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约 5270 字
阅 读 需 要 14 min


 

大概是在公元前1800年前后,中亚大草原上的某个不知名的民族驯服了马。很快,一个叫喜克索的野蛮民族把马套上了他们的战车,从此一种新的战争武器诞生了。野蛮的喜克索人驾驶着这样的战车,跨过苏伊士地峡,征服了古老的文明国家埃及。其他民族也纷纷学着喜克索人的样子,发展出了各自的战车,车战的时代开始了!

喜克索人生活在人类驯服马的初始时代。那时候的马,还是一种很弱小的动物,无法承载骑士和他的装备作战,所以人们只好退而求其次,把它们成群地拴在战车上使用。但即便是这样,动力性能仍然堪忧,于是人们只好拼命为战车减重,这些都在那个时代的壁画中有充分的体现。

直到一千年后,经过人类选择进化后的马,才逐渐变得强壮起来,可以驮载一个轻装骑兵,骑射术随之诞生。又经过牧人们几个世纪的培养,与现代马相似的“巨型”马才出现。也只有有了这样的高头大马,以及马蹬、马鞍的广泛应用,战场上才会有所谓“具装甲骑”著称的重骑兵。

一旦牧人骑上了马背,农夫的噩梦就到来了,因为战车多少还需要有些工业基础作为保障,骑兵则完全不需要。于是,牧人们所独有的技术特点,使之在与农夫的对抗中取得了极其有利的地位。

在华夏帝国的历史中,来自北方骑马民族的入侵,一直是造成帝国崩溃的重要原因。在正统王朝中,西晋、北宋、南宋、明,直接或间接地为北方游牧民族所攻灭;秦汉、隋唐都为抵抗这些游牧民族的侵扰进行过规模不等的战争。哪怕是以北方游牧民族身份入主中原的元朝、清朝,也难逃脱宿命:元朝初期曾和海都叛军在西北长期征战,准噶尔蒙古也给清王朝添过不少麻烦。

几乎没有一个王朝,能够逃脱被那些野蛮的游牧民族侵扰的命运。辉煌的中原文明,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在游牧民族入侵的浪潮中沉浮。
 
世界上最廉价的军队


游牧民族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十来万军队、百来万人口的野蛮部落,为什么能战胜疆域广阔、拥有数十甚至上百万军队、数千万人口的文明帝国呢?

首先,辉煌时期的游牧民族,究竟有多大的军事实力。汉初极盛时期的匈奴,号称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在白登山之战中,汉人估计,匈奴动员了三、四十万骑兵。鲜卑早期,在檀石槐时代“称兵十万” “控弦十余万骑”,便足为中国患。拓跋鲜卑在力微时崛起,有“控弦上马二十余万”,后世逐渐发展到“控弦骑士四十余万”。

当然,这些数据只能说明游牧民族的全部战争潜力,并非实际动用兵力,因为在战争中,游牧民族首领通常身边仅有几万骑兵。如拓跋鲜卑与后燕参合陂之战时,主力不过两万骑兵;蒙古在成吉思汗时代,总兵力也只有十余万骑。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图源/电影《止杀令》剧照


这样的军事力量,成本是多少呢?可以说便宜到极点。游牧民族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了酋长几乎不用去操什么心,更不用自己掏腰包——也就是说,他发动一场战争的成本接近于零。

早期的欧洲传教士们,曾经记叙过蒙古人初起时的生活方式。蒙古人的生存几乎不依靠粮食,他们靠捕猎野兽或是宰杀自己牧养的牲畜为食。他们对食物相当节俭也不挑剔。据说他们节约到这样的地步:招待一百位客人,也只是宰一头小猪。

这些神父来到大草原时,有些随员竟被蒙古人饿惨了:“他们吃下自己的那份配给后,才被告知那可是十三顿饭的分量!”蒙古人自己,早晨喝一小杯稗子粥便可以熬过一天,饿他两天还能欢快地唱歌儿。

在战争中,他们吃得更是简单。如果饿了,可以在自己的马儿身上打主意,经过拼命奔跑的马儿,马蹄部都会极度充血,蒙古人在马蹄部位放血,吸吮一点血液充饥。如果马群里有母马,他还可以用马奶改善一下生活。所以在战争中,他们每个人都携带多匹战马,既可以不断轮乘以保存马的体力,也可以获得更多的食物储备。以这种方式,他们可以不停息地作战十天左右。

在水草肥美的夏季,他们无所事事,以便让自己的马儿充分地休整长膘,等到马匹肥壮的秋季开始发起侵略战争。这也正是以农耕为生的邻居们刚刚收获的季节,游牧骑兵可以预期取得更的战利品。秋冬季节,中国北方大平原上的河流冻结成适合骑兵通行的坦途,枯萎的植被让他们视野更开阔。

游牧民族简单独特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的战争极其便宜。中原王朝的皇帝们呢?他们则始终处于“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困境中。供养数目庞大的军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后唐明宗李嗣源就抱怨说他的战马太多,担心会让老百姓负担过重——因为供养一匹战马的费用足足可以供养五个步兵。
 
成本之外是战斗力


中原皇帝的军队主体是步兵,游牧民族首领们则拥有优秀的骑兵。

接下来,我们分析骑兵和步兵各自的战斗效能。

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角逐的战场,通常是在蒙古草原或是华北平原,这是对游牧骑兵极其有利的战斗地域。唐人的《反经》概略地认为,“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步兵十不当一”。《六韬》则算得更清楚,认为平原旷野之战,一个骑兵可以顶得上八个步兵,即便在险要地形上,一个骑兵也仍然可以顶得上四个步兵。

这只是个经验化的数据,表现的是一场理想战斗的情况。在更多的实际战例中,骑兵决不会傻傻地等着慢腾腾的步兵全部集中好才向他们发动进攻,他们常会抓住先机,各个击破分散的步兵部队。

一支几乎不用为后勤保障操心的游牧骑兵,拥有步兵无法比拟的高机动性。战略上,只要高兴,他们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即便从纯战术角度上讲,他们通常也可以对步兵保持两到三倍以上的、可持续的战场机动优势。骑兵对步兵拥有两、三倍以上的攻击频率和选择战场和攻击方向的优先权。

面对松散的步兵阵列,骑兵很可能用一两次冲锋便轻松取得胜利;即便步兵阵列防守非常严密,有经验的酋长可以放弃正面冲击,改以迂回战术,切断对手的后勤补给,耐心地等待敌人被饥饿与惶恐而被拖垮。

在典型的骑兵对步兵战例中,如公元1211年蒙古与金的野狐岭之战,公元1229年蒙古与金的三峰山之战,公元1449年瓦剌与明的土木堡之战,骑兵均充分地运用自己机动优势,或各个击破、或机动诱敌、或衔尾急追,成功击败了数量上远远超出自身的对手。

野狐岭之战作战经过。图源/网络


在中国北方广阔平原上,游牧骑兵具有了如此强大的优势,农耕民族所要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所以中原皇帝毫无例外地把连通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的山谷河川作为帝国最重要的国防线去刻意经营。

一旦这条防线被突破,中原王朝的噩梦就到来了。

如果某个游牧首领带着十万骑兵,从蒙古高原越过阴山或是燕山的关隘,或者突破辽西走廊的榆关进入华北平原——对于首领来说,这不过是一次轻松的旅行。他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机动优势,在中原王朝的军队赶来之前,带了战利品从容地退回草原。如果他愿意炫耀一下自己的勇敢或是贪婪于更多的战利品,他可以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和中原王朝的军队决战一场——这个地方很可能是个必须突破的关隘,比如说野狐岭;也可能是精心挑选的陷阱,比如说三峰山;如果中原王朝的军队企图逃跑,首领可以毫不客气地追上去消灭它,这就是土木堡。

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征讨瓦剌惨败。图源/电视剧《女医明妃传》

在这场胜面极大的战争中,游牧民族的首领付出了什么呢?

他可以决定这仗打还是不打,以及在什么地方打,即便他判断失误吃了苦头,也不大会遭致灾难性的后果,他大可轻易逃走。可以说,这场战争付出了接近于零的成本。他的收益却总是相当可观的,这是一笔一本万利的买卖。

为了抵抗滚滚而来的游牧骑兵,比如说,十万骑吧,中原王朝的皇帝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呢?在一场可能到来的大决战中,他必须准备相当于数十万步兵的战力,还要很凑巧地把这些人全集中在主战场上,才能指望有些赢面——比如说经典的野狐岭之战,金国军队集中了五十万大军对抗十万蒙古骑兵,仍然惨败,损失二十余万人。
 
中原王朝的代价


为了供养十万大汉铁骑或是七八十万步兵,帝国需要多大的人口基数呢?

宋朝人提供了一个基础数据:一百个农夫才能供养一名战士。要供养一名战士,除了提供他的装备外,更重要的是粮草,尤其是在军队远征的时候,耗费更是惊人。

从最基本的粮食需求来看,一支在征途中的农耕民族军队的消耗是惊人的。北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经描述过为军队提供补给的困难:

“人负米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人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米六斗,人食日二升。二人食之,十八日尽。若计复回,只可进九日。

二人饷一卒,一去可二十六日:米一石二斗,三人食,日六升,八日,则一夫所负已尽,给六日粮遣回。后十八日,二人食,日四升并粮。若计复回,止可进十三日。前八日,日食六升。后五日并回程,日食四升并粮。

三人饷一卒,一去可三十一日:米一石八斗,前六日半,四人食,日八升。减一夫,给四日粮。十七日,三人食,日六升。又减一夫,给九日粮。后十八日,二人食,日四升并粮。计复回,止可进十六日。前六日半,日食八升。中七日,日食六升,后十一日并回程,日食四升并粮。

三人饷一卒,极矣。

若兴师十万,辎重三之一,止得驻战之卒七万人,已用三十万人运粮,此外难复加矣。”

 
农耕国家动员十万兵力,耗时一个月,即需要直接后勤保障人员三十万人。这四十万人在31天的战斗中,共耗费18万石粮食。

这四十万人中,真正能用得上的兵力只有七万人——以参合陂之战(拓跋鲜卑两万轻骑全歼后燕八万精锐)的数据看,这还不够两万骑兵吃一阵的。

如果这场战争耗时三个月到半年(游牧民族通常在秋、冬两季发动侵袭),一直处于动员中的四十万人,将耗费54万石到108万石粮食——这还仅仅只是个理想化数据,战争中的非正常损耗通常也是惊人的——在漕运中因为洪水或触礁的损失、因为火灾在仓库中被焚毁,更可能被某支游猎的游牧骑兵所劫掠。

我们可以建立这样一个模型:

这场战争进行了半年,中原王朝动员了与十万游牧骑兵相当的兵力,且按七十万步兵折算。在这半年中,无论胜负,帝国的军队及后勤人员都将消耗756万石粮食(每十万步兵需要三十万后勤保障,半年消耗108万石粮食。维持七十万步兵即需要总计二百八十万脱产人口,半年消耗756万石粮食),粮与谷为1比2的产出率,实际谷产量必须达到1512万石才能满足需要。

以汉武帝远征匈奴作为历史背景——沈括笔下的宋代1石,约折合汉代2.55石,则宋制1512万石折合汉制为3856万石。一个五口之家,除去劳役之外,耕种面积不过百亩,收获不过百石,若国家按1/30税率征粮(西汉标准税率),则人均能提供0.67石公粮。

综上,即需要5755万农业人口,才能提供70万步兵或14万骑兵(也就是卫青出塞远征的兵力)半年远征所需的粮食!

两汉人口的最高纪录,也不过六千万!

这笔帐,还只算了战事中最直接的粮食供应。

卫青、霍去病、李广利们的远征军,还需要旗鼓、盔甲、刀剑、弓矢、车辆、战具、犒赏,以及安置俘虏或是投降部落……这些都需要花费帝国大量的财富和粮食。

霍去病击溃匈奴统治者的主力成就了北疆的世代安宁。图源/电视剧《霍去病》

 
中原王朝用技术补短板


既然骑兵对步兵有如此巨大的优势,早期在华夏帝国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为什么帝国还常常是胜利的一方呢?

答案也很简单,因为那个时代里,农耕一方的军队还能够用后天的技术优势,弥补先天的劣势。

早期中原王朝的军队,在武器装备上,有一定优势。受益于中原发达的手工业技术、农耕一方具有足以压倒胜利天平的优势:他们具有锋利的金属兵器,能够及远的弓弩,更为犀利的箭镞和坚固的甲胄。同时,农耕军团在组织上也更有优势,他们对旗号、金鼓、文书这些古代通信手段的熟练运用,使得帝国军队的统帅能更有效率地判断战场形势和下决心。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可以通过详细的文字记录,从前人身上总结经验教训。

西汉中后期的名将陈汤比较汉兵与匈奴兵的战斗力,认为五个匈奴兵还抵不上一个汉兵,即便在他们获得稍好一些的装备后,汉朝士兵仍可以保有一比三的优势。因此,游牧民族的成本优势确实被帝国的技术优势大大抵消了。

但任何实用的技术,总是趋于扩散的。华夏世界的创造发明,难以长久地保守秘密,随着时间的流逝,反复无常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的接触中学会了先进技术。东汉的蔡邕归罪为:“加以关塞不严,禁网多漏,精金良铁,皆为贼有;汉人逋逃,为之谋主,兵利马疾,过于匈奴。”他虽然说的是鲜卑的情况,但这样的情况对其他民族也都是适用的。

在帝国的整个历史过程中,金属的出口,尤其是向北方游牧民族的输出,一直是被严格控制的。但渴求金属工具的游牧部落的首领,总能通过种种非正常手段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于是,帝国军队所拥有的技术优势越来越小,直至最终被游牧骑兵所超越。

游牧骑兵的这种成本优势,将要持续十几个世纪之久。在从西太平洋直到波罗的海,从波斯高原直到两河平原,从黄河流域直到多瑙河流域的广大土地上,牧人将用他们不倦的马蹄谱写一幕幕壮丽的铁血史诗。

当然了,在阿提拉马蹄下惨遭蹂躏的东、西罗马帝国的皇帝们,大概不会喜欢我这里使用的“壮丽”这个形容词,被来自蒙古高原的轻骑兵欺负过的女真皇帝卫绍王和大明朝英宗皇帝,也一定会愤愤地提出抗议。然而历史的事实就是这样,命运的天平确实大大地偏袒了那些马背上的战士,让这些天之骄子以极其低廉的成本作为代价,肆意地闯入文明世界。

不过,随着工业时代的展开,命运女神用一场轰轰烈烈的技术革命把游牧民族彻底地踢出局。虽然今天的我们再也看不到那些呼啸着越过原野与村落,带来战火和毁灭的骑兵,可也不要忘记了,我们距离那个时代,也只不过才两个多世纪而已。
 
END

者丨江上苇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张斌
排版 | 于嘉夫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果粒历史”限时特惠




足不出户畅读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

点击下方图片或
168元/年新会员优购
把历史私教装进口袋里


在看”的永远18岁~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摩登兄弟[超话]# 【分分钟需要宁】 愿我会揸火箭 带你到天空去 在太空中两人住 活到一千岁 都一般心醉 有你在身边多乐趣 就算翻风雨 只需睇到你 似见阳
  • 【唐小宫‘女人美灵院之女人的十二个美】 2021年10月10日(修饰之美) 修饰之美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心理整理的过程。 我们知道,美和漂亮有着密切的
  • 是我太无欲无求 看的太开了吗 对啥事都提不起兴趣 觉得好没意思 什么都好没意思 是真的好没意思 你要说我喜欢什么 我觉得没啥特别喜欢的 也没啥特别想要的 外在之
  • #德州身边事# 【德州强化巡查值守 保障行洪期间群众安全、河道安全、堤坝安全】10月4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召开防汛会商会议,研究漳卫南运河分流洪水、城市防
  • 宫崎骏.治愈系壁纸附动漫里那些经典语录 1.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千与千寻》 2.我不知道离别
  • 愿时光能缓,愿故人不散;愿你惦念的人能和你道晚安,愿你独闯的日子里不觉得孤单。 ​​​​#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武汉深圳长沙成都新疆内蒙古云南江西西安甜蜜时光烘焙
  • 【茂兰地质公园】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荔波县的东南部,它由东南部的喀斯特森林区、甲良镇洞庭五针松保证点及小七孔喀斯特森林科学游览区三部分组成。总面积211
  • 1《blue caravan》、2《1874》、3《夏天的风》、4《单车》、5《最紧要好玩》、6《para para sakura》、7《个个赞你乖》、8《尼古
  • 国庆day1–2 殿军,crt一来就打破了了edg世界赛最好成绩[笑哈哈][笑哈哈](在壳哥的好签下)最可惜的是四进二bp昏了头,争三四对面队伍又一区均分700
  • [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重庆新十八梯开放第一天,回到我长大的地方,曾经的世界地图尽头;穿梭在防空洞探险的日子历历在目,传说中的鬼怪故事或许真的
  • 淇淇的ies们碰到类似钓鱼帖能不能别点进去你的每一个转赞评都是把黑子送上热门的刽子手,进去骂一句嘴一下什么作用都没有,黑子不会因为怕骂而删帖,只会让帖子热度越来
  • #古文运动[超话]# 《尚書》洪範 武王勝殷,殺受,立武庚,以箕子歸。作《洪範》。 惟十有三祀,王訪於箕子。王乃言曰:「嗚呼!箕子。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
  • 哈哈,是的,今年我还过了第二轮正日和农历在同一天的生日。倒是很期待自己80几岁的时候,我五六十岁的女儿还能从我这里获得这个待遇。
  • 致爱我的你们: 身边的人走走停停,来来去去,我也自知不是什么好人,毒舌,犯懒,还特别容易脑子抽抽,不着四六,而就是这样一个我还被你们捧着也是三生有幸。只好想着
  • 我的生活也可以更丰富,而不是invariable[耶]好累 想写点什么 又不知道从哪开始 想不到开头也想不出结尾 想零零散散的写几句话 又觉得一句话就能概括的清
  • 如果不需要这么讲究,那记住一点最简单的,也是免费的,国家庆典的公众假期,一般都是吉日,例如国庆节。属虎男+属马女婚配你们都是属于热情开朗,善于交际的人,不会因为
  • 成功从宿舍唯一有女朋友的到唯一单身的,无论做任何事我好像都不能接受失败,不知道在哪打听到的,父母给我讲了很多我以前同学现在都在干嘛(可能是为了安慰我吧)发现不管
  • 这背后有像魏超卓一样承担流调重任的冰城公安民警们的辛苦付出,他们不仅仅要从海量的数据中寻找出有效的点滴信息,更要身向险境,寻访现场找到病例活动的蛛丝马迹。在魏超
  • 我们期待下一次相聚多年后,你会想起家乡的一顿早餐、一样小吃、又或是一样最寻常不过的小物件……你觉得这一切的一切,哪里的美食美物都比不了。其实呢,你眷恋的是家乡的
  • 曹志新 教授 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危重症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危重症委员会委员,工作与研究的重点是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