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闻法随喜功德无量
(第一百八十段)
【于汝意云何?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宁为多否?弥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无量无边,若是施主、但施众生一切乐具,功德无量,何况令得阿罗汉果。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辗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祇,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得比。又、阿逸多!若人为是经故,往诣僧坊,若坐、若立、须臾听受,缘是功德,转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马、车乘、珍宝辇舆,及乘天宫。】
佛问弥勒菩萨:你意下如何?这个“大施主”布施了无量多的世界中的无量多的十二类众生,又度了无量多的人分别成就了初至四果阿罗汉,所得功德多不多?这里说的大施主指具足财施、法施、无畏施者、名“大施主”。
弥勒菩萨对佛说:世尊!此人所得功德很多,多得无量无边,单就施予六道十二类众生那么多的欲乐珍宝,金钱财物,就已经功德无量了,何况又讲经传法,使众生脱离生死而证得阿罗汉果,功德更是大得不可估量!
佛告诉弥勒菩萨说:我今天再明白地给你讲,此人施无量多的财宝予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那么多的“六趣”众生,又度了无量多的人成阿罗汉,功德虽然很大,但不如辗转听闻随喜《法华经》至第五十个人的功德大。这里说的“六趣”是什么意思呢?六趣指众生由业因之差别而趣向之处,又名六道、六凡。所谓六趣,是以三事为由,即: 一因、二缘、三果。
因者、以妄惑为因;缘者、以造业为缘;果者、以受报为果。此六趣中,分三善三恶, 三恶即三恶趣,又名三涂。涂者、途义。有火途、血途、刀途。指依恶业所感赴之处,是为 恶道。又因恶业有重有轻,而分三处、即:地狱、畜生、 饿鬼。这三恶道是:
1、地狱:梵名那落迦、 译作无幸处;又名泥黎。此处翻译为苦具,是恶人受苦痛之处。有八寒、八热、一百三十六座地狱等。其中众生,受苦无穷,经劫无量,最苦无比。在三涂中称为火途,指地狱趣受猛火烧炙之处。
2、畜生:梵名底栗车。译作傍生、横生。是说其身形傍生横行,性鲁钝,不能自立,畜养于人类,故有此名。如禽兽鱼虫等之属类。由愚痴而造作恶业的众生,死后为畜生。在三途中称为血途,指畜生趣向互相吞食之处。
3、 饿鬼:此界有情众生,常受饥饿之苦,故有此名。有九鬼 、三十六鬼之分,在三途中,称为刀途。指饿鬼趣向,受刀剑棍杖逼迫之处。
另有三趣即三善道又名三善趣:是依善业所感赴之处。因善业有轻有重,而分别有三、即:阿修罗、人类、天人。这三善道是:
1、阿修罗:又译作非天、非类、不端正。这类众生好行斗诤,而谄曲诈慢,故多诸苦趣。虽福报邻天、而德不及天,故名非天。阿修罗分布在四道中、即:一、鬼道阿修罗;二、畜生道阿修罗;三、人道阿修罗;四、天道阿修罗。其中人道和天道阿修罗属于善道、而鬼道和畜生道阿修罗属于恶道。
2、人类:梵语搜赊。《三藏法数》说:“人者忍也、于世违顺之境,皆能安忍。”也就是说,人类的忍耐和忍受力,都强于其他道的众生,这种忍耐和忍受,对顺逆二境、善恶诸法,都能忍,对善能忍、对恶也能忍,这类人有成就圣道的基因。如果对善不能忍、对恶也不能忍,就会形成业因而生业果。所以,六道众生都从人道中成,今生得人身者,皆是前世修五戒十善,感报所生。
3、天:梵名提婆。有四层含义、即:一、天体:指运行日月星辰的整个虚空宇宙。二、天界:天界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天有此三界、故名天界。三、天神:是掌管和护持诸天的无量多的天主和天神。四、天人:指生活在各天界中的普通人民。
以上所说天体和天界,是非意识性的物理现象,只有天主、天神和天人才具有人一般的情感和意识,人们常说求上天保佑,不是求空洞洞的天来保佑,而求的是天主及天神的保佑,民间常有祭天和拜天的仪式,这也是祭拜的天主或天神,所以,在拜天的时候,最好选择一位天神来拜,比如选四天王中的一位、或选忉利天主、大梵天主等,这样直接与天神沟通,会有心想事成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笼统的天有光明之义、自然之义、清净之义、自在之义、最深之义。是受人间以上,胜妙果报之所,其乐胜、身胜,世间无比。其分别甚多,但总名为“天趣”。以上所说三善三恶之处、合称六道或六趣。
其实,六道都是人们因无明所生之幻相,明白了这个道理的人,就会感悟到:“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悟了道的人,这梦里的六趣、就是妙有;觉后的空空、就是真空。六道轮回,就是一场梦,梦醒了,梦中的六道,既没有三善、也没有三恶,全是非善非恶的奇妙之境;而真空中,本来没有三千大千世界、本来没有一物一尘,于此则心无羁绊,是真大自在。
佛说:大施主施无量多的财宝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那么多的六趣众生,又做法布施,使这所有的众生都证得了阿罗汉果,此人所得功德虽然大得无量,但不如第五十个辗转听闻到《法华经》中“一偈”并能随喜的人。这里说的一偈是什么意思呢?
“一偈”于《杂语》规定中,限定字数句数,以三字乃至八字为一句,以四句为一偈。如本经上文所说:“恶世末法时,能持是经者,则为已如上,具足诸供养。”随喜这四句就意味着具足了种种布施和种种供养。一般要求:以四句能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称为一偈。
佛说:大施主所得功德不及辗转听闻《法华经》中一偈而生欢喜的人所得功德的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之一,以至用最高级的计算机都不能算出其功德到底有多大、用最好的比喻法也是难以形容的!
佛又对弥勒菩萨说:阿逸多!这第五十个人是辗转听闻到《法华经》的,他所得的随喜功德,就有无量无边阿僧祇劫那么多,何况是最初的第一个人,因听闻《法华经》中的一偈而随喜,那么这个人所得功德比间接听法的第五十个人,又要超胜得多,所得福德之多,就是用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来比喻,也是不可比的。
佛又对弥勒菩萨说:阿逸多!如果有人为了《法华经》,去拜访僧坊寺院,或站着、或坐着,只用了“须臾”时间,须臾经计算等于2880秒、即48分钟。若人在这48分钟的时间里,听到有人讲《法华经》而随喜,以此因缘所得功德,来世将生大富贵之家或帝王之家,享受最为殊妙的象马车乘,和帝王乘坐的珍宝辇舆。或往生到天上,驾乘七宝宫殿到处旅游,自由自在,十分快乐!

#佛光普照[超话]##佛光普照[超话]# 毗舍离之子  佛陀时代,有一位名为毗舍离的妇人,十分敬信佛法,常恭请佛陀及其弟子来家中供养。当时的国王──波斯匿王,非常赏识她的贤明,因此以兄妹之名相称。毗舍离的三十二个儿子,个个相貌端正庄严、挺拔勇健,所娶妻子皆是国中豪门贤俊的女儿,全国人因此对他们非常敬畏。  一天,毗舍离的小儿子骑着大象出门游玩,在护城河的桥上,正巧遇到宰相的儿子从城外回来,两人互不相让。毗舍离的儿子瞋心大发,捉起宰相的儿子,连人带车地丢进护城河中,摔得头破血流,遍体鳞伤。宰相见到儿子被欺负,敢怒不敢言,于是便暗自思惟了一个借刀杀人的毒计。  宰相用七宝做成三十二条上好的马鞭,把软剑暗藏在皮鞭中,然后亲自到毗舍离家中,送给这三十二人。他们都爱不释手,从此鞭不离身。  当时国家法律规定,晋见国王时不可以携带武器。宰相见献鞭之计已得逞,就在国王面前进谗言:「毗舍离的三十二儿子想图谋造反,他们都随身携带武器并藏在皮鞭内,如果谋反,后果不堪设想!」国王听信了宰相的谗言,让这三十二子献上马鞭,一看,果然鞭内暗藏武器。于是一日,在宫中置妥了杀人力士,便一一地将三十二子召集入宫。可怜的三十二子,就这样含冤莫白地丧身失命。  三十二子被杀之后,国王将三十二子的头颅砍下并包裹好,派人送到毗舍离家中。当天,毗舍离正准备供养佛陀及其弟子们,并不知道儿子们已遇害的消息;使者走后,毗舍离以为是国王送来的供僧之礼,正准备开启,此时世尊却说:「毗舍离,你先不要打开,待供养完再看吧!」供养结束,佛陀便为毗舍离开示法要,说道:「我们的身体是四大假合之物,本是无常、苦、空,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人生就像在火宅当中,受种种恩爱离别、烦恼无明层层纠葛之苦,世间的情爱没什么可值得留恋的,有智慧的人当急舍离。」毗舍离闻佛说法豁然开悟,即证得阿那含果。世尊离去以后,毗舍离打开盒子,看见盒中竟是三十二个儿子的头颅,由于她心中已无爱欲的情念,所以并不悲恼,只是以平静的语气叹道:「人生有生就有死,只是人们不能觉悟无常的道理,所以恩爱不能断,始终沉沦于轮回中。其实何苦如此呢?」  但三十二人妻子的亲族非常愤怒,集合军队欲讨伐暴虐无道的国王,为三十二子报仇,国王知道后,害怕地逃至精舍请求佛陀保护。阿难尊者得知此事,于是长跪合掌,请示世尊,以何因缘,国王会杀害毗舍离的三十二个儿子?世尊回答:「这不只是在今生才发生的事,久远劫以来一直都是如此,我现在为你说明缘由,你要铭记在心。」  佛陀告诉阿难,久远劫以前,有三十二人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共同偷了一头牛,并牵着牛来到一个贫穷老妇人的住所,要求在她家杀牛并烹煮。老妇人不但没有加以劝阻,而且高兴地为他们准备杀牛及烹煮的器具。此时,牛突然跪下求饶,但众人已被贪欲蒙敝了良知,根本无丝毫怜悯之心。牛在将死之前发下毒愿:「你们今日杀了我,未来我生生世世都要报这个仇!」众人杀了牛,烹煮后与老妇人一起恣意享用,老妇人并高兴地称赞道:「比起过去曾来过我这里的人,你们可算是对我最好的!」当时的牛,就是今日的波斯匿王;那时偷牛的人,就是今日毗舍离的三十二个儿子;老妇人就是现在的毗舍离。因为这个因缘,在五百世中,三十二人常为今日的波斯匿王所杀;而毗舍离由于当时欢喜帮助杀牛的缘故,在五百世中,常为三十二人的母亲,饱尝儿子被杀的甚深痛苦。但毗舍离今生值遇佛陀住世,因其常行供养、听经闻法的功德,而证得道果,所以现在不再受此苦恼。  阿难合掌再问佛陀:「这三十二人又因何因缘而能得大富贵,豪健勇壮?」佛告诉阿难:在过去迦叶佛时代,有一老妇人,家中非常富有又敬信三宝,时常广修种种供养。一日,她带着上好的香油,准备涂饰佛塔,途中遇到三十二个人,于是请他们帮忙共同前去涂佛塔,修无上福报,三十二人闻言即欢喜同去。涂塔供养完毕,三十二个人为感恩老妇人让他们修此大福德,便与老妇人齐心发愿生生世世,生在富贵尊荣之家,常为母子,而且同值佛世,闻法证道果。所以在五百世中,皆一直生在尊贵之家为母子。当时的老妇人,即今日的毗舍离;三十二人,就是今日的三十二个儿子。  在场的人聆听完世尊开示,坚信因果的道理,欢喜奉行无有违背。  经云:「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净土宗善导教法念佛共修论坛[超话]#净土五观(慧净上人最新开示)

修学净土法门,要有五个观念。

一、因果观,二、生死观,三、无常观,四、罪恶观,五、救度观。

一、因果观。

因果是佛教的基础,不信因果非佛教徒。

因果三柱:(一)善因善果;(二)恶因恶果;(三)自因自果(自作自受)。
  即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因果通三世,佛陀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报应分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二、生死观。

世上无不死之人。人生恶多善少,死后必堕恶道,虽有少数生为人天,但难以生生世世皆生人天。所谓“一息不追,千古永往”“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故学佛修行目的,在于脱离六道生死轮回之苦。
  生死不了,危险太大;轮回未出,难免堕落。因此,今生就要了脱生死大事。

三、无常观。

所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生命无常有三根本、九原因:

(一)必定会死。因为:不论身分;寿命只减不增;时间短修行少。
  (二)死期不定。因为:无常比明天先到;生缘少死缘多;命脆弱,小刺可夺命。
  (三)唯佛可救。因为:死时学问无力;智慧无力;修行无力。一切无力可助。

因此,现在就要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不等明天或未来。

四、罪恶观,即是机深信。

此罪恶观非一般罪恶观,是机深信之罪恶观。

五、救度观,即是法深信。

唯信佛念佛生弥陀净土,方可出轮回成佛道。

这五个观,前三观是佛教各宗各派都必须具备,无此三观非佛教修行人。
  前三观为基础,加上后二观(二信),就是净土宗的信者;无此五观,难称净土宗人。

略引佛言祖语

《大经》“独生独死”文(110、107页):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地藏经》第五品“歧路各别”文:

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法华经》“三界火宅”文: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地藏经》“天人堕恶”文:

天人受天福尽,有五衰相现,或有堕于恶道之者。

《涅槃经》“天人堕恶”文:

虽复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终还堕三恶道中。

《正法念处经》“从天生地狱”文:

无始生死中,业网覆世界。从天生地狱,从地狱生天。

《四十二章经》说:“为道者,如一人与万人战。”

《大乘起信论》说:“经一万劫,信心成就。”

一万劫才得大乘信心成就,其难如是,况佛果乎!

窥基大师《法华玄赞》说:

若佛正法,教行证三,皆具足有;

若佛像法,唯有教行,无证果者;

若佛末法,唯有教在,行证并无。

《经》言:“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无量寿经》“过火往生”文(133页):

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要当过此闻是经法,欢喜信乐,受持读诵,如说修行。

《小经》“殷勤三劝发愿”文(8页):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不实功德”文(239页):

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名不实功德。

善导大师《观经疏》“诸佛劝生”文(574页):

诸佛出世,种种方便劝化众生者,不欲直令制恶修福,受人天乐也。

人天之乐,犹如电光,须臾即舍,还入三恶,长时受苦。

为此因缘,但劝即令求生净土,向无上菩提。

是故今时有缘相劝,誓生净土者,即称诸佛本愿意也。

印光大师“善业不出轮回”文:

世间善业,不出轮回;若对信愿具足之往生净业,则彼善业,仍属恶业。

印光大师“毒荼罪薮”文:

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

且莫说碌碌庸人之身,不愿更受,即为人天王身,及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大宏法化,普利众生之高僧身,亦视之若毒荼罪薮,决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

印光大师“生死不了,危险太大”文:

修行用功,原为了生死。生死不了,危险太大;轮回未出,难免堕落。努力今生,以了生死。

印光大师“必堕恶道”文:

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不生西方,将来必堕恶道。往生所得之利益,比得道更大。

印光大师“先须自利”文:

欲利他,先须自利,若非自己先出生死,何能度彼生死众生?自己在苦海中未能出,何能遍救苦海之人?

印光大师“只怕不成佛”文:

求生西方,方能宏法利生,任运度众,自在无碍。只怕不成佛,不愁佛不会说法度众生。如神龙一滴水,即可遍洒天下。 https://t.cn/z8yXDFj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培训第一天来姨妈 肚子疼的在那坐着冒虚汗 张婷给我拿水杯接热水 第二天晚上去了赵一鸣超市逛了一圈 买了点坚果没买什么零食还有我画的哈哈哈哈昨天回家爸爸去半路接我
  • 卧室门和公区的门洞一样全部做了圆弧状的处理,形成拱形,视觉上变得更加柔和主卧的墙面,摈弃了大白墙,而是刷了半墙的墨绿色,半墙的设计,自带复古感,同时也与餐厅的绿
  • 惊女士感到害怕,是因为自己没有工作也没有朋友,平时都宅在家里,就算从网上买东西,也都是用她老公的名字,可这次快递上写的是她的姓名和电话,很明显,这个人对惊女
  • 乐评人梁源说“当我们去传达一种很大的力量的时候,我们是要把它喊出来好,还是用一种非常平和平静的方式,把它说出来好,吉克这边呢,在作这首歌的时候,我觉得那种卖力和
  • 19.九月好运拍了拍你,接下来事事顺利,好运无限20.清理八月不开心的事,九月才有储存快乐的空间21.所有的不快乐都留八月吧,以后每一天都是甜的22.生活在一点
  • 而記憶中跟她的互動就只有:她簽名時幫她整理照片;她簽名筆筆蓋掉了,我馬上去幫她撿,差點跟她的頭撞在一起了,她還跟我說謝謝;以及我們桌準備的金色筆沒色了,她說簽了
  • ①炊大皇 空气炸锅纸盘小号30只,3.95②依视明 桃之夭夭美瞳半年抛2片,14.9③匹克 防晒口罩,11.9④VVC 遮阳墨镜,39.8⑤三枪 女士中腰纯棉内
  • 第六、令一切诸佛欢喜第六、令一切诸佛欢喜:《勇施请问经》云:「若人以珍宝,遍满恒沙数,一切佛世界,供世间怙主;若有人合掌,心敬大菩提,此供更殊胜,其福无边际。」
  • 关于“求私”想说的一些话,实在是忍不了了。我写文是为爱发电,不是你花钱买我写的,我不欠你的ok?
  • 12 雅思 又在幻想不切实际的人生,陷入深渊无法自拔,可有谁过来拉一把,她看着你,你将她踩下,绝望无助,声嘶力竭便是家常便饭,朦胧中黑暗里有少许光亮,可就这
  • 据悉,6个点位的文艺表演内容分别由对应的旺苍县、剑阁县、青川县、朝天区、昭化区、利州区自行安排,具体节目单如下:南河天剑广场(旺苍县):狮舞《狮舞迎盛世》、舞蹈
  • 星饭乐园邀请您加入[羞嗒嗒]: v.x小.禾呈.序.搜『星饭乐园』和正能量艺人一起为公益事业助力,我们在[给你小心心]新大陆乐园[给你小心心]等你哦~公-益-活
  • 怕你生日的时候赶上我因为现生忙的焦头烂额 所以先提前写下这些祝福放在草稿箱今年对你来说应该是很特别的一年 对我来说也是 二月份的时候看见你颓靡直播的样子让我很难
  • [话筒]2019年#微小说大赛# 正能量奖作品长篇小说《诺图歌》作品不久后将在新浪阅读、微博读书等平台上线啦! Auther:微博读书[话筒]2019年#微小
  • 最幸福的是,你的真诚善良,温柔浪漫,无时无刻都在打动我,让我渐渐意识到,你值得我全部的爱,值得成为我的唯一。看见你的笑容就好像吃了棉花糖一样甜,观看每一部纪录片
  • 看了一个月的莲花楼,从到到尾的四遍,睡前还要在智能音箱继续听,我以为她喜欢他演的戏放沉香如屑给她看,她说不好看,她只喜欢李莲花,那你为什么说长大嫁给他呢?成毅,
  • 李董也说,在想不到的地方,和想不到的人,想不到的场景,畅聊到半夜,西藏真的神奇啊!我想起雷工说,松茸的出现,是因为身体的呼唤,这是今年最后最好的时节。
  • 今天分外想叨叨,最近一直读书,学各种东西,休息,运动,早起,然后就是开始给自己做各种饭,搬家后的生活,确实让我更加注重工作以外的东西,自己重新调整到新的样子,终
  • #陈飞宇[超话]##陈飞宇顾新桅# ❤️#陈飞宇电影少年时代# 中国风《心想是陈》方镜❤️镜→静 其实本来镜子不是这个版本,但后来我觉得镜刚好对应静,静心也是舒
  • ”应和生命的节奏,如四季更替,如叶生树梢,一切顺其自然,这样的生命历程,该是平和美好的吧!岁月,终于教会我们与其温柔相待,赐予我们一颗平常心,于浅淡的光阴中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