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剜病根→→→辽宁变了!

紧握法治长缨 净化信用环境

一个判断,已成为共识:辽宁振兴发展,不是靠上几个大项目就能实现,必须解决好营商环境、发展生态问题。

优化营商环境,辽宁过去一段时期用力颇大。制定地方性法规,组建专门机构,出台“最多跑一次”省政府规章……回头审视,发展生态虽有所改观,但并未根本改变。

一个追问,让辽宁反思:营商环境问题的“病根”,究竟在哪里?

一系列企业债务违约事件,给辽宁发展生态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同时,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也清晰显露出来:法治不彰、信用缺失。

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市场经济首先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二者一体两面,缺一不可。市场主体只有在一个公平、透明、平等、诚信的环境中,才能对未来看得清、可预期、有信心,才能有在一个地区放心投资、安心创业的动力和底气。

症结找准,施策才能精准。去年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深刻总结教训,将营商环境建设的着力点进一步聚焦到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上来。

重塑诚信政府,从约束职能部门和公务人员做起,知法用法、兑现承诺;规范市场主体,从修复金融生态着手,追逃废债、严惩失信。

双管齐下、同向发力。观念在变,行动在变,辽宁在变!

法治环境、信用环境是一个整体,代表着营商环境的最高层次,代表着投资者对一个地区的信心和预期,而预期有价值。

近些年,有关辽宁企业债务违约问题的消息不时从债券圈传来,且都“动静不小”。尽管相关方面及时采取措施,但影响依然不容忽视。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是一条朴素的道理。企业债务违约,其背后固然有经营遇到困难等客观原因,但同时也反映出法治观念淡薄、诚信缺失等问题。不仅如此,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口惠而实不至”现象,在过去一段时间也不时出现,让一些投资者不满。

辽宁有着灿烂辉煌的发展历史,有着质朴厚重的地域文化,信用和诚信一直是重要底色。性格豪爽、为人大气的辽宁人,绝非天然不讲诚信。之所以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失信行为,有其特别成因。

辽宁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基地,是计划经济进入最早和退出最晚的地区之一,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因而在信用体系建设上有差距。更为重要的是,过去一段时间,辽宁的政治生态遭到破坏,直接影响到营商环境与政商关系,违背经济规律的不作为、乱作为,引发了一系列政府失信行为。

“维护信用,扎实办事,引导预期向积极方向转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辽宁调研期间提出这一要求,深意由此可见。

教训惨痛,形势紧迫。如何破局,已是摆在辽宁人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

今年1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国清在接受央媒专访时明确提出:“营商环境最重要的内容是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

这是省委在去年将营商环境建设提升到事关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作为“牛鼻子”工程加以强调推进之后,针对当前辽宁面临的紧迫问题作出的最新判断和进一步聚焦。

此后数月,无论是春节前夕赴省公安厅慰问、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赴地方调研,还是与中央新闻单位驻辽机构负责人座谈、会见来辽企业家等多个不同场合,“加强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建设”都是张国清每次必讲的重要内容。

“这让我们看到了省委的决心。以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改善发展环境,就是我们的重要任务。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经济社会事务,也是我们必修的一课。”敏锐感受到这一新变化的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潘卓如是说。

把法治挺起来,把信用建起来,把预期撑起来。让政府守住底线、企业避开红线,一场艰巨而影响深远的“攻坚战”,已在辽宁打响。

“信”宜立,更在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守住信用,就必须运用法治手段依法依规约束政府和企业。

1695万元,终于还上了!对于沈阳金柏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来说,拿到这笔被拖欠数年的工程款,过程虽曲折,结局很圆满。

这家园林绿化设计施工企业,服务对象大多是各级政府部门,多年来因各种原因工程款屡被拖欠,企业生存发展受到极大影响。

得知这一情况后,省减轻企业负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挂牌督办机制,第一时间组织4个市19家拖欠主体召开专题调度会,采取多种办法清理欠款,终于在去年10月底,将公司被拖欠的无分歧欠款清偿完毕。

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营商环境建设重点不在于惠而在于信,并不是说政策优惠有多好,关键在于政策要有稳定性、公信力,让人感到可信任,这样的营商环境才是可持续的。”

“辽宁在信用立法方面在全国启动得较早,但法律的应用和执行更为关键。”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孙映雪坦言。

亮出法治的“武器”和“牙齿”,是治理政府和企业失信行为的最佳选择。眼下,辽宁各地各部门正紧握法治利器,瞄准信用建设薄弱点精准出击。

欠款必还是底线。政府拖欠款项的行为最令企业难以接受。辽宁着力将清欠工作作为推进企业纾难解困的重要举措,采取督查、黄色预警和给市长致函等措施推动欠款清偿。截至去年10月底,已偿还拖欠账款348.17亿元。14个市及省级政府部门、省属大型国企均完成了全年无分歧欠款应清尽清目标任务。

逃债必追是态度。企业恶意逃废债会引发金融风险,必须亮明严厉打击的坚决态度。在鞍山市,公安机关在全国创新组建、率先成立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支队,连续开展“追月”行动,针对13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破获了一批大要案件,追回欠贷3.3亿元,优化不良贷款8.9亿元。在全省,鞍山只是一“点”。目前,辽宁各地依法治理逃废债等行为都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失信必惩是原则。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辽宁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在全国率先开展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构建省、市、县三级信用数据征集体系,在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14个领域建立了信用监管制度,实现了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

“法”宜严,更在公。处理好严格执法与提高法律遵从度的关系,坚持客观公正、不枉不松,最终的目标,就是营造出公平、透明、平等的市场环境。

对此,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成林有更具体的解释:“对于各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而言,案件办理是否公正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深刻,对市场预期的影响最为直接,对创新创业的影响最为明显。”

近日,一份由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对涉企案件实行生产经营影响评估的报告办法(试行)》在企业界人士中引发不小反响。今后,人民法院办案时要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进行评估,这就极大降低了司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辽宁政法系统近期采取的一系列行动,释放了更多积极信号。

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刀刃向内集中整治损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省公安厅推出涉企经济案件审批报备等5项机制;省检察院坚持“少捕慎诉”,清理涉民企“挂案”;省司法厅出台文件,针对在岗不尽职、办理不及时等37种损害营商环境行为作出明确问责规定……

胸怀赤诚,舞动长缨。上下同欲,气象万千。

4月6日,辽宁“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正式印发。“全面推进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赫然排在纲要第四章第一节,成为辽宁未来5年集中发力的重要任务。

在“十四五”开局之际,这向外界传达了一个鲜明信号:只要我们用心用力把发展生态营造好,各方面要素必将在辽宁加快集聚。

从修复金融生态着手,运用法治手段重建信用基础。省委、省政府精准部署,各地各部门务实行动,广大干部群众秉承“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原则恪守本分。

潜移默化中,一个个看似细微的点滴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口碑在变。深耕辽宁10年的玖龙纸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说,营商环境变好了,信誉度高了,辽宁会有更好的前景,我们愿意做辽宁的宣传者。而在葫芦岛投资了三期项目的坤泰云著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建华则表示,正是看到了当初政府承诺修建的两条道路通车,我们才决定继续在这里投资。

信心在变。进入3月,国有金融机构在辽宁的活动愈加频繁。人民银行决定对辽宁增加240亿元再贷款额度,引导地方银行扩大对涉农、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分别与阜新、朝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看中的是辽西北在未来国家发展战略中的独特区位优势;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分别与本溪、盘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看中的是当地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

预期在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在“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专家座谈会上直言:“过去人们认为东北的营商环境相对来说在国内是比较滞后的,但是我们看到辽宁在2020年的实际利用外资额增长是1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辽宁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新的突破。”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也在关注辽宁、看好辽宁,最近,东方航空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黄金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等主要负责人纷纷率团来辽,就加强合作进行深入探讨。

既解眼前之困,又谋长远之功。目前,辽宁正在逐步推进一项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程。

今年2月26日、3月28日,辽宁相继召开全省农信机构改革动员会议、全省城商行改革动员会议。目标十分明确:牢牢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底线,切实保护企业和群众利益。

4月13日,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会议上,再次释放强烈信号:把法治环境建设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做起,更好服务辽宁振兴发展大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发展环境的修复亦非一蹴而就。但只要意志坚定、心无旁骛,定有成效。法治辽宁、信用辽宁,是振兴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动。

辽宁,使命重大,蓝图清晰,时至势成,众缘和合,已然迈上新的征途,正在掀开新的一页!

【自剜病根→→→辽宁变了!】
辽宁振兴发展
必须解决好

营商环境和发展生态问题

重塑诚信政府
规范市场主体
双管齐下、同向发力
辽宁,在变!

以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建设为突破口,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经济社会事务。
营商环境建设重点在于信,关键在于政策要有稳定性、公信力,让人感到可信任。
从修复金融生态着手,运用法治手段重建信用基础。
只要我们用心用力把发展生态营造好,各方面要素必将在辽宁加快集聚。
法治、信用
是辽宁振兴发展的应有之义
今天,辽宁日报头版文章
带你聚焦
辽宁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建设

紧握法治长缨 净化信用环境

一个判断,已成为共识:辽宁振兴发展,不是靠上几个大项目就能实现,必须解决好营商环境、发展生态问题。

优化营商环境,辽宁过去一段时期用力颇大。制定地方性法规,组建专门机构,出台“最多跑一次”省政府规章……回头审视,发展生态虽有所改观,但并未根本改变。

一个追问,让辽宁反思:营商环境问题的“病根”,究竟在哪里?

一系列企业债务违约事件,给辽宁发展生态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同时,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也清晰显露出来:法治不彰、信用缺失。

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市场经济首先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二者一体两面,缺一不可。市场主体只有在一个公平、透明、平等、诚信的环境中,才能对未来看得清、可预期、有信心,才能有在一个地区放心投资、安心创业的动力和底气。

症结找准,施策才能精准。去年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深刻总结教训,将营商环境建设的着力点进一步聚焦到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上来。

重塑诚信政府,从约束职能部门和公务人员做起,知法用法、兑现承诺;规范市场主体,从修复金融生态着手,追逃废债、严惩失信。

双管齐下、同向发力。观念在变,行动在变,辽宁在变!

企业的疑难问题,第一时间解答

法治环境、信用环境是一个整体,代表着营商环境的最高层次,代表着投资者对一个地区的信心和预期,而预期有价值。

近些年,有关辽宁企业债务违约问题的消息不时从债券圈传来,且都“动静不小”。尽管相关方面及时采取措施,但影响依然不容忽视。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是一条朴素的道理。企业债务违约,其背后固然有经营遇到困难等客观原因,但同时也反映出法治观念淡薄、诚信缺失等问题。不仅如此,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口惠而实不至”现象,在过去一段时间也不时出现,让一些投资者不满。

辽宁有着灿烂辉煌的发展历史,有着质朴厚重的地域文化,信用和诚信一直是重要底色。性格豪爽、为人大气的辽宁人,绝非天然不讲诚信。之所以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失信行为,有其特别成因。

辽宁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基地,是计划经济进入最早和退出最晚的地区之一,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因而在信用体系建设上有差距。更为重要的是,过去一段时间,辽宁的政治生态遭到破坏,直接影响到营商环境与政商关系,违背经济规律的不作为、乱作为,引发了一系列政府失信行为。

“维护信用,扎实办事,引导预期向积极方向转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辽宁调研期间提出这一要求,深意由此可见。

教训惨痛,形势紧迫。如何破局,已是摆在辽宁人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

今年1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国清在接受央媒专访时明确提出:“营商环境最重要的内容是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

这是省委在去年将营商环境建设提升到事关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作为“牛鼻子”工程加以强调推进之后,针对当前辽宁面临的紧迫问题作出的最新判断和进一步聚焦。

此后数月,无论是春节前夕赴省公安厅慰问、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赴地方调研,还是与中央新闻单位驻辽机构负责人座谈、会见来辽企业家等多个不同场合,“加强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建设”都是张国清每次必讲的重要内容。

|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

“这让我们看到了省委的决心。以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改善发展环境,就是我们的重要任务。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经济社会事务,也是我们必修的一课。”敏锐感受到这一新变化的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潘卓如是说。

把法治挺起来,把信用建起来,把预期撑起来。让政府守住底线、企业避开红线,一场艰巨而影响深远的“攻坚战”,已在辽宁打响。

“信”宜立,更在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守住信用,就必须运用法治手段依法依规约束政府和企业。

1695万元,终于还上了!对于沈阳金柏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来说,拿到这笔被拖欠数年的工程款,过程虽曲折,结局很圆满。

这家园林绿化设计施工企业,服务对象大多是各级政府部门,多年来因各种原因工程款屡被拖欠,企业生存发展受到极大影响。

得知这一情况后,省减轻企业负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挂牌督办机制,第一时间组织4个市19家拖欠主体召开专题调度会,采取多种办法清理欠款,终于在去年10月底,将公司被拖欠的无分歧欠款清偿完毕。

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营商环境建设重点不在于惠而在于信,并不是说政策优惠有多好,关键在于政策要有稳定性、公信力,让人感到可信任,这样的营商环境才是可持续的。”

“辽宁在信用立法方面在全国启动得较早,但法律的应用和执行更为关键。”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孙映雪坦言。

亮出法治的“武器”和“牙齿”,是治理政府和企业失信行为的最佳选择。眼下,辽宁各地各部门正紧握法治利器,瞄准信用建设薄弱点精准出击。

| 辽宁公安机关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30项新举措

欠款必还是底线。政府拖欠款项的行为最令企业难以接受。辽宁着力将清欠工作作为推进企业纾难解困的重要举措,采取督查、黄色预警和给市长致函等措施推动欠款清偿。截至去年10月底,已偿还拖欠账款348.17亿元。14个市及省级政府部门、省属大型国企均完成了全年无分歧欠款应清尽清目标任务。

逃债必追是态度。企业恶意逃废债会引发金融风险,必须亮明严厉打击的坚决态度。在鞍山市,公安机关在全国创新组建、率先成立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支队,连续开展“追月”行动,针对13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破获了一批大要案件,追回欠贷3.3亿元,优化不良贷款8.9亿元。在全省,鞍山只是一“点”。目前,辽宁各地依法治理逃废债等行为都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失信必惩是原则。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辽宁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在全国率先开展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构建省、市、县三级信用数据征集体系,在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14个领域建立了信用监管制度,实现了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

“法”宜严,更在公。处理好严格执法与提高法律遵从度的关系,坚持客观公正、不枉不松,最终的目标,就是营造出公平、透明、平等的市场环境。

对此,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成林有更具体的解释:“对于各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而言,案件办理是否公正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深刻,对市场预期的影响最为直接,对创新创业的影响最为明显。”

近日,一份由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对涉企案件实行生产经营影响评估的报告办法(试行)》在企业界人士中引发不小反响。今后,人民法院办案时要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进行评估,这就极大降低了司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辽宁政法系统近期采取的一系列行动,释放了更多积极信号。

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刀刃向内集中整治损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省公安厅推出涉企经济案件审批报备等5项机制;省检察院坚持“少捕慎诉”,清理涉民企“挂案”;省司法厅出台文件,针对在岗不尽职、办理不及时等37种损害营商环境行为作出明确问责规定……

胸怀赤诚,舞动长缨。上下同欲,气象万千。

4月6日,辽宁“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正式印发。“全面推进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赫然排在纲要第四章第一节,成为辽宁未来5年集中发力的重要任务。

在“十四五”开局之际,这向外界传达了一个鲜明信号:只要我们用心用力把发展生态营造好,各方面要素必将在辽宁加快集聚。

从修复金融生态着手,运用法治手段重建信用基础。省委、省政府精准部署,各地各部门务实行动,广大干部群众秉承“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原则恪守本分。

| 外资项目落户辽宁

潜移默化中,一个个看似细微的点滴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口碑在变。深耕辽宁10年的玖龙纸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说,营商环境变好了,信誉度高了,辽宁会有更好的前景,我们愿意做辽宁的宣传者。而在葫芦岛投资了三期项目的坤泰云著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建华则表示,正是看到了当初政府承诺修建的两条道路通车,我们才决定继续在这里投资。

信心在变。进入3月,国有金融机构在辽宁的活动愈加频繁。人民银行决定对辽宁增加240亿元再贷款额度,引导地方银行扩大对涉农、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分别与阜新、朝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看中的是辽西北在未来国家发展战略中的独特区位优势;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分别与本溪、盘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看中的是当地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

预期在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在“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专家座谈会上直言:“过去人们认为东北的营商环境相对来说在国内是比较滞后的,但是我们看到辽宁在2020年的实际利用外资额增长是1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辽宁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新的突破。”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也在关注辽宁、看好辽宁,最近,东方航空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黄金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等主要负责人纷纷率团来辽,就加强合作进行深入探讨。

既解眼前之困,又谋长远之功。目前,辽宁正在逐步推进一项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程。

今年2月26日、3月28日,辽宁相继召开全省农信机构改革动员会议、全省城商行改革动员会议。目标十分明确:牢牢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底线,切实保护企业和群众利益。

4月13日,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会议上,再次释放强烈信号:把法治环境建设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做起,更好服务辽宁振兴发展大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发展环境的修复亦非一蹴而就。但只要意志坚定、心无旁骛,定有成效。法治辽宁、信用辽宁,是振兴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动。

辽宁,使命重大,蓝图清晰,时至势成,众缘和合,已然迈上新的征途,正在掀开新的一页!

来源:辽宁日报

《五十公里桃花坞》这档综艺节目自开播以来就话题不断,登上多条热搜。
其实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这档节目有十五位嘉宾,这么多明星聚在一起,怎么可能少得了话题呢?
其中热度最高的一个话题便是张翰被宋丹丹追问代表作的事,不得不说场面非常尴尬。
作为演员,张翰已经出道很多年了,也有过很多的代表作。
除了影视方面的成就之外,张翰在综艺节目中的表现也是相当优秀的。
几乎所有看过张翰综艺的观众都会夸赞他情商高。
相信很多观众纳闷的点就在这里,一个情商如此高的人,为什么会和宋丹丹搞这么僵呢?
在这件事情上,相信很多观众看完之后站谁的都有。
站在宋丹丹的角度来说,只不过是让张翰说一下自己的代表作而已,这样有助于大家更好地认识他。
但是站在张翰的角度,不愿意说也并没有错,毕竟谁能说自己的作品就多有名呢?
在宋丹丹和张翰的尴尬社交结束之后,大家采访时都说张翰的性格太硬了,但真的是这样吗?
张翰硬刚宋丹丹并非性格硬而是另有原因,他打破了娱乐圈的潜规则。
如果说张翰只是因为性格硬就这样不给宋丹丹面子的话,那他还真的配不上“高情商”三个字。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张翰是最冤的,因为他受了委屈。
张翰和宋丹丹发生矛盾之后,所有观众的目光都被这两个人吸引了,因此没有人关注过其他嘉宾的表现。
所有人都觉得这件事的重点是宋丹丹不认识张翰,还要对他一再追问。
如果回过头来再重新看一遍节目的话会发现,其实不只是张翰没有介绍自己的作品,而是所有人都没有介绍自己的作品。
张翰为什么要硬刚宋丹丹呢?宋丹丹不认识张翰,难道说张翰也不认识宋丹丹吗?
作为一个高情商的人,张翰难道会轻易去和一个前辈硬刚吗?
在张翰前面介绍的有周杰、舒淇、宋丹丹、郭麒麟,试问谁说过自己的代表作呢?
宋丹丹追问张翰的代表作,那么她自己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呢?
宋丹丹的介绍是“大家好,我叫宋丹丹,我今年六十一岁,二十岁进北京人艺,我出道四十一年,我就是一个小品演员,我也演过一些电视剧,演过电影”。
在整个介绍的过程中,宋丹丹说到自己演的小品名称了吗?电视剧和电影呢?
或许宋丹丹自己认为她的作品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真的是这样吗?
大家有没有考虑过年仅二十岁的小鲜肉赖冠霖的感受,他还真不一定知道宋丹丹的作品。
如果要介绍作品,大家就都说一下自己的代表作。
既然这个提议是宋丹丹提出来的,她就应该以身作则。
宋丹丹为什么不问周杰、舒淇、郭麒麟有什么代表作呢?为什么轮到张翰的时候就一定要追问呢?
实话实说,观众看节目的时候只关注到了张翰的锋芒,但是谁又想过他受到的委屈呢?
凭什么大家都不说代表作,轮到他就要说呢?这事换成谁也要正面硬刚的。
抛开这十五位嘉宾,对于观众来说,00后10后的不认识周杰、舒淇的应该大有人在吧!
相反,对于年轻人来说,更熟悉的应该是张翰、郭麒麟。
如果论资排辈,宋丹丹、舒淇、周杰,确实都是前辈,但前辈不代表流量。
要是离开这十五人的小圈子说的话,张翰其实反倒是更无须多做介绍的那个人。
张翰这次硬刚宋丹丹,可以说是打破了娱乐圈的“潜规则”。
相信喜欢看综艺的小伙伴都知道,在节目中经常有一种隐形的“潜规则”,那就是“谁是前辈谁最大”和“谁红谁有理”。
在这档节目的十五位嘉宾中,如果要说前辈的话,那绝对是宋丹丹、舒淇、周杰这样的排序。
如果要说谁最红的话,那必须是郭麒麟的第一。
正是因为这个“潜规则”,这几位都在张翰前面介绍却没人需要说代表作。
说实话,这样的“潜规则”其实是娱乐圈的毒瘤。
凭什么你是前辈你就是最大的官呢?凭什么你最红大家就都得围着你转呢?
在陈陈陈当选桃花坞的“坞长”之后,开会的时候谁的意见最多呢?
难道说不是宋丹丹、舒淇、周杰、苏芒这几位所谓的“前辈”吗?
如果要从能力方面来说的话,陈陈陈绝对是这十五个人当中最有说服力的。
然而,为什么几位前辈要提出各种反对意见呢?
很简单,这就是娱乐圈的“潜规则”,我是前辈你就要听我的。
在这种“潜规则”之下,才华真的是一文不值的。
当大家决定要选“坞长”的时候,所有人都推脱不干。
在这个时候,前辈的担当呢?
当陈陈陈毛遂自荐之后,前辈们带头举双手赞成,但最后呢?
陈陈陈说白了就是一个“傀儡坞长”而已,有谁真的尊重过一次他的意见呢?
“谁是前辈谁最大”这样的潜规则又何止是仅出现在娱乐圈呢?
难道说在日常的工作中不也是如此吗?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官大一级压死人”,多少有能力的普通员工因为上司的问题而无法发挥自己的潜能呢?
当普通员工有问题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直接把问题反馈到最高层呢?往往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被直属上司压倒了。
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谁是领导谁最大”,这就是“职场潜规则”,因为你的直接上司能决定你在这家公司的去留。
张翰这次直接打破了这个“潜规则”,不得不说是应该被高兴的。
因为不管是在娱乐圈还是工作中,很少有人会有勇气站出来打破这种“潜规则”的。
不管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合理,一味地盲从,给人一种卑微而又没有主见的感觉。
张翰这种性格其实是相当好的,因为有些东西只有他这种性格的人才能做到,大家觉得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又一巨星陨落……】噩耗传来痛别百岁院士据天津大学消息2022年4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工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因病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他是首批留美归来学
  • 作品名称:意鼎W-717款该版权作者:杭州卓尚服饰设计有限公司权利人:杭州卓尚服饰设计有限公司创作完成时间:2022.11.10本公司拥有一切相关著作权和其它法
  • 【房屋详情】83平米两居室六层,13平米次卧一间,朝北,无隔断;主卧室友为一个女生,单身,事业单位工作素质高;简单装修;10月1日可以入住【房屋租金】1800元
  • 五层独栋别墅超大面积✌同时也是间柴犬主题餐厅~出品萌到爆1️⃣2️⃣层「柴村食堂」有下午茶也有主食大部分出品都是造型的~萌翻天啊啊~✔️蓝天白云:粉蓝色滴~颜值
  • 好像小狗,很想念… 还有五颗星王者,但是我不想打了。离开的人不会回来,哭是没有用的,昨天上steam玩模拟人生,看到他的名字是:你还会回来吗。
  • 在年龄感上,许凯的少年气还在,但是说实话许凯在整部剧里的颜值哪怕是在杨幂疲态严重的情况下也给观众一种“配不上”姐姐的感觉。有网友直言这部剧比较圈粉的是剧中的人物
  • 我复于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我余生,曾行布施,或守净戒,乃至施与畜生一抟之食,或修净行,所有善根,成就众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无上智;
  • 从表面来看,鲁医生找上门去,打别人家孩子,并且推倒老人,这都是很过激的行为。鲁医生不承认自己打人,也是有原因的,鉴于老人凳子子打过来这样一来,这件事就有些棘手。
  • #成都世乒赛团体赛##我爱胖球# 男团第3组: 罗马尼亚2-3匈牙利 胡诺·斯佐科斯2-3亚当·苏迪(11-9、11-9、11-13、6-11、4-11) 奥
  • 时间久了看这个世界颇为江湖有人欲争先下有人与世无争争者,偶发退隐,桃源之梦心往之无争者,又偶有念头,欲欲想试我可作当看透了江湖却更是看不透为何身不由己我可作猜不
  • [心]一个帮您省钱的微博[good][给力]认证V微博,优惠共享 [太开心]【商品】【100只装】ins网红一次性口罩透气时尚潮款原价10.90元【券后7.90
  • 耐得住贪爱的勾挠看得透欢愉的苦痛你是否正守护你的精神财宝如圣者般仁慈、警觉、智慧?端起饭碗感谢这美好的一天,心头清闲感谢这曲折人间,想到的就是你活到的,放过的就
  • 我已这样提醒你了,你却还能若无其事的扫过我的微博而不去丢票,你像利剑一样扎在我心上,你让我每分每秒脑子里都是你,我的脑子疼得要裂开,而你呢,你却能熟视无睹地坐在
  • 每张p完都不一样挑战半年化一次妆得好好利用..1 原相机你是懂自动美颜的!好像林娜琏2 微信相机 好憔悴 黑眼圈能掉在地上了 考研令我身心俱疲。
  • #勋鹿[超话]#今天真的有够晦气[感冒][感冒][感冒]姐妹们不要难受,看帅哥! 我听过风说的话 吹散落一地的表达 迎着风裹紧外套 却是无法对答 每当风开始描画
  • 如确需出行,要谨慎选择目的地,出行前认真查询目的地疫情风险状态和疫情防控政策,不前往中高风险区和有病例报告的地区,并提前向所在社区(单位)、学校报备,服从目的地
  • ~【还有其余想了解的,都可评论区戳我分析】 #夕夕的案例投稿箱#很少讲我在美院的生活,今天讲一点:我在美院吃什么:不挑食的我没什么不爱吃的,打饭的姐姐们打得太多
  • 一、指数方面:中证1000周五跌破bbi,收了一个中阴线:图片之前文章分析说在bbi上震荡是正常的,就怕被权重股拖累震下来,结果周五还是被权重股拖累下来了,最强
  • 真的很晦气一大早的在群里发疯,还是白菜怪引战鬼,一直死皮赖脸的不退群,希望红人粉引战鬼,求求了,真的别来沾边#SVT中转周边[超话]#不好意思 占用一下公共资源
  • 那么,柑普茶可以用于煮饮嘛?答案是肯定的,不管是熟普还是陈皮,在煮饮之后,其风味皆更佳,两者搭配之后的柑普茶经过一段时间的煮饮,不仅能够提升陈皮和熟茶各自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