稚气的眉眼带着一身的倔强拨动了心弦如一生疯 是一生狂愿在身后 为你守候眼藏思念 默默在身
  • 后遗症二:二胎危机重重,过重的二宝险些把妈妈之前的伤口撑开,因此剖腹产的宝妈们即使怀二胎也是危机重重的,需要多加小心才是。这个世界上只会眷顾特别努力的人 对于这
  • 他们,是疫情防控战斗的一支先锋。姚携炜战斗班共有人员7人,平均年龄25岁,半年来,迅速成长,在疫情防控、灭火和应急救援工作中勇当尖兵。
  • #推文[超话]# 最近喜欢上一本小说 熬夜看[泪][泪][泪]强烈推荐给你们 此书又名《情深不减:爱到山穷水绝处》《首席亿万追妻:倾世暖婚》 简介:她们的开始
  • )胡彦斌唱歌真的不错其实我很小的时候很喜欢任贤齐 不知道为啥郎朗和吉娜的演奏让我想起了“琴瑟之好” 好好听这种演出多多少少让我获得了一些正向的能量#处女座的我
  • #塔罗解密# 公众关切事件互动占卜话题 200610期 单独占卜请私信时不时会收到网友私信,希望占卜一些当前热点的公众关切事件的真相和结局,所以我创建了这个专
  • #失恋分手复合异地恋挽回# 女人对于感情更加倾向于关注和分享,基本上女人都是希望男人能够体谅自己时时刻刻的倾情绪,能够在爱情里面尽情放松释放自己的一切情绪,包括
  • 有的老气横生、颓颜在水面;有的朝气蓬勃,挺立在水面;有的婉约如流水,有的豪迈如瀑布,有的含羞带笑#道教[超话]# 道家实用方术——酒店净化之法:很多朋友有出差或
  • 哈哈哈哈哈)#中国赞[超话]##热点新闻[超话]#执法者对金钱价值的看法只停留在加官进爵上,他们不关心没每一分钱对百姓的重要性,只知道冻结几十个亿,哪里会考虑到
  • 我们不排斥、也不会阻止社会各界对此事的关注和评论,每个人都有自己表达观点的权利,对此我们报以充分的尊重和感谢。但也请不要代表粉丝,更不要去以个别粉丝的言论、以某
  • 全新腾势X 即将来到历史文化古城西安,携手@钟书阁 邀你一起阅读至美之作,汲取书籍中的美学奥义,提升内在气质与涵养。而刘诗诗作为一名优秀演员,不仅散发着东方之美
  • 分手再问缘分 因为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旅程,前方还有等着你的人 两个人相爱了很多年,彼此深爱,但是女孩情绪有些抑郁,经常发脾气,让男孩最终忍受不了,离她而
  • 刷牙的时候我看着镜子里邋里邋遢的自己,我想我是不是应该画个妆, 再往镜子前边凑了凑我想我应该先洗个头,当我把这两件事情做完已经过去快两小时了。很多微商tb店主都
  • 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吉月,必朝服而朝。
  • 在挽回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一个事情就是:确定挽回的性价比高不高?有的人会说:“他分手之后很冷漠,很绝情,一点机会也不给我,那我不再积极一点我还能挽回吗”?
  • !看到的jm顶顶顶顶顶顶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