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只给好友倪匡涨了5%稿费,倪匡气得打电话将金庸骂了一顿。金庸当下什么也没说,转头给倪匡回了封信,倪匡看完信,哑口无言,再不提涨稿费。
 
1959年,金庸和沈宝新共同创办《明报》,创刊之初发行量十分惨淡,于是金庸在《明报》上连载自己的武侠小说,才使得《明报》逐渐走上正轨。
 
同时,金庸用本名写社评,因为独到的见解和犀利的观点,为《明报》扩大了影响力。
 
经过多年经营,《明报》成为了香港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当时,在《明报》有专栏也成为文化人地位的象征,但《明报》给专栏作者的稿费很低。
 
倪匡的妹妹亦舒曾提出加稿费,被金庸拒绝,她直接写文讽刺金庸吝啬,金庸照样把文章登出来,就是不加稿费。
 
在金庸看来,《明报》的名气在那,即便是稿费低,供稿的作者依然不会少,事实也的确如此。不过,金庸也有过破例。
 
好友倪匡连续帮金庸连续写了几年专栏,眼看着香港的物价一年年上涨,稿费却没涨,越想越生气,趁着酒兴要求金庸加稿费。
 
金庸答应了,不过只加了5%。倪匡气得打电话过去,劈头盖脸将金庸骂了一顿。
 
金庸当下什么都没说,就安静地听着,回头写了封信给倪匡,列了10条不涨稿费的理由。
 
大意是:《明报》看似赚了钱,实际上到处要花钱,我每天都要精打细算,别人不理解我就算了,你是我这么多年的好友,怎么也不理解我?如果你加了稿费,其他人也得跟着加,开销又要加大。
 
倪匡看完金庸的信,哑口无言,再也不提加稿费了。
 
金庸虽然没有给倪匡加稿费,但在生活中对倪匡很豪爽,经常送贵重的礼物给他。
 
有一次,倪匡打牌把准备买相机的钱输了,金庸特地买一台当时最好的相机送给他。
 
金庸很爱吃鱼头,但每次在饭局上都会把鱼头让给倪匡吃,让倪匡很感动。
 
2018年,金庸先生走后,倪匡说:“他宁愿买1万元的礼物送我,也不肯加100元的稿费,他是第一流的朋友,第九流的老板。”
 
金庸认为要管理好一个偌大的企业,必须严格控制稿费支出。所以,作为生意人,他不愿给倪匡加稿费,但作为朋友,他却十分豪爽仗义。
 
金庸先生是个极其理性的人,将工作和个人情感分得很清楚,也正是因为这种严肃、理性的工作态度,才能使《明报》大获成功,创刊时仅10万资本,到1991年上市时,市值已超8亿。
 
很多人认为,老板和员工很难成为朋友。而金庸和倪匡两位大才子,既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也是一生的挚友,令人称道。
 
对于金庸先生这种“豪爽朋友,抠门老板”的处世方式,你怎么看?

#历史故事#

很喜欢#喜马拉雅#上秦东魁的节目,快来听一听吧大家都听说过《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诗的作者就是一代名臣范仲俺。

宋朝范仲淹,江苏吴县人,二岁时父亡,母亲因家贫无力谋生,只好带着他改嫁。及长,知此事后,即泣别母亲,寄居佛寺苦读。也因此善缘,范公从小就闻佛正法,守持净戒,并刻苦自励、发愤精进。长大为官后,非常笃信佛法,且乐善好施、广修众福。凡是他为官时所莅守之处,必定修建寺院、恭敬僧众,带动地方百姓信奉三宝,于兴崇佛法上不遗余力。



其从小就懂得立志。有一天他去算命,走到一个地方,看到一位算命先生,他索性就问:“你帮我看一看,我能不能当宰相?”这位算命先生一辈子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小孩子居然开口就说要当宰相,也着实吓了一跳。就跟范仲淹说:“小小年纪,如何口气这么大?”

范仲淹有些不好意思,接着又跟算命先生说:“不然这样好了,你再看看,我能不能当医生?”算命先生有些纳闷,为何志愿如此悬殊,就问他:“你为什么选择两个志愿?”范仲淹回答:“因为只有良相跟良医可以救人。”算命先生听完之后很感动,一个孩子念念想着要救人,算命先生立刻就跟范仲淹说:

“你有这样一颗心,乃真正宰相之心,所以你以后一定可以当宰相。”



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

范仲淹少年在寺院读书时,家境很穷,穷到什么地步呢,他煮一锅粥,等粥冷却后,再拿刀把粥给切开来,一餐只吃一块,称为划粥为食,可以看出,他的物质生活有如此艰难。但就是在如此坚苦的情况下,发生了一件事:一天晚上,范仲淹正在月下读书,可能也没吃过晚饭,寺中长老见到了,很心疼他,就拿出一块面饼悄悄地放在石桌上走了,当时范仲俺大概得了读书三昧,入了正定了,也没发现。这时,忽然,他听到一阵“吱吱”的叫声,才发现,一只老鼠竟叼起他的面饼拼命的跑,钻到一棵紫荆树下。

范仲淹赶忙放下书,一路追来,又好奇心起,就拿来铁锹去挖老鼠洞,掘开黄土后竟发现下面有一块石板,他将石板掀开,只见石板下竟全是灿灿的金元宝!谁见这个能不动心啊,当时又没有别人在傍边,家里又那么穷困,但他一分一厘也没拿,把石板盖好,重新埋上,直到他日后功名成就做上大官,这件事一直在他心底藏了几十年。几十年后,有一天,当年范公读书的寺院醴泉寺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寺院长老派人前来求助。范先生想起当年的情景,写了一张纸条,让来人交给长老。上面写着:荆东一窑金,荆西一窑银,一半修寺院,一半赠僧人。



量大福大

范仲淹请风水家看母亲的墓地,风水家说他母亲的坟是“绝地”,他家会断子绝孙,劝他迁移。他说既然是绝地,就不应别人去受,宁愿我自己受;如果我该绝后,迁坟有什么用?结果没有迁坟。当时苏州有一个著名的风水宝地——南园,范仲淹正在做宰相,又是苏州本地人,于是许多人劝他把南园买下来做住宅,以利后代出人才、做大官。



范仲淹说,一家人发达富贵范围太小,于是他买下南园办了“苏州书院”,培养出不少人才。这块地在苏州现在是一座高中的校址。将近一千年来,这里出现了将近四百个进士,八十几个状元。他兴建大利不为自己,让更多的人生活在这样的风水当中,依山旁水,读书的效果就特别好。

他死后,儿子范纯仁又做了宰相,而且世世代代人才辈出。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范公后世家族却兴旺了八百年!范公的四个儿子不但贵为官卿、道德极高,且能遵父舍财济世之风;其后代子孙在朝为官者亦屡出不绝,这都是得自范公的庇荫。

因此世人若想后代子孙昌绵久远,当学范公积善造福之方。

一、穷时

宋·魏泰《东轩笔录》:“公与刘某同在长白山醴泉寺僧舍读书,日作粥一器,分为4块,早暮取2块,断齑数茎,入少盐以啖之。如此者3年。”

范仲淹年轻的时候,勤奋读书。每天煮一锅粥,等冷却凝固了,分为4块,早晚各吃两块。就着几根咸菜,稀饭里拌一点盐,这样整整吃了3年。

二、富时

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三:“范氏自文正公贵,以清苦俭约著于世,子孙皆守家法也。忠宣正拜后,尝留晁美叔同匕箸,美叔退谓人曰:‘丞相家风变矣。’问之,对曰:‘盐豉棋子而上,有肉两簇,岂非变家风乎?’人莫不大笑。”

范仲淹做了大官,依然清苦俭约。一天,范仲淹留客吃饭,客人吃过饭,对人说:“范丞相的家风变了!”人问:“怎么个变法?”客人说:“几根咸豆角,像棋子一样排列在碟子里,咸豆角的上面放了两小簇肉。从前,他穷的时候,只有几根咸菜,如今,加了两小簇肉,不是家风变了吗?”人们听了,笑得合不拢嘴。

三、子女

范仲淹有四个儿子。“文正四子,纯佑字天成,纯仁字尧夫,纯礼字彝叟,纯粹字德儒。”

范仲淹的子女应该是“富二代”了。开个宝马、打个架的、玩个女人的,应该不成问题。看看宋·朱弁《曲洧旧闻》怎么说范仲淹的儿子:“范正平子夷,忠宣公子也。勤苦学问,操履甚于贫儒。与外氏子弟课于觉林寺,去城二十里。忠宣当国时,以败扇障日,徒步往来,人往往不知为忠宣公之子。”

范仲淹的儿子品行比穷苦人家的孩子还好些,从来不张扬:“我老爸怎么……怎么……”他在城外读书,距城有二十里地,夏天就用破扇子遮阳,每天往返步行四十里地上学,没人知道他老爸在京城做大官。



范仲淹善德简介

1.从前古老中国的社会,寺庙的责任是负责教化一方,一般平民这教育实实在在得力于佛教。宋朝的宰相范仲淹出身非常贫贱,他年轻的时候在寺庙里念书,生活很苦,但他有非常可贵的品德。

2.范仲淹先生从小就有救人救世的大志,一生积功累德,不疲不厌。他常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他的人生目的。

3.我们在传记里面读到,范仲淹是虔诚的佛教徒,好善乐施。他这个人文武全才,武官做到元帅,文官做到宰相。

4.最难得的是,范仲淹做大官,那个收入很可观,他还是过着很清苦的生活。他拿那些俸禄来养三百多家地方上清寒的子弟,替国家培养人才,自己的生活依然像从前做穷秀才那样,这不得了!

5.他有五个儿子,两个儿子做宰相,等于现在的行政院长,一个做御史大夫,相当于监察院长,他死的时候没有钱买棺材,钱哪里去了?全部都做慈善事业,布施掉了。他晚年把自己的房子布施给佛教改做寺庙。

6.范家一直到民国初年,代代出人才,都不衰。印祖讲他的家八百年不衰,为什么?祖宗之德,子孙能够继承。代代子孙都这么好,这是得力于什么?知足。在物质生活上的享受,他知足;纵然自己发达有财富,这个财富去利益社会,叫大家共享,这个福就愈来愈大,子子孙孙享受不尽。

7.苏州范家,从范先生到现在差不多将近一千年,家道不衰,代代都出贤人、都有好子孙,什么原因?积德修善!

8.我们要懂得积德修善,利益一切众生。聪明人会散财,散财是真正保持财富,我们学佛明白这个道理。生活实在讲要节俭,节俭是惜福。一方面惜福,一方面修福,这个福报永远享不尽。

9.真正聪明人,纵然得到荣华富贵,自己不享受,他让大家来享受。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宰相范仲淹,实在讲,是一个最好的榜样。

10.范仲淹作宰相,收入丰厚,他用这些钱养活了三百多户贫困的人家,自己省吃俭用,过清苦的生活。贫苦人家里面天分还不错的,可以读书的,他把他们集合起来,培养他们、教导他们,替国家培养人才。

11.范仲淹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依教奉行,一生为国为民,所以他的果报非常殊胜。他五个儿子,其中有两个官职作到宰相,一个是作御史大夫。要用现在的话来讲,两个儿子曾经作过行政院长,一个儿子作过监察院院长,一门显赫!

12.范仲淹死后,他的子子孙孙代代相传,到民国初年,八百年不衰。我们一般世间人能够看到三代不衰,很难得了。孔老夫子这个家,二千五百多年不衰;范先生八百年不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二家。

印光大师开示——范仲淹能世守先德,永久勿替者,唯苏州范家,为古今第一!! https://t.cn/A65Za2N8

很喜欢#喜马拉雅#上秦东魁的节目,快来听一听吧大家都听说过《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诗的作者就是一代名臣范仲俺。

宋朝范仲淹,江苏吴县人,二岁时父亡,母亲因家贫无力谋生,只好带着他改嫁。及长,知此事后,即泣别母亲,寄居佛寺苦读。也因此善缘,范公从小就闻佛正法,守持净戒,并刻苦自励、发愤精进。长大为官后,非常笃信佛法,且乐善好施、广修众福。凡是他为官时所莅守之处,必定修建寺院、恭敬僧众,带动地方百姓信奉三宝,于兴崇佛法上不遗余力。



其从小就懂得立志。有一天他去算命,走到一个地方,看到一位算命先生,他索性就问:“你帮我看一看,我能不能当宰相?”这位算命先生一辈子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小孩子居然开口就说要当宰相,也着实吓了一跳。就跟范仲淹说:“小小年纪,如何口气这么大?”

范仲淹有些不好意思,接着又跟算命先生说:“不然这样好了,你再看看,我能不能当医生?”算命先生有些纳闷,为何志愿如此悬殊,就问他:“你为什么选择两个志愿?”范仲淹回答:“因为只有良相跟良医可以救人。”算命先生听完之后很感动,一个孩子念念想着要救人,算命先生立刻就跟范仲淹说:

“你有这样一颗心,乃真正宰相之心,所以你以后一定可以当宰相。”



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

范仲淹少年在寺院读书时,家境很穷,穷到什么地步呢,他煮一锅粥,等粥冷却后,再拿刀把粥给切开来,一餐只吃一块,称为划粥为食,可以看出,他的物质生活有如此艰难。但就是在如此坚苦的情况下,发生了一件事:一天晚上,范仲淹正在月下读书,可能也没吃过晚饭,寺中长老见到了,很心疼他,就拿出一块面饼悄悄地放在石桌上走了,当时范仲俺大概得了读书三昧,入了正定了,也没发现。这时,忽然,他听到一阵“吱吱”的叫声,才发现,一只老鼠竟叼起他的面饼拼命的跑,钻到一棵紫荆树下。

范仲淹赶忙放下书,一路追来,又好奇心起,就拿来铁锹去挖老鼠洞,掘开黄土后竟发现下面有一块石板,他将石板掀开,只见石板下竟全是灿灿的金元宝!谁见这个能不动心啊,当时又没有别人在傍边,家里又那么穷困,但他一分一厘也没拿,把石板盖好,重新埋上,直到他日后功名成就做上大官,这件事一直在他心底藏了几十年。几十年后,有一天,当年范公读书的寺院醴泉寺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寺院长老派人前来求助。范先生想起当年的情景,写了一张纸条,让来人交给长老。上面写着:荆东一窑金,荆西一窑银,一半修寺院,一半赠僧人。



量大福大

范仲淹请风水家看母亲的墓地,风水家说他母亲的坟是“绝地”,他家会断子绝孙,劝他迁移。他说既然是绝地,就不应别人去受,宁愿我自己受;如果我该绝后,迁坟有什么用?结果没有迁坟。当时苏州有一个著名的风水宝地——南园,范仲淹正在做宰相,又是苏州本地人,于是许多人劝他把南园买下来做住宅,以利后代出人才、做大官。



范仲淹说,一家人发达富贵范围太小,于是他买下南园办了“苏州书院”,培养出不少人才。这块地在苏州现在是一座高中的校址。将近一千年来,这里出现了将近四百个进士,八十几个状元。他兴建大利不为自己,让更多的人生活在这样的风水当中,依山旁水,读书的效果就特别好。

他死后,儿子范纯仁又做了宰相,而且世世代代人才辈出。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范公后世家族却兴旺了八百年!范公的四个儿子不但贵为官卿、道德极高,且能遵父舍财济世之风;其后代子孙在朝为官者亦屡出不绝,这都是得自范公的庇荫。

因此世人若想后代子孙昌绵久远,当学范公积善造福之方。

一、穷时

宋·魏泰《东轩笔录》:“公与刘某同在长白山醴泉寺僧舍读书,日作粥一器,分为4块,早暮取2块,断齑数茎,入少盐以啖之。如此者3年。”

范仲淹年轻的时候,勤奋读书。每天煮一锅粥,等冷却凝固了,分为4块,早晚各吃两块。就着几根咸菜,稀饭里拌一点盐,这样整整吃了3年。

二、富时

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三:“范氏自文正公贵,以清苦俭约著于世,子孙皆守家法也。忠宣正拜后,尝留晁美叔同匕箸,美叔退谓人曰:‘丞相家风变矣。’问之,对曰:‘盐豉棋子而上,有肉两簇,岂非变家风乎?’人莫不大笑。”

范仲淹做了大官,依然清苦俭约。一天,范仲淹留客吃饭,客人吃过饭,对人说:“范丞相的家风变了!”人问:“怎么个变法?”客人说:“几根咸豆角,像棋子一样排列在碟子里,咸豆角的上面放了两小簇肉。从前,他穷的时候,只有几根咸菜,如今,加了两小簇肉,不是家风变了吗?”人们听了,笑得合不拢嘴。

三、子女

范仲淹有四个儿子。“文正四子,纯佑字天成,纯仁字尧夫,纯礼字彝叟,纯粹字德儒。”

范仲淹的子女应该是“富二代”了。开个宝马、打个架的、玩个女人的,应该不成问题。看看宋·朱弁《曲洧旧闻》怎么说范仲淹的儿子:“范正平子夷,忠宣公子也。勤苦学问,操履甚于贫儒。与外氏子弟课于觉林寺,去城二十里。忠宣当国时,以败扇障日,徒步往来,人往往不知为忠宣公之子。”

范仲淹的儿子品行比穷苦人家的孩子还好些,从来不张扬:“我老爸怎么……怎么……”他在城外读书,距城有二十里地,夏天就用破扇子遮阳,每天往返步行四十里地上学,没人知道他老爸在京城做大官。



范仲淹善德简介

1.从前古老中国的社会,寺庙的责任是负责教化一方,一般平民这教育实实在在得力于佛教。宋朝的宰相范仲淹出身非常贫贱,他年轻的时候在寺庙里念书,生活很苦,但他有非常可贵的品德。

2.范仲淹先生从小就有救人救世的大志,一生积功累德,不疲不厌。他常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他的人生目的。

3.我们在传记里面读到,范仲淹是虔诚的佛教徒,好善乐施。他这个人文武全才,武官做到元帅,文官做到宰相。

4.最难得的是,范仲淹做大官,那个收入很可观,他还是过着很清苦的生活。他拿那些俸禄来养三百多家地方上清寒的子弟,替国家培养人才,自己的生活依然像从前做穷秀才那样,这不得了!

5.他有五个儿子,两个儿子做宰相,等于现在的行政院长,一个做御史大夫,相当于监察院长,他死的时候没有钱买棺材,钱哪里去了?全部都做慈善事业,布施掉了。他晚年把自己的房子布施给佛教改做寺庙。

6.范家一直到民国初年,代代出人才,都不衰。印祖讲他的家八百年不衰,为什么?祖宗之德,子孙能够继承。代代子孙都这么好,这是得力于什么?知足。在物质生活上的享受,他知足;纵然自己发达有财富,这个财富去利益社会,叫大家共享,这个福就愈来愈大,子子孙孙享受不尽。

7.苏州范家,从范先生到现在差不多将近一千年,家道不衰,代代都出贤人、都有好子孙,什么原因?积德修善!

8.我们要懂得积德修善,利益一切众生。聪明人会散财,散财是真正保持财富,我们学佛明白这个道理。生活实在讲要节俭,节俭是惜福。一方面惜福,一方面修福,这个福报永远享不尽。

9.真正聪明人,纵然得到荣华富贵,自己不享受,他让大家来享受。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宰相范仲淹,实在讲,是一个最好的榜样。

10.范仲淹作宰相,收入丰厚,他用这些钱养活了三百多户贫困的人家,自己省吃俭用,过清苦的生活。贫苦人家里面天分还不错的,可以读书的,他把他们集合起来,培养他们、教导他们,替国家培养人才。

11.范仲淹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依教奉行,一生为国为民,所以他的果报非常殊胜。他五个儿子,其中有两个官职作到宰相,一个是作御史大夫。要用现在的话来讲,两个儿子曾经作过行政院长,一个儿子作过监察院院长,一门显赫!

12.范仲淹死后,他的子子孙孙代代相传,到民国初年,八百年不衰。我们一般世间人能够看到三代不衰,很难得了。孔老夫子这个家,二千五百多年不衰;范先生八百年不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二家。

印光大师开示——范仲淹能世守先德,永久勿替者,唯苏州范家,为古今第一!! https://t.cn/A65Za2N8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虹口区实验幼儿园园长顾伟毅、嘉定区外冈幼儿园园长王珏,受邀做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教子有方 》节目中对话听众,让父母们了解孩子一天究竟做什么[思考]家长们又该
  • 2020年11月9日,西安市公安局环食药支队根据某企业举报,成功破获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件,捣毁位于浙江义乌和湖北武汉的制售假冒清洁产品窝点2处。经查,2017年
  • 甚至你渴望看到的种种逻辑,也是一种偏好的折射。在很多层面(包括各类平台上)你想吃的快餐,都是有“人”愿意给你吃的。
  • 特别是开盘后半小时(包括午市开盘后的半小时)的走势必须十分关注,因为这个时候股票价格的变化,对股票价格全天的走势有着一定的指导价值。回落不缩量,反身再冲上,打横
  • #旅行##招募旅行体验师##享梦游招募城市合伙人##副业刚需##旅行新势力##创业#【读者好评不断 武侯区图书馆“走进三国”品牌活动改版升级】#小武分享# 9月
  • #荣梓杉[超话]#[鲜花]#紫禁城建成600年# [鲜花]#电影再见吧少年# [兔子][兔子]☁️ 『朝云晓暮,鎏金晴红,未若因风,花飞满天,紫禁城里醉清风…
  • 在道路的最后一程,鸡笼山在远处和车道遥遥相立,山脊和道路近乎平行,开完山脊长度的路程,终于来到我们常来的港口小镇。开摩托车沿香江大道疾驰两公里左右,在一个被树荫
  • 跟了三个国资项目,我发现主任还是很牛逼的,唉,要是他各方面都这么牛逼就好了,除了他专业以外我真是哪哪都看不上他[允悲][允悲]但真的感觉懂国资这些破玩意好牛逼…
  • 故人故,秋人悲,可知君离愿,白发还。故人故,秋人悲,可知君离愿,白发还。
  • 改编这些标志性的JoJo曲目,读着评论区大家的留言(包括首映时的聊天)真的让我收获了成吨的快乐,也同样是我每周的快乐源泉!我之前听的时候只觉得蛮可惜的 彼此那么
  • ① zjm三个字我都说腻了 ② 答辩完去emoji吃烧烤 ③ 一个盘子六碗冰粉 我是一碗都没给别人留 ④ 惦记了好一段时间的厨师终于到手了 也确实是‍送的
  • #高田里穗[超话]##tokusatsu-heroines##假面骑士ooo##高田里穗# ins更新[抱一抱]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デジタル写真集、本日発売になり
  • 主唱/吉他手 Alex Edkins 在介绍 METZ 的新专辑《Atlas Vending》时说:“我们的前几张唱片显然是有意地粗糙、简短、简洁,我们并不想在
  • 其实我今天真的有被打击到,那个hr翻了翻我的简历,然后跟我说“这个你先拿回去吧”的时候,我真觉得挺难受的,还不如一开始就说只要党员呢[喵喵]不过他留了yike的
  • 7.18 回家咯ヽ(○^㉨^)ノ♪能随手拿到零食还有空调的日子真好[打call]需要刷碗的日子也真不错[裂开]哦,最重要的是可以蹲马桶了好耶[doge]然后没了
  • #Kiddol[超话]##kiddol# :​‎ ͏  郑重介绍‮老下‬朋友: Kiddol是一个专注于‮婴母‬新亲子时代真实生‮的活‬社交电商平台,立‮孩足
  • 20世纪20年代,法国考古团在此进行了发掘,弄清了哈达窣堵婆(佛塔)的编年,对犍陀罗建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五世纪初西迁,以后相继征服伊犁河域、河中地区、吐火
  • 那么你被套路的时候很欣赏,甚至陶醉其中,但是提到要挽回的时候,你却说顺其自然,不愿意接受套路。有的人感觉恋爱顺其自然就好了,结果一直等着等啊,感情就因此变淡了,
  • 奔跑的过程会晒会流汗,但这都是外界的因素,从我个人来说,跑步的过程我是很放松的,去享受跑步的整个过程。都说跑步是最佳的减肥方式,这一点没错,坚持跑步的人从不担心
  • #澜墨lanmemoo池可chike[超话]# 就是因为初初很正所以我们才不会走歪没有一个三观正的创始人矫正思维 很容易走到坑里去 路走歪了 心也会变坏我一直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