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赠记•曾纪鑫作品研究】今天收到曾纪鑫研究会会长陈洧主编的《万年写入胸怀间——曾纪鑫作品研究》,感谢感谢!

自2012年6月河南人民出版社推出《三楚情怀与现代精神:曾纪鑫作
品研究》以来,著名作家曾纪鑫又出版了《晚明风骨:袁宏道传》《大明雄风:俞大猷传》《笔墨风云:邓拓传》《历史的张力》《历史的砝码》《历史的面孔》《天地过客》《凭海说书》《世纪末的诱惑》《深度游戏》《豹子山》等十多部作品,相关研究论文、评论、访谈等二百多篇见诸报刊、网络。编者广泛搜罗,从中精选六十多篇汇成一册,以飨读者,并期望以此推动曾纪鑫作品研究的深入与发展。(封底介绍)

甘肃省张掖市图书馆馆长、《张掖阅读报》主编、河西学院兼职研究员黄岳年,曾纪鑫研究会会长、该书主编陈洧分别做序,陈洧先生的序为《学者风范

作家情怀》,全文如下:

学者是以独立的见解和不凡的研究成果立身成业的。

作家是以独有的风格和丰厚的优秀作品享誉文坛的。

学者的风骨出自学识和经历,学者的格局由不懈的追求和创新形成;作家的著作是深入书斋又走出书斋的成果,作家的作品是内蕴与张
力的结合。

曾纪鑫能够走入广大学者、编者、作者、读者的视野,正是因为具备
了作为一个学者和作家的基本素养和特质:

对历史人物独具慧眼的透视和剖析,渗透着学者对历史的独特见
解,展示出其独有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理念;

深厚渊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敏锐的艺术目光,另辟蹊径的文心书胆的尽情恣意发挥,是作家深入透彻的钻研和独立思考的所感所悟;

他的文化历史散文独具风采,小说独抒心怀,文化论著别具一格,戏剧作品讲究程式又不为程式所桎梏;

集文史哲于一身,是学者风范的精妙体现,更是作家情怀的独特展现。

走近曾纪鑫,会感惊喜;阅读曾纪鑫,大感惊奇;深研曾纪鑫,更知
新奇……

曾纪鑫的著作,引人关注阅读;曾纪鑫的文胆,令人感悟品鉴;曾纪
鑫的学识,叫人钦佩肃敬;曾纪鑫的品格,使人注目致礼……于是有了
这样一本评论曾纪鑫的集子问世。希望对曾纪鑫的研究不断深化,渐
入佳境。

注:作者系曾纪鑫研究会会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甘肃省戏剧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主席,张掖市文联原副主席,张掖市作家协会首任主席,张掖市戏剧曲艺舞蹈家协会主席,河西学院客座教授。已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故事、评论等一千
余篇(首),创作大中小型剧本上百部,获国家、省市级各类创作奖
八十余次,出版《寂远的吟唱》《无尽的浩歌》《那时候的故事》《百读人生》《今夜星光灿烂》《红氍毹》等专著多部。

我与纪鑫兄相识相知二十年,与黄岳年兄相识相知近二十年,对纪鑫兄的创作成绩敬佩有加,十几年前在电台主持文学节目时,就连续配乐播出了他的长篇历史文化散文;

岳年兄先是中学业务校长、甘肃省优秀教师,后被任命为张掖市图书馆馆长,既说明当地政府主政者慧眼识珠,也证明岳年兄的学识与才华,足配其职。

曾纪鑫研究会能落户张掖,在张掖市图书馆南华书院挂牌,岳年兄功不可没。

《原佛》观察|楼宇烈:在传统文化的研究中,不要把我们的特点看成缺点——在清华大学国学院 95 周年纪念研讨会上的致辞

95 年前成立清华国学院,就当时的情况来讲,就是要通过融通东西的文化,来 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当时的四位导师呢,确实也没有辜负当时时代 的要求,所以直到现在都受到尊重和追奉。11 年前,清华又重新建立和恢复了国学 研究院,就是因为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间,越来越走向专业化,人文的气息很少。清 华从工科大学到综合大学,国学院的使命,就是把中国传统的人文气息恢复起来、 发扬起来,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肩负同一使命的,还有人文学院的建立, 这都是顺应历史的潮流而兴起的。这 11 年来,清华国学院做出了很多贡献,不仅在 学术研究方面,而且在恢复清华的人文传统方面、在培养人才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成 就,这一点首先要祝贺。清华的这一举措对全国的影响也很大,随着清华大学国学 院的成立,国内很多大学都跟着纷纷开始建立起传统人文学科的研究和教育专业。

今天借这个机会,我在这儿提一个我的愿望。在今天的时代里,我们可能需要 扩大一点国学研究的范围,我们不要把国学研究仅仅局现在人文社会科学框架之内。中国文化是整体性的文化,中国的人文精神不仅仅在文史哲、政经法,同时也贯穿 在科技等方面。可以说,中国的人文精神以及在这一精神指导下的观念、思维方式 渗透在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中国历史上的科技发展情况。在国学研究和教育 方面,清华可以利用自己的高校特色和优势,在数理化生领域可以进行挖掘中国传 统中的人文精神和思维特征的工作。“数理化生”,这个“生”是生命之学。我们长 期以来觉得,我们的人文领域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优势,在科技领域则是不足的,是 受藐视、轻视的;认为科技是西方近代历史上才发展出来的,认为中国历史上是没 有这些的,如果有也是比较落后的。我觉得这种看法有很大的问题,让中国人对自 己的文化自信缺失了重大的一个支撑。中国文化传统在文史哲之外,在数理化生方 面做出的成就以及其中蕴藏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在世界上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在 某种意义上,我们把中国思想的特色,看成了落后和缺陷,从而让我们的文化自信 心丧失了一大段。要想让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树立起自信心,文史哲政经法方面 应该好好坚持和更好地传承;中国人文精神里的价值观念一切围绕着人类来开展, 它把象形思维方式和直觉思维方式结合在一起,对中国科技方面的发展起到了很重 要的作用。

我们的数学更注重实用性,在应用方面有很多很多的成就。我们原来中国科学 院科学史研究所的两位老先生——钱宝琮和李俨,他们对中国文化中数学史的梳理, 在今天看来仍然发人深省。他们讲到,中国数学的特点,在于应用性和时效性。现 在西方特别是欧洲也认识到这一点,让中学生、小学生来学中国的九九口算,因为 这是最实用的。过去我们还有珠算,珠算口诀非常实用,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西方 人用计算器来算账,算不过中国的珠算、口算。我们有些数学成就一度非常领先, 但我们没有采用,比如说乐律里面的十二平均律。中国明代朱载堉用数学公式计算 出了十二平均律,早于欧洲十二平均律 100 多年。但为什么中国没有接受,而采用 了一种相对模糊的乐律方式呢?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笛子,六个孔之间,有的距 离长有的距离短;但中国传统的笛子是平均孔,六个孔之间距离都一样,为什么?因为中国的音乐,是以“不准”为准的。我们能够理解这一点吗?这是中国人文思 维的体现。我们计算出了十二平均律,但仍然选择靠人的气息和指法来定音准。再 比如说古琴,我们用唐代发明的减字谱;可是现在很多音乐学院采用五线谱教学, 标准化。有一次我提出这个问题,古琴教育家吴钊先生非常赞同,学古琴一定要学 减字谱。减字谱是很鲜明的形象思维的产物,对其中的每一个字符,我们一看就知 道指法,怎么用右手,怎么用左手,右手用哪个手指,弹哪根弦,用“挑”还是“勾”;左手用那个指头,从哪个徽位到哪个徽位,非常清晰非常鲜明。但我们又不是简单 停留在一个形象思维上,我们还有很多直觉的、灵感的思维。我们不是一切都靠看 得见、摸得着、说得清、道得明的,我们还依靠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道不明 但却能感受到的东西,这就是中国的直觉思维,注重灵感、意会。我们读古人的书, 也不能只是抠文字,苏东坡讲,我们读佛经要“遗文以得意,忘意以了心”,不是抠 字眼,而是要得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我们把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紧密地联系在一 起,这两个一结合,可以叫它中国文化里的“超理性”。西方从相对论开始,到模糊 论、统一论,再到现在的量子纠缠,都呼应了中国的这种认知方式。美国的一个物 理学家卡普拉有本书叫《物理学之道》,副标题就是“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 对神秘主义非常敬畏,包括印度的印度教、中国的道教和禅宗;他认为人类在认识 事物上,有两条并行不悖的道路,一条是理性,一条是直觉,不可偏废。这非常值 得我们深入思考。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理”,不是静态的物理学,而是动态的、变动的,它包括 天文、地理、人道。中国早就提出来,“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沧海桑田,人有生 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没有不变不动的。

我们的化学,既有化分,又有化合。中国古代有炼金术、炼丹术,炼金术注重 化分,炼丹术更注重化合。更重要的是后一个方面,综合起来、化合以后会产生什 么样的作用。

生命之学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我们一切都围绕生命之学来展开,“天地之大德曰 生”,“生生之谓易”,最集中体现在我们的中医上。从根本上来讲,可以说中医不是 治病之学,而是卫生之学、生命之学,让我们认识生命、把握生命,从而调理自己 的生命。我们常说“病从口入”,什么是病从口入呢?恐怕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吃了 不干净、有细菌病毒的东西会导致生病。可是我们又发现,精神病人从垃圾桶里胡 乱捡东西吃,却又没有闹肚子之类,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精神病人并没有干净和 脏的意识分别,所以也就不受这个观念的干扰,身体也就有了相应的适应性。而在 我们的传统卫生之学看来,“病从口入”指的是吃得过多、过饱、不合适,成为身体 的负担,导致身体的平衡被破坏,从而导致了生病。“如能结满意之食,省爽口之味, 长不至于饱甚者,即顿顿必无伤,物物皆为益。”(宋·娄居中《食治通说》)我觉得 研究我们的传统文化,必须要从根本上来把握,从渗透在数理化生方方面面的人文 精神上来把握,而不仅仅是局限在文史哲学科里。只有让大家认识这一点,我们才 对我们的文化有全面的了解,才不至于老是自卑,才能增强我们的自信。

其实近代以来,许多学者在传统文化中的数理化生方面做出过重要的研究,特 别是老一代科学家,比如陈遵妫先生在天文学方面,钱学森先生在宇宙生命科学方 面,竺可桢先生在气象学方面,把中国科技方面特殊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出来。今天 借这个机会来跟大家做一点汇报,希望在传统文化的研究中,不要把我们的特点看 成缺点。比如阴阳五行观念,它最简单、最全面又最深刻地讲述了自然界中相反相 成的关系,只有相生相克,天地万物才能生成和持续,才能互相成就。我们需要找 回中国传统文化的话语权,看到它的独特之处并加以善用。

2020 年 12 月 19 日 于清华大学蒙民伟科技大楼报告厅

(王子宁、肖磊整理,经先生审校,分享给诸同门。)

来源:净莲花

#我在黄海等你#
【风起琅琊|大咖齐聚黄海巅峰论道!】
12月12日上午,2020年首届“琅琊徐福与东方文化”论坛在青岛黄海学院举行。西海岸新区政协党组副书记李敬云、西海岸新区政协副主席王波、西海岸新区文旅局副局长邹红、青岛黄海学院校长王渊明、副校长梁忠环等校内外领导及来自国内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的40余位文史哲专家学者齐聚黄海,共襄盛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位于北京朝阳区四惠东,紧邻国贸,虹葵录课室:(李老师)186-0129-1285 同#摄影[超话]# v,紧挨地铁口步行仅需1分钟,交通超级方便,高质量的服务,
  • 夏天穿裙子怕晒,穿裤子怕热,集美们康康这款天丝棉牛仔裤,炒鸡适合小个子和梨型身材的姐妹,阔腿裤型、老爹裤型轻松驾驭各种腿型,对自己的腿型没有信心,通通帮你藏到裤
  • 今天依然要祝安好,盼重逢,愿你一日更比一日好❤️【减肥[加油]】戒糖的DAY.1 还好我不是什么嗜糖如命的人,眼不见心也就不想了[苦涩]中午的几个草莓是我这一天
  • 即使偶尔失败也没有关系,《高殿战记》将提供继承奖励和进阶系统 —— 玩得越久,奖励越多,英雄们每次重新出发都会变得更加强大。探索各种不同的组合,收集物品和神器,
  • ”杨先生如此“熟识”我,他以平衡二字妙释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关系,他的点化使我在对着这位“知音”塑像时,充满自信。在谈论科学家的论文风格时,他
  • 捏吗的回了一句speak Chinese就给删评了怎么一天天的这么喜欢躲在屏幕后面用着毫无来由的自信来建立幻想的分析 还对严肃评论发出不合时宜的调侃气死了气死了
  • #逐梦绿美 好在文山#【逐梦绿美 好在文山 | 文山之水库上来】夏日灼热,暮底河水库保护区内植被茂盛,青山将水库环抱,碧水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绿色皱褶中。#逐梦绿
  • 《博山炉变》中,亦详细描写了他研制的蒸香器具,蒸香完全没有火焚的烟燥之气,有了蒸香的上好炉具,春天的玉兰花瓣,冬天的梅花坠瓣,都被董若雨采来当作香,《非烟香记》
  • 如今她已经退休,去济南女儿家,乐享天伦,老张,好久不见,喊你回老家做香囊了,你做的香囊无人能比,让我念念不忘。​买来的五彩线和香囊,让我更加想念前些年与婆婆,嫂
  • 我喜欢这样的孤军奋战,可以完全避开性格的弱点——不会卑躬屈膝、不愿附和、不喜拍马屁、不能打成一片、不想给谁说任何好话……我喜欢这样的孤军奋战,可以完全利用自己力
  • 下面是带柜门的,中间是开放式的,方便使用;上面设计了一些玻璃的柜门,放一些次长用的东西。橡木软包床,床品也是柔软的布艺;拆掉了阳台移门,直接做了一个弧形的处理。
  • 77岁:喜寿——指77岁,草书的囍字似七十七,故代指七十七岁。99岁:白寿——九十九岁比百岁差一岁,百字去掉一为白,故称白寿。
  • 我有点小淘气,因为我们豹猫天性如此,我每天都会上窜下跳,所以如果你想要的是一只乖乖猫,每天趴在你的脚边,那也请不要收养我。 另外,我其实还是很粘人的,淘气累了
  • ❤️第511条微博,小小纪念一下~始终牢记这个存在的意义——俊哲❤️不管是娃、pb、周边,或者是渔粉、多肉葡萄、小酥肉、炒粉……它们本身只不过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东
  • 大作文终极预测总共有27个主题,备考省考的宝子们都知道今年的有些省份出了有关“奋斗”和“乡村zx”的主题所以大家重视起来 大作文每个主题都提前准备好,一天一个
  • 双创50ETF发行的时候,科创板和创业板就见顶了,到现在科创板跌了36%,创业板跌了26%!详细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园山街道保安社区马五路1号横岗U谷2栋3
  • 希望可爱可敬的你们在今后一样地支持帮助蒲公英们的飞翔活动哦~这是我们的约定。[关于缘分,你们给了他们最感人的回答] 蒲公英的回收旧衣物活动结束啦!
  • 余生漫漫,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平淡的生活,需要用心经营,愿你既有岁月不老的诗意,也有生命的的淡然从容,平淡的生活,愿你心里有暖,眼里有光,朴实无华的日子里,平安
  • 我们想珍惜的,一直在珍惜,不过再珍惜,还是免不了被打断、被阻扰,然后变成了我们最不想要的样子。但是我还是要说,前路漫漫,我们都要更接近光明和温暖在爱情里“不好意
  • 【您身边贴心的通信专家~北京联通~诚意关爱服务更优~】【遵守安全生产法,筑牢安全理念】2022年6月是第21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是“遵守安全生产法 当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