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略要文》(十七条)原文:

一、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判一代圣教,而舍圣道正归净土之文

《安乐集》上云:

问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远劫以来,应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轮回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种胜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为二?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是故《大经》云:“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又复一切众生,都不自量:

若据大乘,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曾未措心。若论小乘,修入见谛修道,乃至那含、罗汉,断五下、除五上,无问道俗,未有其分。

纵有人天果报,皆为五戒十善,能招此报,然持得者甚稀。若论起恶造罪,何异暴风駃雨。是以诸佛大慈,劝归净土。纵使一形造恶,但能系意专精,常能念佛,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

何不思量,都无去心也!

二、善导和尚意:释尊出世本意,唯说念佛往生之文

《法事赞》云:

如来出现于五浊,随宜方便化群萌;
或说多闻而得度,或说少解证三明;
或教福慧双除障,或教禅念坐思量;
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
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
直为弥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

三、善导和尚立正杂二行,舍杂行归正行之文

《观经疏》第四卷、释三心中“深心”云:

“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种:

一者“正行”,二者“杂行”。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

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

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除此正助二行以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也。若行后杂行,即心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行也。

四、善导和尚判正杂二行得失之文

《往生礼赞》云:

若能如上,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

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

何以故?乃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与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系念不相续故;忆想间断故;回愿不殷重真实故;贪嗔诸见烦恼来间断故;无有惭愧忏悔心故。

又云:

余比日自见闻: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五、善导和尚意:三部经共唯明念佛往生之文

《观经疏》第三云: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是故诸经中,处处广赞,念佛功能。

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十方恒河沙诸佛证诚不虚也。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此例非一也。

六、弥陀如来唯以名号为往生本愿之文

《往生礼赞》云:
《无量寿经》意云: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
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
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七、念佛利益之文

《无量寿经》卷下云:

佛告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善导《往生礼赞》云:

其有得闻彼,弥陀佛名号。
欢喜至一念,皆当得生彼。

私云:

一念既得无上功德,当知十念即十无上功德,百念即百无上功德也。应知。

八、末法万年后,余行悉灭时,释迦如来以慈悲,特留念佛之文

《无量寿经》卷下云: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往生礼赞》云:

万年三宝灭,此经住百年。
尔时闻一念,皆当得生彼。

九、以念佛为多善根、以诸行为小善根之文

《阿弥陀经》云: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善导释此文云:

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七日七夜心无间,长时起行倍皆然;
临终圣众持花现,身心踊跃坐金莲。

十、十方诸佛等,护念念佛行者之文

《观念法门》云:

又如《弥陀经》意说,若有男子、女人,七日七夜,及尽一生,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此人常得六方恒河沙等佛共来护念,故名《护念经》。《护念经》意者:亦不令诸恶鬼神得便,亦无横病、横死、横有厄难,一切灾障,自然消散,除不至心。

《往生礼赞》云:
《十往生经》云:

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又如《观经》意云:

若称礼念阿弥陀佛,愿往生彼国者,彼佛即遣无数化佛,无数化观音、势至菩萨,护念行者,复与前二十五菩萨等,百重千重围绕行者,不问行住坐卧,一切时处,若昼若夜,常不离行者。

今既有斯胜益可凭,愿诸行者,各须至心求往。

十一、释尊以弥陀名号,殷勤付嘱舍利弗之文

《阿弥陀经》云: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
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善导《法事赞》释此文云:

世尊说法时将了,殷勤付嘱弥陀名;
五浊增时多疑谤,道俗相嫌不用闻。
见有修行起瞋毒,方便破坏竞生怨;
如此生盲阐提辈,毁灭顿教永沉沦。
超过大地微尘劫,未可得离三涂身;
大众同心皆忏悔,所有破法罪因缘。

十二、弥陀光明不照余行者,唯照念佛行者之文

《观无量寿经》云:

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往生礼赞》云:

弥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

十三、不赞杂善唯叹念佛行者之文

《观无量寿经》云: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彼经《疏》云:

从“若念佛”者,下至“生诸佛家”以来,正显念佛三昧,功能超绝,实非杂善,得为比类,即有其五:

(一)明专念弥陀名。
(二)明指赞能念之人。
(三)明若能相续念佛者,此人甚为稀有,更无物可以方之,故引芬陀利为喻。

言“芬陀利”者,名人中好华,亦名稀有华,亦名人中上上华,亦名人中妙好华;此华相传名蔡华是。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胜人也。

十四、释迦如来不付嘱余行,唯以念佛付嘱阿难之文

《观无量寿经》云: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彼经《疏》释此文云:

从“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已下,正明“付嘱弥陀名号,流通于遐代”。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私云:

此中定者,始自日想观以来十三观是也。散者,初三福业后九品业是也。此定散二善中虽说诸往生行,佛本愿者,唯在名号,故释迦如来唯以名号付嘱阿难尊者也。

十五、念佛行者,必当具足三心之文

《往生礼赞》云:

必欲生彼国土者,如《观经》说者,“具三心必得往生”何等为三?

一者“至诚心”:所谓身业礼拜彼佛,口业赞叹称扬彼佛,意业专念观察彼佛;凡起三业,必须真实,故名至诚心。

二者“深心”:即是真实信心:信知自身是具足烦恼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

三者“回向发愿心”:所作一切善根,悉皆回愿往生;故名回向发愿心。

具此三心,必得生也;若少一心,即不得生。

十六、不简下智破戒等,依弥陀本愿,唯念名号,即得往生之文

法照禅师《五会法事赞》云:

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迎来,
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
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
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

十七、修行净业时节延促之文

《观经疏》第四云:

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大意者: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摘自《法然上人全集》之第197页《净土宗略要文》十七条原文
敬请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金刚经》菩萨为何不受福德
第三十二段(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分#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佛说:须菩提!以上讲“于法不说断灭相”,讲的是中道不二的道理,在中道不二的道理中认识空性后,就要修妙有,就要修福德和功德,空、有不可偏废,只要做到修福德而不受福德就对了,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再做个比喻,比喻恒河很长,两岸的河沙多得无量,以一粒沙为一个世界,那么这世界也是多得无量的,如果有菩萨用金银等七宝,布满这多得无量的世界中,全部都用来做布施,这个菩萨得到的福德,将是无量的多。但是,如果有一个人,知道“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的道理,那么,这个菩萨得到的功德,将胜过前一位做布施的菩萨。
后一位菩萨什么都没有做,只是知道了“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的这样一个道理,所得到的功德却超过了用真金白银等无量多的七宝做布施的菩萨,实在是令人费解。这是什么原因呢?什么是“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呢?
“一切法”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世间法、另一类是出世间法;世间法局限于三界内、出世间法为三界外。那么三界内有些什么法呢?三界内就因果而言、有善恶二法;就生命现象而言、有六道十二类众生;就物象和物理而言、有虚空宇宙山河大地等。
世间法都是依善恶二法而起,善法产生三善道、恶法产生三恶道,由此而形成十二类众生及六道轮回。世间法里要学的是善法,只有学好善法的人,才能生往善道;恶法是众生随缘造业的往生处,这些往生处苦海无边,是去不得的。去不得就要学善法,于是佛讲了五乘佛法。世间法里有两乘,即人乘和天乘,学好人乘与天乘,得人天福禄寿喜之有漏果报;而出世法里有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佛乘。学好这三乘,得永断生死轮回之无漏圣果。
人乘需修五戒,可保来世再得人身。五戒就是五条规范自己行为的戒律,受持后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违反的。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这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不论出家在家皆须受持,其中不邪淫戒仅为在家人受持,而出家人须受不淫戒。
大乘佛教以慈悲心为主体,悲悯恻隐一切众生,不忍伤害一切众生。释尊所说的众生,不单是指人,而是胎卵湿化、四生九有之属皆包括在内。因此杀生戒不单是不伤害人的性命,进而亦不得伤害旁生鸟雀虫蚁等的性命。不但戒直接的杀害,并戒杀因、杀缘。《大智度论》说:“诸余罪中,杀业最重。”因此,不杀生戒被列为五戒之首条。
五戒是远离一切恶法,生长一切善法的基础,严持五戒,即得一切戒的根本,是证得一切无漏功德和圣果的所依处。戒是佛陀从大悲心中流露出来净化人身心的甘露,是佛弟子求得出离的根本保障。若能受持五戒,则能于来世保住人身不失。
一个人受持五戒,会有无尽的利益。《灌顶经》卷三说:“凡受持五戒者,必感得二十五名善神的护佑。”《月灯三昧经》卷六记载:持戒清净者能获得十种利益,即:一、满足一切智;二、如佛所学而学;三、智者不毁;四、不退誓愿;五、安住于行;六、弃舍生死;七、慕乐涅槃;八、得无缠心;九、得胜三昧;十、不乏信财。
而天乘是在修行五戒的基础上修十善业,可保来世往生欲界四天王天或忉利天,若能加修四禅八定,可生往欲界四重空居天、色界及无色界诸天。 十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言、不恶口、不两舌、不贪、不嗔、不痴。
以上所说即世间法里的人乘和天乘,所获福报依五戒十善及四禅八定而成就,修五戒十善及四禅八定者可集聚无量多的福德,这些福德是修出世间法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这些福德,就失去了修出世法的根本条件,所以五戒十善是贯穿在从凡夫到成佛的整个过程中,非常重要。出世法在五乘佛法中占有三乘,即:
1、声闻乘:声闻乘证得者必先受皈依,然后出家,受具足戒;如果是在家人,当受菩萨戒。再依四谛法而修,次第有五种证得,即:一、地证得;二、智证得;三、净证得;四、果证得;五、功德证得。
地证得有三地:一、见地;二、修地;三、究竟地。智证得有九智:一、法智;二、种类智;三、苦智;四、集智;五、灭智;六、道智;七、此后所得世俗智;八、尽智;九、无生智。净证得有四证净:佛不坏净、法不坏净、僧不坏净、戒不坏净。果证得有四沙门果: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功德证得有:无量解脱胜处遍处、无诤、愿智无碍解脱神通等。
2、缘觉乘:证果为辟支佛,所修法门为十二因缘,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此十二支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循环不息之因果。作如此观行,速则四生(天上人间四次生死往返),迟则百劫,即可破无明,终悟十二因缘之理,证辟支佛果。
3、佛乘:佛乘是在成就声闻、缘觉及菩萨法的证悟后,获得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三身四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种种福德功德,于三觉圆满的当下一念,证得佛果。
“知一切法无我”,知道的就是以上所说的五乘佛法,对此五乘佛法尽皆通达,虽有证悟、而不作证悟想;虽有我所得、但不作所得想。上岸不需船、得月忘其指,放下一切执着,即是“知一切法无我”。
知一切法无我,得益于“忍”,忍什么?忍生生世世有我之偏执、枉受轮回之苦;忍识破无明,空却五蕴,忽然无我之空寂;忍一切法不生、忍一切法不灭,忍此不生不灭,即得无生法忍,于无生法忍中彻悟“一切法无我”,即可顿超三界,永断生死。由此可见,菩萨于无生法忍中得一切法无我之大自在,功德遍满五乘佛法中,所以佛说此菩萨所得功德胜过用无量多七宝做布施的菩萨。
佛说:须菩提!为什么说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呢?是因为这些懂了一切法无我的诸多菩萨不受福德的缘故。须菩提对佛说:世尊!什么是菩萨不受福德呢?
佛说:须菩提!福德不是功德,福德从有为法修、功德于自性中有;一个有漏、一个无漏;一个有所得、一个无所得。懂了这个理的菩萨,对自己所做的一切福德,就不应贪著、不应执着,是这个缘故,所以说菩萨不受福德。也就是说:如果菩萨接受福德,就会落入有为法中,只能得人天福报,但不能解脱生死轮回;而菩萨不受福德,就会在无为法中,成就一切功德,最终将得真实大涅槃之乐。这些就是佛阐释菩萨不受福德的道理。

《净土宗略要文》(十七条)原文:

一、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判一代圣教,而舍圣道正归净土之文

《安乐集》上云:

问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远劫以来,应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轮回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种胜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为二?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是故《大经》云:“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又复一切众生,都不自量:

若据大乘,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曾未措心。若论小乘,修入见谛修道,乃至那含、罗汉,断五下、除五上,无问道俗,未有其分。

纵有人天果报,皆为五戒十善,能招此报,然持得者甚稀。若论起恶造罪,何异暴风駃雨。是以诸佛大慈,劝归净土。纵使一形造恶,但能系意专精,常能念佛,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

何不思量,都无去心也!

二、善导和尚意:释尊出世本意,唯说念佛往生之文

《法事赞》云:

如来出现于五浊,随宜方便化群萌;
或说多闻而得度,或说少解证三明;
或教福慧双除障,或教禅念坐思量;
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
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
直为弥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

三、善导和尚立正杂二行,舍杂行归正行之文

《观经疏》第四卷、释三心中“深心”云:

“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种:

一者“正行”,二者“杂行”。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

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

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除此正助二行以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也。若行后杂行,即心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行也。

四、善导和尚判正杂二行得失之文

《往生礼赞》云:

若能如上,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

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

何以故?乃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与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系念不相续故;忆想间断故;回愿不殷重真实故;贪嗔诸见烦恼来间断故;无有惭愧忏悔心故。

又云:

余比日自见闻: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五、善导和尚意:三部经共唯明念佛往生之文

《观经疏》第三云: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是故诸经中,处处广赞,念佛功能。

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十方恒河沙诸佛证诚不虚也。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此例非一也。

六、弥陀如来唯以名号为往生本愿之文

《往生礼赞》云:
《无量寿经》意云: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
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
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七、念佛利益之文

《无量寿经》卷下云:

佛告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善导《往生礼赞》云:

其有得闻彼,弥陀佛名号。
欢喜至一念,皆当得生彼。

私云:

一念既得无上功德,当知十念即十无上功德,百念即百无上功德也。应知。

八、末法万年后,余行悉灭时,释迦如来以慈悲,特留念佛之文

《无量寿经》卷下云: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往生礼赞》云:

万年三宝灭,此经住百年。
尔时闻一念,皆当得生彼。

九、以念佛为多善根、以诸行为小善根之文

《阿弥陀经》云: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善导释此文云:

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七日七夜心无间,长时起行倍皆然;
临终圣众持花现,身心踊跃坐金莲。

十、十方诸佛等,护念念佛行者之文

《观念法门》云:

又如《弥陀经》意说,若有男子、女人,七日七夜,及尽一生,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此人常得六方恒河沙等佛共来护念,故名《护念经》。《护念经》意者:亦不令诸恶鬼神得便,亦无横病、横死、横有厄难,一切灾障,自然消散,除不至心。

《往生礼赞》云:
《十往生经》云:

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又如《观经》意云:

若称礼念阿弥陀佛,愿往生彼国者,彼佛即遣无数化佛,无数化观音、势至菩萨,护念行者,复与前二十五菩萨等,百重千重围绕行者,不问行住坐卧,一切时处,若昼若夜,常不离行者。

今既有斯胜益可凭,愿诸行者,各须至心求往。

十一、释尊以弥陀名号,殷勤付嘱舍利弗之文

《阿弥陀经》云: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
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善导《法事赞》释此文云:

世尊说法时将了,殷勤付嘱弥陀名;
五浊增时多疑谤,道俗相嫌不用闻。
见有修行起瞋毒,方便破坏竞生怨;
如此生盲阐提辈,毁灭顿教永沉沦。
超过大地微尘劫,未可得离三涂身;
大众同心皆忏悔,所有破法罪因缘。

十二、弥陀光明不照余行者,唯照念佛行者之文

《观无量寿经》云:

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往生礼赞》云:

弥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

十三、不赞杂善唯叹念佛行者之文

《观无量寿经》云: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彼经《疏》云:

从“若念佛”者,下至“生诸佛家”以来,正显念佛三昧,功能超绝,实非杂善,得为比类,即有其五:

(一)明专念弥陀名。
(二)明指赞能念之人。
(三)明若能相续念佛者,此人甚为稀有,更无物可以方之,故引芬陀利为喻。

言“芬陀利”者,名人中好华,亦名稀有华,亦名人中上上华,亦名人中妙好华;此华相传名蔡华是。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胜人也。

十四、释迦如来不付嘱余行,唯以念佛付嘱阿难之文

《观无量寿经》云: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彼经《疏》释此文云:

从“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已下,正明“付嘱弥陀名号,流通于遐代”。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私云:

此中定者,始自日想观以来十三观是也。散者,初三福业后九品业是也。此定散二善中虽说诸往生行,佛本愿者,唯在名号,故释迦如来唯以名号付嘱阿难尊者也。

十五、念佛行者,必当具足三心之文

《往生礼赞》云:

必欲生彼国土者,如《观经》说者,“具三心必得往生”何等为三?

一者“至诚心”:所谓身业礼拜彼佛,口业赞叹称扬彼佛,意业专念观察彼佛;凡起三业,必须真实,故名至诚心。

二者“深心”:即是真实信心:信知自身是具足烦恼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

三者“回向发愿心”:所作一切善根,悉皆回愿往生;故名回向发愿心。

具此三心,必得生也;若少一心,即不得生。

十六、不简下智破戒等,依弥陀本愿,唯念名号,即得往生之文

法照禅师《五会法事赞》云:

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迎来,
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
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
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

十七、修行净业时节延促之文

《观经疏》第四云:

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大意者: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摘自《法然上人全集》之第197页《净土宗略要文》十七条原文
敬请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I am often asked about the backpack I use: ace.gene's "Gadgetable CB'' No.62363.
  • 我司接到电话后立即组织资深律师进行了研讨并于当日17:17:57回复如下:鉴于你们并未约定是哪一种保证方式,那么按照《担保法》的规定,你们之间的保证方式会推定为
  • 成为成本最低测方案,该产品采用弓形弹片结构,这种结构加上进口铍铜镀金有良好的伸缩性能,特殊的月牙形针头,更可以做到日本等品牌测试座做不到重要的特点:我们的可以有
  • 薇薇安这场还是会去尝试抱摔的,不过我觉得收效不会好,所以我看好娜塔莉亚获胜《幻兽帕鲁》在线人数已成Steam历史第12:有望冲击前十《幻兽帕鲁》已经经历了多个奇
  • #博君一肖cp粉抄袭木木祺《狼窝》##文轩# 首先,这是今日之事大致起因穷了我就去做bjyx的大粉开开口就有一群人为其冲锋陷阵,自己则坐拥广告共享带来的利益哈哈
  • 我爱**一个不可能的人。I love an impossible person. He is like short sleeves in winter and
  • 产品从款式颜色造型上体现出追求舒适和细节的完美。产品从款式颜色造型上体现出追求舒适和细节的完美。
  • 【冬日阳光里,游三藩】加州的两座重要城市-旧金山和洛杉矶,是多么不一样的两座城市啊:一个严谨如工程师,另一个随性似演员。有一封情书,可看做是写给L.A.当然,更
  • 是少见的处于曼谷市区的独栋别墅小区哦!是少见的处于曼谷市区的独栋别墅小区哦!
  • 【#西藏墨脱县记录到金猫全球最高海拔分布#】记者1月26日从西藏墨脱县林业和草原局获悉,科研人员在#墨脱县#境内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红外相机在
  • 似乎是看出了她的意思,男人又眼皮子一掀,说:“你还担心会报复到你身上?” 她回答道:“我不知道为什么姜梨对我有那么大的敌意,我一开始明明想和她交好,但是她一点
  • 2⃣超话可以正常签到,但禁止发布新帖,若发现不适合的内容及时联系超话主持人。⚠️禁娱期间,请遵守以下事项:1⃣️请勿艾特capper,或发布任何关于capper
  • # Day5. 朋友们,我有件事要说_____女孩间的私密絮语,就像轻柔纯白的棉花云。# Day3. 或许TA不记得我了春天逐渐靠近,我想,要做一些新的尝试和改
  • 原文链接:评论:之前传出来过的一些潜在竞标选项,意大利本土的CIO联盟(图1)莱茵金属的Lynx KF41(图2)KNDS的履带式Boxer(图3)但这次报道里
  • 6.就算余生沒有你,我笑里也全是坦荡,眼里也全充满了幸福。3.我将红尘里的江山看了一场,人物与是非在岁月里淌。
  • ​​​ 周六元月15日农历十二月十三辛丑年辛丑月戊辰日日干戊土,属性为阳,生在季冬,利于军事征伐,惩戒执法及催讨债务等事,不利做其他事。十二生肖为属狗、属龙和
  • #车闻中心# 【操作便捷 岚图梦想家/岚图FREE OTA升级】日前,岚图汽车旗下岚图梦想家迎来OTA 3.0升级,共计升级37项,包括新增功能12项和体验优化
  • but it do­es not ma­ke Ca­l­i­f­o­r­n­ia sl­ow.有人22岁就毕业了,So­m­e­o­ne gr­a­d­u­a­
  • #稚楚[超话]# QUÀ TẶNG KHAI XUÂN 2024 - CARD 6X9 (English below) Card với hiệu ứn
  • 以为病好得差不多了,却又开始在夜里反复高热,睡衣换了四五趟仍然汗渗不止,最后不得已穿了一件短T迷糊睡去。昏沉之间,脑海里闪过的念头是新年这样的时刻能不能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