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词浅释[蜡烛]南无阿弥陀佛[蜡烛]

[蜡烛]三世:指过去、现在、未来,统指一切时间。
[蜡烛]三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蜡烛]三慧:闻慧、思慧、修慧。
(为证入解脱境界所必须具备的三种宗教智慧。分别是由听闻、思惟、修禅定所形成的。)
[蜡烛]六度: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就是六个从烦恼此岸到觉悟彼岸的方法。)
[蜡烛]十二因缘: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入;6)触;7)受;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
(也称十二缘起支,佛教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其指从“无明”到“老死”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
[蜡烛]四圣谛:苦、集、灭、道。
(释迦牟尼佛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
[蜡烛]三毒:贪、瞋、痴。
(指一切痛苦的根源——贪为饿鬼之源,瞋为地狱之源,痴为畜生之源。)
[蜡烛]五毒心(五毒):贪、瞋、痴、慢、疑。
(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称为五毒。)
[蜡烛]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
(佛教称人生八苦。)
[蜡烛]三皈依:也作皈依三宝。一皈依佛,二皈依法,三皈依僧。
(也可说为皈依:觉、正、净。一皈依觉,觉而不迷;二皈依正,正而不邪;三皈依净,净而不染。)
[蜡烛]三宝:在佛教中,称“佛、法、僧”为三宝。

信、愿、行:净土法门之宗要。
[蜡烛]四大:佛教所讲的四大皆空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蜡烛]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蜡烛]三善道:佛教认为六道中,天道、阿修罗道、人道为三善道。
[蜡烛]三恶道:佛教认为六道中,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为三恶道。
[蜡烛]五行:金、木、水、火、土。
(是中国自古以来道学的一种系统观,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
[蜡烛]三学:戒、定、慧。
(学佛者必须修持的三种基本学业。)
[蜡烛]四圣道:即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佛道。
[蜡烛]十法界: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天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和佛法界。
(佛教术语,将佛和众生分为十大法界。分别是前六项称为六凡,后四项称为四圣,合称为六凡四圣。)
[蜡烛]五欲:佛教中指财、色、名、食、睡等五种欲望。
[蜡烛]六尘:佛教中指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境界。
[蜡烛]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
[蜡烛]六触:指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等六种作用。
[蜡烛]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其与六根、六尘,合称为十八界。)
[蜡烛]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
[蜡烛]十善业: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瞋;十、不痴。或称十善业道。
[蜡烛]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蜡烛]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
(佛教四种广大的利他心。即为令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而起的四种心,又称四无量、四等心、四等、四梵住、四梵行、无量心解脱。)
[蜡烛]佛学四德:常、乐、我、净。
(指大涅槃的果德,又称涅槃四德。)
[蜡烛]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蜡烛]四念住:又称四念处。一、身念处,观身不净;二、受念处,观受是苦;三、心念处,观心无常;四、法念处,观法无我。
(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
[蜡烛]五种观想法:一、不净观;二、慈悲观;三、因缘观;四、界分别观;五、数息观。
[蜡烛]西方三圣:又称阿弥陀三尊。中间是阿弥陀佛,左边观世音菩萨,右边大势至菩萨。
(此处的左和右是按照阿弥陀佛的左手边和右手边。)
[蜡烛]佛教中四大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
[蜡烛]三世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一切诸佛。又作一切诸佛、十方佛、三世佛。一般以燃灯佛代表过去诸佛,释迦牟尼佛代表现在诸佛,弥勒尊佛代表未来诸佛。
[蜡烛]六通:佛教名词,指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蜡烛]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蜡烛]五浊:劫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见浊。
[蜡烛]三业:身业、口业、意业。(①身之孽业,杀、盗、淫;②口之孽业,两舌、恶口、妄言、绮语;③意之孽业,贪、瞋、痴。)
[蜡烛]如来十号:佛有十种名号,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蜡烛]正法、像法、末法:佛虽然已不在这世间了,但是佛的法运还没有结束。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是一万二千年,从佛入灭算起,佛灭度第一个一千年是“正法”;第二个一千年是“像法”;第三个一千年以后,共有一万年的时间叫“末法”。现在是属于末法时期的第一个一千年,往后还有九千年。
[蜡烛]五力: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蜡烛]带业往生:修行改变之后,带业往生讲的是这个人曾经造过业障,或者犯过罪。现在修行忏悔罪业,还有留下的业障痕迹,是一些很轻的业,而不是带着重业往生。
带业往生带的是你过去的已经抹去的旧业的痕迹,不是带新业,如果带新业能够到天上、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话,那就是乱因果。
[蜡烛]四种觉:始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
[蜡烛]无我:无我,就是没有我自己。无我有两种:人无我、法无我。
[蜡烛]念佛的四种方法:持名、观像、观想、实相。
(1)持名:念佛的时候先要持名,在念经之前,一定要先讲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保佑我如何如何。
(2)观像:看着观世音菩萨的像念经,心里会纯洁。
(3)观想:脑子里观想观世音菩萨,但是观想很难,刚开始学佛念经的人,稍不留神很容易走火入魔。
(4)实相:实实在在看到的东西,也就是实实在在的,我不想任何东西,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什么都不往脑子想。实相的意思就是自然的,不往心里去的东西,不要用心去执著地想,我要看到观世音菩萨。
[蜡烛]十大行愿:①礼敬诸佛;②称赞如来;③广修供养;④忏悔业障;⑤随喜功德;⑥法物常转;⑦请佛住世;⑧常随佛学;⑨恒顺众生;⑩普皆回向。
[蜡烛]执著:我执、他执、法执。
[蜡烛]三身:法身、化身、报身。[蜡烛][蜡烛][蜡烛]

#造一个梦,在梦中可与神明相遇!#
梦的分类与解释
先秦时期,人们便已经开始对梦进行一种系统性的区分。《周礼》有记:“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其根据梦的不同内容和类型划分为六个种类。
将梦看作是人身体机能变化的生理反应的观点,认为梦的内容会显示出人体的状态。《黄帝内经》记载到:“是故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则梦予,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想,肺气盛则梦哭;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

《列子·周穆王》中亦有类似论述:“故阴气壮,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壮,则梦大火而燔焙;阴阳俱壮,则梦杀生。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是以以浮虚为疾者,则梦扬;以沉实为疾者,则梦溺。籍带而寝则梦蛇,飞鸟衔发则梦飞。将阴梦火,将疾梦食;梦饮酒者忧,梦歌舞者哭。”

梦与政治
《周礼》认为:“掌三梦之法,一曰致梦,二曰觭梦,三曰咸陟……以八命者,赞三兆三易三梦之占,以观国家之吉凶以诏救政。”可以看出,解梦在此时便被认作可与兆卜、易占共同作为为“国家之吉凶”而求“救政”的方法。“梦”与“现实”是息息相关的,通过不同的占梦术式,对各种“梦”的内容加以分析,可以获得对事情发展的预知和相应的行动指引。

梦与降生
母亲梦见奇景异象,因而有娠的情况,在很多典籍中都有记载。《许真君先传》中记晋代净明派祖师许逊许天师所生之时,有曰:“初母夫人梦金凤衔珠堕于掌中,玩而吞之,及觉腹动,因是有孕,而真君降生焉,时昊赤乌二年正月二十八日也。”元赵道一编《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五中载隋唐高道王远知降诞之时,亦有“道士琅琊王远知,陈扬州刺史昙首之子。外祖丁超,梁驾部郎中。其母因梦灵凤,有娠,僧宝志曰:生子当为神仙宗伯也”的记载。

《汉书·高祖纪》中有曰:“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产高祖。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此便记写了汉高祖刘邦之母曾有梦中与神相遇的神奇传说,又伴随雷电、龙腾之异象,而后则产高祖。高祖样貌亦不同寻常,故而可成覆秦开汉之千秋帝王。

《南华真经》之梦
《南华真经》计三十三篇,这其中论及梦与相关意象的便有十一处之多。有的是记叙奇物托梦,通过说“梦”的方式传达道法的教化。如《人世间》中的“栎树梦”,传递了“无用之用”的道理。又或《至乐》中“髑髅梦”,通过枕睡髑髅而得与之相谈,感悟人生因所别所想而累。有的则是通过对梦的分析和寓意性的梦意象来传达教化,如《齐物论》中“庄周梦蝶”的典故:“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

南华真人在《齐物论》中通过借助长梧子与瞿鹊子问答,说明了生理之梦的清醒并非是彻底的“清醒”,只是第一层次的“梦”“觉”。

但是人生情意相系、物感所怀却另是一层不易察觉的“大梦”。所以南华真人才会论述说:“……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在对宇宙人生有大彻大悟、洞明宇宙真理之后,才能从“大梦”中走出来。对这些“梦之中又占其梦焉”的行为和“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的境界态度予以批判。很多人其实是在人生的大梦之中又做了很多自以为清醒的梦中梦。

在《齐物论》篇末尾,南华真人又给我们书写了另一个寓言故事,即“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南华真人做梦时自己变成了蝴蝶,非常快乐,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梦中所化。而直到醒来,才回想起自己梦中“变”成了蝴蝶。南华真人随方设教地问道:“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究竟是庄周在梦里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里变成了庄周?由此引人无限的哲思。其实南华真人是要指导人们达到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物与物、物与我化通的境界。

“梦”与“觉”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大宗师》认为:“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这其中的“其寝不梦”真正贯通了“觉”“梦”之别。当达到物物相通、物我相通的“齐物”境界后,不仅是庄周与蝴蝶的物理层面可以化通,“现实”和“梦境”之间也是通彻的。如北宋太学教授李元卓在其《庄列十论》的“庄周梦蝶论第一”中所言:“梦不知觉,故不以梦为妄。觉不知梦,故不以觉为真。”
通过“梦”与“觉”的彻悟和贯通,在这样的境界中“梦”使得受生理局限的“人生”领域得到了延展,也为修行者实现体道合真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修行“场”。

梦与修行
在道教之中,除了通过得悟人生如梦,以求得道证真之外,修道之人亦可通过梦到达仙洞福地或与仙人神灵相交相通,并在梦中进行传法、受宝等。梦中之境与从梦中返回后的物理世界是相通相连的,在梦中发生的一切能够对现实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一中记述真人路大安时,说其“至惠帝永熙二年十月十五日夜半,梦太上老君命右侍玉童赐玉钥匙十事,而参合前老叟法书。梦觉,神开意解,自此书符行功布气、治病驱邪,无不应验”。卷三十二记有刘知古“梦神人谓曰:后山石壁中有金鱼,跨之可以冲天。非此芝扣石,不可致。迟明访金鱼,茫然不知其所。是夕复梦曰:滴泉之下是也。既至,以芝扣,如风雷之震,巨石进裂。得金鱼长三尺许。乘之飞空,云雾旋拥而去矣”。

梦象反映人身体变化,梦境彰示道士修炼与成仙进度的关系。《列子·周穆王》中认为:“觉有八征,梦有六候。奚谓八征?一曰故,二曰为,三曰得,四曰丧,五曰哀,六曰乐,七曰生,八曰死。此者八征,形所接也。奚为六候?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俱梦。此六者,神所交也。”在此不仅对人的外在感觉与内在梦境作了区分,还认为“梦”是可以与神明或神意相遇相交的。

梦中不同景象指向不同修炼“梯阶”,修道者可以通过修炼过程中得见何种梦象,从而得知自我修炼的阶段和层次。《上清灵宝大法》卷六“三晨芒耀品”:“久行之有验,则梦见日月星辰,或龙虎之象,或雷电光耀,则得其梯阶也。”

道书《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中亦有记:“凡道士登斋人室,忽有灵感妙应,应当有吉祥之梦者,皆道之欲成。”“梦”作为一种“道成”的征兆,当修道者到达一定修行阶段时,在“灵感妙应”的刺激下,通过“吉祥之梦”可以得到自己“道之欲成”的信息。

梦不仅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层次,在道教看来梦有更高的维度,在这样的境域中,梦有三个层次:寻常之梦、大彻大悟之梦、下学上达的证圣修真之梦。这三层梦与人生宇宙的真实、自我的进步、修行的阶次等等重要问题都有非常重要的关系。通过通过大道的化行、神仙的慈悲,“梦”也构筑了一个通仙证真的神圣境域,实现梦境与现实境的贯通统一、大道化行与修行证真的一贯。

文献参考:
李霄.道教对“梦”意象的理论建构与另类应用[J].老子学刊,2019(01):88-95。
邹蕴:《〈齐物论〉中的“梦”与“觉”释义》,《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6年第2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法壇)
南谟薄伽伐帝,鞞杀社窭噜,薜琉璃,钵喇婆,喝啰阇也,怛陀揭多耶,阿啰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他: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娑诃!



楞严咒第一会第一百一十五句
扇多舍鞞提婆补视多

《妙法莲花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第六十六页解:
佛灭度后,妙光菩萨持妙法莲华经,满八十小劫,为人演说。日月灯明佛八子,皆师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王子,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已,皆成佛道;其最后成佛者,名曰然灯。八百弟子中有一人,号曰求名,贪着利养;虽复读诵众经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号求名。是人亦以种诸善根因缘故,得值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佛灭度后:在佛灭度了之后,妙光菩萨持妙法莲华经,满八十小劫:妙光菩萨就受持、读诵、宣说《妙法莲华经》,经过八十小劫那么长的时间,为人演说:他给人讲解《妙法莲华经》。

日月灯明佛八子,皆师妙光:日月灯明佛有八个儿子──有意、善意、无量意、宝意、增意、除疑意、响意、法意,这八王子都拜妙光菩萨做师父。

妙光教化,令其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妙光菩萨就教化八王子,使令对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都生出一种坚固不退转的心;只向前进而不向后退,只有精进而没有休息。八个王子都拜妙光菩萨做师父,妙光菩萨尽上师父的责任,一天到晚教这八个王子不要躲懒偷安,不要去睡觉,不要去偷吃东西!就这样来督责八个王子。你看!做王子的出家,都要勤俭修行;释迦牟尼佛出家修行,他并不懒惰,天天在雪山那儿打坐。所以出家人受十方供养,就应该要修道;如果不修道,这是很危险的!不要认为出家太容易了!

是诸王子:日月灯明佛这八位王子,出家之后,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已,皆成佛道:他们修行,修福、修慧都圆满了之后,也都成佛道了!怎么叫修福、修慧?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就是修福;诵持百千万亿佛所说经典,就是修慧。他们受持读诵、供养恭敬,所以修得福足、慧足,然后就得成佛了!

妙光菩萨就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做这八王子的师父,教化八王子都成佛了。其最后成佛者,名曰然灯:这八王子最后成佛的这尊佛,就叫然灯佛。然灯佛是给释迦牟尼佛授记的,又是释迦牟尼佛的师父,而文殊菩萨却是然灯佛的师父。若论起来辈数,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师祖;现在文殊菩萨在娑婆世界,又作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本来是作师爷爷的,现在又作徒弟了。这又是什么道理?因为在佛法里,所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也就好像作戏扮角色似的,世界无论任何的事情,都像作戏;作戏给人来看,看完了,就各归本位。

八百弟子中有一人,号曰求名:在妙光菩萨的八百弟子里,有一位专门欢喜求名求利,所以他的名字就叫“求名”。你说怎样?他一天到晚也不修行,呵呵笑,欢喜到外边去跑;跑外边找谁去呢?到那有钱的家里去、到做官的家里去、到富贵的家庭里去,到那些地方攀缘,也不修行、也不念经;他念经,但心不在焉,念了也记不住。为什么?他就有攀缘心;攀缘心重,你念经记不住的。你现在知道应该拿弥勒菩萨作一个借镜,为什么他读不会经典?就因为他有攀缘心、好求名。为什么念经记不住?也因为有攀缘心,有求名的心、求利的心,“名、利”这两个字还没放下;你若放下“名、利”这两个字,读什么书,一读就会了,不用怎么样注意。为什么?你没有其他的心了!没有贪心、没有瞋心、没有痴心,你不去攀缘,那你的聪明智慧就会生出了!

贪着利养:你看这弥勒菩萨,当初也有这个毛病,他贪去攀缘,着住到利养;利,就是钱,这个“利”字就是贪。好像现在的和尚,人家供养钱,封的红包钱多一点,他打开一看,就欢喜了!这叫贪着利养;封的少了,打开一看:“哎!这么少!”这也是贪着利养的一种表现。你要是为道,他供养多少都没有关系,多也就是少、少也就是多;多、少平等平等!所以在佛法里,只要你有诚心,供养少也就是多,多少都有功德;你若没有诚心,供养多也是少。只要用你一种真心来行这供养!

弥勒菩萨就是当时八百弟子中这个求名的,现在还没说明他就是弥勒菩萨,后边才说到,不过我预先告诉你们。

虽复读诵:读,就是对着本子来念经;诵,不要本子来诵经。读诵,好像我们现在这三个出家人,和几位在家人念〈楞严咒〉;一早五点钟起来,就坐禅;坐到七点钟,就念〈楞严咒〉、念《金刚经》、又念《心经》。最好再念念〈大悲咒〉,〈大悲咒〉念二十一遍,求感应;你求什么,就有什么。你会念〈大悲咒〉的,这个讲堂里都变成有一股异香扑鼻,有这种境界;你就念经念成了,也会有一股异香扑鼻。

怎么会有异香呢?你若真诚在念经,就有天女散花,那时候就有一股异香扑鼻;但是也都要有一种诚心,也好像方才我讲供养三宝一样。你要是有诚心,你念一句经,就惊天动地,天地鬼神都知道了;你没有诚心,你念一部经,尽打妄想──打什么妄想呢?我今天念这部经,就会有人送供养给我了!这样一打妄想,就没有人供养了!因为你心里已经要供养;要供养,有也就变成没有了!“有心是妄想,无心是感应”,你一打这个念头,这就叫妄想;你不求供养,而来了供养,那是感应。

众经:不是一部经,不是单单念《金刚经》、《法华经》、《楞严经》,他念很多的经。而不通利:通利,就是记住,记得清清楚楚的,这通利了!你记不住,记了前边、忘了后边,记了后边、忘了前边,记了前后、忘了中间,都念不成;若听人家念,自己跟着人家念,那个功德是人家的,不是你自己的。明白了吗?所以要自己能念、能通利。通,就是明白,利,就是顺利;这么样子从头一念,一开始念到最终,统统都记得,这叫通利。弥勒菩萨他不通利,记不住,多所忘失:经念是念,念念前边,忘了后边。故号求名:所以他的名字,叫求名。这个名字,我相信不是他自己取的,是旁人送给他这个名,“你求名、求利,就叫你求名菩萨啦!”

是人亦以种诸善根因缘故:这个人虽然叫求名,可是他也种种种的善根,修种种的行门,修福、修慧;因有种种善根的缘故,得值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他也供养无量百千万亿那么多的诸佛、恭敬无量百千万亿的诸佛,又尊重赞叹无量百千万亿的诸佛。(待续)

補闕眞言:南無三满多。没馱喃。阿鉢囉帝。喝多折。折捺彌。唵。雞彌雞彌。怛塔葛塔喃。末瓦山矴砵囉帝。烏怛摩怛 摩怛 塔葛塔喃 未瓦吽 癹莎訶。

愿法界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众生,护法神,禅乐为食,法喜充满,见鲜花时得花蓉圆满法相,见佛身像时,愿法界众生,法相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金刚不坏之身

愿以此功德向向,三世一切佛国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世世常行菩萨道。 https://t.cn/z85N215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然而,当它去追捕更危险的猎物,如巨型沙蝎时,就会采取不同的策略。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doge][doge][doge]我可能在这片环境里待的时间太久了被好多
  • ”再秀“优越感”:“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 舌尖上的经典,颜值味蕾双双在线,就连小艺外这种一级吃货,也不舍得一口吃完,当然要慢慢品尝,让味蕾仔细感受酥皮和奶油的多重碰撞啦#粤博艺外# [月亮]#小艺外和你
  • 警方提醒 618在即希望大家收好这份“防骗秘籍”擦亮双眼,小心骗局不明链接不要点客服真假要分辨反诈骗,我们和您在一起~用了一段时间,感觉两个微信真的很有必要
  • 每次看到一些老爷爷老奶奶卖着自己的种的菜或者编织的小玩意 满面皱纹但永远洋溢着笑容 身上的衣服明明已经旧的发白但依然干净的发亮 总会让我联想到我爷爷 我印象里他
  • 过量的糖,能让你获得一时开心,但是对于健康来说却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糖对人体有着诸多影响,戳⬇️图,Melrose营养学家Liv Kaplan带你进一步了解糖的真相
  • 用善良对待别人,别人也会用善良来回报你;把福报送给别人,自己也会收获更多的福气。[微风]愿所有的尊重与善良都不会被辜负,所有的厚德都能带来福报。
  • 我并不想我儿子变这样,他不开心我也不开心[悲伤]突然想起之前跟某任讨论起被骚扰了怎么办,他说如果反抗会被打,什么样的程度都有,并且隐晦表达应该为了保全自己(不受
  • 竹影横窗秋;小晕红潮退,待将低唤楼;苍茫信碧落,无力送远舟;夜久边声寂,云水接千酬;一角西南白,欲渡葬花丘;暗觉红绡湿,清晓画眉叩;浣花香沉溪,远峰抹微收;寒更
  • 没有热搜,没有铺天盖地的掌声,只有一个诗词的女儿,一个世纪的痴心持守,一颗对中国古典文化朴素真挚的心。“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不热烈,不张扬,默默陪伴,让人
  • #BIGBANG[超话]# 【避雷帖】希望主持人不要pb淘宝闲鱼假货泛滥 更让人无力地是粉丝的不理解 (不确定真假可以发帖在棒崽周边超话问)包括made绿毛龙
  • “这里极有可能是一座宋代老窑址,”望着不远处的高岭山脉,黄庄主大笑道:“也许我几百年前是这里的窑工,现在又回来了。”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也许是心有所念必有所
  • 今天下班还有太阳,也有风,骑着车慢悠悠的吹着风听着歌,真的很舒服,很喜欢每天上下班这条路,我愿称之为我的“治愈之路” 晚上吃了火鸡面还加了牛肉酱差点没给我辣死哈
  •   事实上,绕城骑行的霞倩可能没意识到,她不仅欣赏到了美景,更为低碳贡献了力量。不过今天要跟大家讲的一家人,他们全都是演员,父母是国家一级演员,儿女也是在圈中发
  • 工作也好,兴趣也好,人总要有一点积极的心态,正儿八经奋斗过,才不会到老只剩后悔与慨叹。其实,开和关,是我们生活的“常态化”我们睡前关上卧室的门,不会感到痛苦,被
  • 不是方案太过常规、就是工作太忙无法监工……而中庭装饰都能一次性满足你关于装修的所有需求,让你安心又快速的入住新家[打call][星星]「一站式置家服务,用品质焕
  • 依据地势有圆有方,夕阳下远远看去,就像大谷场上长出的,一朵朵五彩缤纷的大蘑菇。​夕阳西下,谷场上大人们用木锨,高高扬起碾下的麦粒和谷壳,凭借自然风的力量将粮食
  • 12组支付工具APP界面设计灵感现在大家应该都不花现金了吧,都是网上支付,比如支付宝啊微信啊什么的,通过互联网作为载体进行资金的转移,利用银行所支持的某种数字金
  • 亲自下厨屋为你做的牛排和寿面,好吃到你合不拢嘴~[偷笑][偷笑][偷笑][害羞][害羞][害羞]汐宝儿爸爸生日快乐​[蛋糕][蛋糕][蛋糕],感谢你一直以来为这
  • UTC(协调世界时)2022年3月19日22点17分,SWIFT卫星探测到一次伽马射线暴(GRB220319A)///北京天文馆阿里望远镜Ali-50随后对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