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參學體會

疑問品第三

(接上文)

師言:“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嗔是地獄,愚癡是畜生。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去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除,魚龍絕。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慾諸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譯文:
六祖說:“大眾!世界的人,自己的色身好比是一座城,眼耳鼻舌諸根好比城的門。在外就有五門,在內只有意門。心是一塊地,性是主宰王,性王就住在心地上。性若住心地上就是王在,心地離性就沒有王了。自性若在,身心具存,若離自性,身心具壞。佛向自性作,不要向身外求佛。自性迷,佛也是眾生,自性覺悟,眾生就是佛。心慈悲,自身就是觀世音菩薩;若能無相喜捨,自身就是大勢至菩薩;能淨化自心,自身就是釋迦文佛;有平等正直的心地,自身就是阿彌陀佛,有人法二執就是障礙修行的須彌山。有歪邪的心念,就是洶湧的海水。無明煩惱就是起波浪的水,心存毒害就是惡龍,心地虛偽、誑妄就如同鬼神,在塵勞中奔波不息等於魚鱉,貪嗔熾然就是自造地獄,愚癡不化的人與畜生沒兩樣。善知識!修十善,天堂就到;除掉人我二執,猶須彌山崩倒;去掉邪心,海水就枯竭;煩惱不生,波浪便消滅;忘掉毒害之心,魚龍便絕跡。這樣自心地上的覺性如來,就放出光明,外照六根門頭,於六塵中清淨無染,能破除六慾天的罪業,內照自心,可消貪嗔癡三毒,地獄罪業亦同時消滅。這樣內外光明透徹,就與西方淨土沒有不同了。若不這樣修行,怎麼能去西方極樂世界呢?”

論議:師言:“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此節經文闡述心性之理,佛向內心性中求,外無佛可覓。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門頭,自有無為真人放光動地。八識田中(六識外增末那識、阿賴耶識)蘊藏自性真如,轉八識成四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對八識迷就是眾生,悟就是佛。但世人將四大幻化之身為我,保此有漏不淨之身,猶如守城池,若能悟幻化空身就是法身,則投入彌陀性海。假身之中有真我。這就要依四念處而住: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在六根中,以身為總,餘為別,外五門可任由五塵出入,“內有意門”,可吸取前五塵落謝影子(色、聲、香、味、觸)入於意地之中,迷時放縱六根取六塵境,如門戶開放,任憑出入。悟時根不染塵,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入諸法實相,門門皆方便。生淨土易耳!八種識心如土地,可生鮮花,亦可長毒草。真如本性為君王,性王居八識心地之上,成一切識心之主,統一切身心,故稱“王居心地上”。悟後了知識即性,性即識。迷真性,法身真性雖存,難免隨業力流轉而去,前者謂涅槃,後者轉六道。“性去身心壞”。然真如本性,無生無滅,欲求佛道則應捨識用根,向自性中求,心淨土亦淨,萬不可向心外求佛求法。“自性迷即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可知佛與眾生無二無別,差別在覺迷不同,佛是覺悟的眾生,眾生是迷惑顛倒的佛,一旦破迷開悟就能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就是佛。十法界唯一真如自性,因迷覺而有眾生、佛之別,其差別太懸殊了!若迷昧自心本性,依見思惑,作有漏業,就是六凡苦惱眾生。若迷心輕,破了我執我見,尚存法執,還有塵沙惑,作無漏業,而成二乘人,自利而不利他,佛稱自了漢。而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次的法身大士,迷心很微薄,他們依無明惑,造作無漏業,而成大道心的聖者稱菩薩,他們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無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證。什麼是法身?法身,亦稱法性身、自性身,它無生滅,無變化,徧一切處。要言之:所證的真如本體與能照的真覺(無師智、自然智)究竟圓滿稱法身。若以法、報、化三身而論,則無生滅的自性身與自受用的報身二者合現,就是法身。古德云:法身佛沒模樣,一顆圓光含萬象。法身為“理智”圓融的顯現,有為法稱“智”,無為法稱“理”,即永遠離開、斷絕了煩惱障、所知障、具無邊的、不可說,不可說功德者就是法身。什麼是功德?六祖曰: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事相的修福上。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礙,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之相是功,心體離念是德;所作所為不離自性是功,應用見相離相不為相染是德;念念無間,保持心清淨,無分別、執著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識真理明自性,能覺悟宇宙人生真相,並在一切境緣上,任運自如,與性體相應,稱性起修,全修在性,就是功夫。六根與六塵起作用時,心清淨無染就是德行。此非一般人所能為。佛具三身,法身稱毗盧遮那、報身稱盧舍那、應化身稱釋迦牟尼亦稱釋迦文佛。自性迷就是眾生,自性覺就是佛。佛覺悟自心本性,徹法底源,究盡諸法實相,即是諸法如來。“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聖凡不離當下一念心,一切眾生之性與佛同體,故無緣大慈與眾生樂,同體大悲拔眾生苦,即是等如觀世音菩薩。以法喜為悅,施眾生以法樂,都攝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捨離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即等如大勢至菩薩善導群迷,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攝念佛人,同生極樂。若一念能仁寂默,復本淨心,即等如釋迦世尊之妙德。若一念清淨心、平等心,則同彌陀接引眾生成佛心。直心正念真如,彌陀彌陀直念去,原來彌陀念彌陀。你就是阿彌陀佛。由此可知成佛是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更不可以佛像當佛,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嗔是地獄,愚癡是畜生。”此是明自性隨染緣,故有三惡道生。所謂苦樂由心造,炎涼自我修。若迷自性,心生人我眾生壽者相,心生人我執,法我執,則如須彌山似的障諸物,妙法不得入心,淪於六道,無有出期。若迷正見而起邪心,撥無因果,執斷執常,是溺苦海,能沒法身。一念煩惱心生,如波浪之相續,前際後際,不相逾越,難斷難滅。一念三毒之禍害,如惡龍之殘酷,必入惡道,無有出期。一念虛偽妄心,猶如鬼神出沒無常。一念塵勞,如魚鱉悠悠穿梭不歇,常擾心海。塵勞者,煩惱的異名。貪嗔癡慢疑邪,蓋覆真性,惱亂身心,不得清淨。一念貪嗔起,鬼道、地獄門即開,生吞活剝業識身。一念愚癡迷惑,不明事理,不信天地及六道輪迴,必受畜生之報。此節闡明善惡之報,全由心造。“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去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除,魚龍絕。”此明若能以真照妄,自能返妄歸真。若能行身三、口四、意三,十善業,天堂樂果便至。如給孤獨長者發心,為佛以金鋪地、量地建精舍,在忉利天中,其宮立現(慾界二重天),摩耶夫人亦在此享天福,可見果報昭然。若除人我眾生壽者四相,則雖然障重如須彌,亦傾倒無遺。若去掉邪心,則身、口、意三業及分段、變易生死,猶如海水枯竭。見思、塵沙、無明煩惱若無,波浪寂滅,就不會往阿賴耶識裏搬業因了,第七末那識,是我法二執的根本。若煩惱障(三毒)、業障(五逆十惡)、報障(三惡道)三障毒害消除,如惡魚毒龍諸妄亦絕跡,即“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只要念念回光返照自心,不隨妄境流轉,四聖法界皆從一念心生。此節經文,示十法界惟心。我們應依祖師教言修無漏的功德,不執著有為的福報。一心念佛,老實念佛,隨緣作善,成就就在今生。“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慾諸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此節經文示惟心淨土,自性彌陀之義。眾生心地上本具如來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之性。此性大無不包,細無不入,放廣大光明,內外徧照,覺者六根門頭不為六塵所羈。若復清淨本源,則能打破六慾諸天塵勞愛染,不被愛慾所纏縛。若自性真如返光內照,貪嗔癡三毒當即消除,地獄等三途罪,一時消滅。作法會超拔,怎抵自證菩提?罪由心造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而不為罪纏。如是內心不惑,靈明朗徹,心為淨土,自性彌陀,當下即是。內外淨潔,安樂妙常,何異西方極樂?若不稱性起修,全修在性,念佛不精純,不成片,信願不堅定,如何能生極樂?我曾看過一首偈:“最甚深,最甚深,法界人身便是心。迷者迷心為眾色,悟時剝境是真心,身界二塵無實相,分明達此號知音。”心外求佛,便落他境,絕無得時。惟心淨土,自性彌陀,所言不虛。

詞義:
⑴慈悲即是觀音:觀音世人稱救苦救難、大慈大悲觀世音,此菩薩觀其音聲,見眾生危難痛苦而前往救拔。眾生若心常存慈悲之念,就等於觀世音菩薩。
⑵喜捨名為勢至:此菩薩以大智慧,至一切處,平等施法度化眾生。若自心常存喜捨之念,就等於是大勢至菩薩所為。
⑶能淨即釋迦:釋迦譯能仁,以仁愛之心憫念眾生。牟尼譯寂默,即佛在因地修行時,以自己心中本具的智慧光明,回光返照,斷除煩惱,智慧圓滿。此即自利利他的智德與悲德,而成就佛道,無煩惱,心則淨,淨心即佛。
⑷平直即彌陀:“直心是道場”,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成就極樂淨土,平等攝受接引眾生。心平直即自性彌陀的顯現,則等於自身就是彌陀。此從性體而論。
⑸人我是須彌:世人造惡,皆因“我執”、“法執”作祟,惡業若有形體則勝過妙高山。所以有人我執,就等於有須彌山高的障道緣,不得成就。
⑹邪心似海水:歪邪的惡心猶如海水洶湧,欲罷不能,不得安寧。
⑺煩惱是波浪:此即觀心無常,煩惱猶如脫韁之馬、巨風之浪,無有停歇。
⑻毒害是惡龍:一個人存有毒害他人之心,此心就是猛獸毒龍,最終受害的是自己。
⑼虛妄是鬼神:人心若虛偽,則如鬼神虛妄之障,見不得陽光,只能在暗處作祟。
⑽塵勞是魚鱉:此物終日在水中穿梭不停,人為五慾在塵勞中奔波不息不止,好比此物相似。
⑾貪嗔是地獄:貪心生餓鬼道,嗔心是地獄的因,貪嗔盤踞於心,使人惶惶不安,猶如造了地獄的罪業。
⑿愚癡是畜生:不信因果,不信六道,愚癡不化,沒有智慧,在六塵中混生死,猶如畜生相似,整日吃喝玩樂混日子與畜生何異?
⒀六慾諸天:天有二十八重,慾界六重,色界十八重,無色界四重。慾界六重為: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

《六祖法寶壇經參學體會》——犟牛老居士撰(疑問品第三)04 https://t.cn/R2WJCrW

禅师祖语丨佛源老和尚:把戒持好,自然有护法神护你
抱龙禅院佛法交流平台

文:佛源老和尚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大家要好好发心用功,不是开玩笑的。过去祖师讲“一念万年”,一个念头放在那个地方就不动,坐在那里也不动。丹田祖师坐穿了几个蒲垫,这个容易吗?有的人当了几天和尚就不当了,读了几天书就自以为是,那还差得远呢!现在的人可以活到七八十岁,寿命长啊!虚云老和尚活了一百二十岁,五十多岁悟道。悟道以后就没有休息过,更加勇猛精进。这里讲经,那里说法,这里修庙,那里开戒,大慈大悲弘法利生,给自己培福报消业障。
古人讲“发心是道场”,你发什么心呢?要发好心,不要发坏心,不要发懒心,不要发嗔心。“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心同打雷一样。不过有打雷的精神也好,雷一打,天上的云就散掉了。我们不是这样的,我们的嗔心一起,无明火就来了,什么都是障碍。
昨天我讲敲钳棰,钳棰是人天眼目,是有护法的。我们过堂吃饭,筷子要轻轻的,碗要轻轻的。搞得叮叮当当、叮叮当当,护法神都不答应你,也不护你的法,等你吃了东西,不消化,肚子痛,或者是有毒的。那达摩祖师饭里下的是毒,他能够消,他有那本事,有那个护法神保护他。如果给你下毒药,你能化得了?你的碗筷叮叮当当作响,护法神不理你的。一条戒有很多个护法神护你,你要好好地持戒,把戒持好。

在终南山的那个道宣律师,我去看过那个地方,道宣律师的道场很小。他那天晚上踩空跌下去了,有个护法神把他扶起来,好高好大。他问:“你是哪位?”“我姓韦。”那是韦陀天将,韦陀菩萨,所以他有护法神。
而沩山呢?沩山祖师是天人送供啊!一到中午十二点钟以前,天人就来给他送供养,沩山山上现在还有天人送供的台子在那里。
这些祖师都是有天龙护法的。你看那些降龙伏虎的,要有慈悲心,戒律持得好,有道德,他就能降龙伏虎。你没有道德,能降龙伏虎吗?你断淫欲心就可以降龙。
当年六祖在南华寺,那个地方背后是龙潭,有龙在那里兴风作浪。六祖菩萨就跟那个龙讲:“你只能变大的,不能变小的?”它真的就变小了,你看那个龙有没有本事,有没有神力呢?六祖菩萨讲:“你敢不敢到我钵子里面来?”那个龙就游到他的钵子里面去了,一下子就被装进去,不能动了!你看六祖菩萨他有这本事,能降龙!
戒亦称为解脱,如好好持戒亦能解脱。入菩萨道,三无漏学为根本。

学佛千万不要被虚妄的名闻利养迷著。佛法亦有法运,虽衰不会灭亡,因末法有一万年之法运,现在只过去了十分之一。修菩萨道一定要由三无漏学开始,持戒是手段,慧是目的,定是枢纽。
戒律在三藏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佛的生活记录就是戒律。在行为上以戒律为标准,在思想上以经论为标准。戒律的基本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受戒容易,守戒难。持戒必须有智慧,如无智慧无法持戒,亦守不住;又戒生定、定生慧,相资相成。内有烦恼,外有诱惑,降伏烦恼需要智慧,俗语说:没有理智,控制不了感情。戒有二种,一为止持,一为作持。如五戒之规定均为不应作,为止持,属自利;作持是必须要作,属利他。例如,受菩萨戒之后,路遇病人必须为其安置照顾,不管即犯戒,谓之作持。
学佛人应常作如此想:佛制定的戒律是为我一个人制定的,不是拿它量旁人。信心清净就是华严经的一真法界,此即禅宗的明心见性,故大乘学人的下手处即是破四相。学佛就要学吃亏,学上当,此种大利益不是一般人能想像得到的,如对初学佛的人讲这种话,一定把他讲跑了,但是对老修行应说真实话。

由初学佛到等觉菩萨都要守戒,等成佛之后就不要持戒了,因为佛的行为就是戒律。
正助双修,正修是定,助修是六度,正修不著有,助修不著空。无论修那一法门,戒律是共同科目,戒律帮助成就。
八万四千法门均修定,净土得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离开戒不成,戒帮助得定。止持是断绝作恶的增上缘,作持是历事练心。
佛对于众生了解得太深刻,教导我们的修身方法也太善巧,心常在定中保持清净心,失去清净心所修的均为痴福。除非为了度众生,否则以不接触繁华世界为上策。
学佛之后看到某人能说不能行,就要批评他而造口业,是三途之因。有人受了戒之后,天天看人家的行为是否如法;如看到旁人犯戒就失却恭敬心,反而更增加自己造业的机会,还不如不受戒。须知戒律是律自己的,管自己不要管旁人。佛规定在家人不准看出家人的戒律,其原因在此。

毁谤出家人罪很重。出家人不管其持戒或破戒,只要对他恭敬,就如同恭敬三世诸佛,若毁谤他则罪孽深重。至于破戒僧,因行为不检而招致众生毁谤三宝之因缘,他自己将来作堕落之因,是他自己的事,与众生不发生关系。故古诗有云:其人戒定虽羸弱,善能说法度众生;若能供养此人者,胜于供养十方佛。
劝人学佛则可,劝人受戒则不可,要由其自己发心受戒才有效,否则碍于情面,勉强受戒,受而不能持,反而害他。同一理由,有人不能吃素,亦不要劝其吃素,否则因怕吃素而佛也不学了;可先劝其不杀生而吃三净肉。对于已经受戒之人,可以劝其戒持清净。
学佛是自己学佛,不必看人家学佛的精进程度如何,人家学与不学与自己毫不相干。以修十善言,天天根据经典批评人家,只有自己造口业,对于自己毫无好处。如果机缘成熟,一说即能改过迁善,不妨倒予以规劝,否则还是不要管人家的闲事比较好。

这里,我想重点说说“戒”和“精进”两个问题。

先来说说“戒”。

什么是戒?简单通俗点说,戒就是规矩,守戒就是守规矩。

我们佛门的根本戒是五戒。很多同修受五戒多年了,有的到现在还不知道五戒的具体内容。大家想一想,连五戒的具体内容都不知道,何谈守五戒?

还有一种受五戒的人,五戒的内容他知道,而且是背得滚瓜烂熟,就是做不到。就拿不打妄语来说吧,我们有多少同修做到了不打妄语?严重者,妄语是随口便来,还美其名曰这是方便语。

针对这个问题,我曾经和有的同修探讨过,什么是妄语?什么是方便语?二者有何区别?打妄语有什么害处?我就把我们探讨的结果跟同修们说一说,供大家参考。

妄语是什么呢?

妄语就是用不净之心、染污之心来说不实之语,欺诳众生,这是妄语。若是用清净心、慈悲心、智慧心来帮助救度众生,暂时用不实语来劝导众生,则是方便语,没有妄语罪。

给同修们讲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

佛的儿子罗睺罗年龄很小,还很幼稚,不知道要谨慎口业。

当有人来问他:“世尊在吗?”

他就骗人说:“不在。”

若世尊不在时,有人问罗睺罗说:“世尊在吗?”

他就骗人说:“在。”

有人把这个情况告诉了佛。

佛就对罗睺罗说:“你去拿澡盆来给我洗一下脚。”这个罗睺罗给佛洗完了脚。

佛对罗睺罗说:“你把这个盆颠倒,倒过来。”罗睺罗就按照佛的说法,就把这个盆倒过来,那就是扣着呗。

佛说:“你给这个澡盆往里注水。”罗睺罗就给这个澡盆注水。大家想想是个什么结果?

注完以后,佛问他:“水注到澡盆里了吗?”

罗睺罗回答说:“没有注入。”

佛就告诉罗睺罗:“那些无惭愧之人打妄语,就是把自己的心颠倒了,佛的道法也无法进入此人的心田,这个道理就如同水无法注入这个颠倒的澡盆里一样。”

这是第一个故事。没听懂,仔细再琢磨。

第二个故事

国中有一个大长者,资财无数,眷属很多。他年龄大了,住的房子也有点朽坏了。他的儿子们是智愚不一,有的很聪明,有的很愚痴。这些孩子们就在房间里嬉戏玩闹,他们不知道这个房子坏了,已经很危险了。

有一天这房子忽然失火了,延及到四周。可长者的儿子们还在房间里玩,不知道往外跑。长者知道只有一个门可以逃离火宅,他就招呼儿子们赶快逃离。可是儿子们不理睬他,继续玩耍。

这个长者知道儿子们的弱点,于是就哄他们说,你们最喜欢的玩具,羊车、鹿车、牛车都在门外,你们赶紧去拿。儿子们听说门外有玩具,就纷纷地夺门而出,去拿这个玩具。出去以后一看,也没有羊车,也没有鹿车,也没有牛车。父亲告诉他们说,那种车不好,大白牛车最好,于是这个长者就给每个儿子一乘大白牛车。儿子们从来没有见到这么好的车,喜出望外。

佛问舍利弗,长者先说有三宝,就指那羊车、鹿车和牛车,后又说这三宝不好,而给孩子们大白牛车,这是不是犯妄语?舍利弗回答说,不也,世尊。长者的方便语,哄儿子们逃出了火宅,使他们得免于难。就是什么都不给他们,这都不是妄语,况且还给了他们比羊车、鹿车、牛车更好的大白牛车呢。

第三个故事

有一个婴儿啼哭不止,他的父母就拿了一片杨树的叶,黄的杨树叶,对这个婴儿说,不要哭不要哭,我给你黄金。婴儿见到黄金就不哭了。这杨树叶不是黄金啊。

上面三个故事讲完了,大家琢磨琢磨,上面的第二个故事、第三个故事,我们能说长者和父母在打妄语吗?当然不是。这就是基于清净、慈悲和智慧的方便语。我们判定一种不实语是妄语还是方便语,就看这种不实语是基于贪、瞋、痴这种不净心、染污心,还是基于用清净心、慈悲心、智慧心来善巧方便地帮助、救度众生。这是两个分水岭,截然不同。

什么叫妄语?什么叫方便语?我们可以从这里看,这种不实语是否是短暂的方便语,短暂的方便善巧最终会揭示真相,这个就不能叫妄语。

打妄语真是一件很讨厌的事情,如果哪个人特别能撒谎,随口就撒谎,时间长了,他说真话,可能也没人相信了。这是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

《大智度论》里记录了佛所说的“妄语十罪”。

如果你经常打妄语,你就造作了十种罪业。哪十种呢?我给大家说说,你对照对照。

一者:“口气臭”。

可能我们有同修有这种经历,就是周围的人有的人一说话,嘴里冒出来的那个气是臭的。

第二:“善神远之,非人得便”。

善神离你远远的,不会靠近你。谁得便呢?非人得便。妖魔鬼怪,他们就得便了。

第三:“虽有实语,人不信受”。

就是我刚才说的经常撒谎打妄语,你偶尔地说真话了,别人也不信了。

第四:“智人谋议,常不参预”。

就是人家不愿意和你接触,人家说什么也不愿意让你掺和。

第五:“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

好打妄语的人经常被人诽谤,就是你这个声名很臭。

第六:“人所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

就是不被人尊敬的意思。

第七:“常多忧愁”。第八:“种诽谤业因缘”。第九:“身坏命终,当堕地狱”。第十:“若出为人,常被诽谤”。

好几条,都沾这个诽谤的边。特别是第九条“身坏命终,当堕地狱”。这个打妄语真的不是一件小事情啊,你最后要上地狱的。如果过去不知道,今天听我讲了,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千万不要打妄语。说话一定要说真话,实事求是,不能骗人。

感恩刘素云老菩萨慈悲开示[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伤情通报】卡斯蒂亚球员莫兰特(Iván Morante,2001,后腰/中前卫)在训练中右膝内侧半月板撕裂,于昨天接受手术。其受伤程度和伤缺时间并未对外公布,
  • #智利旅行[超话]# 你以为的公园里只有花园、小径与河流?Guaiquivilo公园超乎你对公园的一切想象!Guaiquivilo公园面积为8500公顷,海拔高
  • 10月6日,有网友发文称:“陕西安康未成年女孩路某甲浏览手机时,弹出安康兴安医院的咨询窗口,路某甲点开咨询后,对方要求她到医院。到院检查后,医生直接为其做手术,
  • 昨天降温 给胖虎小呆瓜还有小咪做的窝被他们住上了 好开心 希望他们能暖暖和和的过冬天 下午就像做梦一样 很难接受,,又不得不接受 晚上跟妈妈一起看了长津湖
  • 乔家的儿女看了十几集了 完全停不下来啊 演员选的真的好 演技都很在线 形象也很对 小演员们也太可爱了吧 剧情也很贴近生活 真的挺现实的 张晚意小哥哥好耐思 对你
  • 【Adafruit】 The Gravity-Defying Mail Jumpers of Lake Geneva It always seemed like
  • 原本想着偷偷捯饬捯饬看看能不能把拖拉机开了省点事,顺带惊一下大伙,“看看看,我无师自通把拖拉机学会了”满心欢喜的跑过去一瞧,得咧,还是老实搬吧,我那小心眼的爹把
  • 八字测算事业财运:乘风破浪,这属相中年红火,事业攀高峰 我是一个小包工头,想问问往后发展和收入的情况,会不会陷入困境?男,生于农历辛酉年、甲午月、辛酉日、戊子时
  • #每日一块 健康陪伴# 爱艺术,sense满分,追求质感…… HEY!就是你啦!来跟每日黑巧的666幸运黑巧系列认识一下吧~ 我们是——鉴赏级黑巧! 总可可固
  • 2021全球总决赛S11入围赛 Infinity对阵RED;敬请期待 进君羊可查看 20:00 Infinity vs Red 号角吹响,集结完毕 第--
  • 记录第一次向你奔赴~ 2021.10.4南京 曾经也在脑海里幻想 如果见到你,要和你说什么 先感谢么? 感谢陪我度过漫长的上下班路程? 感谢给我坚持下去的力量?
  • 猫超 标题下,领99-15 1件 布拉米勒 女宝宝棉鞋 1件 齐心 文具剪刀 一起 vip16.7(直发,抵 “淘金币”) 标题下,领149-25 1件 霸
  • 2021.10.5 今天和朋友小聚,下着雨,唱着歌,看到歌词,听着歌,竟然三个人都哭了《我结婚了》这首歌一直不敢听 老胡要结婚啦,我们要去当伴娘,很快,
  • #快讯宁夏##建党百年再出发# 【“舍小家、顾大家”国庆长假全力以赴保畅通】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忠诚和担当,奋战在如梭的车流中,不舍昼夜
  • #国潮东方美##趣话文博# 第四套人民币1元、2元、5元、10元券正面衬托富有民族特色的纹饰,都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象征吉祥喜庆的民间艺术图案。 2元券装饰
  • “ Let's laugh, cry, kiss fall in love run, dance, skate be free, have fun cut lo
  • 低配助听器,苹果 AirPods Pro 已支持“对话增强”功能 苹果昨日为 AirPods 2、AirPods Pro、AirPods Max 三款无线耳机
  • #每日车事# #领克05# 【2022款领克05正式上市 售价17.58万元起】日前,爱卡汽车从领克官方获悉,2022款领克05正式上市,新车基于CMA架构打造
  • #许昌月老[超话]# 【许昌月老优秀嘉宾推荐[男孩儿][女孩儿]】 性别:男 生日:1997 婚姻状况:未婚 身高:179cm 体重: 79kg 学历:硕士
  • 三昧水忏卷上讲解#(134(8)“爱”:以染着为义,由受而来,即于相续之三有自体所取之三有境界,于乐爱合,于苦爱离,名之为爱.(9)“取”:是弛取追求,由爱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