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逐渐得到官方正名 打好游戏就足以成为职业电竞人了吗?
工人日报 2021-03-17
  阅读提示

  原本大众眼中“不务正业”的电子竞技,逐渐得到官方正名,成为越来越多青少年又潮又酷的职业向往。然而,青少年对职业电竞美好幻想大多建立在对行业的片面认知上。电竞教育期望成为一个窗口,让大家树立正确的电竞价值观。其实,相比电子竞技员,其他电竞相关的岗位类型才是未来电竞就业的主要工种群体,职业教育必将成为电竞行业生态链上的重要一环,而职业与标准化正是完善人才体系和保证电竞行业生命力的根基。

  游戏打得好就能拿冠军、享高薪、受追捧、获荣誉?原本大众眼中“不务正业”的电子竞技,逐渐得到官方正名。从2003年被正式设立为中国第99个体育项目,到2019年被设立为新职业,再到今年初人社部首次颁发电子竞技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相关从业人员最高可参评高级技师,这使得在越来越多青少年心中,电子竞技员成为又潮又酷的职业向往。

  毋庸置疑,电竞的载体是电子游戏。但是,打好游戏就足以成为职业电竞人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实际上真正接触这个超酷新职业后,不少年轻人打了退堂鼓。

  意外走红的“劝退业务”

  “就在刚刚的交流过程中,又有四五个家长的电话打进来咨询,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近日,侯旭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及最近让他和团队意外走红的“劝退业务”,言语中有些五味杂陈。

  2017年侯旭在成都创办了翼之梦电竞培训中心,本意是发现、培养职业电竞选手的储备人才,同时也让喜欢游戏的人能够通过专业指导获得提升。这几年,他的培训机构每年招收学员50人左右,年龄集中在14~18岁之间。然而,职业电竞选手天赋与努力缺一不可,最终能够脱颖而出的凤毛麟角,更多孩子在经过他们所提供的职业战队训练体验后,打消了“把打游戏发展成职业”的想法。

  “虽然电竞是‘玩’出来的新职业,但真不是只会玩玩就可以。”侯旭介绍,成为一名职业电竞选手不仅需要异于常人的天赋,更得接受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他们的培训课程模拟职业俱乐部训练场景。每天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水平制定不同计划。高强度的训练让游戏的娱乐性锐减,很多孩子难以坚持,即便坚持下来,测评结果也距离成为职业选手相差甚远。

  “这种变相劝退很合家长们的心意,但我们从没有真正意义上推出过劝退业务,相反更期望看到天才选手的出现。”侯旭告诉记者,曾经有一名资质过人的绵阳男孩,家人本意是寄希望于培训让孩子知难而退,但在他们极力挽留下,说服了家长让孩子尝试职业电竞之路,“有天赋的苗子可遇而不可求,要尽最大努力为行业留住稀缺人才”。

  “青少年对职业电竞美好幻想大多建立在对行业的片面认知 ,家长的认知误区也同样需要改变。”侯旭说,电竞教育期望成为一个窗口,让大家树立正确的电竞价值观,了解行业内究竟是怎样的世界。

  残酷的现实生存法则

  最近,知乎中一条“我王者荣耀2563,可以靠王者打单吃饭吗?”一帖引起广泛评论和聚焦。这位正在读高中的少年王者战绩也进入了全国前100的排名。正是这样的情况,他很纠结,也因此和父母产生了巨大分歧,选择网络求助。最终,更多来自电竞业内的声音希望他能够在继续学业的基础上坚持爱好,因为职业电竞要走的路并不容易。

  张俊已经离开职业赛场2年多了。2015年,在全国电子竞技大赛总决赛上,代表四川队出战的他一举夺得个人亚军。此前,也多次获得FIFA项目多项比赛的冠、亚、季军荣誉。入行那年已经31岁的张俊仍以突出的战绩在圈内红极一时,但荣耀的职业生涯也仅持续了4年左右,由于各种原因,他不得不辗转4家俱乐部,最终只能以离开谢幕。

  “打职业比赛那几年,奖金一共收入20多万,加上基本工资,和正常的打工收入差不多。”张俊说,职业电竞中,不同游戏项目间选手的收入差别很大,且横跨项目转型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尤其像他所擅长的足球竞技项目,退役后的职业转型空间极小。由于退役后失去了稳定的收入,他正计划和朋友一起做些小生意维持生计。

  “这是一个快速迭代的行业,生存法则非常残酷。”侯旭介绍,职业俱乐部选手收入根据实际情况定标,比如一般青训队员工资在5000元左右,能够上场参赛选手2万元起,一线队员保底年薪不低于20万元,上限可达数百万,但这一层级收入群体屈指可数。绝大多数职业队员收入平平,且职业黄金期非常短暂,是一碗名副其实的“青春饭”。相关调查显示,54%的电子竞技员年龄分布在16~22岁之间,26%的电子竞技员年龄分布在23~30岁之间,就业人群年龄普遍偏低。另一方面,有58%的电竞从业人员工作年限在1~3年之间,30%的电竞从业人员工作年限是3~5年。

  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作为一种智力对抗运动,其对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心眼四肢协调能力和意志力要求极高,而电子竞技极具特殊性的一点就是,职业电竞项目围绕每一款游戏展开,游戏的寿命和版本迭代,都会对选手及赛事产生极大影响,业内就有“一代版本一代神”的说法。

  职业与标准化是保证行业生命力的根基

  电竞产业的繁荣已然势不可挡。如今,电子竞技超过电影,成为中国娱乐产业的主要支柱。行业的迅速扩张,对从业者的数量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人社部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正在运营的电子竞技战队(含俱乐部)有5000余家,电子竞技职业选手约10万人,电子竞技员的整体从业规模超过50万人。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电竞行业面临200万人才需求。

  “相比于万中难以挑一的电子竞技选手或者教练,其他电竞相关的岗位类型是未来电竞就业的主要工种群体,有着丰富的就业机会。”业内多位相关人士一致认为,目前电竞行业人才缺口主要是俱乐部赛训层面的教练、经理、数据分析师,以及市场层面的品牌管理等俱乐部运营人才。这意味着职业教育必将成为电竞行业生态链上的重要一环,而职业与标准化正是完善人才体系和保证电竞行业生命力的根基。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已有20余所高校开设电竞专业。根据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数据统计,川影第一批电竞专业毕业生,20%在各类各层级的电子竞技俱乐部从事策划和管理工作;14%在主播工会做电竞主播;6%从事和电竞培训和艺考培训有关的工作;34%在其与电竞和游戏有关的数字娱乐行业工作。

  “我是专业电竞学院的学生,就业肯定更有竞争力。”19岁的张舰峰也是一名资深电竞爱好者,目前就读于四川传媒学院新媒体与游戏电竞学院,主修模型与原画设计。他相信只要专业能力过硬,未能在行业内的职业发展前景十分可期。

(责任编辑:杨奕)

【Instagram新产品负责人回答一切:社交电商到底怎么做?】
在2018年年末,由于两位联合创始人 Kevin Systrom和 Mike Krieger的仓促离职,Instagram的公司高层管理重新洗牌。

作为调整的一部分,曾经负责Instagram商业产品的Vishal Shah,一位资深Facebook员工,如今晋升为产品负责人。过去几年,Shah一直尤为关注Instagram的电商项目。近期Instagram推出新产品能力,允许用户直接在App内部完成购物。

Instagram新产品负责人回答一切:社交电商到底怎么做?


新任产品负责人 Vishal Shah

Shah认为,电商有潜力成为Instagram继广告之后的又一大收入支柱。

“贸易在GDP里的比重比市场营销要大得多,” Shah告诉记者,“电商在整个市场中的占比还很小,移动电商占比更小。因此我认为,要想达到今天我们广告业务的高度,电商业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电商的市场空间非常非常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它感到这么兴奋。”

Shah近期在Instagram纽约分部接受了Cheddar两位记者的采访。双方探讨了Instagram在电商方面的商业前景、IGTV的现状、Instagram两位创始人离职的选择,以及Facebook关于整合旗下应用通讯功能的争议性决定,和Instagram的产品发展论等等。

以下是采访内容,为保证篇幅及准确性略有调整:

Q:我们先来聊聊这周你们宣布用户可以直接在Instagram上购物,你能不能谈一谈,在你们看来Instagram作为一个购物平台,未来的机会有多大?

机会很大。广告业务还将是我们的基本业务。很显然,和购物有关的一切,无论是人们的浏览行为还是购买行为,也将有利于我们的广告业务。我们现在还不允许你把购物内容变成广告,但这是我们在考虑的方向。总体来说,商机蕴藏在平台上的生意里,无论大小,尤其是那些直销品牌的崛起。

在Instagram上,很多直销品牌做得风生水起。我们平台有2500万商家,其中一半都没有网站,Instagram是它们唯一的数字平台。所以他们已经在通过Feed、Story和Direct功能,直接与顾客互动。这样,他们也能将这个“发现-考虑”的行为机制转化成真实的购物消费,我觉得这样有利于商家,有利于用户,而且相当有利于我们的业务。

Instagram新产品负责人回答一切:社交电商到底怎么做?


Q:你们平台会从交易中抽成吗?

商户端,是的。在应用内结账的时候我们会抽成。

Q:抽成比例是?

我们现在还不方便透露具体的百分比,这是非公开测试的内容。一旦测试结束,我们会公开具体的比例,但是目前无法透露。

Q:你预测未来Instagram的电商收入会和传统广告收入一样多吗?回到第一个问题,这个市场的机会究竟有多大?

我觉得非常大。你看整个贸易市场,它构成了我们今天GDP很大的一部分。电商是整个贸易领域很小的一部分,移动电商占比更小。因此我认为Instagram的电商业务要达到广告业务的规模,还要一段时间。

但是我们还是很兴奋,因为这个市场潜力非常、非常大。随着电商来到线上,尤其迁徙到移动端,人们买东西变得更加方便了——如果他们有明确想买的东西的话,他们找个平台,搜索商品,下单,完事。挑选,看价,简单明了。

而我认为有困难的场景是,你就是单纯地想逛逛。这样的话,你去哪儿花时间看看最新的流行款,看看你喜欢的设计师或品牌,甚至是你不知道的品牌?基本上如果遇到这种情形,你一般都会挑个周末,约上好友去商场里走走。

Instagram上的角度就是这样。某些情形下,人们可能想购买确定的产品,但这不是我们的擅长之处,也不是我们最大的机会。我们的商机在于拓宽视野,让你发现心仪的商品,而不只是有目标地买你想要的东西。

Instagram新产品负责人回答一切:社交电商到底怎么做?


Q:听你这么说好像会有一个独立App,据报道你们的团队正在开发相应的程序。

是啊,肯定会有人这么报道。但我们的想法是,如果有10亿个人使用Instagram,1.3亿人想要购物,那么他们在当下的首选就是Instagram。如果我们想做成一桩像样的生意,那么最好是去人多的地方。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端内的购物频道和探索(Explore)加大投入。如果你在Feed和Stories上浏览,那么这种偶然发现的体验是很棒的。你正在feed上搜索朋友家人,或者感兴趣的照片,忽然瞄见了好玩的东西。但如果你就是想要买东西,这个平台就不适合你。因为你必须不停向下滑动界面,才能找到想买的产品。因此购物频道被放在探索里,而购物在个人页(Profile)——是一个让特定的商家展示他们商品的空间——这些是我们希望人们可以在有购物心情的时候,可以多花点时间的地方。

Q:你的好多点子听起来都和Pinterest很相似,但是你在发送消息、用户意图和其他功能上花样更多。你认为他们是你在这个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吗?

我认为,如果你考虑的是专门“随着心情购物“的类型的话,有些公司确实做得很好。但是我觉得我们的产品和他们有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在Instagram上,你会得到一个感兴趣商品的直接图片——让你可以选择关注。当你从商家那里看到商品时,你想看的不是像个商品的东西,你想看的就是那个明确的商品。因此,你能在内容里看到那个为你标记出来的特定商品,并且能直接购买,这一点非常重要。

对于另一种情形,“向我展示像这个产品一样的产品,或者不同价位不同品牌的产品”。我认为这也很有价值,但不是我们追求的。我们的宗旨是以品牌为中心和导向,也尊重人们追捧品牌的事实。因此我觉得这两种营销模式很相似,但有不同的应用场景。

Q:比如说,我总能看到Away箱包的广告,于是就去买了一个。但是,如果Away购买了广告,你就不会让我看到——至少就目前而言——其他品牌类似的商品?

首先,他们可以决定从哪个维度向你发送广告。从自然消费的角度来说,我们会表示,“好吧,这是个产品图片,如果上面有产品标注,那标记的信息一定就是那个产品”。一旦你进入产品详情界面,如果你想退出来,再看看别的产品也可以。但这并不是说,你打开一张照片然后说,“给我看在这张图里没有被标记的产品”,然后你可以通过机器视觉技术来识别这些产品。目前我们认为,保持对产品的专注度还是很重要。

Q:我想了解一下Instagram的产品整体规划。去年年底你晋升为产品总负责人。在此之前,你主要负责商业产品,在Instagram电商业务方面也比较资深。你过去的经历对你现在的新职务有什么影响?你怎样看待非商业产品和商业产品,怎样将两者结合?

我觉得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主要是看Instagram未来产品发展的规划思路。即使我之前做的是广告产品,后来涉足其他商业产品,这些和今天产品的用户侧也并不是分开的。

我们的产品团队就是一支完整的产品团队。我们不是说有一支独立的商业产品团队,然后和其他的用户侧产品团队完全分开。对我们来说,就只有一个产品组织。有些公司的经营模式是广告团队和用户侧团队分离,但我们不打算这样做。

原因是,这样最终用户可以在Instagram上获得完整统一的体验。因此虽然我之前的工作主要是广告和商业产品,但是我在这儿工作已经四年了,经历了很多像Stories这类新版式的决策。正是我的团队之前去掉了Feed中图片的方形要求,因为有20%用户上传的图片不是方形的。这告诉我们,这个方形限制并不是会令用户激动的产品特性。观察用户的行为信号和对平台的反馈,并利用这些信息做出决策和调整,是我们已经整体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事情了。我也已经在这样的C端产品氛围内工作了好一段时间了。

第二点是,随着我们业务的增长和扩容,明确Instagram的产品价值变得越来重要,以及看我们的决策是否能持续反映这些价值。所以第三点就是用户至上,我们的每一个决策都必须扎根于我们所能描述的,用户真实遇到的问题。

我们推行Clayton Christensen设计的工作框架。人们为完成特定工作而选择一款产品,而你的产品可能会用于完成不同的工作。但是,你必须对你这个产品到底是为什么需求建立非常清楚,这样你才能完成它。2010年,Feed就是最早Instagram被开发出来的目的。随后,由于Feed中开始出现用户为了模仿更专业的PGC用户而产生的压力,也随着图片数量的增长,Feed上的内容从“你人生中的一刻”,演变成只呈现“你的光辉时刻”。

目前这些光辉时刻之间的日常如何被记录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地被Instagram解决。我们可以尝试修改Feed以满足这部分需求,但也许它对于高光时刻的记录来说,确实是相当不错的产品功能。那我们就需要为日常时刻创造一个新空间。所以这个框架就适用于像Live [video]或者Direct之类的东西,比如说把购物的诉求放进来。因此,就我们如何继续构建这个产品而言,这是非常一致的。这里的一个关键价值观就是以人为本。

第二点相当重要,那就是简洁。这回归到一个概念,就是将所有功能点当成一个整体来考虑,将所有用户当成一个人考虑。即使这些年来,我们为Instagram增添了很多复杂的产品和功能,你可以在Instagram上做的事情多了很多,但我们仍然相信这款App是相对简洁的。因为我们崇尚简洁。所以当发布新功能时,我们要考虑的不只是这个功能本身,更要考虑Instagram的整体结构。

如果我们发布Stories功能,那么在主页、个人页、搜索板块它分别该是什么样的?同样,当我们推出购物功能时,它的标注、产品细节该长成什么样?它的结账功能怎么融合进通知?这些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将产品推向市场。因为我们对每一个细节都非常慎重。

第二点是我们尽量不发表不必要的新设计。因此,我们的决策可能对任何一个单独的功能点来说不是最理想的,但对于Instagram——整个系统——来说是正确的。

第三点就是设计。有时候人们说Instagram的设计很精良。我并不喜欢这个说法,好像Instagram是为了凸显设计感而设计似的。我们做的更多的是,哪怕再细枝末节的东西,哪怕是最小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对我们来说,也要足够完整。它要有恰当的动画,要给人感觉我们已经考虑了所有因素。而这种程度的对细节的关注,也同样导致我们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将产品推向市场。

我花在讨论这三个价值取向上的时间有点多,因为随着我们的增长,团队开始在区域进行本土化优化是很自然的,对吧?这是团队成长的自然动力。因此,我们必须在传递价值、从整体角度看待Instagram上进行足够多的指引,以确保每个工程师、每个设计师都首先考虑Instagram的整体,然后才是他们产品所在的区域,最后如果有的话,才是考虑他们自己的需求。

Instagram新产品负责人回答一切:社交电商到底怎么做?


同时,我们并不是坐在旁边不干事的,我们是真正的参与到产品的演进中的。用之前提到的工作结构法,考虑为什么人们会打开Instagram:如果你打开Instagram,想要浏览Feed或Stories板块,唯一能看到IGTV内容的地方是位于顶部的横幅。如果你打开Instagram是想看视频,那就很好。但如果你不知道哪儿的内容是什么,我们就很难将这些内容展示给你。

所以,最近我们开始做的是在Explore频道做了一些对IGTV内容的融合。我们在IGTV最主要的点,就是要向用户展示他们最关心的创作者的内容。现在你是在主页消费这些人的内容。因此,将IGTV和主页的内容相融合,主要是让你知道在我们的内容生态里,都有些什么样的内容,我觉得这对我们的增长而言,会是一个有帮助的领域。

功能性当然很重要。我们还在互通性的问题上强调触达和便捷。但是我想如果要让一个偏好于某个通信app的人改用Instagram,那你一定要比那个产品好用十倍才行。或者你的产品能提供更广的触达、更方便,也更能联系到你想要联系的人。我觉得这样的社交网络才有足够的吸引力。因此,如果你所有的朋友都在一个平台上,那你很可能也会选择它来和朋友通信。这很自然。这也是我们觉得互通性有意思的原因之一,即它一定程度上是将你所有孤立的社交网络连接在一起,然后说,“嘿,他们都可以互通有无。”所以,实际上,这样的做法会让你更容易触达到你想要触达的人。

因此我们对将要保留的部分非常谨慎,因为:A)我们希望保持产品的简洁,B )因为我们知道长远看来,控制和舒适的理念更加重要。也因此我们能做不同于前人的产品决定。

所以我想这一点也是我们作为Facebook旗下产品的优势之一。我们有基础建设优势,比如先前提到的广告线,也比如说先行者经验的价值,让我们可以问自己,“我们想要Instagram朝向这个方向发展吗?又或者我们是否会基于不同的原因,做出略有不同的选择?”

【立省300元[笑而不语]】 【券后9.80元】
[星星]【多款任选】经典爱心貔貅石榴石手链[星星]
【神器在此[并不简单]】https://t.cn/EqWT7Ji口令在评论区哦[米奇比心]
[给你小心心][给你小心心]
大嘴猴,kitty猫,小鸡款,貔貅款,每款都经过专业设计师挑款师严格筛选,百里挑一,让您得到真正物超所值的首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先秦·佚名《无衣》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 #警惕:霾控全场,后期变天# 从昨天开始到今天两天我市受静稳天气影响,有中到重度霾天气;开封市气象台已于昨日29日08时05分发布霾橙色预警信号.明天31日有弱
  • ✈️ 每次卡点关关过夜夜熬是自我修正[摊手] 开启主修工商管理·选修法学之路·闲时走走片场 【拼命飞行 DLC 赶考·裸考·只能睡6⃣️个小时】 飞车高速路过这
  • 四、太原市欣易得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涉嫌对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气瓶充装案2021年3月,忻州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对忻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检查时发现,其购买的太原市欣
  • 3,知道的优越感,当很多人困惑于事件的复杂迷茫的时候,阴谋论和闭麦的洗脑包给了她一种知道的优越感,我知道而你不知道,而且我这个知道还这么富有脑洞。在交通不便的古
  • 说实话啊我真的好想和你一直到最后,我不敢肯定你有没有那么喜欢我,但是我觉得我能一直陪着你让你慢慢喜欢我,虽然我们没在一起太长时间,但是我觉得等新鲜感过了以后,我
  • !)==============================================看完以后一些想嘚啵的(个人一些不成熟表达)李国华真的让人恶心,为
  • (注:是否可以委托他人到银行网点代办社保卡的问题,因为各银行的办理要求有所不同,建议咨询参保人所想选择的合作银行。一、办卡须知(一)市民一般成功参保缴费后一个月
  •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它使人思索,使人坚强,使人更懂珍惜善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它使人思索,使人坚强,使人更懂珍惜。
  • 傲雪寒梅独自开,寒冬时节,万花皆枯,唯梅一枝独秀,只因它绽放的不是自己的美丽,而是自身的骄傲,它不屑与桃花在三月争芳,也无需与荷花在六月斗艳,如世外高人一般远离
  •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最早出自《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 #刘耀文[超话]##刘耀文唱跳ace##刘耀文超绝少年气# 小孩是四番,小孩有腰伤,生长痛,胃病,夜盲症,小孩还小,但小孩很努力,也很有实力,不要小看他,他懂得
  • 有了发圈,整个人可以说是相当完美的。前段时间接诊了一个甲亢患者,年龄只有26岁,症状还是很明显的:脖子很粗,还出现了手抖的情况,看上去非常急躁。
  • 放射治疗期间,出现皮肤反应,如何对症治疗 一、皮肤对 I、 II反应 肿瘤者放射治疗10次后,皮肤开始干燥,出现轻微的皮肤发红、瘙痒、灼热,最后颜色逐渐转变为
  • #上海租房#房屋买卖#花园洋房#看房日记#网红租房租房指南#上海老洋房#上海高端住宅#上海豪宅#上海探店#上海生活#家在上海#沪漂生活#拍摄场地#室内设计#装修
  • 当令人震惊的真相最终揭开的那一刻,你还能否记起踏入江湖的初心?当令人震惊的真相最终揭开的那一刻,你还能否记起踏入江湖的初心?
  • 孤单的人 修行的莲花生活中,我们的孤独,并非缺朋少友,而是心中的迷茫与彷徨,忘了自己来自何方,不知该去何处;我们的痛苦,并非只是珍爱的人与物不在了,而是灵魂深处
  • 虽然我没那么潇洒,也希望在这里有美好的邂逅,一切顺利。【借鉴图书】《左手握不住右手》#予我光影#记得最开始对江南这个作家感兴趣,好像是知道他起笔名只是因为身在寒
  •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写下你们的看法。大家觉得如果他们在一起会般配吗?
  • #谁在制造假舆情假民意#“谨言慎行”自那以后这四个字刻在了我心坎上,我曾发誓不看到曙光,我绝对不在我的大号发布任何能让人联想的内容。到底是谁自知互联网世界“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