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两会话题】#小亳跑两会#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长三角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来看看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1.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
扬“亳”所长,打造中医药产业高地
“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亳州中医药发展迎来新机遇。市两会期间,各民主党派和参会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建言献策,积极作为,助力亳州发挥中医药资源整合集聚的“乘数效应”,全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

抢抓机遇,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2020年,我市“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成效明显,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450亿元,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产值增长14.2%,992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进入省医保目录,22个药品品种成功转入我市生产,113个品种签订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合作协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到2025年,现代中医药产业迈向中高端。
如何抓抢机遇,推动亳州中医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九三学社亳州市委建议,要全面落实“世界中医药之都”规划,尽快启动纳入“十四五”规划的中医药项目,梯次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做精做优中药饮片、做大做强中成药、做专中药延伸产品、加快发展提取物和配方颗粒等方面有新突破。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与沪苏浙包括全国先进地区的创新合作,吸引更多高端要素集聚亳州,谋划建设长三角中药企业产业园。着力从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领域、提高产业层次三个维度,构建集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医药贸易、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医药文化旅游、中医药延伸产业等六位一体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把握关键,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开工建设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支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提高各类中职学校办学水平。
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是关键。在加强中医药人才引进培养方面,近3年来我市引进涉药类高层次人才180余人,开展项目合作近90项。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引进博士1人、硕士121人、急需专业的副高级以上人才22人。支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合作举办在职研究生班,培养在职研究生60人。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支持亳州学院设立了中医药学院单独校区。但中医药人才短缺依然是我市药企存在的普遍现象。
为此,市政协委员姚亮建议,要常态化开展中医药产业“招才引智”工作,加大创业扶持资金保障和兑现力度,探索推进“揭榜挂帅”制度,厚植成长沃土,创造“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空间。加强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支持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医师和中药师带徒授业。开展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招考工作,努力为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选择更为优秀合适的人才。
针对中医人才晋升、加薪渠道有限的现实,市政协委员侯怀奇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诊治的投入,拓宽中医人才晋升渠道,提高医疗机构发展中医的主动性,提升中医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加大中医行业的吸引力。

扬“亳”所长,打造中医药康养高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成立市中医药健康旅游联盟,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康养产业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都给中医药康养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世界中医药之都”的亳州,更要扬“亳”所长,立足中医药优势,加强政策引导,加速产业集聚,加快推进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奋力打造长三角中医药康养产业高地。
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调研发现,我市中医药产业稳步发展、运动康养氛围浓厚、药膳产业发展迅速,同时区位交通便捷、文旅资源丰富,拥有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的独特优势,并成功被列入首批15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为安徽省唯一入选城市。为此建议,明确发展定位,早日完成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强化力量,创新手段,加快中医药康养园区建设;打破界限,形成合力,推进“医养结合”;统筹规划,准确定位,做好品牌宣传,加强对产业园区发展的统筹协调和引导扶持,加大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切实保障建设项目用地,积极支持融资信贷需求。同时,以市场为主体,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形成多层次协同推进、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

2.实施乡村振兴
补短板 强弱项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新时代幸福新农村……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市人大代表谭现祥一直关注“三农”问题,并积极为现代农业发展建言献策。“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我感受到更多的是肩上的责任,我将认真贯彻大会确定的目标,一如既往地把目光聚焦在‘三农’上,继续创新生态瓜菜的种植技术,扩大生态瓜菜规模,带领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谭现祥说。
报告指出,培育“绿色亳农”品牌,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60个,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个……
“乡村振兴,首要任务是农业振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近年奔走在扶贫一线的市政协委员蒋家彬认为,要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和申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不断开发农业生态价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农村绿色生态产业。

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报告指出,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84个……
市政协委员芮绍勇认为,要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建设美好新家园。
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改造农村公路500公里……
“要进一步提升农村道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和交通安全水平,实施‘农村公路+旅游、产业、巩固脱贫成果’模式,带动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客货运输、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市政协委员方林飞说。
市人大代表杨华说:“现在城乡道路越来越畅通,城乡公交通村达乡,方便了村民出行。但也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短板,比如在林拥城城乡公交首末站等人数较多的站点应设置乘客等待休息区,方便乘客阴雨天气时等车出行。”

激发农业农村活力
报告指出,建成县乡联网运行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促进产权流转交易公开规范运行。
对此,市政协委员王海运认为,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规范交易,培育壮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报告还指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22个,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发展到470万亩,培训职业农民3200人次……
2012年11月,市人大代表唐晓梅成立了晓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全村留守妇女开展草莓种植技术、管理、营销等知识培训,带动了周边100多名留守妇女实现劳动力转移,帮助她们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心情激动,以后,我会继续扎根基层,撸起袖子加油干,带动更多农民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不辜负人大代表的职责。我也呼吁更多的人才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唐晓梅说。
市政协委员魏绍军也认为,要培育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把农业交给更多有知识、懂经营、善管理的职业农民,才能使得农业经营效益最大化,投入产出比最大化,农民收益最大化。


3.融入长三角
按下融入“快车键” 实现发展“加速度”
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开展长三角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发展提速增效;加强顶层设计,加快互联互通, 让群众享受到更多一体化发展红利;构建绿色农产品产业链,建立完善可追溯体系,扩大对长三角蔬菜供应……在今年两会上,加快融入长三角,仍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加大招商引资 吸引“凤凰”来栖
2019年10月15日,亳州正式成为长三角大家庭的一员,并被赋予“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新定位。“入长”一年多来,我市借梯登高、借力发力,收获了一体化发展的累累硕果。
“去年我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取得的成就让人振奋。今年我市将聚焦主导产业,继续开展融入长三角招商引资活动,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0个,每个载体至少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相信随着这些重点项目的落地开花,亳州的发展将会实现再提速。”市人大代表王在光说。
市政协委员李宣衡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亳州跨越发展、创新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面对新格局,亳州招商引资工作要创新思路,加快招商引资理念、方式与手段的全面创新。要认清亳州的优势,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变资源“嫁”亲为产业“相”亲,实施精准招商,推进强强联合。要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在招商中提升产业层次。要营造“亲商”“聚才”新环境,进一步提升为企服务水平,积极引进国内实力雄厚的企业,为亳州加快融入长三角,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加强顶层设计 打破行政壁垒
“报告提出,去年我市实现与长三角所有城市公安类电子证照互认互通、医保‘一卡通用’、236个事项‘一网通办’,异地就医的住院和门诊医保费用实现直接结算。今年将继续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扩大与沪苏浙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居民服务‘一卡通’覆盖面,这将给市民带来更多福利。”市人大代表孙萍萍说,建议进一步加强上层设计,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跨区域的协调机制,加快实现长三角区域城市的互联互通,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一体化发展的红利。
“要做好旅游策划,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吸引长三角游客到亳州观光旅游。”市政协委员马峰建议,要在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高铁沿线城市召开专题旅游推介会,大力宣传亳州特色资源,打好世界中医药之都、花戏楼、地下运兵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王牌,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推出鼓励优惠政策,刺激和吸引更多高铁沿线及周边城市居民来亳旅游观光。

加快融合步伐 提升发展质效
“去年我市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加快建设,全市供应长三角地区农产品241万吨、销售额202亿元,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组数据令人鼓舞。”市人大代表高丽说,建议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完善绿色农产品产业链,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让更多的绿色农产品走进长三角的千家万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去年我市与沪苏浙的3个市(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沪苏浙的13个园区开展对接合作。今年,将推动亳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建设省级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试验区。支持谯城经开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亳芜现代产业园区打造现代新兴产业园、建设长三角省际合作示范区。
“去年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推进大会在亳州召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对园区发展作了新规划,建议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高园区承载功能,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对接合作,让园区成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引擎。”市人大代表葛振说。

【市两会话题】#小亳跑两会#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长三角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来看看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1.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
扬“亳”所长,打造中医药产业高地
“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亳州中医药发展迎来新机遇。市两会期间,各民主党派和参会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建言献策,积极作为,助力亳州发挥中医药资源整合集聚的“乘数效应”,全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

抢抓机遇,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2020年,我市“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成效明显,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450亿元,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产值增长14.2%,992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进入省医保目录,22个药品品种成功转入我市生产,113个品种签订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合作协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到2025年,现代中医药产业迈向中高端。
如何抓抢机遇,推动亳州中医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九三学社亳州市委建议,要全面落实“世界中医药之都”规划,尽快启动纳入“十四五”规划的中医药项目,梯次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做精做优中药饮片、做大做强中成药、做专中药延伸产品、加快发展提取物和配方颗粒等方面有新突破。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与沪苏浙包括全国先进地区的创新合作,吸引更多高端要素集聚亳州,谋划建设长三角中药企业产业园。着力从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领域、提高产业层次三个维度,构建集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医药贸易、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医药文化旅游、中医药延伸产业等六位一体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把握关键,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开工建设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支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提高各类中职学校办学水平。
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是关键。在加强中医药人才引进培养方面,近3年来我市引进涉药类高层次人才180余人,开展项目合作近90项。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引进博士1人、硕士121人、急需专业的副高级以上人才22人。支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合作举办在职研究生班,培养在职研究生60人。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支持亳州学院设立了中医药学院单独校区。但中医药人才短缺依然是我市药企存在的普遍现象。
为此,市政协委员姚亮建议,要常态化开展中医药产业“招才引智”工作,加大创业扶持资金保障和兑现力度,探索推进“揭榜挂帅”制度,厚植成长沃土,创造“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空间。加强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支持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医师和中药师带徒授业。开展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招考工作,努力为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选择更为优秀合适的人才。
针对中医人才晋升、加薪渠道有限的现实,市政协委员侯怀奇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诊治的投入,拓宽中医人才晋升渠道,提高医疗机构发展中医的主动性,提升中医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加大中医行业的吸引力。

扬“亳”所长,打造中医药康养高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成立市中医药健康旅游联盟,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康养产业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都给中医药康养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世界中医药之都”的亳州,更要扬“亳”所长,立足中医药优势,加强政策引导,加速产业集聚,加快推进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奋力打造长三角中医药康养产业高地。
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调研发现,我市中医药产业稳步发展、运动康养氛围浓厚、药膳产业发展迅速,同时区位交通便捷、文旅资源丰富,拥有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的独特优势,并成功被列入首批15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为安徽省唯一入选城市。为此建议,明确发展定位,早日完成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强化力量,创新手段,加快中医药康养园区建设;打破界限,形成合力,推进“医养结合”;统筹规划,准确定位,做好品牌宣传,加强对产业园区发展的统筹协调和引导扶持,加大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切实保障建设项目用地,积极支持融资信贷需求。同时,以市场为主体,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形成多层次协同推进、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

2.实施乡村振兴
补短板 强弱项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新时代幸福新农村……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市人大代表谭现祥一直关注“三农”问题,并积极为现代农业发展建言献策。“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我感受到更多的是肩上的责任,我将认真贯彻大会确定的目标,一如既往地把目光聚焦在‘三农’上,继续创新生态瓜菜的种植技术,扩大生态瓜菜规模,带领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谭现祥说。
报告指出,培育“绿色亳农”品牌,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60个,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个……
“乡村振兴,首要任务是农业振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近年奔走在扶贫一线的市政协委员蒋家彬认为,要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和申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不断开发农业生态价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农村绿色生态产业。

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报告指出,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84个……
市政协委员芮绍勇认为,要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建设美好新家园。
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改造农村公路500公里……
“要进一步提升农村道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和交通安全水平,实施‘农村公路+旅游、产业、巩固脱贫成果’模式,带动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客货运输、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市政协委员方林飞说。
市人大代表杨华说:“现在城乡道路越来越畅通,城乡公交通村达乡,方便了村民出行。但也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短板,比如在林拥城城乡公交首末站等人数较多的站点应设置乘客等待休息区,方便乘客阴雨天气时等车出行。”

激发农业农村活力
报告指出,建成县乡联网运行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促进产权流转交易公开规范运行。
对此,市政协委员王海运认为,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规范交易,培育壮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报告还指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22个,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发展到470万亩,培训职业农民3200人次……
2012年11月,市人大代表唐晓梅成立了晓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全村留守妇女开展草莓种植技术、管理、营销等知识培训,带动了周边100多名留守妇女实现劳动力转移,帮助她们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心情激动,以后,我会继续扎根基层,撸起袖子加油干,带动更多农民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不辜负人大代表的职责。我也呼吁更多的人才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唐晓梅说。
市政协委员魏绍军也认为,要培育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把农业交给更多有知识、懂经营、善管理的职业农民,才能使得农业经营效益最大化,投入产出比最大化,农民收益最大化。


3.融入长三角
按下融入“快车键” 实现发展“加速度”
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开展长三角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发展提速增效;加强顶层设计,加快互联互通, 让群众享受到更多一体化发展红利;构建绿色农产品产业链,建立完善可追溯体系,扩大对长三角蔬菜供应……在今年两会上,加快融入长三角,仍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加大招商引资 吸引“凤凰”来栖
2019年10月15日,亳州正式成为长三角大家庭的一员,并被赋予“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新定位。“入长”一年多来,我市借梯登高、借力发力,收获了一体化发展的累累硕果。
“去年我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取得的成就让人振奋。今年我市将聚焦主导产业,继续开展融入长三角招商引资活动,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0个,每个载体至少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相信随着这些重点项目的落地开花,亳州的发展将会实现再提速。”市人大代表王在光说。
市政协委员李宣衡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亳州跨越发展、创新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面对新格局,亳州招商引资工作要创新思路,加快招商引资理念、方式与手段的全面创新。要认清亳州的优势,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变资源“嫁”亲为产业“相”亲,实施精准招商,推进强强联合。要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在招商中提升产业层次。要营造“亲商”“聚才”新环境,进一步提升为企服务水平,积极引进国内实力雄厚的企业,为亳州加快融入长三角,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加强顶层设计 打破行政壁垒
“报告提出,去年我市实现与长三角所有城市公安类电子证照互认互通、医保‘一卡通用’、236个事项‘一网通办’,异地就医的住院和门诊医保费用实现直接结算。今年将继续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扩大与沪苏浙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居民服务‘一卡通’覆盖面,这将给市民带来更多福利。”市人大代表孙萍萍说,建议进一步加强上层设计,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跨区域的协调机制,加快实现长三角区域城市的互联互通,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一体化发展的红利。
“要做好旅游策划,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吸引长三角游客到亳州观光旅游。”市政协委员马峰建议,要在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高铁沿线城市召开专题旅游推介会,大力宣传亳州特色资源,打好世界中医药之都、花戏楼、地下运兵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王牌,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推出鼓励优惠政策,刺激和吸引更多高铁沿线及周边城市居民来亳旅游观光。

加快融合步伐 提升发展质效
“去年我市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加快建设,全市供应长三角地区农产品241万吨、销售额202亿元,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组数据令人鼓舞。”市人大代表高丽说,建议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完善绿色农产品产业链,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让更多的绿色农产品走进长三角的千家万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去年我市与沪苏浙的3个市(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沪苏浙的13个园区开展对接合作。今年,将推动亳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建设省级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试验区。支持谯城经开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亳芜现代产业园区打造现代新兴产业园、建设长三角省际合作示范区。
“去年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推进大会在亳州召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对园区发展作了新规划,建议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高园区承载功能,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对接合作,让园区成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引擎。”市人大代表葛振说。

「高质量发展企业风采」寿光建设集团:乘风破浪再起航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企业发展犹如大海行船,作为行业领航者,在波涛汹涌的2020年,寿光建设集团勇立潮头,迎风而起,及时调整航向,一路劈波斩浪,沧海横流中尽显强者底色。

山东寿光建设集团创建于1953年,2001年企业改制,实现由国有到民营,开始独立走向市场。2008年6月,企业第三次股东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以魏金明为董事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开启了山东寿光建设集团发展的新篇章。

68年沧桑巨变,如今的寿光建设集团各项发展日新月异,它早已打破最初的“单一化”土建模式,凭借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设计双甲资质以及过硬的施工队伍,雄踞于房屋建筑领域,围绕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深入实施多元化和“走出去”发展战略,突出抓好建筑施工和房地产开发,积极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了互促互进的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新格局。目前,寿光建设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建材生产、现代物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先后荣获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AAA级信用企业等国家级荣誉百余项,创出“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全国装饰奖等国家级质量奖20多项,创出省政府工程质量奖、“泰山杯”奖等省市级工程450余项。企业产值、利税加速增长,年完成总产值突破百亿元。

攥紧“拳头”

持续扩大市场版图

全国化布局打出“组合拳”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很大冲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形势非常严峻。以建筑业为主业的寿光建设集团同样面临着开复工时间推迟、外来务工人员返岗受阻、项目进度延期、资金压力增大等前所未有的困难。

“每个行业都很难,但越早认清疫情形势下行业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越快确定企业下一步的发展路子,才能带着企业快速运转起来。”寿光建设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魏金明说。

2020年寿光建设集团大道直行,在巩固本地市场的前提下,继续全面深入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域外项目承揽势头强劲,安徽市场新承揽的合肥学院、舒城县兰亭新宇小区、舒城第三小学陶因路校区等工程相继开工,进展顺利;湖北武汉、重庆等地的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至此形成了山东、吉林、安徽、海南、四川、湖南、湖北、重庆八省市遥相呼应的全国市场新格局。据统计,建设集团全年在本地市场和外地市场共承揽100多个项目,施工建筑面积达200多万平方米,省外承揽工程100多万平方米,其中大于1万平方米的项目有30多个,全国区域外埠建筑市场持续攀升;省外房地产开发项目50多万平方米,开发项目已形成住宅地产为主,商业地产和工业地产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而今,寿光建设集团凭借“脚踏实地,雷厉风行”的企业作风,“一建”施工品牌成功在全国多个省市、地区陆续亮相,“宏安”“恒基”两个壹级资质房地产开发品牌,快步迈出山东,走向了全国,在逆境当中成功破局,奋进有“数”,成绩卓然。寿光建设集团“走出去”战略实现了历史性大进展。

未来,伴随更多全国业务的落地及展开,这些都将为寿光建设集团的发展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和想象空间。

练好“钻头”

依托重难点工程建设

打造核心专业优势和竞争力

要揽瓷器活,须有金刚钻。通过梳理寿光建设集团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近几年,建设集团能在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提速前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不断引进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及健康的人才培养机制。

“受疫情影响,集团下属各行业公司的销售、生产受到了很大冲击。为支持下属单位发展,集团进一步加大设备投入和部分生产线的更新、改造力度,确保为完成生产经营总目标打下良好基础。”寿光建设集团工会主席寇少华告诉记者,2020年,寿光建设集团投入800多万元对公司多台设备和多条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同时,进一步强化质量监督和生产安全管控,全力开拓市场和产品销售新模式,借助集团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业外埠市场优势,全面实施产业“多元化”发展战略,让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延伸推动。

企业高速发展从质到量,关键是人的发展。这些年来,寿光建设集团不断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助力企业实现了产业的升级提档、逐步转型和多元化高质量发展。寇少华表示,公司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团队建设,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公司仍通过网络及线下各种招聘会大力招揽人才,招聘工程技术类、工程造价类、安全管理类、财务管理类、法务类、文员类共计100多人。并根据新老员工业务素质和工作需要,制定培训计划和成才目标,采取“内培外训”和“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人才成型机制,全力打造了一支“素质高、技能强、业务精”的专业化队伍。目前,寿光建设集团已拥有专家、技术拔尖人才等高技术人才10多人,各类职称人员近600人,中高级技能人才956人,一、二级注册建造师200余人,在一众建筑企业中遥遥领先。

博得“彩头”

积极打造“高精”品质工程

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

品牌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灵魂,作为寿光建设集团的掌舵人,魏金明非常认可在公司抢占全国建筑行业市场的同时,更要注重品牌建设这一无形的资产。

“品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今,‘一建’在寿光建筑业是响当当的品牌,但在外地则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做,包括输出项目的技术、质量、水平等各方面和产品在当地的服务、口碑、客户满意度等。”魏金明表示,在工程施工中,寿光建设集团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施工管理理念,实施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管控,确保所有施工项目提质增效,创新创优。

正是这样严谨的施工管理态度,2020年,寿光建设集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公司创出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1项,山东省建筑质量“泰山杯”工程3项,山东省建筑装饰装修质量“泰山杯”工程1项,还有多项潍坊及寿光颁发的荣誉。在创新方面,公司1项成果入选潍坊市建筑业II类优秀QC小组;1班组被评为“潍坊市职工创新型班组”;3项成果已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通过积极打造公司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软实力,公司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寿光建设集团在创新发展的同时,饮水思源,积极回馈社会,从战疫情、抓复工,到支持慈善事业,参与社会公益,“一建人”不断用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主动承担起新时代赋予大企业的社会责任。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寿光建设集团砥砺奋进全国化布局的重要一年。“寿光建设集团人”把目光投向远方,为自己制定了争取完成企业总产值100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的宏大目标,同时还将组织好国家优质工程奖、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泰山杯、鸢都杯及其他各级优质工程、安全文明工地的申报和创建工作,继续争创国家级、省部级成果和工法,将更多荣誉带回寿光。

新的航程催人奋进,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寿光建设集团这艘巨轮已经再次起航,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星辰大海。

记者 王萍 通讯员 靳秋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InKunmingnews# #云南身边事# 【'Overturned palette' of Lvchun Rice Terraces】At the da
  • #吴孟达去世#前两天看王牌,被问到是否还会跟星爷再合作,达叔说“我还没死,他还没退休,一定有机会的”然而并没有以后了。达叔,谢谢你曾带给我们的欢乐,一路走好[蜡
  • 有人说邓超作为《跑男》元老队长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新人的出场费都比他高,还有人说《跑男》本身就是竞技类的快综艺,就连朱亚文都说录节目的时候思考的事情太多,有些
  • 这就是肖战,凭着并不顶流的粉丝数量,创造了顶流的关注度,因为喜欢他的人,都是实实在在愿意为他出一点力的人。这就是肖战,凭着并不顶流的粉丝数量,创造了顶流的关注度
  • #微博业务快问快答#答用户问:为什么发布的图片变成了灰色?[浪]自助反馈结果查看路径:——#微博业务快问快答#答用户问:为什么发布的图片变成了灰色?
  • 同时,根据其与全国平均消费结构的对比可见,龙江消费者更偏好的品类是:礼品、钟表眼镜、营养保健、运动户外、汽车用品。从购买商品来看,黑龙江热销商品成交额TOP5为
  • 口罩遮住了她为民服务的笑脸,但遮不住她服务群众的真情实意2020年的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人猝不及防,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赵静一个人每天都按时坚守在抗击
  • 我的爱像尘埃 散落在边疆地带不再对谁期待难道是一种自由自在星星一直都在 这一片云海等着太阳疲倦之后离开我也直待在 这个模糊地带等着你疲倦了回来天黑之后才拥有光彩
  • 在这个纷绕的世界里,能够学会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也是一种境界! #心理测试题#弘一法师认为,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其实,扰乱我们的不是纷扰的世事,而
  • ”喜怒哀乐皆为情,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故谓之中。人生在世必有行,然知所以行与所当行之人则很少,夫子譬若饮食与知味。
  • 市场情绪总龙头光大证券高开低走,全天成交额达124亿,在高档呈现较为明显的价量失控的疑虑。市场情绪总龙头光大证券高开低走,全天成交额达124亿,在高档呈现较为明
  • 前一秒大家还在称赞董老师的直播有内涵、有知识、有才华,顿顿一上场,立马屏幕里全是喊老公的。前一秒大家还在称赞董老师的直播有内涵、有知识、有才华,顿顿一上场,立马
  • 王先生一脸懵,觉得对方这一顿饭喝了五六瓶1000多元的酒,也不至于差这几百块饭钱不给啊!他急忙查看了监控,发现这几个人是不慌不忙走的,还自己叫了代驾。从他们离开
  • 有健康码行程码就ok了,指定用车,叫个网约车它不香吗?有健康码行程码就ok了,指定用车,叫个网约车它不香吗?
  •   看我腹黑妖孽男如何拐走这个很二很天真的大仙……↪️图源堆糖,侵必删小说版权归作者所有,请多多支持作者  大仙,请问你的节操呢,  一个感情白痴,有着威武雄壮
  • 建议穿爱诗逸无钢圈内衣,舒适,健康,超聚拢,预防乳腺疾病,缓解经前胀痛哦,我卖的不只是商品,更多的是传递健康哦 一位女士打算用两千来丰胸..回去跟老公商量:老公
  • 几年前,海尔妮莎汗·艾提一家还在因为生活上的困难和孩子的学费问题头疼,如今之前的压力全部转化成了动力,“感谢天津援疆企业把石榴酒厂开到了家门口,我要更加努力工作
  • 宝贝,天苍苍,野茫茫,我想陪你去飞翔;你有情,我有爱,我俩相恋到永恒。宝贝,天苍苍,野茫茫,我想陪你去飞翔;你有情,我有爱,我俩相恋到永恒。
  • 扫码器更新过两代,核酸形式进化了三代,有过烈日当头,有过雨一直下,有过和居民争执,有过被傻子气哭,获得过感谢,收获过支持,操心大家配药,操持楼里团购,没事,我们
  • cr:the school of life 【焦虑发作是什么原因导致的?cr:the school of life 【焦虑发作是什么原因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