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述评 | 禾下乘凉梦 一梦逐一生——怀念袁隆平

5月22日,一位91岁的老人走了。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楼前,三捧青翠的稻束静静矗立。不知是谁,采下老人毕生为之奋斗的梦,向他祭献。
灵车过处,人们夹道相送;
汽笛声声,祝他一路走好。
一颗稻种,填得满天下粮仓。
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故事。
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老百姓把袁隆平刻进自己心里。

(一)君似雁随阳,为民谋稻粱
袁隆平逝世后,人们悼念的文辞中有这样一个热词——国士。何为国士?谓其“才德盖一国”,抑或“一国勇力之士”?用在袁老身上恐怕都不能概其全貌。因为还有对人民、家国、民族的责任和爱。
2019年9月17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天,他还在试验田里查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行动不便后,湖南省农科院在他的住宅旁辟出一块试验田,他在家里就能看见水稻。
当双脚无法再踏入稻田中,他的心,仍时刻扎在广袤田野里。
是什么让他对稻田如此眷恋?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1956年上映的电影《上甘岭》中,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在异国他乡的坑道里,唱起《我的祖国》。
稻浪飘香,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思恋,对温暖的念想,对和平的向往。
那一年,26岁的袁隆平开始了农学试验。不久后,他的研究从红薯育种转向水稻育种。这一转身,改变了他的一生,也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生存境遇。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而立志学农。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
“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立下誓言。蓬勃向上的新中国给袁隆平提供了践行农业报国誓言的广阔舞台。日益强盛的祖国就是他躬耕科研的沃土。1984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国家下拨的第一笔经费就高达500万元。”袁隆平回忆,中心因此迅速建起了温室和气候室,配置了200多台仪器。
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
这是一条艰辛求索的路。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
他默不作声,背上腊肉,转乘几日火车,去云南、海南、广东,重复一场又一场试验。
为稻种追寻温度与阳光,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粮稳,则天下安。水稻种植是应用科学。对科学家袁隆平而言,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无上——技术手段不断更迭,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是丰收。
近年,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年增产水稻约250万吨。中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养活14亿人民。
“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二)“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5月22日下午,灵车缓缓驶出医院。长沙宽阔的主干道上,许多车停下来鸣笛致意,人们涌上街头,齐声呼喊:“袁老,一路走好!”
此时此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网络上写下:“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
反饥饿,不仅是中国人的斗争,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在55个国家/地区内至少有1.55亿人陷入“危机”级别或更为严重的突发粮食不安全状况。
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们无法置身事外,不能无动于衷。
海外人士说,这位老人研究的,是根除饥饿的“东方魔稻”。
如今,“东方魔稻”,在全球40余个国家种植超过800万公顷。
2010年,时任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乔塞特·希兰写道:人们问我为什么如此有信心可以在我们这一代消除饥饿,中国就是我的回答。
2017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发文认为,中国的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引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
一位科研工作者,为何有超越国界的魅力、领先世界的技艺?
当你看见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的新版货币,你会更加理解——货币图案是杂交水稻,它让这个曾有200万人面临饥荒的国家,结束了进口大米的历史。
杂交水稻,成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让全世界吃饱饭,是中国农业科学家科学精神的诠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注解。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毕生的夙愿。
他说:“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他,做到了!

(三)真如少年
5月23日上午,长沙明阳山殡仪馆。细雨霏霏,祭奠者排起长队。
人潮中,有许多手持鲜花、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莘莘学子。他们面庞青涩,神情肃穆,安静有序地跟着队伍一步步前移,然后,深深鞠躬。
一天前,当灵车驶过长沙街头,许多青年齐声呼喊:“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同一时间,无数人在网络上默契地传递同一句话,“袁爷爷,我一定好好吃饭。”
一群年轻人,以纯真的承诺,告慰一位老人至诚的梦想。
袁隆平生前,每一次在青年人中公开亮相,都堪比“大型追星现场”。尖叫、鲜花、掌声……在“95后”“00后”眼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偶像、顶流明星。
“我与他好像有过一面之缘,在饭桌上,在课本里。”“明明素未谋面,我却泪流满面,像失去了爷爷一样”……一位91岁的老人,为何成为中国青年热爱如斯的“网红”?
没有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更踏实的安全感,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最直白的表达。
没有比“喜看稻菽千重浪”更持久的喜悦感,这是最生机勃勃的画面,最扣人心弦的憧憬。
那些身处大千世界、见识五彩斑斓的年轻人,总是被袁隆平人格中最朴素的力量击中——那就是“真”,真如少年。
他倔强,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依然坚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
他坦诚,功成名就后,面对测产失败全无包袱,“跌跤就跌跤,再爬起来就是了”;
他幽默,步入鲐背之年,总是自称“90后”,笑言要和青年研究者比比脑瓜子;
他活跃,过了80岁,还能在气排球比赛中打满全场,而且担任主攻手;
他浪漫,工作至深夜,会心血来潮拉着夫人的手奔到河边,跃入水里畅游;
……
“你们正值如花的年龄,也正是充满梦想的时候。但是,仅仅停留于做梦是不够的,我希望你们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这句对大学新生的寄语,敲响了无数中国青年的心房。

(四)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
时针拨回5月22日上午,弥留之际,亲友围在袁隆平床边,唱起他最喜欢的歌。
他走得安详,嘴角带着笑。有人说,袁老那么思念母亲,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还有人说,他一定是进入了梦乡。梦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袁老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这是袁隆平的梦,也是后来者的梦。
他没有留下最后的话语。可他想说的,人们却能看见——
从云贵高原到华北平原,从洞庭湖区到江南水乡,无数农民还在等待第三代杂交水稻从试验田走向生产田;在新疆、山东、黑龙江等地,已有超过10万亩海水稻试验田丰产,许多角落还在等待“再造亿亩良田”的理想步步实现……
未竟的事业,科学的价值,正待我们去坚守,拼搏,开掘。
“书本里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才长得出水稻。”这是袁隆平送给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成长秘诀——唯有实践,方不辜负真理。
即使身处重病之中,袁隆平最牵挂的还是科研。
入院之初,他每天都问医务人员:“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有一次,护士回答28℃。袁隆平急了:“这对第三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
他病重时念念不忘的,是叮嘱学生们要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
这是一位科学家的本色——爱国为民、刻苦钻研、全心奉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袁隆平仍在奋力燃烧自己,烛照后学。
生命有尽头,科学无止境。
一代科学巨擘陨落,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激励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你听!
传承的决心,如稻穗饱满——
“我追的星陨落了,会有更多的星亮起……”
青春的誓言,如稻苗蓬勃——
“请放心,您这位‘90后’没有完成的,还有其他‘90后’顶上!”
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记者袁汝婷、刘良恒、周勉)

来源:新华社

我是在岭南三十多度的烈日下看到几个消息,大家都在纪念一日失去袁吴两位院士,但触动我更多的是一位绵阳聋哑马拉松运动员。他孤独地生活,孤独地奔跑,孤独地存在于这个世上,然后孤独地因失温倒毙在远离家乡无人区的荒山上,他不可谓不努力,不奋斗,可是命运啊真不公平,这就是一个普通人的真实的一生。

翟天临回复网友:我当时真的很努力在写(论文),现在被人拿来奚落,真是傻…还需努力啊…[疑问][疑问][疑问]
翟天临两年前因“不知知网”被博士圈盯上,被扒出学术造假:其论文没有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查重高达40%、毕业论文多处复制了陈坤论文……然而当时翟天临正铺天盖地营销自己“戏痴博士”人设。#翟天临回复网友评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
  • 明明杰伦准备了那么多衣服……(准备了那么多衣服结果就换两套,你还我的期待[泪]想看伦伦穿那套像高中制服的……)听妈妈的话那一段笑死我了……杰伦记歌词还不如那个小
  • 幸福碎片p1宿舍共享晚餐(极速一小时赶着上晚课版因为我们四个人叽里呱啦得交待要加什么不加什么 由于本人不要香菜和葱 小哥给我上粉的时候说 :“这不要那不要的来了
  • 本来只打算吃个新奇,结果发现真的很不错[抱一抱]每一顿饱腹,幸福值就upup。再加上见到姐妹们那一顿输出,畅所欲言,分享欲爆棚,整个爽飞啦~
  • 12/1(金)公開『怪物の木こり』#龟梨和也[超话]# 東京国際映画祭 レッドカーペットレポート/亀梨和也さん、菜々緒さん三池崇史監督、怪物の木こり(!)が登場
  • リーダー的存在でカリスマ抜群の御子白ユカリ、あざと可愛い系女子で通称“サナ姫”の紫藤サナ、そしてユカリの幼馴染で日本舞踊の家元に生まれた蒼唯ノアの3人が、劇場版
  • “人的一生有两次死亡,第一次是灵魂和肉体的分开,也就是你不再单独地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第二次是活着的人们,没有一个人记得你的一切时。”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不给
  • 另外,如果在新股的发行及减持方面所有行动的话,那可能就是意外之喜了!对于一个历经过多次牛起熊落的人而言,也有过叱咤风云的时候,同时也经历过万人唾骂千夫所指的时候
  • #任嘉伦[超话]#rjl#任嘉伦粉丝的公益故事# rjl#任嘉伦#「爱, 成就希望, 春回大地,向阳而生, 你我心中的“希望都会实现。」任嘉伦粉丝公益故事,“任
  • 是齐衡向权贵荣华妥协,娶了嘉成县主,却没想到她新婚不久就死于“申辰之乱”自己成了戴着绿帽子的鳏夫!他这一辈子,就一次妥协,处处妥协,每一步选择都走向了感情的荒地
  • 表演期间还有诸多与观众互动 福利送礼环节 答应我下午一定要来看我们的表演 不见不散~~~重磅消息来袭!我们准备好了各种嗨翻天的节目和各式惊喜小礼物在这里等你们一
  • #任嘉伦[超话]#②搬运 二改 ˻˳˯ₑ™· ²⁰²³/₁₀.₃₁ ✨ ❀ ❥══════*̣̩⋆̩☾⋆♡♡ *̣̩⋆̩☽⋆══════ 我的
  • 虎年行大運[允悲][允悲][允悲]剛剛又潛水去了[暈][暈][暈]⋯⋯⋯⋯刪掉前半,內容在第十張圖裡⋯⋯⋯⋯这次,韩亚季的姿势不一样,他想试试像飞蛙那样的姿势是
  • 黙っていれば見目麗しく、お金も持っている素敵な男性なのですが、その高慢な性格から、エリザベスに対しても「まあまあだけど、振り返りたいほどの美人じゃない」などと言
  • 虽然我今年实在偷懒敷衍………主要是我以前都会买机票飞日韩过万圣节 今年觉得上海比他们的氛围还要好 甚至变成了一个来上海旅游的热点~连国外的朋友都想来上海过大家甚
  • 我好几次记录着我们的日常 但我没有每天都写下来 一开始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现在好像明白了 因为每天和你发生的事就是每天的日记 即便是起床互道早安 看你拍好看的风景
  • 『koi-wazurai』では、バッグステージに移動し、2人が見つめあって歌うシーンにキュン♡ 歌唱中には、アリーナ席後方に用意されたリフターに乗って、それぞれ
  • ・「お母さんのことをママと呼ぶ」・「運転が下手で、駐車券が取れずにドアを開けたり、駐車で何度も切り返しをしたりする」・「いつも家の近くまで一緒に帰ってくれていた
  • #板野友美[超话]#231029 ins更新今年のSK-IIのコフレが届いたよー.*もうクリスマスコフレの季節かぁ。⁡◎公演情報 【billboard clas
  • 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但就是必须要出门[摊手][摊手][摊手]真期待周五的到来啊,我一定在家躺两天[悲伤][悲伤][悲伤]昏昏沉沉的下午奖励自己一杯茶百道超厚芋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