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善良的心去修行 就无法得到人生的福报

人心的善良是自性的本真。在我人生的感悟中,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善良、天真,但通过时光的流逝和岁月年轮的增长,每个人长大成人之后都渐渐的懂得了贪欲与分辨。一切基于利益基础上的事物都会使每个人的心灵发生变化,逐渐的改变了所有人的心态取向和自我的追求。人心在外界环境和内在条件的促使下,都会改变。而有的人变好了、有的人变坏了、有的人提高了自身涵养和知识水平、有的人在追逐自利的过程中,心胸变的狭窄、刻薄。生活中的各种境遇就是这样慢慢的改变了所有的人心和选择,使每个人在沉浮的红尘琐事中都伤痕累累。变好的找到了生活的明确方向,而为之努力;变坏的误入了人生歧途,苦不堪言。

这就是心灵的改变和心性的错乱,使每个人的心灵在人生的道路上和生活的长河中随波逐流,无力去进取。而善良这名词也在人们的心里渐影渐绰,自私自利这样的概念却在人们的心里及生活做事中愈演愈烈。人生所有的内在变化,都受到外在因素的改变。相由心生,心随境转,几十年过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和过往,沧桑的岁月也给每个人塑造了不同的形象。是折磨、还是福报,是福德、还是福乐,都在岁月的流逝中真实的回馈给你。这就是生活给每个人带来的沧桑变化,也给每个人留下生活中苦辣酸甜的感受与不可磨灭的心灵印记。留在心中的种种记忆只会反馈给自己过往的伤痛和苦涩,这就是命运的驶程给人们所有留下的印痕和感受。

总有人在心中无数次的问自己,为什么福报好事不会落在自己的身上。在我的修行感悟中,人没有一颗善良、肯付出的无我大爱之心,就不会结下善因,更无法得到福乐的善果。如果,做人做事没有一颗善良的心,当人的心态失去平衡后,在生活中就会计较自己的得失和付出后的回报。更不会无怨无悔的付出我心的大爱,又如何能对别人的苦痛,感同身受并付出自己的善心呢?每个人都只想得到,但没有人愿意主动付出并不计较个人得失与感受。这是为什么?正是因为我心的狭隘和自私自利,一味的追求自己的满足和得到,才不会为他人着想,更不会为他人付出。如果一颗自私自利的人心,就算是能够为别人付出一点点,付出后的心态也会发生扭曲甚至怨恨冲天,抱怨自己的付出没有马上得到相应的回报。用这样失衡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怎么可能得到福德福报呢?人性的善良和自性的本真,应该是无悔的付出和包容理解。不该是光想得到不去付出。

像这种心灵的贪欲都是欲望的火焰,在燃烧着自己的善性,使光明的善心黯然失色的去面对身边的人和事。在很多人中,别人付出可以,一旦他为别人付出,就会把别人看做是贪图利益的小人,用厌恨的心态面对别人。没有用善良的心态和佛心的境界去面对,总在指点和挑剔,计较和不平衡。而没有真正的要求自己,直到最后把自己变成一个藏怒宿怨和怨气冲天的人,使自己的缺陷越增越多,怨恨心态越增越深。像这样的心态,假如到商店里买东西不花钱,才认为是社会主义。如果花了钱就感觉一切事物和自身的心态都变的黯然。比如:一个有仙佛缘的人,当他们求别人帮忙的时候,就认为别人对他的帮忙都是理所应得,有这样的要求后他人就必须做到,给予无私的帮助。如果是有偿的帮助,有的人就会说;帮他的人是邪道,没有修行甚至是骗人并散布谣言加以恶意的污蔑,等等一切不良的心态和自私自利的我心,怎么去修行自己的缘分,和做到无私如佛的境界?也更谈不上得到未来的人生福报。

人生所得到的福报之果,是善心所积之因和无畏布施之因。每个修佛的人应该怀揣一颗大我大爱之心,面对人世间的所有,光想得到不想付出,没有弘远的度量和无我付出之心怎么能够积下功德无量和福乐福报呢?有一句俗话说的好;舍得舍得不舍不得。这里的“舍”,就是一种付出,付出是种智慧,是灵魂所达到的高度。“得”并不单纯指的收获,获取,更是一种心灵境界的提升。肯付出者为自己积累阴德,不肯付出者没有功德,这些境界都是自觉的悟道和大彻大悟。就像人际交往也有礼尚往来,总不能因为别人是修行的人,就该被其他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指点点,被要求不该求回报的一味付出。像有的人自己在缘分中磨度了几十年,甚至损耗了很多的财力、物力,或者身体积下了多年的伤病,一直都在煎熬、折磨,走不出人生的苦海,更摆脱不了自己命运中的业力。

像有的人在接受别人帮助的时候,还会对别人的帮助挑挑减减,吹毛求疵。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和标准就是骗子,一味的用佛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对自己的任何行为却视而不见。用小人之心去看待帮助过他的人,像这样的失衡心态怎么能够得到人生的福报?在心里只要付出一点点便认为这个世间一切都不公平,像这样的起心动念既是心念的造业,怎么能够受到佛菩萨的加持和仙灵的指点,给予他们福报福乐?心灵的境界是万缘的福相,心态的对错与否是人生的天堂与地狱之遥,一念之差吉凶祸福。这就是人生的境界和心灵的感态对人生的吉凶祸福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是否得到福报和未来的美好都取决于我们每天的善心善念。修行和做人是一个道理,善良的心性能接通万缘的磁场,自私自利的人心就算接通磁场也无法沟通。心念的善因是人生的福报,善心的境界,才是修行的根本。无怨无悔是积累功德的基础,怨恨冲天才恶业的根基。

 

所以,不用善良的心性去修行,怎么能得到人生的福报?别说修行和信仰缘分,就算是做人我们也应该有一颗善良肯付出的心,才能做好人生中的一切。如果人心都不能够达到善良慈悲的境地,那我们的人心、自心、本心和我心,怎么能够达到善悲合一?人生的过往,就像大海的波涛般起伏、翻滚,随着时光的流逝,它会走向生命的远方,无可回首,给你留下的记忆只能是喜怒哀乐和悲感伤痛,这就是生命的时光给我们留下的眷顾。如果能用正常的心态去面对你的过去和此时,相信未来的所有就会变成你此时的希望之光,今天的为人就会做出改变。万事想开,才能轻松的放下和无怨的解脱。

人的生命都在心灵的感受之上品评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不管是什么,都该珍惜自己眼前的时光。命运的呼声每天都在呐喊,短短的几十年,时光的飞快流逝 ,会让你感到惊恐万分。做人做事需要善心善道,看待人和事更应该用佛心的境界,才是大我大爱。小我小心只能是自利的感召,对他人的恶意评价只能是从心发出的怨恨、苦涩之感,真正的人心应该是心随善转,看待别人应该用一颗君子之心才能功德无量,小人小意只能是自我不满的感受,如这些心灵的感态不能随时的纠正,就会让你的生命在没有功德和福报的推动下无聊、黯然。真正的善心会积下所有的福报,人坏你别坏,才是君子之意,光明的顶峰是善道善举,无私的善心才是真正的修行。理解他人是慈悲之举,误解他人是心念的业力,真正的无为是放下一切,真正的烦恼是心灵的光明。要想解脱就不要在意所有,自修自得,不修不得,人生只有肯舍得、放下才能真正的得到福乐福德。

【屠尔佳哈】周朝八百年~周公的鲁国

鲁国就是现在的山东,孔孟之乡。

【史记原文】鲁周公世家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於群子。

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

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

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

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封周公旦於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

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

【鲁定公】

定公立,赵简子问史墨曰:“季氏亡乎?”

史墨对曰:“不亡。季友有大功於鲁,受鄪为上卿,至于文子、武子,世增其业。鲁文公卒,东门遂杀適立庶,鲁君於是失国政。政在季氏,於今四君矣。民不知君,何以得国!是以为君慎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定公五年,季平子卒。

【阳虎做乱】

阳虎私怒,囚季桓子,与盟,乃舍之。

七年,齐伐我,取郓,以为鲁阳虎邑以从政。

八年,阳虎欲尽杀三桓適,而更立其所善庶子以代之;载季桓子将杀之,桓子诈而得脱。

三桓共攻阳虎,阳虎居阳关。

九年,鲁伐阳虎,阳虎奔齐,已而奔晋赵氏。

【孔子相鲁】

十年,定公与齐景公会於夹谷,孔子行相事。齐欲袭鲁君,孔子以礼历阶,诛齐淫乐,齐侯惧,乃止,归鲁侵地而谢过。

十二年,使仲由毁三桓城,收其甲兵。

孟氏不肯堕城,伐之,不克而止。

【孔子去鲁】

季桓子受齐女乐,孔子去。

十五年,定公卒,子将立,是为哀公。

哀公五年,齐景公卒。

六年,齐田乞弑其君孺子。

七年,吴王夫差彊,伐齐,至缯,徵百牢於鲁。季康子使子贡说吴王及太宰嚭,以礼诎之。

吴王曰:“我文身,不足责礼。”乃止。

  八年,吴为邹伐鲁,至城下,盟而去。齐伐我,取三邑。十年,伐齐南边。十一年,齐伐鲁。季氏用厓有有功,思孔子,孔子自卫归鲁。

  十四年,齐田常弑其君简公於袪州。孔子请伐之,哀公不听。

十五年,使子服景伯、子贡为介,適齐,齐归我侵地。田常初相,欲亲诸侯。

【孔子卒】十六年,孔子卒。

  二十二年,越王句践灭吴王夫差。

  二十七年春,季康子卒。夏,哀公患三桓,将欲因诸侯以劫之,三桓亦患公作难,故君臣多间。公游于陵阪,遇孟武伯於街,曰:“请问余及死乎?”对曰:“不知也。”公欲以越伐三桓。八月,哀公如陉氏。三桓攻公,公奔于卫,去如邹,遂如越。国人迎哀公复归,卒于有山氏。子宁立,是为悼公。

  悼公之时,三桓胜,鲁如小侯,卑於三桓之家。

  十三年,三晋灭智伯,分其地有之。

  三十七年,悼公卒,子嘉立,是为元公。元公二十一年卒,子显立,是为穆公。穆公三十三年卒,子奋立,是为共公。共公二十二年卒,子屯立,是为康公。康公九年卒,子匽立,是为景公。景公二十九年卒,子叔立,是为平公。是时六国皆称王。

  平公十二年,秦惠王卒。二十年,平公卒,子贾立,是为文公。文公年,楚怀王死于秦。二十三年,文公卒,子雠立,是为顷公。

  顷公二年,秦拔楚之郢,楚顷王东徙于陈。十九年,楚伐我,取徐州。二十四年,楚考烈王伐灭鲁。顷公亡,迁於下邑,为家人,鲁绝祀。顷公卒于柯。

  鲁起周公至顷公,凡三十四世。

太史公曰:

余闻孔子称曰“甚矣鲁道之衰也!洙泗之间龂龂如也”。观庆父及叔牙闵公之际,何其乱也?

隐桓之事;襄仲杀適立庶;三家北面为臣,亲攻昭公,昭公以奔。至其揖让之礼则从矣,而行事何其戾也?

武王既没,成王幼孤。
周公摄政,负扆据图。
及还臣列,北面歔如。
元子封鲁,少昊之墟。
夹辅王室,系职不渝。
降及孝王,穆仲致誉。
隐能让国,春秋之初。
丘明执简,襃贬备书。

【屠尔佳哈】孔子与鲁国

司马迁有关孔子写了很多,就像我一样,关注研究的越多,下笔一写就多!我关注《论语》和孔子在十年以上,而司马迁,关注了一辈子!我只能分段说明了……

【孔子五十而相鲁】

其後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

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定公十年春,及齐平。

夏,齐大夫黎鉏言於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於夹谷。

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

【鲁定公与齐景公的夹谷之会】

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

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於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

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於此!请命有司!”有司卻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

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

优倡侏儒为戏而前。

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

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於鲁君,为之柰何?”

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於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屠尔佳哈】

就这一件事,鲁定公就该敬重孔子一辈子,可惜!他后来觉得美女比孔子重要!但孔子走的也太挑剔了!鲁定公就是三天没上朝,没把祭肉分给大家,他就走了!要是昏君齐景公,他早走了!就这样谁敢用啊,那得一点毛病没有……

这件事就是孔子两次要求齐国“讲礼”!一次他觉得奏的乐不雅,要求改曲子,同时,齐景公还让侏儒表演,在两个国君的聚会,那不是低级趣味吗!这是有司礼乐之官失职,该问罪!

而齐景公因为这些事情,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太丢人!就把侵占鲁国的三座城池归还鲁国!

【孔子的弟子】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於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

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

於是叔孙氏先堕郈。

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

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於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於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国乱鲁定公】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於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

陈女乐文马於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於政事。

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

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

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於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

孔子曰:“吾歌可夫?”

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

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

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孔子去鲁】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

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诸枉,则枉者直。”

康子患盗,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

【屠尔佳哈】【孔子与齐景公】

孔子適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於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

景公说,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

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

後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

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屠尔佳哈】

我觉得这个事情就是齐景公和晏婴的自作多情罢了……

孔子跑到齐国,就是为了避祸,因为孔子的原则就是“乱邦不入……”,所以他不会死于非命!

就齐景公那个昏君,孔子能辅佐他?他做梦呢吧!齐庄公就是他爹!有其父必有其子!

孔子当官,如果不能影响君王做个好人,造福老百姓,他就会离开……所以,君主给的赏赐他视若浮云!君子忧道不忧贫……

不过,人家齐景公那么说的就是下了逐客令,孔子也是有尊严的!不过,那时候,鲁国已经安静了……孔子该走了!

【齐庄王与崔杼之妻通奸被崔杼杀】

六年,初,棠公妻好,棠公死,崔杼取之。

庄公通之,数如崔氏,以崔杼之冠赐人。

待者曰:“不可。”崔杼怒,因其伐晋,欲与晋合谋袭齐而不得间。

庄公尝笞宦者贾举,贾举复侍,为崔杼间公以报怨。

五月,莒子朝齐,齐以甲戌飨之。

崔杼称病不视事。

乙亥,公问崔杼病,遂从崔杼妻。

崔杼妻入室,与崔杼自闭户不出,公拥柱而歌。

宦者贾举遮公从官而入,闭门,崔杼之徒持兵从中起。

公登台而请解,不许;请盟,不许;请自杀於庙,不许。

皆曰:“君之臣杼疾病,不能听命。近於公宫。陪臣争趣有淫者,不知二命。”

公逾墙,射中公股,公反坠,遂弑之。

晏婴立崔杼门外,曰:“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己亡,非其私暱,谁敢任之!”门开而入,枕公尸而哭,三踊而出。

人谓崔杼:“必杀之。”

崔杼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晏婴相齐景公】

丁丑,崔杼立庄公异母弟杵臼,是为景公。

三十二年,彗星见。景公坐柏寝,叹曰:“堂堂!谁有此乎?”

群臣皆泣,晏子笑,公怒。

晏子曰:“臣笑群臣谀甚。”

景公曰:“彗星出东北,当齐分野,寡人以为忧。”

晏子曰:“君高台深池,赋敛如弗得,刑罚恐弗胜,孛星将出,彗星何惧乎?”

公曰:“可禳否?”

晏子曰:“使神可祝而来,亦可禳而去也。百姓苦怨以万数,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胜众口乎?”

【昏君齐景公】

是时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故晏子以此谏之。

四十二年,吴王阖闾伐楚,入郢。

四十七年,鲁阳虎攻其君,不胜,奔齐,请齐伐鲁。

鲍子谏景公,乃囚阳虎。阳虎得亡,奔晋。

四十八年,与鲁定公好会夹谷。

犁鉏曰:“孔丘知礼而怯,请令莱人为乐,因执鲁君,可得志。”

【齐景公与孔子】

景公害孔丘相鲁,惧其霸,故从犁鉏之计。

方会,进莱乐,孔子历阶上,使有司执莱人斩之,以礼让景公。

景公惭,乃归鲁侵地以谢,而罢去。

【屠尔佳哈】

这个故事,真假难辨,是说想害孔子的齐景公,在被孔子以礼相待后,感到很惭愧,就把侵略的鲁国土地都归还了……齐桓公也还过,是因为,当时,有刺客曹沫威胁他,他不得不答应,后来后悔不想给,管仲劝他,你既然当众答应了,就不能失信于诸侯!齐桓公才还!

这鲁国真是弱啊!老是被别人侵略!就是因为是周公之后吧!才能出孔孟,而鲁国就没有弑父弑兄弟上位的!哪个国家都有!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酒事(一)忌了酒,也就没了喝酒的瘾,滴酒不沾,挺好的。虽然是因病重的无可奈何 只是这几天脑袋瓜子里总蹦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这几个字来。啥意思呢,上上百度,才知道,这句话出自西周时期一本《酒规》的书。“三巡”的意思是敬酒,“三”是一个虚词,引申为量力而行。其实早在西周时期,却有一种饮酒礼仪,更是当时理智社会的礼法之一。随饮酒礼仪产生的还有“酒官”,酒官的作用是为了纠正饮酒过程的失礼之处,而且古时饮酒分场合、时间,更需遵守长幼尊卑之序,如若在饮酒之时出现顺序错乱,也被视为违规违礼。而且古时饮酒讲究“温克”之道,酒虽多饮,但要能自持、不失言、不失态,饮酒之人更要遵循“三爵即止”,就是“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则坐。”就是说,正人君子饮酒,三爵而止,饮过三爵,就该自觉放下杯子,退出酒筵。意饮酒要适可而止,做一个知“三爵即止”之人,收放自如,才是真正的“饮酒之人”。再来看后一句“菜过五味”。这句话可能大家能猜到一点,这里的“五味”是虚指多种味道的菜品佳肴,而我们认知之中,这五味分别指酸、甜、苦、辣、咸,而这句话中的菜过五味,是指美酒饮足,各种美味也都一一享受了,可谓是精神得到了放松,口腹之欲得到了满足,可谓是一大美满之事。所以这句俗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既能体现出古人的一种生活状态,而传达的信息也是告诉我们,无论是饮酒还是口腹之欲,切不可过量,而且清代文人张晋寿在《酒德》中有这样的句子:量小随意,客各尽欢,宽严并济。各适其意,勿强所难。可这谁又做得到呢?记得我第一次喝多喽,是在西葛中学时的一个暑假里,当时学校是一排排红砖白瓦木窗木门的房子。房子年头一长,门窗的绿漆就开始爆裂脱落,学校就研究着把门窗统一重新刷一遍。那年头学校中轻年男老师多,学校邦成校长也敢作敢为,决定就就让这帮老师利用周日完成刷新门窗的活儿,每人20块钱的补助。20块钱在当时对我们来说可不是小数目,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家每天还是玉黍饽饽熬干白菜呢,想吃个馒头,还求在学校吃食堂的大姐买俩馒头呢。到了周日,我们7点多就到了学校,好趁凉快追出点活计来。只是再快也赶不上伏天里日头热的快,再加上玻璃的反射的热量,前后夹击,汗如泉涌砂纸打磨掉旧漆后,一人一手拿一个废弃的油漆桶,一手拿一把有二寸宽的油漆刷子,凳凳子,上桌子,爬上爬下,一沾一刷,一窗一门,一丝不苟。渴喽喝口井备凉(就是从井里刚打上来的水),只是我们在日头底下已成了河边一头头的小水牛,一边从嘴里喝进去,一边顺着汗毛眼就出来。越油越热,疲惫不堪的时候,邦成校长亮开嗓门,告诉我们,中午请大伙下饭店啊。下饭店,可是挺奢侈挺时髦的事,不是一般人可以去的。全镇也就西葛村有一个有几张桌子小饭店,老板兼厨师却是从县城哪个机关掌勺的师傅。我们年轻气盛劲儿,再有下饭店的诱惑,汗再流,也觉不出热了,油漆沾的满身都是,也没个斯文劲了,刷子刷漆的频率不减。日头到了头顶,活计也按时完成。20块钱签字领取,我们一帮人用凉水洗把脸,便带着火烧火燎的肠胃涌进了饭店。没说的,不等上菜,我们就不管不顾,一人就来了一瓶冰箱里啤酒,一仰脖,咚咚几口,就先把肚子里的燥热镇镇,再一瓶,就是解渴过冰冰凉凉的瘾了。没有两分钟,两瓶冰凉的啤酒就下肚,一下子神清气爽了许多,那是一个舒服。随后就是鱼香肉丝、木须肉、辣子鸡丁……这时候再普通不过的菜了,那时候可是美味佳肴,是大餐!现在只记得啤酒没举没够的喝,总也解不过半天难耐的燥热,解不过难耐的饥渴,越喝越豪情,不知不觉酒喝的都不知怎么骑车子回家的。事后我只记得满地是啤酒瓶子,只记得谁也没用过酒杯子,一人一瓶,一瓶接着一瓶,谁喝了多少瓶成了不解之谜。这是我第一次喝多了,第一次痛快淋漓的喝多了,第一次舒舒服服的喝的美美的多多的酒。不讲历史,只说现在,走的动,旅旅游,吃的动的想啥吃就吃点啥,喝的动的,就喝两口,别亏了自己就行了。有时候,朋友相聚,无酒不欢,有酒相伴才会有那种气氛,那种豪情,那种气势。喝多喝少,不怨天不怨地,不怨酒不怨菜,不怨人不怨事,只怨那份情那份缘,那份愿意流露的真性情,那份沧海横流里温暖的丝丝心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印度宣布对美国加征报复性关税,光苹果关税就高达70%...
  • 6名高考考生被困电梯错过考试 各方最新回应来了!
  • 【关注】全国260城将实现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
  • 【提醒】日本网红眼药水被他国禁售,专家:对心血管造成压力
  • 超郎平?昨晚这一幕,央视解说赞她为中国女排历史第一人!
  • 两大一线城市,宣布增加汽车摇号指标!车市迎硬核利好,你离喜提新车又近了一步
  • 明天起,这些新规将影响你的生活
  • 震惊国外!联邦快递“劫持华为包裹”,中国学者:应暂停其业务
  • 深圳个税减免15%吸引人才,能否复制到全国|新京报快评
  • 初夏40度!多地“最热天”正常吗?
  • 华为禁令的另一面:特朗普与硅谷的相爱相杀|京酿馆
  • 一球千金!武磊一脚将保级队踢进欧联杯,激动的除了球迷还有这些股东
  •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 老师怒扔学生论文被约谈,网友却说:不怪他
  • 用手机的人注意了!好消息:每个月你又能省一笔钱!
  • 【关注】速看!你的户口、土地、收入将发生这些变化
  • 最新最全!一图读懂8省市新高考改革方案
  • 哈佛的学生都在看这种视频,每天 15 分钟,英语水平暴增
  • 重磅!中注协公布2018注会考试合格率!审计通过率已超31%!2019注会考试趋势同曝光!
  • 一大波老师被实名举报!