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这个仁波且为大众请法「什么叫修行?」这是非常基础的第一课,但也是许多修行人乃至长年修行者没有学懂而迷离颠倒的大事。人身难得,暇满人身宝更难得,故而今天我当为大家讲「什么叫修行」之法。

学佛的实质,要落实在修行上,因此我们首先必须明白什么叫修行。修行,即是修善恶二所缘业之增益与离避。也就是增益善缘,种善因,结善果;离避恶所缘,离恶因,避恶果。但修行二字颇为广义,首先认识到底修什么行?因此要有所依对缘。无所依缘,则易成外道之修行。比如,魔教修行,就修成魔行。佛教修行,就修成佛行。所以必须要有所依缘,有所楷模应照而依止。又如,只知去恶扬善,克己利人,这是其它宗教都会做的事,这也就是不明宗旨无所依的修行,不属于正宗佛教行持。因此我们的修行,所依缘之对象则是佛陀。

依照佛陀的完美觉位作为我们所修之相应楷模,以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学佛陀的一切,使一切不净惑业缘起恶行远离不得沾边,只令其时时离避远恶,不使其有所近沾三业增加恶因。而一切缘起善业都要行持,哪怕就是一善念,只能增益,不可损减。日日增加善缘、善因、善业,简言之即是时时离恶积善。为什么说恶所缘业只能用远离,不可说是灭除呢?因为佛谛中,因果不昧。因果是灭除不了的,说灭除是断见,故所以只能善业筑壁,犹如筑一道挡土墙,起到隔开的作用。由是学佛,修佛之行,最终成佛方可彻底解脱轮回的因果缚业,此时因果照样存在,但对佛无沾。正如佛陀见到地狱刀山火海,地狱刀山火海依然存在,应报众生痛苦不堪,当佛陀为代众生受苦而自身顿然跃入时,此刀山火海当下化为莲池甘露,成为殊胜的境象,一切恶所缘境在佛陀身上转为善业的显现,不但无苦,反显大乐。

修行就是出离轮回,解脱诸苦而成圣,直至成佛。要出离轮回,因此就要建立出离心、坚信心、不动愿心、精进心、大乘菩提心。而所有一切心的依止境,皆建立在正见上,如没有正见,一切心均会颠倒、混乱。换言之,没有正见是修而无有受用的。比如要先修菩提心,是无法修起来的,会成为空幻菩提,虚妄之心。因为菩提心首先建立在出离心上,也就是一个人要有真正解脱成就出离轮回诸苦的心,他要深知轮回苦不堪言,不但自苦,而且六道众生如父如母均在无常苦痛中,知苦、欲脱于苦,他才会真修行,才会发出自利利他之菩萨行,菩提心方可诞生。但是如果首先从出离心开始修,又是错误的,是不合次第之修,会修成空言出离,妄惑自迷心,这样也是很难修起,建立不了出离心实相的。所以要有真正的出离心,必须要第一步首先了明无常境,第二步要有坚信心,坚信轮回无常的苦,有了坚信心才会恐惧无常苦,才会修成无常心,有了无常心,出离心就会日益增进,自然出离心就会生起实相。如果众生不了解万法皆无常、轮回无常的痛苦,就建立不起一颗坚定的心去出离轮回的念头,没有出离轮回的想法,根本就不会去修行,不想学佛,不学佛的人,本来不想出离,怎么还会有出离心呢?所以不能先修出离心。因此,第一步,没有无常心,就无法步入佛门。就是皈依了佛门,也无法深入正确修行。

要知道什么是修行,就要明白学佛修行的八基正见。

第一基是无常心,第二基是坚信心,第三基是出离心,第四基是实愿心,第五基是精进心,第六基是戒律,第七基是禅定,第八基是菩提心。认此八法为基而修行正见即是正知佛法的指南。这八基正见是修行人不可缺少不可错乱的次第。凡是无常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修行的因;凡是坚信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不变的因;凡是出离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解脱的因;凡是实愿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行动的因;凡是精进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进取的因;凡是戒律所摄化受用的,就是正法的因;凡是禅定所摄化受用的,就是智慧的因;凡是菩提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菩萨的因。八基是修行解脱成就的根本,如果根不正,就会本则乱。所以修行的根本是不可乱的,因此修行的八基必须依于正见作为宗标,也就是以正知正见来引导八基的次第和正确发展修行,这就叫做修行。在修行中要时时落实菩提心的修持,因为菩提心是成道之根本。

佛陀说法,菩提心的真实之义是必然成道之因。凡行菩提道者,终结菩提之果。菩提心是广义全摄一切大乘法之大悲渡生觉成菩萨地因。但由于众生福报使然,佛法经代代相传,遗漏法义。尤为至今末法时期,三界业海波涛汹涌,众生如盲龟更难以项穿荡动海流之木轭如牛鼻之孔,故而要得完美佛法难中之难。因此菩提缩水,所以由广义逐渐缩成了狭义之菩提心法。菩提心分两种,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又粗分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于愿、行二菩提心之修持,又分情器四大和自身六大以及呼吸、耳根、眼根等内外坛城和仪轨诵文诸多修法。无论世俗还是胜义菩提心,而归于七支菩提份才是最上妙完美的菩提心。本来菩提心是三界六道众生个个有权修施的,但今大都众生法缘不俱,故已执持化整为零缩水之菩提心修法。因此往往误会成觉悟之心方可修之,或曰以菩提心为实相成就之境。当然,这也是存在的一部分,但却遗漏了非觉悟之心的众生而修菩提心之法。更重要的是,菩提心并非觉悟和非觉悟的心,而是学佛的三界六道众生及法界诸圣生发的大悲愿力,是以大悲心所实施的利益众生成佛菩萨的实际行为,是觉悟和非觉悟,圣凡两界的胜义爱心。对觉悟者而言,即是以自觉之证德证境正行正法弘法教化众生,觉悟有情成佛道。对未觉悟者而言,即是以大悲之心发愿众生与我等皆共成就得解脱,帮助他人走入如来正法之道,愿其成菩萨成佛。菩提心之法,对他而言是利他成就之德,由于利他之故而自获德量,故对自己而言即成增益菩萨之因。菩提心之业相,是大悲体现之三业之实际行持。凡真修行者,无论凡圣,均有权发菩提心,也应该发菩提心。因为它不是圣人独有的觉悟之心,而是大悲之行为,愿自他觉悟的因种。菩提心之所摄并不只含十善、四无量、六波罗密、四摄,而菩提心所缘三藏密典及一切口耳心传诸法,建立合法利众渡生的大悲行举。故知菩提心是广义所缘谛相,对佛陀而言是三身四智,当体无上正觉菩提心;对菩萨而言是大悲弘法利生渡有情;对证悟者而言,是离绝诸相戏论,当体本来面目,即空妙有之诸法实相;对凡夫而言,是慈悲助益他人愿其学佛解脱。

发菩提心,首先必须要有无常观,对自我与众生轮回之无常流转痛苦,生起觉观无常境心,即发出离愿,由是则建立出离心,我出离,众生六道父母也出离,轮回苦海难熬痛不欲生,为是愿观而生强烈恐惧所逼,时时欲求当下解脱,但明了其菩萨之行,方可快捷了生脱死,于是自我愿作因地菩萨,欲求快速自觉觉他,则自然生大悲之心,由此菩提籽发。菩提心所发是建立在大悲心上的,故佛义云:「大悲之水浇灌菩提籽发,则树茂果丰耶。」是此,菩提心自然建立。菩提心是成大乘菩萨之因,由菩提心之果,可得清纯正见,依此正见,当深入空性真如,空性之修,于此则化世俗菩提心为三轮体空,即转万有为胜义菩提心也,有了菩提心,即修菩提行,成菩萨地。

修菩提心必须付诸于实践,而不只是背诵行文仪轨、以空洞的发心和观想叫做修菩提心。修菩提心,重在实施于深思我的身体无常,剎那变异,迈向衰老死亡。以十年观察,四十年观察,七十年观察,于中对比相貌、皮肤老度变异,快捷进入生老病死,长恒辗转受苦于轮回,又观由一少小儿时天真之欢,乳气活鲜,然何今无童相,脸老皮老,力气衰竭,时时多病,少小已无,无常将毙我命,亲人老友,悉皆分段而死,犹如一梦,快将做完,心生大惧,则决心坚定,依戒而行,依法而修,入菩提心修双运七支菩提心法:大悲我母菩提心和菩萨应照菩提心。于大悲我母菩提心修法中发大悲之心,修知母、念恩、报恩、慈爱、慈悲、舍贪、断执。

知母:了彻三界六道众生无始以来于轮回转折中皆我父母。

念恩:应深深忆持一切无始过去、现在于轮回之父母,皆曾生育养育体爱于我,为我而劳累病苦,恩重如山,念其恩德,故思其父母之苦皆我之苦。

报恩:知父母为我而奉献一切,现在他们于六道轮回中转折流离,受苦无尽,我此发心,施之于行,自觉觉他,渡脱父母,以为报恩。

慈爱:每时每刻,从于三业之行所生发,慈爱一切众生、父母,长寿无病富贵吉祥,终生喜乐。

慈悲:于三时中,愿请诸佛菩萨加持一切父母脱离诸苦,得遇佛法修持,脱离轮回解脱诸苦。

舍贪:所做一切利益众生父母之事,无挂于心,养成三业无著善行,故成天然自行,本质为善,并非刻意所为行善,做了即忘了。

断执:于行持中,所修诸善,利益父母,一切法义应无所住,断掉我执,空明觉相轻安,于修法中不执于法,不除妄念,不求于真,不来不去,乐明无念,平如静水,当体即空。

实施菩提心的助缘,必须建立在正见观照下,对众生所行事业于善因中施与的而非他造不净业的缘起所需增长施与的,故知凡善因缘起有利众生者,必须实施七支菩萨应照菩提心法,对善缘起当施与他助益善业,助益善因,对恶缘起当施与他损减恶业,远离恶因。菩萨应照菩提心法七支为:一支,自他平等菩提心;二支,自他交换菩提心;三支,自他轻重菩提心;四支,功德回向菩提心;五支,无畏护法菩提心;六支,强导正修菩提心;七支,舍我助他菩提心。

自他平等菩提心:两相利益对逢时,断除瞋恨之贪瞋、漫谤之心,不可利己为重,应自他平等对待。

自他交换菩提心:一切众生的痛苦,愿我一人来承担,我的一切快乐吉祥都给予他,让他离苦得乐。

自他轻重菩提心:我与众生均苦时,应先愿他人解脱苦,我与众生均乐时,应先愿他人多我乐。

请看完整经文内容

请以世界法音出版社之版本为准!

云何获圆通之十四:难陀鼻识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拘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孙陀罗难陀:这位尊者是修鼻识,观鼻端白。孙陀罗难陀是佛的亲弟弟,同父异母。
从佛入道,虽具戒律:虽然能够严格地遵守戒律,在行为上不违反。于三摩地,心常散动:但心里还是乱的。所以小乘人持身戒,大乘人持心戒。后面为什么讲小乘戒不能成就啊?因为他是在形相上执著。未获无漏:他是王子出身,出家前的妻子又是全国最有名的美人,所以他们舍不得分开,是佛强迫他剃度,命令他出家。所以他心里乱,经常有种种的妄想。
世尊教我及拘絺罗,观鼻端白:拘絺罗前面介绍过,是舍利弗的舅舅。拘絺罗因为是从外道转过来,也是辩才无碍。「观鼻端白」,把眼睛和意念就放在鼻端这个点。所谓置心一处,无事不办。世间法也是一样,你专心致志某一个事情,都会有所成就,特别忌讳的就是三心二意。
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三七日」不一定就是三七二十一天,它是代表一个圆满的过程。平时就这样看你能不能看到烟气啊?看不到。当看到烟气的时候,心已经由粗变得稍微细一点了,也算有点定力了,初步告成。
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通过观鼻端白把心往内收,由粗变细,这个时候往往就会出现灵感。他对整个世间万法的认知已经起了质的变化。他知道除了这个长、宽、高三维世界,还有其它的无量的法界。心法不可思议。遍成虚净:这也是一种典型的禅宗的境界,已经是超出了「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起码在「闻所闻尽」的解根结到解觉结这个阶段。
犹如琉璃。烟相渐销:由无相到烟相,由烟相再到那个无光之光那种光相,这就是定力一步一步地转深,境界一步一步地殊胜。鼻息成白:注意这个「白」,不可以理解成是光。白色为万色之本。
心开漏尽:心量终于打开了。原来这个世界是这么的奇妙。诸出入息化为光明:不能理解为这个吸的气变成光明,不是的。它与我们的心态是相互对应的,连出入息都化成了光明,所以有没有哪一法不是光明啊?我们在讲经堂这里,极乐世界的菩萨也在这里,他们看的是黄金为地、七宝莲池,而我们看到既有庄严辉煌的一面,也有垃圾的一面。环境没有好坏,好坏的是我们的心。
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世尊授记他快证菩提了。像你这样的阿罗汉,快要成为明心见性的大菩萨了。
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我这个法门就是观鼻端白,由平时看不到烟到看到烟,再转为白光,转为智慧之光。「息久发明」,在禅定中心收缩到某一点的时候,就跟原子弹一样爆发出威力。这个「明圆」就是圆融、圆通、圆满。当然这三个圆在不同的层次境界也不一样。一心三藏的圆融、圆满、圆通是十方三世一切万法。

一一摘自印广门清法师《楞严经讲记》卷五#楞严正法普照十方[超话]##开示悟入佛知见[超话]##大佛顶首楞严经[超话]##观世音菩萨闻思修[超话]##如来藏[超话]#

#印广讲坛[超话]#云何获圆通之十四:难陀鼻识

法华楞严讲义 今天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拘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孙陀罗难陀:这位尊者是修鼻识,观鼻端白。孙陀罗难陀是佛的亲弟弟,同父异母。
从佛入道,虽具戒律:虽然能够严格地遵守戒律,在行为上不违反。于三摩地,心常散动:但心里还是乱的。所以小乘人持身戒,大乘人持心戒。后面为什么讲小乘戒不能成就啊?因为他是在形相上执著。未获无漏:他是王子出身,出家前的妻子又是全国最有名的美人,所以他们舍不得分开,是佛强迫他剃度,命令他出家。所以他心里乱,经常有种种的妄想。
世尊教我及拘絺罗,观鼻端白:拘絺罗前面介绍过,是舍利弗的舅舅。拘絺罗因为是从外道转过来,也是辩才无碍。「观鼻端白」,把眼睛和意念就放在鼻端这个点。所谓置心一处,无事不办。世间法也是一样,你专心致志某一个事情,都会有所成就,特别忌讳的就是三心二意。
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三七日」不一定就是三七二十一天,它是代表一个圆满的过程。平时就这样看你能不能看到烟气啊?看不到。当看到烟气的时候,心已经由粗变得稍微细一点了,也算有点定力了,初步告成。
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通过观鼻端白把心往内收,由粗变细,这个时候往往就会出现灵感。他对整个世间万法的认知已经起了质的变化。他知道除了这个长、宽、高三维世界,还有其它的无量的法界。心法不可思议。遍成虚净:这也是一种典型的禅宗的境界,已经是超出了「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起码在「闻所闻尽」的解根结到解觉结这个阶段。
犹如琉璃。烟相渐销:由无相到烟相,由烟相再到那个无光之光那种光相,这就是定力一步一步地转深,境界一步一步地殊胜。鼻息成白:注意这个「白」,不可以理解成是光。白色为万色之本。
心开漏尽:心量终于打开了。原来这个世界是这么的奇妙。诸出入息化为光明:不能理解为这个吸的气变成光明,不是的。它与我们的心态是相互对应的,连出入息都化成了光明,所以有没有哪一法不是光明啊?我们在讲经堂这里,极乐世界的菩萨也在这里,他们看的是黄金为地、七宝莲池,而我们看到既有庄严辉煌的一面,也有垃圾的一面。环境没有好坏,好坏的是我们的心。
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世尊授记他快证菩提了。像你这样的阿罗汉,快要成为明心见性的大菩萨了。
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我这个法门就是观鼻端白,由平时看不到烟到看到烟,再转为白光,转为智慧之光。「息久发明」,在禅定中心收缩到某一点的时候,就跟原子弹一样爆发出威力。这个「明圆」就是圆融、圆通、圆满。当然这三个圆在不同的层次境界也不一样。一心三藏的圆融、圆满、圆通是十方三世一切万法。(摘自印广门清法师《楞严经讲记•卷五》)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如果‮正你‬在每天‮头焦‬烂额,那‮迎欢‬来我这我领着你走,‮你和‬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差别很大我希望‮给能‬你安全感‮让 ‬你不在‮么那‬迷茫焦虑安全感这‮西
  • #珠海交通[超话]# 【公司车辆也不要疏忽,记得定期核查!廖警官将车辆拦停,随后将该车牌号码输入系统查询,发现该车有8宗违法未处理,分别是逆行、冲红灯、违反禁令
  • 我最最亲爱的5tt a 伴你成长,随你蜕变,能被时间淘汰的都是应该放弃的,让你快乐的,才是你真正追求的。 记忆 在历经了一年多以后慢慢平静下来,逐渐正视自己
  • 请相信:在暗处执着生长,终有一日馥郁传香。请相信:在暗处执着生长,终有一日馥郁传香。
  • 希望爱是我们一起完成的作品:⬇️恋爱的意义是什么呢大概是彼此照亮 成为彼此的避风港和精神寄托 让本来就平淡的生活感到一丝美好 在每一个情绪低落的夜里有个依托 在
  • 书信集从来都是我最爱看的,抛开有意识地系统性地去创作的外壳,能感受到那些作家、文豪比较真实的呼吸。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未必不是一种快乐。
  • 本期,小编将从4个方面带大家了解石斛:石斛的特点、人工种植渐成规模、石斛产业发展瓶颈、石斛的规模种植在雨水丰沛的江南地区的悬崖峭壁之上,生长着一种不惹眼的植物。
  • #天气话你知[超话]# 【黄埔天气预报】昨晚20时至今我区有分散雷阵雨,气温25.9-33.3℃。【短时天气】海口市气象台2022年5月27日8时发布:预计未来
  • 生逢乱世,谁能将这旖旎般的春日交给睡眠「孤身走暗巷,去吗?她说:“生如浮萍,身不由己。
  • “人生苦短,像个少年一样投入吧,体验吧,燃烧吧,纵身一跃吧,哪怕你改变不了什么,哪怕你一点儿都不重要。我感激我们的光锥曾彼此重叠,而你永远改变了我的星轨。
  • ②眉不遮肉八字硬,兄弟姐妹无好命,一怕贫穷二怕死,有了也是可怜人。②眉不遮肉八字硬,兄弟姐妹无好命,一怕贫穷二怕死,有了也是可怜人。
  • 没有希望的感觉[下雨]就特别的emo情绪化的人总是这样,在情绪低谷的时候就特别心灰意冷,会揣测身边的所有人,会因为很小的点就生很久的气来让自己越来越绝望,无法重
  • 这是给上海抗疫工作有力的支持,给上海市民贴心的温暖,给上海一部分居委工作者直接的帮助和…给另一部分居委工作者无耻罪行有效的防范[苦涩]他们心里有多恨甘肃,我们心
  •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内容,并不是教大家违心、虚伪、刻意地迎合别人,而是告诉大家在处世方面,在善良、真诚、宽容的基础上,做事掌握分寸,谨言慎行,智慧灵活地待人待物。#
  • 戳图,一起用#经典诗词译文怀念许渊冲#,感受许老笔下“意美、音美、形美”的翻译世界↓↓ ​via.人民日报[微笑] 因疫情风险关闭了一个月的 “ 世贸天阶 ”
  • 笑的嘞~[笑哈哈][笑哈哈][笑哈哈]#王者荣耀[超话]##王者荣耀[超话]#笑死了以后买号的弟弟妹妹们想一想好嘛,别看着皮肤多的号还低价卖就觉得是好心人。我真
  • 2022年5月19日 我得外婆真的从我的世界彻底消失了 在这几天中我做了无数得心理建设 总是对自己说这样对她也好 最起码不需要承受那些身体的疼痛 太辛苦了
  • #三週歲##菜寶寶的小日常##調皮搗蛋起來真的很氣人#词汇量就要赶超了~调皮起来也是没谁了~唱反调的本事也跟着年龄一起在成长着~配合度完全就是看心情了~诚实和认
  • 这种类型对我而言就会比给你卖惨的coc boss要更吸引人「このヒーラー、めんどくさい」<ストーリー>世のため人のため、冒険の旅を行く戦士アルヴィン。最弱の戦士
  • 皇马升至第三,巴萨、巴黎皆被挤出前十2021/22赛季欧洲足坛赛场结束,北京时间5月30日,权威网站《FootballDatabase 》更新了世界足坛球队的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