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经:古人世界的折射镜
1900年,敦煌藏经洞无意被开启,敦煌学也随之兴起。敦煌藏经洞所出文书,学界一般称为“敦煌文书”或“敦煌遗书”。在敦煌文书中,九成左右的文书属于佛教文献,种类繁多,数量可观。这些丰富的材料记载了敦煌地区轰轰烈烈的抄经历史。

  抄经活动在古代中国盛行的历史和思想背景
  佛教诞生于古印度,但是为何抄经活动能够在千里之外的古代中国社会经久不坠,这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口耳相传是古印度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而文字书写的意识较为薄弱。佛教诞生后,佛法“皆口口相传”,不立文字。此种传法手段导致佛经大量流失,教团内部也因记诵差异而出现分歧,并加速了教团分裂。与此相反,我国古人却有“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的认识。因此,当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之后,信众积极传译书写。此外,古代中国文字的统一和纸张的使用又是印度社会难以比拟的。古印度小邦林立,语言各异,佛经不易广泛流传,而古印度书写所使用的贝叶也不利于广泛使用。因此,我国古代社会拥有抄经活动轰轰烈烈展开的思想认识和物质基础。而真正刺激民众抄经活动的是佛教宣扬的“因果报应”和“功德回向”思想。在佛教的宣扬下,民众逐渐接受抄写佛经是一种善事的观点,认为抄经行为是“胜因”“功德”“善根”“福”“善果”“胜业”“福善”“福田”。而末法思想是民众热衷抄写佛经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最迟到北凉时期,已有人相信中国进入末法时期。末法时期,经像俱毁。笼罩在末法恐惧下的民众积极书写佛经,“存经以备法灭”,著名的房山石经便是在此种思想影响下形成的。

  对于敦煌地区的抄经活动,必须站在历史大坐标轴中,以更宽阔的视野加以审视,才能辨别敦煌与中原地区文化的异同,考察不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同时,因为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须综合应用宗教学和历史学方法多方面考察,以便从有限的材料中获得更为饱满的信息。

  官府和寺院的抄经活动
  敦煌写经中,一部分经文是由官府和寺院组织抄写的。寺院和官府组建的写经道场是如何运行的?史书阙载,无从得知。幸运的是,敦煌文献中保存有抄经道场遗留下来的《抄经历》《配纸历》《勘误历》《抄经名册》等各种原始记录。这些史家眼中的“边角料”,成为今人了解古代道场抄经运行模式的宝贵资料,也为我们清除一块史学盲区提供了可能。

  敦煌抄经道场的抄经生和校对者一部分由寺院僧人充当,一部分由世俗社会中的衙牙担任,在吐蕃时期部落百姓也成为抄经大军中的重要力量。出于虔诚和阅读的方便,楷书是道场规定使用的字体,抄经者在抄经之前要熟读经文,熟练掌握生僻字的写法。古代物质匮乏,为确保纸张不被抄经者偷盗和浪费,道场制定了严格的纸张使用制度。抄经生所用纸张是道场按照《经录》一次性发放的,如果抄经生抄写有误,需要以废换新,并登记在案。所抄写的佛经,一般经过两至三次校对,才可以入藏。吐蕃时期多则达到九次,这与当时抄写者水平不高有很大关系。如果校对者发现抄写有误,抄经者必须重新书写。校对出的错误和书写的错误,均记录在役工册中,是校对者和书写者日后取得报酬的重要依据。抄经道场有严格的抄经制式:“散说一十七字为行;偈颂二等:四、五言则四句为行,七言偈则二句为行。”抄经制式的执行为检校佛经提供了方便。抄写合格的经文才可以归入寺院经藏,并由经藏“所由”(即经藏的管理者)负责经文的日常护理和借阅。

  敦煌文书中保存了一批武后为其父母祈福而抄写的《金刚经》和《妙法莲华经》,在佛经尾部有抄经列位信息,记载了抄经时间、抄经生及抄经生所属机构、校阅人及校阅人所属寺院、抄经使和抄经判官、装潢人。武后发愿抄写的经文,由左春坊、秘书省、弘文馆、门下省楷书手担任,所抄佛经经过“三次校对”“四次审阅”,其中校阅者由当时长安、太原等地的高僧大德担任。抄经使和抄经判官,负责抄经质量和抄经物资所需。武后抄经所留存的实物,是今人打开古代皇室抄经历史的一把钥匙。

  信众的抄经活动
  与寺院和官府大规模的抄经活动不同,民众一般抄写小部头的佛经,抄写完毕后通常在佛经尾部书写一段“题记”,用以记述抄经者身份、抄经时间、场合、缘由、祈愿内容、抄经经过等信息,所记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抄经题记体现了民众的佛教信仰以及对佛法的理解,从中不难窥探佛教思想融入中国社会的历程。其次,传世文献中记载民众生活的内容少之又少,史官们更关注的是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和维护长幼尊卑的礼乐纲常,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往往惜墨如金、阙而不载。然而,普通民众的历史才是有血有肉的历史。幸运的是,抄经题记弥补了这种缺失,淹没在历史迷雾中的民生影像借此越来越清晰地展现于世人面前。抄经题记记录的并不是古人生活内容的全部,却是现知材料中最为直接观察古人生活世界的“窗口”。从抄经题记可以看到古人种种世俗诉求和民生所向,如:延寿愈疾(S.6230)、分娩平安(P.2900)、护国安民(P.2312)、转为男身(书道博物馆藏)、合家团圆(S.2360)、早归故土(S.2605)、消除牢狱之灾(BD05671)、风调雨顺(北0686)、两国和好(S.1963)、仕途通顺(S.87),等等。

  参与抄经活动的人物涉及社会各阶层,总体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皇室贵胄;其次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而为数最多的是走卒贩夫、工农兵学等芸芸众生。抄经者抄写佛经时,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趋向性,即一般在佛教神圣的日子中抄写,他们将本来均质的时间分割成神圣和非神圣两部分,认为在适宜的时间内书写佛经,功效大于平日,更为灵验可感。在佛教上报“四重恩”思想的影响下,父母、眷属、师僧、国主是抄经者主要的祈愿对象。

  佛教一直强调善恶果报的必然性。信众也坚信写经是善因,会带来好的果报,而结果却并非信众所期待的那样。按此逻辑推理,信众的抄经活动应该昙花一现,不可能在历史上久行不坠。以何种心态理解这种有悖常理的行为呢?这与佛教三报论思想的传播有很大关系。抄经者同意将福报延迟至下世或者扩展到眷属身上。同时抄经者通过虔诚的抄经行为,如刺血写经、书写重要典籍,来优化福报结果。随着佛教信众增多,以盈利为目的的抄经坊和抄经生产生,“买福卖罪,如持左契,交手相付”,抄经供养完全世俗化。可以说,在抄经市场中,俗众抄经是在世俗利益标尺下所做的宗教信仰行为,书写佛经是其获得福报的手段之一。

  通过对敦煌写经的研究,可以看到:敦煌藏经洞所出文献因特殊的历史遭遇,反映同一历史事件的文书散藏于中、英、法、日、俄等世界各地。如果孤立地分析某地所收藏的文献,其历史信息是非常有限的,据此难以把握文书本来的性质。但如果采用综合研究的方法,将反映同一事件的、散藏于不同机构的文献搜集起来,犹如将历史的片段缀合起来,最终可获得完整的历史全景。此外,在解读抄经题记时,既要避免过度解释,又必须将其放在整个大的历史背景中,这是解读所有抄经题记时必须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如此才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抄经题记所蕴藏的历史信息,抄经题记的内容才可以变得更为饱满。而对于抄经题记中所表现的今人难以接受的行为,今人应以同情的态度加以审视,而不可一味地将其贬为愚昧无知,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更为贴近古人的生活,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事原则。

#对啊网[超话]# #2019年教师资格证[超话]# #教师编制备考[超话]#
高中语文第二册
23.《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人被释奴隶伊索所编,搜集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余篇。
24.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代表作品有:两部著名的学术论著《谈艺录》《管锥编》,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人•兽•鬼》和长篇小说《围城》。
25.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代表作有《爱弥儿》《忏悔录》等。
26.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少年时期便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作品集为《白洋淀纪事》,其中《荷花淀》等作品是广为流传的名篇。散文《黄鹂》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27.史铁生:北京人,当代著名小说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合欢树》。
28.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学家。著有《王子安集》。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滕王阁序》是其骈文代表作。
29.韩愈:字退之,也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师说》是其散文代表作。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30.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晚年居住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善用绝句形式讽咏时事。著有《樊川文集》。
31.苏洵:字明允,别号老泉。北宋文学家。著有《嘉佑集》。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俱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32.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世称王文公。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34.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六一诗话》开创“诗话”这一新的体裁,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35.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是明代著名的古文家。著有《震川文集》。
36.张溥:字天如,明代文学家,天启年间组织应社,崇祯初年又创复社,从事文学和政治活动。《五人墓碑记》选自他的《七录斋集》。
37.姚鼐:字姬传,一字梦古,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清代桐城派古文家。著有《惜抱轩诗文集》,《登泰山记》选自该书。
38.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著有《龚自珍全集》。己亥年在辞官归途中写了315首绝句,总题为《己亥杂诗》。

敦煌菩萨竺法护

竺法护梵名达磨罗察(察,一作刹),是世居敦煌的月支侨民,原来以支为姓,八岁依竺高座出家,以后从师姓竺。他博学强记,刻苦践行,深感当时(曹魏末)佛教徒只重视寺庙图像,而忽略了西域大乘经典的传译,因此决心宏法,随师西游。他通晓西域各国三十六种语言文字,搜集到大量经典原本,回到长安。从晋武帝泰始二年到怀帝永嘉二年(266—308),译出了一百五十余部经论。武帝末年(274顷),他曾一度隐居山中,随后在长安青门外立寺修行,声名远扬,各地僧俗从学的达千余人。他又去各地宏化,并随处译经。晚年,行踪不详。据说以七十八岁的高龄去世。法护因原居敦煌,化洽各处,时人又称他为敦煌菩萨。后来孙绰作《道贤论》,盛赞他‘德居物宗’,并将护和竹林七贤中的山巨源相比。

竺法护翻译的经典,据梁僧祐《出三藏记集》的记录,有一百五十九部、三百零九卷,当时存在的写本是九十五部。其后各家目录续有增加,唐代《开元录》刊定法护译本存在的凡九十一部、二百零八卷(现经重新对勘,实系法护翻译的只七十四部、一百七十七卷),其中有很多重要经典。另有十种法护译本已认为散失了的,现经判明仍然存在,但误题为别人所译。这十种是:《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般若三昧经》一卷(上两种旧题支娄迦谶译)、《舍利弗悔过经》一卷、《温室浴洗众僧经》一卷、《迦叶结经》一卷、《楏女耆域因缘经》一卷、《大六向拜经》一卷(上五种旧题为安世高译)、《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游四衢经》一卷(旧题康孟祥译)、《梵网六十二见经》一卷、《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一卷(上两种旧题支谦译)。

法护的译本有《般若》经类,有《华严》经类,有《宝积》经类。有《大集》经类,有《涅槃》《法华》经类,有大乘经集类,有大乘律类,有本生经类,又有西方撰述类等,种类繁多,几乎具备了当时西域流行的要籍,这就为大乘佛教在中国的弘传打开了广阔的局面。道安说:‘夫诸方等无生诸三昧经类多此公(法护)所出,真众生之冥梯’(见《渐备经叙》)。僧祐也说:‘经法所以广流中华者,护之力也’(见《出三藏记集·法护传》)。至于法护的译风,忠实于原本而不厌详尽,一改从前译家随意删略的偏向,所以他的译本形式上是‘言准天竺,事不加饰’,而给人以‘辞质胜文’的印象。用作对照异译的资料,对理解经义的帮助很大。道安称赞他译的《光赞般若》‘事事周密’、《放光》‘互相补益’、所悟实多’(见《合放光光赞随略解序》)。又说他译的《渐备经》‘说事委悉’、《兴显经》‘辞叙美瞻’、更出《首楞严》‘委于先者’(均见《渐备经叙》),都对义理研求有相互启发的作用(支敏度曾用法护译本《维摩经》、《首楞严经》分别对照旧译,编成‘合本’,便利于学者的兼通)。另外,法护译出《正法华经》,为《法华》最初的全译本,经印度沙门竺力和龟兹居士帛元信一再校订,又由法护向一些学徒‘口校诂训,讲出深义’,并还在檀施大会中日夜讲说(见《正法华经后记》)。他这样热心弘扬《法华》,对于其后鸠摩罗什新译本的流通,创造了条件。法护其他译本有影响于后世的,大都如此。

在法护的译经工作中,有许多助手为他执笔、详校。其中著名的是聂承远和他的儿子道真,法护的弟子竺法乘、竺法首、张玄伯、孙休达、陈士伦、孙百虎、虞世雅等。聂承远父子对法护译事帮助最大,他们承旨笔受而外,并还常常参正文句。像法护所译《超日明三昧经》,原稿文句繁重,聂承远即曾加以整理删改。又法护译缺本中有《删维摩诘经》,似乎也是承远所删的。承远的儿子道真通达梵语,并擅长文学。他参加法护的译事,积累了经验,在法护死后更独自翻译了一些小部经典。他又将法护的译籍编成目录,即后世所称《聂道真录》(有时也称《竺法护录》)。据长房录转印的资料看,此录记载法护的存缺译本至少有五十三部,都有年月可稽。最早的年代是秦始五年(译《方等泥洹经》),其时或者是道真参加译事之始。

法护的弟子很多,但行事可考者无几。最著名的要算竺法乘。他少年就依法护为沙弥,富于悟解。太康年间,他笔受《修行道地经》、《阿惟越致遮经》等,后来在敦煌立寺延学,忘身为道,对那一方的教化起了很大作用。此外,他的同学竺法行、竺法存,都以隐居山林、讲究实践而知名于当世。还有竺法首,于元康年间笔受《圣法印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会弹琴跑图唱歌,我们可以一起打卡各种景点,求个ccp may be=dx(如果处的好的话可奔现如果不对就仅限游戏cp,拒海王,体验卡。还差6个一天8块,保底19
  • 香港欖總的醜聞是青萍之末,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不能以為「輕輕鬆鬆,敲鑼打鼓」便萬事大吉,必須堅決鬥爭,以免養癰遺患!结局依旧这么的平淡~福贵与老牛依然能够继续生活
  • 除此之外,特步收集大量国人脚型数据,鞋底构造更符合国人脚型,是真正属于中国人的世界级跑鞋。可能会有不在图内的其他小惊喜~ ✨忘川风华录手游 攻略目录✨本篇为我个
  • 用镜头记录了这片中国北方岛屿上人与海的故事,真正做到了以小切口诠释大主题。人类在星球上行走,抬头仰望,看见星座、星辰、月亮与蓝天,因而认为自己比牡蛎更高等,自以
  • 看见我爱的人被满满的爱意包围 真好[兔子]⚠️pl揪两个小山贼 发11.25[干饭人][干饭人][干饭人]说说对小谷的祝福8⃣️[举手][举手][举手](字不太
  •   陆君先看了眼为他努力成熟起来的小奶狗,笑了:  抱歉,我爱上了一只小奶狗,他超甜,超黏人,我超喜欢他!从小被我惯坏了[允悲] 不过还是很粘人的!
  • 其实我发的那句话是复制的发疯文学 只是想表达他突然不理我时我的不开心的情绪 做完试卷后看到他好认真写的好几段话回应我的话 我突然意识到我真的有好好被对待 至少在
  • 今天上K歌看到徒弟给我点赞了 想起来天刀没a的时候 还是有点唏嘘…总是不能开麦 茶话会还有几次消失 每次生气找他刷本 还都能发现我生气 后面自己找了俩妹子金
  • 今天突然看到有人讨论,最后一天要在哪下线,我大概有两个选项,雄狮之眠,或者秘蓝岛。8.3的最后一天,我坐在伯拉勒斯的屋顶,听联盟的士兵说,他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 拥抱新四化,占据发展新风口,第4期车谷企业家沙龙成功举行撰稿 | 陈 成 周雅星编审 | 马 韵汽车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到现在,特别是新趋势一来,广大零部件供应商
  • 白先勇把《红楼梦》与清朝的z治联系起来说,而且白先勇推崇程乙本,一些情节让我听起来稍稍有些陌生,整体的听感是讲得恍若故事梗概,没有推崇庚辰本的蒋勋讲得深刻。比如
  • 我们家的钱又不是花不完,既然我和儿子结婚了,就应该把这个家庭放在第一位。但儿媳妇很不高兴,特别是第一点,她每月要交2000元生活费,这让她很不满意。
  • 从大结局开始看的换乘2,第一感觉就是奈言好大方好可爱呀,但最后为什么会选择看起来拽拽的泰伊嘞,带着这个疑惑的想法我从第一期开始看(前十几期奈言还没出场所以我全聚
  • 而我们国家又一直想要抑制改变这种情况趋势发展,想让民众都能享受平等化社会机会和福利,所以推进城镇化发展,只不过有点着急,拔苗助长的结果会是什么,我想只有种过庄稼
  • 受完应得的罪报后,如生人间,也要得两种果报:一者常受别人恶言恶语,开口就与人争论,甚至发生诉讼;二者受人恼害。受完应得的罪报后,如生人间,也要得两种果报:一者常
  • 陌生人不知道,但还是想发个微博谢谢陌生人呀谢谢那两个叔叔 只是另一个叔叔 照片还没发给我们 让我们耐心等待他在p图 算了他给我拍的估计没一张能看了 他指导的我全
  • 三年前的我本来以为以为日子不会变成 没有下一次 没有五月天的陪伴 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我还能和以前一样共情吗原来过了三年我还是可以为了五月天奋不顾身的奔赴即使临时办
  • #摄影[超话]#Tamron腾龙 EF 16-300mm F 3.5-6.3 Di II VC PZD MACRO [IF]镜头,型号为B01699新腾龙16-
  • 我觉得项目不是提高学者生活的,这只是让他们研究的,跟生活没什么关系。另外,光靠学校是不现实的,人文学科的提高不是一个学校的事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事情。
  • 13.我是在跨年夜街头,一个即将放飞理想的有志青年14.年年亦如此,我仍盼年年15.年年皆胜意岁岁都欢愉16.要陪在值得的人身边一年又一年,十年又十年17.—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