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原文及译文加注释、般若品第二(续一)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
  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
  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
  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各须诵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听吾颂曰: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
  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师复曰: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时韦使君与官僚道俗,闻师所说,无不省悟。一时作礼,皆欢喜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
  决疑品第三
  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剌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
  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
  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
  师曰:是。
  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
  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
  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

[奥特曼]【太上修真玄章】经名:太上修真玄章。一卷不着撰人,疑出于宋元时期。
太上修真玄章

一炁一化生章第一

神者,性也,有天地之性,有气质之性。父母未生已前,即天地之性;父母既生之后,即气质之性。气者,有地之气,真炁也。父母之气,凡炁也。盖人初在母腹中,受父精母血,成其朕兆也。所谓凡炁合空洞帝真九炁,而全其体段,所谓真炁也。一炁生胞,二炁生胎,三炁长灵,明仙之炁而生魂,性始来。以体段未具,而不能灵。迨夫四炁魄生,五气脏生,第六炁

天高真冲融之炁,而生灵,体段始具,则能动,动则神生,神生则性灵。至九月炁足,十月胎圆,然后降生

性命根蒂章第二

神仙云:人在.母腹中,其脐带与母脐带相连,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及乎降诞,剪去脐带,然后各自呼吸,而所受父母一点凡炁,则栖子下丹田中,而寄体於肾。其丹田前对脐,后对肾,在脐肾之问,其连如环,广一寸二分,有二窍,以应乾坤,上通泥丸,下贯涌泉。旁有六窍,以应坎离震巽艮兑,以通六腑。一身之炁,皆聚於此,如水之朝束,辐之赓毂,故此窍为命之根蒂,其性居丹田泥丸,而寄体於心。泥丸者,在人之首,明堂之问,六合之内,是为顶门,故世呼婴儿顶门为性门也。性门未合,皆知宿生因绿等事,合则忘之矣!故泥丸为性之根,能知性根命蒂,则始可言修炼矣!

先天后天章第三

天地之炁有二,未受胎已前,谓之先天,又谓之母炁。其为炁也,至大至刚,充塞天地,周流六虚,昼夜不息。人才受胎,便禀此炁,谓之后天,又日子炁。又云:日月发生之炁即前所谓混合空洞帝真九炁是也,其实一炁耳。其炁亦充塞人腔子裹,每日用子时,斗柄帖地,先天之炁随斗柄,从九地之下发生,周流六虚,造化万物。子时非人问之子时也。日用二六时中,常常收视反听,顿觉身中暖炁冲然,即其时也。丹经云:精生其时,时至自知,百刻之中,切忌昏迷。天地之炁既生,人身之子炁感类,而从其发生,上升丹田,点化凡炁以成人身之造化。

形神玄用章第四

形者,神气之舍;神者,形气之主。形气非神,块然一物,灵神非形气,则茫然无归宿之地。呜呼!神则性也,气则命也,二者不可偏废。修性而不修命,紫阳云:精神属阴,宅舍难固,未兔长用迁徙之法。修命而不修性,释氏云:炼炁纯粹,寿可万岁,若不明正觉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所以儒家云:论性不论炁不备,论炁不论性不明。要知性为上,气次之。

金丹作为章第五

炼金丹者,以形譬鼎器,气喻药物,神喻火功。忘机绝虑,收视返听,使精神魂魄意,五者不泄,定鼎器也。昼牝夜玄,摄心一处,终日默默,如愚如痴。采药物也,惺惺不昧,了了常如,神不外驰,其炁自息,调火功也。是以圣人忘形以养炁,忘炁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所谓忘者,非枯木死灰,面壁昏坐,懵然无知之谓也。心若太虚,内外贞白,圆活如走盘之珠,澄湛如印潭之月,动而不动,静而不静。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其长,纵之不逸於外,制之不

拘於内,胸次间常虚豁豁地,夫是谓真忘矣!.若夫虚化神,神化炁,炁化形,死矣!是与凡夫无别。

虚无生化章第六

天地之外,曰太虚太无,总曰虚无,又日虚空。以无心,故虚故无,虚则能容,无则能化。是以物各付物,事各付事,形各付形,气各付气,四者各付本根,天地自覆载,日月自运行,阴阳自升降,寒暑自往来,四时自推迁,五炁自顺布,飞潜自动静。色自色,天地亦何容心焉!此天地所以能长且久也。人不能与天地同长久者,以其有心,故不能虚无。苟能虚无,其神自来归神归炁,复始可言修炼矣!

修炼三治章第七

夫修炼之法,当先慎言语,次节饮食,其次省睡眠,此三者,乃修仙修佛之大关键也。胡为而言哉?老君曰: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玄牝者,神炁也,口鼻者,神炁之门户也。出息入息,长收缓放,使之绵绵,归根复命,以养元炁。故先之以慎言语,紫阳云:虚无生一炁,一炁产阴阳。人自日用发生之炁,每凭虚而生,人才饥虚,便思饮食,以故塞其炁。其炁既塞,不能归元,则随声色香味,喜怒哀乐耗散之矣!故次之以节饮食。学道之士,如鸡抱卵,使暖气相续,才有问断,赚他性命。人若贪睡则神离於炁炁无所主,奔溃肆逸,欲望凝结,其可得乎?故次之省睡眠。

神气交媾章第八

既能慎言语,节饮食,省睡眠,然后行内炼采药之方,坐禅修幻之法,次第而行之。由先天之母气下降,而后天之子气上升,俱会於丹田,默化父母之凡炁,日久月深,凡气炼尽,真炁充实、其炁油然而生,莫之能御。自双关升泥丸,与神交妮,所谓追二炁於黄道,会三性於元宫,仍化成甘露。自玄雍而下,复入丹田,一升一降,成其造化。但要此心虚无,一念不动,然后相应,不然则药材消耗,火候差殊,不作丹也。此皆出於自然,不可存神运炁,与枢苗助长之说同日语矣!

动静升降章第九

动极生静,静极生动,一动一静,为其用而已矣!如天地之妙,其动互也辟,其静也翕,不辟则不翕,不翕则不辟。辟兮翕兮,生生无穷。若静定之功既极,元阳之炁自生。炁之生也,乾坤震动,山岳动摇,龙象争驰,风火相激,酝酗灌顶,光射帘帏。已而淫淫若春泽,液液象解冰,自头流达足,究竟复上升。往来三宫,自升自降,无暂休息;一升一降,为一周天。盖气上升为冬至子时,一阳生於五阴之下,其卦为复;进退至坤,六阴既极,复变而升。二至二分,晦朔弦望,五行四象,十八宿?三百六十五度,钻簇归一刻之中。一刻故有一年之炁象,一年三二万六千刻,刻刻要调和,除却卯酉外,可以夺天上三万年气数。此皆与天地造化默相符合,非执文泥象之法也。

炼炁成神章第十

当此之时,气脉调和,精神爽快,曦然如浴之方起,睡之正醒,夫妇合欢,子母留恋。自神抱其气,气抱其神,日积月累,互相交合,打成一片,阴尽阳纯,遂成真人。迨夫脱胎神化,身外有身,聚则成形,散则成熙,去来无碍,灵显自如。造化莫能拘,阴阳莫能制,鬼神莫能测,寒暑不能侵,逍遥乎无何有之乡,与虚无同其体矣!

《楞严经新解》卷三(1)获本妙心,皆是虚妄(续四)

16.身触虚妄
【原文】阿难。汝常晨朝以手摩头。于意云何。此摩所知,谁为能触,能为在手,为复在头。若在于手,头则无知,云何成触。若在于头,手则无用,云何名触。若各各有,则汝阿难,应有二身。若头与手一触所生,则手与头,当为一体。若一体者,触则无成。若二体者,触谁为在。在能非所,在所非能。不应虚空与汝成触。是故当知,觉触与身,俱无处所。即身与触,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原文】阿难。汝常晨朝以手摩头。于意云何。此摩所知,谁为能触,能为在手,为复在头。佛陀又说道:“阿难!你经常每天早上用手摸你的头。你有什么感想呢?触摸的时候,会产生摸到头的光溜溜的感觉,是谁产生了呢?是手产生的呢?还是头产生的呢?”不要以为佛陀问的这个问题简单。战国名家公孙龙子有个石头离坚白的公案。手去触摸石头的一瞬间,创造了石头的坚。眼睛去眼石头的一瞬间,创造了石头的白。坚和白是触摸的一瞬间创造出来的,并非一直存在的。摸头那种光溜溜的感觉也是同样的道理。
若在于手,头则无知,云何成触。若在于头,手则无用,云何名触。佛陀又说道:“如果光溜溜的感觉在于手,头则应该不知道,为何触摸的时候才有呢?如果光溜溜的感觉在于头,手则没有什么用了,为何触摸的时候才有这种感觉呢?”苏东坡有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若各各有,则汝阿难,应有二身。佛陀又说道:“如果说光溜溜这种感觉,头也产生,手也产生,则阿难你应该有两个身体了。显然没有两个身体。”
若头与手一触所生,则手与头,当为一体。若一体者,触则无成。若二体者,触谁为在。在能非所,在所非能。不应虚空与汝成触。佛陀又说道:“如果头与手一触碰的时候才产生,则手和头,应当为一体的。如果两者本来是一体的,所谓触摸就不算是触摸,自己摸自己不算是摸了,本来是连在一起时时触碰的,不要待到触碰再连接一起。如果是非一体,是两体,到底是谁触摸谁呢?谁产生的呢?如果在能触这里产生的,所触那里就没有了;如果在所触这里产生,能触那里就没有了。可是明明一触摸,头也感觉到,手也感觉到。”
是故当知,觉触与身,俱无处所。即身与触,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佛陀又说道:“所以应当知晓,这种触觉和身根,都没有一定的处所。也就是说,身根和触尘二者都是虚妄不实的,并非因缘和合而生出那种光溜溜感觉,这种感觉也并非自然性。”
17.意法虚妄
【原文】阿难。汝常意中所缘,善恶无记三性,生成法则。此法为复即心所生,为当离心,别有方所。阿难。若即心者,法则非尘。非心所缘,云何成处。若离于心,别有方所,则法自性,为知非知。知则名心,异汝非尘,同他心量。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于汝。若非知者,此尘既非色声香味,离合冷暖,及虚空相,当于何在。今于色空,都无表示,不应人间,更有空外。心非所缘,处从谁立。是故当知,法则与心,俱无处所。则意与法,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解释】阿难。汝常意中所缘,善恶无记三性,生成法则。此法为复即心所生,为当离心,别有方所。佛陀又说道:“阿难!你常常在意根当中所攀援的东西,善的事情,恶的事情,无记善恶的事情。意根所对的是法尘(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是如何生成的呢?此法尘是心所生出来的吗?如果不是心所生,离开了心,还有另外一个地方能够生吗?”
阿难。若即心者,法则非尘。非心所缘,云何成处。佛陀又说道:“阿难!如果法尘即是心,法尘并非尘,并不属于客尘了。心是跟客尘对着的,心对外缘法客尘,如果心不与法尘相对,法尘无处立足啊。”
若离于心,别有方所,则法自性,为知非知。知则名心,异汝非尘,同他心量。佛陀又说道:“如果法尘离于心而存在,别有一个地方立足,则法有无自性呢?它自己知道自己是法吗还是不知道呢?如果它自己能知,就应当称之为心了。如果是心,没有和你离异就不是尘,在你身上就只有同样一个心量了,不是两个心。”佛说万法唯心造!所谓的法尘,也是心所造,也是心所生!离开了心,别无是处。
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于汝。佛陀又说道:“如果此法尘能够知晓自己是法尘,那就是心了,就不是法尘了。也就是你,也就是你的心了。为什么还会有二心呢?”
若非知者,此尘既非色声香味,离合冷暖,及虚空相,当于何在。佛陀又说道:“如果法尘不知道自己是法尘,此法尘既然并非色声香味(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并非离合、冷暖(前面有讲到手掌合在一起,分开,冷暖的感觉),也并非虚空相,那么法尘应该在哪里呢?在哪里生出来呢?”
今于色空,都无表示,不应人间,更有空外。心非所缘,处从谁立。佛陀又说道:“现在这个法尘,在色中也无从表示;在虚空中也无从表示。不应该在人间之外,还有一个另外的空间处生出法尘(正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寻兔角)。这个法尘如果并非心所缘,从谁那里立足呢?”法尘为心所缘,在心处,为心所生。
是故当知,法则与心,俱无处所。则意与法,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佛陀又说道:“所以应当知晓,法尘与心,都没有固定的处所。意和法尘,二者都是虚妄不实的,并非因缘和合而生,也并非自然性。”如果是自然性,总有一个地方存在。
18.眼色虚妄
【原文】复次阿难。云何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阿难。如汝所明,眼色为缘,生于眼识。此识为复因眼所生,以眼为界。因色所生,以色为界。阿难。若因眼生,既无色空,无可分别,纵有汝识,欲将何用。汝见又非青黄赤白,无所表示,从何立界。若因色生,空无色时,汝识应灭,云何识知是虚空性。若色变时,汝亦识其色相迁变,汝识不迁,界从何立。从变则变,界相自无。不变则恒。既从色生,应不识知虚空所在。若兼二种,眼色共生,合则中离,离则两合,体性杂乱,云何成界。是故当知眼色为缘,生眼识界,三处都无。则眼与色,及色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解释】复次阿难。云何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佛陀又说道:“其次阿难!为什么说十八界,本来都是来源于如来藏妙真如自性呢?”什么是十八界呢?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加起来称之为十八界。
阿难。如汝所明,眼色为缘,生于眼识。此识为复因眼所生,以眼为界。因色所生,以色为界。佛陀又说道:“阿难!如你所明白的道理,眼根所缘是色尘,面对着色尘,于是生出了眼识。假如此眼识是因为眼根所生,那么就应该以眼根为界;如果是因为色尘所生,应该以色尘为界。”我们说一个人的眼界如何,这也是来源于佛经。
阿难。若因眼生,既无色空,无可分别,纵有汝识,欲将何用。汝见又非青黄赤白,无所表示,从何立界。佛陀又说道:“阿难!如果因眼根而生,那么就与色、空就没有什么关系了。既然没有关系,眼识也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不用去分别色相和虚空了。纵使有眼识,也没有什么用处。你的眼见的见性,并非青黄赤白,无所表示,从何处立界呢?”哪里是眼界的范围呢?
若因色生,空无色时,汝识应灭,云何识知是虚空性。佛陀又说道:“如果眼识是因为色相所生,虚空没有色相的时候,你的眼识应该随之湮灭。怎么能够识别是虚空之性呢?”
若色变时,汝亦识其色相迁变,汝识不迁,界从何立。佛陀又说道:“既然是色相所生,如果色相变化的时候,你的眼识应该也要随着色相变迁。色相变化:生、住、变异和湮灭,眼识随着生灭了。色相灭了,眼识不随着变灭,眼识对着虚空,何处是界限呢?”大海和海岸的界限,海水变化,海岸线也随之变化,如果不随之变化,如何有界限呢?
从变则变,界相自无。不变则恒。既从色生,应不识知虚空所在。佛陀又说道:“眼识随着色相变化而变化,色相生,则眼识生;色相灭,则眼识灭,何处是眼界界限呢?只有眼识不随着色相变灭而变灭,才能够恒有。既然眼识从色相所生,色相不是虚空,眼识不从虚空生,而是从色相生,眼识应该不知晓虚空所在。”
若兼二种,眼色共生,合则中离,离则两合,体性杂乱,云何成界。佛陀又说道:“如果眼识是兼两者:眼根和色相共同生出来。如果眼根和色相合在一起而生成,则两者合在一起中间必定有缝隙,中间必定是分离的。如果眼根和色相分离而生,眼识一半则与眼根合;另一半则与色相合。色相杂乱,而眼识也随着杂乱了。色相很多很多,每个色相都生一个眼识,如此岂不是极其杂乱吗?何处成眼界呢?”
是故当知眼色为缘,生眼识界,三处都无。则眼与色,及色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佛陀又说道:“所以应当知晓,眼根、色相为缘,生眼识,生眼界,三处都无,既不是色相所生、也不是眼根所生,也不是两者共同所生。则眼根、色相和眼识(眼界)三者并非因缘和合而生,找不到何处可生,找不到自然性。”

19.耳声虚妄
【原文】阿难。又汝所明,耳声为缘,生于耳识。此识为复因耳所生,以耳为界。因声所生,以声为界。阿难。若因耳生,动静二相,既不现前,根不成知。必无所知,知尚无成,识何形貌。若取耳闻,无动静故,闻无所成。云何耳形,杂色触尘,名为识界。则耳识界,复从谁立。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无闻则亡声相所在。识从声生,许声因闻而有声相,闻应闻识。不闻非界。闻则同声。识已被闻,谁知闻识。若无知者,终如草木。不应声闻杂成中界。界无中位,则内外相,复从何成。是故当知,耳声为缘,生耳识界,三处都无。则耳与声,及声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解释】阿难。又汝所明,耳声为缘,生于耳识。此识为复因耳所生,以耳为界。因声所生,以声为界。佛陀又说道:“阿难!你所明白的道理,耳朵和声尘为缘,而生出耳识。此耳识是因为耳朵而生,以耳朵为界;还是因声尘所生,以声尘为界呢?”
阿难。若因耳生,动静二相,既不现前,根不成知。必无所知,知尚无成,识何形貌。佛陀又说道:“如果耳识从耳根所生,如此就不需要动静声响了。动静二相,不在跟前也可以有耳识,既然不在跟前,耳根不能形成知。既然对动静声响无所知,知尚且不能形成,识是什么样子的呢?”
若取耳闻,无动静故,闻无所成。佛陀又说道:“所谓知属于意根,不属于耳根,所以对于耳根只能取能闻。既然耳根生耳识,没有动静二相,耳闻也无法形成。”
云何耳形,杂色触尘,名为识界。则耳识界,复从谁立。佛陀又说道:“有形的肉耳能否生耳识呢?肉耳属于色身的一部分,既然是色身,属于身根,只是对着触尘罢了。如何能够生耳识的边界呢?难道是耳朵周围就是边界吗?既然耳识之界非肉耳所生,边界如何确立呢?”
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无闻则亡声相所在。佛陀又说道:“如果耳识从声尘中生出来,耳识因为单独由声尘所生,则不关闻什么事了。应当知晓声必然因为要有闻才能显现出来。假设无闻,则声相就消亡了,不知在哪里了。声尚且不可得,既然说耳识因声而生,如何能够生耳识呢?”
识从声生,许声因闻而有声相,闻应闻识。佛陀又说道:“耳识既然是从声尘而生,能生出耳识的声必然因为有闻才有声音之相,离不开闻。既然声音能生耳识,耳识也在声音之中,听闻就应该一起听闻到,听闻到声音,也应该要一并听闻到耳识。”
不闻非界。闻则同声。佛陀又说道:“如果只是听闻声,而无法听闻耳识,则声中自然就无识了,声并非生耳识之界。如果听闻声的同时,也能够听闻识,识则和声是相同的了,没必要再区分了。”
识已被闻,谁知闻识。佛陀又说道:“识已经被耳根所闻,则没有识了,又有谁能闻声,一并闻识呢?”
若无知者,终如草木。佛陀又说道:“如果不能一并听闻耳识,也就无法听闻声音了。这样的无知,终究如同无情的草木罢了。”
不应声闻杂成中界。界无中位,则内外相,复从何成。佛陀又说道:“声生耳识,能闻的耳识、与声相夹杂在一起,如何有个中间的界限呢?声相本来与耳根耳识相对,总应该有个界限和区分。如果夹杂以后,界限没有个中间的位置。不分内外之相,本来声尘应该属于外相,耳识属于内相。然而内外夹杂在一起。无内无外,也无中间,如何形成耳识的界限呢?”
是故当知,耳声为缘,生耳识界,三处都无。则耳与声,及声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佛陀又说道:“所以应当知晓,耳根、声尘为缘,为生耳识之界,三处都无法生。无法在耳根生,无法在声尘生,无法于两者同生,由此可知并非因缘和合而生,并非自然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正能量#马嘉祺我就是演员,马嘉祺接招吧前辈,你在我面前永远都闪闪发光,就像整个宇宙的星光都洒在你身上马嘉祺快乐大本营,与你共享的时间,发生在每个无尽的夏天马嘉
  • #刘知媛飒爽倩影#⭐️#刘知媛元气宝藏# 【210729】个人IG更新◡̈资源/品如[知媛个人IG] im.m_bian[知媛个人Tiktok] yu_ji.w
  • 乱七八糟的新置顶: 民族和国家是底线 克里米亚野生动物园云饲养员 盗笔:瓶邪黑花铁三角 漫威:锤基 柯南:新兰 雷点:虾和王八 近期咒术回战:薛定谔的杂
  • 2013.08.06 梦想开始2021.08.06 梦想继续八年恍至,而你们依旧是那三个并肩前行的少年,希望你们继续发光,我们会努力跟上,只要你们愿意,我们永
  • !!
  • 很巧的是我刚进去给前台的医生说看球球,前台的小姐姐说球球在外面溜溜,然后我就听见球球在门口汪汪汪喊我,牵着球球的护理医生说球球老远就看到了我们,还一直往这个方向
  • 请注意,臀部下降时,可以感觉似乎在坐一个深深的沙发,这样你的膝关节就不会超过脚尖,对于膝关节起到保护作用。如果你不想腿部过多脂肪,或者你现在的腿觉得因为脂肪而过
  • 安徽理工大学#成考# 专升本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安徽理工大学成人高考# 专升本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培养具
  • 而且很快就得到了回应,真棒我们和@UNIQ-王一博 一起为中国女子七人橄榄球加油考虑学学橄榄球吧[偷笑]〖巴西龟〗我之前跟一个龟聊天她跟我说了她到底喜欢他们俩什
  • 现在到家了还要打开收音机放曲儿听~不抽烟不喝酒有退休工资还有收入 完全就是我的理想生活啊!!嘻嘻每次上班路过看到爷爷 心里就有一种幸福感。跳老年操的时候超可爱的
  • 目前,全省追踪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18179人,已解除医学观察17872人,尚有307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截至4月8日24时,正在集中隔离和医学
  • 首先,楚晚宁超话作为喜欢晚宁的年糕精的交流之地,欢迎年糕精们讨论人物和小说情节相关~为满足超话的扩列需求,这里开一条统一的扩列帖,想扩列的年糕精们可以在这里留下
  • 我在幼儿园那边走了很久,我很冷静又害怕。一些多甜美的爱情,来到日本的长期,汽车,姚马,慢慢地,我希望山区河流只是对我来说,叹了口气,一瞥眉毛,很多岁月,我很开心
  • 她长得不妖艳,但却很耐看,就在无数明星靠在机场走秀上热搜的时候,她静静的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低调的过日子。林桂生之所以这样做,她有自己的目的。
  • 到了秋天,养生的一些方式就需要改变。可能很多人在临床上会被医护的“清淡饮食”给束缚住,觉得很多东西不能吃:不能吃辣、不能吃酸、不能吃海产品、不能吃所谓的发物等等
  • 这段“辟恶梦法”首先说明了造成恶梦的三个主要原因:魄妖、心试或尸贼,并认为,“遇不祥之梦,是七魄游尸来协万邪之源”,也就是说,恶梦是由于人的心以及魂魄中了鬼邪而
  • #朴灿烈[超话]#【20140714】715/6real__pcy:덥다더워!!#좋은세상만들기#라이브카페#당산【20140716】real__pcy:^_^
  • 推荐自驾游,里面停车方便。.佛山周边游| 亲子出游| 周末出游|日常溜娃记| 婴儿推车| 拍照日常|#NANA酱の旅# [小红花]一年四季,都会拥有不同风味的迪
  • 在复查结果不太好自己也处于恐惧和茫然的时候,得知我生病消息的各路人马反应也是形形色色的,有真正关心追着我问后续检查结果什么时候住院的,有万恶的资本主义单位催促我
  • #未定事件簿[超话]#看完基督山之雨就很无语王春重,干的都是什么蠢事,你对杭嘉和一见钟情,而且还是真心喜欢不是那种恶心的当玩物,但是对方不喜欢你,可是你有先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