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不与“垃圾人”争辩,你就赢了

我们用两年的时间学说话,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学闭嘴。

与人争辩,往往都来自于微小的事情,既消耗了时间,又浪费了好心情,还非常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糟糕局面。

争吵就像挠痒痒,你越挠,就越痒。

有的时候,闭上嘴巴,平息头脑,反而更能一心一意做好自己,充实自己内心的力量。

《道德经》里讲: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有智慧的人,从来不屑与人争辩。

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人特别喜欢和人争论,不论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他都得怼上几句。

结果消耗了自己大把时间、感情去做毫无意义的争执。

争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辩,不争辩不代表理亏,反而是内心无愧,不屑与之相争。

和智慧的人争辩,我们能从争辩中学知识,其乐无穷。

而面对有偏见的人、糊涂的人、不同层次的人,说话不对等,双方都争吵不到一起去,风马牛不相及,只能损心耗力。

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就要懒一些,不去招惹,不拉低自己。

01
不要和有偏见的人明是非

心存偏见的人对人对事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全凭他自己而定。

有一次,著名作家莫言请人吃饭,大家酒足饭饱之后桌子上还剩很多饭菜,农民出身的莫言不忍浪费便继续吃了起来。

这时,有人讽刺到:

“瞧瞧莫言吧,非把他那点钱吃回去不可。”

当时的莫言,好像挨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后来,莫言在赴宴之前,喝了两碗稀饭、两个馒头,垫饱了肚子。

在宴席上,他吃得慢条斯理、温文尔雅。

结果一人却说:

“看看莫言那假模假样的劲儿,好像他只用门牙吃饭就能吃成贾宝玉似的。”

所以,我们不要和有偏见的人做多余的解释,也没必要为了迎合他们的而改变自己。

因为你无论怎么做,在有偏见的人眼里都是错的,如果你跟他解释些什么,他还会认为:“看吧,被我说中了!”

塞缪尔·约翰逊说:“心存偏见的人总是弱者。”

心存偏见的人大多都是对自己的生活不满,他不肯承认自己的偏执和软弱,就好像用言语针对一下别人,自己就会轻松地赢得什么优越感似的。

当心存偏见的人得知别人比他过得好,他认为别人是装的,得知别人比他过得不好,他认为别人是在卖可怜。

殊不知,心存偏见的人在卖弄偏见的时候,不仅失去了朋友,也失去了自身的品德。

和对的人谈论对的事,于两个人都是加法。

和错的人谈论对的事,于聪明人一定是减法。

所以,跟有偏见的人明是非,本身就是一件有失明智的事。

02
不要和糊涂的人争长短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桥段:

有一次,迎春的下人偷东西不承认,府上众姐妹帮迎春讨公道,迎春自己却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林黛玉说:“如果二姐姐是个男人,将来一家大小如何裁治?”

我们都知道,一部《红楼梦》,千种女儿愁。女人不能披甲上阵立军功,却能在后院闯出另一番天地。

贾府管事的不是贾政,也不是贾琏,而是王熙凤。

其实,同为闺阁待嫁之女,林黛玉不好意思说迎春:“你这样,嫁人以后怎么管家?”

所以黛玉用“二姐若是男人”来规劝。

但是迎春不理解林黛玉的意思,笑着回答道:“多少男人尚于此,何况我哉。”

黛玉听了之后没再说什么,而是和旁边的宝钗相视而笑。

迎春最后的结局就是在丈夫孙绍祖的欺凌下结束了一生。

人生的一大错事:和糊涂人说明白话。

俗话说,与聪明人打交道是“如沐春风”,与糊涂人打交道却是“遇事生风”。

子曰:“不可与之言而言,谓之失言。”

孔子认为,和不通透的人共事,有些话是不能说的,因为即使说了,对方也无法理解,说多了只是徒增烦恼,甚至给自己带来没必要的麻烦。

之前听到过这样一个笑话:

古时候有两个人争执,一个人说四四十六,另一个人说四四十八,最后闹到府衙让县令明断,县令最终判四四十八的人无罪释放,判四四十六的人三十大板。

之后有人质疑县令为何如此这般,县令说:“跟糊涂的人争辩,就是更糊涂,不打他打谁。”

有智慧的人不要和糊涂的人争辩,讲道理的人也不要去糊涂的人那里寻找存在感。

因为我们无法说服一个糊涂的人,就像我们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一个道理。

糊涂人的道理区别于哲学上的诡辩论。

诡辩论者会用一些理论去证实自己具有欺骗性的观点,这也是在辩论赛中经常被辩手使用的辩论方法。

而糊涂的人,根本就懒得证实自己的观点,他们的言论中大多充斥着“就是”“本来”“就这样”。

与糊涂的人争辩,聪明人本身就已经不占优势了,因为无论你说什么,他就说一句“事情本来就这样,你非得那样说”怼得你哑口无言。

糊涂的人有着自己的糊涂道理,在他们的世界里,那些糊涂道理就是真理。

这也是为什么不要与糊涂人争辩的原因之一,因为不会有结果,反而对方还会觉得你固执。

03
不要和无知的人辩道理

先秦神话集《齐谐》讲: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意为: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北海。

庄子的《逍遥游》中提到: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大意为:蝉和小斑鸠讥笑鹏,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

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决定其自身的认知,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蝉”和“斑鸠”的讥讽嘲笑,其实我们大可不必理会。

如果与其较真争辩,我们就会被对方拉低层次,在对方游刃有余的低层次认知里,我们肯定不会有胜算。

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与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蝉,不知道一年分四季。

《逍遥游》中还提到:

“古时楚国的南方有一种大树叫灵龟,它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

上古时代有一种树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

永远不要和井底之蛙争吵,它看到的天空是圆规画的,而我们看到的天空是无限大的。

正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我们又何必要求菌草与蝉拥有灵龟和大椿的胸怀呢?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两个有旧仇的人在一处窄桥相遇,其中一人首先挑衅:“我从来不给狗让路。”

另一人面带微笑侧身:“而我恰恰相反,你先请吧。”

与认知层次和自己不同的人辩道理,不仅辩不出结果,也无疑是在给自己添堵。

和无知、小气的人争辩,赢的一方从来都不是那个聪明人。

不争不辩,才是最有利的回击。

放眼望去古今中外,真正成功的人从来不做没必要的事,也从来不与没必要的人争辩。

试图说服别人的功夫,倒不如自己读读书喝喝茶,陶冶一下心情,寻找自己新的提高。

反观现实中的我们,难免会与人争辩,辩生活、辩工作、辩见闻、辩真理。

既然无法避免争论,那就做一些有意义的争论。

避开那些有偏见的人、糊涂的人、见识短浅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每一次争论才会是正向的,于自己也是做加法的。

人这一生真正需要在意的是遵从自己的内心,看重自己的想法,内心丰盈的人从来不会活在别人眼里,更不会活在别人嘴里。

周国平说:

“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这个位置仿佛是在他降生时就给他准备好的,只等他有一天来认领。”

和不同位置的人争辩,是争不出个结果的。#职场那些事儿#

#每日一道# #祖师故事# 【岁次辛丑农历四月初十,何祖诞辰[蛋糕]|祖师故事:何仙姑卖药】

在胜似天堂的杭州西湖边上,一条桃红柳绿的林荫道旁,屹立着一间老字号生药铺,刻有“济世堂”三个金灿灿大字的黑漆匾额钉在店门上方。这问宝号“济世堂”的药铺,经营南北川广生熟药材。莫看它门面不大,药材品种却十分齐全。所有三千药料,八百丹方,都能在这里配齐。因而,这个药铺不但在杭州,就是在江浙一带,也是出了名的。整日顾客盈门,门庭若市。把一条踏青赏景的林荫道,变成了市肆一般。

有一天,天气晴朗,清风徐徐。店门尚未打开,门口已经站满了等候买药的人。少顷,有一名头戴紫阳巾,身穿八卦衣的道士,在徐徐清风中飘然而来。只见他鹤顶龟背,凤目疏眉,面色红润,神态飘逸。他一来到人群中,立觉其气质非凡,似鹤立鸡群。

这位道士,穿过人群,直奔药铺门口。见店门未开,也不等候,径直上前敲门。不一刻,就有一小伙计应声将店门打开,众人便随着道士蜂拥而进。道士向店主打揖问道: “贫道要买几味药,不知宝号可有?”

店主回答道:“敝小店是祖传老字号药铺,三千药料一应俱全。不知道长需要那几味药?欲配什么方?”

道士嗤声笑道:“店主莫夸海口,我跑遍这杭州城内大小药铺,都未能配齐。你这么一间小小的药店,就能一应俱全?”

店主听道士出言不逊,心中自有几分不悦;但仍然和颜悦色地介绍道:“不是老汉夸海口,敝店药品确实齐全。受风寒,小店有金盏银盆、板兰根、大青叶、山芝麻和穿心莲;止咳嗽,有桔梗、半夏、川贝母、薄荷脑和枇杷叶:治耳鸣,有黄芪、党参、川牛夕、还有沉香和麦冬。单说‘龙'药就有好多种:龙骨、龙胞、龙胎样样全。龙脑香、龙诞香、伏龙肝、龙胆草,龙的五脏六腑都备齐,不知仙长要哪一味?”

道士言道:“你说的这些药我都不要。”

店主惊讶地问:“那到底要的什么药?但请仙长道出无妨!”

道士答道:“我要配一付家和散,又要一剂顺气汤。再要一盒消毒丸,还要长生不老丹。”

一听道士要这么些怪药,众人面面相视,不解其意。店主应付不了道士,便附耳小伙计,让他快上楼去把小姐叫来。

为什么要去请小姐出来呢?这里有一点缘由:

原来店主姓何,名叫何泰。祖居广州增城县云母溪,老两口身边只有一女。女儿十三岁时,随女伴进山采药,走失迷路,独自在山间寻道行走。忽见东峰下站立一人,鹤顶龟背,凤目疏眉,修髯飘拂,神态飘逸。何姑娘感到非常奇异,便上前参拜,请老公公指路。老人慈祥地说道:“小姑娘,你怎么一个人跑到这深山里来了,饿了吧?我这里有一鲜桃,你先吃了充充饥,我再告诉你怎么出山。”

何姑娘接过桃子,立觉有一股清香扑鼻。正好腹中饥饿,恨不得一口吞了下去;但她是一个非常孝顺父母的姑娘,只把鲜桃吃了一半,就舍不得吃了;想把那一半带回家去,让父母也尝尝鲜。不料,一失手,桃子掉到地上竟找不见了。她只得背上草药,按照老公公指引的道路,回到家中。

说也奇怪,打从吃过那半个桃子之后,她肚里再不感到饥饿了,而且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身体也觉得轻松了许多。走起路来,像飞一般快。每天早晨上山,天还不黑,就采了满满的一蓝子草药回来。还时常采了很多山果给父母吃。且变得更加聪明伶俐,通晓世事。店中遇到什么难解之事,只要找她来,都能迎刃而解。如今何泰碰见这个怪道士,要一些从未听说过的怪药,自己应付不了,只好命人再去把姑娘叫来。

何姑娘来至店堂前,彬彬有礼地作一揖,问道:“仙长来小店,需买甚么药?请讲!小女子这里伺候了。”

道士又重复叙说了一遍,何姑娘洗耳恭听。待道士把话说完,何姑娘眉毛一扬,竟爽朗地答道:“有!有!仙长所言药汤丸散,全都齐备。”

一句话,把老何泰说愣了神。心想,小小女孩家,说话不知深浅。分明店中无有这般药,她却跟人说全部齐备。这开的什么玩笑?若这位道长较起真来,非买此药不可.如何是好?他正想上前答话,把道士支走;不料,何姑娘又开了口:“父慈子孝是家和散,兄友弟恭是顺气汤。妯娌和睦乃消毒丸,少欲无烦不老丹”。

几句话说得众人恍然大悟,连连称是。这个说:“姑娘这话一点不假。我那老母亲,就是让我那忤逆不孝的兄弟气病的。他若能孝顺父母,不惹老母生气,她老人家的病早就好了。”那个说: “俺同胞亲兄弟,本来相亲相爱。自从娶了家室,两个妇人家整日饶舌弄嘴,你非我是,争家财要田产,弄得俺兄弟之间动了拳脚,损了筋骨,伤了兄弟情分。细想起来,妯娌不和是毒根也。”一老者颇有感概地说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少欲多施,不贪非份之财。少烦多眠,方能长生不老。何姑娘说得在理呀!”

众人明白了这些道理,都感到回去后只有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妯娌和睦,夫妻相敬,方能心情愉快,免除许多病痛。刹时间,来买药的人竞走了许多。

道士见此情景,频频点头。笑吟吟地夸赞道:“小姑娘,你可真会卖药啊!你这药铺不愧为‘济世堂'这一称号!”说毕,升空而去。

何姑娘心中一亮,忽然明白过来。此道士鹤顶龟背,凤目疏眉,不正是那年山中遇见的那位老公公吗 ?原来他是一位神仙啊!

这位道士正是吕洞宾仙师。他这次变成道士来买药,是欲点化于她。

何姑娘经过吕洞宾的点化,更加静心修炼,后遂辟谷,语言异常。天后遣使召她赴阙中,行至途中失踪了。传说至唐玄宗天宝年间,有五色云起于麻姑坛,众人都见了,有一位仙子从五色云中缥缈而出。有一个叫蔡天一的道士认识,那位仙子就是何仙姑也。

(原载《中国道教》 1989年第1期)

学会不与“垃圾人”争辩,你就赢了

我们用两年的时间学说话,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学闭嘴。

与人争辩,往往都来自于微小的事情,既消耗了时间,又浪费了好心情,还非常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糟糕局面。

争吵就像挠痒痒,你越挠,就越痒。

有的时候,闭上嘴巴,平息头脑,反而更能一心一意做好自己,充实自己内心的力量。

《道德经》里讲: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有智慧的人,从来不屑与人争辩。

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人特别喜欢和人争论,不论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他都得怼上几句。

结果消耗了自己大把时间、感情去做毫无意义的争执。

争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辩,不争辩不代表理亏,反而是内心无愧,不屑与之相争。

和智慧的人争辩,我们能从争辩中学知识,其乐无穷。

而面对有偏见的人、糊涂的人、不同层次的人,说话不对等,双方都争吵不到一起去,风马牛不相及,只能损心耗力。

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就要懒一些,不去招惹,不拉低自己。

01
不要和有偏见的人明是非

心存偏见的人对人对事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全凭他自己而定。

有一次,著名作家莫言请人吃饭,大家酒足饭饱之后桌子上还剩很多饭菜,农民出身的莫言不忍浪费便继续吃了起来。

这时,有人讽刺到:

“瞧瞧莫言吧,非把他那点钱吃回去不可。”

当时的莫言,好像挨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后来,莫言在赴宴之前,喝了两碗稀饭、两个馒头,垫饱了肚子。

在宴席上,他吃得慢条斯理、温文尔雅。

结果一人却说:

“看看莫言那假模假样的劲儿,好像他只用门牙吃饭就能吃成贾宝玉似的。”

所以,我们不要和有偏见的人做多余的解释,也没必要为了迎合他们的而改变自己。

因为你无论怎么做,在有偏见的人眼里都是错的,如果你跟他解释些什么,他还会认为:“看吧,被我说中了!”

塞缪尔·约翰逊说:“心存偏见的人总是弱者。”

心存偏见的人大多都是对自己的生活不满,他不肯承认自己的偏执和软弱,就好像用言语针对一下别人,自己就会轻松地赢得什么优越感似的。

当心存偏见的人得知别人比他过得好,他认为别人是装的,得知别人比他过得不好,他认为别人是在卖可怜。

殊不知,心存偏见的人在卖弄偏见的时候,不仅失去了朋友,也失去了自身的品德。

和对的人谈论对的事,于两个人都是加法。

和错的人谈论对的事,于聪明人一定是减法。

所以,跟有偏见的人明是非,本身就是一件有失明智的事。

02
不要和糊涂的人争长短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桥段:

有一次,迎春的下人偷东西不承认,府上众姐妹帮迎春讨公道,迎春自己却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林黛玉说:“如果二姐姐是个男人,将来一家大小如何裁治?”

我们都知道,一部《红楼梦》,千种女儿愁。女人不能披甲上阵立军功,却能在后院闯出另一番天地。

贾府管事的不是贾政,也不是贾琏,而是王熙凤。

其实,同为闺阁待嫁之女,林黛玉不好意思说迎春:“你这样,嫁人以后怎么管家?”

所以黛玉用“二姐若是男人”来规劝。

但是迎春不理解林黛玉的意思,笑着回答道:“多少男人尚于此,何况我哉。”

黛玉听了之后没再说什么,而是和旁边的宝钗相视而笑。

迎春最后的结局就是在丈夫孙绍祖的欺凌下结束了一生。

人生的一大错事:和糊涂人说明白话。

俗话说,与聪明人打交道是“如沐春风”,与糊涂人打交道却是“遇事生风”。

子曰:“不可与之言而言,谓之失言。”

孔子认为,和不通透的人共事,有些话是不能说的,因为即使说了,对方也无法理解,说多了只是徒增烦恼,甚至给自己带来没必要的麻烦。

之前听到过这样一个笑话:

古时候有两个人争执,一个人说四四十六,另一个人说四四十八,最后闹到府衙让县令明断,县令最终判四四十八的人无罪释放,判四四十六的人三十大板。

之后有人质疑县令为何如此这般,县令说:“跟糊涂的人争辩,就是更糊涂,不打他打谁。”

有智慧的人不要和糊涂的人争辩,讲道理的人也不要去糊涂的人那里寻找存在感。

因为我们无法说服一个糊涂的人,就像我们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一个道理。

糊涂人的道理区别于哲学上的诡辩论。

诡辩论者会用一些理论去证实自己具有欺骗性的观点,这也是在辩论赛中经常被辩手使用的辩论方法。

而糊涂的人,根本就懒得证实自己的观点,他们的言论中大多充斥着“就是”“本来”“就这样”。

与糊涂的人争辩,聪明人本身就已经不占优势了,因为无论你说什么,他就说一句“事情本来就这样,你非得那样说”怼得你哑口无言。

糊涂的人有着自己的糊涂道理,在他们的世界里,那些糊涂道理就是真理。

这也是为什么不要与糊涂人争辩的原因之一,因为不会有结果,反而对方还会觉得你固执。

03
不要和无知的人辩道理

先秦神话集《齐谐》讲: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意为: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北海。

庄子的《逍遥游》中提到: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大意为:蝉和小斑鸠讥笑鹏,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

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决定其自身的认知,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蝉”和“斑鸠”的讥讽嘲笑,其实我们大可不必理会。

如果与其较真争辩,我们就会被对方拉低层次,在对方游刃有余的低层次认知里,我们肯定不会有胜算。

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与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蝉,不知道一年分四季。

《逍遥游》中还提到:

“古时楚国的南方有一种大树叫灵龟,它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

上古时代有一种树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

永远不要和井底之蛙争吵,它看到的天空是圆规画的,而我们看到的天空是无限大的。

正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我们又何必要求菌草与蝉拥有灵龟和大椿的胸怀呢?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两个有旧仇的人在一处窄桥相遇,其中一人首先挑衅:“我从来不给狗让路。”

另一人面带微笑侧身:“而我恰恰相反,你先请吧。”

与认知层次和自己不同的人辩道理,不仅辩不出结果,也无疑是在给自己添堵。

和无知、小气的人争辩,赢的一方从来都不是那个聪明人。

不争不辩,才是最有利的回击。

放眼望去古今中外,真正成功的人从来不做没必要的事,也从来不与没必要的人争辩。

试图说服别人的功夫,倒不如自己读读书喝喝茶,陶冶一下心情,寻找自己新的提高。

反观现实中的我们,难免会与人争辩,辩生活、辩工作、辩见闻、辩真理。

既然无法避免争论,那就做一些有意义的争论。

避开那些有偏见的人、糊涂的人、见识短浅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每一次争论才会是正向的,于自己也是做加法的。

人这一生真正需要在意的是遵从自己的内心,看重自己的想法,内心丰盈的人从来不会活在别人眼里,更不会活在别人嘴里。

周国平说:

“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这个位置仿佛是在他降生时就给他准备好的,只等他有一天来认领。”

和不同位置的人争辩,是争不出个结果的。#人力资源研究[超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圣灵的果子,乃是历世历代无数信徒所珍爱的对象,所追求的目标,因为圣灵的果子是我们属灵的尺度,能够量出我们属灵身量的高低;这也是我们属灵的天平,能够秤出我们生命
  •     你何时投胎,不是你自己决定的,也不是你的父母决定的,而是因缘际会,一个种因成熟了,才可能轮回到这个世间来了缘。    而那个福报的来期和那个灾祸的来期,
  • #奶茶吐槽能多好笑# 我们今天享有的物质和文化“产品”有相当大的部分源自异国他乡。在什么意义上我们还是“纯粹的中国人”?
  • )打版杀死我不过打完一整个版属实满满的成就感!!
  • 注【25-010】『律二十二明了论』(大正二四‧六七一中)。注【25-009】『律二十二明了论』(大正二四‧六六六下)。
  • 因为手里的钱还是那么多,就选择了一个小两室,75平方,公积金贷款,月供2500。国企坑起你来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17年交钱到现在都没有交房,延期一年了到现在都没
  • 当你每天还在市场中到处寻找文章看建议的时候,证明一点,你还在亏损,要么就是对自己操作手法不理想,不自信。我相信关注老伍一段时间的朋友都看的到我的实力,抓的住大趋
  • 】5月23日以来,“无锡一位家长晒出儿子收藏高中3年苦读所用的180支空笔芯”引发全网关注,@人民日报 微博、微信公众号也转发。今天,记者找到了这个故事中的主人
  • 。不是很凑巧正好错过两个绿灯 也赶不上左转 吃了三个红灯 然后迟了2秒打卡 吐血[单身狗][单身狗][单身狗]想到一句歌词:迟两秒搭上地下铁 能与你碰上么 今
  • 欢迎各位喜欢狗狗的朋友报名 参与活动~天才A班(6–8岁)学生无范本创作作品——《游戏机》[鲜花]此次课程通过对电子产品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创意和联想,绘画游戏海报
  • 但是辛苦是真的,一场戏要演无数遍,因为要换不同的机位,要熬通宵的时候主演也不能缺席(当然他们赚多少我们又赚多少)见到的主演有接地气的也有耍大牌的,剧组有体贴的也
  • 他认识J但并不知道是他 因为大神听说是我们都认识的人 所以很生气 很介意。?
  • 你只记得我,谢谢你麦麦,这辈子的信任依赖都从于我,希望你再托生会回来做我的孩子,再见了麦麦,去到快乐星球我们终究有一天会再遇见,不要忘记我[心] 2021314
  • 《黄帝内经》这部医经里,古人早就揭示出了这样一些简单的身心规律:“喜伤心。”哭得悲伤至极,人就会休克;“思伤脾。
  • 而最近,有网友制作了一个 GUI,就是今天介绍的这个 Compact GUI,让大家可以通过可视化操作的形式来使用。【反斗软件】上周 Google 在其发布会上
  • 趁机囤了一波喜欢的科颜氏啥的,乐天和新罗的免税店直接关门了,网购提货点也是空无一人,好家伙,在新世界办了张金卡,和机场认识的小伙伴抓紧时间买了好多护肤品哈哈,她
  • ⑮去青海的方式很多,最快捷最方便的方式就是直飞青海西宁 ⑯入大西北的火车线路只有两条:青藏线和青甘线,适合时间多的游客。#青海旅游攻略#26条青海旅行攻略,建
  • 那些“被带节奏”、有意无意参与到传谣中的人,其实绝大多数并不是帕萨特的车主或潜在车主,更不是致力于汽车安全、关心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吃瓜群众”这个词,是对他们
  • ☁️果蔬派对+van saut玫红色特别显白,搭配同色上衣超好看!!
  • 5、希望我的方向是通往自己想去的地方,而不是所谓对的地方;希望我的力量来自内心,而不是别人的赞扬。3、你所谓的迷茫,不过是清醒地看着自己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