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360—齐家治国之智慧 第三册
[太阳][太阳]贰、臣术
一、立节
75、人之事君也,言无小大,无愆也;事无劳逸,无所避也。其见①识知②也,则不恃恩宠而加敬;其见遗忘也,则不怀怨恨而加勤。安危不贰③其志,险易④不革⑤其心。孜孜为此,以没其身,恶⑥有为此人君长而憎之者也?(卷四十五·昌言)

白话:臣子事奉君主,奏章言事无论大小都无差错,做事无论多么辛劳都不回避推辞。被君主记住并了解,则不依恃恩宠而更加敬业;被君主遗忘,则不会心怀埋怨而更加勤勉。无论自身安或危都不更改志向,无论形势凶或吉都不改变诚心。勤勉不懈于此,终身不改,哪有这样还会遭君主与上位者的厌恶呢?

注释:①见:用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相当于被,受到。②识知:识察,知道。③不贰:专一,无二心。④险易:吉凶。⑤革:改变。⑥恶(wū):疑问代词,相当于“何”、“安”、“怎么”。

生死问题是人类关注的终极问题,无论哪种重要的哲学和宗教都对生死问题有所讨论。儒家、道家和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在生死观上都对中国人有着深深的影响。虽然它们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不同,但却都反映中国文化的特点。

01

儒家的生死观:道德超越,天人合一,苦在德业之未能竟

“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生的“不朽”,儒家生死观的基本观点是“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因此,它重视的是生前,而非死后,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生时应尽自己的责任,以努力追求实现“天下有道”的和谐社会的理想。

人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有限之个体,但却能通过道德学问之修养(修道进德)而超越有限之自我,以体现“天道”之流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说:“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

一个人如果能保存自己的本心,修养自己的善性,以实现天道的要求,短命和长寿都无所谓,但一定要修养自己的道德与学问,这样就是安身立命了,就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生的“不朽”。因此,儒家认为,虽然人的生命有限,但其精神可以超越有限以达到永存而不朽,所以有所谓“三不朽”之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明朝的儒者罗伦有言:“生必有死,圣贤无异于众人。死而不亡,与天地并久,日月并明,其惟圣贤乎!”圣贤不同于一般人只在于他生前能在道德、事功和学问上为社会有所建树,虽死,其精神可“与天地并久,日月并明”。

这种不朽只是精神上的,它只有社会、道德上的意义,而和自己个体的生死没有直接联系。宋代张载《西铭》的最后两句说:“存,吾顺世;没,吾宁也。”人活着的时候应努力尽自己的社会责任,那么当他离开人世的时候是安宁的、问心无愧的。

由此看来,儒家并不以死为苦,那么儒家的学者有没有痛苦呢?照儒家看,从个人说,如果“德之未修,学之未讲”是个人的痛苦,而更大的痛苦是来自其社会理想之未能实现。

南宋的文学家陆游在他临终前写了一首诗留给他的儿子:“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在死前的痛苦不是为其将死,而是没有能看到宋王朝的统一。

南宋末还有一位儒者文天祥,在他临刑时的衣带上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尽义,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何,庶几无愧。”文天祥视死如归,因为他以践履孔孟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道德理想而无愧于天地之间。

因此,对于儒家说,痛苦不在于如何死,而在于是否能作到“成仁”、“取义”。在儒家的生死观念中,所感到痛苦的是“苦在德业之未能竟”。

02

道家的生死观:顺应自然,与道同体,苦在自然之未能顺

道家:生和死无非都是一种自然现象。道家生死观的基本观念是“生死气化,顺应自然”。照道家看,生和死无非都是一种自然现象。老子讨论生死问题的言论较少,他认为如果人不太重视自己的生命,反而可以较好保存自己,这和他所主张的“无为”、“寡欲”思想相关联。

他还说:“死而不亡者寿”,王弼注说:“身没而道犹存。”照老子看,“道”是超越的永恒存在,而人的身体的存在是暂时的,如果人能顺应自然而同于道,那么得道的人就可以超越有限而达到与道同体的境界,所以老子说:“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同于道”即是“与道同体”,它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是对世俗的超越与升华。庄子讨论生死问题比较多,在《大宗师》中说:“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生、老、死都是自然而然的,死不过是安息。进而庄子认为生死无非是气之聚与散,所以《知北游》中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

如果死和生是相连属的,我对之有什么忧患呢?《至乐》载,庄子妻死,惠子往吊,见庄子“箕踞鼓盆而歌”,惠子不以为然,但庄子认为生死就像春夏秋冬四时运行一样,所以“生之来也不可却,其去不能止”(《天运》)。

西晋的玄学家郭象对庄子的生死观有一重要的解释,他说“夫死生之变,犹春秋冬夏四时行耳,故生死之状虽异,其于各安所遇一也。今生者方自谓生为生,而死者方自谓生者为死,则无生矣。生者方自谓死为死,而死者方自谓死为生,则无死矣。”

这就是说,生和死只有相对意义,只是事物存在的不同状态,对“生”说“生”是“生”,但对“死”说“生”是“死”,对于“生”说“死”是“死”,但对于“死”说“死”是“生”。因此,说“生”、说“死”只是从不同的立场上所持的不同看法,故应“生时安生,死时安死”,这样就可以在顺应自然中得到超生死,而与道同体了。

那么道家在生死问题上以什么为苦呢?照道家看,以不能顺其自然为苦。在《应帝王》中有一个故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个故事说明,一切应顺应自然,不可强求,虽出于好心,但破坏了其自然本性,则反受其害,这是庄子的忧虑。照庄子看,人往往喜欢追求那些外在的东西,从而“苦心劳形,以危其真”,这样就会远离“道”,而陷入痛苦之中,故“苦在自然之未能顺。”

03

禅宗的生死观: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苦在无明之未能除

明心见性
佛教认为,人世间是一大苦海,人生有不能逃避的“八苦”,即生、老、病、死、爱离别、怨憎会、求不得、五蕴聚。人之所以不能逃避这种种苦难,是由于“无明”(不觉悟)引起的。
佛教的教义就是教人如何脱离苦海。要脱离苦海就要照佛教的一套来修行,出家和坐禅等等都是不可少的。佛教传入中国,经过五、六百年,在中国形成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若干个宗派,其中以禅宗影响最大。

六祖慧能

禅宗的真正缔造者是唐朝的和尚慧能,这个佛教宗派以“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为其生死观的基本观念。慧能认为,佛性就是人的本心(或本性),明了人之本心,即洞见佛性,“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佛性”是什么?照慧能看,佛性就是每个人的内在生命本体。如果一个人能够自觉地把握其生命的内在本体,那么他就达到了超越生死的成佛的境界。

用什么方法达到这种超越生死成佛的境界呢?禅宗立了一直接简单的修行法门,它把这门法叫作“以无念为宗”,即以“无念”为其教门的宗旨。所谓“无念”,并不是“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不是对任何事物都不想,而是在接触事物时心不受外境的任何影响,“不于境上生心”。

因此,人并不需要离开现实生活,也不需要坐禅、读经、拜佛等等形式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照样可以达到超越生死的成佛境界,“挑水砍柴无非妙道”。

这种达到超越生死成佛境界,全在自己一念之悟,“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悟”只是一瞬间的事,这叫“顿悟”,瞬息间克服“无明”(对佛理的盲无所知)而达到永恒的超生死的境界,这就是禅宗所追求的“成佛”境界。

禅宗:内在的平常心即成为超脱生死的道心

中国的禅宗虽不否认在人生中有“生、老、病、死”等等之苦,但是只要自己不以这些“苦”为“苦”,那就超越了“苦”,而“苦海”也就变成了“极乐世界”,这全在自己觉悟还是不觉悟。因此,人应该自自然然的生活,“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一切听任自然,无执无著,便“日日是好日”,“夜夜是良宵”。

超生死得佛道,并不要求在平常生活之外有什么特殊的生活,如有此觉悟,内在的平常心即成为超脱生死的道心。所以照禅宗看,人的痛苦是在于他的不觉悟(无明),苦在于无明之未能除,只要人克服其迷悟,就无所谓“苦”了。

总观中国的儒道佛对生死问题的看法虽不相同,但是否其中也有共同点?照我看,儒道佛都不以生死为苦,而以其追求的目标未能达到为“苦”。儒家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为“苦”,即以不能实现其道德理想为“苦”;道家以“苦心劳形,以危其真”为“苦”,即以不能顺应自然为“苦”;禅宗以“于外著境,自性不明”为“苦”,即以执著外在的东西,而不能除去无明为苦。[太阳][太阳]

如此议论,自是王间勋人,岂出佞臣之口?去岁封隆之背叛,今年孙腾逃走,不罪不送,谁不怪王!腾既为祸始,曾无愧惧,王若事君尽诚,何不斩送二首。王虽启图西去,而四道俱进,或欲南度洛阳,或欲东临江左,言之者犹应自怪,闻之者宁能不疑?王若守诚不贰,晏然居北,在此虽有百万之众,终无图彼之心。王脱信邪弃义,举旗南指,纵无匹马只轮,犹欲奋空拳而争死。朕本寡德,王已立之,百姓无知,或谓实可。若为他所图,则彰朕之恶,假令还为王杀,幽辱齑粉,了无遗恨。何者?王既以德见推,以义见举,一朝背德舍义,便是过有所归。本望君臣一体,若合符契,不图今日,分疏到此。古语云:“越人射我,笑而道之;吾兄射我,泣而道之。”朕既亲王,情如兄弟,所以投笔拊膺,不觉歔欷。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所以我这么蠢的一个人 不论亲情友情爱情 都太以自己为中心了 慢慢也学会别抓得太紧 舒适的距离才是对的 你以为的好不一定能让对方听得入耳 更有可能伤害了对方 你以
  • 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打破 2006 年 7 月的记录,这个月的雷击次数超过 370,000 次。据悉,闪电击中埃菲尔铁塔大约发生在当晚18时左右,法国摄影师Kuli
  • ”乳山牡蛎养殖大户王志刚2014年率先试养“三倍体牡蛎”,多年实践发现,三倍体牡蛎较普通牡蛎生长速度可以提高30%,增产达50%以上,单个价格能卖到几十元。  
  • 农牧户可以在政府引进的现代农牧业企业里做选择题,托管代养模式 ,放母收羔、养管收销模式, 合资建场模式,技术服务模式,实现“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的联合体发
  • 今天下午的你不知道为什么就非得黏住人让抱着一直到晚上我总因为你不乖的时候就失去耐心我也是第一次当妈妈不能每次都很好的知道你为什么不乖了我总自私想着你能困了就睡不
  • 品渔鲜椒麻鱼简装升级已完成,时值3.8女神节来临之际,本店特推出让利优惠活动,具体活动内容如下:1.在特色椒麻鱼酸菜的基础上增加特色香辣鱼和爽口双椒鱼。知味停车
  • 极狐汽车在苏州市相城区太阳路2988号的天丰4S店交付中心,之前去看过几次,与销售及工程师畅聊甚欢,当时还把放在华为桑田岛技术中心那边的阳澄半岛智能汽车自动驾驶
  • 记一场戛然而止的心动趁着在厨房忙活的时间在思考这互关90+天的心路历程,其实我是什么都知道的,所有的结果也都在预判中。有没有可能,咱就是想给年少的自己一个交代“
  • AR这个行业,连苹果和脸书也只能初窥门径,不知道老罗又该如何开启他的征程,理性上有一点点悲观,但感性的内心深处却总觉得,也许……也许这次老罗就成功了呢?AR这个
  • [跳跳]冲啊集美们~不用等️ 现在即可疯狂下单 ️ 来店还有好礼相送☎17615132127重庆悦荟-LG#全生活化家庭型购物中心 囤囤囤[快乐喵]618不
  • 这种就不算!➰卡大爷的碎碎念❥/ 各位不懂就问!祝福做事还好,重新做就行,私定做事一旦破fa,无法挽回!
  • 马克思主义通过实践证明真理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 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做人好难啊啊啊啊啊,每天都有一大堆事要处理,好多美丽
  •   佛号就是实相,借托万德洪名,来显我们的自性,单刀直入,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开佛知见,这就在究明自心。所以省庵大师就特别地谈到这一点,他了解到众生发心立愿的差别
  • 【十一】爱一个人哪有什么理由和借口,只是一想一念,一呼一吸,一悲一喜全是他了。心事的篱墙,是关于一个人的物语流年,寂然相伴,默然欢喜。
  • (一)具有自然垄断经营和公益特征的停车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停车场,由发展改革部门制定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标准,执行附件所列标准(另行批复
  • 那一年(大概记得是2000年左右)寒冬,小学还没毕业,估计五六年级的样子,那一晚,很冷,说有狮子座流星雨,于是,睡一觉半夜醒来,和哥哥们,一人裹一条棉被,一起坐
  • 4.如果有个人或机构以任何方式向家长承诺能解决孩子就读我校的问题,并收取费用,借升学敛财,请留存相关证据,提供给我校,学校将上报公安机关,依法处理。【#阜阳市第
  • 隔壁才1700,爸爸现在开价2200,看来要长时间空置了,昨晚爸爸一直争论要清理垃圾,结果杂物间的锁也被清理了,好好的锁成了废铁,我们的圆桌估计也被清理了。爸爸
  • 他们的师傅也是小井市民,一个不起眼的卖咸鱼佬,但他曾经是舞狮届的“黄飞鸿”因为生活揾食艰难放弃了舞狮,当师傅不仅成就了他们,也成就了自己曾经的梦想。回来不久,收
  • 毕竟嘛,鞋子漂亮就好,财官力量对于日主是否适度不重要,只是想让你“体面”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牺牲掉部分人的幸福度。我们不能站在现在的高度去批判当年的自己,这并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