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终于把我亲爱的外公撒向了大海。其实从内心来说我还是不太能接受这样的形式,我总认为有个墓还能再去多看个几年,心里多少有点安慰吧。可能就是因为外公走的实在太突然了,我不希望是以这样的方式跟他说再见!也可能是我太狭隘了,不够外公豁达,他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走完自己最后的旅程,我们还是尊重他的选择。
外公走了也快要一年了,但我还是没能释怀,我一直都清晰的记得当时的场景,外公最后看我们的眼神。有很多个深夜,我都会问自己,当初如果是送去了其他医院,如果我们同意插管,同意创伤性抢救,是不是就能救活了,有没有可能就可以救回来,会不会是我们的决定才让他这样突然的离开。实在是有太多这样的疑问了,每次想到这些,心里那种无力、愧疚的感觉,……
现在这种感觉慢慢被早知道取代了,早知道会是这样,我就应该再多陪陪他,给他拍点视频,至少能多留下一些回忆。
但世上并没有如果,没有早知道,人走了就是走了,即使我有再多的疑问、难过、愧疚,也永远不会有答案了…
经过昨天正式的告别,我好像能开始真正接受这个事实了,虽然每每想起还是会忍不住流泪伤心…
亲爱的外公:
希望你能随着海水好好的游遍大好河山,我们会照顾好外婆,也请你多等待她一些时间,我相信我们终会在他处再相见的…

从宋系列等销量谈起——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为什么比亚迪需要 提升品牌

站在生产与制造的角度可以有生产商的观点,但汽车是用来消费的不是么。

站在消费者和品牌建设的角度,也可以有销售者的观点。

当然,如果你认为不需要站在消费者角度来看。以下文字全都是瞎扯。

以下,就从消费者的角度,也来谈谈宋系列的相关数据。

正式开始之前,先来问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私家汽车生产出来的目的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最终是要卖给消费者。当然这个消费者可以是B端的企业,也可以是C端的个人。针对B端主要是商用车、商务车以及出行用车。这三类车型不在本文探讨的范围之内。以下重点讨论面向C端个人消费者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汽车品牌卖给个人消费者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占领消费者的心理认知(这个答案不是我的回答,感兴趣可以自行度娘)。

基于以上两个问题和答案,接下来就从消费者认知的角度来说一说比亚迪的产品与品牌的问题。没错也是从宋系列说起(主要是因为可以有对比数据)。当然,如果你对上述问题的答案与我不同,那么我说的都是扯淡。

从消费者认知的角度来看宋系列,可以用顶天立地,横跨三界,老少通吃这三个词来形容。且听我慢慢道来。

从消费者认知的角度将会从品类命名、驱动形式、指导价格以及综合定位几个维度展开。

首先,来看看宋系列的品类命名。以开玩笑的方式说,宋系列是“顶天立地”,用正常话说,是跨了品类了。

在这个所谓的官方公布数据的宋系列中,都包涵了A级的SUV(宋本尊),A+级额SUV(PRO与PLUS)以及紧凑级MPV(MAX)。如果说A级与A+级的SUV可以放在一起统一命名的话,那么把紧凑级MPV也使用宋系的命名,就是战略性的失误了。为什么?因为原因很简单,跨品类了。

在营销与消费者认知层面,需要营造的最佳状态就是提及这个名字消费者就有着固定的关键词与画面的联想。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只要说起奔驰的S级,就是行政级豪华;说起大G就是性能越野。如果说把不同品类的两个产品使用同一个命名,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不能建立一致性的品牌联想,反而造成了认知的混淆。以我为例(我是秦的车主),曾经一度以为宋系列就是卖的最好的那款MPV。就是因为作为消费者,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建立品牌认知,就是越简单越直接的关联最好(此部分内容,感兴趣可以看看《思考的快与慢》)。

这也就是为什么开玩笑说“顶天立地”的原因了。那是因为,在消费者心目中,宋系列到底是什么?用一句话说不清楚。至少大品牌是不会把SUV和MPV这两不同品类的产品统一命名的,因为这是营销层面的大忌。

第二,我们来看看宋系列的驱动形式。以开玩笑的方式说是:宋系列“横跨三界”,用正常话说,是跨了动力形态了。

在驱动形式宋系列涵盖了:纯油,纯电,混动三种不同的驱动形式(以及发动机与电机的结合形式)。不同的动力形态,使用同一种车型,好不好的。需要从两个维度说,从厂商的维度说当然好了,因为有大量的通用部件,尽可能在同一条产线生产,从成本角度来说是最优的。但从消费者角度而言,我就买个A级SUV而已,怎么一会儿一个燃油版,一个DM,一个EV?这些到底是啥,最关键现在还发现这三款车还不能在一家4S店买?还有一个什么E网?换做普通人,不晕菜就奇怪了。

这种情况说极端了,有没有特别像2000年前后中关村电子市场,我就想买个索尼的照相机,结果被忽悠一通十三张,把自己搞晕了结果还买了个其他的产品回来(当然,在这里不是说比亚迪销售忽悠,而是类比一种信息不对称的蒙圈状态)。

一个名字,二个品类,三种驱动形式,再加上4-5款车型,别说消费者搞不清楚了,我相信就连销售培训时也很费劲。

这些复杂的技术问题,不仅仅增添了消费接收信息的难度,还会给消费者增加购买决策的困难。“选择困难”这个问题,就不用在这里说太多了,很多人都有感受。

这也就是为什么开玩笑说“横跨三届”的原因了吧。那是因为,在消费者心目中,宋系列到底燃油车、混动车还是纯电车。比亚迪的答案或许是“宋是一切美好的事物”。

第三,我们来看看宋系列的价格区间。同样以开玩笑的方式说是:宋系列“老少通吃”,用正常话说,是从7万买到17万。

具体数字大家自行看表,需要说明的是表中的数字是比亚迪公布的指导价,纯电车型有部分是不含补贴费用的,由于不同年度的补贴不同,所以最终的落地价格并非100%符合表里的数字。

官方定价,是一个品牌对于自我的真正认知,而终端价格才是市场与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以“7折豹”为例,为啥捷豹正价没有人买,6折7折消费者才感觉合适)。在这里无意探讨两者的差异,仅仅是用官方指导价格来做一个说明与对照。(所以说从这个维度来讲,汉以20万+的售价,连续月销突破万台,也从侧面验证了比亚迪这几年的产品能力与进步)。

由于产品品类与驱动形式的复杂性,导致宋系列的指导价格区间跨度很大,从燃油版宋7万到纯电版本的16万。从定价区间上来讲,跨越了8-12万以及12-16万两个定位区间。我们可以假设一个场景:作为消费者买台回家去,邻居问买了啥车呀?多少钱?你说混动版宋Pro 16万呢。没准被邻居背后偷偷说:一个7~8万的油车,换了个混动发动机或者电池就敢买16万,sha子才买。这可能才是很多比亚迪车主所面对的日常吧。(别说我怎么知道,我当年的秦EV也是17万落地,就是这么被邻居议论的。)

不是非要在这里搞对立,而是对于消费者而言,汽车消费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标签,就是社交的标签。这个标签对于比亚迪而言,可能目前只有旗舰的唐和汉算得上。至于宋系列、秦系列么?如果也有标签的话,大概率消费者的认知就是“比较混乱”。

第四,我们来说说销量。乍一看,哇宋系列这5年销售了88万辆呀,卖的的确不错!不过,如果拆分来看呢?

其实,即便这么多款车,但真正的爆款(年销售超过10万辆)只有两个。第一款是宋MAX刚上市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年销售突破14万,第二款是仅仅出现在16年宋刚上市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年销售将将突破10万台。当然,可以说宋系列产品年均销量突破了14万,但内心里得明白,宋系列是一个不同品类的集合。

另外,说销量好不好,也有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和自己比,的确宋系列的销量很不错;第二维度,和同级竞品比,这个5年的销量和长城同级相比较而言,差距肉眼可见。

最后,再说说两个问题。

第一,大家说比亚迪的产品体系乱。主要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说实话,不需要有市场营销专业背景的普通消费者,都会感觉产品体系乱。这种乱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命名乱(朝代/PRO/PLUS),驱动形式乱(燃油/DM-P/DM-I/EV),产品定价乱(区间跨度太大,主要是产品导致的),这些都是品牌与消费者接触的关键触点,关键触点处理不好还说什么其他的呢?消费者哪儿有那么多时间去了解你是谁?关键还一句话讲不清。

做品牌只需要记住的就是“消费者也是人,而人是感性的”,技术直男固然有优势,但并不能包打天下。

第二,说比亚迪的产品体系乱,并不完全等于建议比亚迪停产了油车,更多的是希望比亚迪能够好好梳理自己的品牌线与产品线。因为,在现在这个阶段,纯电、DM-i和纯燃油车,三箭齐发才是最稳妥的。但是,从品牌、生产、营销渠道乃至品牌,如果不开始考虑重新梳理比亚迪品牌的特质与最大的优势,那是难以完成年销售100万辆、200万辆乃至300万辆更远大的梦想的(当然,如果梦想没有这么大,以上说的都是瞎扯)。

结尾了,再多写两句。首先,我不是比亚迪黑。我也是比亚迪的车主,并且至少推荐5-6个朋友购买比亚迪(在一线城市的都知道,推荐朋友买比亚迪?并非易事。)。能做到的是尽可能排除感情因素,结合实际数据,公正的阐述问题而已(简单说就是尽可能的不吹不黑吧);其次,关于有没有能力获取最全面信息,有没有能力建议的事情。其实很好解决——放到市场上看,毕竟市场与客户才是检验产品定位的最佳方式,不是么?一切销量与数据才正真会说话(销量不要只和自己比,还要和同级产品比),毕竟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才是每个投资者最希望看到的。第三,同一样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这是很正常的。不同的结论,需要结合更宏大的目标来判断,那些当下最需要解决的,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决策者应该做的(并非说比亚迪没有正确决策,就是说个常识而已)。

写了这么多无论如何,都希望21年比亚迪DM-i车型大卖。

艾德生物年报业绩交流20210413

20年国际收入中新冠检测收入大概4000万左右
药企合作:获得国际广泛认可,20年技术合作收入比增125%,按照在手订单来说,这部分业务未来2-3年会保持高速增长
PCR-11基因 vs 礼来、安进、默克、广生堂; FISH vs 卫材;IHC vs 恒瑞卡瑞丽珠单抗
Q:平台非常多样,目前进院情况?今年NGS的销售规划?
A:公司已经获批有两个NGS产品,BRCA是市场唯一获批,20年我们加速了NGS产品在院内的落地和推广,20年NGS产品占总体收入的15%左右。21年展望,计划在NGS panel上面有一些注册,如HRR、HRD、classical panel,这些产品会加快进院的推动。
Q:销售人员扩充预期?
A:艾德根据不同产品线布局,随着公司产品管线的拓展,销售人员会对应拓展(根据产品线而非技术平台)。
Q:随着NGS产品收入占比提升,利润端增速趋势?
A:前几年利润端会比较快一些,符合规模效应原则。NGS产品成本天然比PCR高,因为有仪器和芯片耗用两端的成本,目前国内NGS厂家能做的就是建库,这使得NGS产品收入占比提升后,整体毛利率会有所下降。我们希望开拓NGS产品时发挥渠道优势,我们预计毛利有所降低,但是总体盈利增长还是能够保证。
Q:9基因现在量和收入的替代程度?目前9基因进院的程度?
A:肺癌系列20年收入占比55%左右,9基因占比一半(量),对应8万左右测试,9基因在所有客户医院中基本完全开展了,
Q:11基因进获批以及进医保的预期?
A:获批后推进比较快速,海外市场特点明显,获批之后会争取进医保,之后上量会相对比较快,预期下半年会贡献收入。
Q:在研产品的进展梳理?
A:
11基因是我们最关注的重磅产品,日本获批后会在欧盟注册,同时已经启动了11基因在国内获批的活动;
NGS pancel 21 HRR/HRD class 推进注册(目前在推动classical panel注册,靶向用药和MSI都包括在里面了,还有BRCA的后线产品,HRD,这两个产品都已经启动注册报批);
PD-L1预计21年获证(未来会跟9基因和11基因搭配销售,这个比我们预期慢,但已经进入最后的审评阶段了);
LDTNGS master 是21年的重点项目,因为它在免疫评估和后续治疗中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master panel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更好预测免疫疗效,做了DNA和RNA检测,可以看肿瘤免疫微环境,另一个可以看系统免疫。这款产品我们配合了自己开发的算法,目前还在积累数据阶段,不会马上推到市场上使用,未来上市也会是为了满足患者后线检测需求,不会推向一线;
后续我们在早筛产品方面也会有一些布局。
Q:检测服务和技术服务的区别?检测服务里面多少是新冠的收入?
A:分类包括试剂销售、检测服务和技术服务,①试剂销售是生产的试剂落地到医院、实验室;②检测服务目前公司下属有两家拥有医疗资质的检验中心,这个两个检验所都获得了CPA/CLIA认证,收入包括三块:1)科研服务(出检测报告和技术服务指标);2)跟药企的服务合作,终端的形式是提供检测报告;3)接受医院汇总送检的服务,因为有些医院可能不具备在医院进行检测;③技术服务划分的主要是大的药企之间的合作,包括伴随诊断注册过程中跟药厂进行的合作。
Q:国际市场的收入占比越来越高了,增速越来越快,国际业务里面能不能按产品拆分?
A:国际业务里面去年新冠收入4000多万,剩下6000多万(对应全年持平,H2同比增长40%多),艾德的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还是比较大,在日本、韩国的销售非常好,在欧盟实验室中的占比也越来越高。
Q:新冠是归在检测服务里面吗?
A:我们国际的新冠是出口试剂,新冠检测归在检测服务里面,在厦门检验所。20年厦门检验所新冠检测占比小(200-300万),我们承担的更多的是社会责任。
Q:日本已经获批伴随诊断试剂的产品,主要是日本当地企业还是海外企业?在日本市场里面的占比?
A:日本主要是跟代理商进行合作,有两个渠道,一半是在实验室,一半癌症研究中心,终端服务客户是医院。日本获批的有ROS1,作为辉瑞的克唑替尼的伴随诊断,占他们用药癌种的比例达80%以上了(因为日本用药前必须进行检测)。
Q:结直肠癌试剂的收入?
A:20年大概是1.3亿,10万左右患者,收入占比20%左右。
Q:NGS里收入占15%,全部都是BRCA产品收入么?同比增速?
A:不完全是,BRCA20年大概是5000左右的收入(基本达到公司的预期,现在进院100家左右),另外检测服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NGS提供服务的收入,两部分NGS的收入加起来有1亿左右。19年BRCA很少,不到1000万。
Q:跟AZ的合作收入是算在检测服务收入里吗?
A:试剂和检测服务都有,20年3000万左右,2000万在检测,1000万在试剂。
Q:海外收入全是试剂的收入吗?
A:是的。
Q:AZ提供的检测试剂里面BRCA占多少,肺癌占多少?目前这个收入不高,是因为下沉市场优先么?
A:AZ检测里面肺癌占2/3,BRCA占1/3。AZ合作是全年签的,20年上半年还是收到了疫情影响。
Q:海外市场的格局?
A:海外目前出的大部分都是PCR产品(80%),11基因是跟海外NGS产品进行了头对头比较,一致性和总符合性都非常好,并且产品出报告时间快,价格也有优势。我们也有很多LDT产品在海外实验室跟国际NGS产品进行海外比对,后续有数据出来会公告。

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是具有性价比优势的产品。海外现在进入60多个国际和地区,各个国家差异挺大。①美国市场,有FMI、illumina等公司在,NGS产品销售得比较好,中国NGS产品进去这个市场很难,因此我们采取的方式是进行药企伴随诊断合作。②日本市场,相对比较理性,再加上日本本土并没有非常强的肿瘤分子诊断企业,所以我们就有很多机会进去,日本需要的是刚性需求很强的、能够直接用药指导的产品。③欧洲市场,国家比较分散,每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我们会对应个性化地推广,针对需求决定推什么技术平台的产品。
Q:如何看待LDT项目的政策变化?
A:LDT政策变化大家非常关注的是在执业医生的指导下可以开展,但我们还是更关注第一点,“在国内没有获批产品的前提下”,这也保证了国内已获批产品的优势地位。政策解读也非常明确,LDT产品的福利是解决临床需求,包括是不是有符合LDT开展的实验室,是不是有医生执业。我们企业对LDT管线管理会有企业优势,因为我们从管线到注册到院内落地的过程都会走。

LDT后面怎么监管暂时还没有细则,因此实际上市场没有什么变化。对我们来说,这个政策是有利的,有证的产品能够继续在临床使用,LDT产品能够在拿证之前有机会服务市场,比如我们在研的HRR、HRD产品现在在科研适用,细则出来有可能能先进入到医院使用。
Q:肠癌早筛产品今年推广目标?医院准入?后续什么时候拿证?
A:肠癌早筛产品会更多跟体检平台、保险、院内体检开展合作,21年我们会做一个内部推广的预期,目前还是要看商业落地的情况。SDC2产品不是我们的主流产品,不会非常倚重。后续在早筛方面我们会更多考虑液体活检,现在产品都在管线中,暂时没有能够分享的。
Q:以后NGS 大panel会替代qPCR技术么?
A:大家认为更高端的、检出更多的产品会去进行替代,但从我们的观察来看,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需要的关系,如用药上,PCR已经能够满足初检初治的需求,只是说有些位点不能用PCR检测,会需要NGS的补充,不会出现替代这种极端的可能。在后续的肿瘤动态检测、全程管理上,我们认为液体检测NGS应该能发挥比较好的作用。
Q:欧洲地区反复,公司产品销售是否有影响?
A:去年海外受疫情确实比较大,从今年上半年来看,诊疗秩序、实验室秩序相对于去年同期变得更加有序。从目前来看,我们觉得会受一定影响,但会基本保持必须要的量。去年疫情下处于停滞状态,很多实验室都关闭了,但是今年上半年实验室是基本正常运营的。
Q:今年上半年收入是否进一步上台阶?
A:总体经营情况正常,20号披露一季报。
Q:公司技术服务将来在公司中的定位?还是主要以试剂为主,检测为辅?
A:我们的检测服务包括三大部分:1)科研服务;2)药企检测;3)接受患者标本。我们在LDT管线上的产品还是非常多的,随着临床需求增大,我们预期检测服务收入还是会稳步增长,基数小的情况下预计会高过试剂的收入。

技术服务业务是公司非常看重的市场,主要是我们跟药企的药物伴随诊断服务,这部分对于艾德来说占据伴随诊断的高地,因为现在在国内药物获批需要有伴随诊断标签,未来国家监管也会更加规范化,而且没有这种合作的化无法进入海外市场。过去两年我们这块收入倍增,我们签订的合作也是2-3年,按照里程碑付款。同时在这种紧密合作中,我们也发现了新的业务合作机会,比如承担了部分药物CRO的工作,未来有机会在新的领域扩展外延。
Q:同样对于药企来说,技术服务和检测服务的区别?
A:技术服务基本都是跟药企的伴随诊断合作,检测服务里面药企的收入主要是商业层面的合作,如跟AZ的合作(2000万)。
Q:BRCA目标进院?
A:看院内技术平台的发展趋势,按我们的判断,在国内能够开展NGS检测的医院200-300家,我们会从含金量高的医院入手。
Q:9基因联检迭代的比例?如何抵御降价风险?
A:测试数占一半,但是没有达到内部替代要求,未来希望替代到80-90%。目前我们还是独家获证产品,价格压力不是那么大,但是IVD行业中单品价格下行是趋势,未来我们也会有11基因补上。目前在国内绝大多数地方没有进入医保,但是是刚性需求。
Q:销售费用率未来的展望?
A:销售费用基本是稳定中逐步下降的趋势,未来我们认为这个趋势能够保持,同时随着我们的产品的增加,一线销售人员队伍也会有增加。我们会对公司的运营管理进行很好把控,包括对销售架构、销售费用、销售人员的管理。
Q:三轮激励基本技术了,后续激励如何考量?
A:目前股权激励暂时还未提上议程,后续有方案会及时披露。#股票##价值投资日志[超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澳洲# #客服#旅行西藏:江孜最值得去的6个地方,每一个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喜欢旅行的朋友,可能很多都去过西藏,那里不仅有雪山,有冰川,还有众多难得一见的绝美风景
  • 还谈了自己曾经的经历来鼓励我,宿宿人也太好了~除了关于演讲之外,还从聊天中学到了很多:1.多尝试。一个月之后宿宿还在惦念着我的朗诵,被问到的时候超级感动~#年阅
  • 本年度“光映现场”由驻北京及苏黎世的多媒体艺术家兼制片人李振华策划,从参展画廊中甄选作品。其中记录艺术家蔡国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创作的纪录片《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 想起10几莲前,我从钱州(泉州)去山东上鞋,老丝让全班童鞋相副介绍,我说钱州天气灰藏苏胡,海鲜很多,拌调尿更好吃,童鞋们老调侃我,真想一脚踢灰他们。想起10几莲
  • 天蝎女在年轻的时候,其实挺容易遇上渣男的,因为爱情是她们的弱点,而她们虽然可能上去强势坚强,实际上却是很感性的。天秤座的女生是出了名的高情商,所以在相处中,天
  • 血腥的气味在口腔里蔓延,顾依依跪在地上,小手紧紧保护着腹部,冰冷和疼痛令她几近晕厥#读书##言情小说推荐##热门小说推荐##实时号检测##推文##甜宠文推荐##
  • 基本要求:1⃣️属性以徐艺洋为主,管理组须op徐艺洋2⃣️有一定经济基础,双三及考研党请以学业为重3⃣️拒绝三分钟热度,有责任有担当,有团队合作意识4⃣️有热
  • 冷是真的冷。早上起来喝口热水,很快就能暖和起来了~ 今天也要使劲冲!【单词自测6】unanimous [adj] bole [n]bitter [adj/n]
  • ——《楞严伪经》视频版:《华严经》瞎说难陀龙王与会 ;欧荣的《双面情人》是部非常私密的电影,这样的电影在我们的文化语境里几乎是不太可能有的,即便同样的选材,也很
  • 不知,可能我现在能做的就是等待吧,等待一切最美好的自己,也就如他们所说,以后见了人也不要多说,可能我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少影响一些人吧,不要让别人因为我而改变,少
  • 」吳曉樂對自己異常嚴格,在寫第一本書時,她小心翼翼地詢問前輩到底該怎麼寫,就像作為家教時,她總掛在網路上求問資深老師——面對親子教養問題、斷翅受傷的小孩、以愛相
  • !!
  • 我有我的骄傲,凭什么为了你去卑微自己!我有我的骄傲,凭什么为了你去卑微自己!
  • #939新闻速递# 【海事部门力保水上“静音降噪” 为考生保驾护航】 “‘江丰6’轮,你船即将进入高考考点附近水域,请注意减速通过,非必要不鸣笛、不使用船用广
  • 丙辰乾简析:此造按照命主报时转真太阳时后是刚过癸丑时不多久才十来分钟,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问题:天地之气是缓慢变化和过渡的,并不是突变的,所以两个时辰交界处必定带
  • 为民服务,温暖人心“阳台上的硬纸盒还要吗,那我帮你整理好,等疫情结束之后,我联系收废品的让她给你收走。3,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把花生豆用刀压成小块,放在凉油的锅
  • “你没事吧”一个女声传入我的耳朵,我睁开眼睛害怕地看向旁边,旁边站着一个留着白色长发的女人,我这才发觉我身上的那条水蛇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女人柔软温热的手臂。“
  • ▪️当我在追光 我与光同航。▪️我知道那不是为我绽放的玫瑰。
  • ❤️好想去旅游呢,我们一直在说吧就是没机会啊~一起住的话够呛吧❤️确实够呛很累的话挤在一张床上睡觉也OK❤️嗯。所以你们长胡子,就会「喂喂怎么了……」我演很大人
  • 在泰国,选择一间医院或者诊所时,除了要看治疗效果、收费、名声之外,还要看是不是符合相关标准,这样才能确保自己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且规避风险。#泰国医疗# #泰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