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不声,丝丝染红尘。
#释会融#
一夜不知春睡久,晓看红湿处,开遍满城花。
#厚学慈善会#
春水涨,青烟裊,往事知多少,天边雁字,风尚寒,烟雨墨色,水先暖。
岩上青松淡岁月,日出雾散,日暮云重,漂泊了半生,归来一如初见,往昔随风去。
人生总是在逆境中有所得,阅历了,进益了,又总在顺意是有所失,叹无常,知缘起。
无谓得失,不过雨淋雨霁。
清风笑,烟雨遥,一身豪情悲梦短,一襟晚照叹年长。
哭过笑过,诸事多磨,回头看,不过是一念缘起,化作一时烟雨。
风轻山色青,花落惹人笑,逐风逐雨,大地众生的美丽,一梦芳华,贪嗔痴怨的着迷。
独在高处望来时,少年懵懂,一路艰辛,见惯了苍凉,淡看了无常,所幸初心未变,一如初见。
清风不解语,落花不知愁,看晨曦穿雾,待暮色归寂。
饱经、惯看,惹一身蓑雨,随它、由它,任平生流离,诸事经得悲欣,说得轻巧,不过是一念缘起。

#南怀瑾#

南师|绝对不可拼命压住心念,如果长久压抑心念,反会使自己变成神经病

大乘在哪里

在整个佛法之中,所讲的基本佛学,事实上都是小乘佛教。

佛法各宗派,均以小乘为基础,其修持的方法,都是断惑证真。即断除心理上的结使,证到真如本性之体。不论任何一派,所修持的目标都不出这个范围。

中国文化中提到佛学时,统称中国的佛法是属于大乘的,不承认小乘在中国文化中的存在。但是,所谓大乘者也,事实上大不起来。

为什么大不起来?

因为真正的大乘佛法,处处都要牺牲自己。举例来说,天下雨了,有一个人对你说,他在这里听讲,要你回家替他拿伞,你就要无条件的照办,舍己为人。

请问这件事办得到吗?

在学佛功夫没有相当基础时,大乘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任何的佛法,都必须以小乘为基础,就像是一个大建筑物之中,我们不可轻视任何一粒沙子或一块石头,因为这些沙石,正是构成这个建筑的基本。

所以,大乘佛法是建筑在小乘佛法上的,没有小乘佛法,也就谈不到大乘了。

缘起和性空

稍稍涉猎佛法的朋友们,一定都听到过“缘起性空”和“性空缘起”两句话,这是大小乘佛学所共有的理论。

观察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以及人的喜怒哀乐等等,无一不是从缘而生,也无一桩事是单独忽然孤起的。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手表是如何产生的?因为有了金属的零件,有了技术工人,有了手表工厂,这一切的因缘凑合起来,一支手表诞生了,这是因“缘”而起。

可是在这支手表未造以前,这个手表是没有的,是不存在的,这支表根本是空无一物,没有自性的,这就是它“本来性空”的道理。

在《易经》来说,称之为变易,等于在十二因缘中,都系连锁性的生起,而事物的本身,并无单独的性质存在。

这就是缘起性空和性空缘起的道理。

无风不起浪

我们内在的思想,究竟从何而来?我们每天的第一个念头,又是从哪里来的?

再仔细检查,我们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个念头是什么?这个念头又是从何而起?有谁能够预先知道自己每天的第一个念头?又有谁能够控制自己的第一个念头呢?

根据唯识宗的学理,一念缘起,是“境风生识浪”,然后连续的偏差思想,像波浪一样,一个连接一个,永无休止。

就像一池春水,本来平静无波,忽然吹来一阵微风,水上就起了涟漪。或者忽然地震了,水上也起了波浪。总之,没有风和外来因素的缘故,波浪是不会起来的。

我们的念头,正像一池春水,也是因境风而起,能够使念头起来的,都像是池水兴波一样,属于境风。

击破连锁

第一个念头起来之后,即刻缘到第二个念头,接着就一个一个的连下去。

我们的心理状况,就像许多小圆圈,每一个念头都构成一个小圆圈,一个小圆圈连到另一个小圈。

每一个小圆圈,本来都不存在,但是却构成了“前”、“现”及“后”的心理状况,成为一个大圆圈,不停的在循环下去。

奇怪的是,我们明知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但是却不能断念,不能击破这个大圆圈。

问题是,怎样来击破一个圆圈?

初步的方法,是分析自己的念头,将恶念转变为善念,任何的修法,包括儒家的修身,反省,都是将恶念转变为善念的做法,就连西洋文化宗教也不例外。中国较早时期的功过格,记录自己一日的行为,善事记一红点,恶事记一黑点,逐日记载反省,甚至在祖宗神位前啼泣悔过,都是改变心念的修法。

这里所谈到的善恶,不是属于观念问题的善恶,但却是与戒禁取见有关的。

另外反省时要注意的,善念也常是由贪瞋痴而引起的。举例来说,自觉应对某人慈悲,实质上是一种自以为比某人强的我慢心理。有人又会说,自从学佛后,做生意都要亏本,这也是一种疑的心理。事实上,做生意亏本,一定是该全力以赴时,自己松懈了,属于选择不善。

能够击破心念的连锁,就是断惑得果。在唐宋以前,实证得果位的人很多,那些种种不同姿势得定的罗汉或仙人,都能达到空,属于得果位的人。

好苦啊!

以消极的观点来看人生,人的存在就是一种大苦,再加上生老病死之苦,求不得之苦,爱的人要别离之苦,讨厌的人却常碰面之苦,还有身心日夜像火一样燃烧的五蕴炽盛苦 。人生真是太苦了,就连欢笑的时刻中,也总隐伏着哀愁和痛苦。

真所谓,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苦中即病中。

轻度的痛苦,已可算是短暂的快乐。偶然快乐,却又是一个痛苦的开始。

总之,人生都不免有所求,但有求皆苦。

在释迦最初传道时,说出了苦集灭道,先说尽了人生的一切苦,就是“苦”谛。

可是在如此苦的人生中,人总要抓牢东西,是谓取,甚至要抓住一个“道”,真是苦中之苦,这是“集谛”。

如此众多之“苦”,能一举而灭之,再将“抓取”一举而灭之,就是“灭”谛。

建立了灭谛,才能证得道,就是“道”谛。

生命被否定了吗?

五蕴如旋火轮,好似点着火的绳子,因为旋转而呈现出一个火圈,这个火圈只是假的幻想而已,并不具备真实的意义。

世界上的一切感觉也是如此虚幻,心念也是如此的虚幻。

如此说来,佛学是否定生命的吗?有一位同学刚才这样的问。

绝对不是,佛学绝不否定生命。

佛学只是在这苦痛虚幻的人生中,提供了方法,能使我们在这个生命之中,经过修持,达到了最高的真善美境界。

因为有了这个法门,生命才有价值,有意义,有真正的至上目标。

这个法门,简而言之,就称之为戒、定、慧吧。

谈 戒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防闲杜渐,自己渐渐建立一道堤防,自我限制行为以达到净化内心,这就是戒。

宋明理学的标准,对于自律,甚为严谨,实受佛学律宗的影响。儒家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之类,就是戒的意思。

“戒”是遵守内心具有的道德标准,守戒以善化自己之内心,进而达到内心的宁静。

孔子的教育法,将人分类为三等:

一等人生而知之

二等人学而知之

三等人困而知之

如果聪明人能困而学之,则为上上智。

法律、哲学、礼记、律宗,相互关联甚大,深入研究可以有很多发挥。

防守自己的行为,进而才可以防守自己的思想。先能将心中的恶念,转化为善念,才能再进一步将心念净化。

心理行为的转变,可以证明修行的进度,如果心理净化到断惑的程度,就是修行的成就。

谈到成就的问题,当年玄奘法师到印度留学时,正值印度佛教界与婆罗门教大辩论,婆罗门质辩的主题是,佛教修行证道如何可以证明?双方在辩论时言明,败者为胜者一方之奴。

玄奘,这位中国的大智者,参加了论辩,说出了历史的名言,述明证道时的心境。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论辩于是结束了,婆罗门教承认失败,当然佛法宽大仁慈,也不会以彼等为奴。

后来,有禅宗大师,又提出了:能知冷暖的是什么?此乃另外一章。

再回头说到戒的问题,比丘共有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更有三百五十条戒,大乘菩萨戒有八万四千条之多,起心动念,处处都在犯戒,真可说是动辄得咎。

不过,如能解脱自己的烦恼,又解脱他人的烦恼,就是大乘道,不是将烦恼加诸他人。

说 定

净土宗的念佛,禅宗的打坐,天台宗的止观,都是在求“定”,都是要把连续的念头切断,集中于一,以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

至于炼气、炼身、看光、听声音,听呼吸,以及瑜伽等,也都是一种方法。

因为每人的心理和生理,各不相同,所以也方法互异,同样的方法,不可能适合于所有的人。

但所有的方法,也都是以不起心念及能够求定为目标。专一集中于一,是初步的定。但是绝对不可拼命压住心念,如果长久压抑心念,反会使自己变成神经病。

心念达到“止”的境界是很难的,在这个“止”的境界,没有了身体的感觉,自己是清醒的,轻灵的,没有身体的障碍,也没有任何心念,这是初步的“止”。

将这个境界扩而大之,才能进入“定”境。

虽然能够“定”了,却仍未脱小乘的范围。

佛说十二因缘: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1)无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烦恼的总称。于缘起性空无所明了,因而妄生一切执着,此谓“无明”;(2)行:造作义,指一切行为,即依无明所造的善恶业;(3)识:业识,此识随业受报,为过去业力所驱,挟持所造善恶种子而来投胎;(4)名色:名指心识,色指形体。由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成胎后为色。所谓心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5)六入:即“六根”。在母胎十个月的中间,由名色渐渐成长到六根完备,于出胎后对六尘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6)触:即接触。根、尘和合而成触。指出胎后六根与一切外境之接触;(7)受:即领受。根境相对于违顺二种境界上,生起苦乐二种感觉谓之“受”,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情绪;(8)爱:即贪爱。对于五尘欲境,心生贪着,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9)取:即妄取,追取。遇喜欢之乐境则念念贪求,必尽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后已,遇所憎之苦境则念念厌离,必千方百计以图舍之而后已,此即为爱染欲境的一种趋求。(10)有:即业。即有因有果,由前际因(爱取),生后际果(生老死),业力牵引,因果不亡,遂演成三界轮回的事实来。此为所作业力感报的一种规定;(11)生:即受生。以现在所作之业为因,依因感果,必招来世受生,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活动;(12)老死:即老耄和死亡。诸根衰败叫做老,身坏命终谓之死。有生就不能不死,四大和合的身躯自然从少到老,无常转变必至于死,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结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当今时代已是万教齐发,就有诸多教化应用于人类世界,又对有情众生理应了知要义,更以真实理谛来下化人世间,让自己能成长给予丰富经验累积;若一味仅执持于心法时,而不把
  • “十二因缘”讲的是人道中的轮回过程,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种人生状态。无始以来,由于一念不觉,不能了知“缘生万法生,
  • 不要成为活在既定标准里的大人,你相信魔法,那便有魔法。活在这个世界,这个当下才是属于你的,明天在哪都是无常的,生活里要时常观想,如果今天是最后一天,最后一顿饭,
  • 心静了,就不再为名利而劳累烦心,不再为成败而悲喜忧愁,不再为荣辱而计较纠结,心静了,就能从一杯茶中品出清香韵味,从一片云中看到闲逸淡定,从一朵花中悟出释然豁达,
  • 眉毛清秀有型,眉尾齐聚,主聚财,加上鼻翼与鼻头分明的人,偏财运上佳,比如抽奖经常抽到好东西,或买彩票喜中大奖。法令纹还口状,郁气积于体内不抒发,是心思复杂感情悲
  • #阳光信用##每日一善# 【 指路不吞必hui , 勿带 】老天是公平的,它一边给你苦难,一边让你快乐,生活的苦与乐总在更迭,没有谁的命运是完美的,有时残缺也是
  • 眼中的风景说到底就是心灵的风景,一年又一年的大好春光,我们总以为在兜兜转转的时光里找到最好的自己,或许我们已迷失在这阳光明媚、生机勃发的春天里。四月的时光静好,
  • 她对桑延的喜欢,不因为桑延很好,不因为桑延是她的光,她觉得桑延这样热烈美好的少年就应该什么都得到,她心痛于自己让桑延心痛了。晴空万里 言言善也晴也是一个很自信,
  • [awsl]DDL果然是第一生产力,深夜赶稿东拼西凑终于搞完了摘要,不管明天要改多少,今天的我就是最牛的!看下街头调查结果》喜欢日本文化,是毒害中国的未来吗?
  • #丰兰息纯情##杨洋丰兰息##杨洋且试天下# 图1三个人的故事,明明我才是主角,原来我才是多余的[允悲]图2话本子里说,陈情和打仗一样将就天时地利人和[允悲]图
  • 【ps.原则上没有视频不补发,但我了解到挺多朋友其实都是第一次买本,所以可以补,但是因为没有开箱视频所以需要自己出邮费。3、元旦期间,社区还书箱正常开箱收书,读
  • 直言不讳,即使其中只有百分之一的音调是假的,那么立刻就会产生不和谐,随之而来的是争吵。直言不讳,即使其中只有百分之一的音调是假的,那么立刻就会产生不和谐,随之而
  • 完美无暇的淡水珍珠——高光、无暇,如同闪耀小灯泡!完美无暇的淡水珍珠——高光、无暇,如同闪耀小灯泡!
  • #各务华梨##各務華梨#2022.05.01 twi 23:00昨日       今日← →髪を伸ばして短くした2日間でした‍♀️✨印象変わって自分でも楽しか
  • 就这样慵懒地待了很长时间,一个念头突然像清凉的水一样渗进我的头脑里:应该去远郊独自走走。伸了一个懒腰,我感到了暖棚中大白菜生长的快乐。
  • 完美的东西总会让人怀疑是假的,但是露丝的鼻子是真的妈生鼻,从侧面看是轻微的驼峰鼻,不过不明显,这个小小bug也恰恰的证实她的鼻子是天然无整的。赵露思的五官放大单
  • 肖战我喜欢你[心]肖战我爱你@X玖少年团肖战DAYTOYxz xzgg xfx zg 肖战每天醒来必看的男人[心]#元宝喜欢有钱[超话]#12月29日 副楼(夸
  • 晚安吧,希望做个好梦最近の幸せと不幸せパワーアップtime:和ballball打电话、跟比一起骑、在xml家恬静的早餐做个测试结果说俺内耗十级难怪很多事在我这里
  • ”“而且你放心,经历了那样的事之后……火焰是不会熄灭的,我随时等待发起复仇的冲锋哦。但是这剧情直接给我看哭……上次meta丑陋姐妹就是我投的,铁血厨又回来了。
  • 默默地无私奉献[心]这绝对是我们的榜样,这是我们时代的楷模[心][鼓掌][鼓掌][鼓掌]2022年5月5日下午,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纯阁同志到流调溯源专班检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