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窗户一捅就破,那人们是如何保护隐私的?古人的智慧令人佩服

窗户是一座房子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房子的眼睛,少了窗户的点缀,房子也会黯然失色。古人迷信风水学,对于窗户的安置与外形十分讲究,认为其与家庭的运势休戚相关。例如,古代风水学指出窗户象征家中人的眼睛,只有时刻保持窗户整洁,家人才能拥有一双明亮、健康的眼睛。

相反,如果窗户藏污纳垢,外形破败不堪,则家人的眼睛也会逐渐变得模糊,导致视力下降。此外,屋主若要站立或者坐在窗户前时,一定要正对窗户。倘若背靠窗户,屋主的文昌运与事业运皆会受到破坏,导致屋主在经营事业上孤立无援,没有任何靠山,无法顺风顺水。

窗户的摆放也格外讲究,窗户不能正对着任何尖锐之物以及烟囱,否则会影响屋主家庭和谐与身体健康。若是出现“尖角煞”,便会导致居住者出现眼部问题。总之,窗户在整栋建筑的风水中都占据了不容忽视的地位。

现如今,为了保护家中隐私,人们开始使用防偷窥玻璃或是悬挂一条窗帘遮掩。然而,在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的古代,人们仅在窗户上糊了一层窗户纸。若是窗外刮风下雨,极有可能将窗纸吹破或是淋湿。

影视剧中常出现用古人手指沾点口水将窗纸捅破并偷窥隐私的画面。这样一来,古人的秘密与隐私不都泄露了吗?

为何不用玻璃做窗户
现如今,玻璃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缺的装饰材料,它被大量应用于玻璃门窗、玻璃幕墙以及房屋中精致的玻璃构件。起初,玻璃只是普通的采光材料;后来,它逐渐演变成可以控光、隔音、防盗、防火、等功效的多功能装饰材料。

如今,玻璃除了被广泛制作成窗户外,也被许多现代建筑物用于玻璃幕墙。通常,玻璃幕墙使用热反射玻璃,可以将室外的风景全部反射至玻璃上,从而达到视觉上的情景交融。既然玻璃的功效如此丰富,为何古代不用玻璃制窗呢?

玻璃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只是发展较缓慢,玻璃所具备的晶莹、绚丽、易碎、不耐高温等特点长期保持一致。我国玻璃的运用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因为在庄淳沟等西周早期墓群中已被挖掘出大量玻璃制品。经考古学者鉴定表明,我国玻璃是运用特殊的原材料制作出来的。

玻璃在古代又被称为“琉璃”,以精美且独特的造型著称。然而,琉璃在古代十分稀缺,琉璃制品通常只会出现在皇家贵族、皇亲国戚等上层阶级的建筑物内,供他们闲暇时欣赏与把玩,而寻常百姓或许一生都难以目睹琉璃的真容,因此琉璃在民间难以盛行。

此外,我国古代的技术人才一般依附于上层阶级,用各式各样的发明来丰富高地位人群的业余生活。即便我国早在汉代就掌握娴熟的玻璃制作方法,但这一技能始终掌握在宫廷内部的工匠手中,且秘不外宣。

再者,中国人自古以来崇尚玉文化,古人会用玉的温厚与润泽来形容翩翩君子,赞美其温和谦逊的美德。然而,玻璃的诸多特点与玉相互吻合,诸如质地温润、色彩缤纷、清脆易碎等,可古人不可能同时崇尚玉石与玻璃。因此,玻璃在民间是罕见且昂贵的,也从未有民间工匠萌发将其制成窗户的想法。

窗户纸的演变史
在古汉语中,“窗”又叫做卤,指的是开设在房屋或车窗上的孔洞,主要作用是疏通空气。而在墙壁上开凿的窗又被称为“牖”,并逐渐演变成用于采光、观望的建筑配件。尽管古人不用玻璃制窗,但他们也发现了不少适合制窗的材料。

远古时期,人们砍伐树干作为房屋的支撑,将树叶覆盖在顶部作为屋顶,再用韧性强的树枝缠绕整个房屋作为防护壁。此时的人类分不清“门”与“窗”的概念,但已有在房屋内开凿小洞通风的意识。先秦时期,王公贵族会利用丝织品或麻纺织物制作窗子。

而平民百姓家一般就设有一个窗框,风雨来临之时便用木板挡在窗口。现存西周青铜器上还绘有当时窗户的样式,即十字棂隔窗。到了唐朝,建筑门窗有了显著的发展。平民百姓家常用的是清一色的直棂窗,或挂布帘遮掩,或用纸将窗子糊成半透明状。

​现存的唐代山西五台山的大殿两侧便设有直棂窗,且窗内裱有冥纸,具有保温的功效。宋朝时期出现了花式窗,丰富多样的花纹结构的出现标志着门窗建筑逐渐走向成熟。元、明、清时期,我国的建筑门窗的发展进入巅峰。

尤其是清朝,官式建筑内便设有槛窗、横披窗、支摘窗、墙窗等多种样式。康熙年间,皇宫内仍用纸来糊窗,此时的玻璃还被用于画画。乾隆年间,广州设立了玻璃工厂,为宫廷提供源源不断的玻璃。而宫内地的部分建筑也开始使用玻璃制窗。

窗户为何不易被捅破
在纸还未被用于糊窗的时期,古人会利用绢来糊窗。“绢”由生丝纺织而成,质地轻薄,柔韧性好,将其封在窗户上,虽然透光性大打折扣,但通风良好。再加上绢不容易破损,糊在窗户上可以使用很久,不用时常更换,更杜绝了用手就能捅破的可能。

​即便用火折或是香火捅洞也不实际,因为绢点燃的烧焦味足够引人注意。倘若用刀割,绢被割时也会发出些许声音,引起屋内人的警惕。因此,用绢糊窗可以有效保障屋主的隐私性。

此外,藤纸也是糊窗的重要材料。藤纸并非普通用于写字作画的纸,而是由藤皮制成、经过特殊加工后的纸,韧性与粗糙程度都大于普通纸。古人在用藤纸糊窗后,还会在其表面刷上一层桐油,目的是达到疏水、强化纸张的效果,即便有人沾水捅窗,也不容易被捅破。

结语:
综上,古人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制窗、糊窗,可见老祖宗的智慧博大精深。其实,即便古人不用坚韧的材料糊窗,也极少会出现偷窥的现象。《论语·颜渊》里提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凡是不符合礼制的事便不能去做。我国乃礼仪之邦,古人尤其讲究礼仪,不论是行走、见面、饮食都蕴含着诸多礼节。因此,大部分古人都能克己复礼,不会去做“偷窥”这种不合礼节又有损颜面的丑事。

花粉带来春天烦恼 专家教你防护妙招

植物花粉分为风媒花粉和虫媒花粉。凡是开得鲜艳的、通过昆虫来授粉的花的花粉,都是虫媒花粉,该类花粉一般不致敏。令人过敏的是风媒花粉,它们可以随风飘散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

  在如今这万物复苏的大好春光里,花丛树影中,总不乏频频举起相机、手机的面孔。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能将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安心收下。

  对于一些特殊的小伙伴,莫说进入花丛赏花,只要进入花粉“射程”,就会一脸通红,皮肤上红斑、丘疹“此起彼伏”;亦或者被花粉诱发鼻炎、哮喘,出现打喷嚏、咳嗽、流鼻涕、流眼泪等症状。

  最近,中国天气网制作的“全国花粉过敏预警地图”走红网络。这幅根据中国气象局3月25日8时数据制作的地图显示,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都处在容易诱发花粉过敏的区域内,山西、陕西、河南、江苏、湖北等省份过敏指数持续走高。而受降雨影响的湖南、江西大部地区的花粉过敏指数明显下降。免受花粉困扰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内蒙古以及西藏等地。

  那么,花粉为何让人过敏?我们又该如何预防、缓解过敏症状?针对上述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为您揭秘。

  过敏并非都是鲜花惹的祸

  “全国花粉过敏预警地图”中处在预警区域的江苏,最近过敏的人数正在增加。

  “3月27日我值班,一下来就来了8个面部过敏的患者,基本都是女性。”3月29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主治医生周林在门诊忙得不可开交,“每年这个季节以及八九月份,面部过敏的患者都会明显增多。”

  资料显示,花粉是自然界中植物的雄性细胞,因物种各不相同,其大小、形状、结构千差万别,绝大多数以微米为单位计量。草长莺飞的春季,植物开花散叶,花粉便在微风、蝴蝶、蜜蜂的助力下飞散到空气中,让植物得以繁衍生息。

  提起花粉过敏,不少人以为“这都是鲜花惹的祸”,实则不然。

  “花粉过敏原有三大类:一类是春季的树木花粉,一类是春夏季的禾本科花粉,一类是秋季的杂草花粉。”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程雷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植物花粉分为风媒花粉和虫媒花粉。凡是开得鲜艳的、通过昆虫来授粉的花的花粉,都是虫媒花粉,该类花粉一般不致敏。令人过敏的是风媒花粉,它们可以随风飘散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

  相关专家表示,风媒花粉个头小,小到肉眼看不见,很轻,数量也多。风一吹,花粉在空气中大量飘浮,人接触和吸入后很容易致敏。

  花粉是空气中的“常客”。“春季树木花粉一般从三四月份开始飘散,而后禾本科花粉上场,秋季杂草花粉一般在八九月份出现,局部地区即便到十一月份仍有花粉飘散。”程雷说。

  这些“身份”不同的花粉,其来源也各异。

  介绍,就春季树木花粉来说,北方地区的致敏花粉主要来自杨树、柳树、桦树、榛树,而南方地区的致敏花粉则多来自杨树、柳树、柏树、松树。而具体到南京市,乃至我国华东地区,其主要的致敏花粉来自法国梧桐,它们一般从四月中旬开始飘散花粉,会一直持续到五月上旬。春夏季的禾本科花粉,主要是来自鸭茅等牧草。

  “我国最常见的秋季致敏杂草花粉主要来自蒿草、豚草、葎草,其中蒿草多见于黄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也有,但相对较少。”程雷说。

  环境因素加重花粉过敏症状

  细看“全国花粉过敏预警地图”,各个地区的花粉过敏指数不尽相同。造成各地过敏指数不同的原因,除了各地致敏花粉来源植物分布不同外,气候、气温差异也是重要原因。

  表示,植物开花的时间主要与气温密切相关。“比如说某年气温回暖比较晚,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低超过1摄氏度,此时花粉开始飘散的时间就会比较晚,会比往年推迟5到8天,甚至推迟10天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气温差异在0.5摄氏度范围内,影响就不大。”程雷说。

  “此外,也有研究表明,空气污染会加重花粉过敏症状。”程雷说,近年来由于部分地区空气污染,季节性花粉过敏症和常年性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有些人甚至会两种病叠加。

  “总体来说,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在过去20年间的发病率增幅超过100%,例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的发病率上升很明显。环境的变化以及环境与基因的相互作用,导致患该类疾病的人数增加。”程雷说,此外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也会导致患过敏性疾病的人数增加。

  “如果花粉飘散的持续时间长,一些患者的呼吸道过敏性症状可能会持续1至3个月,特别是在花粉浓度高的那两三周,症状会非常严重。”程雷说。

  这些过敏体质的易感人群,如果再遇上“天公”助力,那就更是苦不堪言。“如果遇到晴朗的大风天,花粉会飘散得更快,过敏的人数就会更多。过敏反应表现在面部,就是长红斑、丘疹,皮肤有瘙痒感。”周林说。

  佩戴口罩、护目镜等可预防

  面对大自然这份略带挑战的馈赠,过敏人群不必草木皆兵,但也要防患于未然。

  建议,要像关注天气预报一样关注花粉传播的监测、预报信息,在花粉传播时,出门要戴好口罩,最好是戴N95或者KN95口罩,以阻隔一些颗粒较小的花粉。

  “结膜炎患者,还要戴护目镜,一般的眼镜不行,眼镜四周需要密封。”程雷说。

  建议,过敏人群出门还需戴帽子、穿长袖外套,回家后衣服要及时洗,尽量不要放在室外晾晒,门窗也要尽量少开。“大家还可以尝试使用花粉阻隔剂,出门前将其涂在鼻腔里,可以在鼻腔黏膜中形成保护膜,避免花粉与人体的肥大细胞接触,诱发过敏。面部过敏患者还可以用生理盐水湿敷面部,每次15分钟、早晚各一次。”周林说。

  建议,大家可以多吃维生素C、多锻炼身体,以增强抵抗力。“门诊中,我们发现适当运动,可以降低过敏症状的复发概率。”她说。

  “预防为先、预防为主。”程雷表示,花粉过敏患者还可以根据自己往年发病时间,在发病前的2至3周,提前开始吃相关药物或者使用鼻喷激素。例如南京地区不少患者会在4月20日左右出现鼻眼症状,那么在4月初到4月上旬这段时间,有需要的过敏人群就要开始进行预防性治疗,以缓解症状或者压制症状。

人为什么会做恶梦?当心魂魄外游中鬼邪!(附道教辟恶梦法)

圣手道医 今天





01

做梦是一个重要的日常生活现象,数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我国虽然从上个世纪中期才正式开始产生专门的梦学,但实际上,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无论是儒、释、道,还是中医学,都已形成了以“占梦”、“攘梦”等为主要内容的一整套系统的梦的理论。

道教对于恶梦形成机制的认识以及“辟恶梦”之法的运用,有其独到之处,而且对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也产生过较为积极的影响。因此,研究道教的辟恶梦之法,既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传统梦学理论的认识。

中国古代对于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人们为了占梦而分“六梦”:“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日思梦,四日痞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

汉郑玄注“正梦”曰:“无所感动,平安自梦’;注“噩梦”曰:“惊愕而梦’;注“思梦”日:“觉时所思念之而梦’;注“痞梦”曰:“觉时道之而梦”;注“喜梦”曰:“喜悦而梦”;注“惧梦”曰:“恐惧而梦”。

“六梦”的划分在中国传统梦文化中影响深远,而郑玄的注解则明确地解说了梦的形成机制。

《周礼》之后,汉代王符在“六梦”的基础上又将梦做了更为细致的划分,指出:“凡梦,有直,有象,有精,有想,有人,有感,有时,有反,有病,有性。”后来,隋唐时期名医杨上善从临床的角度,删繁就简。

将梦归纳为“征梦”、“想梦”、“病梦”三种,指出:“凡梦有三种:人有吉凶,先见于梦,此征梦也;思想情深,因之见梦,此为想梦也;因其所病,见之于梦,此为病梦也。”

这些有关梦的不同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对于梦的研究的不断深入。“梦想”一词,往往与浪漫和美好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梦并不全是美梦,正如古人所分析的那样,日常之梦除了“正梦”、“喜梦”之外,还有“噩梦”、“惧梦”等令人惊恐的梦,这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恶梦。因此,人们在享受美梦所带来的快乐之余,时常也会受到恶梦的惊吓,很多人的正常生活甚至还会因而受到不小的困扰。

恶梦又称作“噩梦”、“梦魔”,古人也有“卒魔”、“魔不痞”等说法。现代医学将恶梦又名为“梦中焦虑发作”,因为做恶梦的人在梦中及惊醒之后常常会伴有严重焦虑和恐惧。



02

中国历史上关于恶梦的这类记载较多,最早的记载如《左传》:“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坏大户及寝门而人。公惧,人于室。又坏户。公觉。”

所谓“大厉”就是指通常所说的鬼怪。晋侯梦见被一个披头散发,捶着胸脯跳跃而人的厉鬼追打,在他惊醒之后不由得恐惧万分,竟在几个月后因此而命丧黄泉。

此外,《周礼》等其他古籍中也有不少关于恶梦的记载。这说明古人对于恶梦已经有了较为深人的观察。关于恶梦的起因,如前所引,郑玄认为,恶梦是由于白日里突然受到惊吓或因心怀恐惧所引起的。对此,先秦道家以及后来的道教则提出了全然不同的观点。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列子》,在借鉴和吸收《周礼》“六梦”思想的基础上,对于恶梦的成因重新做了解释。他说:此六者,神所交也。不识感变之所起者,事至则惑其所由然;识感变之所起者,事至则知其所由然。知其所由然,则无所但。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故阴气壮,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壮,则梦涉大火而烙炳;阴阳俱壮,则梦生杀。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是以以浮虚为疾者,则梦扬;以沈实为疾者,则梦溺。籍带而寝则梦蛇,飞鸟街发则梦飞。

在《列子》看来,人做怎样的梦,与人的身体状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际遇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人体内阴阳之气不协调、不适度,就有可能梦到恐怖的水火之灾或者生杀之难等,从而形成恶梦。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中也有相似的说法:“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又如:“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籍籍”。

到了晋代,葛洪则用所谓“魂魄”之说来解释恶梦的产生,认为恶梦的产生是由于魂魄外游被邪物所拘执,想要回归人体而不得所造成的。他说:“魔卧寐不痞者,皆魂魄外游为邪所执录,欲还未得所。忌火照,火照遂不复人,而有灯光中魔者,是本由明出,但不反身中故耳。”葛洪不仅以道教的方式解释了恶梦的形成机制,同时也指出了防范恶梦的一些禁忌。这对后世道教形成完整的辟恶梦之法具有重要的影响。



03

道教较为系统的辟恶梦之法大致形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其一:东晋上清派道书《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中载有“太素真人教始学者辟恶梦法”:若数遇恶梦者,一曰魄妖,二曰心试,三曰尸贼,此有厌消之方也。若梦觉,便起坐,以左手第二指捻人中三七过,啄齿三七通,而微祝曰:“大洞真玄,长炼三魂,常守七魄,第一魂速守七魄,第二魂速守泥丸,第三魂守心节度,速启太素三元君。某向遇不祥之梦,是七魄游尸来协万邪之源,急召桃康护命,上告帝君。五老九真,皆守体门。黄阔神师,紫户将军,把钱握铃,消灭恶津,反凶成吉,生死无缘。”

毕,又卧,必获善应,向造为恶梦之悉,则受闭于三关之下也。三年之后,帷感应而有梦也。梦皆如见将来之明审也,略无复恶梦,仍无不祥之想也。若夜遇善梦者,吉。应好梦而心中自以为佳,则吉感也。卧觉,当摩目二七遍,急闭目以两手掌从内向外摩之,叩齿二七,而微祝曰:“太上高精,三五丹灵,蜂宫明彻,吉感告情,三元守魄,天皇授经,所向谐合,飞仙上清,常与玉真,俱会紫庭。”毕,此大洞秘诀,以传于始涉津流者也。

这段“辟恶梦法”首先说明了造成恶梦的三个主要原因:魄妖、心试或尸贼,并认为,“遇不祥之梦,是七魄游尸来协万邪之源”,也就是说,恶梦是由于人的心以及魂魄中了鬼邪而造成的。这一关于恶梦形成原因的解释,与葛洪的说法如出一辙。

重要的是,这里还阐述了辟恶梦的具体做法:按摩有关穴位或身体部位,“以左手第二指捻人中三七过,啄齿三七通”,“摩目二七遍,急闭目以两手掌从内向外摩之,叩齿二七”;同时,默念祝词,祈求神灵,驱邪还魂。此外,这段“辟恶梦法”还阐述了求得善梦的做法。

其二:南朝宋灵宝派道书《洞玄灵宝道学科仪》中载有“解恶梦品”:

凡是道学,当知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炼心未精,六识缘境,日以心斗,招得恶梦。若道士、女官及外众男女,遇恶梦时,当长跪,向北方启太上大道君,言其状,乞得返凶为吉,返祸成福,密呢曰:“太真玉女,侍真卫魂,三宫金童,来守生门,化恶返善,上书三光,使我长生,乘景驾云。”呢毕,咽唾七过,“尸齿七通,返枕更卧,凶邪消化,返祸为福。梦忏所见非常,懊无语人,不言则吉,论之则凶,不论不言,万代无患也。

这段“解恶梦品”认为,养生的最高境界其实是无梦,而恶梦的发生则是缘于心性修炼不精、平日里受到了鬼邪的侵扰而招致。显然,灵宝派的这一有关恶梦形成机制的解释,与上清派有着一定的区别。

但是,在辟恶梦之法方面,两派则大同小异,或是默念咒语,祈求神灵,或是“咽唾七过,叩齿七通”。需要指出的是,“解恶梦品”还认为,恶梦醒来之后必须“慎无语人”,不得告诉他人,否则就会有凶险。

其三,南朝梁道士陶弘景在治疗恶梦方面,总结了以往道教的辟恶梦之法。

他的《真浩》记录了上述“太素真人教始学者辟恶梦法”,并且发挥了《洞玄灵宝道学科仪》“解恶梦品”中所谓恶梦“不言则吉,论之则凶”的思想,指出:“善梦可说,恶梦默之,则养性延年也。”

与此同时,陶弘景还十分重视用药物治疗恶梦。《真浩》记载:“枕察香一具于颈间,辟水注之来,绝恶梦矣。常存三关佳也。”应当说,陶弘景是较早提出应用赓香治疗恶梦的道教医学家。除此之外,由葛洪所撰、经陶弘景增补而成的现存的《肘后备急方》中还有用其他药物治疗恶梦的诸多药方,如:“带雄黄,男左女右’;“以虎头枕’;“取雄黄如枣核,系左腋下”;“作犀角枕”;“以青木香内枕中,并带之”等等。

从东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辟恶梦之法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道教的辟恶梦之法大致包括四个方面:其一,默念咒语,祈求神灵;其二,“叩齿”、“咽液”,按摩有关穴位或身体部位;其三,运用某种药物;其四,“慎无语人”。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道教的辟恶梦之法实际上成为道教治疗恶梦的基本法则,并在后世得到传承。



04

道教的辟恶梦之法,属于道教医学的内容,这其中既有属于道教方面的方术,又有属于医学方面的疗法。重要的是,道教辟恶梦之法中的一些内容或思想为古代中医学所汲取。

陶弘景运用赓香来防止做恶梦的方法,在古代中医的一些经典著作中多次被引用。唐代王熹所撰《外台秘要方》有“人喜魔及恶梦者方”,其中之一就是“枕赓香一分于头边。”

宋代张果在所著《医说》中也说:“置庸枕中可绝恶。”明代周王朱楠撰《普济方》,其中“治魔及恶梦”中提到:“用赓香不拘多少,安头边,佳。又灌香少许在口中。”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载:察香“佩服及置枕间辟恶梦”。

由此观之,陶弘景所采取的安放赓香于枕边以辟恶梦的方法,在我国古老的中医传统中已成为了公认的良方。

除用察香之外,道教还有采用丹砂以辟恶梦的方法,而且也为古代中医所运用,并深信不疑。张呆在《医说》里就说道:“钱巫少卿忽夜多恶梦,但就枕便成,辄通夕不止。后因赴官,经汉上与邓州推官胡用之相遇,骤中同宿,遂说近日多梦,虑非吉兆。胡曰:昔当如此,惊怕特甚,有道士教戴丹砂。初任辰州推官,求得灵砂,双箭链者戴之,不涉旬即验,四五年不复有梦,至今秘惜。因解髻中一绛纱袋遗之。

即夕无梦,神魂安静,《真浩》及他道书多载丹砂辟恶,岂不信然。”而且,这一记载还出现在《本草纲目》等其他医学典籍里。这说明道教用丹砂辟除恶梦的做法,也被历代医家所广泛接受。

此外,存于《肘后备急方》中的道教辟恶梦之法所用的其他诸多药方,也为后来许多医家所汲取。

唐代名医孙思邀在其所撰《备急千金要方》中论及辟恶梦的方法,指出:“夜梦恶,不须说,旦以水面东方嘿之,叹日:恶梦着草木,好梦成宝玉。即无咎矣。又梦之善恶,并勿说为吉。”



05

这里所谓“夜梦恶,不须说”,实际上就是汲取了道教“慎无语人”的思想,而且,孙思邀还运用咒语“恶梦着草木,好梦成宝玉”。用这一咒语治疗恶梦的方法,为后世医家所接受。而事实上,这与道教辟恶梦之法运用咒语,虽内容有所不同,但其功效是一致的,概属于心理疗法之类。

“叩齿”、“咽液”是道教辟恶梦之法中的重要内容,其实,这也是道教重要的养生之方,并被古代中医所采纳。隋代巢元方所撰《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引《养生方》云:“《仙经》治百病之道,叩齿二七过,辄咽气二七过,如三百通乃止,为之二十日,邪气悉去;六十日,小病愈;百日,大病除,三蛊伏尸皆去,面体光泽。”

综上所述,作为道教医学的组成部分,道教辟恶梦之法虽然有其宗教的内涵,采纳了道教方术,但其中也有属于医学方面的内容,并被古代中医学所汲取,因而对于古代中医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当然,道教辟恶梦之法中的一些方法,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有些药方尚需做进一步的研究。比如《肘后备急方》载:“人喜魔及恶梦者,取火死灰,著履中,合枕。”唐代王煮《外台秘要方》则载:“取烧死人灰,著履中,令枕之。”仁川宋代医药学家唐慎微的《证类本草》也载:“取火烧死者灰,著枕中、履中。”今天如果用这样的药方治疗恶梦,也许还会适得其反。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天猫11.11 ,打开支付宝搜索:7761980,每天可领1次】 如果你也喜欢像汪涵一样戴个没有镜片的眼镜,那么这个空心的手表也同样适合你。恭喜上周毕业学生
  • 并能帮助我们在完全不同的书本中找到有趣的关联。!
  • 这个风格您是否也喜欢[鲜花]#西安嘉沐禾装修[超话]##加油中国# 实用又不失时尚的北欧风,灰色是主色调,高级感;小沙发和绿植的色调遥相呼应,房间瞬间明快了许多
  • [心]We get inspiration in travel, and the design is reflected in the furniture. E
  • ! 好想两个崽崽!
  • 我是一个很需要精神世界的人,有很多想法不太擅长去和别人沟通交流,所以在我空闲时间或者有压力的时候,就喜欢看电影看电视剧,这是我喜欢的排解方式,我觉得看着电影里面
  • 给大家看一眼当年还不是苏王而且二五仔素质满点【有你这么说自己本命的吗】的dw老天,和已经成为苏王的dw老天。我是出道团饭,但是我的确本命伯贤,被女化的又大多数是
  • 我很喜欢天快黑的小村子,尤其是山间那种,有流水,有蟾叫,有坐在门口的老奶奶,远远的会看到星星点点的灯光,小时候待过的村子就是这样的……夏夜,奶奶会拿着蒲扇,我就
  • 我有的时候吐槽小鲁会发在微博上因为微信要屏蔽太多人太麻烦但是我又想小鲁都不怎么玩微博那我吐槽他岂不是白费功夫后来我想通了如果你经常用的社交软件你男朋友都不会时不
  • #肖战[超话]#出道1314天快乐[em]e401148[/em]虽然我才喜欢你半年吧,但是我想说我也是和你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人了,其实很多人都不理解追星的人
  • 她和她的朋友露西·伯恩和其他朋友,成立了全国妇女党,她们每天有三名女性在白宫前高举标语,经过7年的努力,于1920年促使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女性投票权的法案。她和她
  • #电视剧余生请多指教[超话]##肖战余生请多指教##杨紫林之校# 不如快乐安利正向输出[憧憬][憧憬][给力][给力][给力][给力]不混“饭圈”的不大理解“饭
  • 琴瑟在御,余音袅袅,时间的对垒,古往今来的诉说。可惜真的我对那地方实在没什么印象了,我其实不是在实写那地方的景致,而是在说,你只要有情调,你的心就是"遇龙河"罢
  • 「怎么在网上赚钱」「赚钱小游戏」「手机APP赚钱」母安嫡匮[色][拳头]阑拖辟颐蹈悸荒乖人生如弯弯曲曲的水路世事似重重叠叠的山爱乐观就是进取的水路乐观就是生命的
  • )不过知道的人还是会知道:一个顶级音综节目终于直接对音乐下手了。!
  • 大型扩关完之后发照片是我的传统 但是我没有新照片 就随便找几张引起一下美女们的注意 长话短说就是我叫雨天 你也可以叫我鹿鹿 是个追星少女 平时首页除了日常和照
  • 《庄子》曰:“古之真人,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庄子说,古之真人,他的思想专一于道,容貌凝寂安闲,额头
  • ”最后她还是不会做。 伯尔尼老城是熊之城,熊象征着伯尔尼,所以这三只棕熊:妈妈比约克(Björk)爸爸小芬芬(Finn)和宝贝闺女乌西娜(Ursina)就是伯尔
  • 郑某今天又是我的快乐源泉图12是今天两个人吃了两百块的胖哥俩(因为本来美团买了券却忘记了今天是51 上面写着法定节假日不可用!害 被蠢死了)两个人还一直点小吃凑
  • 成都几何书店 书店最大的特色是贯穿一至三层的螺旋式旋转楼梯,从下至上,从上至下,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景致。进门就是那个拍照打卡的网红s旋转楼梯 书店一共有三层 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