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四种福相,你一定要修!#

从做人、做事的角度,人有两大贵相和两大富相,这道出了人生的四大福相。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第一福相:端庄厚重

端庄厚重,端庄和重,都是厚的效果。可以说,这四个字的核心就是厚。只有做到了「厚」,才能真正端庄、重。

《易经》曰:君子以厚德载物。《道德经》上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

《论语》中同样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一个人不庄重,就会轻佻,没有威严,流于散漫,心不能自守,所学的东西也不会牢固。

曾国藩统军十数年,与当时的皇亲、摄政王奕訢却无一私下联系。据说就缘于他曾见过这位亲王的一张画像。看了他的画像,曾国藩徐徐地说:「聪明信有之,亦小智耳,举目轻浮,聪明太露,多谋多改。」又说,「身处周公之位,却无周公之望,这也是国家的不幸。」

一张画像竟能看出国家的不幸,曾国藩别无神仙术,他只是觉得奕亲王「轻佻」,不厚重。

为什么说端庄厚重是贵相?其实是有因缘的。端庄厚重的人,表明他懂得敬畏,一个有敬畏感的人就不至于放肆无忌,思虑就会深远,处事不至于鲁莽,说话就会谨慎,交际不至于随便。

自己有敬畏感的人,往往别人也会敬畏他。得罪的人越少,自然也就远离祸端。端庄厚重不是装出来的,是修身修炼出来的功力。因此,曾国藩多次申斥儿子力戒轻佻,多多修炼些举止。

据后人记载,曾国藩「行步极厚重,言语迟缓」。他走起路来脚步很沉稳,说话很慢,但一句是一句,每一字都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所以明代大思想家吕坤说:「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头脑聪明、能言善辩不过是三等资质,英雄豪杰气象不过是二等资质,具有厚重品格的人才是真正一流的人物。

在《神雕侠侣》中,杨过从独孤求败众多的宝剑中选择了重八十一斤的玄铁剑,他手握玄铁剑,喃喃念着「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八字,心中似有所悟。可以说,金庸借杨过向世人昭示了这一深邃的道理。

第二福相:谦卑含容

为人谦卑,待人宽容,从做事的角度讲,这样的人必然更容易成功。

谦,在《易经》是一个卦名,叫做「地山谦」。它的卦像,是高山峻岭,伏藏在地的下面,也可以说,在万仞高山的绝顶之处,呈现一片平原,满目晴空,白云万里,反而觉得平淡无奇,毫无险峻的感觉。

万事退一步就叫谦,不傲慢就叫谦,让一步就叫谦,多说一声谢谢、对不起,就叫谦,谦卦六爻皆吉。除了谦卦,其余的卦,有好就有坏,有吉就有凶。谦卦的道理就是这样。你到了最高处,就要平实,不要认为自己高,这就是谦的道理。

所以地山谦,山最高,像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顶,那多高呀!但是高有什么用呢?高要能下才好。山顶上面是平地,意思就是:最高处要是最平凡的,最平凡最恭下的就是谦卦。

含容就是包涵宽容、宽宏大度,能容人、容事、容言。在人际交往中,宽容是必不可少的润滑剂。曾国藩这样教导我们: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平日里做任何事都应该低调,因为历代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民大众主体总是相对弱势的,可以用贫富来解释这一现象,穷人多少有些仇富心理,这时候富家子弟的一点小不对,会被放大无数倍,导致是非不分,黑白颠倒。

最能表现曾国藩宽容的,就是他与左宗棠的关系。事实上,左宗棠之所以有后来的成就,离不开曾国藩的提携。但左宗棠有一个坏脾气,就是喜欢骂人,当年骂总兵叫樊燮「王八蛋」,事情闹到京城,皇帝下令要杀左宗棠,幸好曾国藩、胡林翼等人从中斡旋,左宗棠才死里逃生。

左宗棠在曾国藩的举荐下,步步高升。左宗棠谩骂曾国藩,可以说到了不择时、不择地、不择人的地步。左宗棠有时在家里骂曾国藩「挟私」,结果家庭教师范赓听得都不耐烦了。

左宗棠还多次鼓动大臣弹劾曾国藩。1864 年,曾国荃率领湘军攻下江宁,由于疏忽,让幼天王以及洪仁玕等人逃了。左宗棠抓住这一点,极力攻击曾国藩、曾国荃兄弟。

此后两人断交,但左宗棠征战东南、西北需要粮饷、军械,作为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的曾国藩都是倾力支持。

曾国藩和左宗棠两人名气都很大,朝廷一般多以「曾左」并称。曾国藩要比左宗棠大,并且曾经对左宗棠予以提拔。但左宗棠为人非常自负,从没有把曾国藩放在眼里。

有一次,左宗棠很不满地问身旁的侍从:「为何人都称曾左,而不称左曾?」

一位侍从大胆直言:「曾公眼中常有左公,而左公眼里则无曾公。」

侍从的话让左宗棠深思良久。

无论左宗棠如何骂,曾国藩都是相逢一笑,他曾经这样评价左宗棠:「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争光,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曾国藩的大度,也让左宗棠放下了心中的隔阂,当曾国藩离世时,人们纷纷猜测左宗棠可能不会致祭。而左宗棠却送来了他的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国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第三福相:事有归着

所谓事有归着,就是办事沉稳有着落。言下之意也是脚踏实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抓落实。件件事都做得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既是克勤小物,又是持之以恒。

经商做生意,很多人都希望一夜间暴富,不懂得薄利多销,日积月累;居家过日子,很多人都不懂得节约,喜欢大手大脚,最后导致生活没有着落。谋身干事业,很多人一鸣惊人,一件事没做完,就放下去干别的事,却不懂得事业起于积微,功名需要寸累。

曾国藩在家书中,有这样一句:男虽身在礼部衙门,为国家办照例之事,不苟不懈,尽就条理,亦所深愿也。不苟不懈,尽就条理,就是这里的事有归着。

第四福相:心存济物

「济世利物,齐同慈爱」是道教修炼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齐同即万物同一,慈爱即悲悯兼爱;济世即普济世间,利物即利益万物。物我之间、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广而言之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等等,都是有差异的。我们要在承认彼此差异的基础上互相包容和宽容,从我们都从属于同一个整体的事实及本源上认识到彼此之间的「齐同」。能与「齐同」精神相一致的,就是「慈爱」,即慈爱一切。

认识到齐同慈爱也就要济世利物,这些不仅帮助了他人,而且有利于自己仙道的修成。太上曰:「赈穷补急则名生,起利除害即功成」。葛仙翁曾对弟子解释说:你们之所以不能够成为天仙,而做了个地仙,是因为「前世学道受经,少作善功,唯欲度身,不念度人;唯自求道,不念他人得道」。故我们修道必须「济世利物,齐同慈爱」。

心存济物就是要懂得关心「外物」,包括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天下。有一颗慈善之心,懂得帮助他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这样的人即便物质上不富有,精神上也是大富大贵者。有施有舍,不表明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富矿吗?

心存济物,就是「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一个人心存济物,格局就大了。格局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有多敬业,就有多专业;能够帮助别人多少,获得的回报就有多少。这就是心存济物的真谛,富相的内涵。

#人有四种福相,你一定要修!#

从做人、做事的角度,人有两大贵相和两大富相,这道出了人生的四大福相。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第一福相:端庄厚重

端庄厚重,端庄和重,都是厚的效果。可以说,这四个字的核心就是厚。只有做到了「厚」,才能真正端庄、重。

《易经》曰:君子以厚德载物。《道德经》上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

《论语》中同样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一个人不庄重,就会轻佻,没有威严,流于散漫,心不能自守,所学的东西也不会牢固。

曾国藩统军十数年,与当时的皇亲、摄政王奕訢却无一私下联系。据说就缘于他曾见过这位亲王的一张画像。看了他的画像,曾国藩徐徐地说:「聪明信有之,亦小智耳,举目轻浮,聪明太露,多谋多改。」又说,「身处周公之位,却无周公之望,这也是国家的不幸。」

一张画像竟能看出国家的不幸,曾国藩别无神仙术,他只是觉得奕亲王「轻佻」,不厚重。

为什么说端庄厚重是贵相?其实是有因缘的。端庄厚重的人,表明他懂得敬畏,一个有敬畏感的人就不至于放肆无忌,思虑就会深远,处事不至于鲁莽,说话就会谨慎,交际不至于随便。

自己有敬畏感的人,往往别人也会敬畏他。得罪的人越少,自然也就远离祸端。端庄厚重不是装出来的,是修身修炼出来的功力。因此,曾国藩多次申斥儿子力戒轻佻,多多修炼些举止。

据后人记载,曾国藩「行步极厚重,言语迟缓」。他走起路来脚步很沉稳,说话很慢,但一句是一句,每一字都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所以明代大思想家吕坤说:「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头脑聪明、能言善辩不过是三等资质,英雄豪杰气象不过是二等资质,具有厚重品格的人才是真正一流的人物。

在《神雕侠侣》中,杨过从独孤求败众多的宝剑中选择了重八十一斤的玄铁剑,他手握玄铁剑,喃喃念着「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八字,心中似有所悟。可以说,金庸借杨过向世人昭示了这一深邃的道理。

第二福相:谦卑含容

为人谦卑,待人宽容,从做事的角度讲,这样的人必然更容易成功。

谦,在《易经》是一个卦名,叫做「地山谦」。它的卦像,是高山峻岭,伏藏在地的下面,也可以说,在万仞高山的绝顶之处,呈现一片平原,满目晴空,白云万里,反而觉得平淡无奇,毫无险峻的感觉。

万事退一步就叫谦,不傲慢就叫谦,让一步就叫谦,多说一声谢谢、对不起,就叫谦,谦卦六爻皆吉。除了谦卦,其余的卦,有好就有坏,有吉就有凶。谦卦的道理就是这样。你到了最高处,就要平实,不要认为自己高,这就是谦的道理。

所以地山谦,山最高,像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顶,那多高呀!但是高有什么用呢?高要能下才好。山顶上面是平地,意思就是:最高处要是最平凡的,最平凡最恭下的就是谦卦。

含容就是包涵宽容、宽宏大度,能容人、容事、容言。在人际交往中,宽容是必不可少的润滑剂。曾国藩这样教导我们: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平日里做任何事都应该低调,因为历代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民大众主体总是相对弱势的,可以用贫富来解释这一现象,穷人多少有些仇富心理,这时候富家子弟的一点小不对,会被放大无数倍,导致是非不分,黑白颠倒。

最能表现曾国藩宽容的,就是他与左宗棠的关系。事实上,左宗棠之所以有后来的成就,离不开曾国藩的提携。但左宗棠有一个坏脾气,就是喜欢骂人,当年骂总兵叫樊燮「王八蛋」,事情闹到京城,皇帝下令要杀左宗棠,幸好曾国藩、胡林翼等人从中斡旋,左宗棠才死里逃生。

左宗棠在曾国藩的举荐下,步步高升。左宗棠谩骂曾国藩,可以说到了不择时、不择地、不择人的地步。左宗棠有时在家里骂曾国藩「挟私」,结果家庭教师范赓听得都不耐烦了。

左宗棠还多次鼓动大臣弹劾曾国藩。1864 年,曾国荃率领湘军攻下江宁,由于疏忽,让幼天王以及洪仁玕等人逃了。左宗棠抓住这一点,极力攻击曾国藩、曾国荃兄弟。

此后两人断交,但左宗棠征战东南、西北需要粮饷、军械,作为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的曾国藩都是倾力支持。

曾国藩和左宗棠两人名气都很大,朝廷一般多以「曾左」并称。曾国藩要比左宗棠大,并且曾经对左宗棠予以提拔。但左宗棠为人非常自负,从没有把曾国藩放在眼里。

有一次,左宗棠很不满地问身旁的侍从:「为何人都称曾左,而不称左曾?」

一位侍从大胆直言:「曾公眼中常有左公,而左公眼里则无曾公。」

侍从的话让左宗棠深思良久。

无论左宗棠如何骂,曾国藩都是相逢一笑,他曾经这样评价左宗棠:「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争光,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曾国藩的大度,也让左宗棠放下了心中的隔阂,当曾国藩离世时,人们纷纷猜测左宗棠可能不会致祭。而左宗棠却送来了他的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国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第三福相:事有归着

所谓事有归着,就是办事沉稳有着落。言下之意也是脚踏实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抓落实。件件事都做得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既是克勤小物,又是持之以恒。

经商做生意,很多人都希望一夜间暴富,不懂得薄利多销,日积月累;居家过日子,很多人都不懂得节约,喜欢大手大脚,最后导致生活没有着落。谋身干事业,很多人一鸣惊人,一件事没做完,就放下去干别的事,却不懂得事业起于积微,功名需要寸累。

曾国藩在家书中,有这样一句:男虽身在礼部衙门,为国家办照例之事,不苟不懈,尽就条理,亦所深愿也。不苟不懈,尽就条理,就是这里的事有归着。

第四福相:心存济物

「济世利物,齐同慈爱」是道教修炼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齐同即万物同一,慈爱即悲悯兼爱;济世即普济世间,利物即利益万物。物我之间、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广而言之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等等,都是有差异的。我们要在承认彼此差异的基础上互相包容和宽容,从我们都从属于同一个整体的事实及本源上认识到彼此之间的「齐同」。能与「齐同」精神相一致的,就是「慈爱」,即慈爱一切。

认识到齐同慈爱也就要济世利物,这些不仅帮助了他人,而且有利于自己仙道的修成。太上曰:「赈穷补急则名生,起利除害即功成」。葛仙翁曾对弟子解释说:你们之所以不能够成为天仙,而做了个地仙,是因为「前世学道受经,少作善功,唯欲度身,不念度人;唯自求道,不念他人得道」。故我们修道必须「济世利物,齐同慈爱」。

心存济物就是要懂得关心「外物」,包括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天下。有一颗慈善之心,懂得帮助他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这样的人即便物质上不富有,精神上也是大富大贵者。有施有舍,不表明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富矿吗?

心存济物,就是「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一个人心存济物,格局就大了。格局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有多敬业,就有多专业;能够帮助别人多少,获得的回报就有多少。这就是心存济物的真谛,富相的内涵。

#人有四种福相,你一定要修!#

从做人、做事的角度,人有两大贵相和两大富相,这道出了人生的四大福相。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第一福相:端庄厚重

端庄厚重,端庄和重,都是厚的效果。可以说,这四个字的核心就是厚。只有做到了「厚」,才能真正端庄、重。

《易经》曰:君子以厚德载物。《道德经》上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

《论语》中同样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一个人不庄重,就会轻佻,没有威严,流于散漫,心不能自守,所学的东西也不会牢固。

曾国藩统军十数年,与当时的皇亲、摄政王奕訢却无一私下联系。据说就缘于他曾见过这位亲王的一张画像。看了他的画像,曾国藩徐徐地说:「聪明信有之,亦小智耳,举目轻浮,聪明太露,多谋多改。」又说,「身处周公之位,却无周公之望,这也是国家的不幸。」

一张画像竟能看出国家的不幸,曾国藩别无神仙术,他只是觉得奕亲王「轻佻」,不厚重。

为什么说端庄厚重是贵相?其实是有因缘的。端庄厚重的人,表明他懂得敬畏,一个有敬畏感的人就不至于放肆无忌,思虑就会深远,处事不至于鲁莽,说话就会谨慎,交际不至于随便。

自己有敬畏感的人,往往别人也会敬畏他。得罪的人越少,自然也就远离祸端。端庄厚重不是装出来的,是修身修炼出来的功力。因此,曾国藩多次申斥儿子力戒轻佻,多多修炼些举止。

据后人记载,曾国藩「行步极厚重,言语迟缓」。他走起路来脚步很沉稳,说话很慢,但一句是一句,每一字都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所以明代大思想家吕坤说:「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头脑聪明、能言善辩不过是三等资质,英雄豪杰气象不过是二等资质,具有厚重品格的人才是真正一流的人物。

在《神雕侠侣》中,杨过从独孤求败众多的宝剑中选择了重八十一斤的玄铁剑,他手握玄铁剑,喃喃念着「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八字,心中似有所悟。可以说,金庸借杨过向世人昭示了这一深邃的道理。

第二福相:谦卑含容

为人谦卑,待人宽容,从做事的角度讲,这样的人必然更容易成功。

谦,在《易经》是一个卦名,叫做「地山谦」。它的卦像,是高山峻岭,伏藏在地的下面,也可以说,在万仞高山的绝顶之处,呈现一片平原,满目晴空,白云万里,反而觉得平淡无奇,毫无险峻的感觉。

万事退一步就叫谦,不傲慢就叫谦,让一步就叫谦,多说一声谢谢、对不起,就叫谦,谦卦六爻皆吉。除了谦卦,其余的卦,有好就有坏,有吉就有凶。谦卦的道理就是这样。你到了最高处,就要平实,不要认为自己高,这就是谦的道理。

所以地山谦,山最高,像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顶,那多高呀!但是高有什么用呢?高要能下才好。山顶上面是平地,意思就是:最高处要是最平凡的,最平凡最恭下的就是谦卦。

含容就是包涵宽容、宽宏大度,能容人、容事、容言。在人际交往中,宽容是必不可少的润滑剂。曾国藩这样教导我们: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平日里做任何事都应该低调,因为历代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民大众主体总是相对弱势的,可以用贫富来解释这一现象,穷人多少有些仇富心理,这时候富家子弟的一点小不对,会被放大无数倍,导致是非不分,黑白颠倒。

最能表现曾国藩宽容的,就是他与左宗棠的关系。事实上,左宗棠之所以有后来的成就,离不开曾国藩的提携。但左宗棠有一个坏脾气,就是喜欢骂人,当年骂总兵叫樊燮「王八蛋」,事情闹到京城,皇帝下令要杀左宗棠,幸好曾国藩、胡林翼等人从中斡旋,左宗棠才死里逃生。

左宗棠在曾国藩的举荐下,步步高升。左宗棠谩骂曾国藩,可以说到了不择时、不择地、不择人的地步。左宗棠有时在家里骂曾国藩「挟私」,结果家庭教师范赓听得都不耐烦了。

左宗棠还多次鼓动大臣弹劾曾国藩。1864 年,曾国荃率领湘军攻下江宁,由于疏忽,让幼天王以及洪仁玕等人逃了。左宗棠抓住这一点,极力攻击曾国藩、曾国荃兄弟。

此后两人断交,但左宗棠征战东南、西北需要粮饷、军械,作为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的曾国藩都是倾力支持。

曾国藩和左宗棠两人名气都很大,朝廷一般多以「曾左」并称。曾国藩要比左宗棠大,并且曾经对左宗棠予以提拔。但左宗棠为人非常自负,从没有把曾国藩放在眼里。

有一次,左宗棠很不满地问身旁的侍从:「为何人都称曾左,而不称左曾?」

一位侍从大胆直言:「曾公眼中常有左公,而左公眼里则无曾公。」

侍从的话让左宗棠深思良久。

无论左宗棠如何骂,曾国藩都是相逢一笑,他曾经这样评价左宗棠:「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争光,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曾国藩的大度,也让左宗棠放下了心中的隔阂,当曾国藩离世时,人们纷纷猜测左宗棠可能不会致祭。而左宗棠却送来了他的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国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第三福相:事有归着

所谓事有归着,就是办事沉稳有着落。言下之意也是脚踏实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抓落实。件件事都做得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既是克勤小物,又是持之以恒。

经商做生意,很多人都希望一夜间暴富,不懂得薄利多销,日积月累;居家过日子,很多人都不懂得节约,喜欢大手大脚,最后导致生活没有着落。谋身干事业,很多人一鸣惊人,一件事没做完,就放下去干别的事,却不懂得事业起于积微,功名需要寸累。

曾国藩在家书中,有这样一句:男虽身在礼部衙门,为国家办照例之事,不苟不懈,尽就条理,亦所深愿也。不苟不懈,尽就条理,就是这里的事有归着。

第四福相:心存济物

「济世利物,齐同慈爱」是道教修炼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齐同即万物同一,慈爱即悲悯兼爱;济世即普济世间,利物即利益万物。物我之间、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广而言之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等等,都是有差异的。我们要在承认彼此差异的基础上互相包容和宽容,从我们都从属于同一个整体的事实及本源上认识到彼此之间的「齐同」。能与「齐同」精神相一致的,就是「慈爱」,即慈爱一切。

认识到齐同慈爱也就要济世利物,这些不仅帮助了他人,而且有利于自己仙道的修成。太上曰:「赈穷补急则名生,起利除害即功成」。葛仙翁曾对弟子解释说:你们之所以不能够成为天仙,而做了个地仙,是因为「前世学道受经,少作善功,唯欲度身,不念度人;唯自求道,不念他人得道」。故我们修道必须「济世利物,齐同慈爱」。

心存济物就是要懂得关心「外物」,包括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天下。有一颗慈善之心,懂得帮助他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这样的人即便物质上不富有,精神上也是大富大贵者。有施有舍,不表明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富矿吗?

心存济物,就是「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一个人心存济物,格局就大了。格局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有多敬业,就有多专业;能够帮助别人多少,获得的回报就有多少。这就是心存济物的真谛,富相的内涵。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晚和许久未见的小伙伴喝了酒,兴奋的说了很多话 尽兴而归本来我俩都是半醉状态,结果她先我一步的醉了,搂着我的头说着醉话,回家后帮她卸妆洗脸脱衣洗脚,医学上这应该
  • 做了怪梦,撒旦狗与游街的鬼魂。 我能记得得开始的地方,是我牵着一条狗去了亲戚家,是农村那种老式的房屋。那条狗有问题,或者可以说它本身并不是一条狗,而是别的什么
  • 回来看觅莺飞处,即是将军细柳营。回来看觅莺飞处,即是将军细柳营。
  • 不是因为大力哥,这在他的意料之中。他确实一动都不能动了,手脚就好像冻没有穷极,诸人只见燕七不断舞动刀光,他的刀法很强,无论是攻击还是防御都无比可怕。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世界总是失望的原因,你曾经坚信的并引以自豪的许多经历早就失去了昔日绚丽的颜色,有的甚至褪变为一个个笑话,你自以为这世界还有许多人或事值得你敬畏
  • 2⃣文后从头到尾一直在支持团的各项工作,配合新歌宣传,为新歌打榜,现在却要被图上这些恶劣的词语辱骂3⃣文后在维护刘耀文利益方面从不退让,从去年出道后的维权站位到
  • 之前给大家讲过,印度人口统计只是一个大概数字,因为贫民窟的贫民很多出生后都不会在印度政府那里登记,他们是没有正式身份的人,从生到死在政府那里都没有任何痕迹,这也
  • 但后来怎么会越来越不高兴了呢?我为我的表现感到生气,我应该对妹妹们好,我说出来的话显得我好小气啊!!一点儿都不大度!!!天哪我怎么可以摆臭脸啊……要对姐姐妹妹们
  • 他愛你,願意虛偽地賣弄他的畫他的才情,其實是他小小的自戀……與你沒有多大關係,京劇《春閨夢》中張氏唱:甜言蜜語真好聽,誰知都是那假恩情。我不喜歡過於矯情的東西,
  • 心中的普洱茶自从开始学喝茶,接着后来偶遇普洱茶,对它产生了一种依赖。 一杯醇香抚慰疲惫,静坐时光、聆听岁月,体味怱忙生活中那份难得的舒适!
  • 但考虑到宠物与主人有感情,可以适当放宽时间:“不过在8月19日以后就再也联系不上宠物主人了,宠物的所属权已归宠物店所有。但主人说自己没有时间照顾,要把贝克寄养在
  •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快乐的瞬间总是很想珍藏1.七夕没能送出去的花被退回,临时找个水杯当花瓶,捕捉到一只蝴蝶;应了那句话:你若盛开,蝴蝶自来;2.想吃煎蛋面,当天晚
  • 翻查自己以前的微博,发现2019年以前的微博下面跟大家互动的评论基本上都不见了。只留下一个数字,算是一个记录。大数据时代,新浪都能回到结绳记事的远古时期,真是难
  • …令人不舍的是日夜贴着心陪伴,是孩子肉嘟嘟的小时候,和那时有勇气走出去的自己,什么都没有至少有希望[悲伤]或者最后所有的不舍,都是无法逆转的时间。今天是八月份的
  • 选好明天要读的书脑子里想着1⃣️娃九月安排2⃣️娃课程安排3⃣️娃语数外怎么具体量化指标4⃣️我的工作安排5⃣️我的阅读计划6⃣️如何鸡娃7⃣️一周内完成欠大家
  • 这也是不久前宣布独立成立公司,正式迈向商业化的小冰放出的“大招儿”。遗憾自己是个五音不全又怯懦的人,鼓不起勇气和其他爱炮哥的点儿一样,去参加唱歌献礼的活动,就只
  • 人生难得的是知己。 人生难得的是知己。
  •   ▶️故友情深高适救急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秋,因裴冕被调离成都,杜甫一家的生活又难以为继了。在浔阳狱中,李白曾托人带信给高适,后来他虽保住了性命,但晚
  • 另外,碧桃、水栒子、西府海棠、八棱海棠等植物也纷纷挂果,各色果实缀满枝头,好一派硕果累累的景象。凉爽秋日,在树下休憩时看看诱人的果子,也是一种乐趣。
  • 如果一开始,你就不要出现在我的面前,那么,我也许就不会知道幸福的滋味。你何其残忍,把所有的爱满满地那么猝不及防地都给了我,告诉我,你永远喜欢我,永远不会离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