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故事】‖《太上感應篇圖說》(21):月晦之日 灶神亦然

《太上感應篇圖說》(21)

月晦之日 灶神亦然

【原文】

除夕千门爆竹喧,

孤灯黯淡倍凄然。
半生虚假多逢困,

一念真诚便格天。
悔过何难消宿孽,

改行自可盖前愆。
连生二子皆麟凤,

五福全膺享大年。

注:“晦”,月尽之日也。灶有三十六神,在天为五帝真符,在地为五音太岁,在家为五祀灶君,司一家良贱之命。人有罪过,纤悉必记,每月晦日,诣天奏白,按轻重而加之罚。作恶之人,不过取快一时,岂知灶神森然鉴察,却于何处逃匿乎?

案:俞都多才博学,名噪庠中,自负取科第如拾芥。约同辈联十善会,一戒杀,二戒淫,三戒口过,四买物放生,五敬惜字纸,六周恤孤寡,七掩埋枯骨,八勤教后学,九遇乡里争讼,从中劝息,十逢朔望持斋诵经。行之多年,并无报应。年五十,屡赴棘闱不第。止得一七岁子,颇聪慧,忽患痘疹夭殇。俞自伤多年行善,反膺重罚,乃为诗告灶神,有“看来司命多聋聩,不解从公佑善人”之句。时值腊月除夕,俞与病妻孤灯对坐,无聊之极,仍至灶前朗吟前诗。恍惚如梦,见一衙署,有老人白发方巾皂服,招郑至内,逊之坐,曰:“吾司命之神也,承君佳作见责,今特为分剖。”俞知是灶神,流涕叩头求示。老人曰:“凡人欲得福禄,必有真正善事。君返而自揣,善事安在?屡屡归怨神道无灵,逃祸不暇,尚冀美报乎?”俞曰:“吾多年联十善会,岂尽属虚假?不蒙天佑,而反受罚,神道之灵安在,乌能无怨?”老人笑曰:“无论君之所为种种愆尤,即以十善论,如戒杀一条,君为寒士,伏腊宴客,不得不俭,倘囊有余资,岂能持斋茹素?且虾蟹之类,常登庖厨,彼独非生命乎?以云不杀,其谁信之?流盼少艾,恋恋不舍,如有邪缘相凑,能坐怀不乱乎?有登徒子好色之心,托为鲁男子以邀誉,直欺天耳。放生惜字,君不过随人俯仰,众不举行,君亦罢歇。君有寡嫂,不能存活孤儿,现无营业,君今置若罔闻,不过邀众聚敛,遇孤寡者给以分文,攘众人之功以为己有,乃鬼神所最恶。口过一节,君虽极意警戒,然往往遇事讥弹,出于不觉,大伤忠厚。惟埋骨一事,众皆恶其朽秽,君独亲身照管,稍有功德。今埋骨之所,已经盈满,君并无安插之计,亦未了事也。君现为塾师,生徒功课何尝认真?乡里争讼,君遇有不平,反为加石,何尝劝息?只于朔望烧香礼佛,乃妇女之见耳,何功之有?君从今刻刻改悔,切勿自欺,切勿自堕,痛除求名邀福之心,实实落落以圣贤为己任,自然感动上天,护庇无穷矣!”俞于次日元旦对神忏悔,实行善事。次年即连生二子,俱聪慧登第,夫妇犹及见孙。

愚按:灶神黄帝时已有之,普愿广告四方,灶神用事之日,不宜刮锅冲犯。每年八月初三神诞日,各家宜斋心虔礼,切勿杀生,慎之!戒之!

【注释】(1)登徒子:好色者的代名词。(2)鲁男子:春秋时鲁国人颜叔子独居一室,一天,一位女子要求投宿,颜叔子整夜点着蜡烛火把照明以避嫌,时人称他为“鲁男子”。

【译文】

注:“晦”,就是每个月的最后一天。灶有五方五帝灶君、曾灶祖灶、灶子灶孙、运火将军、进火神母等三十六神,在天为五帝真符,在地为五音太岁,在家为五祀灶君,司掌一家人的富贵贫贱之命。人有罪过,大小都记录下来,每月最后一天,上天奏事,根据轻重加以惩罚。作恶的人,不过爲了图一时的痛快,哪里知道灶神森严鉴察,又如何逃避得了呢?

案:俞都博学多才,在学校里很有名气,自认为取科第如拾草芥。约集同辈人组成十善会,主要从事十种善事:第一,戒除杀生;第二,戒除邪淫;第三,戒除口过;第四,买物放生;第五,敬惜字纸;第六,周济孤儿寡妇;第七,掩埋尸骸枯骨;第八,尽力教导后辈;第九,遇乡人打官司,从中劝解;第十,每逢初一十五持斋诵经。俞都坚持施行这十种善事多年,并无福报降临。年过五十,考进士屡试不中。只有一个七岁大的儿子,颇为聪明,忽然得了天花夭折了。俞都心想自己多年行善,却惨遭上天重罚,伤心不已,于是写了一首诗,向灶神诉苦,诗中有“看来司命多聋聩,不解从公佑善人”的句子。时值腊月除夕之夜,俞都与有病的妻子,孤灯对坐,觉得十分没意思,仍然到灶神像前朗诵前面那首诗。恍惚之间,像做梦一样,见到一所衙署,有位老人,须发皆白,头戴方巾,身穿黑色衣服,招呼他进去,请他坐下,说:“我乃是司命之神,听到你的佳作对我有不满之意,今天特地给你解释一下。”俞都这才知道原来是灶神,痛哭流涕,请求开示。老人说:“世人要想得到福禄,必须做真正的善事。你扪心自问,好好想想,你都做了什麽善事呢?屡次抱怨神明不灵验,你逃祸都来不及了,还期望福报吗?”俞都说:“我多年来组织十善会,难道都是虚假的吗?没有得到上天保佑,反而受罚,请问神灵在哪里,怎么没有怨气呢?”老人笑着说:“先不说你的种种罪过,就拿十善来说,比如说戒杀生这一条,你是贫士,所以逢年过节宴请宾客,不得不俭省节约,假如口袋里还有余财,你还能做到持斋茹素吗?而且虾蟹之类,常常登入厨房,它们难道就不是生命吗?嘴上说不杀生,谁相信呢?你见到年轻貌美的女子,注目流盼,恋恋不舍,一旦有邪缘被你碰上,你能做到坐怀不乱吗?有登徒子好色之心,装成鲁男子来沽名钓誉,这是在欺骗老天。买物放生、敬惜字纸,你不过跟着别人做做样子,大家不举行,你也就放到一边了。你有一位寡居的嫂子,孩子都没法养活,现在也没有营生,你现在不管不问,不过是邀集众人聚敛钱财,遇到孤儿寡妇,施舍分文,把大家的功德据为己有,这是鬼神最为厌恶的。戒口过这一点,你虽然也是极力克制自己,但是往往遇事随意嘲笑讥讽,让别人十分伤心,你自己还觉察不到,很不厚道。只有埋骨这件事,众人都嫌脏,你独自亲身照看收拾,稍有功德。现在埋葬骨骸的地方已经满了,你并没有想办法找到另外安置枯骨的地方,也是做好事不到头。你现在是塾师,学生的功课什麽时候认真过?乡人打官司,你遇到不平事,反而添油加醋,落井下石,什么时候调解好过?只是初一十五烧香拜佛,这是妇人之见,有什麽功德?你从现在开始时刻改悔,千万不能自欺欺人,也不要半途而废,痛切改除求名求福的念头,实实在在,以成圣成贤为己任,自然感动上天,得到上天的佑护。”俞都就在第二天,也就是新年第一天,向神明忏悔,实行善事。第二年就连生两个儿子,都很聪明,考上进士,夫妻俩还能亲眼见到孙子出生。
按语:灶神,远在黄帝时期就有了,在此广泛向世人宣告:灶神上天奏事之日,不宜刮锅冲犯。每年八月初三是灶君神诞日,各家各户应该斋戒虔诚礼拜,千万不能杀生,切记!

何为中医的“五行”!

五行是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研究方法,揭示出的自然界一年之中气的运动变化规律。

《内经》把五行和阴阳并列起来,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

五行学说是古代人类研究大自然气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说,是研究生命起源、生命运动规律的古代自然科学学说。

用中医思维来理解中医的“五行”

图片

五行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根据《黄帝内经》和其他古籍的记载,从气的运动方式,讨论五行的基本概念。

1
五行非五材
所谓五行,尽人皆知乃是木、火、土、金、水。但若按其字义理解为5种具体的物质、材料,充其量只能叫五材,而不能称五行。“五材”的概念,古已有之。《左传· 襄公二十七年》就有“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的说法,《尚书大传》也有“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的记载,指的都是五材,5种具体的物质和材料。即使将其说成是5种元素,也仍然属于五材的范畴。

五行的“行”字,《说文解字》说:“人之步趋也”,也就是迈步行走的意思,进而可引申为行动、运行、运动。现代汉语中的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的“行”字,都是这个意思。所谓“五行” ,应是指自然界气的5种运行方式,或说是5 种运动形式。汉代的《白虎通·五行篇》说:“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意思是说,用“行”字,是用来表述大自然之中气的运动、运行方式的。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说得更清楚:“天地之气,合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其行不同,故为五行。比相生而间相胜也。”显然是说,五行是指天地之气的运行,有了阴阳,才有了四季,有了四季,才有了五行,之所以用“行”字,是因为天地之气的运行方式不同。

五行之间,以季节相邻的次序相生,以季节相间的次序相胜,也就是相克。《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湿燥风”,也是把四季和五行联系起来的。因此在《黄帝内经》里,又把五行叫作“五运”,如《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湿燥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朞(编者注:jī ,同“期”)之日,周而复始”,“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可不通乎!”

这些都说明五行是揭示天地之间四季气的运动变化规律、揭示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揭示人体各器官气机特性和相互联系的学说。因此在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这5个字,已由具体的5种物质或材料的原义,升华到5种气的运动形式的高度,已由形而下的水平,上升到研究万事万物普遍规律的形而上的水平,也就是由“器”的水平,上升到了“道”的水平。

2
五行的属性和归类
五行所代表的气的运动形式和特性各是什么?将自然界万物用五行进行归类的依据是什么?古人是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方法来研究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生活在北半球的华夏先人,在傍晚仰望星空时,很容易观察到北斗七星的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就周年视运动而论,当北斗七星的斗柄在傍晚时分指向东方时,地面上则是春季;指向南方时,则为夏季;指向西方时,则为秋季;指向北方时,则为冬季,这就是四方和四季相对应的来历。东汉张仲景著《伤寒论· 伤寒例》中,就有“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记述了斗柄指向和四季、8个大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二十四气以及七十二候的关系。可见以观察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来确定四季和节气的方法,是由来已久而且也是很精确的,这在《伤寒论》中称之为“斗历”。

仰观天文,斗柄指东;俯察地理,地面为春。在这个季节微风和煦,冰雪消融,种子生根、发芽,草木根须下伸、枝叶上展。蜷曲成团而冬眠的熊,在春风的呼唤下,爬出树洞,伸伸腰肢,一派舒展之相;盘成圆盘而冬眠的蛇,被春风唤醒,伸展身体,慢慢爬出了山洞,开始了一年的新生活……从物候的观察,到古人关于春季阳气布陈、发散、发陈的论述,皆提示,在春季,是气的展放、疏泄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树木的根须和枝条皆喜展放条达,故古人便将气的展放、疏泄运动形式,以“木”来命名,因此“木”在五行中,并不是指具体的树木或木材,而是代表自然界在春季的气的展放疏泄运动。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在中医学里,称肝和春气相应,也就是说肝的生理特性和木气的疏条展放之气相应,临床通过调肝舒肝,在上可以治疗心肺疾病,在下可以通便、利尿,可以治疗妇科疾病,都是利用了肝主疏泄展放的功能,但有的书上说肝主“升”,春气主“升发”,这就值得商榷了。而肝主生,春气主生发、展放,则是《黄帝内经》的本义。

斗柄指南,地面为夏,气候炎热,草木在地下的根须长势明显减缓,而在地面上的枝叶则繁茂生长,动物更加活跃,自然界一派欣欣向荣、蒸蒸向上的景象。从物候观察,到古人关于阳气至夏洪盛、夏气扬蕃秀之令、万物蒸蒸向上、养长之道的论述,皆提示在夏季,是气的上升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于火性炎上,故以“火”字来命名。因此主升的是火气,而不是木气。木气的运动一旦由“生”变成“升”,那就是木郁化火,郁火上炎,那就是病态了。

斗柄指西,地面为秋,气候凉爽干燥,草木枝叶枯萎,根须末端干枯,养分向主干内收,向果实和种子内贮藏;冬眠的动物此时在体内积聚了大量脂肪,以致显得臃肿肥胖,以便等待严冬到来,进入冬眠状态后慢慢利用这些能量。从物候的观察,到古人关于至秋要收敛神气、养收之道、秋气正收敛之令的论述,皆说明在秋季,是气的内收、收敛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于金属密度大,象征着收敛密集,故以“金”来命名。

斗柄指北,地面为冬,气候严寒,万物闭藏。种子深藏土中,生机潜闭,处于滞育状态;冬眠的动物深居洞中,基础代谢降至最低水平。从物候观察到古人关于冬季地户闭塞、阳气伏藏、阳气下沉、地气下降、冬气正养藏之令的论述,皆提示在冬季,是气的下降、潜藏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于水性就下,象征着下降、潜藏,故以“水”来命名。

从春至夏,是由木气的展放到火气的上升,为气的阳性运动;由秋到冬,是由金气的内收到水气的潜降,为气的阴性运动。其间由阳转阴,需经由夏秋之交的转折过度,此时中医称之为“长夏”。在长夏,暑热未去,阴雨连绵,气候闷热潮湿。此时草木枝端长势减缓,已经开花结果,正在化育种子和果实;动物孕育胎儿,繁育后代,已不如春夏求偶交尾之活跃。由此推知,此时是平稳运动的气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也就是气的展放和内收运动相均衡,上升与下降运动相均衡,保持了一种动态的稳定,而土性最为敦厚平稳,于是便用“土”字来命名。

其实由春季木气的展放,转为夏季火气的上升;由秋季金气的内收,转为冬季水气的潜降;由冬季水气的潜降,转为春季木气的展放,都存在着平稳过渡的一段时间,于是《黄帝内经》就有了“土旺四季”的说法。所谓土旺四季,是指在四季的最后18天,都是平稳运动的土气占主导地位。

伴随着天空的斗转星移,伴随着地面上春、夏、长夏、秋、冬季节的更替,大自然的气机进行着展放、上升、平稳、内收、潜降这样有序的运动和变化,古人分别用木、火、土、金、水来代表它们的运动特性,这就叫五行。当然季节更替的决定因素,乃和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到太阳距离的周期性变化相关,并不取决于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斗柄指向只不过是观察天象的参照物罢了,但却是五行归类的内容之一。

3
五行的生克
五行之间,以季节为序,相资生、相养助、相促进,这叫五行的相生,也就是《春秋繁露》所说的“比相生”。春季木气的展放,为夏季火气的上升创造了条件,叫木生火;秋季金气的内收为冬季水气的潜降提供了前提,叫金生水;火气升至极点,必将停止上升而转为稳定,叫火生土;长夏土气的平稳,随着秋季的到来,则将转为金气的内收,叫土生金;而冬季水气潜降,生机闭藏,则为来年春季木气的疏泄展放蓄积保存了能量,这就是水生木。

五行之间,以季节相间的次序相制约、相抑制、相克制,叫五行的相克,也就是《春秋繁露》所说的“间相胜”。如木气的展放,抑制土气的过度平稳,以防其壅实内收倾向过早出现,叫木克土;土气的平稳,可制约水气的过度潜降,叫土克水;水气的潜降抑制着火气的过度上升,叫水克火;火气的上升,抑制着金气的过度内收,以防其过早沉降,叫火克金;金气的内收,制约着木气的过度展放,叫金克木。

诚然对五行生克的解释,也有从五材之间的关系来论述的。如《素问· 宝命全形论》说:“木得金而伐,水得火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又如《五行大义》说:“木生火者,本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热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 … ”等等。表面看来,很是机械,甚至十分牵强,但从《素问》所言“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来看,应是以五材之间的关系来代言五行的生克规律。

清代医家黄元御在《四圣心源》里说得十分明白:“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黄氏所说的“气”,就是指气的运动,“质”则指具体的材料或物质。故黄氏进一步说:“相克者,制其太过也。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则火不过炎;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金气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水性降润,掺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皆气化自然之妙也。”虽然在有些细节上和前面的解释有所不同,但精神是一致的,皆是从气的运动形式之间的养助、制约关系来认识五行生克的本质。

五行之间,有相生则不至导致某行的不足,有相克则不致造成某行的太过。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克制化,从而保证了一年之中气机变化的稳定状态。只有这样的稳定状态,经过几十亿年的氤氲衍化,才化育了万紫千红的生命世界,所以所有的生命都被打上了五行的烙印。于是植物有了生长化收藏的生命节律,动物有了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树木、马牛羊的牙齿、鱼的鳞片、乌龟背壳上的年轮,甚至南极洲冰层上的年轮,无一不是五行的杰作。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把五运也就是五行和阴阳并列起来,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

《伤寒卒病论集》说:“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尽管有人认为这段话可能是衍文,不一定是张仲景的原话,但肯定不是现代人的话,可见古人显然没有把五行当作地球上的5种具体材料、物质或元素,而把五行看成是化育和支配万事万物的气的运动规律,甚至称其为“五常” 。

由于五行学说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的观点,甚至在运用五行对自然界以及人体脏腑器官的分类上,出现不同的认识,这完全可能并且客观存在,而且是可以理解的。何况道家、丹家、兵家、儒家、堪舆家,根据各自学派之所需,对五行学说进行附会改造,这也都是历史事实。但是,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原本是古代人类研究天地大自然气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说,是研究生命起源、生命运动规律的古代自然科学学说。中医学是依据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来预防和诊治疾病的。
(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用中医思维来理解,#中医的“五行”!#
五行是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研究方法,揭示出的自然界一年之中气的运动变化规律。
《内经》把五行和阴阳并列起来,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
五行学说是古代人类研究大自然气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说,是研究生命起源、生命运动规律的古代自然科学学说。

用中医思维来理解中医的“五行”
五行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根据《黄帝内经》和其他古籍的记载,从气的运动方式,讨论五行的基本概念。
1.五行非五材
所谓五行,尽人皆知乃是木、火、土、金、水。但若按其字义理解为5种具体的物质、材料,充其量只能叫五材,而不能称五行。“五材”的概念,古已有之。《左传· 襄公二十七年》就有“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的说法,《尚书大传》也有“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的记载,指的都是五材,5种具体的物质和材料。即使将其说成是5种元素,也仍然属于五材的范畴。
五行的“行”字,《说文解字》说:“人之步趋也”,也就是迈步行走的意思,进而可引申为行动、运行、运动。现代汉语中的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的“行”字,都是这个意思。所谓“五行” ,应是指自然界气的5种运行方式,或说是5 种运动形式。汉代的《白虎通·五行篇》说:“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意思是说,用“行”字,是用来表述大自然之中气的运动、运行方式的。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说得更清楚:“天地之气,合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其行不同,故为五行。比相生而间相胜也。”显然是说,五行是指天地之气的运行,有了阴阳,才有了四季,有了四季,才有了五行,之所以用“行”字,是因为天地之气的运行方式不同。
五行之间,以季节相邻的次序相生,以季节相间的次序相胜,也就是相克。《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湿燥风”,也是把四季和五行联系起来的。因此在《黄帝内经》里,又把五行叫作“五运”,如《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湿燥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朞(编者注:jī ,同“期”)之日,周而复始”,“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可不通乎!”

这些都说明五行是揭示天地之间四季气的运动变化规律、揭示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揭示人体各器官气机特性和相互联系的学说。因此在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这5个字,已由具体的5种物质或材料的原义,升华到5种气的运动形式的高度,已由形而下的水平,上升到研究万事万物普遍规律的形而上的水平,也就是由“器”的水平,上升到了“道”的水平。

2.五行的属性和归类
五行所代表的气的运动形式和特性各是什么?将自然界万物用五行进行归类的依据是什么?古人是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方法来研究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生活在北半球的华夏先人,在傍晚仰望星空时,很容易观察到北斗七星的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就周年视运动而论,当北斗七星的斗柄在傍晚时分指向东方时,地面上则是春季;指向南方时,则为夏季;指向西方时,则为秋季;指向北方时,则为冬季,这就是四方和四季相对应的来历。东汉张仲景著《伤寒论· 伤寒例》中,就有“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记述了斗柄指向和四季、8个大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二十四气以及七十二候的关系。可见以观察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来确定四季和节气的方法,是由来已久而且也是很精确的,这在《伤寒论》中称之为“斗历”。

仰观天文,斗柄指东;俯察地理,地面为春。在这个季节微风和煦,冰雪消融,种子生根、发芽,草木根须下伸、枝叶上展。蜷曲成团而冬眠的熊,在春风的呼唤下,爬出树洞,伸伸腰肢,一派舒展之相;盘成圆盘而冬眠的蛇,被春风唤醒,伸展身体,慢慢爬出了山洞,开始了一年的新生活……从物候的观察,到古人关于春季阳气布陈、发散、发陈的论述,皆提示,在春季,是气的展放、疏泄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树木的根须和枝条皆喜展放条达,故古人便将气的展放、疏泄运动形式,以“木”来命名,因此“木”在五行中,并不是指具体的树木或木材,而是代表自然界在春季的气的展放疏泄运动。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在中医学里,称肝和春气相应,也就是说肝的生理特性和木气的疏条展放之气相应,临床通过调肝舒肝,在上可以治疗心肺疾病,在下可以通便、利尿,可以治疗妇科疾病,都是利用了肝主疏泄展放的功能,但有的书上说肝主“升”,春气主“升发”,这就值得商榷了。而肝主生,春气主生发、展放,则是《黄帝内经》的本义。

斗柄指南,地面为夏,气候炎热,草木在地下的根须长势明显减缓,而在地面上的枝叶则繁茂生长,动物更加活跃,自然界一派欣欣向荣、蒸蒸向上的景象。从物候观察,到古人关于阳气至夏洪盛、夏气扬蕃秀之令、万物蒸蒸向上、养长之道的论述,皆提示在夏季,是气的上升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于火性炎上,故以“火”字来命名。因此主升的是火气,而不是木气。木气的运动一旦由“生”变成“升”,那就是木郁化火,郁火上炎,那就是病态了。

斗柄指西,地面为秋,气候凉爽干燥,草木枝叶枯萎,根须末端干枯,养分向主干内收,向果实和种子内贮藏;冬眠的动物此时在体内积聚了大量脂肪,以致显得臃肿肥胖,以便等待严冬到来,进入冬眠状态后慢慢利用这些能量。从物候的观察,到古人关于至秋要收敛神气、养收之道、秋气正收敛之令的论述,皆说明在秋季,是气的内收、收敛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于金属密度大,象征着收敛密集,故以“金”来命名。

斗柄指北,地面为冬,气候严寒,万物闭藏。种子深藏土中,生机潜闭,处于滞育状态;冬眠的动物深居洞中,基础代谢降至最低水平。从物候观察到古人关于冬季地户闭塞、阳气伏藏、阳气下沉、地气下降、冬气正养藏之令的论述,皆提示在冬季,是气的下降、潜藏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于水性就下,象征着下降、潜藏,故以“水”来命名。

从春至夏,是由木气的展放到火气的上升,为气的阳性运动;由秋到冬,是由金气的内收到水气的潜降,为气的阴性运动。其间由阳转阴,需经由夏秋之交的转折过度,此时中医称之为“长夏”。在长夏,暑热未去,阴雨连绵,气候闷热潮湿。此时草木枝端长势减缓,已经开花结果,正在化育种子和果实;动物孕育胎儿,繁育后代,已不如春夏求偶交尾之活跃。由此推知,此时是平稳运动的气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也就是气的展放和内收运动相均衡,上升与下降运动相均衡,保持了一种动态的稳定,而土性最为敦厚平稳,于是便用“土”字来命名。

其实由春季木气的展放,转为夏季火气的上升;由秋季金气的内收,转为冬季水气的潜降;由冬季水气的潜降,转为春季木气的展放,都存在着平稳过渡的一段时间,于是《黄帝内经》就有了“土旺四季”的说法。所谓土旺四季,是指在四季的最后18天,都是平稳运动的土气占主导地位。

伴随着天空的斗转星移,伴随着地面上春、夏、长夏、秋、冬季节的更替,大自然的气机进行着展放、上升、平稳、内收、潜降这样有序的运动和变化,古人分别用木、火、土、金、水来代表它们的运动特性,这就叫五行。当然季节更替的决定因素,乃和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到太阳距离的周期性变化相关,并不取决于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斗柄指向只不过是观察天象的参照物罢了,但却是五行归类的内容之一。

3.五行的生克
五行之间,以季节为序,相资生、相养助、相促进,这叫五行的相生,也就是《春秋繁露》所说的“比相生”。春季木气的展放,为夏季火气的上升创造了条件,叫木生火;秋季金气的内收为冬季水气的潜降提供了前提,叫金生水;火气升至极点,必将停止上升而转为稳定,叫火生土;长夏土气的平稳,随着秋季的到来,则将转为金气的内收,叫土生金;而冬季水气潜降,生机闭藏,则为来年春季木气的疏泄展放蓄积保存了能量,这就是水生木。

五行之间,以季节相间的次序相制约、相抑制、相克制,叫五行的相克,也就是《春秋繁露》所说的“间相胜”。如木气的展放,抑制土气的过度平稳,以防其壅实内收倾向过早出现,叫木克土;土气的平稳,可制约水气的过度潜降,叫土克水;水气的潜降抑制着火气的过度上升,叫水克火;火气的上升,抑制着金气的过度内收,以防其过早沉降,叫火克金;金气的内收,制约着木气的过度展放,叫金克木。

诚然对五行生克的解释,也有从五材之间的关系来论述的。如《素问· 宝命全形论》说:“木得金而伐,水得火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又如《五行大义》说:“木生火者,本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热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 … ”等等。表面看来,很是机械,甚至十分牵强,但从《素问》所言“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来看,应是以五材之间的关系来代言五行的生克规律。
清代医家黄元御在《四圣心源》里说得十分明白:“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黄氏所说的“气”,就是指气的运动,“质”则指具体的材料或物质。故黄氏进一步说:“相克者,制其太过也。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则火不过炎;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金气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水性降润,掺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皆气化自然之妙也。”虽然在有些细节上和前面的解释有所不同,但精神是一致的,皆是从气的运动形式之间的养助、制约关系来认识五行生克的本质。

五行之间,有相生则不至导致某行的不足,有相克则不致造成某行的太过。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克制化,从而保证了一年之中气机变化的稳定状态。只有这样的稳定状态,经过几十亿年的氤氲衍化,才化育了万紫千红的生命世界,所以所有的生命都被打上了五行的烙印。于是植物有了生长化收藏的生命节律,动物有了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树木、马牛羊的牙齿、鱼的鳞片、乌龟背壳上的年轮,甚至南极洲冰层上的年轮,无一不是五行的杰作。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把五运也就是五行和阴阳并列起来,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

《伤寒卒病论集》说:“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尽管有人认为这段话可能是衍文,不一定是张仲景的原话,但肯定不是现代人的话,可见古人显然没有把五行当作地球上的5种具体材料、物质或元素,而把五行看成是化育和支配万事万物的气的运动规律,甚至称其为“五常” 。

由于五行学说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的观点,甚至在运用五行对自然界以及人体脏腑器官的分类上,出现不同的认识,这完全可能并且客观存在,而且是可以理解的。何况道家、丹家、兵家、儒家、堪舆家,根据各自学派之所需,对五行学说进行附会改造,这也都是历史事实。但是,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原本是古代人类研究天地大自然气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说,是研究生命起源、生命运动规律的古代自然科学学说。中医学是依据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来预防和诊治疾病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然而现在总感觉时间过的很快,太多形形色色的欲望拉扯着分割着我们的时间,不论老少只要手持大屏手机,就可以目不转睛地耗费着精力与时间,如若可以,让我们共勉吧。最后
  • 生肖牛的人向来是非常有独立性的,不喜欢依赖任何人,而且属牛人低调,务实,勤劳,朴实,是个认认真真干实事的人,不喜欢玩虚的,并且属牛人为人非常真诚,友好,待人宽厚
  • 如果使用已变质或经过高温处理的面粉,淀粉酶的活性受到抑制,降低了面粉的糖化能力,影响了面团的正常发酵,这时可在面团中加入少量的麦芽汁或麦芽粉来弥补上述不足,发酵
  • 生活最好的境界,不一定非得是诗和远方,而是在你平静的心态下,你会觉得眼前的一切,皆是心之所往。它是“大武汉”、是江城、是大江大河一词的由来、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 石蜂糖炖燕窝,是燕窝的最佳伴侣,石蜂糖是天然的蜂糖加入了菊花熬制而成,祛痰止咳,调节胃肠道,增加免疫力。燕窝中有EGF(表皮生长因子)它能让皮肤更滋润,而黑枸杞
  • 但是,步履匆匆之处,别忘了等等你的灵魂,哪怕就一次,随心而活。但是,步履匆匆之处,别忘了等等你的灵魂,哪怕就一次,随心而活。
  • 这个相对而言对于我影响不大,因为我在和园的时候基本也不出门,买东西都用饿了么买,连门都不用出。找中介的优点是中介房源多,各种需求各种价位各种配置都能在短时间内进
  • 很多人羡慕十八岁想回到十八岁 好吧是有很多人这么觉得 可是我看到图片里的样子我就头皮发麻 我觉得好可怕 为什么会觉得十八岁美好 要是让我回去我直接原地撞死 二十
  • 各级税务机关要切实强化政治担当,深化思想认识,结合接受中央巡视自查整改等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督促指导,压实工作责任,坚持“快退、狠打、严查、外督、长宣”五措
  • 梅花观旁有子龙潭,观前有白龙潭,观后有白鹤亭,吴昌硕撰写的对联,“云排谷门神仙在,巢隐松间鸾风栖”正是古梅花观的写照。光绪十六年(1890年),沈秉成等又建“大
  • 麻辣嫩滑的沸腾水煮鱼,酸辣紧实的巴蜀石锅鹅,鲜嫩无比的泉水竹林蛙,真 ...展开全文c#唐山探店#今日探店:烤味源演艺餐吧,探店报告:这是一间餐吧,但又不仅是餐
  • “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今天的云抄袭昨天的云”“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我们的庭院里有金钱草/ 我想用它买
  • 此次铝锭现货仓单重复融资事件的具体情况还待公安机关进一步侦查,所涉及的融资方、仓库、出资方有哪些,涉及的货物数量有多少、价值有多大,将会产生怎样的连锁反应,第一
  • ”除了如火如荼筹备新专辑外,梁静茹自2月底办完高雄巨蛋演唱会,就趁闲暇时光继续投入专研厨艺部份,热衷下厨的她举凡中、西餐到甜点都难不倒,不仅烘焙出甜点“杏仁瓦片
  • #投小川播报#【前5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7.3%!第一季度荣耀发展势头强劲,在其他大多数品牌负增长的情况下,第一季度荣耀同比增长了205%,成为增长率最
  • #十堰# 【河南女子29年后找到十堰亲生父母 两省三家一段尘封辛酸往事】6月8日下午,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西环路光明小区,房县公安局民警张强宣布DNA亲子鉴定比
  • ️:带话题 #游匣G15# 艾特一位小伙伴,在评论里一起说说新年愿望吧~ 转评+关注@戴尔中国 ,1月25日送出神秘礼物,新年戴你一起好运连连![酷]无论是想要
  • 同时,和顺交警派出三辆“爱心服务车”对考生提供暖心服务保障,为出现“突发”情况的考生和车辆开辟“绿色通道”及时妥善处理考生及家长的报警求助。高考学子们,场内你们
  • #欧阳娜娜[超话]##欧阳娜娜##欧阳娜娜音乐三部曲# “我将思念藏进风里 年年有风 年年对你有思念” #欧阳娜娜[超话]##欧阳娜
  • 我们曾经相爱是真的结束了,也是真的无怨无悔,做回朋友让这段感情也得善终。我们都不是小孩子了,你我也明白分开后,那么相爱过的两个人根本做不成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