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內觀經
老君曰:天地媾精,陰陽布化,萬物以生。承其宿業,分靈道一。父母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為胞,精血凝也。二月成胎,形兆胚也。三月陽神為三魂,動而生也。四月陰靈為七魄,靜鎮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靈也。七月,七精開竅,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靈也。九月,宮室羅布,以定精也。十月氣足,萬象成也。元和哺食,時不停也。

太一帝君在頭,曰泥丸君,總眾神也。照生識神,人之魂也。司命處心,納生元也。無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臍,保精根也。照諸百節,生百神也。所以周身,神不空也。元氣入鼻,灌泥丸也。所以神明,形固安也。運動住止,關其心也。所以謂生,有由然也。予內觀之,歷歷分也。

心者,禁也,一身之主。心能禁制,使形神不邪也。心則神也,變化不測,故無定形。所以五藏藏五神,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腎,志在脾,神在心,所以字殊,隨處名也。心者,火也,南方太陽之精,主火。上為熒惑,下應心也。色赤,三葉如蓮花,神明依泊,從所名也。其神也,非青非黃,非大非小,非短非長,非曲非直,非柔非剛,非厚非薄,非圓非方。變化莫測,混合陰陽。大包天地,細入毫芒。制之則正,放之則狂。清淨則生,濁躁則亡。明照八表,暗迷一方。但能虛寂,生道自常。永保無為,其身則昌也。以其無形,莫之能名,禍福吉凶,悉由之矣。所以聖人,立君臣,明賞罰。置官僚,制法度,正以教人。人以難伏,唯在於心,心若清淨,則萬禍不生。所以流浪生死,沉淪惡道,皆由心也。妄想憎愛,取捨去來,染著聚結,漸自纏繞,轉轉繫縛,不能解脫,便至滅亡。由如牛馬,引重趨泥,轉增陷沒,不能自出,遂至於死。人亦如是,始生之時,神元清靜,湛然無雜。既受納有,形染六情,眼則貪色,耳則殢聲,口則耽味,鼻則受馨,意隨健羨,身欲肥輕,從此流浪,莫能自悟。聖人慈念,設法教化,使內觀己身,澄其心也。

老君曰:諦觀此身,從虛無中來。因緣運會,積精聚氣,乘業降神,和合受生,法天像地,含陰吐陽,分錯五行,以應四時。眼為日月,髮為星辰,眉為華蓋,頭為崑崙,布列宮闕,安置精神。萬物之中,人最為靈。性命合道,人當愛之。內觀其身,惟人尊焉。而不自貴,妄染諸塵,不淨臭穢,濁亂形神。熟觀物我,何疏何親。守道長生,為善保真。世愚役役,徒自苦辛也。

老君曰:從道受分,謂之命;自一稟形,謂之性。所以任物,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出,謂之志。事無不知,謂之智。智周萬物,謂之慧。動而營身,謂之魂。靜而鎮形,謂之魄。流行骨肉,謂之血。保神養氣,謂之精。氣清而駛,謂之榮。氣濁而遲,謂之衛。總括百神,謂之身。萬象備見,謂之形。塊然有閡,謂之質。狀貌可則謂之體,大小有分謂之軀。眾思不測,謂之神。邈然應化,謂之靈。氣來入身,謂之生。神去於身,謂之死。所以通生,謂之道。道者,有而無形,無而有情,變化不測,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則為神明,所謂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則修心也。教人修心,則修道也。道不可見,因生而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則道廢道,廢則生亡。生道合一,則長生不死,羽化神仙。人不能長保者,以其不能內觀於心故也。內觀不遺,生道長存。

老君曰:人所以流浪惡道,沉淪滓穢,緣六情起妄,而生六識,六識分別,繫縛憎愛,去來取捨,染著煩惱,與道長隔。所以內觀六識,因起六欲。慾從何起?慾自識起。識從何起?識自慾起。妄想顛倒,而生有識。亦曰自然,又名無為。本來虛靜,元無有識。有識分別,起諸邪見。邪見既興,儘是煩惱。輾轉繫縛,流浪生死,永失於道矣。

老君曰:道無生死,而形有生死。所以言生死者,屬形不屬道也。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人能存生守道,則長存不亡也。又曰:人能常清靜其心,則道自來居。道自來居,則神明存身。神明存身,則生不亡也。人常欲生,而不能虛。心人常惡死,而不能保神。亦猶欲貴,而不用道;欲富,而不求寶;欲速,而足不行;欲肥,而食不飽也。

老君曰: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心明則道降,道降則心通。神明之在身,猶火之因卮也。明從火起,火自炷發。炷因油潤,油藉卮停。四者若廢,明何生焉。亦如明緣神照,神託心存。水由形有,形以道全。一物不足,明何依焉?所以謂之神明者,眼見耳聞,意知心覺,分別物理,細微悉知,由神以明,故曰神明也。

老君曰:所以言虛心者,遣其實也;無心者,除其有也;定心者,令不動也;安心者,使不危也;靜心者,令不亂也;正心者,使不邪也;清心者,使不濁也;淨心者,使不穢也。此皆以有,令使除也。四見者,心直者,不反覆也。心平者,無高低也。心明者,無暗昧也。心通者,無窒礙也。此皆本自照者也。粗言數語,餘可思也。

老君曰:知道易,通道難。通道易,行道難。行道易,得道難。得道易,守道難。守而不失,乃常存也。

老君曰:道也者,不可言傳口授而得之。常虛心靜神,道自來居。愚者不知,勞其形,苦其心,役其志,躁其神,而道愈遠,而神愈悲。背道求道,當慎擇焉。

老君曰:道貴長存,保神固根。精氣不散,純白不分。形神合道,飛升昆侖。先天以生,後天以存。出入無間,不由其門。吹陰煦陽,制魄拘魂。億歲眷屬,千載子孫。黃塵四起,騎羊真人。金堂玉室,送故迎新。

老君曰:內觀之道,靜神定心。亂想不起,邪妄不侵。固身及物,閉目思尋。表裡虛寂,神道微深。外藏萬境,內察一心。了然明靜,靜亂俱息。念念相系,深根寧極。湛然常住,杳冥難測。憂患永消,是非莫識。

老君曰:吾非聖人,學而得之。故我求道,無不受持。千經萬術,惟在心也。 https://t.cn/RDU8ip0

瓊琯先生《道法九要》

三教异门,源同一也。
夫老氏之教者,清静为真宗,长生为大道;悟之於象帝之先,达之於混元之始。
不可得而名,强目曰道。
自一化生,出法度人。法也者,可以盗天地之机,穷鬼神之理;可以助国安民,济生度死。
本出乎道。道不可离法,法不可离道;道法相符,可以济世。
近世学法之士,不究道源,只叅符呪,玆不得已。
略述九事,编成一帙,名曰九要。
以警学道之士,证入玄妙之门,不堕昏迷之路。
人人得道,箇箇成真,岂不美歟。
瓊山道人白玉蟾序。

《道法九要》
瓊琯先生白玉蟾著
立身 第一
  学道之士,当先立身。
自愧得生人道,每日焚香稽首,皈依太上大道三宝。
首陈已往之愆,祈请自新之祐。
披阅经典,广览玄文。
屏除害人损物之心,克务好生济人之念。
孜孜向善,事事求真。
精严香火,孝顺父母,恭敬尊长。
动止端庄,威仪整肃。
勿生邪淫妄想,勿游花衢柳陌,勿临诛戮之场,勿亲尸秽之地。
清静身心,远离恶党。
始宜寻师访道,请问高人。
此乃初真之士,当依此道行之。

求师 第二
  学道之士,须是得遇作家,方可明真悟道;得遇真师,方可皈向传道受法。
须是日前揣度其师,委有妙理;源流清切,然后亲近;日积月深;恭敬信向。
次宜具状齎香,盟天誓地,歃血饮丹,传授道书、隐诀、秘法、玄文,佩奉脩持。
虽得其传,不可便弃。常侍师门,参随左右,求请口诀玄奥,庶无疑难,自然行之有灵。
尝闻高古祖师,徒弟皈向者纷纷然甚众。
师按察徒弟之心,中有:
心行不中者,不与之;
不尽诚者,不与之;
无骨相者,不与之;
五逆者,不与之;
及有疾者,不与之;
吏曹狱卒、始勤终怠者,亦不与之。
中有徒弟,若与师心契合,气味相投,随机应化得度者,当以愧心对之。
忽遇师门试探,弟子难以难事相付勾干,或中间不从所求,弟子切莫私起怒心。
若生怨恨,以貽咎师之愆,阴过阳报,毫分无失,所得法中,神明将吏,亦不辅助。
岂不闻汉张良事黄石公,三进圯桥之履,公见诚心,乃传《素书》,后为君师。
若求师者,当究是理。
道法之师,始终心意如一,弟子始终亦如一;进道自然无魔。
所谓弟子求师易,师求弟子难,诚哉是言也。

守分 第三
  人生天地之间,衣食自然分定,诚宜守之。
常生惭愧之心,勿起贪恋之想。富者自富,贫者自贫,都缘夙世根基,不得心怀嫉妬。学道惟一,温饱足矣。
若不守分外求,则祸患必至。
所谓顏子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顏回者贤人也。
学道人若外取他求,则反招殃祸也,道不成而法不应。
若依此修行,法在其中矣。

持戒 第四
  夫行持者,行之以道法,持以禁戒。
明其二字,端的方可以行持。
先学守戒持斋,神明自然辅佐。
萨真人云:
道法於身不等闲,
思量戒行彻心寒。
千年铁树开花易,
一入酆都出世难。
岂不闻真人烧狞神庙,其神暗随左右,经一十二载,真人未尝有纤毫犯戒,其神皈降为辅将。真人若一犯戒,其神报仇必矣。
今人岂可不持戒。
更当布德施仁,济贫救苦。
昔晋旌阳许真君一困者为患,其家抱状投之於君。
君闻得疾之因,乃缘贫乏不得志而已。真君以钱封之於符牒,祝曰:“此符付患者开之。”回家患者开牒得钱,以周其急,其患顿愈。
济贫布施,则积阴德,行符之人,则建功皆出於无心,不可著相。
著相为之,则不是矣。
若功成果满,升举可期矣。

明道 第五
夫道者,入圣超凡,福资九祖。逍遥无碍之乡,逸乐有玄之境。聚则成形,散则为风。
三清共论,玉帝同谈,不属五行,超离三界,此乃证虚无之妙道。
欲证此道,先修人道,去除妄想,灭尽六识。
明立玄牝根基,须分阴符阳火。如鷄抱卵,出有入无。
功成行满,身外有身。
仙丹妙宝,随意自取;玉室金楼,随心自化;呼风叱雨,坐役鬼神;嘘炁可以治病,点石可以为金。
不与凡同,奉膺天詔,证果真仙矣。

行法 第六
  夫法者,洞晓阴阳造化,明达鬼神机关。
呼风召雷,祈晴请雨,行符呪水,治病驱邪,积行累功,与道合真,超凡入圣。
必先明心知理,了了分明,不在狐疑。
欲祈雨救旱,先择龙潭江海,碧壑深渊,云龙出没之地,依法书篆铁札投之。如不应,方动法部雷神,择日限时,登坛发用。
祈晴之事,在乎诚心静念,运动暘神,召起冯夷风部之神,扫除云雾,荡散阴霾,易歉为丰,救民疾苦。若德合天心,应之随手。
驱邪之道,先立正己之心,毋生妄想,审究真偽。
古云:“若要降魔鬼,先降自己邪”。当以诚心召将而驱之。若传人不一,闻法避罪逃遁者,差雷神巡歷而馘之。若遣祟,切不可发送酆都。没后恐有连累。戒之慎之。
若治病之法,宜仔细察其病证,次当给以符水治之。
盖人之气运於三焦五臟之间,顺则平康,逆则成病。
或嗜慾失节,或心意不足而成邪。故邪气侵则成病。
以我正真之炁,涤彼不正之邪;以我之真阳,敌彼之阴。
若患者执迷邪道,可方便而化之,符水而治之。
救人功满,而证仙阶,而为妙果歟。
守一 第七   近观行持者,间或不灵,呼召不应者何故? 初真行法者,累验非常,广学者却不如之。此非法之不应也,缘学者多传广学,反使精神不能纯一,分散元阳。 登坛之际,神不归一,法不灵应。 岂不闻老子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灵。 今志於行持者,必当守一法,而自然通天彻地。 不知抱玄守一为最上功夫,但躭於广学,反不能纯一矣。 盖上古祖师,虽有盈箱满筐灵书,留之引导凡愚,开发后学,不知师心自有至一之妙,不教人见闻,鬼神亦不知其机,用之则有感通。 且法印亦不可多,专以心主一印,专治一司,专用一将,仍立坛靖,晨夕香火崇奉,出入威仪,动止恭敬,诚信相孚,自然灵应。 切不可疑惑有无,昧於灵臺。须是先以诚敬守之,必获灵验。 斯为守一之道矣。 济度 第八   学道之人,洞明心地。 不乐奢华,不嫌贫贱;不著於尘累之乡,不漂於爱河之内;恬淡自然,逍遥无碍,尘世和同。 先当行符治病,济物利人。次可拔赎沉沦,出离冥趣。 先度祖宗,次及五道。 以我之明,觉彼之滞;以我之真,化彼之妄;以我之阳,炼彼之阴;以我之饱,充彼之飢。 超昇出离,普度无穷。 斯为济度矣。 继袭 第九   学道之人,得遇明师传授秘法,修之於身,行之於世,人天敬仰,末学皈依,愧非小事。 当知感天地阴阳生育之恩,国王父母劬劳抚养之德,度师传道度法之惠。 则天地国王、父母、师友、不可不敬,稍有违慢,则真道不成,神明不佑。 道法既得,於身道成法应,可择人而付度之,不可断绝道脉。 须是平日揣磨,得其人可以付者付之。 苟非其人,亦不可轻传也,罪有所归。 若得人,传授,但依祖师源流,不可增损字诀。 忠孝之心相契,切勿生人我之心。 弟子若负师,天地神明昭然鑑察,毫分无失。 师偽,弟子亦然。 若无人可度,石匣藏於名山福地、海岛龙宫,劫运流行,自然出世。 予感天地父母生化之恩,诸师传道教训之德,将其所得,册成九事,以警后学。 若修身立己,积德累功,上体天心,下利人物,行道成真,超凡入圣。 伏望见闻,咸希观览。 瓊山道人白玉蟾述。 https://t.cn/z8bCHaZ

瓊琯先生《道法九要》

三教异门,源同一也。
夫老氏之教者,清静为真宗,长生为大道;悟之於象帝之先,达之於混元之始。
不可得而名,强目曰道。
自一化生,出法度人。法也者,可以盗天地之机,穷鬼神之理;可以助国安民,济生度死。
本出乎道。道不可离法,法不可离道;道法相符,可以济世。
近世学法之士,不究道源,只叅符呪,玆不得已。
略述九事,编成一帙,名曰九要。
以警学道之士,证入玄妙之门,不堕昏迷之路。
人人得道,箇箇成真,岂不美歟。
瓊山道人白玉蟾序。

《道法九要》
瓊琯先生白玉蟾著
立身 第一
  学道之士,当先立身。
自愧得生人道,每日焚香稽首,皈依太上大道三宝。
首陈已往之愆,祈请自新之祐。
披阅经典,广览玄文。
屏除害人损物之心,克务好生济人之念。
孜孜向善,事事求真。
精严香火,孝顺父母,恭敬尊长。
动止端庄,威仪整肃。
勿生邪淫妄想,勿游花衢柳陌,勿临诛戮之场,勿亲尸秽之地。
清静身心,远离恶党。
始宜寻师访道,请问高人。
此乃初真之士,当依此道行之。

求师 第二
  学道之士,须是得遇作家,方可明真悟道;得遇真师,方可皈向传道受法。
须是日前揣度其师,委有妙理;源流清切,然后亲近;日积月深;恭敬信向。
次宜具状齎香,盟天誓地,歃血饮丹,传授道书、隐诀、秘法、玄文,佩奉脩持。
虽得其传,不可便弃。常侍师门,参随左右,求请口诀玄奥,庶无疑难,自然行之有灵。
尝闻高古祖师,徒弟皈向者纷纷然甚众。
师按察徒弟之心,中有:
心行不中者,不与之;
不尽诚者,不与之;
无骨相者,不与之;
五逆者,不与之;
及有疾者,不与之;
吏曹狱卒、始勤终怠者,亦不与之。
中有徒弟,若与师心契合,气味相投,随机应化得度者,当以愧心对之。
忽遇师门试探,弟子难以难事相付勾干,或中间不从所求,弟子切莫私起怒心。
若生怨恨,以貽咎师之愆,阴过阳报,毫分无失,所得法中,神明将吏,亦不辅助。
岂不闻汉张良事黄石公,三进圯桥之履,公见诚心,乃传《素书》,后为君师。
若求师者,当究是理。
道法之师,始终心意如一,弟子始终亦如一;进道自然无魔。
所谓弟子求师易,师求弟子难,诚哉是言也。

守分 第三
  人生天地之间,衣食自然分定,诚宜守之。
常生惭愧之心,勿起贪恋之想。富者自富,贫者自贫,都缘夙世根基,不得心怀嫉妬。学道惟一,温饱足矣。
若不守分外求,则祸患必至。
所谓顏子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顏回者贤人也。
学道人若外取他求,则反招殃祸也,道不成而法不应。
若依此修行,法在其中矣。

持戒 第四
  夫行持者,行之以道法,持以禁戒。
明其二字,端的方可以行持。
先学守戒持斋,神明自然辅佐。
萨真人云:
道法於身不等闲,
思量戒行彻心寒。
千年铁树开花易,
一入酆都出世难。
岂不闻真人烧狞神庙,其神暗随左右,经一十二载,真人未尝有纤毫犯戒,其神皈降为辅将。真人若一犯戒,其神报仇必矣。
今人岂可不持戒。
更当布德施仁,济贫救苦。
昔晋旌阳许真君一困者为患,其家抱状投之於君。
君闻得疾之因,乃缘贫乏不得志而已。真君以钱封之於符牒,祝曰:“此符付患者开之。”回家患者开牒得钱,以周其急,其患顿愈。
济贫布施,则积阴德,行符之人,则建功皆出於无心,不可著相。
著相为之,则不是矣。
若功成果满,升举可期矣。

明道 第五
夫道者,入圣超凡,福资九祖。逍遥无碍之乡,逸乐有玄之境。聚则成形,散则为风。
三清共论,玉帝同谈,不属五行,超离三界,此乃证虚无之妙道。
欲证此道,先修人道,去除妄想,灭尽六识。
明立玄牝根基,须分阴符阳火。如鷄抱卵,出有入无。
功成行满,身外有身。
仙丹妙宝,随意自取;玉室金楼,随心自化;呼风叱雨,坐役鬼神;嘘炁可以治病,点石可以为金。
不与凡同,奉膺天詔,证果真仙矣。

行法 第六
  夫法者,洞晓阴阳造化,明达鬼神机关。
呼风召雷,祈晴请雨,行符呪水,治病驱邪,积行累功,与道合真,超凡入圣。
必先明心知理,了了分明,不在狐疑。
欲祈雨救旱,先择龙潭江海,碧壑深渊,云龙出没之地,依法书篆铁札投之。如不应,方动法部雷神,择日限时,登坛发用。
祈晴之事,在乎诚心静念,运动暘神,召起冯夷风部之神,扫除云雾,荡散阴霾,易歉为丰,救民疾苦。若德合天心,应之随手。
驱邪之道,先立正己之心,毋生妄想,审究真偽。
古云:“若要降魔鬼,先降自己邪”。当以诚心召将而驱之。若传人不一,闻法避罪逃遁者,差雷神巡歷而馘之。若遣祟,切不可发送酆都。没后恐有连累。戒之慎之。
若治病之法,宜仔细察其病证,次当给以符水治之。
盖人之气运於三焦五臟之间,顺则平康,逆则成病。
或嗜慾失节,或心意不足而成邪。故邪气侵则成病。
以我正真之炁,涤彼不正之邪;以我之真阳,敌彼之阴。
若患者执迷邪道,可方便而化之,符水而治之。
救人功满,而证仙阶,而为妙果歟。

守一 第七
  近观行持者,间或不灵,呼召不应者何故?
初真行法者,累验非常,广学者却不如之。此非法之不应也,缘学者多传广学,反使精神不能纯一,分散元阳。
登坛之际,神不归一,法不灵应。
岂不闻老子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灵。
今志於行持者,必当守一法,而自然通天彻地。
不知抱玄守一为最上功夫,但躭於广学,反不能纯一矣。
盖上古祖师,虽有盈箱满筐灵书,留之引导凡愚,开发后学,不知师心自有至一之妙,不教人见闻,鬼神亦不知其机,用之则有感通。
且法印亦不可多,专以心主一印,专治一司,专用一将,仍立坛靖,晨夕香火崇奉,出入威仪,动止恭敬,诚信相孚,自然灵应。
切不可疑惑有无,昧於灵臺。须是先以诚敬守之,必获灵验。
斯为守一之道矣。

济度 第八
  学道之人,洞明心地。
不乐奢华,不嫌贫贱;不著於尘累之乡,不漂於爱河之内;恬淡自然,逍遥无碍,尘世和同。
先当行符治病,济物利人。次可拔赎沉沦,出离冥趣。
先度祖宗,次及五道。
以我之明,觉彼之滞;以我之真,化彼之妄;以我之阳,炼彼之阴;以我之饱,充彼之飢。
超昇出离,普度无穷。
斯为济度矣。

继袭 第九
  学道之人,得遇明师传授秘法,修之於身,行之於世,人天敬仰,末学皈依,愧非小事。
当知感天地阴阳生育之恩,国王父母劬劳抚养之德,度师传道度法之惠。
则天地国王、父母、师友、不可不敬,稍有违慢,则真道不成,神明不佑。
道法既得,於身道成法应,可择人而付度之,不可断绝道脉。
须是平日揣磨,得其人可以付者付之。
苟非其人,亦不可轻传也,罪有所归。
若得人,传授,但依祖师源流,不可增损字诀。
忠孝之心相契,切勿生人我之心。
弟子若负师,天地神明昭然鑑察,毫分无失。
师偽,弟子亦然。
若无人可度,石匣藏於名山福地、海岛龙宫,劫运流行,自然出世。
予感天地父母生化之恩,诸师传道教训之德,将其所得,册成九事,以警后学。
若修身立己,积德累功,上体天心,下利人物,行道成真,超凡入圣。
伏望见闻,咸希观览。
瓊山道人白玉蟾述。
文章来源:道藏读书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阳光信用# 肩膀问一起爬山吗大学录取通知书我是预言家,昨晚验了她,她是我女朋友我希望你悍跳的时候,不要只有情绪没有逻辑,下次我不在,谁将就你我想如果有一天
  • #宝妈分享[超话]#推荐两个返li公中号第一个可直接扫关注 第二个需要好友推荐名片 平时自己买东西可以省下一笔小钱 每个shang家的金鹅都不太一样,有的有返
  • Keep 274开悟之路与达克效应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
  • 人这一生,谁都不要忘掉善良的本性,善良才是做人最好的资本,可以不富裕,可以不出众,但一定不能不善良,别为了利益丢掉自己的良心,别为了利益伤害那些对你好的人。有道
  • #染谷勇次郎0222生日快乐# でも朝日は必ず昇るよ「素敵な事これから起こる」そんな言葉を君に伝える。「フレアシルエットは、脚がきれいに見えるので気分があがりま
  • 某回的5号豆拿铁(白鲸的一支豆):这支也是超我预期的好喝,非常奶油杏仁蛋糕感,也是凉了都很蛋糕。这回喝下来,香气甚至是超了我的预期。
  • 仅此而已​​【知愚者闯社起心动念观自在思维碎片20220326】刚刚看了这个我非常庆幸我没有被塞进女性模板里成长 我妈妈也不是传统意义里的女性 她有眼界有头脑
  • 明明你们都是在为爱奔赴,为生活奔波甚至有人忍受强大的思念与不舍坚定的奔向他们的梦想可生活就是这样它就是喜欢在我们最幸福的时刻毫无征兆的将这种幸福感打破留给我们的
  • 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子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
  • 有时候哦,可以适当换换口味哦~前几天买的芋泥饼吃完了,今天换着喝奶昔咯【香 飘 飘 奶 昔】海 盐 芝 芝+咸 蛋 黄 脆 脆上次吃过一次其他口味的,没想到这么
  • 我平时也会骂他们的领导人、他们的右翼和军国主义,偶尔笑一下他们某些运动员,但百姓真的是无辜的。记者找到他的时候,离大海啸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他满头白发,但依然不放
  • ”对类似欺诈现象,四川省消委会发布消费提示,称近年来出现代客扫墓、代烧纸钱甚至代哭等祭扫服务,但存在“代扫”者随意报价,收费不少却不去扫墓,只是通过微信直播转切
  • 两人的恋情并不被外界看好,但是林峯却偏偏把张馨月宠在手心里,经常配合她秀恩爱,还表示要让大家知道自己的老婆有多好。23日,有日媒爆料了福原爱与江宏杰离婚的原因是
  • 男人一开始听这句话也并不以不真,可其中的威胁意味谁都能听出来,让人不知不觉中滋生焦虑情绪,尤其是那些对两人感情没有安全感的男人,每听一次,内心要熬煎一次。男人一
  • 董洁 如果吴越让人忐忑我误入歧途做了错事 董洁就是让人相信虽然我们第一次见面但我害了你 而且是全地球的人帮她都改变不了她堕入深渊的宿命 董洁还是受苦的样子最美
  • 我说了我只做精准变现的引流玩法人人都可以执行的 人人都可以复制的那种什么表情包引流 什么吃瓜引流什么壁纸引流 什么音乐引流 明星引流真的别完了 浪费时间〰️而且
  • 在自己准备好的时候开始行动+试错(渐渐和内心焦虑的自己和解)今天下午出门去电影院,一个人连看了两部电影,第一部看的是月球陨落,看完以后我觉得太好看了不过瘾于是立
  • 【预告】 本作将参加2021年10月1日于安徽省芜湖市美术馆(书画院)举办我的第11次个人工笔画展《2021李晓明工笔画新作展》。 ‭‮贺祝‬‬卫莱仕于202
  • 2/10吼哟,类两天味道太麻辣了也是个没想到的来吃了洞子鲫鱼排骨跟整条鲫鱼就是完美搭配,香辣虾也好好吃啊[色]怎么就没有两个胃狗屎Jimmy和美丽的Blinca
  • ✍#你是我的城池营垒# “米佧 冒号,我想郑重而热烈的邀请你,和我谈个恋爱,我知道我不完美,但我愿意为你成为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池,任风雨呼啸,我也要为你撑起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