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的会通,易经和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的最高概括自然是有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王阳明所钦定的宗旨。

易道的最高概括又是什么?易以六十四卦为主体,地位最高的一卦毫无疑问是乾,无论帛书本还是通行本都居第一位,解说的体量和言说中的推重,也不是其他卦所能及,即使是共同代表阴阳的坤卦。乾卦,就是易道的最高代表。对乾卦内涵的最高概括,则正是卦辞仅有的四个字:元、亨、利、贞。

而很多人都没发现,这四个字,其实完全对应着王阳明的四句教。

这四个字的本义是有关占卜,占卜却只是象,背后还有更深的意在。“元”就是元始,是一切的本源和初始,四句教的“无善无恶心之体”也是如此。“亨”就是通顺,所谓亨通,通是怎么来的呢?易本变化,说“变则通”,四句教的“有善有恶意之动”也是变化之起。“利”是有利,如何才有利?易所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朱熹所谓“物各得宜,不相妨害”,关键在明是非,明是非才能使一切各自正位,由此实现一种和谐,四句教的“知善知恶是良知”也是说这点。“贞”是正固,也就是固守正道,易以为如此才能做好事情、维持长久,这也正是四句教的“为善去恶是格物”的主题。

元亨利贞是一种天道性质的层次和历程,落实到人本身,解说乾卦的文言还有四句话,也与四句教有着高度一致的对应,便是“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与天地合其德,怎么合?正是“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地”,要回到无善无恶的心体。与日月合其明,天地间有日月、人心间则有善恶,日月升落不息、人心善恶之意亦生灭不息,月因日而明、恶因善而消,要合的是明,明暗则就在一念发动中。与四时合其序,四时秩序井然,所依便是寒暑,人对善恶也贵在有这样分明的认知。与鬼神合其吉凶,“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关键就在为善去恶。易说做到四合就是大人,王阳明也说做到四句教就是圣人。

更深刻的对应则在本体层面。四句教的本体当然在“无善无恶心之体”一句,乾卦的本体又在哪里?乾、坤因其原型性,是六十四卦中唯一在六爻之外,在最后又多出一虚爻解说的卦,称为“用九”“用六”。用是通的意思,有变通的含义,总体意为通达这一卦的境界。这便是其本体所在。乾卦用九是怎么说的呢?“见群龙无首,吉”。群龙无首与无善无恶,说的完全就是一回事。见群龙无首,就是抵达了那个寂然无为、无有涯际的境界,之所以吉则是因为如此才能做到易所说的“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而阳明心学的最高境界,也正是“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四句教与乾道的对应处,其实还有很多,以上只是最为明显、典型和深刻的。可见阳明心学与易道境界的根本相通,是真实不虚、实实在在的。

而当这种对应发生在两种顶级的学说上,就绝不只是对应这么简单了,背后必定指向一个深层的真相。这便是那个天意所在,所谓天意,天之意旨。这天意是什么?乾卦说的是天,乃天道象征;心学说的是人,乃人道深层;当天与人对应,所呈现的自然就是天人感应。乾道与心学各自的意义和总体的意义也便明晰了——心学就是那条天人和合的路,乾道就是那个天人合一的最终境界。它们所共同构建的,正是一个天人和合的标准模型。

修学心学就是修学天人和合、就是走向天人合一,这恐怕是很多喜欢心学的人所没有想到的。而综合以上所述,这确实就是真相。只看你能够走到哪一步,能够修到哪一层。

而这种对应里那层最大的意味、那个最深的内核,还是没有显现出来。天人和合的真正驱动,也在这里面。

阳明心学与乾道境界的至深交汇

有个关键性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乾卦居于六十四卦的首位、为地位最高的一卦?

六十四卦皆是阴阳生化而来,阴阳乃本源之气,乾坤作为阴阳的象征地位自然更高,这好理解。只是为什么乾卦要高于坤卦、阳要高于阴?其实对于《易经》,乾坤的确是并重的,“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一个大一个至,都是元,也都是六十四卦中唯一多出一爻解说和有专门解释的文言传的卦。即便如此,乾卦却仍然居于前,乾卦是“万物资始,乃统天”,坤卦是“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仍有个主从关系。这是因为有阴阳密义在,因为这层密义,乾卦而具有了更加超越性的意义。

这便是阴阳是分两种的,一种是平行阴阳,就是太极图中那样的阴阳,同为万物本源之气,共成万物太极之体。另一种则是层次阴阳,譬如大与小,也是阴阳,但大实际是包含小的,是由小的累积而成的,它们实际是一种纵向的层次关系。善与恶、清与浊、美与丑、真与伪等,其实都是层次阴阳,一方是以对另一方的超越而实现的。在这种关系中,超越性的一方就是阳,被超越的则是阴。从这个角度看,就有个纯阳的说法,所谓至善、太清、大美、天真之类。《易经》中的阴阳同时有这两层含义,所以才有了乾坤并列而又乾在坤前,平行阴阳中虽然乾坤并列,层次阴阳中阳却是高于阴的。

阳明四句教的“无善无恶心之体”一句困惑住了很多人,他们怎么也搞不明白既然心体无善无恶,后面又何来有善有恶、知善知恶和为善去恶。层次阴阳则就是一个最好的切入口——这个心体,其实就是纯善、至善,只是因为没有了阴阳的对待而称为无善无恶而已。

乾卦的地位来自纯阳,所以以至阳至刚的华夏族图腾龙为象,又以直指天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立定宗旨。这就像《金刚经》以最坚硬的金刚为喻,以破一切相为宗旨,真正要破的其实是阴邪。而王阳明也正是个纯阳气质的人,所以学问上有面对朱熹理学主流意识形态强势的只进不退,工夫上有扫除廓清一毫不留的决绝,战场上有一往无前、杀伐决断和迅速推进的气魄,人生中有临危不惧苦难不堕的坚韧,临终时有“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自语。

最好的证明就是他的阳明之号,道教吕洞宾号纯阳子,王阳明则号阳明子,含义其实完全一样。因为“阳明”二字的本义,就是阳气最盛,《黄帝内经》解释为“两阳合明”。在四象也就是阴阳的四种组合方式中,上下皆阳的两阳之合,则正是乾卦的雏形。乾卦纯阳,乾字本义是日出,日出而有明,这还是阳明。总之,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王阳明都是一个纯粹乾道气质的人,这点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有明确意识到,这又是一种天意式的对应。

所谓文如其人,人如此,其学问必然也是如此。阳明心学的气质,就必也是纯阳气质的,在最深处乃是以一种纯阳之气贯通,连通着乾道的气脉。这就是阳明心学与乾道境界的对应那层最大的意味;纯阳,就是那个最深的内核。天人和合的真正驱动,正是纯阳之气。

而明白这一点,对我们这个时代、对我们每个人,太重要了。

宋明理学的源流
1、宋代理学为什么会起源
(1)、收拾人心
拨乱反正的需要。
唐末五代十国武人专政,风气败坏,道德沦亡,毫无廉耻,宋代读书人为扭转这不良风气,挽救人心社会,从教化入手而开讲学之风,促成理学存在基础。

(2)、与佛教争夺人心
抗击西方意识形态。
隋唐以来,佛教迅速发展,其精密思辨特点,对中国儒家这种缺乏逻辑思辩能力的格言式学说产生了致命的冲击,几乎瓦解了儒家学说。尤其是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之道影响为最大。
儒家思想一向以现实社会的伦理纲常为主,但是大多是结论,缺乏哲学上的推理系统,无法解释疑惑,无法让人信服。
儒家学说是实用主义的,强调学以致用,其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政治技术,离不开功名利禄,没法进入形而上学境界,无法超越自己,例如儒家从不讨论:人是什么,我是谁,为什么活着,人可以知道的知识边界是什么这类古希腊时代热门的问题。

但是人类与动物不同,必然会问精神上的问题。由于我们精神是可以超越有限和无常的,但是精神的载体不论是生物身体或宇宙(六合八荒为宇。古往今来 为宙)都是有限和无常的,都有起点和边界。这就导致一个人生基本苦恼,也是一个人的基本问题:在物质领域不存在无限永恒,而人的精神却在追求超越这种有限 和无常。这样超越的的结果必然是从自我进入忘我,从理性进入信仰,从清醒进入混沌,超越的必然结果是无长短大小,先后轻重这些基于时空尺度的比较概念(超 越的标志就是消灭了时空概念,所谓坐忘的特征就是不知何地,不知何时),这种纯粹的精神永恒和无限境界按照很多超越者的描述时存在的,这就是所谓的彼岸, 不过这个彼岸只有精神才能达到,载体是去不了的。这个境界给中国的士大夫阶层打开了以上大门,远远超越了儒家政治技术学说的境界,导致儒家学说节节败退。

所以就算是唐代儒学得到政府大力倡导,但是由于儒学知识体系和逻辑体系的粗糙,实际影响却远不及佛学,甚至日益衰微,气息奄奄,士大夫阶层均以修行超越标榜。

宋初学者为建立儒学能够对抗佛教的逻辑体系和形而上学体系,不得不吸收道教和佛教中关于宇宙本体的概念(因为自己没有,儒家学说本质是如何做官的官场学说),作为建构自己的宇宙论和本体论,这就是理学。

(3)、儒学需要改革
传统意识形态需要修补。

儒学自两汉以至隋,已由孔、孟、荀的儒学变为经学,已经僵化到奄奄一息,必须创新求生。

经学从西汉、东汉到唐代,已由注重微言大义的今文经学一变而为专重训诂考据的古文经学,由笺注经传的“注”再变而为“注”作“注”的疏,致力于文 字训诂名物考据、章句分析,与孔、孟、荀“尊德性”、“论政治”的学风距离越来越远,而且笺注日趋繁琐,而唐人作“疏”,例不破“注”,即“注”有错误亦 不会指出,反而代为解释维护,这种琐屑的讲疏,有违孔、孟遗意,忽略先哲经传中所含义理的讨究,舍本逐末。已经走投无路。

其实韩愈、李翱的作《原道》、《复性书》时,就已经提出要创新,
他们鄙弃汉儒琐碎的训诂、章句之学,要专究于修己、治平之道,而着力于做人的工夫。

(4)、宋朝中央政府需要
君主大力提倡。是巩固权力的需要。
宋初各帝鉴于唐末五代以来伦理道德崩溃,臣民的廉耻之心尽丧,社会风气因此而败坏不堪,使一般的士人只求荣利,不重气节。如五代的冯道历事四姓十君而不以为耻,反而自称为“长乐老”洋洋自得。

更由于宋朝得位不正,担心武人效仿陈桥驿故事,所以坚定执行重文弃武国策,认为让国人多读书,就能防患于未然。
所以从宋太祖立国开始,便执行文做官而分利的政策,极力提倡文教,奖励儒学,力崇实践,专事于修养的工夫。

于是社会风气为之转移,进而成为宋儒致力于身心修养的理学。

国家政策的支持,导致宋代书院极盛,例如白鹿、岳麓、应天、嵩阳四大书院。书院多聘请名儒主讲,他们大多排斥功利,崇尚道义,教学宗旨在于发扬孔门义理之学及修己立人之道,开启了理学身体力行的风气。
这样也就彻底解除社会精英可能对宋家皇位的威胁。当然后遗症是让整个民族变成小白兔,精神被阉割,人人是太监,整个国家精神上不堪一击。

2、周敦颐
理学的开山鼻祖是周敦颐,周敦颐传程颢、程颐,二程再传朱熹,而奠定理学的基础。

周敦颐主要成就是《太极图说》和《通书》。
《太极图说》以图形说明宇宙发生的原理和次序,《通书》则重在阐述“诚”的意义。

周敦颐学说渊源于道家的太极、阴阳五行之说,参以佛家的心性,而以儒家仁义之道为宗。他核心名句是以“无欲故静”作为修养方法(实际是来自佛家“清静寂灭”之说,又与道家的“恬静无欲”有相近地方)。
周敦颐认为宇宙的起源乃由“无极而太极”,“太极”是宇宙的本体,“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极而后静,静极而后动,循环不息而生金、木、水、火、土五行,由五行而生万物。

在人生方面,周敦颐认为阴阳五行配合得最恰当的就是人,所以万物中以人最灵秀,具有太极之理、五行之性,受太极“纯粹至善”的“理”,故人之性本来是善。
宇宙既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则人亦有仁(木)、义(金)、礼(火)、智(水)、信(土)五常。

其见诸实施,则不外乎仁义二者(所以配合阴阳)。
仁义之性,皆是善的,但用得不当,却可变为恶,所以人要不离乎中正以立“人极”(做人的标准),欲立“人极”,必须无欲、主静,无欲便会心灵虚 静,于事物的是非利害的考虑上便能居于中道,明理通达,而在行动上便自然的正直无私,能做到这样的话,便能达到至诚的境界,也是一个圣人的境界,同时也是 一个太极的境界,达至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周敦颐的学说已将宇宙论与修身为人之道揉合一起,建立起理学基础。
3、程颢和程颐
程颢、程颐的学问就是在《通书》基础上发展的。
但是二程不喜欢探讨宇宙问题,而主张直接从人生实际经验来建立人生的道理,因此教人从实际生活与内心体验上来寻求修养的方法。

程颢认为天下一切真理必须经过亲身体验,才不会流于空谈,他认为“天理”在于“仁”,人如能具有仁德,便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所以学者必须先“识 仁”,他说:“学者须先识仁,义、礼、智、信皆仁也”。他认为“仁”在人之本性中,不须外求,只要“明心”,便能“见性”,便能“求仁”“得仁”,我们明 白这道理后,便须紧记不忘,更要身体力行,一切行事,皆本此心去做,即所谓以“诚敬存之”,所以“诚”与“敬”便是明道、修身、养性的法门。

程颢侧重“心”的修养,认为“舍心之外天下无理”,要人“自其心体验天理”。
总之,程颢认为学者须先识仁,然后以诚敬存养。他重内心体证,认为人必须透过内心反省以掌握做人、修养的道理。名言是“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程颐论“心性”与程颢相同,但论“诚、敬”方面的修养则不一致。程颐提出“存天理,去人欲”的方法在“涵养”和“进学”两方面,并认为“涵养须用 敬,进学在致知”、“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一方面修己的意志,使之专一集中,不为外物所动(敬);一方面今日格(“穷”(求)的意思)一物(理), 明日格一物,然后加以归纳,便会豁然贯通,明白万物都是一理。他主张“持敬”与“穷理”并重。
这是朱熹朱熹道问学、即物穷理之学说的来源。

4、朱熹
朱熹集宋代理学之大成,他认为“格物”、“致知”可帮助了解个别事物的理,从而归纳了解宇宙的天理,因此他认为修养方法在“道问学”以致知,“存天理”以去人欲。

朱熹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真理存在,这个真理就是“太极”。至于“真理”要表现而成为具体的形象,则有赖于“气”。他说:“理也者,形而上 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由此而解释到人、物的形成:“理”与“气”合而构成人,由于气中有清、浊,因而人性亦有善、有 恶。

因此,朱熹教人从善,要“存天理,去人欲”。
要去人欲,便必须“敬”与“致知”。
所谓“敬”,是要使人的一己之心,常常受到警策监督,一旦有私念私欲的萌芽,便要马上加以克制;“致知”即求取学问的意思,他以为天下之物理精髓皆具于圣贤书中,所以读圣贤典籍便是致知的所在,而古书则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六经的阶梯。

人若做到“敬”与“致知”,是绝对可以到达至德、至善、至理的境界。

宋代的理学经朱熹提倡而大盛。

5、邵康节(邵雍)
另外一个原创者是邵雍,着有《先天图》等。他根据《易传》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参杂道教思想,认为宇宙之本是“太极”,亦即是“道”、“心”(换 言之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太极永恒不变,而天地万物皆有消长、有终始,人如能知天地万物之道,便能参天地、育万物,成为天地万物的主宰(简单说就是天人 同构)。

6、陆九渊

另外一个原创者是陆九渊,他认为“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故透过自我内心的反省即可了解天理;他重视持敬,持敬使人能明心见性,因此他强调反省,认为知识的多寡与个人修养无必然关系。而提倡“尊德性”。

陆九渊特别注重持敬的内向工夫,主张心即是理,不容有二,认为即物穷理为支离破碎,而教人先发明本心之明,而后博览,以应万物之变。陆九渊名言:“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陆九渊启发了明代王阳明的心学。

7、张载
还得介绍一下张载。张载是继孙复、范仲淹经世济人的思想再加以性理的参透而成。张载治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

张载认为万物的生长发展都由于气的聚散、动静,气中又有阴阳二性,沉、降、静之性是阴性,浮、升、动之性是阳性,气有聚散,气聚则物成,气散则物 毁。气的聚散,有一定的规律。所以物的产生,有一定的秩序,这叫做“理”。“人”亦由气聚所产生,故亦得其性的部分,具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人 与万物俱生于天地之间,天地是人与万物的父母,人就应该努力破除“我”与“非我”的界限,而使个体和天地万物合一。为达这目的,首先要变化“气质之性”, 使它恢复为原来的“天地之性”;“天地之性”就是朱熹所说的“理”。

张载在《西铭》一文中阐明人对宇宙所应持的态度:“吾人之体”即“宇宙之体”,“吾人之性”即“宇宙之性”,我们应视宇宙为父母,应以事父母之道对待宇宙,应视天下之人皆如兄弟,天下万物皆如同类。

所以张载提出了“民胞物与”的主张。

张载核心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8、叶适

叶适是理学务实派(事功派)的代表人物,特点是“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也即可行性优先于必要性)。叶适曾经与朱朱熹陆九渊鼎立而三。

叶适提倡功利,反对空谈性命,认为学者重点是学以致用,所以重典章、重经济、重致用,倡改革,主张“义理之学不必深穷”。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反对传统的“重本抑末”(即只重农业、轻视工商)政策。

叶适的哲学思想是:强调“道”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物由气构成,五行八卦都是气的变化形态。提出“一物为两”、“一而不 同”的关于事物对立统一的命题,认为事物对立面处于依存、转化之中,强调“止于中庸”。认识上主张“以物用不以己用”,提倡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 反对朱熹陆九渊等等的性理空谈,认为糅合儒、佛、道三家思想提出“无极”、“太极”等学说的周敦颐纯属谬论。但是叶适显然缺乏思辩能力和逻辑能力,其哲学 思想比较浅薄。

叶适本人虽然强调实践,但是其门人多流于辞章,纯属口水党:“水心之门,有为性命之学者,有为经制之学者,有为文字之学者”。只有少数有“欲以事功见其门庭”。

圆融无碍,中正不倚 。

来自:五台山大圣竹林寺 竹林文摘

文|虚云老和尚

我们修学佛法的人,解要圆,行要方。

何谓圆呢?就是圆融无碍。因为佛法竖穷三界,横遍十方,放之则弥六合,收之则退藏于密。搬水运柴,无非学道;松风水月,俱可参禅。所以宗门下人,不可谤学教为说食数宝、学教无益;也不可谤参禅为空心忌坐。要知宗即无言之教,教乃有言之宗,宗教本无二致,无非体用而已。况佛祖方便,说种种法门,悉为对症药方,如是观者,即为圆解。

何谓方呢?就是中正不倚,当作则作,当止则止,当任即任,当灭则灭,规规矩矩,恭恭敬敬,一毫不苟,一丝不乱。所以修行的人,要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古来许多大德,功成德立,皆缘志行坚决,始终不渝。如是修者,斯为方行。

顶礼 虚云上人,[鲜花][鲜花][鲜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马蓉和王宝强在离婚后,都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而他们的儿女也正在慢慢长大,知晓人事。在评论区,不少网友赞美了马蓉的新造型,称她像18岁,而马蓉的颜值也吸引了不少异
  • 1.根据化学工业(HG)行业标准:整体式法兰(IF)螺纹法兰(Th)平板平焊法兰(PL)。2.根据石化(SH)行业标准:螺纹法兰(PT)对焊法兰(WN)平焊法兰
  • 【通胀型的就业和投资之路over了】 在之前两个月内,我特意转悠了一下。一个是广东珠江流域的三江区域——东江北江和西江,我去了东江区域的河源,北江区域的韶关,
  •  福利 预售满618,全员加送特典 预售满1000,抽1个免单名额 温馨提示:由于手办需打样、开模、大货等流程,流程较为复杂,制作周期较长,大约为4个月,如
  • #CanalStreetSelect# 
Tom Wood以其独特而低调的配饰而闻名,他们总是关注材料的高质量和最当代的简约设计。这种古代与当代的融合是未来经典
  • 每年召开经销商会议,各地的经销商搭乘飞机到遵义也很便捷。小时候,张钰的爷爷奶奶退休后常住在北京、天津、上海,所以她时常往返这些地方。
  • 从前天开始 比特币价格触及33500一线后受到强力支撑展开多头疯狂反扑 走势上与老鲍个人理解一致在利空出尽时 行情走完底背离后开启新的反弹局面 通过合约帝数据显
  • 进度条加载完毕✓ 搜索成功 ​#王一博平安喜乐# wyb #王一博酷盖# wyb #王一博赛道平安# 王一博这就是街舞 #王一博这就是街舞4# 群捞 不回【王
  • 阿姜查尊者:重要的是,观照自己 阿姜查尊者在答修行是否须研读很多经论时说:“看着你自己的心,检视身体、感觉和念头是怎么地生起和消失。不要去执着任何事物,只要清
  • 6.24周四晚8点 [给你小心心]暗号‼️【biubiu团+你的宝 id】 评论暗号,截图给旺旺客服,确定团价后付kuan 橘朵眼影5/橘朵唇釉33包/
  • #柔和的阳光[超话]#没有感恩、便什么都没有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老人,虽然有五个子女,但是没有一个愿意赡养他,他走投无路,只能沿街乞讨。他怨恨子女不孝顺,
  • 鼻头有肉财运方面也比较好,且鼻不漏孔理财能力不错八字相合的夫妻双方,也比较容易拥有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如果夫妻宫鼓起,则说明此人头脑聪明灵活,做事有毅力因而自身
  • 你们也就配拍点那种融梗抄袭的垃圾了,抄袭的你就很棒。然后我有一个小群,人不算多,但是属性基本一样,大家都是以前看腐剧聚集在一起成为朋友的,理所当然的山河令这部耽
  • 】#区县连线#春节期间,为丰富留瑞过年的外地员工的文旅生活,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携各县(市、区)文旅主管部门推出了系列景区优惠活动,其中瑞安的寨寮溪风景区、桐溪
  • #摩登兄弟微博[超话]##刘宇宁感应# #刘宇宁佳洁士品牌大使# 老大在这个繁忙纷扰的时代里,你有岁月静好的沉稳,浅浅一笑就成了抹不掉的白月光,恍惚间仿若走过
  • 自2021年5月份以来,北史家务派出所接到多名受害人报警称:其在安次区某小区被人以招工的名义诈骗钱财。他每次来杭,一到住地就和工作人员握手问好,向警卫人员和服务
  • 谈到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比赛,张宁表示,北京奥运会决赛自己至今难忘,北京奥运会女单金牌也是自己职业生涯中最难得到的一块金牌:“其实对于运动员来说,每一个夺金拿
  • 墙壁上收藏着老板从世界各地收到的明信片,在这18年里,一定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这里的每一个老物件静静地被安置在属于自己的角落,散发着时间的魅力。
  • 律政司又表示,員工使用電郵時不應涉及損害或令政府尷尬的活動,包括發放不適當的資訊,亦不應濫用電郵系統內的通訊群組發放與工作無關的訊息;強調公務員必須奉公守法、盡
  • 为扩大川茶、川水品牌影响,茶博会首次创新举办“首届四川全民泡茶节” 专门开辟面积达3000平米“泡茶、品茶活动区”设置近30张标准茶台,配备专业茶艺师奉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