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往生净土很容易,为什么你偏要说很难?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 净土关要: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
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如:一心不乱、实相理体、菩提心、如量的出离心等。

净土法门的关要,就是蕅益大师的教言:“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往生就看你是否有真信切愿,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有真信切愿,就是“万修万人去”。

所以,你不要自己加上许多另外的要求,比如:一定要一心不乱才能往生;一定要实相理体才能往生;一定要发世俗菩提心才能往生;一定要中士道如量的出离心才能往生。这些往生的条件,都是我们后人加上去的。

你只要有真信切愿,就决定往生。释迦佛讲“具三心者,必生彼国”,“三心”就是真信切愿。蕅益大师讲“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也是依据释迦佛的讲法。

净土法门的关要就在这里。我们不要被种种疑惑所破坏。比如有没有一心不乱、有没有福报等等,这些疑惑如果产生,影响了你的信心,那就麻烦了。

对往生这件事情,我们要充满信心。如果产生了怀疑:“我这样念佛能往生吗?”那就要马上把教证拿来,把它打破。或者依第十八愿,或者依“具三心者,必生彼国。”或者依蕅益大师讲的“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这些教证拿来,就像锤子把瓶子打破一样,把自己内心的疑惑打破。

要知道这些疑惑会障碍我们往生。那我们给大家引用这么多教证是干什么的?你是拿来用的,到时候你可以拿来打破自己内心的疑惑,所以教证非常重要。

本来考虑到,可能大家有些初学者不容易懂古文,是否教证就不用了,全用白话讲一讲算了,但想想教证实在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教证才能让我们真正生信心,这都是佛言祖语。

我们不能依现代任何一个凡夫人讲法,而要依佛言祖语,这是绝对可信的。通过这些佛言祖语,我们才有可能生起决定无疑的信心。如果一个不可靠的人怎么能让你生起信心呢?所以我想还是有必要把原文放在这里,我尽量用白话给大家再讲一讲,这样可以照顾到初学者、久学者这样不同根机的人。

歧 途

❖ 修法歧途、讲法歧途:
强调往生不容易,拔高了往生条件。

最后,再给大家介绍另外一个修法歧途,也是讲法的歧途。有些大法师、大居士在这里也有可能误入歧途。讲法的时候,美其名曰是在弘法,但也有可能是在坏法。好心是为了利人,最后有可能害人。

因为他自己没有通达净土关要,因此就会跟别人讲:“你没有一心不乱不能往生,而且是决定不能往生;没有实相理体相应不能往生;没有菩提心不能往生;没有对整个轮回刹那不生羡慕的出离心不能往生。”

反正他都觉得很有道理,也是好心来帮别人,但其实最后的结果,却使大多数人对往生产生了怀疑,退失了信心。

破坏了他的信心,好心办坏事。甚至讲法者这样的也不少。因为好多讲法者他不是专学净土的,而是修其他宗派的,那他来理解净土就不一定到位。到时候以通途法门来解释净土,好心弘扬净土,最后破坏了人的信心。

❖ 净土关要:
“佛曰易往,子曰难生。乍可顺教而谈易往,开人解脱之门。不须执迷而说难生,塞彼菩提之路。”(樝庵有严大师)

我们来看樝庵有严大师的教言。这也是一个净土的关要。反面就是修法歧途,也是讲法歧途。

许多净土学人,甚至讲法者,都会强调“往生不容易”,拔高、加上了好多往生条件,自己把“和实相理体相应”、“一心不乱”都加了上去。实际上这非常麻烦,反而破坏了人的信心。

我们看有严大师是怎么讲的。他也是在书信当中,对某人的一个回答,说:“佛曰易往,子曰难生。”这是有严大师对对方的批评:佛说净土是很容易往生的,但你偏说很难往生。

现在有好多“好心人”都会这样来劝你:“往生不是这么容易!”我们碰到这样“好心的人”要警惕小心,你如果受影响了,那就麻烦了。“佛曰易往,子曰难生。”佛讲净土是很容易往生的,但你偏偏说很难往生。你这不是跟佛对着干么?你是跟佛有仇。

我们只可以顺佛的教言而谈容易往生,这样就可以“开人解脱之门”,让人往生净土。你要顺着佛的教言来,不能跟佛违背。佛既然说容易往生,那我们也要说容易往生,让人生信心。

你不能执迷而说很难往生,这样你就堵塞了对方的菩提之路、往生之路,他的信心就被你破坏了。这可以说是佛经的密意、佛讲法的密意。佛讲净土的时候,为什么说很容易往生?你只要发愿就能往生。

我们看《阿弥陀经》里讲:“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则“已生,今生,当生”。本来,“已发愿”要“当生”,就是已经发愿的人,要等临终的时候往生。但是《阿弥陀经》里讲:“已发愿,则已生”。你如果现在、当下,发起真信切愿了,那你当下就往生了。往生就是这么容易。

就像我们昨天给大家讲的“一信之后,更不再疑”,王仲回居士真的不怀疑了,他就绝对往生了。或者像王慧常居士一样,听印祖讲了之后,再也不怀疑了,相信自己决定往生,相信自己已经是极乐世界人了,当然他就决定往生了。所以这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内心生起怀疑:“我这样念佛能往生吗?”马上就要观察到:“哦,我这是自己障碍自己,我不应该这样怀疑。佛说能往生,只要“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十念、一念都能往生,我为什么要怀疑呢?我如果怀疑就是对佛不信任,那是不对的。”这样马上把自己的疑惑打破。

当然,你要掌握打破的方法。这个铁锤你有没有到手?能不能运用你所学的这许多教证?所以最好再再、反复地看。理解了之后,你平时念佛时就能拿来用,把自己的疑惑给打得粉碎。疑惑一起来,就给它打破,打破之后你就会充满信心。这样来念佛,自然就会不一样了,那你句句都是充满信心的。

也有可能一会儿你念着念着又怀疑了,因为你的信心不稳固,刚刚产生一点,那接着你就再把教证拿来,再打破……这样反反复复,慢慢你的信心就会越来越强。直到再也不怀疑,再也破坏不了,生起真信切愿的时候,你往生就决定了。

所以往生不是等临终的时候,就看你什么时候产生真信切愿,什么时候你就决定往生了。净土法门最殊胜处就在这里,它是靠信心成就的法门,是不修而成就的法门。

当然,不修而成就不是说不念佛,千万不要这样误会。有真信切愿者是决定会精进持名的。如果有人说:“有真信切愿的人不一定往生,还需要念佛。”那说明他对“信愿行”三个字没有理解。有真信切愿的人会不念佛吗?不可能的。

所以对于“信愿行”三者,我们有时候说“有信心必定往生”、“有信愿必定往生”、“有信愿行必定往生”,这三句话有没有差别呢?没有差别。具一,具二,具三,实际上就是一个意思,因为信愿行是不能分的。

什么叫行?我们千万不要理解错了。这个行不是念佛功夫,而是不离信愿的身口意、落在身口意上的念佛行,或者说“五念门”:落在身上,礼拜阿弥陀佛;落在语业上,赞叹阿弥陀佛、持阿弥陀佛名号;落在意上,观察、忆念阿弥陀佛。这就是念佛行,是不离信愿的行而已。

所以信愿行的行不是念佛功夫,我们千万不要把行理解成念佛功夫。信愿行实际上是不分的。行不过是信愿在身口意上的显现、落实,无非这样而已。所以说“有信愿绝对往生”,“有决定信也决定往生”,乃至“有信愿行当然决定往生”。

这样我们就知道,最根本的在信愿上,信愿最根本的又是在信心上。“前前为因,后后为果”,前面的信是根源。

信心怎么生起?印光大师讲,要亲近净业知识,还要深入净土典籍,通过净土教理来断疑生信;信心生起来了,“由信发愿”,强烈的希求心、愿力,想往生的愿自然就产生了;“由信发愿,由愿导行”,自然精进持名、念佛行也会起来。

但是根源在哪里呢?根源是在信上;信心怎么产生的呢?要通过闻思净土经典来断疑生信,要观察、思维、抉择,断除疑惑,产生信心。要在这个地方去用功,按照印祖说的“半日学解,半日学行”来做,这非常重要。

本文摘自念西法师《净土法门关要及修学歧

#从《老子》到《道德经》#
汉代对《老子》的改造
汉代曾对先秦典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改造,其中,对《老子》一书的改造就很典型。《老子》因为既有一些传世的“古本”,又有新出土的帛书本和竹简本,材料相当丰富。从各种本子的比较看,文字的不同是多方面的,而且不止一次地变来变去。其篇章、结构的变化也很明显,可以断言的是,传世本《老子》的基本面貌,是在汉代定型的,《老子》书名变成《道德经》,也应该是在汉代。

《老子》文本究竟多少字,许多本子都不相同,有5000多的,也有4999的,除去“也”、“之”、“其”、“夫”等字有无之外,也有整句增减不同的,还有一些佚文,因而很难得出一个具体统一的数字。文句的不同,以帛书本和传世本相比较,二者差异的文句达140多句(参见尹振环《帛书老子释析》)。其中的确有一字之差导致文义迥异的情况,很难说哪些是《老子》本义,哪些经过了后人的篡改。这些不同可以比较出来,而不同的原因却很值得研究。从帛书本到传世本的比较看,文句的变化应该主要在汉代,因为汉代的《老子河上公章句》与王弼的《老子注》基本一致(当然这两个本子本身在流传过程中也多少有些变化)。汉代人对《老子》文句的改造,有无意的,也有有意而为的。当时的传诵和抄写并非那么“规范”,多或者少个把“也”、“之”等虚词、助词本属平常,错误或者增减一两个字也在所难免,而有意改字或者增删的情况则涉及到更改人的思想意图,甚至与当时的时代思潮有一定关系,这在《河上注》与《想尔注》中有不少事例(许多研究均有指出,此不列举)。

再说篇章结构,帛书本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与传世本的顺序刚好颠倒。西汉末年《老子指归论》的顺序与帛书相同,而东汉(至少是中后期)的《老子河上公章句》与传世本相同,说明这个变化是在汉代完成的,其主要篇幅结构是在汉代定型的。至于《韩非子》的《解老》、《喻老》,新出土的郭店竹简本的篇章,无论怎样理解,都不但不会影响这个结论,相反却更能证明汉代定型之说。

《老子》书名《道德经》,也是从汉代开始逐渐形成的。《老子》在汉代以前已经成书,帛书本、竹简本《老子》的出土便是证明,汉初人称之为《老子》,所以《史记》、《汉书》中普遍用的是“读《老子》”、“问《老子》”、“好《老子》”、“通《老子》”等说法。从《汉书·艺文志》著录《老子邻氏经传》、《老子傅氏经说》、《老子徐氏经说》、《刘向说老子》四部书的情况来看,已有《老子》传人尊之为经典。至于《太平御览》卷191引扬雄《蜀王本纪》所说“老子为关尹喜著《道德经》”一句,其可靠性有多大且不说,在时间上也已是西汉末年的事情了。到了东汉时期,分别有《道经》、《德经》之说,《想尔注》中已有记载,所以颜师古注《汉书》时广泛使用了“《老子道经》之言”及其注文。从东汉到魏晋,随着道教的形成和发展,《老子道德经》之书名也就形成了,这一变化无疑是汉代人所为。

汉代人对《老子》的创造性诠释

对《老子》的诠释,现在能见到的最明显最早的是韩非子的《解老》、《喻老》。他是用讲道理、引述事实的方法来进行诠释和解说《老子》的,当然更主要的是为了表达他自己的思想。这种根据《老子》中某些文字来表达自己思想的方法在汉代得到广泛运用,《淮南子》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据统计,81章《老子》有70章的文字被其明确引用过(参考蒙文通《老子徵文》),而其中的《道应训》,完全是另一篇《解老》、《喻老》,全篇56段文字有53段的结语都是引用《老子》的文句,实际上也应该是一种形式的《老子》注。当然和儒家注解《五经》一样,经、传分开和章句形式的《老子》注都有,其诠释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有很大的创造性,可以择其要者举证一二。

先看对“道论”的发挥。“道”是《老子》一书根本性的内容,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确实是一种宇宙生成的思想。而究竟什么是“道”,它如何创造天地万物?《老子》虽有几句高度概括的文字,却是“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所以人们就可以、也需要“多为之辞,博为之说”。《淮南子》首篇《原道训》就试图给道作一番描述性的说明,同时指出其性质、作用及其对人世的意义等(文字较长,可参见该文)。严遵讲《老子》之“指归”,也作了较具体的解说。例如讲道如何生万物:“故诸有形之徒皆属于物类。物有所宗,类有所祖。天地,物之大者,人次之矣。夫天人之生也,形因于气,气因于和,和因于神明,神明因于道德,道德因于自然:万物以存。”把虚无之道如何生出实有之物,作了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略为具体的表述,加入了“神明”、“太和”、“气”这样一些概念,并且在各个地方反复加以说明。《河上注》解释《老子》“冲气以为和”一句时说:“万物中皆有元气,得以和柔,若胸中有藏,骨中有髓,草木中有空虚与气通,故得久生也。”这些都成为后人理解“道化万物”的依据。在汉代人的注释中,对道的虚无、清静、自然等基本特性,进行了很多阐述,并且都紧密联系社会、政治、人生,其中既有理论性的阐释,如《老子指归》中对“道化万物”之反复论述,又有具体的解说,如《河上注》之处处提醒。

再看汉代人的《老子注》,虽然都是围绕“道论”展开的,但也有一些比较具体的内容,例如关于对仁义礼乐的态度、关于“无为”的理解等等,人们对《老子》本义的发挥,也是有所不同的。《老子》中是否反对“仁义”,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从《老子》本文较难看出其反对仁义,而通行本的“绝仁弃义”,在竹简本中恰恰没有,因此,这个问题众说纷纭,长期未能取得定论。

汉代人作注,依据的本子不同,往往会引出不同的理解和发挥。例如,通行本57章有一句“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河上公本、帛书本以及竹简本,均为“法物滋彰”,严遵就按照“罚峻刑严”的“法令”来发挥,而河上公则解释说:“珍好之物滋生彰著,则农事废,饥寒并至,故盗贼多有也。”再如,“无以为”和“无不为”的不同,“有静”与“不争”的区别等等(参考《帛书老子释析》),这些问题既关系到文本,也关系到如何理解和阐释。而汉以后的人大多是按汉代人的定本和解释来进行阐释和发挥的。

汉代人“注老”和“解老”的意义

第一,汉代人“注老”、“解老”形成了“汉《老子》”,后世所见到的主要是“汉《老子》”,和其他先秦典籍一样,传世本是经过汉代人整理和改造的。其改造的痕迹比其他典籍更为清晰,除了有先秦的《韩非子》、《文子》以及其他黄老著作可作比较之外,新出土的帛书和竹简《老子》以及其他道家文献也是有力的实证。

第二,汉代人“注老”、“解老”,既有传统思想作为依据,又受到时代思潮发展的影响。当时的道家传统思想主要有两个大的系统:一个是可以称为“黄老之学”的系统;一个是以《庄子》为代表的庄学系统。汉注《老子》中保留了这两种思想的痕迹,甚至有时明显表现出双方的某些矛盾,例如对待“仁义”的态度就是如此。个中情况十分明显是受到当时的时代思潮的影响。汉初实行黄老政治,汉初《老子》实际上就是“黄老”的同义语;东汉普遍注重养生,《老子》的“长生久视”之道就得到大力的敷陈;道教产生之后,五千文成为其主要经典,《想尔注》便应运而生,在汉代人一般“道论”的基础上,把“道”人格化和神格化,“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老子成了“道”的化身。

第三,汉代人所注《老子》及其阐释,直接影响了后世各种思想理论的发展。此后的各种发挥,都是在汉代人阐释的基础上进行的。例如,魏晋玄学倡导虚无,王弼之注《老子》是其突出表现,他倡导“以无为本”,正是得到汉代人论述的启发和影响。正如宋儒晁说之所说:“王弼《老子道德经二卷》真得老子之学欤,盖严君平《指归》之流也。”从中也可看出,汉代人对《老子》的阐释,的确有较大的创造性,从而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者:熊铁基)

我最近情绪还是有点纠结,其实主要是关于移民的事。这事儿途径无数多,我哪条都能走,但我嫌弃读书+工签的路慢,嫌弃雇主担保是法律边缘,嫌弃投资移民会对我当下时间和财务都divert到某国,哪个都可以又哪个都有劣势,所以盘算"最佳时间"和"最高效率"的毛病发作。

这种结合当下不完整的信息、就想算未来这种动态和变化性质下的"最佳",其实跟玩股票的人想追最高点有点相似?觉得这个心态超级不好,凡事最终"能实现"和good enough就好了,什么都想得想贪想完美,是要摔跟头的。我一直都指哪儿打哪儿心愿得偿,有一点优势是自己只选一条路咬牙走到底,eg.本科毕业只找外企、不考公务员不留学不考研,因为我知道自己性格弱点以及要走什么路,在人大这种学校读一个偏政治类的专业,也没有入党。其实即便我非常聪明努力,知道该怎么一步步实现目标,其实也不敢分散精力去贪多求全。

最近这种脑子里默默推算的事情把我整得非常"小"和细碎。不喜欢,有点生气了。都不是什么大事儿,想好了方向走就行了,人生大际遇都是靠命,哪有那么多叽叽歪歪。非常怂、弱、琐碎不好。

我曾有个前任,他在相处时说他的前任"干嘛要跟**在一起?"觉得比跟他自己在一起差太多了。我其实当时就想跟他说--你太不懂了。对于我们这些享受过自由的女生,如果你认为自己手上有的恰好是我当下思考获得的,我们就该跟你在一起,那真是太莫名自信了。我们获得这个东西的路径非常多,而我不但要这个结果,更要这个过程开心、舒适、自由。通过任何一个人所求,所要受的委屈、不自由,或者会产生的不可控、寄人篱下,是全然不值得的。这也是为什么yy有我要的,我还是不要他,他哪怕让我有一句话一瞬间的不舒服--不管他觉得有无所谓,只要我真的非常不舒服了,我都不要他。不稀罕为了什么东西在另一个人面前忍让、憋屈哪怕一天。所以当时我大概笑了,心想"他不如你吗?她跟他在一起高兴就够了。" 我说这段,是因为这位前任在微博,也有围观我的经历,他有枫叶卡,在我要分开时也"屈尊"两次确认希望我别后悔。所以我不希望自己表达对自己生活和思考真诚剖析的时候,被人拿去做喂养自己自信心的料。

多补一段吧。如果因为要移民就要跟一个有身份的人在一起,那我曾经要读书想去哈耶普斯麻,是不是应该先找个名校校董睡一阵呢?那我以后要创业,看上了很有前途的行业,是不是应该为了挤进去,也抛弃"没用的人",跟一个能为我当下"需要"提供便利的人呢?那这一路,若是无道德,那就是男人的绿帽子戴到头秃; 要是有一些自我要求,我还能发自内心尊重自己爱我自己么?那些目标都是自己获得了才有底气,才珍贵。成为一个为了目标尽快实现不择手段的人,人生就没意义了。毕竟读名校、移民、暴富的人地球上千千万万,就算都实现了也是芸芸众生,所以,不值得为此沦落。

与我而言,追寻的过程就是人生。如果有魔法,今天想上哈佛就当日拿到录取通知书,明日想移民就立刻拿到PR, 那这漫长岁月,心愿都实现,余下倒也就是等死了,还有什么趣味?保持期待,追逐自己要的,入戏的相信世间幻想,就是让这个毫无意义的人生变得有趣一些。

啊啊啊啊,说回来: 你最近很没格局。不知道是不是天天写论文把心整窄了,还是不能旅行被lockdown锁傻了(强行挽尊ing [笑cry][笑cry][笑cry][笑cry])。你大气点,大气点呀! 潇洒点哇!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从今年的春天开始,一直奔波在温州-杭州-桐庐-上海之间,然后不停地来来回回……耳边听着《亲爱的旅人啊》歌词写得可真好:就此告别吧水上的列车就快到站开往未来的路上
  • 编写过几百多份产业投资项目价值分析研究报告、项目融资方案设计、并购方案设计以及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专业文件,主持过私募股权投资(PE)业务、公司改制业务、
  • 都认真看一下喔,脱毛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难,几分钟的事一劳永逸的,看到最后的盆友们,品论区有浮力呦~ 妹的第二个儿童节今天是婆婆和奶奶一起带你出去玩儿你现在已经会说
  • 许多时候,一个人道歉,他可能会代表整个团队去道歉,在别人看来你错了,所以你的团队出现了问题。因为一个人的错误去否定整个团队,所以在职场中很少有人会傻愣愣地去道歉
  • 这些研究发现不仅为准确把握我国的区域绿色创新发展进程提供了现实依据,而且也为深入理解政府和市场在绿色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和关系提供了经验基础。研究发现,中国在国家层
  • 踏入社会后,发现自己成为了唯一一个批判者而与社会格格不入,所有人都在阿谀奉承不敢出声,当自己坚守内心说不的时候,似乎成为了全世界眼中的异类。期待在#2021王者
  • 和ずっと真夜中でいいのに!芝麻mochi!
  • 后来,我们华强北的人模仿了苹果AirPods1代,做出了外观一模一样的耳机,前期出来非常的好卖,因为它便宜,但是质量却不行,迎来了许多买家的吐槽,(小编本人也在
  •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去年开始我遇到了件很奇怪的事—-我随意记录的一些文字总会以只言片语的形式出现在某部小说里,这部小说当时包括现在都是火出圈的现象级网文,看网
  • 我的韩烁狗狗还是没能活过20岁还有花垣玄虎以后怎么办我的提壶cp呢 孟过小可爱呢 虎爸虎妈呢呜呜呜呜这剧我好多意难平编剧把第二季安排上吧看完大结局我现在还在心
  • 这位朋友的微博签名是,“总要有人赢,为什么不是我!如何找活的微博客服①随意的给微博客服发个信息然后就会出现图1,选择7认证相关②选择第一个身份认证③选择11认证
  • #杭州做鼻子哪个医生比较好?杭州哪个医生割双眼皮做的比较好?
  • 我总这样想,这样的人,不焦不躁,不疾不徐,将他拥有的所有善意坦露出来,从容美好。也必有人怀着满腔的善意,为他的一方天地洒水锄苗锄虫,全呈现出愈益成熟美好的姿态来
  • 这位商人在画完之后,又要求增加数量,自然是想少掏钱,无疑坏了齐老的规矩,当然惹得齐老不高兴了!这位商人在画完之后,又要求增加数量,自然是想少掏钱,无疑坏了齐老的
  • !#堤真一# 饰演虎克船长与达林先生。
  • I recently found this old picture of me around 18years old.I have been wearing B
  • 其实是真的不想再说什么了,毕竟好不容易平复了心情,但是真的好奇是什么仇什么怨非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说分手是我导致的,我承认缺点很多的确不是理想类型;说我控制欲强,
  • 科技企业对创新的需求最迫切,反馈也最积极,只要政府筑生态、优服务、强支撑、引人才,它们就会“高起来”“壮起来”。  为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辽宁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领
  • #每日一善# [鲜花]#阳光信用# 善良是一个人身上最可贵的品质,心善也是一种美德;人善也是一种修养;真善也是一种功德。#每日一善[超话]#[女孩儿]#温暖有你
  • 后来食堂搞起了承包制,物美价廉的大肉包也就不见了。我们这些半大孩子四点半就会带着饭票粮票和钢精锅,跑到窗口排队,我记得好像是两角钱外加一两粮票一只,我家总是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