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国机车”到“国家名片”| 高铁装备制造的百年跨越之路】(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产业的发展不是三天两天就见成效

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途中,他坐上日本新干线后感叹:“一个字,‘快’。像是有人在推着我们跑,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同一年9月,傅志寰随团出国时发现,“‘文化大革命’10年跟国外没有接触,我们在这闭门造车。 我们当时最高速度100公里,人家一跑200公里,这个就非常吃惊,感到落后了。”

傅志寰还发现,1978年,德国已经开始研究交流电机,大家公认这是电力牵引的发展方向。

“当时,交流传动牵引系统是个新鲜事物,但国外公司很早就开始研究,并已经商业运营了,株洲所也很早就意识到这项先进技术。”株洲所原副所长、资深专家黄济荣回忆,“文革”结束后株洲所立即开始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力求打开通往交流传动时代的大门。

在这一个领域,中国落后的时间并不太久。

1984年,丁荣军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时,全班62个同学中唯一分配到北京的名额给了他。可老师说,如果你想干事,可以去株洲所。于是,丁荣军选择来到湖南株洲。刚毕业的丁荣军不久被安排到了陕西勉县机务段,在一个真正的山沟沟里,一待就是4年。他在招待所里苦读,自学成为交流传动技术领域的专家。

1989年3月,中车株洲所交流传动研究室成立,丁荣军回到株洲,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开发“1000千瓦大功率电机交直交试验系统”。

丁荣军说,1980年代刚开始研究交流传动时,条件非常艰苦,基本上没有资料,“大学里学得都很少,在公开的杂志也基本什么都看不到。”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做交流传动系统电机电压试验的时候,经常发生器件烧坏,我记得最多一次短故障,就烧坏了24个原件。烧得我后来手都有点发抖。”丁荣军说。

烧掉的一卡车元器件,价值200多万元。当时,中车株洲所全年的利润也不到千万元。

艰难探索7年之后,1996年,我国第一台交流传动原型电力机车AC4000诞生,我国轨道交通进入交流传动时代。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落后的时限缩短至不到20年,追赶的步伐越来越近。

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速铁路正式开工,建成后,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中车株洲所参与牵引传动系统与网络控制系统的研制工作,服务于时速350公里及以上等级的高速列车。这完全是由我国自主进行的开创性工作。

2011年,丁荣军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官网对其评价是:长期从事轨道交通牵引控制、牵引变流和网络控制技术的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为中国铁路从普载到重载、从常速到高速的突破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对丁荣军的另一句介绍是:主持特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研究与应用,构建了我国自主品牌电力电子器件技术体系。

丁荣军说,一代功率半导体技术决定一代机车的技术水平,功率半导体技术水平是决定交流传动技术非常重要的因素。

讲功率半导体,不得不提IGBT。IGBT,中文名叫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作为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最先进一代的器件,是功率半导体“皇冠上的明珠”,也被称为电力电子行业里的“CPU”,曾经,大功率IGBT芯片被国外企业长期垄断。

丁荣军回忆说,以前我国企业采购IGBT时,价格特别昂贵,加之对方还对我们技术进行封锁。“从轨道交通应用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憋气。”

2008年,中车株洲所收购英国丹尼克斯公司,并在其6英寸IGBT技术基础上迅速跨越至8英寸IGBT。

2014年,中车株洲所在株洲建成国内首条、全球第二条8英寸IGBT生产线,打破了国际垄断,成为国内唯一自主掌握IGBT芯片、模块、组件、系统到应用全套技术的企业。

“投了15亿元,如果我这条线投错了,相当于全公司1万多员工白白干了一年。 压力非常大,那两年经常半夜在三四点钟醒了,醒来以后睡不着。”丁荣军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但是,这个必须上。”

2015年 11 月,IGBT产业化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这意味着,按中国标准制造的高铁上,安装的是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另一项影响是,我国进口IGBT元器件价格大幅下跌。“这项工作受益的是全行业。”丁荣军感慨道。

2018年, 中国中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化龙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时写道,中国中车跻身世界500强,动车组国产化率从引进之初的30%提升到90%以上,打破技术垄断,零部件和整机价格大幅下降,如IGBT国产化后,竞争对手降价幅度达到70%。

随着IGBT技术不断走向成熟和广泛应用,中车株洲所联合国内高等院校和研究所,整合资源,共同研究以SiC为基础材料的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

2018年1月,中车株洲所建成国内首条6英寸SiC芯片生产线,第三代功率半导体器件碳化硅芯片试制成功。

中车株洲所半导体事业部SiC产品开发部部长李诚瞻介绍,功率半导体器件生产,经历了晶闸管、IGBT和SiC三代技术,SiC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将在未来成为行业主流。

回顾当初的决策与后期坚持研发之难,丁荣军总结道,从企业运营的角度,从盈利的角度,都不该投8英寸IGBT生产。然而,产业的发展就是需要有一群人能够踏踏实实长期做,而不是说三天两天好像就干了一个月或者半个月就想见到成效,这是不太可能的。(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8期

记者 李永华)

普定县司法局党史宣传——牢记殷切嘱托 忠诚干净担当 喜迎建党百年:《人民日报》关注:“中国天眼”,聆听宇宙的声音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2021年3月31日,“中国天眼”(FAST)正式向全球天文学家开放。“中国天眼”是什么?它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探索宇宙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有了它,可以推动对宇宙深空的了解与探测,为天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

  “中国天眼”有多大?它口径500米,发射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如果在里面倒满矿泉水,全世界70亿人平均每人可分4瓶。它能看多远?能看穿130多亿光年的区域,接近宇宙边缘。目前,“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借鉴抛物面天线原理,从地球聆听来自宇宙的信号

  “中国天眼”的学名是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不同于常见的通过可见光进行观测的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通过接收宇宙中不可见的无线电波来“观测”宇宙。我们上方厚厚的大气层有两个“窗口”:  一个是可见光窗口,千百年来人类都是通过这个窗口观测宇宙的;一个是无线电窗口,上世纪30年代,无线电天文学先驱卡尔•央斯基偶然发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的信号,射电天文学的大幕由此拉开,推动人类认识宇宙起源、生命起源。

  “中国天眼”是当今射电天文学的“重器”。其基本原理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平行电磁波遇到抛物面反射后会汇聚到焦点的位置。对射电望远镜来说,把反射面做成抛物面的形状,然后在焦点位置放置一台接收机,就可以汇集天体发出的电磁波信号,从而进行天文观测。抛物面的面积越大,汇集的信号就越多,也就越能探测到更暗弱、更遥远的天体。所以,自卡尔•央斯基意外发现射电天文观测窗口之后,各国天文学家就一直致力于建造反射面尽可能大的巨型射电望远镜。

  与此同时,伴随人类对无线电的大规模使用,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无线电波,干扰了人类对太空信号的接收。在1993年国际无线电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提出倡议,希望在地球电磁波环境被破坏之前,建造出超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次年,以南仁东先生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开始“中国天眼”的探索,开启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征途。

  难度大、突破多,“中国天眼”在灵敏度上占据制高点

  到底能建口径多大的望远镜,取决于最终找到多大的洼地。适宜的洼地非常难找,因为它要同时符合四大条件。首先要足够大、足够圆,否则只是开挖和支护成本就会让这个项目无法实现;其次,要远离人口密集区域,这样才能保证优良的电波环境;再次,不能积水,不然设备寿命难以保证;最后,还要有优良的地质条件,否则无法建成大型、高精度的天文观测设备。

  从1994年到2006年,南仁东带领团队,从8000多幅地图中选出300多个洼坑,再进一步将范围缩小至几十个。团队几乎走遍这些洼地,现场踏勘,风餐露宿。最终,将台址定在贵州平塘县克度镇的大窝凼洼地。

  台址确定后,如何设计、如何实现、建成之后如何调试和使用,都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循、关键材料需从头研制。

  “中国天眼”设计不同于世界上已有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这首先体现在“视网膜”和“瞳孔”的设计上。“视网膜”指反射面;“瞳孔”指馈源舱,即放置接收宇宙外信号装置系统的舱体。

  作为世界首创,“中国天眼”的“视网膜”是主动反射面,可以改变形状,一会儿是球面,一会儿是抛物面。具体来说,这张庞大的可动的“视网膜”是一张由6670根钢索编制的索网,挂在一个由50根巨大钢柱支撑的直径500米的圈梁上;索网上铺有4450块、380多种反射面单元;索网下方是2225根下拉索,每一根下拉索都被固定在地面上的作动器上,通过操纵作动器,拉动下拉索来改变索网形状,从而对天文信号进行收集和观测。

  “中国天眼”的“瞳孔”即馈源舱,也是一个大胆的突破性设计。大多数传统射电望远镜的“瞳孔”位置是固定的,或仅可以微调。“中国天眼”则完全不同,采用的是全新的轻型索驱动控制系统,这让“中国天眼”的“瞳孔”可以自如改变角度和位置,更有效地收集、跟踪、监测更丰富的宇宙电磁波。

  从体量来说,原世界第一大射电望远镜的馈源舱重1000多吨,“中国天眼”馈源舱重仅约30吨。体积小带来多方面的优势,比如可有效减少光路遮挡、减少干扰信号,从而让波束非常干净,更有利于天文观测。

  “中国天眼”在设计上的突破创新,为“从图纸到现实”的制造带来巨大挑战。而应对挑战的过程,也正是国产精准制造不断创造奇迹的过程。比如,要实现反射面(即索网)可改变形状这个世界首创设计,要求构成索网的钢索像弹簧一样有一定伸缩性,疲劳强度是现有标准的两倍多,国际上未有先例;还要求每根钢索的加工精度要达到1毫米,把传统标准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两年来,科学家们持续全方位地改进索体工艺,一根钢索要进行200万次疲劳实验。经历了近百次的失败后,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实现了3项世界创举:超大跨度、超高精度、主动变位式的索网结构。

  建设完成之后,“中国天眼”进入调试阶段。巨型望远镜调试涉及天文、测量、控制、电子学、机械、结构等众多学科,是强交叉学科的应用性研究,国际上传统大射电望远镜的调试周期很少低于4年。“中国天眼”开创了新模式,其调试工作也更具挑战性。

  截至目前,已经实现跟踪、漂移、运动扫描、编织扫描等,提前完成功能性调试。在性能调试方面,“中国天眼”直径500米,却要实现毫米级的精度,难度相当大。当前,望远镜测量基准网的精度已提升至1毫米以内,其中,灵敏度水平是世界第二大望远镜的2.5倍,这是中国建造的望远镜第一次在灵敏度这个参数上占据制高点。另外,19波束已经完成安装,其意义也非常重大:可将望远镜视场扩大至原来的19倍,大幅提升望远镜的巡天效率。

  “中国天眼”专利技术被运用于多个领域,持续孵化科学新成果

  “中国天眼”团队敢想敢做,难度大、挑战大,其设计、建造的过程既是攻坚克难的过程,也是创新性成果相继产生的过程。许多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相继诞生并得到应用。比如,超高疲劳性能钢索结构被应用于大型体育场馆,高精度索结构生产体系被应用于港珠澳大桥等建设。

  在整个制造、安装过程中还产生了许多国家级、省级工法。比如,在为“中国天眼”铺设“视网膜”过程中,4450块反射单元、6670根钢索、上万个关节轴承,都是工人们在几十米高空一块块、一根根、一个个拼装完成的,容错率为零。这些复杂工法将有助于未来大型复杂项目的精准建造。

  可以说,“中国天眼”是一个现代工程奇迹,它凝结了20多个科研机构、上百名科研人员的心血,汇聚了几千名一线工人的汗水。建造条件艰苦,很多人在现场工作几天,身上就会起满红疙瘩。潮湿、阴冷的工棚没有空调或暖气,每个人的被子潮湿得快要挤出水来。常有人说,只有中国才能做成“天眼”,我想,做成“天眼”所依靠的,就是这种永不言弃、众志成城的精神。

  2017年10月,“中国天眼”首批科学成果公诸于世。如今,基于“中国天眼”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已有70余篇;所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超过300颗,是同一时期国际上所有其它望远镜发现数量总和的3倍。为什么发现脉冲星至关重要?脉冲星是正在快速旋转的中子星,密度极高,每立方厘米重达上亿吨。它自身如灯塔一般散射光芒,时时刻刻地扫描着宇宙;它自转速度很快、自转周期精确,堪称宇宙中最精确的时钟。因此,把握脉冲星,有利于建立“宇宙导航系统”,有助于人类在未来实现星际旅行的梦想。

  接下来,“中国天眼”将进一步在低频引力波探测、快速射电暴起源、星际分子等前沿方向加大探索,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推动重大成果产出,勇攀世界科技高峰。我们青年一代科学家也将努力“用”好凝结了中国4代科学家心血的“天眼”,产生更多科研成果,推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知。(作者 FAST总工程师 姜鹏)

“中国天眼”有多牛?FAST总工程师姜鹏为你解读

2021年3月31日,“中国天眼”(FAST)正式向全球天文学家开放。“中国天眼”是什么?它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探索宇宙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有了它,可以推动对宇宙深空的了解与探测,为天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

“中国天眼”有多大?它口径500米,发射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如果在里面倒满矿泉水,全世界70亿人平均每人可分4瓶。它能看多远?能看穿130多亿光年的区域,接近宇宙边缘。目前,“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借鉴抛物面天线原理,从地球聆听来自宇宙的信号

“中国天眼”的学名是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不同于常见的通过可见光进行观测的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通过接收宇宙中不可见的无线电波来“观测”宇宙。我们上方厚厚的大气层有两个“窗口”: 一个是可见光窗口,千百年来人类都是通过这个窗口观测宇宙的;一个是无线电窗口,上世纪30年代,无线电天文学先驱卡尔·央斯基偶然发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的信号,射电天文学的大幕由此拉开,推动人类认识宇宙起源、生命起源。

“中国天眼”是当今射电天文学的“重器”。其基本原理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平行电磁波遇到抛物面反射后会汇聚到焦点的位置。对射电望远镜来说,把反射面做成抛物面的形状,然后在焦点位置放置一台接收机,就可以汇集天体发出的电磁波信号,从而进行天文观测。抛物面的面积越大,汇集的信号就越多,也就越能探测到更暗弱、更遥远的天体。所以,自卡尔·央斯基意外发现射电天文观测窗口之后,各国天文学家就一直致力于建造反射面尽可能大的巨型射电望远镜。

与此同时,伴随人类对无线电的大规模使用,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无线电波,干扰了人类对太空信号的接收。在1993年国际无线电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提出倡议,希望在地球电磁波环境被破坏之前,建造出超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次年,以南仁东先生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开始“中国天眼”的探索,开启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征途。

难度大、突破多,“中国天眼”在灵敏度上占据制高点

到底能建口径多大的望远镜,取决于最终找到多大的洼地。适宜的洼地非常难找,因为它要同时符合四大条件。首先要足够大、足够圆,否则只是开挖和支护成本就会让这个项目无法实现;其次,要远离人口密集区域,这样才能保证优良的电波环境;再次,不能积水,不然设备寿命难以保证;最后,还要有优良的地质条件,否则无法建成大型、高精度的天文观测设备。

从1994年到2006年,南仁东带领团队,从8000多幅地图中选出300多个洼坑,再进一步将范围缩小至几十个。团队几乎走遍这些洼地,现场踏勘,风餐露宿。最终,将台址定在贵州平塘县克度镇的大窝凼洼地。

台址确定后,如何设计、如何实现、建成之后如何调试和使用,都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循、关键材料需从头研制。

“中国天眼”设计不同于世界上已有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这首先体现在“视网膜”和“瞳孔”的设计上。“视网膜”指反射面;“瞳孔”指馈源舱,即放置接收宇宙外信号装置系统的舱体。

作为世界首创,“中国天眼”的“视网膜”是主动反射面,可以改变形状,一会儿是球面,一会儿是抛物面。具体来说,这张庞大的可动的“视网膜”是一张由6670根钢索编制的索网,挂在一个由50根巨大钢柱支撑的直径500米的圈梁上;索网上铺有4450块、380多种反射面单元;索网下方是2225根下拉索,每一根下拉索都被固定在地面上的作动器上,通过操纵作动器,拉动下拉索来改变索网形状,从而对天文信号进行收集和观测。

“中国天眼”的“瞳孔”即馈源舱,也是一个大胆的突破性设计。大多数传统射电望远镜的“瞳孔”位置是固定的,或仅可以微调。“中国天眼”则完全不同,采用的是全新的轻型索驱动控制系统,这让“中国天眼”的“瞳孔”可以自如改变角度和位置,更有效地收集、跟踪、监测更丰富的宇宙电磁波。

从体量来说,原世界第一大射电望远镜的馈源舱重1000多吨,“中国天眼”馈源舱重仅约30吨。体积小带来多方面的优势,比如可有效减少光路遮挡、减少干扰信号,从而让波束非常干净,更有利于天文观测。

“中国天眼”在设计上的突破创新,为“从图纸到现实”的制造带来巨大挑战。而应对挑战的过程,也正是国产精准制造不断创造奇迹的过程。比如,要实现反射面(即索网)可改变形状这个世界首创设计,要求构成索网的钢索像弹簧一样有一定伸缩性,疲劳强度是现有标准的两倍多,国际上未有先例;还要求每根钢索的加工精度要达到1毫米,把传统标准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两年来,科学家们持续全方位地改进索体工艺,一根钢索要进行200万次疲劳实验。经历了近百次的失败后,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实现了3项世界创举:超大跨度、超高精度、主动变位式的索网结构。

建设完成之后,“中国天眼”进入调试阶段。巨型望远镜调试涉及天文、测量、控制、电子学、机械、结构等众多学科,是强交叉学科的应用性研究,国际上传统大射电望远镜的调试周期很少低于4年。“中国天眼”开创了新模式,其调试工作也更具挑战性。

截至目前,已经实现跟踪、漂移、运动扫描、编织扫描等,提前完成功能性调试。在性能调试方面,“中国天眼”直径500米,却要实现毫米级的精度,难度相当大。当前,望远镜测量基准网的精度已提升至1毫米以内,其中,灵敏度水平是世界第二大望远镜的2.5倍,这是中国建造的望远镜第一次在灵敏度这个参数上占据制高点。另外,19波束已经完成安装,其意义也非常重大:可将望远镜视场扩大至原来的19倍,大幅提升望远镜的巡天效率。

“中国天眼”专利技术被运用于多个领域,持续孵化科学新成果

“中国天眼”团队敢想敢做,难度大、挑战大,其设计、建造的过程既是攻坚克难的过程,也是创新性成果相继产生的过程。许多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相继诞生并得到应用。比如,超高疲劳性能钢索结构被应用于大型体育场馆,高精度索结构生产体系被应用于港珠澳大桥等建设。

在整个制造、安装过程中还产生了许多国家级、省级工法。比如,在为“中国天眼”铺设“视网膜”过程中,4450块反射单元、6670根钢索、上万个关节轴承,都是工人们在几十米高空一块块、一根根、一个个拼装完成的,容错率为零。这些复杂工法将有助于未来大型复杂项目的精准建造。

可以说,“中国天眼”是一个现代工程奇迹,它凝结了20多个科研机构、上百名科研人员的心血,汇聚了几千名一线工人的汗水。建造条件艰苦,很多人在现场工作几天,身上就会起满红疙瘩。潮湿、阴冷的工棚没有空调或暖气,每个人的被子潮湿得快要挤出水来。常有人说,只有中国才能做成“天眼”,我想,做成“天眼”所依靠的,就是这种永不言弃、众志成城的精神。

2017年10月,“中国天眼”首批科学成果公诸于世。如今,基于“中国天眼”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已有70余篇;所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超过300颗,是同一时期国际上所有其它望远镜发现数量总和的3倍。为什么发现脉冲星至关重要?脉冲星是正在快速旋转的中子星,密度极高,每立方厘米重达上亿吨。它自身如灯塔一般散射光芒,时时刻刻地扫描着宇宙;它自转速度很快、自转周期精确,堪称宇宙中最精确的时钟。因此,把握脉冲星,有利于建立“宇宙导航系统”,有助于人类在未来实现星际旅行的梦想。

接下来,“中国天眼”将进一步在低频引力波探测、快速射电暴起源、星际分子等前沿方向加大探索,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推动重大成果产出,勇攀世界科技高峰。我们青年一代科学家也将努力“用”好凝结了中国4代科学家心血的“天眼”,产生更多科研成果,推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知。(本文作者为FAST总工程师)

图片分别为延时拍摄的FAST上空的星轨,以及建于贵州大窝凼洼地的FAST。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https://t.cn/A6cEZGxU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从此要看着男人的脸色过日子,对你好点,说明你是幸运的,对你不好,你只能忍着,因为离开了男人就失去了生活的能力,毕竟和社会还有自己的专业脱离了这么多年,而且,有句
  • #刘宇宁紫川#|#刘宇宁帝林#|#摩登兄弟[超话]# 棚妃宝宝们来坐坐: ⛧━━━━━ ꒰ ꒱ ━━━━━ ⛧ 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
  • 我又相信爱情了 虽然我们总是聚少离多,但见不到的日子里我的话永远有回应,会把休息的时间都留给我,所以爱你的人永远都会有时间的~ 希望未来都是你[抱一抱]人生小满
  • 速速上 ,抢先锁定福利⏰今晚8点,定好闹钟准时冲刺口碑星品多买多省,呵护宝宝全身肌肤,尽享安心健康!效期:25年-26年B04#购物分享##薅羊毛##快团团#
  • 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实都控制了你,情绪之所以能产生,那是因为你有各种贪嗔痴慢疑和执着,如果被贪念和执着束缚,就不可能有坦然而纯粹的力量。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实都控制
  • 这6个品牌的新能源车我有幸都开过,让我感受比较深刻的是:在高速LCC方面,现在各家做的确实都挺好,没有拉开明显的差距;自动泊车大家也都差不多,但记忆泊车就不一样
  • 帕尔马斯门与其他类型的类似门一样,不仅具有防御和控制通道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凯旋门的象征功能,以纪念当时的君主和国王,并遵循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模仿凯旋门罗马文明
  • ——————————————大朵我看《乘风2024》的时候,就狠狠地种草了蔡文静手中同款的谷雨光感美白修护精华霜,我也想像蔡文静那样白到发光,自在闪耀[羞嗒嗒]
  • )沿途听听贵阳妹子爽辣的贵阳口音,若听到“支家我次过好多次喽,拉家恋爱豆腐果很出名勒”别犹豫!贵州小哥人帅声磁肌肉好,特别是出来混的(我这是听说的,听说的!
  • 在这个时候,一款专属于岭南的佳果闪亮登场,迎来它一年里的高光时刻,它在灿烂的阳光下,以昂扬的姿态出席这一场夏日的派对。善于物尽其用的广东人,还用荔枝创作出各色各
  • 独立女性朋友圈文案[心] 1.“我站在街角,不等任何人。” 2.“不接谁的花,不陪谁长大。” 3.“可有可无的东西一律可无。” 4.“不想栽跟头,再浪漫
  • 当我真正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我就会忍不住给对方花钱,并不是我有钱,恰恰是因为我太穷了,精神和物质上都很贫穷,钱是我认为最好的,我愿意给你花钱,说明我愿意把最好的给
  • 第十八章 浓雾和致幻 (求鲜花,求收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白日的战斗,震动了整个峡谷,直至现在,也未彻底平息。   远远,还能闻到浓到化不开
  • 所以无论未来怎样,我们都要往前走 泰亨啊,我很喜欢一本书中的话,我想把他送给你 “爱你千千万万遍” “I purple U 阿永防永”我对我们astronau
  • 他的这种“最短的教育”却能使学生沿正确的方向走最长的距离;他的这种“最短的教育”是测得出温度的爱,是有情但不滥情,是有爱但不溺爱。”306.我的通灵日记—改心改
  • 作为豫北地区的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之一——千业水泥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建设绿色工厂理念贯穿于企业发展全过程,矿山穿绿装、厂区培绿植绿,着
  • 但是这个口感就比较偏香醇清淡,是中轻度烘焙的感觉,无论是早起来一杯黑咖,还是兑牛奶/燕麦奶做成冰美式,都不会感觉那么“伤胃”【茉莉茶咖】茉莉花搭配咖啡真的很绝,
  • “幽默风趣的短句” 1、有趣的灵魂+美丽的外表=不要脸的我 2、女为悦己者容,我为自己荣。 3 、山河滚烫 你是人间麻辣烫 4、不要叫我宅女 叫我居里夫
  • :今天开始追剧✅ vs 休息日集中看Q2. 想在期待已久的休息日玩游戏 但是如果定好了运动日程呢? 享受吧! VS 运动结束后玩游戏‍♀️Q3:正在管理体重!
  • _姜云雪顾昭临   顾昭临松开了手,让夏柔晴躲到了他的身后,冷眼看向跌坐在地,狼狈不堪的姜云雪,变脸如翻书,_姜云雪顾昭临   夏柔晴见状,连忙懂事的起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