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一首词引争议,专家:短短五句,没有一句是他自己的

引言:
辛弃疾,一生热爱疆场,保卫国家。提到他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肝胆照汗青”的爱国形象,而这一形象都是从他的诗词中充分体现出来的。辛弃疾一生创作诗词无数,大多数都是以战争为题材写的爱国诗词。

在他的词中,可以看见梦回吹角连营的心系战况、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期盼、千古兴亡多少事的感慨。辛弃疾在创作诗词的时候,善于利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忆王孙·秋江送别》就是其中一首。

然而,这首词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被现今部分专家学者们戏称为“抄袭”之作,之所以他们会这样说,是因为,全词仅仅五句,句句都是他“抄袭”别人的,可以说没有一句是自己的。那么这首词中的原句都出自何处呢?

一、《忆王孙·秋江送别》
这首词抛去抄袭的说法,在品鉴过程中存在别样的趣味。全词一共五句,辛弃疾利用巧妙的拼凑与组合,让这首词充满了别样的趣味,让人能够透过词的本身,看见词句后面的感情,产生共鸣。

登山临水送将归。悲莫悲兮生别离。不用登临怨落晖。昔人非。惟有年年秋雁飞。

这首词的每一句都是词人在创作之后的句子,相似于古人却不同于古人,辛弃疾赋予了这首词别样的灵魂。通过改变诗词的结构和韵律,读起来也别有一番韵味。首先诗词的开头用了一句登山临水送将归,辛弃疾利用这句表达送别之意。

悲伤如同秋季一般,如同枝丫上的寒霜,临水的寒冷,表达了辛弃疾对于送别的悲伤之意。第二句“莫”字再次点明词人悲伤的心情,刚与好友成为知己,转眼就要为他送别,词人心中如同经历生死离别般,格外悲伤。

第三句不用登临怨落晖与第一句呼应,转眼日暮西垂,和朋友相聚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又到了分别的时刻,登临送别友人,这落下的太阳就如同词人的心情一般。日出日暮这就是人类无法打破的自然规律,即便是因为日落了,有人要离开了,但是这又能怨恨谁呢?

第三句一语道出词人心中的不舍与无奈,这第四句,直接总结了词人此刻的心情。昔人非,道出的是物是人非,是人情世故,词人明白再不舍得也会有分别的那一天,就像月亮永远不可能一直是圆的。这首词的最后一句,直接升华词人诗词的意境。

点明词人心中所想的不仅仅是友人的离开,还有国家危难。面对友人离开心中不舍,面对国家朝政,心中十分失望,以及一直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保卫自己家国的心痛之情。词人巧妙的运用结构的设计,让诗词不断变化,看似充满矛盾,实则深邃沉重,回味绵长。

词中表现出了他在人与时空之间的关系,面对日出日落只能无奈接受,不能做出丝毫改变,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于自己和家国之间关系的思考。词人满腔热血,想要报效国家,然而时局不定,一直无法得到朝堂的重任,面对萎靡的朝堂,他的心中如同面对无法改变的时空一般,有心无力的心痛之情。

二、《忆王孙·秋江送别》诗词出处

辛弃疾这首词,完全是用了前人的创作,用古人创作出来的名句,表达词人心中的感情。虽然是直接利用了古人的词句,但是辛弃疾利用自己见解,让这首词赋予了不一样的情感。辛弃疾用第一句点明创作目的的词句出自《楚辞》。

原句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在原句中,这句词就是用来表达送别的句子,词人善于将秋天和送别联系在一起,致使后人每每想到秋天,便是凄凉之情,悲凉之感。

第二句的出处在《九歌·少司命》中,原句是“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表达的感情则是悲哀和欢乐是相对应的,辛弃疾在利用这句时,表达的是对友人离开之后的悲伤。

第三句则是出自《九日齐山登高》,原句是:“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杜牧用这句诗表达的是用“不用”表达的不是没用,而是无须有,他想通过节日的醉酒,来掩盖自己的长期积于胸中的郁闷和人生迟暮的感慨。

第四句出自于《陌上花三首》,原句是:“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苏轼由眼前的事物,联想到过往的人事,如此用来寄托他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之情。

第五句出自于《汾阴行》,原句是:“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李峤对时空的议论,发出今夕盛衰无常的感慨,物是人非,唯有秋雁年年要向南飞去。辛弃疾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将传统共同的悲伤,集中在一起使用,非但没有让词句间充满矛盾,反而让句与句之间相得益彰,更加精妙。

这首词在结构上,虽然是应用原句,但是却是将每一句的意思更加升华的组合在一起,若非文化集大成者,随意组合前人的诗句便会造成语意不同,意境不和的现象,足以见得,辛弃疾在文学上的造诣。

三、集句诗词文化

“集句”在诗词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一种写作手法。最早尝试的晋朝的傅咸,他利用《诗经》中的句子,创作成诗,于是后人纷纷效仿,便成为了一种创作手法。“集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宋朝最为流行,比如辛弃疾的这首《忆王孙·秋江送别》就是完全利用了“集句”手法。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北宋的王安石,南宋的文天祥,他们都善于将“集句”放在自己的诗词中,让诗句到达更深层次的境界。当然,有一部分文人十分排斥这样的诗词创作手法,认为这就好比是抄袭,没有自己的水平在里面,抄袭来的是没有价值所言的。

文人在评价辛弃疾的那首词时,认为有失得体,文人最注重的应该就是文学上的独立性,公然抄袭是可耻的。然而,实际上,辛弃疾的这首诗利用是当时最流行“集句”法,或许对于当时的人来说,算不算抄袭还存在很大的争议。

其实“集句”法就如同现在我们所说的句子摘抄,只不过古人使用的是诗、词、歌、赋,而我们多了一些白话文。总体而言,“集句”法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了文化一种交融,更加多元化。

结语:

辛弃疾的这首《忆王孙·秋江送别》,只有短短五句,句句都有出处。虽然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抄袭”前人的诗词,但是在其存在的意义上,可以看出其中不凡的意蕴。在这首词中,辛弃疾表面上是表达出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送别时的悲伤,实际上却是表达了词人对于宋廷的失望。

面对如此颓靡的南宋朝堂,词人虽然心中想为家国作出自己的战绩,奈何君主不赏识,朝中官吏也是同流合污,导致辛弃疾报国无门,心中悲愤。最后,对于辛弃疾“集词”的做法,在古代是被允许的。在创作这首词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更加丰富的文化水平,所以是可以认为不算抄袭。

虽然今人解读起来引发了一定的争议,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是“抄袭之作”。但作者看来,这完全是是他们站在了现代的角度去看问题,毕竟在古代是允许诗词“集句”的。当然,今时不同往日,今人们倡导文化版权,抄袭为耻,所以我们才应该更加尊重文化原创。

为什么积阴德可逆天改命,那做阳善之事有何不同?
一、何为阴德?

经常有很多信众会问什么是阴德,积阴德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早在汉代的道教经典《淮南子·人间训》就有:“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阴行者必有昭名。”

积阴德是道教天道承负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广积阴德必将得到神灵的赐福。

阴德,是指不被人知道,不是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就是你做了善事好事别人不知道,就叫阴德。

对于阴德,民间称之为阴骘,道教劝善书中就有《文昌帝君阴骘文》。无论人们做好事或坏事,都会报应在自己和亲属身上的,正是近在己身,远在儿孙。

在《易经》中有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多做好事,而不沽名钓誉,才是阴德。

二、阴德与阳德

图片

善行,都是积善。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德有阳德与阴德之分。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阴德是隐藏的德行,与阳善的公开行善是相反的。

在阴德的阐述中,佛教以因果业力解释,而道教则用承负解说,二者之间虽有差异,但劝人向善的动机总是一致的。

修善最重要的是出于真诚而无所求,这是真善。

阴德就是无所求的成就好事;阴德就是面对他人的冷漠、奚落、歧视,心不罣碍;阴德就如《赵氏孤儿》里舍身救赵武的公孙杵臼,以及牺牲亲生儿子的程婴,他们扶忠除奸不求回馈的阴德,令人称扬。

古人的“怜蛾不点灯,为鼠常留饭”是积阴德;分粥赈饥是积阴德;筑桥铺路、凿井引水、点灯施茶、捐棺义葬、急难救助是积阴德;功成不居、不称己善、不扬人过更是阴德;见人危急,勇于搭救;甚至随手捡起地上垃圾,使人不致滑倒,也是阴德;乃至于给人喜悦的面容,令郁闷者一笑解千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心、用心,让领导者安心、同事们欢心,都是积阴德。

积阴德是“给人”,但不为人所知,是“为人”但不为人所明,阴德就如播种,只要播土下种,就不怕将来没有收成的机会。

三、积阴德的五种福报

图片

1
远离魔障
《悟真篇》中说:“若非积行修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道光曰:魔障在彼,修持在我。阴德既宏,灵丹可冀。”

如果人想修道,但是缺少阴德,一修就会有群魔阻道,而有阴德深厚,就金丹有望。

2
贵人相助
《唐太古妙应孙真人福寿论》中说:“人若奉阴德而不欺者,圣人知之,贤人护之,天乃爱之,人以悦之,鬼神敬之,居其富而不失其富,居其贵而不失其贵,祸不及也,寿不折矣,攻劫之患去矣,水火之灾除矣,必可保生全天寿矣。”

如果你想保持你的富贵,或者是你想过的好一些,则需要积累阴德,这样才能得贵人相助,得上天帮忙。

3
子孙昌荣,远离恶道
《吕祖全书》中说:“为善事者,必享福报;积阴德者,子孙荣昌。不殄天物,不肆盗淫,不毁正教,善事也。救死扶伤,急人患难,无纵隐,贼阴德也。不作善事,不积阴德,则恶道无所不入矣!”

阴德深厚,子孙才能昌盛,而积累阴德的方法有不殄天物,不肆盗淫,不毁正教,救死扶伤,急人患难。如做人无恻隐之心则毁伤阴德,这时恶道就会接近你。

4
降服恶鬼
《真仙真指语录》中说:“阴德伏鬼,阳德伏人。”人有阴德鬼邪惧怕!

5
能避祸患
《玄天上帝百字圣号》中说:“君家阴德合天门,岁小淹留祸不侵。”人有阴德自然可以远离祸患,接近福报。

四、积阴德与积阳德的区别

图片

或许有朋友要问,积阳德行不行?能否也有好效果?

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

阴德是做好事而不为人们所知道,上天会加以赐福;而阳善则是做好事让人们知道,得到群众的称赞而享有盛名。

有人会说,阳善享有名声,得到掌声、恭敬、礼赞、鲜花、媒体上刊登事迹,闪光灯聚集在身上,不是很好的事吗?

这个“名声”,确实也算是一种福报,但是这个“名”,却是老天希望大家能戒除的。为什么呢?

因为“名”也是消耗福报的一种方式,做了善事,宣扬功德、炫耀自己,功德往往被损耗,好像钱花出去钱就没了,你把这个“名气”的福享了,也就等于消耗了部分福报。

所以说阳善只是得到一个形式,这个福报你一用没了,而且这个“名”,老天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

人世间享有盛名,但言过其实的,大多会有奇祸。现今社会我们仔细去观察,会发现很多现世报。知名度很高的人,如果他没有实德,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灾祸。

名誉超过了实际的功德,就有奇祸,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念头不正!都是“求名”的心。努力了半天,就希望别人宣扬一下。做善得祸,就是这么来的。

我们自己好好检查一下,做善求名,我们求名的那个心,是想得到“恰如其分”的那个名,还是“名过其实”的那个名?

“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相反,一个人清白无辜,被人恶骂,被人冤枉,看起来委屈,殊不知他无始劫以来的罪障都报掉了,子孙往往很发达。公众号嗣汉天师府,宋朝的大政治家司马光说得再透彻不过了:“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所以,阴阳之际很微妙。“阴阳之际”讲的是循环的道理,“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盛极肯定是衰,显耀至极是祸患。

五、广积阴德,命运必转

图片

阴德,即上德;阳德,即下德。

上德之人,人前背后言行一致,不欺暗室,不愧屋漏,可以“慎独”。下德之人,行善功利心重,斤斤计较,念念不忘,是小善。至于虚情假意行善,做做表面文章的,那就是伪善了,所以《道德经》说:“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许多圣贤先人告诉我们,积阴德、积善果,那永远都是你的,别人是偷不去、抢不走的。

你阴德积得久,积得多了,后面的福报也大,甚至还会福泽你的子孙。所以我们做些好事,最好不要宣扬自已,故意让别人知道的道理就在这里。

阴德不是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这样得的福报才大。积阳德别人知道了,善德不如阴德积得住和留得住。

如果修心、修行不够,或造点小恶,随修随报,到后来好的善果就没有了。

所以只有多积阴德,德才能积得住,也留得住。

俗话说:“人做善行,人做善事,天地良知,必有福报”。所谓的善行善事,指的就是积德。人积德越多,福报也就越大。

《太上感应篇》说:"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

一个人命运的好坏,与平常自心的善恶与积德结缘有关。修善积德,就是为自己创造善因善缘、获福灭罪的机会;祸稔恶盈,就是为自己造作恶因恶缘、轮回受苦的因缘。

古训言:“立荣名不如种隐德。”创造好的荣誉、高的地位、不如培植阴德。所以在很多情况下,要改变命运,就看你如何积阴德了。

#命运[超话]##易道人生##人生哲理##人生感悟#

为什么积阴德可逆天改命,那做阳善之事有何不同?
一、何为阴德?

经常有很多信众会问什么是阴德,积阴德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早在汉代的道教经典《淮南子·人间训》就有:“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阴行者必有昭名。”

积阴德是道教天道承负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广积阴德必将得到神灵的赐福。

阴德,是指不被人知道,不是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就是你做了善事好事别人不知道,就叫阴德。

对于阴德,民间称之为阴骘,道教劝善书中就有《文昌帝君阴骘文》。无论人们做好事或坏事,都会报应在自己和亲属身上的,正是近在己身,远在儿孙。

在《易经》中有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多做好事,而不沽名钓誉,才是阴德。

二、阴德与阳德

图片

善行,都是积善。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德有阳德与阴德之分。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阴德是隐藏的德行,与阳善的公开行善是相反的。

在阴德的阐述中,佛教以因果业力解释,而道教则用承负解说,二者之间虽有差异,但劝人向善的动机总是一致的。

修善最重要的是出于真诚而无所求,这是真善。

阴德就是无所求的成就好事;阴德就是面对他人的冷漠、奚落、歧视,心不罣碍;阴德就如《赵氏孤儿》里舍身救赵武的公孙杵臼,以及牺牲亲生儿子的程婴,他们扶忠除奸不求回馈的阴德,令人称扬。

古人的“怜蛾不点灯,为鼠常留饭”是积阴德;分粥赈饥是积阴德;筑桥铺路、凿井引水、点灯施茶、捐棺义葬、急难救助是积阴德;功成不居、不称己善、不扬人过更是阴德;见人危急,勇于搭救;甚至随手捡起地上垃圾,使人不致滑倒,也是阴德;乃至于给人喜悦的面容,令郁闷者一笑解千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心、用心,让领导者安心、同事们欢心,都是积阴德。

积阴德是“给人”,但不为人所知,是“为人”但不为人所明,阴德就如播种,只要播土下种,就不怕将来没有收成的机会。

三、积阴德的五种福报

图片

1
远离魔障
《悟真篇》中说:“若非积行修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道光曰:魔障在彼,修持在我。阴德既宏,灵丹可冀。”

如果人想修道,但是缺少阴德,一修就会有群魔阻道,而有阴德深厚,就金丹有望。

2
贵人相助
《唐太古妙应孙真人福寿论》中说:“人若奉阴德而不欺者,圣人知之,贤人护之,天乃爱之,人以悦之,鬼神敬之,居其富而不失其富,居其贵而不失其贵,祸不及也,寿不折矣,攻劫之患去矣,水火之灾除矣,必可保生全天寿矣。”

如果你想保持你的富贵,或者是你想过的好一些,则需要积累阴德,这样才能得贵人相助,得上天帮忙。

3
子孙昌荣,远离恶道
《吕祖全书》中说:“为善事者,必享福报;积阴德者,子孙荣昌。不殄天物,不肆盗淫,不毁正教,善事也。救死扶伤,急人患难,无纵隐,贼阴德也。不作善事,不积阴德,则恶道无所不入矣!”

阴德深厚,子孙才能昌盛,而积累阴德的方法有不殄天物,不肆盗淫,不毁正教,救死扶伤,急人患难。如做人无恻隐之心则毁伤阴德,这时恶道就会接近你。

4
降服恶鬼
《真仙真指语录》中说:“阴德伏鬼,阳德伏人。”人有阴德鬼邪惧怕!

5
能避祸患
《玄天上帝百字圣号》中说:“君家阴德合天门,岁小淹留祸不侵。”人有阴德自然可以远离祸患,接近福报。

四、积阴德与积阳德的区别

图片

或许有朋友要问,积阳德行不行?能否也有好效果?

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

阴德是做好事而不为人们所知道,上天会加以赐福;而阳善则是做好事让人们知道,得到群众的称赞而享有盛名。

有人会说,阳善享有名声,得到掌声、恭敬、礼赞、鲜花、媒体上刊登事迹,闪光灯聚集在身上,不是很好的事吗?

这个“名声”,确实也算是一种福报,但是这个“名”,却是老天希望大家能戒除的。为什么呢?

因为“名”也是消耗福报的一种方式,做了善事,宣扬功德、炫耀自己,功德往往被损耗,好像钱花出去钱就没了,你把这个“名气”的福享了,也就等于消耗了部分福报。

所以说阳善只是得到一个形式,这个福报你一用没了,而且这个“名”,老天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

人世间享有盛名,但言过其实的,大多会有奇祸。现今社会我们仔细去观察,会发现很多现世报。知名度很高的人,如果他没有实德,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灾祸。

名誉超过了实际的功德,就有奇祸,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念头不正!都是“求名”的心。努力了半天,就希望别人宣扬一下。做善得祸,就是这么来的。

我们自己好好检查一下,做善求名,我们求名的那个心,是想得到“恰如其分”的那个名,还是“名过其实”的那个名?

“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相反,一个人清白无辜,被人恶骂,被人冤枉,看起来委屈,殊不知他无始劫以来的罪障都报掉了,子孙往往很发达。公众号嗣汉天师府,宋朝的大政治家司马光说得再透彻不过了:“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所以,阴阳之际很微妙。“阴阳之际”讲的是循环的道理,“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盛极肯定是衰,显耀至极是祸患。

五、广积阴德,命运必转

图片

阴德,即上德;阳德,即下德。

上德之人,人前背后言行一致,不欺暗室,不愧屋漏,可以“慎独”。下德之人,行善功利心重,斤斤计较,念念不忘,是小善。至于虚情假意行善,做做表面文章的,那就是伪善了,所以《道德经》说:“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许多圣贤先人告诉我们,积阴德、积善果,那永远都是你的,别人是偷不去、抢不走的。

你阴德积得久,积得多了,后面的福报也大,甚至还会福泽你的子孙。所以我们做些好事,最好不要宣扬自已,故意让别人知道的道理就在这里。

阴德不是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这样得的福报才大。积阳德别人知道了,善德不如阴德积得住和留得住。

如果修心、修行不够,或造点小恶,随修随报,到后来好的善果就没有了。

所以只有多积阴德,德才能积得住,也留得住。

俗话说:“人做善行,人做善事,天地良知,必有福报”。所谓的善行善事,指的就是积德。人积德越多,福报也就越大。

《太上感应篇》说:"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

一个人命运的好坏,与平常自心的善恶与积德结缘有关。修善积德,就是为自己创造善因善缘、获福灭罪的机会;祸稔恶盈,就是为自己造作恶因恶缘、轮回受苦的因缘。

古训言:“立荣名不如种隐德。”创造好的荣誉、高的地位、不如培植阴德。所以在很多情况下,要改变命运,就看你如何积阴德了。#命运[超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坐前排又不敢玩手机,就抬起头认真听讲(一门公选课被迫认真听课[摊手])慢慢地和老师也熟络了起来…因为对老师的谈吐很欣赏也十分有共鸣,就加了老师的QQ,刚开始一切
  • #团团微分享#【大同文瀛湖】2021年4月4日,文瀛湖,旧称“文莺湖”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御东新区。。
  • 10首雪中的诗,共品诗中的雪 下雪了,飘絮般零落着,冷且清。为生活而奔波的人们在雪中各自忙碌着,都没时间和心情来好好看一眼这样的雪。想来,我们的先哲们比我们有
  • 那些业绩下滑的个股,是不存在筑底一说的,即便市场行情很好,在股价反弹后,也会再创新低。这样的底部,被动接盘的资金可能有一个反弹就抛售了,很难出现反转,也就很难出
  • 没想到周迅很敬业,在医院简单的处理了一下,就继续投入拍摄中,忍着疼痛拍完了这场戏。”朱亚文曾在一档节目上自爆:自己有很严重的洁癖,上大学的时候,他的床是“禁区”
  • #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 《心斋随笔》第66章[作揖][鲜花] 文 / 乐樵山人 【1】先生非是爱吟诗 南宋诗论家、诗人严羽,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
  • 【匯融藝術進我家· 中國美術】中秋佳節快樂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明·唐寅《嫦娥奔月軸》紙本,設色,123.1x46.0釐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然后他很喜欢油
  • 今天和姐姐一起讨论了婚姻观,觉得挺丧,也挺现实的~所以没有很快睡,现在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才睡。百乐村那么渗人的剧情改成这样[委屈],排排坐鼓巴巴掌的冥婚小儿科(
  • 写给这一段过去 一直想写一点什么,却实在害怕,在今天对我来说特殊的日子里终于下决心写一写也快在心里一年的心里话,时间过得真快呀,如果你没有离开的话,那今天会是我
  • #好看,像在电影院读完了一本书,好处是当你热泪盈眶视线模糊时,看到的不是扭曲变形的文字,而是一句句朴质温柔而又坚定的声音,当大颗大颗的泪珠滚下来不是低在书页上晕
  • #读书##书摘# 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官之不慈民,师之不慈徒,夫之不慈妻,亲之不慈戚,朋之不慈友……此为天下之谓乱也。3、人这辈子千万不要马虎
  • #剑网3[超话]#求助 这里10月份结婚,想问下各位亲友们对唐门有没有什么奇思妙想[作揖]这边是打算舞台背景为断腿堡,(这里炮姐一枚)男友是圈外人,不过他看了我
  • 百合我有地栽和盆栽两种,地栽长得老高,从没想过百合居然能长1米多高,没施过肥,浇水也是想起来才浇,花期短,也就一两周左右,大花,蜜蜂都能召开[哈哈][哈哈][
  • 令人尴尬的是,当你已经知道真相,他却当着你的面撒谎。你说我是跟风,在你骂我的时候开始我就已经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变成了当事人!
  • 今天一早老妈就来电话,说是要早点儿过来,不在家吃饭,她要去朋友家吃包子,过来把昨天准备要烤的腌好的鸡带过来,让我自己烤熟,还把木耳拌好了,给电动车充了会儿电就撤
  • 钱财不如意,容易耗财这个手相不错,四线清晰,且手掌厚实,为人有福之相,木星隆起,为人有上心,只是易偏执,容易钻牛角尖,而且为人心善,城府稍显简单,婚后无离异,掌
  • #肖战#这下好了,更爱他了,可咋整。和老戏骨和影帝比肯定有差距,但影帝和老戏骨也是从年轻的时候走过来的,他那么好学有灵性,不急于证明自己,一步一步踏实的走下去[
  • 渝北排名No.1的猪脚饭软烂入味人均17R‼️-✨这家我收藏了好久的猪脚饭,最近终于有时间去打卡了。老板是一位人很好的大叔,一个劲的问我够吃不,哈哈哈~⚠️注意
  • 就记得一句话,好像是对对方母亲说的,“你儿子比我小,我比你儿子大,这不是很公平么”[挤眼]有一瞬的胸口疼痛,彻背。拼凑出些许觉察,看了看那个痛的领悟,爬起来拉伸
  • 1.“我养你啊”的毒话男人的“我养你”听起来像是一句蕞美的情话,其实上是一句毒话,扼杀了女性的独立能力,到蕞后只能依赖婚姻才能生存。不过,当他惹你生气时,他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