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 :凝心聚力绘龙乡蓝图  砥砺奋进谱时代新曲】#讲好南阳扶贫故事# #我为扶贫发个声# #脱贫攻坚看南阳# 凯歌应是新年唱,便逐春风浩浩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目前,西峡县在全县发出奋力打造“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豫鄂陕毗邻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样板”的号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47万西峡人民将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以良好的发展成效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汇聚起推动西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回首2020在奋战奋进中书写合格答卷

●关键词: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坚持以上率下、党员带头,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依靠基层、发动群众,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自去年2月15日以来,全县无新增病例。

●关键词:三大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高质量脱贫,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13202元。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17天,居全市第一位,成功摘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金字招牌。相继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省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县称号。

●关键词:工业发展呈现高质量态势

工业经济实现产值530.8亿元、完成工业全口径税收14.6亿元、工业用电量22.6亿千瓦时,均居全市首位。仲景食品在深交所上市,龙成集团连续12年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4家企业跻身省民营企业100强,7家企业进入市30强。

●关键词:特色农业迈入产业化轨道

农业总产值完成63.7亿元,增长2.8%。新发展猕猴桃人工基地和野生资源保护性开发6200亩,全年香菇产量达30万吨、出口6.94亿美元,新发展中华蜂1.7万箱,获评全国蜂业扶贫先进县。被授予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十强县称号,荣获全市“两藏两优”擂台赛第一名。

●关键词:第三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

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18.8亿元,占GDP比重为46.1%,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老界岭景区创成省4钻级智慧景区,恐龙遗迹园创成省5钻级智慧景区。创成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荣获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升级版)、省农产品电商十强县称号。

●关键词:改革开放获得实质性进展

深化“放管服”改革,33个部门1782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全县289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部颁证挂牌。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75个,合同引资额176.6亿元。全年外贸进出口完成10亿美元。

●关键词:民生事业得到持续性提升

新增城镇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4793人;扶持自主创业447人,带动就业593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19个老旧小区改造顺利完成。新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400套。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乔典运文学馆主体完工。

奋斗2021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

●重点一:深入实施“两轮两翼”战略

“两轮两翼”战略是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必须立足实际,纵深推进,抓实抓牢。

一是以项目建设增后劲。紧盯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瞄准“主新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变谋划单个项目为谋划项目群、产业群。深入实施“八大专项”,突出抓好总投资额448亿元、年度投资额156亿元的124个投资超5000万元重点项目。二是以科技创新提效益。坚持“创新为魂”理念,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工程。制定出台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清单,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力争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实施产学研用综合平台建设工程。三是以现代金融活血脉。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持续推进商业银行仓储、机器设备、旅游景区门票等质押贷款业务,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立足菌果药特色产业发展,扩大保险覆盖面,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奖补力度。四是以人力资源增活力。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强化人力资源支撑,培植发展动能。依托高等院校(所),引进高层次人才。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升西峡人力资本素质。认真落实“智汇龙乡”计划,统筹解决好人才的科研资金、待遇保障等问题,落实人才政策补贴。

●重点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以培强工业经济、调优农业经济、做大第三产业为目标,推动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延链补链,全速发展工业经济。打造装备制造、特钢、新材料、中药制药及绿色食品、新能源五大产业集群,全面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县。力争全县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0%、9%以上。全年力争新增规上企业40家以上,“四上”企业达到180家以上。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将税收通过总部实现回流。着力打造产值200亿元的特钢产业园、产值150亿元的冶金新材料产业园、产值100亿元的中药制药与绿色食品健康产业园、产值100亿元的制造业产业园。

二是提质增效,全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全国最大的香菇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组建联合研发创新平台,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引进和推广。力争全国食用菌交易市场项目落户西峡。打造全国领先的猕猴桃生产加工基地。坚持土地流转、大户承包、适度规模经营,高标准建设人工基地5000亩。筹备召开2021年中国·西峡猕猴桃高层论坛。打造全国知名的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依托新太阳乳业和健羊牧业等龙头企业,扩大奶山羊养殖规模。依托德森蜂业等龙头企业,发展中华蜂养殖,争创“省中蜂产业发展示范县”“全国蜂蜜之乡”。

三是拓宽拓新,全面发展第三产业。做强文旅产业。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老界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目标,深化“一核一带一园三区”全域布局,重点培育民宿度假、乡村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全景引客、全业融合。做大电商产业,编制全县物流业发展规划,培育壮大物流企业,争创省级电商物流示范园区。筹建县数字信息产业园,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点三:聚力城乡协调发展

以建设河南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力,强化交通、人力资本、电力通信等要素配置,构建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是完善功能,加快城镇建设。以城乡国土空间规划统领城乡建设,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三年行动,深化“双提双建”活动。启动总投资额63.6亿元的8大类63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17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落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长效机制,加强城区和集镇精细化管理。

二是协同发力,推进乡村振兴。围绕三产融合,推进“三链同构”,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发展壮大一批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逐步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持续巩固提升菌果药特色产业。继续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三是优化路网,强化交通建设。全力推进G312内西交界至丁河段公路建设、G345太平镇至西坪段公路改建和独阜岭等隧道、城乡联营一级客运站等项目建设;坚持“建、管、护、运”并举,争创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重点四: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政府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深化农村改革;积极稳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工作。推进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领域改革。二是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完善招商引资推进机制,强化签约项目专项督查,加强落地项目后续服务。力争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30个,落地5个以上。培育进出口额超5000万美元行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力争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2.5亿美元。三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实现更多民生事项“掌上可办”,努力打造“指尖上的政府”,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最后一公里”。

●重点五:打好污染防治硬仗

一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重点领域、行业,建立监管平台,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二是加强生态保护治理。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面落实禁捕政策。启动阳城污水处理厂等污水治理及水源涵养保护工程,建成丹水、田关污水处理厂。三是积极推进节能降碳。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企业污染防控等级分类,坚决压减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能。开展低碳园区、低碳社区、低碳工程试点创建,加快绿色转型。

●重点六: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抓好疫情防控。坚持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强化人物同防、城乡同防,筑牢疫情防控坚实防线。

稳定社会就业。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开辟重点人群多渠道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31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20人。

强化社会保障。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四集中”机制,实施好“政福保”“政康保”工程,加快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

发展社会事业。迁建扩建一批学校建设项目。加快县惠民养老中心、中医院迁建、城区三个卫生社区中心建设。持续做好“两筛”“两癌”免费筛查。完成丹水、太平镇文化服务中心扩建和符沟、鱼库等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改建。设立乔典运文学奖,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

加强社会治理。做好反恐维稳工作,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优良传统,深化军民融合发展,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县。继续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全面加强食药监管,巩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成果。

编辑:南阳日报社政务新媒台⑩
来源:南阳日报

【三门峡市召开“2021年重点民生实事”新闻发布会】
#天鹅之城三门峡# #三门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来源:三门峡广播电视台

4月22日,三门峡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就2021年重点民生实事有关情况向社会进行发布。

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周长青,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翟海燕,市住建局二级调研员董清华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谢正刚主持新闻发布会。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河报、河南法制报、东方今报、三门峡日报、三门峡广播电视台、黄河时报等主流媒体参加发布会。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三门峡市共确定十大类23项重点民生事项,涵盖了城建、文化、教育、医疗、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

将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入百村活动和“消夏音乐季”广场文艺演出各100场,组织“政府采购百场戏”300场;招聘农村特岗教师60名,新建教师周转宿舍107套;改造城镇老旧小区不少于2.9万户,建设385个智慧安防小区;整治窨井设施7000个,新建供热管网6公里,换热站10座,燃气管道10公里;开通5G基站986个以上。

新建农村公路300公里,完成280个自然村通硬化路任务;救助残疾儿童不少于700人,为全市4万名儿童青少年免费进行检查视力、健康教育、建立和更新视力档案;持续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完成法律援助案件2500件;建立货车入市通行证网上办理系统;设立“崤函三农”信息服务平台;完成220个配电台区改造升级,新建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220千米。

2021年重点民生实事

《2021年三门峡市重点民生实事工作方案》

共纳入十大类23项重点民生事项

  (一)实施城市社区办公场所建设提升工程
  按照“市县统筹、整合资源、规范建设、综合利用”的原则,通过新建、购置、改扩建、划拨调剂、开发单位配套建设等方式,重点对办公场所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下和无固定办公场所的城市社区进行建设提升,年底前实现全市无固定办公用房的社区清零,湖滨区新增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规范化社区办公用房不少于6个,陕州区新增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规范化社区办公用房不少于2个,着力解决社区办公有场所、群众办事有场地的问题。
  (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1、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入百村活动100场。
  2、组织“消夏音乐季”广场文艺演出100场。
  3、组织“政府采购百场戏”300场。
  4、深化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活动,首批选择200个行政村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阅报栏。
  (三)加快补齐乡村教育短板
  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招聘农村特岗教师60名,建立稳定有效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优化农村教师队伍资源配置。着力提升农村教师生活待遇,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全市新建教师周转宿舍107套。
  (四)加强居民小区改造提升
  对失养失修失管严重、市政配套不完善、社会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具备改造条件的城镇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全年完成改造不少于2.9万户。加强居民小区治安风险预测、预警、预防,开工建设385个智慧安防小区,建立治安要素防控应用平台,安装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等智能安防设施。
  (五)加强窨井设施维护改造
  开展全市窨井设施隐患排查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窨井设施进行更换改造,全年整治窨井设施7000个,加大窨井设施日常养护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脚底下的安全”。
  (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1、扩大供热、供气覆盖面。在市区新建供热管网6公里,换热站10座,新建燃气管道10公里。
  2、扩大5G网络覆盖面。以独立组网(SA)为目标,统筹推进5G基站和室分系统建设,全年开通5G基站986个以上;建设覆盖广、速率高、体验好的5G精品网,促进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乡镇以上区域连续覆盖,基本满足应用场景需求。
  (七)畅通群众出行
  1、坚持“建、管、护、运”并举,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年新建农村公路30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百县通村入组”工程,完成280个自然村通硬化路任务,实现全市20户以上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
  2、在崤山路崤函小学门口新建一座过街天桥。
  3、对市区外国语中学、外国语小学、市中心医院、黄河路新世纪百货、黄河路大张广场门前、六峰路和平路交叉口6座过街天桥开展亮化工程。
  (八)提升医疗健康水平
  1、完善妇女“两癌”筛查、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机制。继续对农村适龄妇女、纳入城市低保范围的适龄妇女免费开展一次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各完成4.4万人。继续免费开展预防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对筛查出的高风险孕妇进行免费产前诊断。
  2、继续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对具有我省户籍或居住证、符合康复条件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开展康复救助,全年救助不少于700人,基本实现有需求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3、继续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程。成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和科普教育基地,建立近视干预学校,为全市4万名儿童青少年免费进行检查视力、健康教育、建立和更新视力档案。
  4、建设三门峡市中医院PCR实验室,提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水平。
  (九)推进公共服务便民化
  1、提升移动政务服务能力。积极推广应用“豫事办”客户端,推进“豫事办”三门峡分厅建设,确保全年上线事项数量达60个以上,分厅事项月使用率不低于90%,分厅日均访问人数与本地用户注册量的比值不低于3%,逐步实现各类移动端应用在“豫事办”汇聚。
  2、运用大数据手段,推进住房保障资格申请实现“零材料”“零跑腿”,住房保障补贴实现“不见面”发放。
  3、提升法律服务水平。扩大村(居)法律顾问服务面,完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年底前全市专业律师担任村(居)法律顾问的比例达到60%。持续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完成法律援助案件2500件。
  4、建立货车入市通行证网上办理系统。应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货车入市通行证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下载打印、证件邮寄送达或就近窗口领取,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配套研发监管查处系统,加强通行证事后监管。
  5、设立“崤函三农”信息服务平台。按照科技兴农、人才强农的战略要求,以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定期向广大农民群众、“三农”工作者推送农业科技、政策法规、农情农事等方面信息,不断提升全市农民群众科学素养,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
  (十)持续推进农村电网建设
  持续提高农村电网安全可靠供电能力,完成220个配电台区改造升级,新建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220千米。
  为保障2021年全市重点民生实事的顺利实施,市政府于4月14日召开了专题会议对重点民生实事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了各事项的办理时限、承办单位和责任分工。下一步,市发改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会同各事项承办单位按照节点计划高标准推进事项办理工作。

【增幅最高达81%!入围“双一流”后,45所地方高校经费盘点】
● 自2017年9月“双一流”名单公布至2019年,地方高校入围“双一流”后办学经费3年间平均增长了21%(个别院校因数据不全未计入)。其中,新疆大学增幅高达81%。

● 从2019年财政决算收入来看,郑州大学以63.55亿元高居地方“双一流”高校收入榜首,上海大学和苏州大学位居2、3位。

● 2019年地方“双一流”高校财政决算收入最高的前十所高校所获经费均值为41.30亿元,而2018年教育部直属“双一流”高校决算收入前十所高校所获经费均值高达148.05亿元,央地差距可见一斑。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47所地方高校入围“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与中央部委所属的原“985工程”高校和一般“一省一所”的省属原“211工程”高校相比,总数达137所的“双一流”高校中多了不少地方院校的身影。那么,“双一流”首轮建设到底为入选的地方高校提供了多少“真金白银”?我们对其所获经费投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 入围“双一流”的地方高校有哪些

上世纪末,行业办学大量取消后,我国高校基本形成了中央和地方两级办学的格局。

大量缩编的中央部委直属高校在关停并转后,目前主要集中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少数部委,共计117所;其他高校更多的则是由地方政府举办。

然而,相较于中央部委直属高校,地方高校办学资金相对紧张,对获得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有着更强烈的诉求,这一状况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

事实上,原“211工程”地方院校仅有28所,只占到全部数量的1/4。而此次入围“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地方院校数量则大幅提升,占全部“双一流”高校的34%;云南大学、郑州大学和新疆大学这3所地方院校还入围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

除了已是原“211工程”的地方院校外,共有25所原非“211工程”高校获得“双一流”建设支持,排除位于北京的6所部委直属院校(即外交部的外交学院,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部的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公安部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北京协和医学院)之外,其余19所均为地方高校。

入围“双一流”的47所地方高校分布在27个省区市。其中,江苏、上海、四川各有6所、5所和4所入围,数量最多,占据了1/3;北京和天津各有3所;广东、河南、新疆、浙江各有2所;甘肃、重庆、山东、湖北则或因高校实力、或因部委直属高校众多,没有1所地方院校入选“双一流”,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图1. “双一流”建设地方院校一览表

▲ 地方“双一流”院校富起来了吗

数据显示,自2017年9月“双一流”名单公布至2019年,地方高校入围“双一流”后办学经费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3年间平均增长了21%(个别院校因数据不全未计入)。其中,新疆大学增幅高达81%,西南石油大学的增长率也有75%,而安徽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涨幅也超过了50%。

在负增长的6所院校中,除贵州大学因省属高校债务化解导致负增长55%而不具参考性外,其余5校为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和内蒙古大学。

从2019年财政决算收入来看,郑州大学以63.55亿元高居地方“双一流”高校收入榜首,上海大学和苏州大学位居2、3位。令人意外的是,广西大学、新疆大学分别位居6、7位。河南大学则以30.36亿元排在第10位,河南对省属“双一流”高校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而全部45所院校的校均经费为22.9亿元(当年南昌大学和西藏大学无公开数据),高于均值的有16所,而低于均值且为原“211工程”高校的有安徽大学、西北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辽宁大学、内蒙古大学、延边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等10多所高校,这表明它们所获的资金支持仍较为有限。

以安徽大学为例,其2019年的财政决算收入首度突破了20亿元大关,达到了21.2亿元。然而,这一增长并非来自于省级政府拨款和事业收入,而是举债和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这说明地方政府对其支持力度仍较有限。

图2. 22所2017至2019年总经费高于平均涨幅的地方院校增幅

但总体来说,“双一流”高校的身份为高校获得更多的经费带来了保障。

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23453.39元。从2019年财政决算收入来看,可查的45所地方“双一流”高校实际生均拨款均明显高于所在地的平均水平。

其中,15所院校达到了当地生均拨款的2倍以上,12所院校超过了50%,即便最低的宁波大学也约高于浙江省生均拨款的4%。

图3. 2019年财政决算省级生均拨款与校实际生均拨款差额

需要指出的是,地方院校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而各地投入水平不一又导致了高校区域间的贫富差异,但收入水平差距最多的仍在部委直属高校和地方高校之间。

2019年地方“双一流”高校财政决算收入最高的前十所高校所获经费均值为41.30亿元,而2018年教育部直属“双一流”高校决算收入前十所高校所获经费均值高达148.05亿元,央地差距可见一斑。

图4 . 教育部直属高校2018年决算前十名和“双一流”地方院校2019年决算前十名对比

图5.“双一流”地方院校2019年决算后十名和教育部直属高校2018年决算后十名对比

▲ 原非“211工程”地方“双一流”高校怎么样

在“双一流”高校中,有8个地区的19所原非“211工程”地方高校强势入围“双一流”,它们多数集中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这19所院校专业特色鲜明,与大多数省属原“211工程”的综合性大学不同,是以学科属性较为单一而成为考生追逐的“新贵”。

2019年,这19所高校总经费均值为17.45亿元。其中,首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宁波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位居前5名。

即便位于高教洼地的河南大学,2019年经费也高达30.36亿元,实际财政生均拨款3.21万元,远高于河南省1.55万元平均水平。

尽管这19所院校的校均经费低于原“211工程”的地方“双一流”高校(从2019年公布的财政决算收入来看,其校均经费为26.85亿元,未计入南昌大学和西藏大学),但从财政生均拨款来看,前者以6.83万元明显高于后者的4.05万元。



单位资金投入水平差异自然传导到了学科建设水平。事实上,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47所地方“双一流”院校中学科等级达到A类的学校数量为24所。

其中,不是原“211工程”院校就占到了14所,占比超过一半达58%。而评定为A+学科的12所院校中,9所不是原“211工程”的地方院校,占比居然高达75%,其学科实力显然超过了一众省属原“211工程”高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等级最低的B-反而是青海大学、宁夏大学和石河子大学等原“211工程”高校。

因而,在以学科建设为重点的“双一流”项目中,学科实力和前景应当与资金投入有较大关联。

图6.“双一流”地方院校第四轮学科评估最好等级分布情况

47所“双一流”地方院校中仅郑州大学和新疆大学入选一流学科数目达到3个。其中,郑州大学在2019年财政决算中以635511.07万元名列第一;新疆大学总经费从2017年的180317.60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326177.84 万元,增长幅度达81%,这其中尽管有其宣称的新校区建设的因素,但地方政府的持续投入仍很关键。

此外,第四轮学科评估最好成绩为A的地方院校2019年总经费平均值为23.21亿元,高于最好成绩为B的地方院校均值22.53亿元。可见,学科建设能力与高校能获得的经费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图7.地方院校入选一流学科数目及学科评估等级与2019校均总经费

总体来看,“双一流”建设的深入实施,为地方高校高水平发展扩容、赋能提供了更多机会。

当下,包括“双一流”在内的高校正在接受第五轮学科评估的全面检验,动态调整也将随之展开。与中央部委直属院校相比,地方“双一流”院校虽然缺乏持续稳定的中央财政支持,但凭借其实力雄厚、卓有特色的学科实力,也会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经费。

说明:①本文采用的数据主要为2017~2019年决算收入;②文章采用的是可查的在校本、专科和研究生人数;③石河子大学归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本文视作地方院校。④到截稿前南昌大学和西藏大学查无公开2019年决算数据。https://t.cn/A6cznlKS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牛五花】36/份⭐️⭐️⭐️⭐️店里有很多种牛肉,牛五花是他们的招牌,当然不能错过!【掌中宝】32/笼⭐️⭐️⭐️⭐️⭐️掌中宝我能一口一个,入口脆脆的,肥而
  • 我女儿案发那天,她正好在家,她跟我们说,刘某兵出事了,相关部门要她去配合调查,她告诉我们,刘ju长给了她50万元,她要去把这个钱退回去。(许某母亲:我当时跟刘某
  • 12号楼小区楼王位置、火热上市 5.1即将开盘,排卡中总高13层:两梯四户致电咨询1777780990282m2两居纯南(52套)89㎡三居南北通透(26套)
  • 乐迷无非从这些书中看些逸闻趣事,看看乐手或乐队的变迁轨迹,音乐更多的是愉快,当然还有回忆伤感种种,在音乐超越现实以此慰藉,再者看来"世事万物不过可怜巴
  • [鲜花]小区自建华南师大附校,已经开学,华南师大附校是名列广东第一、中国前茅的状元学府。 华南师大附中汕尾学校余主任在认真了解了红红绿绿艺术中心的各项教学措施
  • 然而,这一结论对于那些政策空间较大的国家(整体价值远大于GDP)并不成立——同样情况下,这些危机爆发的概率只是7%,而且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
  • 上海的独特风情也体现在这里,不管走进哪一条百年老街,都会被它的文艺气息所吸引,让人忍不住停下来喝杯咖啡,享受这一刻的美好… ​​​​【传承非遗文化遗产,弘扬中华
  • 吃完小吃 回去的路上 我说回家找个电影看吧 他说现在出发 电影院 不到一分钟买好了票距离开场还有二十分钟买了吃的去看 正好开始我最爱他 总是下一秒就可以带我实现
  • 八字五行不平衡,说明其身体有病,所以自古有“医易一家”之说。比如日课的选择,其根本原理,亦是五行以及河图和洛书的运用。
  • #刘同[超话]#同哥的书安排上了,美食爱好者的我不能错过同哥推荐的郴州美食地图,期待能有朝一日一个一个去实现[哇]谢谢你每次都能直白的袒露内心的声音,高兴也好,
  • 写一张夸夸卡:测试服更新以下为机翻[允悲][允悲][允悲]-重新启用了开花日的部分内容,用于额外测试定期接收来自树的光线-更新和润色一些装配装备项目-过场动画和
  • 16. 北京乐味一刻餐饮有限公司(麻辣诱惑)当事人凉菜间设备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 【 聞所成慧-新譯文摘錄分享 】德威多傑全集 第 01 函 ཟབ་གཏེར་ཡང་སྙིང་འདུས་པ་ལས༔ དྲག་སྔགས་ཀྱི་རིག་འཛིན་ཆ
  • 大学的时候 诺爸给我买过最贵的一样东西 应该就是刚认识我的时候的见面礼 我一直留到现在的那只毛熊了后来的礼物 除了我自己选的 出自诺爸手笔的只有9.9-小70
  • 【推进复工复产 满足出行需求|保定公交3日集中恢复24条线路运行】根据市政府安排部署及疫情防控实际,为解决我市疫情期间复工复产后市民日常通勤需求,公交总公司将于
  • 明天就要走了,今天爸妈从老家下来啦,他们很担心我自己出远门,我好舍不得呀[单身狗]妈妈跟我去逛超市买日用品,还买了路上吃的小零食,买了好多,都是我爱吃的[哇]到
  • 【市本级公积金租房实现“秒提”】手机点点,智能网办,即时到账……小布11月18日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悉,自11月19日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率先在市本级公
  • 我原本在写日记 写道“说一下最近的打算” 我就想到了我要为暑假去四川找xy 做准备 然后我又想到我不打算跟家里说这个事 但爸妈不知道的话我就没有经费 然后我又想
  • #周杰伦先行曲#"浪荡是世俗画作里最自由不拘的水墨花都优雅的双腿是这宇宙笔下的一抹漂洋过海的乡愁种在一无所有的温柔寂寞的枝头才能长出常玉要的花朵&qu
  • #梁精寅[超话]##夜莺vocal梁精寅#【220622】Stray Kids官推更新精寅相关文字内容翻译:和STAY一起的第六个1亿播放量! 请对喜爱”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