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及白话

《文昌帝君阴骘文》告诫人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是中华文化教人为善去恶的范本。这本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它与《太上感应篇》、《关帝觉世宝训》等同为民间流行的善书。
原文: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赐汝以福。

于是训于人曰: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为民。存平等心,扩宽大量。忠主孝亲,敬兄信友。和睦夫妇,教训子孙。毋慢师长,毋侮圣言。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报答四恩,广行三教。谈道义而化奸顽,讲经史而晓愚昧。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矜孤恤寡,敬老怜贫。举善荐贤,饶人责己。

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椁(guǒ),免尸骸之暴露。造漏泽之仁园,兴启蒙之义塾。家富,提携亲戚;岁饥,赈济邻朋。斗称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奴婢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印造经文,创修寺院。舍药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烦;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渡。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勿弃字纸。勿谋人之财产,勿妒人之技能。

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争讼。勿坏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穷困。依本分而致谦恭,守规矩而遵法度。谐和宗族,解释冤怨。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常须隐恶扬善,不可口是心非。恒记有益之语,罔谈非礼之言。剪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垂训以格人非,捐资以成人美。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pián)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白话文:

文昌帝君说:我轮回到十七世时是一个地方父母官的人身,从没有做过对不起群众和下属的事,解救别人的困难,患难,怜悯别人的孤儿,孤独,容纳宽恕别人的过失,过错,广泛地行善积阴德,感应感动了上苍(是指天人感应),别人如果能象我这样存有好心地好心田,上天必定赐福给你!

于是文昌帝君就训劝世人说:汉朝时的东海人“于公”做地方官时,审案量刑公平合理,昭雪冤枉,民众允服,当他的家门坏了,就造了一道能容纳四匹马经过的大门,人问其故,他说他做官多积阴德,从末冤枉好人,后代必定兴旺发达,后来他的儿子果然做了丞相,孙子也做了御史大夫。五代时的燕山人窦禹钧,三十多岁时还没生育有儿子,有一次他梦见他祖父对他说,你不但没有儿子,而且还很短命,宜快点多积阴德来挽回天命。窦禹钧于是力行善事,救济别人,广积阴功,数年以后,连生五子,五子都聪明俊伟,而且高中科举,五个儿子都做了官,他本人也活到八十有二,无疾谈笑而逝。

想增广你的福气福田,必须要心地心田好,时刻方便别人,积累种种阴德阴功,对人对物都要利益,修积善行就是修积自己的福份,以正直的德性教化世人,象上天化育万物的德行一样,心地慈祥,爱国为民,忠于主人,孝敬双亲,尊敬兄长,对朋友讲信用,不欺骗朋友,或者敬奉天仙,朝礼斗宿,或者拜佛念经,报答父恩、母恩、佛恩、老师恩,广行佛、道、儒三教,救急就象救济被涸竭池水的鱼,救危就象挽救被网密罗的鸟雀,矜哀孤儿,抚恤寡妇,尊敬老人,怜悯贫穷,布施衣服食物周济在道路两旁饥寒交迫的人,布施棺材掩埋尸骸以避免尸骸暴露,家里富有就想方设法提携亲戚朋友,遇到稻米失收的饥荒年头,应当赈济邻居和亲朋戚友,用来称东西的秤要准确公平,不可短斤缺两,宽恕对待雇用的工人,不可尖酸刻薄,责备苛求,出钱出力捐印经书和善书,推动经书善书的传播流通,修建或修葺寺庙,寺庵,施舍馈赠药材药方来医治拯救别人的疾病痛苦,布施茶水使别人解渴去燥,或者经常买生物来放生,或者常常吃斋,持戒避免杀生,走路时常常留意虫子和蚂蚁,不要踩到它们,应当严禁烟火不要火烧山林,在没有灯火的道路旁放置灯火方便行人走夜路,在没有渡船的河流里设置义渡渡人过岸。

不要登上山上去网罗捕捉飞禽走兽,有伤阴德,不要到河溪边钓鱼、毒杀网罗鱼虾,更不要竭泽而渔,有伤阴德,不要宰杀耕牛,有伤阴德,不要随便丢弃字纸书籍,有伤阴德,不要谋夺别人的财产,有伤阴德,不要嫉妒眼红别人的技艺才能,有伤阴德,不要私通淫欲别人的妻子女儿,有伤阴德,不要教唆别人互相口角争斗,甚至对薄公堂,有伤阴德,不要随便破坏别人的名誉利益,有伤阴德,不要破坏别人的婚姻家庭幸福,有伤阴德,不要因为个人私仇而使别人兄弟互相不和,有伤阴德,不要因为小小利益而使别人父子不和睦,有伤阴德,不要倚仗有权有势而欺辱善良的人,有伤阴德,不要仗着富有而去欺凌穷困的人,有伤阴德,亲近善人则有助于身心德行,远避恶人则瞬间杜绝灾殃,经常宣扬赞叹别人的善事,而不宣扬传播别人的恶事,不要口是心非,讲一套做一套,剪除阻碍道路的荆棘,搬走障碍道路的瓦石,修整几百年来都是崎岖不平的道路,以利于行走,建造修葺许多人来往的河桥,留传训言给后人鉴别确定事情是非善恶,捐赠钱财成全别人的好事善事,做人做事都要遵循天理,合乎道理,说话要合乎公道人心,慎防祸从口出,不要拘泥于往古圣贤的道理学说,就象叶公只会画龙,而不知有真龙!

独行不愧影,独卧不愧衾,能做到衾影不愧时才是慎独慎到极处,不要造作种种恶事(即上文所说淫杀破坏等事);身体力行种种善事(即上文所说忠孝敬信等事),这样就永远没有灾星加祸,常常会有吉神照耀护佑,时间快点就有善报在自己,时间慢点就有善报在儿孙后代,百福临门,万事吉祥如意,难道不是从积累阴德中得来的吗?

做到这三点,过逍遥的神仙生活!#道教知识#

一、“从简”以享受生活

人生在世的根本其实不是繁,而是要简。简就是要“简易”、“简约”,就是要抓住主要的本质的东西。简的原则就是要少思、安闲、轻松。

司马谈曾总结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这或可说是对道家从简精神最合适的概括。由此而来,从简便成为道教应物处事的重要指导思想。“至道不繁”,从简使自己和他人都能有一个轻松的心情,相互交往也就没有那么的机关和算计,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司马承祯说“简则益生”,也就是说从简而行才能健康心身。以简处事,一是要知生之有分,不务分之所无;二是要明白什么是无益于生的;三是要安闲无累。对于如何做到以简处事,孙思邈真人则提出了十二少的方法,即“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保持了这十二少,即守住了生命生存的根本。

简单生活即由心灵的虚闲开始,抛弃不必要的牵绊,让思想自由地飞翔,与“道”同游。日常生活也应是以简易为好,天天美味大餐于身体也不一定有益,反而可能生害,诚如司马真人所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

从简的另一方面就是要“崇俭抑奢”,这也是道教的传统美德,太上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所谓“俭”,即节约,这其中包括对物质追求的节制和个人贪欲的抑制。老子认为,沉溺于声色滋味等感官享受,受制于名缰利锁,不仅会大大地损害身体,更会妨碍体悟大道。因此,老子倡导“少私寡欲”,恬淡俭啬,节制物质欲望和个人私欲。节约而不奢侈,收敛贪欲,甘于恬淡,顺乎道义而有所节制,乃是俭之德。

“简”才能达到轻松,放松我们的心情。少一些烦恼,少一些忧郁,多一些开心,多一些快乐,像云一样逍遥。在上个世纪早期就有人曾经预言:“有史以来,人类将首次面对一个真正永恒的问题——如何利用工作以外的自由与闲暇,过快乐、智慧的美好生活。”我们有不少人为了得到奢华的生活可以忙碌几年、几十年,却舍不得花费几个小时享受生活。舍弃物质而重精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似乎很难让人做出选择,神仙逍遥的道教思想,可以让我们从中寻找解开困惑的钥匙。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的贪心也在快速膨胀,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贪污腐败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私欲膨胀促使他们绞尽脑汁争夺名利财富、贪图荣华富贵,其下场必定是可悲的。生命才是最宝贵的,一旦失去则不可复得。懂得了这一道理,便不会为声色财富这些个人私欲所牵累,自然能够在实践中做到去奢去贪,崇俭节欲,从内心深处认同俭朴廉洁等道德要求,将其化为自身的品德。

由此通过确立珍爱生命这一价值取向,来调节人们的需求结构,从而淡化人们对于一己之私欲的过分贪求,淡化小我,不为物累,以求得心灵的安和,实现肉体健康和精神自由,如此,才能最好地享受生活,实现体悟大道的人生理想。

二、“从朴”以真爱生活

“朴”的本质是质朴而无华,像生命之初的婴儿一样。道教讲“抱朴”,就是去除后天之伪,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素之道。也就是要求学道者持守质朴无华的本真,这样才能与道合一,达到自身人格的完善,而走向这种复归之路的关键则是“少私寡欲”,《道德经》第十九章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元代道士李道纯阐释为“清心释累,绝虑忘情”,是修道的必经之路。卸下心灵沉重的包袱,才可以“穷理”;抛开俗事纷扰,才能“尽性”;摈弃了一己私欲,最终能“造道”。道教所倡导的“抱朴”,依托于人们对于生命的珍惜和热爱而得以实现。真爱生活是一种智慧,而古老的道教,正是这种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使世人更为合理、合“道”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素朴纯一,足以知天”,知天者,即能与天同寿。保持恬淡无欲、清静素朴的思想,不过分地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不为个人的私欲而绞尽脑汁,不为个人的得失算计而心神不安,始终保持一种“安时而处顺”、“知足而常乐”的高尚情操,养成一种“与人无忤、与物无争”的旷达胸怀,才是“返朴归真”的真谛所在。

《太平经》中有“下古人心邪蔽,不若太上古之三皇,人心质朴,心意专一,各乐称天心,而忠信不欺其上,故可无文也”之句,意在批评世人品行邪恶,颂扬古人的质朴。在我们经常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今天,尤其需要这种返朴归真的境界。

返归淳朴,即不要用人为的东西去毁灭天然,不要用造作去毁灭性命,不要因贪求名声而成为名声的牺牲品。

三、“从和”以快乐生活

“和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理念。“和”的意义,一是要通,二是要顺,三是要悦,四是要包容。通则和谐,和则相生。

所谓通就是通畅、通达,古人曾说:道之言通,通无所通,而无所不通。天地万物的自然运化生长,展现的是道通万物的自然和谐。道经中说,“道以通达为义”。所谓“道以通达为义”,就是既要自通还要通他。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知道,道路畅通则人行通达,水流畅通则润泽万物,货物畅通则人心稳定,人之血脉畅通则无病痛。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心通无碍,只有心通才减少烦恼与忧苦,也只有排除烦恼与忧苦才有顺心如意。在道教看来,通则无碍,通则和谐,通则安定,通则太平,通则繁荣。

所谓顺就是顺应大势,也就是要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若水一样顺势而行。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乃天地自然之常势,人应当顺应其变化。白天应当劳作,晚间应当休息,也是自然之常理。所谓悦就是保持与营造和悦的心态和处境,人之心身和悦,才能神清气爽,健康常在。家庭有和悦才能和睦,小孩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成长,才有快乐,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所谓包容就是要宽容地对待他人,以有容乃大的胸怀,容纳不同的东西,像大海一样能容纳万川河水,并赋予其生机。和所包含的以上四个方面,引导着世人快乐地生活。具体当从以下三方面来促进。

第一当以人自身的和谐为基础。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要维护社会的和平与和谐,我们首先要保持自己个人内心的和谐与安宁。道教认为,人心的烦恼和不安定主要来自外物的缠绕和贪求欲望之心过度,从而产生烦恼与焦虑,产生妒忌心甚至仇恨心,因此有人生苦短之感叹,而之所以“苦短”,是因为我们为“烦恼”所缠绕。而“烦恼”实际上起于“妄心”。

《常清静经》说:“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心身,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只有我们内心清静恬淡,少私寡欲,无为不争,去除贪求妄想,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自信而不自傲,自强而不自恃,保持个人内心的安宁与平静,才能使生活既充实又平和,像水一样,无我而又能坚持自我,在心灵的深处树立起和谐和平的信念,从而健全人的心身,维护和谐,促进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各种生命自得其乐

第二当以人与社会的和谐为现实追求。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要求我们人人都心怀慈爱,对他人友善,要宽容他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放弃自我,而是要求我们要充分理解他人。《南华经》中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和文化之间,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是完全能够和睦相处、共存共荣的。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首先是要促进家庭的和谐。道教《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强调要“父慈子孝,夫信妇贞,兄敬弟顺”,以做到“室家合和”,“天垂福庆”。

其次,要以慈爱之心灵和诚信之行为对待他人。社会和谐的根本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应该建立在相互尊敬、相互帮助和诚信友爱的基础上。富有者应帮助贫穷者,而不是使贫穷者越来越贫穷;不同人群之间应增进交流,促进理解。通过交流,既能发现彼此之间的共同之处,从而坚信人类文化有一些核心的东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同时,我们又能深入地了解彼此之间的相异处,做到不失自我而又尊重、包容他人,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互利互惠,慈爱和同。

第三当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最高追求。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只有确保天地自然的平安,人类才能获得长久的平安。因此,要追求社会的和谐,我们还必须树立起对自然的正确态度。道教认为,天地万物都源自于“道”,“一切有形,皆含道性”。万物都有按照道所赋予它的本性自然发展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存权利,不要随意作践自然、毁坏自然。

人应该“与天地合其德”,对万物利而不害,以促进整个宇宙更加和谐和完美为目标,而不应该以毁灭各种自然物的行为来扼杀宇宙的生机。《道德经》中教导我们说,应“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就是要顺应世界万物生长变化过程的自然本性,不以人为的强制方式去破坏这个过程的本来面貌,因势利导,无为而无不为。#宿世道缘# https://t.cn/z8AH4Mn

【第十五章】
吾子孙但务耕读本业,切莫服役于衙门;但就实地生理,切莫奔利于江湖。衙门有刑法,江湖有风波,可畏哉!虽然,仕宦而舞文而行险,尤有甚于此者。
【第十六章】
世称清白之家,匪苟焉而可承者,谓其行己唯事乎布素,教家克尚乎俭约,而交游一本乎道义。凡声色货利、非礼之干,稍有玷于家声者,戒勿趋之;凡孝友廉节,当为之事,大有关于家声者,竞则从之。而长幼尊卑聚会时,又互相规诲,各求无忝于贤者之后,是为真清白耳。
【第十七章】
凡势焰熏灼,有时而尽,岂如守道务本者可常享荣盛哉?一团茅草之诗,三咏煞有深味。
【第十八章】
凡人欲养身,先宜自息欲火;凡人欲保家,先宜自绝妄求。精神财帛,惜得一分,自有一分受用。视人犹己,亦宜为其珍惜,切不可尽人之力,尽人之情,令其不堪。到不堪处,出尔反尔,反损己之精力矣。有走不尽的路,有读不尽的书,有做不尽的事,总须量精力为之,不可强所不能,自疲其精力。余少壮时多有不知循理事,多有不知惜身事,至今一思一悔恨。汝后人当自检自养,毋效我所为,至老而又自悔也。
【第十九章】
讼非美事,即有横逆之加,须十分忍耐,莫轻举讼。到必不可已处,然后鸣之官司,然有从旁劝释者,即听其解已之可也。《讼卦》辞“中吉中凶”、“不克”等语,最宜三复,然究之作事谋始一语,则绝讼之本也。
【第二十章】
凡有必不可已的事,即宜自身出,斯可以了得,躲不出,斯人视为懦,受欺受诈,不可胜言矣,且事亦终不结果,多费何益?语云: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可省已。
【第二十一章】
积金积书,达者犹谓未必能守能读也,况于珍玩乎?珍玩取祸,从古可为明鉴矣,况于今世乎?庶人无罪,怀璧其罪。身医口食之外皆长物也,布帛菽粟之外皆尤物也,念之。
【第二十二章】
今人酷信风水,将祖先坟茔迁移改葬,以求福泽之速效。不知富贵利达自有天数,生者不努力进修,而专责死者之阴庇,理有是乎?甚有贪图风水至倾其身家者,曷不反而求之天理也?可谓惑已。看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节,说到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安可不觅善地以比化者?但善地是藏风敛气,可荫庇后人耳。必觅发达之地,多费心力以求谋,甚至损人利己,此最是伤天理事,切不可为。若无葬埋处,苟无水无蚁,亦可自惬矣。或听堪舆家言,别迁移以求利达,是大不孝事,天未有肯佑者,尤切戒不可,切戒不可。
【第二十三章】
吾上世初无显达者,叨仕自吾始,此如大江湖中,偶然生一小洲渚耳,唯十分培植,或可永延无坏,否则夜半一风潮,旋复江湖矣。可畏哉,可畏哉!
【第二十四章】
创业之人,皆期子孙之繁盛,然其本要在于一仁字。桃、梅、杏、果之实皆曰仁。仁,生生之意也,虫蚀其内,风透其外,能生乎哉?人心内生淫欲,外肆奸邪,即虫之蚀、风之透也,慎戒兹,为生子生孙之大计。
【第二十五章】
凡人为子孙计,皆思创立基业,然不有至大至久者在乎,舍心地而田地,舍德产而房产,已失其本矣,况惟利是图,是损阴骘。欲令子孙永享,其可得乎?
【第二十六章】
祖宗积德若干年,然后生我们,叨在衣冠之列。乃或自恃才势,横作妄为,得罪名教,可惜分毫珠玉之积,一朝尽委于粪土中也。
【第二十七章】
释氏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来世因,今生作者是。此言极佳,但彼云前世后世,则轮回之说耳。吾思昨日之前,而父而祖,皆前世也;今日之后,而子而孙,皆后世也。不有祖父之累,昔日之勤幼,焉有今日?乃今日作为,不如祖父之积累,可望此身之考终,子孙之福覆乎?是所当惕醒者。
【第二十八章】
余令新兴,无他善状,唯赈济一节,自谓可逭前过,乃人揭我云:百姓不粘一粒,尽入私囊。余亦不敢辩,但书衙舍云:勤恤在我,知不知有天知;品骘由人,得不得,皆自得。今虽不敢谓天知,然亦较常自得矣。汝辈后或有出仕者,但求无愧于心,勿因毁誉自为加损也。
【第二十九章】
一部《大学》,只说得修身;一部《中庸》,只说得修道;一部《易经》,只说得善补过。修补二字极好,器服坏了,且思修补,况于身心乎?
【第三十章】
《易》曰:“聪不明也。”《诗》曰:“无哲不愚。”自恃聪哲的,便要陷在昏昧不明处所去,可惜哉!所以人贵善养其聪、自全其哲。
【第三十一章】
智术仁术不可无,权谋术数不可有。盖智术仁术,善用之以归于正者也;权谋术数,曲用之以归于谲者也。正谲之辨远矣,动关人品,慎诸!
【第三十二章】
才不宜露,势不宜恃,享不宜过,能合蓄退逊,留有余不尽,自有无限受用。阿莹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是为雅操。
【第三十三章】
淡泊二字最好,淡,恬淡也;泊,安泊也。恬淡安泊,无他妄念,此心多少快活?反是以求浓艳,趋炎势,蝇营狗苟,心劳而日拙矣。孰与淡泊之能日休也?
【第三十四章】
人要方得园得,而方圆中却又有时宜。在《易》论圆神方知,益以易贡二字,易妙,变易以贡,是为方圆之时。棱角峭厉非方也,和光同尘非圆也,而固执不通非易也,要认得明白。
【第三十五章】
圣人教人一生谨慎,在非礼勿视四句;教人一生保养,在戒之在色三句;教人一生安闲,在君子素其位而行一章;教人一生受用,在居天下之广居一节。
【第三十六章】
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冲折,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量。
【第三十七章】
学者心之白日也,不知好学,即好仁、好知、好信、好直、好勇、好刚,亦皆有敝也,况于他好乎?做到老,学到老,此心自光明正大,过人远矣。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第三十八章】
事到面前,须先论个是非,随论个利害,知是非则不屑妄为,知利害则不敢妄为,行无不得矣。窃怪不审此而自陷于危亡者。
【第三十九章】
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懒人。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意时,要越加谨慎。[1]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个十七号节气这个让粉们这么凉凉的寒露它代表冬天要来咯它代表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怪不得如此的“美丽冻人”走到外面才真真正正的体会到有一种冷叫“忘穿秋裤”由于受
  • 完成14家养老机构、15家日间照料中心、100家农村幸福院的等级评定,综合成绩居各县市区前列。老有所养弱有所扶解民忧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有485家服务机构、461
  • (孤独曾经就像他的伙伴,它伴随着他的整个学生时代,甚至在受人排挤的时候保护了他,可它现在却变得前所未有的恐怖)他继续努力着,不光是照顾Rider,他也努力的让自
  • 【阜合产业园品牌形象日益显现】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是2011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合肥、阜阳两市按照“责任共担,合肥为主;市场运作、集约开发;优势互补、合作
  • 江苏人好饮酒,但是江苏出名的酒并不仅仅只有洋河,江苏的美酒遍布江南,其中就有4大“失败酒”在江苏口碑不错却没什么人喝,是江南人家的最爱,但是只有当地人在喝。目前
  • #幸福到万家##赵丽颖何幸福##赵丽颖幸福#我们说到贵人,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通常是并不是自己特别喜欢的人才能成为你的贵人,你一直喜欢的人或者信任的人,反而会
  • 我一直在很努力的,让你get自己的feel自己hold住,不管结果如何,都是选择的结果,也都有效。我不客气的呼唤着“妈妈”他都会无奈的应着,特别耐心的,温和的,
  • ”以前觉得这话直抵泪点,现在却觉得爱一个人真的就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得拿出过日子一样的态度。”以前觉得这话直抵泪点,现在却觉得爱一个人真的就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得拿
  • [允悲]有个朋友为了除甲醛,一次性购入近两百盆绿萝,声势浩大的摆入家中,乍一看像是要进军植物租赁行业。那咱就假装在北美东海岸喝出南美种植园的味道来~[ok]#定
  • 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央视国庆晚会开始,小万老师已经集齐了央视春晚、央视经典咏流传、央视五一晚会、央视五四歌会、央视六一晚会、央视端午晚会、央视七一晚会[笑cry
  • Nik Collection 4 Mac激活版下载作为很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所熟悉的一大照片后期处理软件,Nik Collection优异的实用性在照片处理时展
  • 不过女主不愧是女主,并没有为之所动,很潇洒地把男主派去跟踪她的人给甩了一走了之哈哈哈哈!大晚上的,女主衣着单薄,一个人走在路上,他开着车尾随护送,被女主察觉,为
  • #北京健康宝核酸天数计算规则变了#从4月底到现在,因为北京这边的疫情反反复复一直有,而我不定时需要外出,可能当天有事当天就必须要出去。对一些显示3天核酸的应该是
  • 表浅性疤痕这是指在皮肤浅表层的一种疤痕,多由于皮肤轻度摔伤会浅表烧伤(真皮浅层)所引起,其外表稍异于正常皮肤,表面粗糙或有色素变化,一般无功能障碍,随着时间的推
  • 好久没发过动态了,最近很开心,准确的说是从南昌回来开始就很开心,其实没有做什么事情,封校以后也出不去,但总觉得自己的心态变了,之前填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的时候一边
  • 吃了大半年的阿胶糕了~它的好处真的说都说不完[捂脸]越吃越爱,越专业越喜欢! #七老爷阿胶糕# ~给你不老容颜.... 爽妹比我小一岁 也是跟了我多年的老粉老
  •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不光是惠而浦发公告称要终止与国美电器的合作,就在上一周,美的集团也险些全面撤出国美电器的济南分部。在凌晨发出来的声明中,国美电器称,“4月24
  • 蹦完一千的大爷范 每天雷打不动的一千个跳绳,从最初的半个多小时,到昨天的10min(分5次跳,每次200,往往数着数着就是。。。48、49、20、21、22。。
  • ”9⃣️突然想起来我还有一个想说的,就是我跟这个神父聊天的时候,他总是在我说出一些词的时候表达出或者露出“你连这个词都知道啊?神父和我房东都看过很多他的书,就想
  •   据悉,AES100是我国首型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000千瓦级先进民用涡轴发动机,拥有高效率、长寿命、高可靠性、大功率储备及良好可发展性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