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在我知识星球上的提问,问题特别好,特别的典型——

提问:多多姐,我想和您探讨一下关于“业障”的问题。看到一些治疗方法都会提到业障,以前我在藏地也会经常听到,但是后来发现这个词有些不一样了。

(省略)……我并不否认疾病有业障的原因,但是我不太能接受的是,很多治疗的方式中,业障都成了罪魁祸首。我只是认为,疾病的成因有很多,并不能一个词就概括完了,就像不能每件事都认为是因果一样。我们对于这些词的理解并不透彻,但是生活中常常听到,所以很多佛弟子张口就说业障啊,因果啊,很多人会觉得这是“迷信”……

我的回答:

“业障”,很多时候已经成为民间口头语了,即便是佛教徒,能清晰知道这个词的含义者,亦并不多。

业,karma,也许很多佛教徒都知道,是指行为,它其实是个中性词,善的行为是业,恶的行为也是,更精确细微地来说:凡有所造作、抉择,即是“业”,所以造业的是五蕴中的“行蕴”,而行蕴的主要功能就是“抉择”。

当说到“业障”的时候,“障”的是什么呢?可不是指一般的诸事不顺,头疼脑热,破财倒霉,在正统佛教理念里,“业障”所障的那是“圣道”,也就是佛果,障碍你成就佛果的,才够资格成为“业障”,那么什么才是障碍你成佛的呢?也不是一般佛教徒所以为的,贪嗔痴慢疑,就能障碍到成佛的,贪嗔痴慢疑都是可以对治的,整个修行本身就是为了贪嗔痴慢疑而设计的对治法嘛。

在佛陀这里认为,只有五无间业,也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才称得上是“业障”。

以上不是我说的,是我一直以来推荐大家下载的“佛学辞典集”app里就能找到答案的。

先输入“业”,你会看到这样的解释:


 (术语)梵语羯磨Karma,身口意善恶无记之所作也。其善性恶性,必感苦乐之果,故谓之业因。其在过去者,谓为宿业,现在者谓为现业。俱舍光记十三曰:“造作,名业。”业为造作之义。是有二种:一如身之取舍屈伸等造作,名为身业,音声之屈曲造作,名为语业,是直指身之造作,语之造作为业也。二与第六意识相应而起,心所中思之心所也,思之心所以造作为性,故以之为业性。即动作身之思为身业。动起语之思为语业。作动意之思为意业。依此义而俱舍论就十业道区别业业道与业道。谓杀等七支为身语二业,故为业,又为业之道。业为身语之二业,自体是业,业之道为思心所游履之处。又贪瞋等三者,唯为业之道,以彼非自体业,唯为思心所游履之所故也(依大乘之教,则意亦有业之义,依此则贪等之意业亦为业业之道也)。此二种业中,小乘俱舍以第一种为实业,为正感果之异熟因,大乘唯识以第一种为假业,以第二种正发动身语之现行思心所,为招当果之实业。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再输入“行蕴”你会看到这样的解释:

行蕴
为五蕴之一。行是迁流、造作的意思蕴为聚集、类别的意思,《大乘五蕴论》曰:“云何行蕴,谓除受、想,诸余心法及心不相应行。”意思是说,在五十一种心所有法中,除去受、想二种外的四十九个心所,再加上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此七十三法,全包括在行蕴的范围中。行者、思心所的别名。思即五遍行心所中的思心所。《唯识三十论》曰:“思谓令心造作性,于善品等役心为业。”故思之自性,只是造作。以其造作的力用,而与心相应,令心同起善、恶、无记等之造作,此即是意业。而行蕴的范围较思为广,《俱舍论》曰:“行名造作”,所以造作即是行。我人的行,有身行、语行、意行,意行即是思。由思之审虑思、决定思、动发胜思。而有身行与语行,而行的后果就是业。即身、语、意三业。《大乘法苑义林章》曰:“有为集起,目之曰行。”世间万法的因缘集起,亦称之为行。故四十九种心所、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均摄在行蕴的范围内。

FROM:【唯识名词白话新解(于凌波居士著)】

再输入“业障”你会看到这样的解释:

业障
(术语)恶业之障碍。恶业妨正道者。涅槃经十一曰:“业障者,五无间罪重恶之病。”俱舍论十七曰:“一者害母,二者害父,三者害阿罗汉,四者破和合僧,五者恶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种名为业障。”华严经世主妙严品曰:“若有众生一见佛,必使净除诸业障。”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业障
俱舍论十七卷十五页云:论曰:言无间障、谓五无间业。其五者何?一者、害母,二者、害父,三者、害阿罗汉,四者、破和合僧,五者、恶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种、名为业障。

发智论十一卷五页云:云何业障?谓五无间业。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五卷十五页云:云何业障?谓五无间业。何等为五?一、害母,二、害父,三、害阿罗汉,四、破僧,五、恶心出佛身血。问;如前所说能碍圣道及圣道加行善根故名为障。除五无间业,复有其余妙行恶行,所谓决定第八有业;及上嗔恚缠害捃多蚁等。由此为障,不能于现法中,趣入圣道。何故不说为业障耶?答:亦应说此以为业障。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此中三障,皆有余说。复有说者,五无间业,定能为障。是故偏说。余妙行恶行,或能为障,或不为障;是故不说。复有说者,五无间业,具五因缘,易见易知;是故偏说。
FROM:【法相辞典(朱芾煌编)】

所以,对于爱将佛教名相当作口头禅,却不求甚解的人啊,你就推荐他们下载“佛学辞典集”app就好了。

白八22.真修实修得解脱
分享网址:https://t.cn/A6qMwapF
我们要学会把心静下来,今天我坐在这里了,什么都不要想,心要静下来,然后再慢慢地去找出你烦恼的根源。想一想,你为什么会烦恼?烦恼的根源在哪里?心静不下来的人,是找不到根源的,很多人的烦恼就是因为没有找到根,他不知道我为什么会烦恼。实际上,每一个烦恼都是有根的,比如说,今天我想要一个东西没有要着,那就是有贪的根在里面;今天我很想说这个人几句,我想说他了,但还没有说到的时候,那么你就会一直很烦恼,这就是瞋恨的根。所以,凡是烦恼都有根源,我们有十善业,就是有十种可以做善的事情;如果一个人的烦恼很多,因为烦恼是不善的那种,所以你心里一定很不善良。

一个人不管是有好的烦恼,还是有不好的烦恼,他都是有问题的。你说“我的烦恼是为了让孩子考上好大学”,这种烦恼,你说起来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实际上你也是有贪念,所以,贪瞋痴三毒里面的不管哪一毒来了,都会让你有很大的麻烦。

三毒里面危害最大的就是贪念,瞋恨心是由贪念引起的,贪不到就开始恨了,恨到后来就做出傻事情。所以,要用清净的心去对治贪念,我不贪了,我没有什么求了,我就能够对治自己的三毒。知道自己的毛病之后,那么烦恼就不见了,因为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有毛病的时候,他以为自己没有毛病,那么他就会去做很多一直让自己烦恼的事情。就像很多人为了财、为了名一样,拼命地去追求,所以他一直有烦恼。等到他知道无所谓了,等到他明白了道理,今天这个名我拿到了,过几天我也没有了,今天这个钱我求到了,过几天我也用完了,那么这个时候你的烦恼就不见了。

有烦恼,人的行为就会失常。你们去看看,不管是谁,只要行为出来不是正常的,那这个人心中一定有烦恼。想想看是不是这样?看见这个人不想理睬他,是不是有烦恼了?看见这个人很讨厌,那你的行为就会失常;刚刚还在笑,突然看见你讨厌的这个人,脸马上凶起来,看见这个人本来应该很喜欢他的,但是你不喜欢他了,你的行为就会失常,这样的话,你马上就会有烦恼。

只要我们的行为一失常,我们马上就要去找到自己的病根。我们的病根是什么?病根叫“自寻烦恼”,要消除它,这个病就算消除了。消除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必须要把它消灭掉,心中只要有烦恼,你就必须把它消灭掉。

学佛人要学会实修。实修是什么?就是真实地去修,真正地用心去修,而不是假的,等到烦恼来了再去修,那已经是晚了。学佛的关键是在于你平时要多修心,烦恼就不会来。比如:天天擦洗自己的厨房,蟑螂就不会经常来;厨房已经变得很脏了,那么什么样的虫都会来;心中平时就干干净净,那么烦恼就不会来,这就是实修。

实际上,烦恼来了之后,我们的业报就到了。业报到了是什么?就是开始报应了,小烦恼,小业报,大烦恼,大业报,逃都逃不了。今天夫妻之间不开心了,那么业报来了,这不就是因为平时不注意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所造的因吗?

只要你是人,你就会觉得很苦。我们做人苦不苦啊?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很苦,身体苦了,心里会更苦;身体不苦,心里的苦会少一点;身体苦,心里也苦,那么你的心灵就苦了。有时候人恨自己恨到最后,连自己的肉体都会给自己惩罚,恨自己怎么走不动,恨自己怎么不能吃,有时候牙痛起来,会用手打自己几个耳光,痛得那个样,恨不恨自己?所有的一切怪谁?平时不好好爱护牙齿,不好好刷牙,平时不懂得清洁,所有的这一切都有因果。所以,当你牙痛的时候,你的肉体苦了,你的心里难过不难过?常言道,“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所以,我们不要让自己的心经常这么去苦,但是呢,当痛苦把你逼到了极点,你会不得不去面对自己的这些苦因,有所改变自己,当一个人很苦了,你才会知道自己的这些苦因,才会想到不去造新业。

懂得自己做错事情了,才能知因得救。因为你知道这个因果了,你才会有救;因为你知道你有烦恼了,你才会去除烦恼;因为你知道自己很苦,你才想改变自己;因为你今天苦到底了,你才知道我要找寻一条自己脱离苦难的方向和路线。所以,知因有改,这个时候你才会想到去改变,去治疗它。你只有把自己身和心的毛病都改正了,你自己才会转变,愿意改正自己毛病的人,实际上就是愿意去治疗自己的病,那么你一定会得救。

有些人为什么还没有报应?因为他报应的时间还没有到,时间一到,报应一到,逃也逃不掉。所以,你今天没有生癌症,你今天没有出车祸,并不代表你下一次就不出车祸,你以后就不会生癌症;你今天还能平平安安地坐在这里,并不代表你过几天、过一个月、过一年不会出事。你们永远要懂得这个道理,我今天不去造这个因,我一定不会出事,永远等不到报应;我今天造了这个因,一定会有事情,只不过这个时间还没有到,你就慢慢等着吧。

我们人在还没有得到报应的时候,我们永远是不会觉悟的。因为人有劣根性,当一个人身体好的时候,从来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等到自己的肠胃坏了的时候,才知道应该定期去看医生,平时不能吃得太多,不能让自己的肠胃着凉等,这个就是人只有在碰到痛苦、麻烦之后,才会觉悟的原因。

如果一个人在各方面情况都很好的时候就能够学佛,说明这个人是有根基的;一个人如果等到有痛苦的时候才来学佛,这个人的根基是有的,但是很浅;你们每个人想学佛,想找寻一条解脱之路,不就是因为你们每个人都是在努力修心,想解脱自己吗?师父告诉你们,人是不会自己觉悟的,因为他有劣根性,人非常地固执,总以为自己是对的,你们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做的是对的,所以,才会跟家人不断地争吵;你们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最完美无缺的,所以,才会不停地讲别人不好、挑别人的毛病。人的毛病是不进棺材不掉泪,很多男人天天欺负自己的老婆,平时老婆生气说“我要走了”,老公是不相信的,等到哪一天老婆真的要跟他离婚了,他才会感受到老婆的珍贵和自己平时做事情的荒唐,可是来不及了。

要懂得,我们人要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起于一切助佛道。就是说,我们所要拥有的实际上主要是智慧,一定要有智慧和一切善良的东西,因为当你拥有智慧和善良的时候,起于就是开始,师父把这句话反过来给你们讲,就是什么样的事情才能帮助你成佛道呢?首先要有智慧,然后要有善良,不要等到众生受苦了,要求解决时,这个时候,他才来求佛、拜佛、学佛,那已经晚了。所以,菩萨告诉众生的一切妙法、善法、佛法,实际上就是为了帮助众生来对治自己的不善、无知和没有智慧;菩萨跟你们讲再多的妙法、善法、佛法,实际上就是要让你们能够拥有智慧、拥有善良。一个人没有善良,他是学不好佛的;一个很厉害的人,他也是学不好佛的;一个没有智慧的人,他根本不能开悟,他是进不了佛门的。



上一篇:21.“佛法”大精进者得之

下一篇:23.“善”产生正智慧

佛学书籍 >>白话佛法 >>第八册

信佛后,出现这5大迹象,恭喜你,走对了路!
明月天心
心理咨询师

一直以来,大家对于佛教的定义存在着很大的误解,对佛学没有正确的认知,而将其与迷信划等号。很多人一提起佛教,头脑中的概念就是消极厌世、迷信玄幻,觉得人生走投无路了才会无奈信佛,这种种思想都是对佛教的严重误读。信佛不是搞迷信,佛也不是大家所想的什么神秘莫测的神灵,佛是觉悟的人,是通过修行圆满福德智慧、离苦得乐的大觉悟者。

佛不需要你拜他,因为在佛的眼中,一切众生都具有觉性,都是未来佛。我们信佛,不是为了求佛帮忙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是为了躲避世俗,真正信佛,是相信佛所说的诸法,相信因果,觉悟人生,所以我们说信佛不如学佛,学佛不如成佛。我们拜佛,不是展示卑微,拜佛是拜自己的清净自性,低头既是忏悔、皈依、感恩,更是发愿成为像佛菩萨那样拥有大慈悲、大智慧,大成就的觉者。

应该很多人最初接触佛法、进入佛门,是因为人生遇到了瓶颈、难关,苦求无门,找上了佛门,这也是人生的一种机缘吧。但我们要明白,要想改变人生,不是坐在那里烧香磕头就行了,真信佛,就要明白只有精进修行、断恶修善,才能增长福报、扭转命运。我们是自己命运的摆渡人,以法为依、以戒为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即是正道。信佛后,出现这5大迹象,恭喜你,走对了路!

一、不“贪”了

不贪即知足,凡事尽力而为、适可而止,才会欢喜常在。若贪欲无度,自然苦海无穷。欲望太重,不见得是好事,人得到什么,总会失去什么,人生的福报是守恒的,在这方面得到太多,则必然在另一方面亏空太多。不论是钱财名利还是情欲纠葛,不要贪恋,万事过了头,那么福气也就到了头。

花儿不谢不开,月亮不缺不圆,人生没有圆满,知足才是圆满。不知足,拥有再多,也是苦。世间一切皆是虚幻不实的,不要执着,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祸,珍惜所拥有的,过好眼下的生活,莫攀比,幸福来源于心安,而非物质。

二、不“嗔”了

何为“嗔”?生气、抱怨、牢骚、发怒。佛家言: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人在生气嗔恨的时候,心中有如熊熊燃烧的烈火,能把人的福报烧毁掉。生活不会尽如我们心意,不顺心的事常有之,遇到难处就发怒,没有忍耐心,即是凡夫的境界。

嗔恨很损福报,久而久之,好运会离自己越来越远,眼里没有光,心里没有了快乐,相貌也会变得难看。“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学佛先修心,内心多些包容与谅解,善待他人、放过自己,心顺了,一切业障自行消解。

三、不“痴”了

不痴,就是不要愚痴、不要迷信、不要执着,我们可以不懂佛法,但是心中一定要有正念正知正信,不可偏听偏信、人云亦云。人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觉悟。佛法开宗明义,不外乎“因果”二字,可以不了解经文,但要明因果、知进退,要善良,不要作恶。守住基本的底线,就是修福。

四、不“慢”了

不慢,即不傲慢,这一点很多人做不到,往往顺风顺水的时候,得意忘形,喜欢炫耀卖弄,不给自己后路,结果福报用完,业障现前,现入困顿逆境之中,难以拔离,这其实就是傲慢所招致的苦果。

炫耀为上天所忌讳,人越是喜欢炫耀,福报就消耗越快。任何事都没有绝对,我们的念头和行为就是风水,就是“因”,“因”变了,风水也就转了,福气也会转为灾祸。人生得失看淡,得意莫招摇,失意莫悲伤,是你的不会失去,能失去的终究不是你的。

五、不“疑”了

不疑,就是不再猜忌、嫉妒、怀疑,爱多疑的人活得最累,而且也是无福之人。要明白,我们所遇到的任何人、任何事都是自己的业力感召,别人怎么对待自己,是自己的因果,自己坦坦荡荡做人,别人怎么看待自己,那是他的事,无关痛痒,莫走心。

不要累了自己的心,去疑心、惆怅无用的事,让自己的人生背负更多的累赘。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真诚待人,自有善缘贵人相助,好因必有好果。

感恩大众阅读与分享,愿正法久住、利乐有情,众生法喜充满、欢喜自在。南无阿弥陀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从全部竞拍记录来看,5月12日7:05分,有买家首次出价3999万,其后“安静”了几天,直到5月16日下午3点半左右,“拍卖”又开始动了起来,陆续有人开始加价,
  • 家楼道的窗台上有个陶花盆,种着芦荟,花盆不起眼,可,上面的两句诗却很吸引人,两句诗是这样写的:“潺细玉声泉罅石,夏轻金韵竹前风”这两句诗描写的意境那样美,那样清
  • ​让我们做一个简单而善良的人,许时光一份静好,在是非恩怨、百味人情中,守住一颗宁静的心,轻挽一袭流年的温暖色彩,在风起、雨落的季节里静待花开。也许,你正狂热追
  • 威迪瑞户外3-4人全自动帐篷单双人野外露营防雨装备沙滩帐篷套装 在售价【69.00元】 领券后【49.00元】 威迪瑞户外全自动露营帐篷双人,1秒速开,互
  • 但这篇文的人物关系有很多的巧合,酒吧门口醉酒的小先生,剧团即将解散时一通电话,宝绽最落魄时匡正的出现,如意洲遇到的一个又一个大佬。 文中说:世上总有些傻子,自
  • #哑舍[超话]#在看完最后一部哑舍之前,我想写几句话这部小说与我而言,是青春,是遐想的年少者默默驻足多年的羁绊。同时也很感谢每一个为这本书付出的人员,从编辑到排
  • 【单身帖】#相亲##深圳月老# 女嘉宾编号:28777 经理助理,94年,164cm,本科,月7k-13k,广西女-深圳 【基本资料】 ①出生年月/星座:19
  • 而纵观整个五公分组、选曲以及出场顺序,王心凌组想选薛凯琪被拒,郑秀妍组输在起跑线,谭维维组再次拿到优势,3位高人气的姐姐比完这场便可提前锁定出道位。 综上
  • (而且有一次懷孕不適的未知留要溫人替自己按摩時,溫人試探性地問她如果再發生其他綁架案,自己該不該去幫忙,未知留不贊成的一個原因是:「上次你也有可能被殺」顯然未知
  • 这种美女飞贼+笨蛋警察的动画,只要女主够靓、男主够笨,就足以让人心情愉悦地看下去,不用带脑子纠结一些问题,比如三姐妹偷东西时为啥不戴面具,警察为啥不提取三姐妹的
  • 龚俊演的跟我想的差别不太大,也看到很多粉丝说我喜欢温客行跟喜欢龚俊没关系,谢谢你们没有舞龚俊就是温客行[泪]在我眼里温客行永远是纸片人,快下线了谢谢你的演绎,希
  • 东澳集团&水义氢水值得我们拥有 我们也一样拥有这样的价值观 不论客户和项目合作大小 ,我们要一如既往地服务对待我们每一位合作伙伴,如家人般的感觉[抱拳
  • 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一点小缺点就否定人家的优点,一点小过节就忘记人家的大恩,如此做人的话,一辈子没有朋友。真是好没有道理,男子占尽了世
  • 每到夜晚头脑中各种各样奇怪的想法会冒出来明明很累但就是睡不着是啊,长大了就是烦恼会更多只会越来越多慢慢开始和生活对线面对一些纷杂的事情内心会有些许焦虑与不宁前段
  • #四川高温津贴执行标准#来了[话筒][话筒]】7月份,四川的大多数城市已红橙一片,气温都在35℃往上走,最高甚至会突破39℃!#楷灿[超话]#☀️#李楷灿指纹主
  • 2⃣️蹦蹦大爷的小生活3⃣️和石送的小熊的合照4⃣️小面店老板小孩的画5⃣️的对镜拍6⃣️KKV的漂亮杯子☕️(等我有自己的家我一定集齐所有的美丽杯儿)7⃣️我
  • 又想去当年(这个确实是当年,毕竟今年四五月终于TMD改了)宝贝页面详情电脑端和手机端两边不通用这种操蛋事情了,hhhh[摊手][摊手][摊手]【县政协专题协商加
  • 4:在追求富足的生活這一點上,藏族人與漢族人沒有什麼不一樣,但因為那裡的人們信仰佛教,由於佛法的加持,大家的心都非常安樂。话说,漫猫离百年老店还有九十九年,对于
  • 雨城区人大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纳入区人大重点监督事项,将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作为重点监督内容,为此,区人大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监督检查为契
  • 拼哆哆 1⃣️背心式垃圾袋,32*52cm100只到手5.5 2⃣️竖条打底裤,薄款到手6.9 3⃣️毛绒交叉围脖,到手7.8 多色可选 4⃣️植护抽纸,90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