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是真念经真念佛(二)

不以佛号压烦恼 知行合一心为根

你念佛还压佛,没有智慧——来了烦恼,念佛的一个误区就是想用佛号去压制。假如一生气了,烦恼了,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想用佛号压。这个办法可以,但是不能起根本作用,起根本作用的是智慧。

多闻思有智慧了,来事的时候,智慧自己就出来,自己就会劝自己了,然后就放下了!

你没有智慧,解决不了烦恼的问题。只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压!你是压不成佛的。你越念佛火气越大,没有智慧。

智慧是你的吗?是从你那里来的吗?是从善知识,从你的老师那儿来的。多听法,多听法!那法听得熟烂于心了,印在心里了,刻在心里了,心和法还结合了,那个智慧就变成你的了——知行合一了。

我讲得挺细的,啥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不是你的行为,不仅仅是你做出来的;是你的心是根儿,知行合一。

我讲法的当下你的心被感动了,当下你的心已经得到净化了,正在净心化性,这叫知行合一。不是说等我明白啥道理了,然后我去做,在行为上体现出来——那也是一种知行合一,你内在做到了,你外在才能体现出来。我不讲那叫气质嘛,你净心化性了,你的气色就变了。得知道啥是知行合一。

你们听我讲的法听得不够细,要细一点,别急。要落实,当下落实,落实就在心上。啥叫落实?净心化性了就是落实了,明心见性就是落实了。

你急啥呀?明白道理了,当下你的心跟道理合一了,你的心就开始净化了,这就是知行合一。行是心行,知道吗?

六度度什么?

就像说行善似的,那个布施是为了啥呀?天天要积功累德,要布施,布施是为了放下贪欲心。那个贪欲心没了,心清净了,你的布施就圆满了。要不然的话你得送出去多少东西才能送成佛呀?不是那样的。

修六度波罗蜜,修那个布施度,布施,持戒,忍辱,你都得知道是为什么。它是干啥的?它的目的是什么?

布施是为了度你的悭吝心。你舍不得,你积攒的那些东西舍不得送人。你得有舍心,这些东西让你苦啊!你爱积攒东西,这些东西还不给人,因为东西还跟别人产生对立冲突,在这上面受苦啊!你不把这些东西送出去,你心量一直那么大,你一直因为东西产生纷争,心里跟人产生对立,生烦恼。

那你说布施是干啥的?布施就是不能悭贪了,前提是得有智慧。智慧是啥呢?我为啥烦恼?为啥受苦?就是因为这些东西——积攒,还不送人,然后我心里充满了这些东西,因为这些东西痛苦。

所以说你就得把这些东西——不是说把外在的东西送出去,是把心里这些东西跟外在的东西合到一起,全部把它丢出去。心空了净了,然后有施舍心,不再执着这些东西了,这就是布施的目的。这叫智慧,布施波罗蜜。

持戒也是呀!你那个心总是散乱,是不是?你总是散乱。施戒忍,进定慧,都得有一个目标。你得知道为啥要这个?要戒,戒什么?持戒,为啥要持戒?持戒的目的是什么?得知道。

忍辱是什么?都得知道。这个我都有讲,多听多看!禅定度的是散乱,那个持戒呢,应该是度非法。你有恶念了,有恶行了,有恶言、恶语了,度这个,是不是?不持戒你就一直犯错,你犯错就生烦恼。要持戒不持犯,你总是违犯。

忍辱呢?人为啥要忍辱啊?为啥要修这个忍辱啊?忍辱对治嗔恚,是不是?——嗔怒。你老有怒气,有怒气就不能忍;你得有智慧,有智慧才能忍。

有的人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要发脾气了,然后就压。那个是暂时的,脾气小的能压住,大的压不住,阿弥陀佛的佛号不好使,必须得有智慧。

你得知道发脾气给你带来了多大的害处,别的不用说,总是起嗔恨心,你肝不好,你心脏不好,气一身病嘛!跟别人关系不好嘛,伤你财嘛,让你下三恶道嘛!明白这个,你不就得忏悔自己吗?对不对?

嗔恨心重的人也傲慢,总跟别人搞对立,我执嘛。你得有这种智慧,要明白呀!没有智慧的话,你一嗔怒了,你就念个阿弥陀佛能好使吗?你忍辱能忍啥呀?忍无可忍,无需再忍,这就完蛋了。得有智慧才能忍辱,得明白因果。

性子不好心态就不好,心态不好身体就不好,然后外境上啥都不好。那你还嗔怒啊?得有这种智慧——外境谁跟你过不去,都是自己的原因,都是自己的错。

你性子不好,心态不好,身体不好,没有正知正念正能量,给别人带来的感觉就不好。你脸上没笑容,人家就骂你。一天脸上有怨气,人家就骂你。你忍辱你忍去吧,你咋都忍不住,没法忍,你咋忍?明白这个就知道自己错了,不应该给人脸子,不应该不爱自己。明白这个你有这种智慧了,你就明理反省发露忏悔,清理性心身三界的垃圾,净心化性。

你这样的话,心里亮堂了,有阳光了,有暖意了,脸上有笑容了,这时候能不能忍辱?别的先不用说,人家都不跟你过不去了,没人找你麻烦了;即使有个别人找你麻烦你也能忍了,因为你这么一净心化性,你的心变得柔软了,不像以前那么硬了,这样的话你就能忍了,是不是?

心越硬火气越大,越爱压抑自己的人越忍不了。心变得柔软了,有光明了,这样的话就能忍,就能忍住了。智慧一出来了,遇到啥对境,马上那智慧就提起来了,正知正念,然后就过去了,这是忍辱,是不是?忍辱度的就是嗔怒。

念佛念出毛病的人就是忽略了智慧,忽略了念佛要以啥心态念,是不是?这些就是正知正见,这些没有的话,你没法修啊!你咋修啊?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精进也应该知道是啥意思啊!精进,不是说人家念三部经你念五部经,人家念一万佛号,你念两万佛号,人家一小时能念一万,你一小时念两万,这叫精进。精进的不是数量,数量多不等于你就是精进。精进是你越念心里越亮堂,越念心里越欢喜,越念越清净,越念越有智慧,这叫精进!喜欢念这叫精进。

精进是喜于善法嘛,行持善法心里欢喜,心里长光明,这才是真精进。精进的是质量,是清净心,有慈悲心,有智慧,这是精进的体现;然后相续不断,刚才讲的这些相续不断,这叫精进。

有的一点智慧都没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啥都是阿弥陀佛,啥都是阿弥陀佛!别人跟他过不去了,阿弥陀佛;心里头刚起来恶念,阿弥陀佛!一点智慧都没有。你都压多少年了?念佛念十年压十年,你脾气也没变啊!也没净心化性啊!你念佛有啥功德啊?你怎么个精进呢?你精进啥?能进到哪去呀?

那个精进叫精而不杂,进而不退,精嘛!是不是?纯净水是不是纯啊?纯净,然后得精嘛,都是精华嘛。没念出清净心来,净夹杂,全是烦恼,夹杂烦恼,那也不精啊!你越修越后退呀,也没看你进啊!你说这是什么精进啊?

你得知道真实义啊!不知道这些,你修行的目标是错的,你是修不上来的。精进度的就是懒惰、懈怠,不能懒惰,不能懈怠。

还有禅定。禅定度的就是散乱,心总会散乱。念佛你得具足这个禅定啊!得有禅定力。念佛念得一心不乱,心总是缘在那个佛号上,系心一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得有个定啊!

还得有智慧呀!念佛的当下,你得有觉知呀,得有觉察呀,得觉照觉悟啊,得有这种智慧;要不然你念的是死佛呀!你怎么也念不成佛呀!

你行持任何一个法,六度都在这里面!六度波罗蜜都在这里面,你能不能通达?

真正的智慧是指无我空性的智慧。你念佛能达到三轮体空,没有我相,没有能念的这个人的执着,没有所念的佛的执着,念这件事也不执着,你念佛的当下当体即空,如梦如幻地念这个佛,这个就具足智慧了。你这么念佛的话,当下就是成佛之因。所以说你行持任何一个善法,这里都得具足这六度。智慧度的就是愚痴。

具足六度的智慧念佛才是真念佛

上面我讲的六度你能不能具足?不具足的话,你念佛没念出什么来,没有啥功德,也成不了佛,也往生不了。这得知道。

所以说修行啊,必须得树立一个正确的见解。没有正见的话,你念只是念,用嘴巴念,不用心念,也没念到你自性里面去,你不能净心化性,不能明心见性。

你都不知道念佛的目的是什么,只是自私自利,跟世间人对立:“我要往生!我念佛把这个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我往生极乐世界的时候这些冤亲债主不挡我路,我要到极乐世界去!”

你带着这种自私自利、跟世人对立的心,根本就没有出离心。自私自利跟人对立,你本身的业力就跟他纠缠在一起,你还有争贪心,你念佛想往生极乐世界可能吗?不能!

上面这些你懂了,你就是真念佛;这些你不懂,你做不到,你就不是真念佛。

刚才我讲念佛的当下你要做到什么,你怎么用心——觉知放松敞开欢喜,正知正念正能量,心平心安踏实落底,心净无我唯觉观自在。这些字看你能不能做到,你能做到几个字?

刚才讲的六度你有没有?在这里能不能体现出来?如果没有的话,那你念佛就不是真念佛。你念佛的当下信愿行具不具足?你出离心都没有,你信愿行是不具足的;三资粮不具足,你没办法往生。

刚才讲的你看一下,对照我说的这个,你能不能具足这些条件?这些条件你具足了,你念佛是真念佛,决定往生!活着就往生!——这个心就往生了。

你们都得念佛呀!知道吗?每天都要念佛回向,得念佛。我说的这些你得做到了。必须念佛,每天多了念不了,就少念,念完了回向。死的时候,就靠念佛往生了。想修的不用念佛还能生死来去自由自在,那做不到。

上面我讲的这些必须做到,别的不用说,清净心得出来。清净心没出来,你不修清净心,你直接就念佛,然后就想往生,那太难了!那不是傻吗?

活着你就得往生!修学佛法不是死后的事,是活着就得得到佛法现世的利益,就得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用。

静定是观照

—— 2020年4月25日

行愿这个“行”字实际上讲的就是真见地,也就是说真正地理解佛法的见地,就是见解。你行不到,见地都没有用。你今天理解佛法,要真正去实行的。一个人嘴巴很能讲,佛法理论都懂,但是做得没有一点像佛,没有去做佛法的事情。所以要做到“行”,才能谈到真正的慈悲心。慈悲就是无我,能够慈悲别人,感到别人很可怜、感到别人非常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就是无我了,因为你想到别人了。

我们讲慈悲,不是一个情,而是一种智慧。你今天能够慈悲别人,不是说“他跟我感情好,我要帮助他”,而是因为你有智慧,“他是众生,我有功德,我要去行愿,去帮助他解脱”。所以佛法大乘道的慈悲是智慧,般若也是慈悲,观世音菩萨的般若智慧——大智大慧就是大慈大悲。因为慈悲,所以会无我,你才能真慈悲。而有些人在人间经常说“我要慈悲你”,你只要想到“我要慈悲你”,你就落于下乘了,也就是小乘。不是你去慈悲别人,而是你自己的本愿,而是你自己的行愿,而是发自内心的那种菩萨的般若心来让你慈悲别人,这就是高尚了。就像父母爱儿女,不叫慈悲,叫仁慈。母爱不要代价,母亲对孩子好不要代价,但是它是人道父母的感受的这种爱,它里面有情的。有情,就会带有我相,所以叫“我情我愿”“情愿、我情愿”,很多人讲话“我情愿怎样”,你有情了,你产生的这个愿力就是人间的感情和愿力,从“我爱”出发。菩萨的慈悲不是“我情愿”,那是一种智慧,那是一种无我爱而爱的东西,非我非非我的爱——又像是你,又不是你;你说完全不是你发出来的爱,但是在你的心中;你说在你的心中,那么第九意识阿摩罗识菩萨的慈爱,是你的吗?又不是你的。所以非爱非非爱,非我非非我。这就是学佛对自己的境界变得越来越严格了。

行愿和行门都非常重要。行门就等于我们找一个方向去行自己的愿。如果一个人随时在静定中——安静和安定中,要经常检点自己,要知道什么是修行人,你想做什么样的修行人,是永远严格检查自己的人,永远观照自己的人。靠别人盯住你,就不叫“观自在”;只有自己观察自己的行为做得对不对,观察自己行为在不在自己的本性中,才是观自在。随时检查自己的心理行为和思维,不断地纠正自己的思想、检查自己行为的人才是修行人。脑子动不动想:“我这样是不是违背了菩萨的教诲?我这样是不是不像一位菩萨?”

不要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修心有一个方法,“我用一个什么方法,我打坐多少天”……很多人经常问我:“师父,我念多少遍经这个事情就会好了?”师父告诉你们真话,念到你无我了,这个事情就好了;念到你已经自然地念了,这个事情就好了。没有说吃多少药之后这个病就会好的,没有的,因为每个人体质不一样,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每个人承受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能量也不一样。有些人说:“我打打坐就会好了,我打坐三年、十年”,你不管打坐多少年,打通什么经络,念个什么咒语,你没有到行门,没有理解这个世界,没有对佛法真正地放下,你怎么能解脱,怎么能够变成无我?很多人经常说,“看看这个人,修得很好,我也要这样”,那么慢慢地打打坐;慢慢地“我要打通经络”;慢慢地“我学了很多佛法”,拿出去讲讲这个、讲讲那个,慢慢地就变得神经兮兮了,一会儿讲“哎哟,菩萨来了”,一会儿马上说“哎呀,这个事情怎样怎样,我有灵感”。很多学佛的人学到后来为什么精神不正常?因为他们整天以为自己是菩萨,整天想做菩萨,他们又没有这个根基,又没有好好地行门,又没有证悟,所以最后灵性上身了。因为灵性就是你喜欢什么他就给你什么,然后你就接受他了;当你一接受他,你就跟他一样了。举个简单例子,为什么骗子总是能够得手?因为骗子知道你想干什么,他就告诉你:“你只要这样,保证能够满足你的要求。”所以你就会上当。你想赚钱,他就跟你说:“你把这点本钱拿出来之后,我可以帮你赚更多的钱。”最后你这个钱就亏掉了,所以你就污染了,慢慢地时间长了,你就不正常了,你的脑子就不正常了。

很多人神经兮兮的,整天说别人“你有病”“那个人有病”。你去看好了,经常说别人有病的人,身上一定有毛病。师父开示的时候经常说,你们现在共修多讲自己毛病,不要去讲别人的毛病,因为你们自己自度还没度好,怎么去度别人?因为你讲别人毛病,你一定有毛病的,否则你怎么讲得出别人的毛病?就是你的毛病。

所以要严格地自我修行,严格地反省自己、检查自己,观照自己的修为,你才能脱离。你以为坐在那里打打坐、念念经、放放生就能成功?不能啊。要有悟性的,要觉悟,所以“佛”字在梵文中就是觉者。我们并不是靠禅坐,也不是靠放生、许愿、念经,那是全部合在一起的,再根据你自己的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般若智慧六波罗蜜全部集中在一起,才能成功的。就像一个人的五官一样,单单有眼睛你能生活吗?鼻子闻不到味道,嘴巴不能讲话怎么办?单单会讲,眼睛看不见行吗?师父曾经听过一个相声,说五官打架,五个兄弟大家相互不买账。耳朵说:“我听不见,你们能干什么事情?”眼睛说:“我眼睛让你们看不见,你听得见也没用。”嘴巴说:“我不吃饭,你们就得饿死;我不说话,没人会理解你们。”吵得不得了,只有鼻子不讲话。四个兄弟就问鼻子:“你为什么不讲话?你讲几句给我们听听好吗?”鼻子就说了:“其实你们讲了这么多都没有用,我最重要,因为我鼻子一不通气,你们全部死掉。”一个人修行也是这样,靠着大家的努力,靠着你身上所有的佛性、因素、学佛的基础等等一切,才能成就你的功德宝山。很多人念了半天,学了半天,功德没有成“宝山”。

我们要有一种慈悲的心,而且这种慈悲修到一定程度,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三途苦”大家都知道,“上报四重恩”就是提醒我们每天要做功德。我们学佛的人随时随地都要检查自己,今天慈悲了吗?上报四重恩了吗?四重恩,佛的恩你们报了吗?父母、师长的恩你们报了吗?国土的恩你们报了吗?众生的恩情你们报了吗?你们生出来,医生给你们接生就是众生恩。很多人说:“众生对我们有什么恩?”你活在世界上,不可能一个人能够成长的,靠的是众生对你的帮助你才能成长的。你一个人就是做出成绩,也是大家一起的。所以为什么每位菩萨、每位佛的成功都靠着很多很多众生,还有护法神?龙天护法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要懂得,活一天,就要感恩别人一天,因为要麻烦很多人提供生命、事物和很多帮助给我们。

佛经三藏十二部都在讲行愿。一个人不“行”,行吗?一个人没有愿力,行吗?六度万行、三十七道品(我曾经给法师都上过课),学佛的基本都在里面;了解三世因果,懂得六道轮回,就是这个道理。从心理行为上慢慢地改进自己,渐渐地你就会见地自然,就是你对事物的理解、对佛法的理解就会越来越进步。我们一定要证悟才能证果。每个人心理行为要改变,学佛之后很多人改变了,比方说打坐、念经、放生、许愿,只要心行改正一天,定力就会随之进步一天。你只要有这个愿力“我要改变”,你每天就在改变中了。

怎样能够定得下来?怎样从心行上去追求、去修心?如果你只是表面上打打坐、念念经、放放生,去放生,一路上嘻嘻哈哈的,不懂得念经,今天可能放生一车只是个形式,而没有改变你。很多人打坐,坐在那里半天,坐到脚都麻了,智慧还没开,天灵也打不开。所以要检查自己的灵魂和精神,相比任何的一些理解(比方说今天做某一件事情想开悟),那是不一样的境界。

师父今天跟大家讲重点,就是“见地、修证、行愿”三大纲要。这个“纲”,行愿是最重要的。今天愿力来了,你要去行。师父相信你们在座的各位全部都有愿力吧?你们曾经跪在菩萨面前全部许过愿吧?“行”了吗?要行愿。你的行到了,你的见地才会圆满。因为你去行了,你才会懂得真正的见地(见解),你的修证才会得道证果。古时候证果的人很多,能够得道证果,全部都是因为他们行愿。所以希望大家学佛人好好地去行,在行上下功夫,就离出离六道越来越近了。

最后给大家讲个故事。在古印度的舍卫国中,有一位父亲非常辛苦,独自抚养着一对兄弟。没想到这对兄弟感情非常不好,从小打打闹闹,谁也不让谁,一直冤结很深。父亲告诫哥哥要慈爱自己的弟弟,哥哥就会顶嘴说:“你看你多偏心,专疼爱小儿子,不喜欢我。”父亲只好转而教育弟弟:“孩子,你要尊重长兄。”没想到这个弟弟瞋心大起,跟爸爸说:“你不明是非,是哥哥霸道,有错在先。”就这样,哥哥怪弟弟不懂事情,弟弟怨哥哥不讲道理,两个人都让父亲伤透了脑筋,也伤透了心。

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两个兄弟一天天在长大,天天抢玩具、争对错,长大之后争田产、分家业。年迈的父亲自己动不了,知道也劝不了、管不了,只能在边上默默地流泪,祈求奇迹能够出现,能有一个善知识来教化这两个顽固不化的孩子。

这一天,一位好心的邻居劝道:“你们兄弟两人再这样吵下去也不是办法,干脆到国王那里,请国王给你们评评理吧。”于是两个兄弟满脸怨恨,为了不让对方先声夺人(恶人先告状),尽管烈日当头,他们还是使尽全力,连走带跑地跑到皇宫去。兄弟俩沿途为了谁对谁错,一边往皇宫走,一边相互对骂,争吵不休。

就在两个人气喘吁吁、口干舌燥的当下,正好佛陀迎面而来。他们不认识佛陀,看到面貌庄严、徐步安详的沙门,顿时肃然起敬,两个人停止了争吵。他们被佛陀脸上身上散发出的威德所摄受,于是不约而同地跑到前面去问讯和礼拜,还问佛陀的称号。(庄严的法师受人膜拜和尊敬。)

佛陀微笑着看着因缘甚深的两人(因为佛陀一看见两个兄弟,就知道他们两个人的因果),他以柔软悦耳的声音、善巧的比喻,当场就为他们说了瞋心的过患,就是说你们两个人这么恨,以后会产生什么不好。佛陀就直接教育他们:“如果你们两人放纵心中的贪婪、瞋心和瞋恚,你们两个人心中犹如有两条毒蛇和恶兽,自己的心被恶毒的汁液所腐蚀。你们不但内心的功德将会消失,而且还会被毒蛇的毒液所侵害。”佛陀继而又为他们开演了种种的妙法。(你看佛陀多伟大,看见两个小青年,停下来在路上就给他们开示。所以我们要学佛陀的伟大。)兄弟两人一直听佛陀讲,两个人被讲得愣住了,“哎,有道理”,智慧开启,烦恼消除,当下证得阿罗汉果位。

很多人听师父讲故事的时候经常想:古时候的人怎么这么容易证得阿罗汉果位、须陀洹果位?他们怎么这么容易得到果位的?古时候的人比较简单,脑子不像现代人这么复杂、这么奸,所以一旦想通了,很容易得到果位。而看看我们现代人,你就是跟他说佛法,他都不相信;你就是跟他说正法,他也不相信。你说什么,他都不相信,他能得到什么果位?

这两个兄弟回到家之后,虔诚地向父亲忏悔,并且说出自己得道的因缘(得道就是完全彻悟了、明白了)。年老的父亲听了之后,欢喜得掉眼泪,心中的担子终于卸下。过了不久,老父亲命终舍报,过世了。爸爸过世之后,他听了两个孩子这么好,他感恩佛陀,一感恩,这种法喜的感恩的善念就往天上走。(所以走的时候感恩心很重要,会生到天上。而不是像你们现在,别人引你们遇到佛法,还要左一个不满意,右一个不满意。要感恩。)他因善念生到天上,为了感恩佛陀的恩泽,他来到佛前顶礼供养,佛陀在天上为其说法,他当下即证得须陀洹果。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人都是有因果的,不懂因果并不代表就没有因果。人与人的吵闹、忌妒、烦恼都是有因有果的,众生所结善缘、恶缘的深浅都是上辈子的。所以要把它融入佛之大海中,海纳百川、拥有宽阔的胸怀,就能善解人意,就能理解别人,放下自己内心的瞋恨。所以在人间,不论亲家还是冤家,我们都要相互帮助、相互提携、互相接引。有时候一个佛友提醒你一句话,会使你豁然开朗。很多学佛人自己做错了,在忧郁中,别人善意地提醒你一句话,可能就是菩萨让他来提醒你的,你就会转恶念为善念,转恶缘为善缘,化尘缘为法缘,这是我们生命中,学佛最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们修行路上要多结善缘,才能一世修成。广结善缘,那是一种智慧。只有众生对你的爱,才会造就你无限的慈悲的力量。

好,今天跟大家《白话佛法》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但愿生活像一杯永远想喝的水,无论满杯或是半杯,是甜、是苦都不怕,只要这个杯子能装载人生之重水,就像品味白开水似的,慢慢消化水的品质与内涵,延展丰富多彩的有生之年。愿每个人都有值得回忆瞬间,有说不完的精彩人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此人就在灯火阑珊处。携手相爱的两个人,前生今世的一次回眸,要在此生有限的时间完成美好的心愿,必将付出更多心血,克服重重困难,成就彼此有故事的人。若干年后变成一个耋耋老人,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一路上的风景不同,心里路程更是良苦自知,喜忧参半的日子,只为了先吃喝拉撒睡,然后才有勇攀高峰的勇气和底气。人的一生,很长很长,你只能慢慢走,一步一个脚印,但却又要在这种有限的时间和旅程中快速地成长。是的,人生就是各种矛与盾堆积体,慢中有快,最让人能够取得进步的就是:事事复盘,时时精进自己。不错过任何一个事情,不错过任何一个时间,你要每时每刻都想着如何让自己进步一点点,蓦然回首,你会发现你的进步是如此之大#人生感悟##情感语录# https://t.cn/Rt5qRxf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想要幸福,在不迷失自我的情况下,想要实现我想要的全部,有过艰难的时间,有时候我很不安而且恐惧,要怎么撑下去呢,跟我珍贵的人们做喜欢的事,一直忙着度过时间,在他
  • 虽然中国的迪迦疯让我反感,但不得不说,迪迦奥特曼,是旧平成的开山之作,tv的质量过硬,两部剧场版都讲好了每个独立、有这与tv千丝万缕联系的故事。我就说我睡前看的
  • ​​​​ᵂⁱˢᵉ ᵐᵉⁿ ᵈᵒⁿ'ᵗ ᶠᵃˡˡ ⁱⁿ ˡᵒᵛᵉ / ᴵ ʰᵒᵖᵉ ʸᵒᵘ'ʳᵉ ʰᵉʳᵉ ᶠᵒʳ ᵐᵉ.智者不入爱河,我希望你是为我而来。 ​
  • 橙象乐活 这是‮们我‬平台即‮要将‬上的黑糖‮糖红‬姜茶​‎͏  我们平台有很‮款多‬产品 就单‮一这‬款产品按别‮微人‬商品‮模牌‬式来看, 订个‮十几‬
  • 经过改良和创新后的壮族服饰,充分吸收了壮锦的元素,在面料、装饰材料、图案等使用上,迎合了现代人的的审美情趣,显得极为纷繁奢华,尤其是节日盛装和舞台服装,特别的多
  • 据上海中医药大学官方微信发布消息,今年,该校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开展“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试点专项”开设本博连读中医学“屠呦呦班”将于2020年起开始招生,培养中
  • !吃过好几个牌子的螺蛳粉,最喜欢的还是螺状元螺蛳粉!
  • 记得那个小时候因为偷吃了一口冰淇淋而开心的不得了的小菇凉吗,长大以后,突发奇想的尝了尝那个叫做油条的东西,哎呦……有点油哦[晕]~可豆腐脑始终都是大爱~ 人就是
  • 但申报点位与随机抽取点位的文明创建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异,尤其是背街小巷、小区等文明创建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当前文明创建最突出的短板和此次测评问题最为集中的区域。
  • 在我自己眼里~我个子也不高也没有稳定工作~还是个情绪控制不好的人~很多东西都不会总之,平平凡凡还有很多小毛病尚在挣扎与努力但在爱我的人眼里我是长的最最好看脾气
  • 新年愿望是顺顺利利!#肖战[超话]##向全世界安利肖战# xz #肖战我喜欢你# [音乐][音乐][音乐][音乐][音乐][音乐]生日愿望是顺顺利利!
  • [可爱]【29.80】【俞兆林】纯棉长袖睡衣2件套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太清醒的人容易烦恼。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凡事太过较真,烦恼无处不在;而糊涂的人,
  • 在这些先辈们的面前,立下不悔誓言,请举起右手,让我们一起宣誓: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遵守学生道德行为规范,诚
  • 7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医美资讯#
  • 有一次蔡京与米芾聊天,蔡京问米芾:“当今书法什么人最好?#书画#以家人之名从开播到现在,评分一路下滑可能你们带着某些目的的在等待什么,所以看着看着觉得尴尬了,因
  •   4、你经历的所有的困苦都是有意义的,因为这是你要承担重任的先兆。  13、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 「4期まで続いている作品ですが、まだ知らない方もいると思います。今から『うた☆プリ』を最初から観るのはな~と思っている方も、この劇場版から全部知ることができるの
  • PCL升降级赛第5天A组vsD组 第五局单日总排名:12   总积分:24 单局排名:9  淘汰:3  积分:3航线:南到北跳点:狮之城南部首圈-东部圈:跳点附
  • 国内规模最大、赛事项目最齐全的大型汽车摩托车运动综合盛会将就此拉开序幕。#白宇坚固如初##白宇时尚先生fine# 最戳心的是那句,“汽就是想要轻松地舒服地存在在
  • #种草# 精选精选 [太开心][太开心] ins可爱卡通苹果硅胶手机壳 卷后仅要3.7元!!! 现在购买即立减1.0元! ins可爱女孩适用苹果8plus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