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古林寺石狮子 南京博物馆收藏。

南山律宗创始者为唐代道宣律师,依据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宗,曾一度大盛于世。但在北宋末年,由于禅宗的盛行,使得律学无人问津,所有唐宋诸家的律学撰述数千卷悉皆散佚。元、明之际,私度泛滥,戒律几于埋没,法系失传。直至明万历年间,古心如馨律祖崛起于南京古林寺,大宏律宗,戒律为之一振,南山宗遂得以重光。

据《古林寺志》记载:“古林庵岗峦环抱,树木蓊蔚,明末黄山孙鼎隐居于此。庵自梁代高僧宝志公搭棚其间。”时称观音庵。故古林寺的最早开创者便是萧梁时期的著名高僧宝志禅师,其历史渊源可想而知。其后,“宋淳熙中(1175—1189年)改古林庵”,至万历十二年(1584年),由古心律祖化庵为寺,三年告成,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赐额“振古香林禅寺”,并赐紫衣、锡杖。古心在寺内大宏戒法,登坛传戒之时,“感坛殿放光,五色霞彩直冲霄汉,众山群楼,三日不散,夜明如昼,莫不骇异赞钦”。古心又受到邀请,于诸大寺院开坛授戒,戒弟子逾万人,因而远近驰名。特别是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神宗帝延请古心赴五台山永明寺开建皇坛,传授“千佛大戒”,钦赐“慧云律师”号,并颁赉“金顶毘卢帽”。自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明世宗皇帝下诏禁止僧尼开坛传戒以来,这是明政府首次正式同意佛教寺院开坛传戒,也是明末律学重兴的重要契机,同时表示朝廷肯定了古心宏扬戒律之贡献,使他的宏律事业达到颠峰,久已湮没的中国佛教律宗得到恢复和发展。南京古林寺也因此名声大噪,是公认的“中兴戒律第一祖庭”,寺内的戒坛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戒坛”。古心律祖圆寂前,召寺众于座下,“嘱累上首,以延律制”,并将其所创述的传戒正范、仪规、坛仪等著作,授于座下十二位法嗣,命其外出宏扬律宗。古心的十二位大弟子皆是“法门龙象”,如愍忠寺大会海祖、宝华山三昧光祖、五台山澄芳清祖、报国寺茂林祗祖、古林寺印含璞祖等,皆为古林寺之一脉。他们受命分住各地,“南到鼓山,北至燕京”,古林律学之所以遍行于天下,影响及于全国。

古林第十七世辅仁友祖云:“古心馨祖,行道金陵,香公请为庵主,宣扬戒法,是为明季中兴律学之祖庭也……维时诸护法缙绅,与名蓝尊宿,遂请开戒,振律古林,登坛说戒……故古林为中兴戒律之祖庭也……嗣法诸祖接席分灯,相继宏扬律学,遍行于天下,无不本古林之一脉……我二世隐微理祖,以及八世普悟澄祖,师终徒及,兄逊弟承,圣圣相传,贤贤继主者……”

古林第十九世学愚慧祖云:“后世咸知吾国律门之第一祖庭,古公道场常耀于金陵城西之凤凰山上,而永垂不朽矣……每岁春冬,四路清众以及来求戒者,争先恐后。”

《古林寺志》载:“……后逮明季僧之古祖,步叩五台,传授戒法,创造古林庵,每年春冬传戒,实为东南丛林传戒之祖……僧之古祖,本优婆离尊者重来……创建古林,为一大梵刹……乃天下戒根所系。”


黄智海《中兴古林律寺重开戒坛记》云:“南山宗十三传至古心馨公,以优婆离尊者之化身……行道金陵,驻锡兹寺,开坛说法,大振宗风……是为古林振兴律学第一代祖。”


胡祥翰《金陵胜迹志》载:“古林律寺,在定淮门内……自明万历间,僧古心改庵为寺……而宣扬戒法,依律传戒,又为明季中兴律学之祖庭……”


汪真如《律门祖庭汇志.序》:“慧云律师,倡明戒律,阐扬释旨,栖霞发轫,古林振锡……实为祖庭之首屈一指者矣。”


潘宗鼎云:“古心律师,崛起古林,承接南山之绪,所著传戒正范、仪轨等书,传于十二弟子……使无古心律师奋迹于绝续之交,天下将不知戒律为何事宜乎。”


释虚云《法系考正》:“古林庵慧云古心如馨律师,律宗古林第一世……专持梵律,皎若冰霜,建古林庵,中兴戒法。”


释震华《中国佛教人名大词典》载:“如馨,明僧,字古心……馨以佛法住世,功在毗尼,因步礼五台,得悟戒旨,南返金陵,创古林律寺。”


宝华山隆昌寺的开创者亦是宝志禅师,初建时名莲花庵,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由妙峰、南宗、天空三师化庵为寺,十年告成,后明神宗赐额“护国圣化隆昌寺”。古林寺化庵为寺是在1584年至1587年间完成的,宝华山隆昌寺则是1605年至1615年间完成的,故在建筑上,古林早于宝华二十八年。


古心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驻锡古林庵,化庵为寺,宏扬戒律,此为古林律学之初嚆。三昧寂光得古林古祖真传,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登宝华山,开创律宗道场,为宝华第一代律祖,因此古林寺律宗道场的开创比宝华山早五十五年。


释守一《诸家宗派》云:“南山律派,自终南山道宣律师,为律门第一世,十三世传至金陵古林庵慧云如馨律师,馨传三昧寂光律师,为宝华山第一代。”


《南京古林寺与第一戒坛》云:“慧云法师有名弟子十二人,分住各地名刹,以推广其师所复兴之戒律……三昧寂光律师由扬州石塔寺移住龙潭宝华山之隆昌寺……宝华山近世日趋繁荣者……其实律门之祖庭仍为古林,虽山河有沧桑之变,而此传统的隆重典礼,仍不失其为发祥的地位。”

释印顺《华雨集》:“宋元以来,律制久衰,得明末古林馨公而振之,后乃有宝华山之崇律。”


释真华《参学琐谈》云:“古林寺是南方的律宗道场之一,寺址坐落在南京城内西北隅一座不知名的小山(好像是叫凤山)中,建筑堂皇,环境幽美,是一座不可多得的都市丛林。如果以历史来说,它还是宝华山的老前辈哩!因此,佛教界人士,大多知道‘先有古林,后有宝华’的两句话。又因为寺内有一个曾经放过三天三夜光明的戒坛……”


从法系传承上讲,古心是中兴南山律宗的初祖,古林寺是古心的根本道场。而三昧寂光则是古心的法嗣,得古林寺法脉后,开创宝华山。所以,追根溯源宝华山是古林寺的分灯,进一步讲,今日所有律宗法系应皆源出于古林。而宝华的开山第一代三昧律师得古林寺戒律之真传,所以宝华山的传戒正范、律腔板眼、日常规约,皆效仿古林寺。


从戒坛的建立上讲,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古心助雪浪洪恩修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宝塔顶,并得《宝志说戒图》,古心仿图中模式,于古林开坛传戒,大宏律宗,由此法会云兴,各地延请,以至天下无不知有戒律。这件事情在《宝华山志》中也有记载,“往三怀大师修大报恩寺,患顶不能升,值古心律师……三拜而举,遂有优婆离尊者之目……时塔藏中获铁函,函《宝志说戒图》”。因此,古心在古林寺建立戒坛,不会晚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明神宗赐“万寿戒坛”额,并“敕绘坛仪”。此后,雍正九年(1731年),有富人闵君,来古林寺造访方丈鲁玉(1736—1813年),“仰其清望,咨访要妙,既聆法语,便尔心折,因请易青石戒坛,筑矾成之”。从这段文献可以明显看出,古林寺原来的戒坛是用青石筑建的,于1731年时,将青石戒坛改用矾石建造,“雕刻精工,时世罕匹”。[good]#文物代言人##约会博物馆##历史那些事##佛教#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2021]

在没有电子设备的年代,人们都是使用日历记时间,将厚厚的日历薄做成台历、挂历,日复一日,随手翻转。
正如唐代太上隐者所言: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山居书事》
又到年末岁尾时,翻动着剩下的薄薄几页日子,不由感慨时光飞逝,岁月如梭。那么古人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做些什么呢?

前几年,每逢新年即将来临,我们常常寄赠精美的贺年卡,向亲友表达亲切的问候、真诚的祝福。
岂不知古人很早就会制作“拜年帖”“贺年卡”,这种形式肇始于先秦、发轫于汉代,自宋代以来一直沿用。古人用竹木削成条刺,或用纸张制作卡片,然后写上自己的姓名、籍贯、身份,用于拜会他人时互通名姓,再写上“接福”“登府拜年恭贺新禧”等字样,名曰“刺”“谒”“帖”或“投刺”“飞帖”。
其中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贺正旦》帖,是现存最古老的名人“拜年帖”。秦观的这份拜帖,上款为“观敬贺子允学士尊兄正旦”,下款是“高邮秦观手状”。敬贺正旦,即今日“恭贺新年”的意思。
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征明《拜年》诗曰: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便是这一风俗的写照。

古人辞旧迎新繁文缛节多,除了宫廷、官府里的朝拜、官拜,平常世家也要相互敬拜回拜,表达新年的祝福。不过,这种迎来送往很是累人,常常是搞得身心疲惫。有感于此,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元日对酒》一诗中云:
庆吊经过懒,逢迎拜跪迟。
不因时节日,岂觉此身羸。
他感慨如果不是因为拜年,都不知道自己身体日渐羸弱。

旧年将去,新岁又添。在这新旧交替之际,古人往往心生感伤,暗叹流年似水、鬓发染白。仕途起起伏伏的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岁夜咏怀》诗中说: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其失意仿徨之状直透纸背。南宋的姜夔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新年里他自有许多感慨:
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
三茅钟动西窗晓,诗鬓无端又一春。
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
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
孤灯清影里满是漂泊的寂苦,好在还有邻家小儿欢喜喜张贴门神的场面,不由带来一丝丝亮色。
远在异域的诗人们,遥望家乡的山和水,新年里更觉孤苦伶仃。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岁除夜有怀》表达了这样的感怀: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羁旅他乡的诗人除夕夜独坐帐里,感叹时光易逝,寒意料峭中独对残灯,看炉香燃尽,借酒遣愁,思念家人。
孟浩然还有一首诗写于岁尽之时,他在漫游越地时遇见故人,有所感念,诗曰:
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
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
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
平生复能几,一别十馀春。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诗人在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他乡遇故知,自然欣喜不已,但还是脱不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失意悲伤之调。

在新旧交接、万家欢聚的时刻,怀乡思乡的诗人还有很多。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代刘随州刘长卿的《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还有白居易的《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这些怀乡诗表现了诗人们共同的情绪:远在异乡、孤身只影、寒灯相伴、衰老愁苦、悲往忧新......诗人总是敏感的、脆弱的、孤独的,在辞旧迎新之时实属常态。

南宋诗人陆游倒是坦然面对,其雅情逸致不减。他在《除夜雪》中咏赞道: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旧年将除,大雪纷飞,瑞雪兆丰年啊!诗人在屠苏酒氤氲的香气中,挑灯草书红彤彤的迎新桃符呢。他在《立春日》更是兴趣盎然,满满的皆是正能量:
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盘放手空。
天地无私生万物,山林有处著衰翁。
牛趋死地身无罪,梅发京华信不通。
数片飞飞犹腊雪,村邻相唤贺年丰。
迎新诗里正能量的还有很多,洋溢着欢乐祥和、积极向上的氛围,充满了对新年新生活的殷殷期待和无限向往。如初唐诗人卢照邻的《元日述怀》: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唐朝开元名相张说的《幽州新岁作》: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即使行将垂垂老去,那又有什么可怕的呢?“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新的曙光、新的希望总在前头。中唐诗人顾况在《岁日作》中说:
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
还丹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守岁》里有句: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两诗均提到了“少年”,少年是未来、是希望,面对时序的四季更迭、新旧交替,生命的代序流转、生生不息,我们应该坦然面对、欣然接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北宋·王安石《元日》
时光的华车总要飞速向前,我们自然会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无论你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年富力强的中年人,还是鹤发童颜的老者,都应有“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的豪迈气势,去迎接新的征程,争取新的胜利!

#文化北海#【古代合浦书院】合浦地处岭南,文教发展相对中原略显迟缓。合浦学校之设始于北宋哲宗年间,谢季成任廉州知州后“筑城平道修学校,规模一新”,这是关于合浦学校的最早记述。清嘉庆年间的《重修府学碑记》载称“廉州府学创于宋”,碑文虽未言明府学在何时由何人所设,但据古代地方官学“由上及下”的创设惯例推断,谢季成所修“学校”至少为府学前身。宋元时期,合浦的科考体制逐步发展。明朝建立后,合浦知县卢文会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增设县学,至此合浦的官学体系基本形成。

  相对于官学,合浦书院的出现与发展则较晚。据崇祯版《廉州府志》记载,合浦的第一所书院是了斋书院,为南宋抗元英雄陈文龙“谪居读书之所”。了斋书院是偏向私人的读书场所,合浦出现具有明显教育性质的书院则在明代嘉靖初年,乃时任廉州知府韩莺所建之海天书院。海天书院建成后,韩莺延请居于本地的廷谪御史陈逅主讲理学“以教廉士”,合浦“多士翕然从之,亦一时之盛”。海天书院建成后,合浦又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和万历二十年(1592年)增建尚志书院与和融书院,皆为时任廉州知府修建。崇祯年间,尚志书院与和融书院同本地的府学、县学、社学一道,构成合浦地方教育体系,为本地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明清之交,合浦久历兵灾,社会动荡。清顺治四年(1647年)后合浦归治于清,康熙六十年版的《廉州府志》记载当时合浦“所见者荒烟蔓草,所接者鸠形鹄面,所谓非人非鬼之地。”清初,由于朝廷严禁书院,加上长年战乱,合浦的教育事业大为倒退,本地科考“童子试每寥寥数人或十余人”。康熙中期以后,书院之禁渐弛,合浦地方官渐崇文教: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合浦知县杨昶鼎捐俸建联珠讲院;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知府董昭祚建天南书院;康熙四十年(1701年),廉营游击李奕桂捐资建又了义学;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知府施世骥在海天书院基础上建还珠书院。

  这一时期的合浦官府进一步加强对本地书院的扶持,开始为其配制学田。康熙六十年版《廉州府志》记载:知县杨昶鼎建联珠讲院时,首为本县书院建店铺置田亩,令其所得“以为义学各项之需”;还珠书院建后,知府徐成栋也为之增精舍置学田。在官府的重视下,书院在合浦教育中的地位得到加强,时称“学宫书院,关联最巨”。与此同时,书院进一步承担为合浦“训士”的任务。联珠讲院“建义学师,教训多士”,天南书院“训士三载”,而还珠书院“训士十七年不辍”,待其重建后,“士争趋之”。贡生是被选入朝廷国子监读书的秀才,地区贡生数量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地的教育状况。根据康熙六十年版《廉州府志》的记载统计:崇祯年间的合浦贡生年均1.9人,顺治年间骤跌至0.6人,至康熙年间则恢复到0.8人,足证合浦文教恢复,书院积年“训士”之功。

  嘉庆以后,合浦陆续出现由民间自行集资创办的书院。嘉庆初,地方绅民合办奎峰书院。嘉庆末年,鉴于康熙年间所建联珠、还珠等书院皆废,为补合浦书院之缺,邑民彭汉光等自行筹资,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创办廉湖书院,并置学田以资诸生膏火。次年邑民李遇春等也自行筹资,创办珠场书院,并置学田以年入为诸生膏火。道光年间,邑民王志文(字珠海)、岑大镛(字瀛洲)集资合办书院,并取二人之字命名新书院为珠瀛书院。嘉道以后,合浦的书院多为本地绅民所建。珠瀛书院的出现及其命名,体现了嘉庆以后合浦社会的整体发展,民间的文化自觉大为提高,他们开始关注家乡的文教发展,纷纷自行办学,并逐渐成为地方办学的重要力量。同治、光绪年间,合浦书院数量快速增加,累计创建的书院数量超过前代总和,其中多为民办书院,书院的大规模出现使得合浦的书院教育达到前朝未及的程度。

  福江书院的修建背景可让今人一窥当年合浦乡民的办学之心,据《新建福江书院碑文》记载:“圣朝道光年间,福旺(今浦北县福旺镇)地方父老绅士,深感廉湖、珠江各乡能别立书院,培育士子,文风鼎盛。而我福旺距离县城(合浦县城)数百里,每考官课,士子跋涉往来,不胜其苦……咸丰七年,乡绅谢傅岩、吴德堂等联名具呈廉州府尊,请求准予于福旺建置书院……发起建置书院部捐,提出有捐钱百千者及格外鼎力者,皆得立禄位于书院享祀,此举甚孚众望,一呼百应,不弥月即捐的三千六百余缗。”

  与此同时,合浦书院教育迅速发展的背后却是难以掩饰的疲态。据《新建珠厂社学碑记》记载,合浦书院的疲态早在嘉庆末年便初见端倪,时任廉州知府何天衢曾对合浦诸生训言道:“(书院中人)抑徒苟慕于会文甲乙,无实之虚名,及区区膏火之微利乎……(书院)月课季考,一曝十寒,就试者抄袭雷同,草草敷衍。而校者亦第视为具文,无所匡正。”对此在场的诸生“咸唯唯而退”。晚清时期,不仅是书院教育,中国传统教育也在整体上呈现出衰落的趋势。对此,清政府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严旨整顿官学:“著各省学政,严行考校……督率各生勤加讲课,以整学规,勿任虚穈廪饩也。”虽朝廷严令整顿,但传统教育衰势难阻。光绪年间,合浦书院“文风渐趋繁褥”。

  合浦官民对本地书院存在的问题也有所察觉。咸丰十年(1860年)创办的福江书院就以严格考纪规正学风:“生童课卷有全部抄袭雷同者,立即除名。经文中雷同十句以上诗中雷同四三句以上,即行暂记。”光绪十五年(1889年),廉州知府刘齐浔建味经书院,希望新书院能培养出关心时务的经世人才。为此刘齐浔“购四部经籍及时务诸书供生徒浏览”,并规定味经书院“以经史理性,词章时务命题,讲究根底之学,储有用之才。”甲午战败后,合浦多任地方官极重本地文教。其中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到任的知县邓悼堂对书院教育十分重视,“时召诸生讨论,每遇书院课卷必亲评阅。”

  进入19世纪中晚期,合浦官民曾通过一些措施匡补本地书院之弊,但此时书院教育已明显难以适应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小修小补不能在根本上解决本地书院教育面临的问题。庚子国变后,清政府推行新政,决意改革教育,合浦书院则在弥漫全国的改革浪潮中迎来转变。

图片说明:
1.大廉山 刘忠焕 摄

2.海门书院旧址 (合浦县文物保护中心提供)

(来源:北海日报 黄才智 庞济燎)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45、不是所有人都能功成名就,我们中有些人,注定要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寻找生命的意义。52、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 勇敢的小孩——写给隔离的孩子们勇敢的小孩用一天的时间学会长大离开宁静的校园离开温暖的家从救护车到隔离点小小年纪,孤单一人已然投入抗击疫情的浩浩洪流勇敢的小孩用一
  • ”“洋流的记忆就是我们遗忘的一切。 ​今天读到的很有意思的一段,将人生故事与互联网,类比为塑料与洋流。
  • 我会想你[心]长意[心]✨电视剧驭鲛记之与君初相识恰似故人归|任嘉伦‖长意@任嘉伦Allen✨♈️➕269364425记住快乐是短暂的,也是可以再来的,也要记住
  • 但我个人最希望看到的是,之前悔捐的那个捐献者能良心发现,回去救小影,让观众看到人性美好的一面,多传递一点正能量,别整那么多消极负面的东西。不过,关于禾禾的病友小
  • 世上没有那么多天赋异禀,优秀的人总是努力地翻山越岭,你要知道:最终使你脱颖而出的,是持之以恒,是真正坚持做一件事,而时间会看得见。#大罗的创业笔记#今天也有好
  • 在其中,我看到了一个天真而浪漫的,有文化有教养的理想主义者,一个美丽的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也是一名被沙皇流放过20年的老革命者的后代,是如何在祖国易帜后一步
  • ✨ ┈━═┈━春意福盈┈━═┈━#源基金[超话]##源基金# [太阳]#阳光信用# ✨#跟着王源益起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任嘉
  • 夜晚,看我什么也不想吃,父亲沮丧的走了,家里人都走了,我一个人留在老屋陪着奶奶。父亲也几次走过来,想拉我起来,拉不动我,可能是看到我这样软弱无力的样子,怕伤到了
  • 所以我们切莫要生是非之心,起人我之别,如诸佛菩萨为人服务一样,则菩提种子处处下生,美善的果实,时时有收获,烦恼自然缚不着你了。 ​​​ ——庆山#一个金牛座的伪
  • 据报道,纽约州总检察长莱蒂西亚·詹姆斯(Letitia James)的办公室已经对特朗普集团进行了两年多的调查,并在其财务报表中发现了多个误导性或欺诈性的错误陈
  • #蒋舒婷[超话]##蒋舒婷七天安利挑战# DAY5 她说的让你印象最深的话记得20年生日公演 蹄蹄哽咽着说:“我能做到的就是,只要留在这个团里,就想继续给大家带
  • 其实看完加更的 突然就原谅了很多桃的行为 他真的笨笨的……找不到方向 满脑子疑惑 可是从来没放弃过尝试去拿自己的想法和别人交流交换 是啊 他身边更多人其实是不
  • 在失去了后期的修图后,没加美白滤镜的辛芷蕾脸色变得蜡黄,笑起来的法令纹显老了好几岁,今年也不过才三十四岁的辛芷蕾在镜头面前看起来像是有四十三岁的样子,脸圆就算了
  • 就像书里的福贵,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到底是幸福还是悲伤。之前在刷视频的时候,也看到过葛优大爷的某一段视频,那里面说着我们从还没有出生就可能面临的不幸,直到出生,直
  • 香港女明星婚纱图鉴,惊艳了一个时代的人,你最钟意谁?香港女明星婚纱图鉴,惊艳了一个时代的人,你最钟意谁?
  • #菏泽农商行员工违法放贷获刑#【菏泽农商行员工违法放贷获刑 提供的贷款资料均为虚假材料】菏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两名客户经理多次违法放贷,被判处有期徒刑。#
  • 另外还有阿加莎克里斯蒂yyds【读书破万卷 #2022阅读趋势报告发布#】书籍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能开拓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放松,更能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世
  • bk:可以啊,为你做啥我都行(我感觉完全就潜意识回话,不经大脑思考那种)bk:从一开始玩游戏我就在让着你(pp)呀俩人真可爱!PP:就“不做ka ” 大概这样
  • 在这庞大的拥有电影画面感的剧本中,你能感受到创作者背后的心血和情绪,接收到作者想要输出的观点,以及收获最纯粹的源自“九不思议街”感动。医生说我骨头里有东西,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